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4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1.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③④2.下列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A. 坚持斗争14年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中央政权C. 制定颁布了革命纲领D.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 给与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4.观察下图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遵义会议C. 中共二大D. 瓦窑堡会议6.“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上述材料最可能出自()A. 中共“三大”决议B. 国民政府成立宣言C. 国民党一大宣言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7.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8.如图,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有答案版)分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有答案版)分解

阶段性测试题四 (必修一第四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2013 ·昆明一中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强抢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竞行遁去从不闻清点一二。

”上述资料() A.丑化了清代军队B.因是家信而无史料价值C.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由D.反应了英军纪律严正【答案】 C【分析】腐败落伍的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战败的原由,别的清政府的军备落后、军队纪律废弛、战和不定等也是清政府战败的重要原由。

资猜中的书信描述基本切合事实,所以选 C 项。

2. (2013 ·安徽江南十校 )1839 年林则徐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信中写道:“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规。

该国夷商欲图长远贸易,必当禀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根源,切勿知法犯法。

”因而可知,清政府()A.国力强盛以世界霸主身份自居B.放弃了闭关锁国推行对外开放C.差别对待鸦片走私与正当贸易【答案】 C【分析】选项 A 错在国力强盛,此时的清王朝综合实力已不如英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被迫开放,清除 B 项;资猜中其实不反对中英正当贸易, D 项错误。

应选 C 项。

3.(2013 ·安徽江南十校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合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相互均有,不可以议给,其平行理能够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B.辱没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答案】 C【分析】注意重点词:“ 暂行赏借”、“该逆既来诉冤”,表现了道光帝的夷夏思想,可见其并无改变“天向上国”的理念,清除 D 项;道光帝的该指示是在《南京合约》签订过程中,故可清除 B 项;从“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能够看出,道光帝未能保护清王朝尊严,清除 A 项。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单元总结一.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1时代背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他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2侵华史实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

4主要抗争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

2第二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加剧,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侵华史实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列强还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一条”。

3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

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英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4主要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二.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具有广泛性。

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

3革命具有层次性。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上一单元,我们讲到了西方近代的历史,它们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而与此同时,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却日趋衰落,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本章叙述了从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将近80年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以下几条线索:1、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一次一次的侵略2、伴着民族危机的深重,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反抗。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无产阶级)3、伴随着西方近代先进文明的冲击,中国人民依次又一次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器物阶段、制度阶段、思想阶段)、想苏联学习、走自己的路)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中国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终于望见了曙光。

(曙光指什么?)[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概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解读高考]本单元的内容是分成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两个部分的。

但第二个内容实际上含概在了第一个之中。

是高考的重点区域。

题型均有涉及,内容也涉及很多,出题形式比较新颖。

内容上可能与思想史相结合,尤其是辛亥革命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本章应全面掌握。

第12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鸦战的背景)1、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2、中国:闭关锁国、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日益落后与世界的发展潮流。

(表现:政治腐败、国库空虚、军备废弛、闭关锁国)结果:落后必然挨打!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虎门硝烟。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目的:4、“出超”(1)含义:(2)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5、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经济上:(2)政治上:(3)军事上:(4)人民身心健康上:-6、当时清政府内部关于鸦片的态度:7、清统治者同意禁烟的原因:8、虎门销烟:(时间、地点、意义)三、鸦片战争的过程:(看地图)四、鸦片战争的结果:1、结果:2、失败的根本原因:3、《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1)内容:(2)危害: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五、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3上91页)六、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2030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2030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测试题 2019.9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趋势主要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阜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略到共同侵略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2,“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人民反饥饿斗争激烈 D.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迅速发展3,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 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没有认识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D.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4,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是A.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失败的客观原因 C.斗争的侧重点D.运动的主要阶级基础5,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以后,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下列各项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帝国主义从此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C.说明中国人民有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需要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B.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首 D.上谕以永禁或设入为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7,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8,近代史上“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诗中的“两度劫”是指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天津条约》的签订③《北京条约》的签订④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大肆掠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10,下列正确反映太平天国正确进军路线的是A.金田→永安→武昌→南京 B.金田→永安→南京→武昌C.金田→南京→永安→武昌 D.金田→武昌→永安→南京测试题答案1, D2, B3, D4, C5, A6, D7, A8, D9, A10, A。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_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本文来自:说课稿网1.关于右面这幅浮雕,说法正确的是()①此事件发生于19世纪三十年代②领导人是林则徐③它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④法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⑤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遗患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于无穷”的有()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

