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修利小论文高考题给我们的启示
1998年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揭示
1998年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揭示[导语]平心而论,与试卷中降低了难度的其它剖分一样,‟98高考小作文(题目及要求见前文[考题四]没有为难学生。
就其形式而言,补写应为记叙文“宗族”的一个“成员”,考生应该得心应手;就其内容而言,所提供的首尾两节文字(含标题)浅显易懂,涉及的人物也仅有小乐和妈妈二人,考生只须围绕“洗鞋”补写出小乐和妈妈两人的有关活动。
遗憾的是,阅卷时发现,这短短的200字左右的补写片断,恰恰使许务考生重重的摔了一跤。
这就是提醒考生,切不可小觑“片断作文”,因为借片面作文(或补写或叙写等等)这一“斑”足以窥视一个考生写记叙文水准的全“豹”。
那么,一些成功之作又是如何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呢?本文侧重从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功的底蕴。
底蕴之一:立意贵而准[点拨]一般说来,文章立意讲求新、深。
而片断作文当属情境作文,真立意透径明显不同于命题作文,它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因而,它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准确体现情境要未。
就… 98高考小作文而言,所给的题目、开头以及结尾对考生已有了隐性限制:妈妈为什么“只洗一只鞋”?小乐为什么能“穿着一双千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这中间,小乐该怎样想又该怎样做?这是立意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如果写妈妈、小乐以外的一个人,比如奶奶心疼小乐,替他洗了鞋,或写妈妈生病住院了,小乐抓住“机遇”,亲手洗鞋以回报母亲等等,均属离题。
正确的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或者写小乐从中体验到了“自立””自强”;或者写小乐从中感受到了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半途而废”;或者写小乐从中意识到了“要热爱劳动”。
另外写”妈妈的辛劳和爱心感动了我”等等,只要行文能自圆其说,亦未尝不可。
[例文]“咦?”小乐拎起那只沾满了泥的鞋。
“妈——”小乐没有听到妈妈答应。
“这就奇怪了,妈妈星期天从来都不上班,今天去哪儿了?”小乐心里纳闷儿,“莫非?……嘿嘿,考验我?我露一手吓你。
”小乐的嘴角翘起一丝调皮的笑意。
水盆一只,洗衣粉一袋,鞋刷一把,一切准备就绪。
从解一道高考生物题获得的启示
从解一道高考生物题获得的启示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第30题,从考查的知识内容上看很基础,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点(胰岛素)为背景材料。
从考查的形式上与以往的实验题相比有些新颖,它给出了实验的过程,然后让考生分析过程、总结原理。
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生在答题时感觉到容易,可出了考场或看了正确答案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答不准确或答不完整。
分析本题可以给高三教师的复习迎考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对第30题的解析1、题目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1)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2)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①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②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_______。
③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解析(1)本小题是要根据已经给出的实验过程,让考生分析得出原理。
此题的出题视角新,难度不大,考察的基础知识是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低血糖症状的恢复方法。
能力要求是依据题目中给出的生理现象,分析出相应的生物学原理。
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信息“顺竹杆爬”,总结得出答案。
根据题目中的第一句话不难得到“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根据题干“(2)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可以得出“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2)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 (2) [阅卷评点]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
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
(何永康)[评分内幕]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
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
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
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
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
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
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
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
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改判缘由]“推荐它是一种导向。
”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高考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给我们的启示
高考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给我们的启示马燕荣2007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39题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这种新题型自2006年在江苏高考政治卷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更生的重视。
今年江苏高考政治卷39题就是一道貌岸然立意高、情境好、设问巧的好题。
