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完卷时刻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21分)一、(12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按照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看法,能够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所谓的物理世界,第二世界即精神或心灵世界,第三世界指既有的文化世界。

事实上,遮挡了第二世界,其他二者就成了互不相干的悠闲世界。

因此,有关问题能够着眼于主体进行阐释。

历史进展至今天,人们进行学术创新第一必须从把握第三世界的相关知识开始。

不熟悉已有的相关文化成果,企求创新必定要流于虚妄和空疏,即使思维富有制造力,提出的所谓“新见”可能早已是旧闻,白费而无功。

我们需要在综合中实现创新,在既有文化成果基础上切实推进,尽可能融合中西,会通古今;然而必须看到,文化观念既是财宝又是包袱,若沉溺于第三世界不能超拔,皓首穷经却述而不作,就始终只能停留于“照着讲”。

诚然,我国古代典籍需要整理挖掘,西方文化观念需要翻译介绍,然而整个学界若被这两股拉力牵引而双脚不能着地,就会心感失重,口中失语,哪里还有原创性可言?西方学者所说的“在那个地点”、“到那儿”、“回那个地点”的往复过程有助于克服这一时弊,它要求学人在第三世界获得装备和给养后,应脚踏实地深入于第一世界,了解实际情形,直面事物本身,从而制造新的文化财宝。

只是,严格说来,“直面事物本身”是专门难做到的。

一方面,我们的感官容易受到外部现象的诱惑和欺诈;另一方面,我们的心灵容易被某些文化观念束缚和遮挡,也确实是说,来自第一和第三世界的信息都有可能产生负面阻碍。

专门是关于后者的干扰,专门需要注意排除。

自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都倡导“还原”,用加括号的方法将有关成见予以“悬搁”。

重要的是让心灵(第二世界)空明澄澈,是此方能鉴照无隐,庄子和柳宗元等称之为“明”。

事实上,学术创新的关键是有“我”,有“我”的基础条件是第二世界的“灵”、“明”。

清人袁枚曾总结体会道:“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邵阳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邵阳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邵阳县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者:邵阳县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悭吝qiān 绾结wǎn 引擎 qíng 焚膏继晷 jiùB.稽首 qǐ踝骨 huái 铣床 xiǎn 含英咀华 jǔC.戏谑 xuè抨击 pēng 宽宥 yòu 暴虎冯河 píngD.红杉 shā月晕 yùn 楔子 qiè飞来横祸 h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 泄露协从作案同仇敌忾萎靡B. 骁勇严惩不贷明火执仗熏陶C. 福祉平白无故严正申明浩渺D. 磋商坂上走丸留芳百世歉收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A.手捧方便面,校友们随意入座,没有传统宴席上身份尊卑,地位高低,清贫富有之别。

校庆活动中的这种“返璞归真....”之举,有令人意外的效果。

B.中国的所谓“大局为重”,在日本看来其实就是能忍则忍,即“小不忍则乱大谋”;至于“斗而不破”,则被他们解读为隔靴搔痒....,“坏不到哪里去”的理论依据。

C.实践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人本课堂”,就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D.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纷至沓来....的获奖喜讯报告着这所百年名校在新时代里教育的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前不久,上海率先提交市人大审议并制订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草案)》,首次对销售过度包装商品设立了惩罚性规则,最高罚款5万元。