马首铜像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导致它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4.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

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B.林则徐等上书请求禁烟C.鸦片流入有损人民的健康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5.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满汉官僚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6.“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呆如寒鸡。

”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

这条标语应出于()A.太平天国运动中B.义和团运动中C.辛亥革命中D.北伐战争中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

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B.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C.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D.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解析】“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要事件,《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 A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

这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解析】清政府对外国称呼由“夷”到“洋”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政府观念的改变,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故A、B两项错误;“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称呼的改变不能说明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3.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

”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属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 项错误;“不准久住据为巢穴”“赏借”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该谕旨涉及的《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D项错误。

岳麓版1轮配套考案:4 必修1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1轮配套考案:4 必修1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

考案[4]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导学号26813220(A)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夷”包含着天朝上国观念,从“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到“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清朝对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发生改变,但并不能说明实施了平等外交,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渐改变,并非向西方学习法律,故D项错误。

2.(2018·柳州)《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导学号26813221(A)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解析]“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A项正确;由于英国的商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无法对整个中国自然经济造成根本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仅涉及到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司法,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的影响没有深入到中国内地,故D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联考)1895年2月,在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文廷式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

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检测岳麓版

高中历史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检测岳麓版

【金版学案】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答案:D2.《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到达长城附近。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1858年《天津条约》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内容,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答案:B3.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解析: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答案:D4.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打印)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打印)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概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独立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单元可以概括为: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第1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2.据上表格,简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开拓和,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2)主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实行政策。

3.判断下列对虎门销烟的认识:(1)由此兴起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 )(2)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 )4.在《南京条约》中直接体现了英国侵华目的的是哪些条款?(4分)6. [史料]“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材料显示英国人取得协定关税特权,其侵略本质是什么?7.[史料]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限时训练及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限时训练及答案

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外贸易逆差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因此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英国为改变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向中国输入鸦片。

答案:D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答案:C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角度来看鸦片战争是一场文明冲突。

答案:B 4.1866年,曾参加太平军的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

”“以前的光荣”包括 ( )①西征——夺取清朝半壁江山 ②《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③定都天京——众志成城,保持队伍持久团结 ④《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阶段性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阶段性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四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一中高一期末)“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这符合题干中“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的要求,A项正确。

答案:A2.(2017·某某卷)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解析: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谓不再使用“夷”,说明中国外交观念发生变化,清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C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A项错误;对外国不再以“夷”相称,并不是清政府摒弃天朝上国观念,而是对国际惯例接受,B项错误;同治初年洋务运动刚刚开始并未形成共识,D项错误。

答案:C3.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

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解析:从材料中清政府与英法联军的兵力对比情况可知,清军占绝对优势,但战争最终失败,这正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C、D两项不能体现出中外兵力对比信息。

答案:A4.(2018·某某某某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某某理想。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2050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2050

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测试(a)测试题 2019.91,中英《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的哪一要求A.鸦片贸易 B.掠夺金银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2,马克思称英法发动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以战争作为主要的侵略手段 B.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洗劫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3,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下列哪些情况是与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有关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②英国商人的鸦片走私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④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一度滞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上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A、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下降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中国棉纺织品价格下跌D、中国农村部分地区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开始破产6,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A、对中国原有政治体制的强烈冲击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C、使中国人开始较为正确的认识世界D、使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民主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8,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A使农民阶级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C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9,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10,《资政新篇》的提出A适应了太平天国发展的需要 B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影响C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的愿望 D标志着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测试题答案1, C2, C3, A4, D5, D6, C 7, A 8, D 9, C 10, C。

高中历史学案导学设计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学案导学设计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总额是四百五十万英镑,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2.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海河西岸海河东岸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4.“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这说明洪秀全要求()A.消灭私有制B.消灭剥削制度C.实现社会平等D.发展资本主义5.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