这道题设计院既坚持了高考能力立意原则,着重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又努力与新课标接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突出了综合探究题的特点,即情境材料丰富、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地区热点,体现人文关怀。
特别是在选择立意、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方面民用工业其独特之处。
高考试题从设计过程来看,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一素。
所谓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
试题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引导我们关注何种现象,体现怎样的能力考查的主旨,都是立意所要讨论的问题,试题的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帅着试题设计的每一个步骤。
这道题立意高,高就高在它体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工会、共青团、表联、妇联的全国政协代表时强调的,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成果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要共建功立业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是这道试题确立的主题,试题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引导同学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城管人员、小摊贩与顾客之间的矛盾,让同学们自己通过探究性学习来解决进而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与百姓具体到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如何和谐,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做到共建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这样大的主题在一道政治试题中等到如此好的体现实在是高。
所谓情境,是指根据立意要求选择相应材料对主题的描述与表达过程,立意在初步确定时可以是宏观、抽象的,但如何使立意更加集中地反应问题,如何设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则是情境内外所要承担的任务。
情境是立意表达的具体化,它将被度者引入到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支。
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对教学启示
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对教学启示广东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已经进行了三年时间,今年是第四个年头,模式、内容范围、难度不会有较大的改动。
从这三年的考试真题来看,广东高考物理学科主要是三大类型题,分别是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
通过对这三年广东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这样的结论:在选择题中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运算。
知识面覆盖广泛,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会考水平略高。
在实验中主要考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导线连接、读数、电路设计。
难度不大,重在细节。
偏向考察是否有操作实践经验。
在计算题中主要考察质点在几种模型运动中主要公式、定理、定律的综合应用,全部是运动与力的关系类型。
比3+x模式的难度降低很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对教学启示是:一、在高一、高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及教学要求脚踏密实地的进行教学,不要一味地向高考看齐。
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牢做细致,该做的演示实验不能怕麻烦,更不能用PPT代替,一定要亲自把实验器材摆到课堂上,亲自做给学生看。
该做的分组实验更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减小实验次数,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有条件的还应该多开一些分组实验。
适用探究法的课,一定要进行探究,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等。
下面重点例举《牛顿第二定律》三节课的安排。
在第一节课中讲到《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质量、合外力》(猜想)在本节课中,多举相关的实例。
1、乒乓球运动大家非常熟悉了,如果把乒乓球换成玻璃球、网球、铅球呢?还能象乒乓球那么快得抽杀吗?为什么?(力是差不多的,但质量差别大了)2、在差不多的动力条件下,给自行车、小汽车、大卡车、载重汽车、飞机、火车、万吨巨轮加此动力,比较加速度大小。
3、在差不多的质量条件下,用不同的动力(如火箭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带动小汽车运动,比较加速度大小。
通过多样的实例,让学生猜想与加速度有关的因素,达到猜想的目的。
在第二节课中讲到《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定性关系》(假设)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得到:1、质量一定时,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的定性结论。
一道高考试题的多角度思考及教学启示[1]
一道高考试题的多角度思考及教学启示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第9题:过双曲线)0,0(12222>>=-b a by ax 的右顶点A 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 ,C.若BCAB 21=,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2B.3C.5D.10本题较好地关注解析几何的本质,很好地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有关几何性质,即渐近线,离心率,顶点等,同时又考查了已知两直线求交点,以及向量的坐标表示等问题,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特色,解题入口宽,方法多,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就此题的多角度思考谈几点教学启示。