B.新近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认为,微博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思想表达和参政议政的移动化传播”的强化,将改变中国的舆论生态,进而会影响和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态。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綦江打通中学2022级高三月考第三次测试语文试题考点考号姓名得分 .注意:第一卷为选择题,做在机读卡上,机读卡填涂要标准;第二卷为笔做题,做在机读卡上,题号要写清,书写要清楚标准.测试结束只交机读卡和作文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30分,每题3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反诘佶屈聱牙鱼贯坐收渔利B 鼓励厉精图治喧闹暄宾夺主C 矫健矫枉过正馈赠振聋发溃D 画象气象万千不迭高潮叠起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赶紧补,要不就没法跟上去.A 没有学好的功课除非..B 就.现在的材料,还不能下此结论.那些老先生们也未必知道.C 这个古字岂但我们不识,恐怕..南联盟不接受西方拟就的和平协议,北约就将D 北约轰炸南联盟后,西方国家声称,纵然..继续轰炸下去.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部影片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发动桑兰.②随着时光的,他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古铜色的面庞犹如深秋沟谷纵横的山野.③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他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A 原型流失勾通B 原型流逝沟通C 原形流逝勾通D 原形流失沟通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但我却坚决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只要B 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会取得四化建设的丰硕成果.C 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消瘦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假设寒蝉......D 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5.以下个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晚会上,他们神情自假设,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愈古稀的老人呢?B 一个人是否急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C 昨天,市图书馆举办知识经济讲座,聘请了东南大学的教授,会议室里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D 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本书的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6.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①西岸一望无际的是草原,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③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④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⑤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的还是绿色.⑥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①④⑥二.〔18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11-16题.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徙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曰:‘供舆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假设录其功,非宪司所决.假设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假设论其过误,那么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得,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污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7.以下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B 太宗令其自首..矣C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D 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8.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 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C 太宗将从.其议备必喜而从.命D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吾属今为之虏矣9.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太宗〕召B 〔太宗〕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C 更令〔戴胄〕定议D 而生死顿殊,〔大臣〕敢以固请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②误不如法者,皆死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②③⑤D ①④⑥11.以下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 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复议.B 戴胄引法典“……误不如法,皆死〞,劝太宗不要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上下而使同罪异罚.C 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段谋官骗财,建议太宗敦促他们自首,否那么就重判,而在实际处分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显示太宗的“大信〞.D 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太宗下令“……不首,罪至于死〞,也与法典相背.戴胄敢于据理力谏,足见其忠直不阿.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据有关地球每日温度的调查报告称,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的温度发生变化.据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说,卫星对低层大气温度测量的结果说明,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高0.55℃,但对热带地区的温度那么影响不大.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两年前,这几位学者就声称,全球气温....的现象,由于他们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02℃.随后他们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有按纬度与卫星测得的数据惊醒核对,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但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却略低.科学家们认为,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近,因而对热带地区地区气温的影响应比对两极气温的影响更大些.虽然他们尚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做出准确的解释,但他们推测,两极空气比其他地方的空气清洁,因而照进的月光更多些;满月时受潮汐力的作用,地球两极的空气比别处的空气受更多的压缩而发热,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而另外一些学者那么认为,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12.根据文意,对画线的“情况〞一词的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地球平均气温因月相改变而引发饿变化.B 地球两极气温引月相改变而引发的变化.C 中纬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D 热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13.根据文意,能对“全球气温随月相变化略升高〞作出正确解释的一项为哪一项A 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的气温发生变化.B 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02℃.C 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D 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高0.55℃.14.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 地球两极空气比其他地区的空气清洁,受到更多的压缩而发热,反而比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的幅度更大些.B 地球两极照进的月光更多,满月时受潮汐力的作用更大,这可能是热带地区比两极距月球近却受满月的影响小的原因.C 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更近,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的影响本应比对两极更大写,但测量的结果却不是这样.D 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平均高出0.55℃,但对低纬度地区的温度那么影响不大.15.