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霉素G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G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怎么发生?如何防治?
参考文献
1、《药理学》,第七版,杨宝峰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382—386;
2、《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Pharmacology》, 2nd edition,Mary J
ycek & Richard A Harvey & Pamela C Champe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97—303
青霉素G
(penicillin G)
海源学院药理教研室
杨建宇 副教授
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特点、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特点; 3、了解其他β—内酰胺类的作用特点。
来源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荣获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β—内酰胺环
理化性质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G类抗生素 。 青霉素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 但溶于水后极不稳定,故应临用现配。 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
体内过程
1、吸收: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t1/2 0.5 –1h;
2、分布: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消除: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90%) 及肾小球滤过(10%)而消除。
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菌
青霉素(G类,PG )
构效关系
青霉素类(penicillins)除青霉素G为天然青 霉素外,其余均为半合成青霉素。
本类基本结构:均含有母核-6-氨基青霉烷 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和 侧链(CO-R)。
母核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侧链则主要与 抗菌谱、耐酸、耐酶等药理特性有关。
4、长效制剂:缓慢吸收,作用持久
抗菌机制
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
激活自溶酶
PG
PG+PBPS
抑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 毒性很小;
2)对繁殖期细菌的作用较静止期强。
抗菌作用
青霉素过敏的原因
异构化
D-青酶烯酸 水解与结构重组
蛋白頼胺酰基
与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
预防:
1、询问过敏史; 2、皮试:
皮试条件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G
3、注射后观察30 min; 4、避免饥饿、滥用和局部用药; 5、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
皮试条件:
1.初次使用 2.停药3天后应该重新皮试 3.不同药厂生产或更改批号后需重新皮试
救治:
首选:
注射0.1%肾上腺素(0.5~1 mg )
其他: 吸氧;维持呼吸和循环。
对PG的评价
优点: 1、高效:敏感菌为首选 2、强效:繁殖期杀菌剂 3、低毒:毒性小
缺点: 1、窄谱: G+G-; 2、不耐酶:耐药金葡菌达90% ; 3、不耐酸:口服无效; 4、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思考题
试述青霉素G的抗菌机制、抗菌 作用、抗菌特点及临床用途。
抗菌谱:
六球七杆三螺旋, 加大剂量抗放线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六
GG-+球杆菌菌::白菌表脑喉、皮膜杆产葡炎菌气萄球、夹六加球菌炭膜菌球大、疽杆、淋剂七杆菌肺球菌杆量、炎菌、乳抗三球破酸菌放螺伤杆线旋风菌杆,
G-杆菌: 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球
七 杆
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 其 它: 放线杆菌(大剂量)
3、《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第十版,Joel G Handman & Lee E Limbird 主编,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3、改变PBPs 可发生结构改变或数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MRSA
4、改变菌膜通透性 非特异性低水平耐药 5、增强药物外排 胞浆膜上主动外排系统 6、缺乏自溶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2、赫氏反应 (Herxheimer reaction)
3、局部疼痛
三螺旋
临床应用
G+球菌:心内膜炎,大叶性肺炎 杆菌:破伤风、白喉(抗毒素合用)
G-球菌:流脑,淋病, 杆菌:百日咳、流感
其它: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大剂量用于放线菌病
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能使药 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
2、与药物结合 β-内酰胺酶+耐酶β-内酰胺类抗 生素使药停留在膜外间隙中,“陷阱机制” 。
参考文献
1、《药理学》,第七版,杨宝峰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382—386;
2、《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Pharmacology》, 2nd edition,Mary J
ycek & Richard A Harvey & Pamela C Champe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97—303
青霉素G
(penicillin G)
海源学院药理教研室
杨建宇 副教授
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特点、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特点; 3、了解其他β—内酰胺类的作用特点。
来源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荣获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β—内酰胺环
理化性质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G类抗生素 。 青霉素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 但溶于水后极不稳定,故应临用现配。 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
体内过程
1、吸收: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t1/2 0.5 –1h;
2、分布: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消除: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90%) 及肾小球滤过(10%)而消除。
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菌
青霉素(G类,PG )
构效关系
青霉素类(penicillins)除青霉素G为天然青 霉素外,其余均为半合成青霉素。
本类基本结构:均含有母核-6-氨基青霉烷 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和 侧链(CO-R)。
母核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侧链则主要与 抗菌谱、耐酸、耐酶等药理特性有关。
4、长效制剂:缓慢吸收,作用持久
抗菌机制
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
激活自溶酶
PG
PG+PBPS
抑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 毒性很小;
2)对繁殖期细菌的作用较静止期强。
抗菌作用
青霉素过敏的原因
异构化
D-青酶烯酸 水解与结构重组
蛋白頼胺酰基
与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
预防:
1、询问过敏史; 2、皮试:
皮试条件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G
3、注射后观察30 min; 4、避免饥饿、滥用和局部用药; 5、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
皮试条件:
1.初次使用 2.停药3天后应该重新皮试 3.不同药厂生产或更改批号后需重新皮试
救治:
首选:
注射0.1%肾上腺素(0.5~1 mg )
其他: 吸氧;维持呼吸和循环。
对PG的评价
优点: 1、高效:敏感菌为首选 2、强效:繁殖期杀菌剂 3、低毒:毒性小
缺点: 1、窄谱: G+G-; 2、不耐酶:耐药金葡菌达90% ; 3、不耐酸:口服无效; 4、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思考题
试述青霉素G的抗菌机制、抗菌 作用、抗菌特点及临床用途。
抗菌谱:
六球七杆三螺旋, 加大剂量抗放线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六
GG-+球杆菌菌::白菌表脑喉、皮膜杆产葡炎菌气萄球、夹六加球菌炭膜菌球大、疽杆、淋剂七杆菌肺球菌杆量、炎菌、乳抗三球破酸菌放螺伤杆线旋风菌杆,
G-杆菌: 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球
七 杆
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 其 它: 放线杆菌(大剂量)
3、《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第十版,Joel G Handman & Lee E Limbird 主编,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3、改变PBPs 可发生结构改变或数量增加或产生 新的PBPs。MRSA
4、改变菌膜通透性 非特异性低水平耐药 5、增强药物外排 胞浆膜上主动外排系统 6、缺乏自溶酶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2、赫氏反应 (Herxheimer reaction)
3、局部疼痛
三螺旋
临床应用
G+球菌:心内膜炎,大叶性肺炎 杆菌:破伤风、白喉(抗毒素合用)
G-球菌:流脑,淋病, 杆菌:百日咳、流感
其它: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大剂量用于放线菌病
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能使药 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
2、与药物结合 β-内酰胺酶+耐酶β-内酰胺类抗 生素使药停留在膜外间隙中,“陷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