1 试题的多角度思考本题是选择题倒数第2题,属于中档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缺乏必要的运算能力,运算出错,半途而废;二是缺乏必要的合理转化能力,不知道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求解;三是缺乏对解析几何本质的理解。
其实从题中抓住核心的信息是①过A 的直线斜率为-1;②BCAB 21=.因此在解题时牢牢抓住这两个数量关系,目标是建立a ,b ,c 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求B ,C 的坐标联系平面几何知识,或运用解三角形知识直接在三角形中建立数量关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思路1 利用过A 斜率为-1的直线与两条渐近线相交,求出交点B ,C ,再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出a 与b 的关系,从而求得离心率.因为直线AC 的方程为ax y+-=,渐近线OB ,OC 的方程为xab y =,x a by -=,联立方程组⎪⎩⎪⎨⎧=+-=x a by ax y 得),(2ba abb a aB ++,联立方程组⎪⎩⎪⎨⎧-=+-=xa by ax y 得))(,(2b a b a abb a aC ≠---,)0,(a A ,BCAB 21=,),(21),(222b a ab ba abb a ab a ab a ab a b a a+---+--=+-+∴,即)(21222ba ab a aa ba a+--=-+∴,a b 2=∴,aba c522=+=,故双曲线的离心率是5=e .思路2 由于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利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因此,解析几何的问题能否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如本题辅之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解决,那就大大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的速度。
黄老师谈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
黄老师谈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河北青县一中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材料内容突出了中国“变化”。
材料中,一部分是国际,突出在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
一部分是国内,公众的评价,则依次列出六个方面。
要求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样的文章最怕的是什么?空洞、虚假,套话连篇。
那与出题之意一定背道而驰。
有些同学误以为,所有的老师都是政府代言人,都应和着主旋律,更误以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假话、大话、套话的爱好者。
我代表语文老师大叫一声“冤枉”——比窦娥都冤!我们还没有失掉人的正常感觉和正当倾向。
我们也是喜欢真情实意的,也愿意听真话实话贴心话。
而且我们是尤其憎恨假话、大话、套话、谎话、胡话的。
一个国家被认作“崛起”,当然是让人激动的。
在哪些方面变化最突出,也并非无关紧要。
但“自己的见闻思感”,却不是整体性的,而是具体并且丰富的。
一句话,就是要“以小见大”。
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验,从自身下笔,写家庭,家乡的生活巨变;也可以旁观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
不要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聚焦于某一件事,某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只求一叶肥厚,不求枝繁叶稠;只求一花独放,不求春色满园。
高考阅卷后的思考
高考阅卷后的思索审题时确定要看清首先是审题,这的确是历届考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关键是同学没有看懂题,也可能是语言上的理解问题,也可能是马虎大意,造成答非所问,丢了不该丢的分。
比如今年中学质量调查试卷中,有一题为:试分析为什么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这题的关键是要答为什么,但许多学生答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
而不对生态农业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得分。
对于生态农业的特点,一是侧重培育优良品种等生物技术,而不是靠盲目扩大耕地来增产粮食;二是留意环境爱护,少用化肥、农药;三是留意农业物质的循环利用。
学生们不见得不知道,只是不明白要答这些内容,造成丢分,实在惋惜。
再比如,我国西北部分区域环境脆弱的自然缘由是什么?这道题许多学生从过垦、过牧、过樵三方面去分析,虽然分析得有道理,但是一分不能得。
缘由是这三方面都是该地区环境脆弱的人为缘由。
没有看清题而丢分,实在是太冤枉了。
还有的同学在答题时,题目给的条件用得不全,给三个条件只用两个,这题确定答得有问题,这些都属于审题不清。
答题时要面广点全有的同学,答题时照着一方面的意思答起来没完,但只能得答案一个要点方面的分。
比如今年质量调查试卷中有一题是:要保证黄河中下游地区近期和长远的供水平安,应当实行哪些措施?原来这道题可以从许多方面来答:首要的是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再有节约用水方面像防止水污染、改进用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等;以及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甚至也可以答安排生育、限制人口过快增长等,只要与供水有关的,答出来都可以得分。
题目并不难,答题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只要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想想,得高分是没问题的。
但缺憾的是许多学生只从一两方面答题,像这样的丢分是不应当的。
答题时再一个须要留意的问题,就是应当先易后难。
就拿今年质量调查的第36题来说难度较大,有些同学一上来就攻这道题,费了不少时间,还不见得作对,没有得几分,可又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心情。
一道高考试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 两 道例 题 与2 0 年 高考 第2 题 又有 何差 异 呢 ?它很 08 8 符 合化 学 学科 学 习的特 点 ,因为我 们在 教学 时并 不是 把所
有 元素 对应 的单质 和化 合 物都 教给 学生 ,只是 以每族 中的
的熔融 物凝 固成银 白色金 属 。根据 以上叙 述 回答 问题 : () 2停止 加热 前 是否 需要 先 断开a 的连 接 处 ?为什 和b
析 :学生 们都 可 以写 出正 确答 案 :HR 或 H RO O1 ,可 解答 这 道 题 时我 们 并不 需 要 指 明 “ 表示 该 元 素 ” ,也 用R
.