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学者首先提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说法,两年后他们撰写报告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阐释,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观点好需要完善和证实.B 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为学者研究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但这个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证实.C 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提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说法,科学家们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机温度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因而这个观点还需要完善和证实.D 气象学家和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早就试图找出月球区域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观点提出后,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还需要完善和证实.第二卷〔共105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朱自清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匕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穿.于是桨声汩一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辉,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经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青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辞,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蜜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歌声里了.呢市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由于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他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由于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由于我们的新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尔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在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一团光雾.光辉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下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与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等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16.①“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滋味了〞句中“蔷薇色的历史〞所指的意思是什么?〔3分〕□□□□□□□□□□〔不超过10个字〕②“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辞〞句中“因袭的言辞〞指的是什么?〔3分〕□□□□□□□□□□□□□□□□□□□□〔不超过20个字〕17.联系全文看,为什么“生涩的、尖脆的调子〞“也正可以快我们的意〞?〔4分〕□□□□□□□□□□□□□□□□□□□□□□□□□□□□□□18.本文的篇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文中为什么还写月色?〔4分〕□□□□□□□□□□□□□□□□□□□□19.以下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作者写邀约俞平伯同游5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B 全文秾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C 文字缠绵,蕴涵眷恋悱恻的气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有一种独特的美: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D 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游记散文,“秦淮河〞其实就是古老而又美丽的中国的缩影,作者启迪人们去反思、去探索: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们每个人应该为它奉献出什么.E 作者重彩浓墨描摹十里秦淮河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五.〔15分〕20.补充以下古诗文中空缺的语句.〔4分,任意选填四句,每句1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②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注:叹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1)对这首词中画线句子应怎样理解?〔4分〕“画图难足〞: .“漫嗟荣辱〞:.〔2〕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3分〕22.译第二大题中画线的句子:〔4分〕(1)陛下假设录其功,非宪司所决..(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六.〔12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表达句意.〔个别字可删减〕〔4分〕〔1〕这场篮球赛将在下午四点钟开始〔2〕这场篮球赛将决定哪队是冠军①强调比赛重要性的句子:②强调比赛时间的句子:24.下边是新华社记者罗京生2月28日发自北京的一篇关于围棋国手刘小光战胜俞斌九段获得向上届围棋天元常昊挑战资格的新闻报道,读后请补写出这那么新闻的“导语〞局部.〔4分〕刘小光夺得天元战挑战权□□□□□□□□□□□□□□□□□□□□□□□□□□□□□□□□□□□□□□□□□□□□□□□□□□.本盘比赛,刘小光九段充分表现出算路精确,善于力战的特长.他抓住俞斌中盘时的一步缓手,先采用弃子战术,将黑棋的一个角地取为己有,然后又先手在黑棋左下大本营中活出一块棋,最后将右边的两颗白子强硬逃出,和黑棋展开决战,座钟将右边到中腹的一条黑棋巨龙围歼,中盘获胜.天元战五番棋挑战赛定于3月25日至4月2日举行,胜者将在今年5月和8月分别同日本天元小林光一和韩国天元李昌镐进行三番棋对抗赛.〔罗京生〕2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照应的排比句.〔4分〕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饿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六.〔60分〕26.作文〔60分〕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流:与历史交流,与时代交流,与国际交流,与父母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交流,成了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题目:交流答案:1-15 CDBBDA BDADA CBAC16.六朝金粉的繁华;沿用别人的语言,没有自己感情的歌17.“由于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18.为了映衬或渲染.或:为了写出秦淮河灯光和月色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色.19.BD.20.不尽长江滚滚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长风破浪会有时;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同是天涯沦落人.21.〔1〕眼前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全描绘出来.长长地感慨伤嗟亡国者的耻辱.〔2〕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上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答出一方面即可〕22. 陛下如果记取他的功绩,那不是由司法部门决定的事.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宣布大信用的,言语是因当时的喜怒说出来的罢了.23.下午四点钟开始的这场篮球赛,将决定哪队是冠军;决定哪队是冠军的这长篮球赛将在下午四点钟开始.24.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刘小光九段今天在中国围棋天元战中执白中盘战胜俞斌九段,获得向上届天元常昊挑战的资格.25.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26.〔按高考评分要求,分根底分和开展分两个等级评分〕。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附详细答案) (2)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附详细答案) (2)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搭载.(zài)倔.强(juè)狗血.喷头(xuè)飞来横.祸(hèng)B、渐.染(jiān)羞赧.(nǎn)解.甲归田(jiě)噤.若寒蝉(jìn)C、脂.肪(zhī)弄.堂(lòng)怙恶不悛.(quān)差.之毫厘(chà)D、龋.齿(qǔ)笨拙.(zhuō)韦.编三绝(wěi)不落窠臼.(ji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无上光荣仗义执言波澜壮阔气势磅礴B、故步自封鸠占鹊巢委屈求全融汇贯通C、人才汇萃针贬时弊一愁莫展老羞成怒D、无庸置疑脱颍而出不径而走纷至踏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着别样的乐趣。