”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6.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7.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呈现出的新特点有()①割占土地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8.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这里说的“转折”主要是因为中国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3、它开创了一种用条约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和奴役加以“合法化”的罪恶先例。

“它”应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4、《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A .四口开埠通商B .广州贸易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5、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C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D .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6、.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重要影响是 A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 .中国增开了多处通商口岸C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D .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7、右图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方面是 A .反封建 B.代表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C.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D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9、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一第四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乐山)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导学号42442089(B)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解析]材料中不能得出清政府极度反感英国侵略行径的结论,故A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撤销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 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不同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而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天朝上国的尊严,故C项错误;材料“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没有体现被迫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

2.(2016·锦州)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

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

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

这表明导学号42442090(C)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D. 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可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故排除B 项,选择C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59年”,故排除A项;D项中“完全被”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3.(2016·张家界一中)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导学号42442091(B)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以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2016·沈阳) 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

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磋商谈判,并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件》,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

这体现了(A)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D.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解析]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主导的罪恶贸易之一,它的最终结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本题从英国自身的角度为切入点,从“自由党”“主动提议”“磋商”等关键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5.(2017·安徽师大附中)有学者指出:“对慈禧太后来说,义和团事件是一场痛苦的经历。

基于对政治的敏锐和精明的本能使她意识到,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后悔的样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则就难以重新得到外国的尊敬和国人的敬仰。

”这反映了慈禧太后(D) A.对义和团的痛恨B.对侵略者的依赖C.推行改革的决心D.实施新政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实行新政。

材料中“对慈禧太后来说,义和团事件是一场痛苦的经历”指的是其支持利用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痛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的态度,不是对侵略者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其改革的决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后悔的样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则就难以重新得到外国的尊敬和国人的敬仰”反映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赢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故D项正确,故选D。

6.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

“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

”由此可见(C)A.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B.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C.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题干信息为湖南巡抚进行的财政改革;B项错误,题干是湖南省而非清政府;D项与材料无关;湖南省的财政改革是针对太平军进入湖南后而采取的应对之策,故本题选C项。

7.(2016·岳阳)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导学号42442092(D)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1865~1895)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解析]本题时间“1865~1895”,《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A项错误;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就被镇压了,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此时民族工业产生,进行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D项正确。

8.(2016·揭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导学号42442093(D)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时期中国外交,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需要,设置专门对外机构,但是其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符合题意的是D项,A、B两项表述错误,外交机构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有半殖民地的性质,不是半封建化,排除C项。

9.(2016·德州)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这反映了导学号42442094(B)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自治,未涉及专制皇权体制,故A项错误;从封建的中央集权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对地方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实行地方自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拢地方实力派,故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仅仅是清政府颁布的地方自治章程,实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故D项错误。

10.(2016·潍坊)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

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

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C)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列强加剧侵略扩张在甲午战后,不是在1900后,故A项错误;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没有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他们接受的是康梁的维新思想,故B项错误;1900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故C项正确;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11.(2016·宜昌)清末民初国人学习西方建立国会政制,然当国会政制实践已逾十年之际,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到20世纪中期,召开国民会议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这一过程说明(B)A.国会政治符合中国国情B.代议制的实践遇到挑战C.中国盲目学习西方政治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反映出国会政治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 项错误;国会政治是代议制的形式,社会各界要求废除国会,代议制的实践遇到挑战,故B 项正确;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是为了救亡图存,并非盲目学习,故C项错误;对国会政治的质疑,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还未完全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12.(2016·乐山)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

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

这些主张导学号42442095(A)A.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B.直指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D.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解析]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1912.4)时,表示将民生主义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表明孙、黄二人都认为革命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中华民国的建设,而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尚未真正改变,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很快进入黑暗、动荡的北洋军阀时期,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没有指明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2016·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原为周代乡下基层组织,“五族为党”。

后延伸为以类相从之意。

《尚书》把“无偏无党”“无党无偏”作为政治标准;孔子提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东汉后期,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大夫,引发党锢之祸,东汉衰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