。பைடு நூலகம்例 俸真 案
… … 一 一 , ,一
导
1
道 高 考 试 题 带 给 我 们 的詹 泰
河北 丰润车轴 山中学 石 雪丰
轰轰 烈烈 的2 0 年 高考早 已经结束 。这注定 是 不平 08
凡 的一年 ,连 高考试 题都 透着 不 平凡 。纵 观历届 高考 ,
Na0不 能 和C 应 生成 金属 单 质 ,因 为金 属钠 的还原 性 : O反 比碳 的还原 性弱 。这 样 学生 无法 推知 这种 物质 是什 么 ,所
与 递变性 的具 体运用 。
真 题 回放 :
以无 法 下笔 书写 化学 方程 式 ,这 就是 传统 的思 维方 式 的限
制 ,如果 考 生能 够变 通一 下 ,或 者是 大胆 一些 ,在 无法 推 知具 体 物质 的情 况下 ,用 “ M”代 替这 种 金属 元 素来 书 写 化学方 程式 ,则会 收到 意想不 到 的效 果 。 回过 头来 想一 想实 验题 目的考察 ,一般 实验 题都 是有 目的 、原 理 、过程 ,题 目所 涉及 到 的 问题也 是 围绕着 这三 个 方 面 。实验过 程 一定 是 为达 到实验 目的而 设计 ,解决 实 验 问题 就需 要实 验原 理 ,所 以我 们解 答 实验题 目一定要 应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下)2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下)2[涉嫌抄袭引争议] 在网上一个“20XX年高考夺魁作文《执子与通子》成功的奥秘”的条目中,一位叫“郭庭平”的作者写道:“原来这篇高考夺魁作文源于一个异省学生在四年前写的习作!” 不过,郭庭平认为,“我一点也没有贬低这篇高考作文的意思,相反,我认为作为考生,能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联想到自己读过的文章,并把它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上,并不是众人口诛笔伐的‘抄袭’,而是具有‘通子’的智慧,进行‘变题’写作,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饮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酒’,值得庆贺。
如果这位考生像‘执子’那样不知变通,恐怕也只能是‘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无疑这篇高考夺魁作文又一次为我们揭示了考场作文成功的一个奥秘:做写作‘通子’,行‘变题’写作,饮成功‘美酒’。
” 与郭庭平持相同或近似观点的人士不在少数。
连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也一改往常“尖牙利嘴”的习惯,他评价:从该“满分作文”看来,作者在短时间内把思路往不同方向伸展,具有较强的构思能力、驾驭能力和运用能力,是一位蛮有“语文素养”的学生。
他说,中学生能把一些原始材料背下来加以巧妙发挥、组合,做到文从字顺,逻辑圆通,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比如举例子时,关于屈原、司马迁、苏东坡等的一些典故或名言,用到今年其他省份的作文考题如“安与不安”、“初渡”等,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简单地判定是“抄袭”,因为是考场作文,除非你能证明他是当场“抄的”,或是超过一半以上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
类似套用的考试作文以前也有发现,比如有一年全国卷写“诚信”,就发现好几位考生如出一辙,把2个不同的寓言合变为1个寓言来写,也不能判定这就是“抄袭”。
初见邓丽,我们很吃惊,原来文笔老到思想深邃的她还活脱脱是一副中学生模样。
采访中,她始终带着腼腆的微笑,并再三强调,希望大家不要过多谈论此事,难为那位福建考生。
邓丽表示:“我仔细阅读了那篇获得高考满分的《执子与通子》,真的写得非常好,我想作者肯定也跟我一样喜欢语文,读过的书肯定也非常多。
最具特色高考题带来的启示_0cfb5699_8f62_4dc9_bc08_a79
文汇报/2013年/6月/20日/第014版文汇教育·考试最具特色高考题带来的启示2013年上海高考结束后,围绕高考试题的研究、讨论正在中学教师中展开,有人认为偏难,有人则认为与去年相比难度下降。
见微知著,从一些颇有特色、最受关注的高考题目的分析解读中,或许可以看出高考考查的导向所在。
如果一味地搞一套套所谓的应试技巧,或是陷入题海无法自拔,到最后往往是舍本逐末更仔细地阅读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题,不套模式,不死记硬背试卷从纯粹对识记的考查演化为运用学科知识、原理和能力要求,分析和评价时事内容的考查来源于书本、又不乏创新性的试题,确实能区分出那些“真正”全面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能力,善于灵活思考,适合进入高校学习的考生高三生活除了语、数、外,应该还有体育、艺术等,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写好英语作文少一些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多一些结合时代、国情、身份、立场等的思辨【语文】抓住阅读的“本”王玮201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在题目设置上出现了一道6分题,即第12题:“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
”题目分值的增加是一个导向,即引导考生更加关注对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的整体把握能力。
最后一段是由一句话组成的:“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
”此句从结构上看呼应了文章开头的“追随者”和“无信仰者”自不待说,在内容上确实有一些值得推敲和挖掘的点。
为什么要强调无信仰者被惠特曼深深吸引?被惠特曼的什么所吸引?最后却又为什么强调“没有变成追随者”?上述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对考生有较高的思维要求。
这个题目看起来是问一个段落中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涉及对整个文本的整体理解。
另外,试卷第6题也值得关注。
它是这样表述的:“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
”要求考生谈文章的视角新颖在何处,阐述方法有哪些。
2018年语文高考试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8年语文高考试题带给我们的启示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同往年试题一样,秉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了考查学生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在落实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进程中,体现了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等特点,不但服务高校人才的选拔,还同时引导了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下面是我从分析2018年语文高考试题中获得的启示。