D、明代官员要在朝中求得一个好的职位,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钱?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课文《药》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鲁讯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参展的各个省区市纷纷亮出民间艺术绝活,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第三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第三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第三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各题“五四”以后,富于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

民国女性诗人长期被遮蔽,较之于同时期出生的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在文学史中成为经典的“五四”女作家而言,她们无疑是失语的一群,只有清末民初的吕碧城、秋瑾等女杰诗人得到不少关注。

民初闺秀幼承庭训,按传统闺阁才女模式成长起来,但她们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形成了故常与新变同在、封闭和开放兼有的新闺秀派。

政权更替与战争使得她们脱离闺阁化的生存场景,将笔触伸向民族国家的命运,开拓与发掘爱国题材,在诗词中显示出截然不同于前代闺秀的心态与心境。

作为新闺秀诗人代表的丁宁是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典型,郭沫若评价她“清冷彻骨,悱恻动人”,施蛰存认为其文采“足以当帜摩垒”“过于诸大家”,但相比于同时代的女性新文学家,她和其他新闺秀派诗人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所以她们在抗争的道路上频频回首,步履蹒跚。

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成就了别具情感张力的诗词风貌。

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梭于各种公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

她们的诗词比闺秀呈现出更突出的商业气息与时尚特质,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审美趣味。

如由上海名媛陈小翠、陆小曼、李秋君、何香凝、潘玉良、周炼霞等自发组建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曾举办画展,开办专栏,刊印画册,参与慈善,是女性团体思想解放的代表。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毛骨悚然B. 峰回路转铁杵成针C. 悲天悯人沦落风尘D. 蹉跎岁月鸿毛一羽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确保这次高考,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解决考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B. 由于这次疫情,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家上网课,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都多次获奖。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可谓是“初露锋芒”。

B.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场面热闹非凡,真是一场“雅俗共赏”的盛宴。

C. 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公益事业,不求回报,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D. 在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了冠军,可谓是“独占鳌头”。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麦苗青青,犹如绿色的海洋。

B.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极了,高楼大厦的灯光犹如一条条闪烁的项链。

C.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D. 她的笑容温暖如阳光,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写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C. 他对我们说:“这次考试很难,但我要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D. 她激动地说:“我终于考上心仪的大学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那年的夏天刘震云那年的夏天,我十六岁。

我站在学校门口,等我的父亲。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把大锁,看上去有点疲惫。

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送婆婆回去之前,我们决定在一个周六去游览S城的标志性历史人文景点,可丈夫又要出差。婆婆不识字,不能独自出行,10年来她见到的S城就是我们的小区。婆婆怕是再不愿来2000公里外的S城,回去前,陪婆婆去看看S城,这带有某种使命的味道。
我本以为丈夫不参加,婆婆会对出游意兴阑珊,没想到不愿出游的是我儿子。儿子说最不愿意过周末,作业多,他不想去。在奶奶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陪游。游览过程中,儿子一直打不起精神。婆婆倒是很开心,尽管她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她主要的目的似乎就是和孙子及我合影,她把那10年间最好的笑容留在了合影上。
D.文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树木要维持完整的共同体的重要性。
6、这篇文章介绍了树的生命秘密,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我看见过城市吗?
李昌鹏