启示一:命题内容有新拓展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试题包括基础小题中的阅读文段,文言文阅读文段,阅读试题中的各类阅读文段以及作文材料中的阅读文段等,这些阅读文段作文载体,能够很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功能,能够起到增长考生知识见识的功能,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载体功能,能够凸显语文学科的导向功能,因此,在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载体功能方面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材料涉猎面广。
议论类文本内容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与传承,文学类文本为革命英雄事迹,实用文本内容为中国科技新成就,语言运用内容为科学考察船以及学校生活内容。
加上古诗文阅读欣赏默写,以及作文材料内容,一套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近乎一小册“百科全书”。
这既是对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应,又是对考生阅读涉猎面和各种文体、各种内容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是对中学语文教学与学习的导引。
(2)材料内容呈现出时代感。
关于量子科技、大洋号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的事情,均为近期报道,可谓选材新鲜;作文材料内容为2018年来已经发生与将要出现的国家重大的、历史性的事件;文学类文本与古诗文的内容,也透露着时代应有的优秀文化因素。
试卷的时代感,呼唤考生的时代精神风貌与思想素养,考查现实生活的实际语文理解与运用能力。
(3)试题中的文化内涵。
以文化人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的育人功能的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一道没有答案的高考题所带来的思考
一道没有答案的高考题所带来的思考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
文章以2013年高考为例说明高考对策与想法。
标签:开放式题目;高考政治复习;新课标文综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
下面从2013高考例题来说明,2013高考政治题目与之前的题目相比,变化虽不是很大,但也出现了一种新情况。
文综政治第39题就出现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学生从哪个角度回答或者随便赞同哪种观点都可以得分的完全开放式的题目。
下面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这个高考题。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
(10分)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失误分析:爱能创造奇迹
【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失误分析: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奇迹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对高考的失误较为关注。
而最近一次的全国卷Ⅰ也被认为出现了一些失误。
本文将对这次高考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爱的力量对于创造奇迹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明确高考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虽然高考无疑对我们的未来影响很大,但它并不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唯一因素。
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这都不会改变我们对自己的价值的判断。
正确看待高考,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机遇。
在面对高考失误时,我们可以通过爱的力量来创造奇迹。
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它可以激励我们去超越自我,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自己充满爱。
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我们都应该坚信自己的潜力和价值,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和关怀。
这样才能积极面对考试结果,不论好坏都能够坦然接受。
我们也需要对他人充满爱。
这不仅包括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鼓励,还包括对他人的帮助与理解。
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能在失误中找到改正的方向,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爱也能够帮助我们从高考的失误中寻找到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爱可以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其他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经历失误后,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规划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只要我们拥有爱的力量,相信自己,我们就能够创造奇迹,找到新的成功之路。
高考的失误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而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
通过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找到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持相信爱,去充满爱地关爱自己和他人,我们就能够创造奇迹,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让我们用爱的力量,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2018年全国2卷d篇立意解读
2018年全国2卷d篇立意解读一、引言2018年全国2卷d篇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部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和解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立意和内涵。
二、总括内容2018年全国2卷d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成长和自身价值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在历经挫折和困难之后,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成功。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青春的韧性和力量,以及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三、细节分析1.主题文字的体现在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及了自己指定的主题文字,如“青春”、“成长”、“自我价值”等,这些词语贯穿了整篇文章,突显了文章的主题和立意。
2.故事情节的铺陈文章以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为线索,通过讲述主人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不断努力和奋斗的过程,展现了青春的坚韧和朝气。
3.对话和描写的细腻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话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总结和回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强调了青春的意义和力量,并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体现了青春的坚韧和力量,以及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
这让我对自己的青春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努力去拥抱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五、结语2018年全国2卷d篇作为一篇关于青春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篇文章,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2018年全国2卷d篇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部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所讲述的关于青春成长和自身价值的故事,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青春的韧性和力量,还让人们深刻思考了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评析和教学启示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评析和教学启示2018年的高考全国新课标物理试题,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考试,对于评析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该试题进行评析,并探讨相应的教学启示,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首先,试题中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考查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如第9题的题干中就涉及到了生活实际中的各类现象,要求学生结合光的反射、折射的原理解释相应的现象。
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体现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其次,试题中的设计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选才。
例如第15题中考察了学生对于波动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而这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能够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于物理学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
此外,试题中的题目设计体现了引导教学的理念。
例如第20题中,题干明确要求学生给出错误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解释。
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和运用知识。
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应用。
对于教学的启示,首先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要求是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任务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要注重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在高考物理中,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复习和教学中要注重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道不等式高考题的启示
一道不等式高考题的启示作者:黄利娜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年第03期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如何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的效率,一直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从一道浙江省高考题出发,针对不等式的有关教学,谈谈“等价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2012年高考文科第9题)若正数x,y满足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为()。
A.■B.■C.5D.6分析:先对代数式x+3y=5xy进行适当的转化变形,得到■+■=1,再注意常数“1”的灵活运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3x+4y=(3x+4y)(■+■)=■+■+■+■≥2■+■=5,当且仅当■=■,即x=2y=1时取等号,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题1 设0分析:先转化为求最值问题,注意常数“1”的妙用,再结合不等式基本性质,求得解。
方法一:设f(m)=■+■,原命题等价转化为f(m)min≥k,而f(m)=(■+■)·1=(■+■)(2m+1-2m)=4+■+■≥4+2■=8,当且仅当m=■时,取到f(m)min=8,即k≤8,所以kmax=8。
分析:将式子f(m)=■+■通分变形,转化为■,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方法二:f(m)=■+■=■,而分母m(1-2m)=■·2m(1-2m)≤■(■)2=■,即f(m)=■+■≥8,当且仅当2m=1-2m,即m=■时取等号,所以kmax=8。