儿子和儿媳在2000公里外的S城打工。12年前,他们在那里买了一套300多万的两居室,我曾为此担忧,那时的他们因此欠银行100多万。儿子和儿媳工作忙,他们却执意要让孙子从老家到S城上幼儿园,他们向我求告:“妈妈,你来S城继续帮我们带孩子吧。”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根部错综交织的系统,把树群里的个体全都结合起来,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邻里的互助。
B.只有极少数的树桩历经数百年气息犹存,那是因为它们生存在一个更加乐意相助的树木的社会里。
C.一般树木都会尽量扩展自己的枝干,但它们从一开始,就会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胁性的手臂。
在写作中把握文字个性,有点像歌唱时寻找发音位置。有些人原本在生活中就缺少个性,如果真这样倒也不是问题,只要了解自我并自我书写,没有个性就是个性。但倘若其他原因,比如对天赋的迷思,对灵感的焦虑,对自我的回避,让你感到很渺小,自我变形,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那就是问题了。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把上面的逻辑想清楚,世上天才再多,文学的多样性永远缺少一个你。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文学表达?如果是,那么写作要考虑的只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

【高三】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说明: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 ,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2.,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 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5.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琶行》) 6.,术业有专攻。

(《师说》)7.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8.,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一)选择题(12分)、l、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张良出,要项伯B、距关,毋内诸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愿足下更(再)虑之张良入谢(辞别) B、余嘉(赞许)其能行古道俯首系颈,委(托付)命下吏 C、适(恰逢)得府君书始适(女子出嫁)还家门 D、所以兴怀,其致(表达)一也复击轲,被(遭受)八创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起如厕纵一苇之所如B.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C.君既若见录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以致天下之士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序八州而朝同列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下歹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孰能讥之乎其皆出于此乎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因召樊哙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请以战喻以乱易整,不武6、下列对句式特点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沛公安在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以其无礼于晋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⑨/②⑦/③⑩/⑥⑧/④⑤ B.④⑤/⑥⑧/①③/②⑩/⑦⑨ C、①②/③⑩/④⑤/⑥⑧/⑦⑨ 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⑨⑩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谪.居蛰.伏折.价海蜇.浅尝辄.止B. 缝纫.妊.娠韧.带熟稔.光阴荏.苒C. 祈祷.倒.退捣.鼓悼.念手舞足蹈.D. 骈.体辩.解汴.京针砭.大腹便.便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她一直弄不明白: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自己真的如此糟糕吗?自己为小组赢得了荣誉,却换得这样一个结果。

苦思冥想....,别....了许久,仍然想不出答案的她,只好自我安慰道:幸好只是组长这个人不可理喻的同事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差强人意....自己的成绩,能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嘛,只要能不妄自菲薄那么,自己的未来就还是一片光明的。

A.苦思冥想B.不可理喻 C. 差强人意D.妄自菲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B.为了弄清张小明在校外打架这一件事,班主任张老师建议张小明的父亲到西泉路派出所同张所长认真地谈一次话,全面了解情况,及时教育孩子。

C.昨天,广州亚组委票务中心团队公布了《持票公众观看亚运会开闭幕式须知》,明确规定参加观看开、闭幕式的观众至少提前3个小时以上进场。

D.自高中课改以来,每年都有关于语文课文删改的争论,今年也不例外,有专家提出应删除《背影》一课,理由是文章里的父亲违反交通,横穿轨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

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形成了多元的设计体系,也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格局。

文化维度,汉字的意象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

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

由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的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是彰显汉字意象之美的典型代表。

该标识以“官”字为基础,设计者将“宫”字上一点巧妙转化为海水江崖纹和玉璧的组合形象,取“珍如拱璧”之意。

“宫”字方正的结构象征紫禁城的建筑格局,下不封口的设计则寓意现今的开放与包容。

标志整体“天圆地方”,既生动表现了故宫之“形”,又充分传递出其文化精髓,充满设计巧思与艺术趣味。

价值维度,字体的繁盛中国汉字经历岁月洗礼,薪火相传,如今已发展出成熟而多样的字体系统。

当计算机字体中常见的宋体字、黑体字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多样化的字库字设计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