例题2 已知x>0,y>0,且■+■=1,则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分析:灵活运用常数“1”,转化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方法一:(x+y)·1=(x+y)(■+■)=■+■+■≥■+■,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
分析:先用x=■消元,再将式子适当变形,转化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方法二:由已知x=■,x+y=■+y=■+■+■≥■+■。
关注生活 备战高考——高考语用题的启示
关注生活备战高考——高考语用题的启示
王本利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语言运用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头戏,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在22—24题
中考查,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大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被称为“高考试验田”。
近两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新的动向.和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凸现“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三大特征。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王本利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第三中学23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广东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2004-2008年广东语文高考语用题分析 [J], 王守英
2.2004年高考化学实验题评析及启示——2004年高考化学实验题评析及启示 [J], 王辉
3.扬帆积累风雅起航备战诗词——谈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对高语教学的启示 [J], 李晨路
4.情境化:未来高考语用题的命题方向——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用题为例
[J], 朱冬民
5.情境化:未来高考语用题的命题方向——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用题为例[J], 朱冬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题给我们的启示和一轮复习备考策略通榆一中黄修利一、高考题给我们的启示:新课标卷Ⅱ整体上给我们的感觉难度不大、选择题几乎每有难题;而且考察的知识面窄,没有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没有各种平衡和图像的分析和计算,原电池题也很简单,大题中没有典型的实验题和流程图题,计算题也很简单,数据很好处理。
也就是说好多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都没有考察。
按理说试题难度小,分数应该很理想,但是高考分出来之后,学生的分数并不是特别理想,理综高分段的人数没有我们老师想象的那样多。
那就说明高考题虽然看着简单但是并不白给。
今年的高考题与前几年相比,更加注重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高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要求学生基础与能力并重,所以我们要重视教材、善待教材,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教材,注意知识点的拓展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高考题给我的启示,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启示一、高考题注重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常识性知识的考察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7题为化学与环境污染有关化学的与生活常识知识。
考身边的化学考有用的化学,一直都是考题的倾向,几乎年年考,而这类题的内容多数是处于教材中学生可以自学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章节,老师可讲的内容少就容易被学生忽视,比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必修二的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选修五的第四章、第五章,这就启发我们在一轮复习时一定要领着学生阅读教材,教材中出现的每一类或每一种化学代表物的用途与对环境生活的影响都要关注,整理,我们平时也应该多关注新闻中和环境变化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启示二、高考题注重教材中重要知识点、重要代表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的考察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有机物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本题把教材中重要的有机代表物乙烷、乙烯、乙酸、乙醇、溴乙烷、苯等有机代表物组合到一起,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性质特征综合考察它们性质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扎实准确的掌握各种有机代表物的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等、特别是它们的结构差异和性质差异。
启示三、有些高考题是教材知识点的简单组合A选项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操作是必修一26页科学探究1中的内容,B选项选修四60页,11题MgCl2水解反应方程式,C选项在必修一102页,有铜和浓硝酸、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D选项必修二73页实验3-2水和乙醇分别与金属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并完成表格对比钠的变化,气体燃烧现象和产物检验。
这道选择题,就是教材上的科学探究、书后习题、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实验的从新组合;高考题来源于教材,教材中的实验、方程式、书后习题等按照某种分类特征,组合到一起就可以是一道高考题。
所以就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反复研读,夯实基础:启示四:高中化学知识是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复习时不分必修和选修,要重视教材的知识的整合。
28.(15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
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