许多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陆续被设计师们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如深受大众喜爱的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

此外,一批字体设计师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激活了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的“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是首例将甲骨文转换为计算机字库字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通过探索甲骨文蕴含的数学几何之美,提出“格律设计”的方法论,为古老的汉字穿上“新衣”。

空间维度,形式的探索与传统汉字的演变多是围绕笔画的写法展开不同,在文化交融互渗的大数据时代,现代汉字的设计则是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位介入的。

字体设计师们或是以剪切手段分割文字,形成局部或整体的位移与重叠,使其产生错位感;或是将汉字局部进行主观缩放,构建新的视觉焦点,从而改变文字的语义指向;抑或是择取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以巧妙的手段融入汉字的构造,创作出多种文化意象叠加的艺术符号……比如,在考察了众多传统样式的相关设计后,蒙古族设计师李岩松决定以全新的角度和设计方法设计“福禄寿喜”。

天津市耀华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耀华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你就别想领会它。

________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原来这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的声音,正如悠远的琴曲。

深吸一口气,就闻到松脂()的芳香。

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

传闻这条小河是为西施到对面象山而开凿的。

你怎能信任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正如我跟前这座“迎笑亭”,一个四角方方的房子,你怎能信任这就是传闻中苏东坡到过的地方。

可是假如四周的美景把你迷得(),你是什么都会信任的,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仙山。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功夫飒飒沁人心脾神魂颠倒B. 工夫铮铮神清气爽如痴如醉C. 功夫飒飒神清气爽如痴如醉D. 工夫铮铮沁人心脾神魂颠倒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站在灵若山跟前,觉得它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所以没有什么稀奇的。

B. 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稀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C. 灵岩山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站在它跟前,不觉得它有什么稀奇的。

D. 灵岩山并不让人觉得它有什么稀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琴曲有很多,比如著名的《高山流水》,据《列子》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 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后世《红楼梦》中,曹雪芹却用“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形容贾宝玉,别有一番趣味。

C. 苏轼的文化思想特别丰富,儒、道、释三家对其均有影响,我们从其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

比如“人生如梦”一句,可以品出《庄子》的意味,“逝者如斯”,源自《诗经》,而“造物者之无尽藏”,则是佛家用语。

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B. 《红楼梦》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所以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
C.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 《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故选A
3.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
李耳
春秋楚国人
《道德经》
道家学派
B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英国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
米考伯夫妇
C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美国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圣地亚哥
D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
奥菲利娅
A. AB. BC. CD. D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学科 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大家考试顺利!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关卡./ 饭卡.活塞./ 边塞.应.接不暇/应.运而生B.着.想/ 着.手画舫./ 脂肪.锐不可当./安步当.车C.殉.职/ 徇.私供.认/ 供.给遂.心如愿/半身不遂.D.露.骨/ 露.脸冠.军/ 桂冠.横.征暴敛/蛮横.无理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身膨胀怦然心动突如其来B.惋惜频率粗制烂造不记其数C.砝码脉膊首屈一指珠光宝器D.胁迫赡养扬长而去细水常流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次赛场上队员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们在下次比赛中一定要形成合力,克服风头主义。

②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太阳的活动。

④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

A.鉴于曼延监测未免B.基于蔓延观测不免C.鉴于曼延观测不免D.基于蔓延监测未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对敌人强迫施行的办法,和我们对于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不能同日而语....。

B.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

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今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5%。

B.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跟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C.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36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曲肱.(hóng)昏塞.不通(sāi)襟裾.(jū)贪戾.(lì)B.絜矩.(jù)音声相和.(hé)忿懥.(zhì)谏诤.(zhèn)C.鲠.议(jīng)天下鲜.也(xiǎn)嗔.责(chēn)纂.组(zuǎn)D.愆.过(qiān)商略诋诃.(hē)拙.迹(zhuō)稽.首(q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按照四部分类法,可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最大的类别是集部,收集个人的作品是“别集”,如《白氏长庆集》,收集众人的作品是“总集”,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书梁带萧统编的《文选》。

B.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宋代理学家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

C.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把自然看成万事万物的最高准则,在治理国家上,他强调“无为而治”的办法,和孔子一样,希望建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下列古诗文名句出处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选自曹操《燕歌行》)B.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选自《论语十二章》)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选自苏洵《六国论》)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选自李白《蜀道难》)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B.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所以“耻学于师”,是因为他们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思想在作崇。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谈治国之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比及三年,可使民足。

”D.《老子》四章中,从“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等常见事实中,推论出凡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普遍道理。

三、选择题3.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A.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加油。

D.主持人希望各位同学在教授的抛砖引玉后,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定位长远,围绕整条供应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进企业文化不断融入“绿色”。

①不断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与“绿色”意识②有机整合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③这既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④也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供应链能长期回馈社会的作用有了解⑤统领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发展A.①⑤③②④ B.①③②⑤④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②⑤①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谪.居蛰.伏折.价海蜇.浅尝辄.止B. 缝纫.妊.娠韧.带熟稔.光阴荏.苒C. 祈祷.倒.退捣.鼓悼.念手舞足蹈.D. 骈.体辩.解汴.京针砭.大腹便.便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她一直弄不明白: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自己真的如此糟糕吗?自己为小组赢得了荣誉,却换得这样一个结果。

苦思冥...想.了许久,仍然想不出答案的她,只好自我安慰道:幸好只是组长这个人不可理喻....。

所....,别的同事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差强人意以嘛,只要能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能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自己的未来就还是一片光明的。

A.苦思冥想B.不可理喻 C. 差强人意D.妄自菲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B.为了弄清张小明在校外打架这一件事,班主任张老师建议张小明的父亲到西泉路派出所同张所长认真地谈一次话,全面了解情况,及时教育孩子。

C.昨天,广州亚组委票务中心团队公布了《持票公众观看亚运会开闭幕式须知》,明确规定参加观看开、闭幕式的观众至少提前3个小时以上进场。

D.自高中课改以来,每年都有关于语文课文删改的争论,今年也不例外,有专家提出应删除《背影》一课,理由是文章里的父亲违反交通,横穿轨道。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 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2分)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

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

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

”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

”上赐之剑。

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

”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

”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

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

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

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

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①失侯。

①酎金:诸侯于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选自《史记〃卫绾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功次.迁为中郎将次:依次B.将.河间兵击吴楚将:统率C.常让.他将让:责备D.坐.酎金失侯坐:因……犯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绾称病不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上赐之.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有功,常让他将③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A.①③⑤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敦厚谨慎。

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召请文帝左右近臣宴饮,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宝剑,被卫绾回绝。

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忠诚正直。

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又因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代替桃侯刘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

从他开始做官直至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卫绾因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3分)②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蝶恋花王诜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

官左卫将军、附马都尉。

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为何“心情少”?(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①,,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韩愈《师说》)④,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秋风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

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

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

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

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

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

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

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

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

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

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

现代城市形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

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

同时,城市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

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

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

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

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

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

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

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

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

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市迁居乡村。

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同。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

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

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

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

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长期实行这种城乡歧视政策的结果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城市永远是公共品供应充分的城市,乡村永远是公共品恶劣的乡村。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

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专家们说,进入城市就是乡村人口享受幸福的前提。

就当下的现实而言,这说法完全正确。

问题是,我们能够设想一个全部人口都迁入城市集中居住、从而根本就不再存在乡村的中国吗?乡村人口到城市谋求幸福的自由权利,城市和政府理当尊重。

但与此同时,政府与整个社会恐怕也该反省,什么是城市化?乡村是否可以并且有权具备城市的那些公共品?(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11期,有改动)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