原理:2Fe3++Fe=3Fe2+(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2Fe2++Cl2=2Fe3++2Cl-前两题的出处在必修一61页的科学探究中,教材中给的反应方程式。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
这一题中的油封是老师们在带学生研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中为了能看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隔绝空气采取的油封方式,至少在习题中接触过。
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学生怎么做实验就怎么答题,如果没做过类似的实验光靠老师讲就印象不深。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本小题是根据Fe2+、Fe3+各自的性质特征对二者进行检验,①是利用Fe3+的强氧化性③是利用Fe3+与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的性质,反应方程式出自我选修四27页实验2—6,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②反应方程式出自我选修四87页电化学防护的科学探究(高考题中第一次考查这个知识点)此外本题还考查对可逆反应、可逆过程的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在必修二51页,可逆过程的讲解在选修四25页。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本小题中第二问出自选修四23页科学探究1,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第三问出自选修四57页科学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
这道题提醒我们要重视教材的整合,高中化学不分必修和选修,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每复习到一个知识点、一种元素或一种代表物,就应该把这几本教材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要全面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K3[Fe(CN)6]溶液的出现,提醒我们不能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要提醒我们的学生应该并善于利用课本、全面细致的阅读课本,挖掘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同事要求学生,要准确无误的掌握教材中的方程式,要重视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和补充的内容,更要善于总结,每复习一段内容之后就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习题、资料及时总结,看看知识点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能怎么出题。
也不难看出高考出题的专家是全面细致的研究教材后才出题的,而且研究的十分透彻。
高考命题专家是带着自己的某种出题角度目的看教材的,专家们在研究知识点时是把这某个知识点放到化学的各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的,比如研究铁时他是先研究Fe2+、Fe3+各自的性质,然后把Fe2+、Fe3+分别放到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电化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催化剂的应用等可能出现的各个领域去考虑Fe2+、Fe3+的性质和应用,然后再考虑各个领域之间又如何相互联系到一起,从哪个角度考查,组合成完整的、既能考查学生基础又能考查学生能力、又符合考纲要求的考试题启示五、要把有机放到重要位置:有机题占的分值高、比重大卷Ⅱ中7道选择题中7、8、10三道纯有机题,13题涉及到有机,27题是以有机反应为载体,考察化学反应原理;38题为有机,此外36题是以有机反应为载体考察化学与技术,而且试题难度不大,四道大题中两道考察有机。
从分值上看100分中有53分与有机相关。
新课标卷Ⅰ中7、9题为纯有机8、10题涉及有机,加选做38题共39分与有机相关。
新课标卷Ⅲ中,8、10题为纯有机,加选做38题共27分。
各位老师都清楚有的年份实验题也是以有机为载体进行考查。
综合来看有机题化学在高考中分值比例约1/3~1/2。
少则三分天下,多则半壁江山,应把有机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多投经历、多投时间。
启示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教材知识点的拓展培养学生书写陌生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陌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多官能团物质的命名。
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 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26.(14分)(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这种表述从学生的角度看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高中教材中没有酸碱质子理论,但学生做题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为一元碱,能想到联氨也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二元碱,写出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锻炼学生书写陌生物质电子式的能力(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①2O2(g) + N2(g)=N2O4(l) ΔH1②N2(g) + 2H2(g)=N2H4(l) ΔH2③O2(g) + 2H2(g)=2H2O(g) ΔH3④2N2H4(l) + N2O4(l)=3N2(g)+4H2O(g) ΔH4 = -1048.9 kJ·mol-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
此题第二个空的答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应该与物理中的动量守恒有关,出现了学科间综合的渗透。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 w = 1.0×10-14)。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
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
理论上1 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_______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______。
思考:高考题难度降低有没有可能是国家政策的原因,按咱们化学出题人的风格,不应该简单,还请各位老师信息灵通的老师多留心高考动向,共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