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概述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课前回顾】1.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之间的关系?2.抗生素(antibiotics):来自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具有干扰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某些重要的结构与生理生化过程的化合物。
包括天然抗生素或在天然抗生素结构基础上改造得到的半合成抗生素。
3.抗菌谱( antimicrob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包括窄谱(narrow spectrum)和广谱(broad/extended spectrum)两种。
4.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②抑制核酸的复制与修复;③抑制蛋白质合成;④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导入新课】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青霉素类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该类药物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理化性质】天然青霉素是一种有机弱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中不稳定,20℃放置24小时,抗菌活性迅速下降,且可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青霉素应现配现用。
青霉素遇酸易被分解,口服吸收差,一般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抗菌作用与机制】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
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引言
本教案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其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大贡献。
一、青霉素的发现
1. 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发现
- 弗莱明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928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青霉素。
- 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存在于细菌培养皿中的霉菌抑制环。
2. 霉菌抑制环的性质
- 弗莱明发现,霉菌抑制环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 经进一步研究,他发现这种抑制作用源自一种被称为青霉素的物质。
二、青霉素的应用与贡献
1. 治疗感染疾病
- 青霉素被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和尿路感染等。
- 它能有效地杀灭许多细菌,并减少感染病例的死亡率。
2. 扩大手术的应用范围
- 有了青霉素,手术医生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手术。
- 青霉素的抗生素效果减少了手术后的细菌感染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3. 促进抗生素的发展
- 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研究的先河。
- 它鼓励了其他科学家进行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为人类征服疾病提供了更多工具。
结论
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一步。
它革命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使得许多患者得以治愈并延长了生命。
青霉素的发现对于抗生素研究的推动也具有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青霉素的贡献,不断努力寻求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人类健康。
青霉素教学设计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抗微生物药——青霉素》教学设计表学校授课老师学科(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药物学基础》章节第二章第二节——青霉素课时 2 课时授课班级药剂专业中专二年级授课地点教室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张庆主编的《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是药剂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介绍药物的体内过程,临床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此教学将药物学理论知识与用药护理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药物应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药物的职业素质。
我所讲的青霉素是教材第二章第教材分析二节的内容。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微生物》等相关基础课程,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又为以后学习药理学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桥梁的作用。
青霉素作为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它是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学好经典药物青霉素,这也为其他药物的学习树立了范本。
授课对象:中职药剂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优点:有一定的药学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热情,活泼,动手能力较强缺点:上课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临床用药知识,缺乏顾客服务技能,参加社会实践技学情分析能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再者,第一年的基础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
药物学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理论复杂、信息量多,理解难度大,容易有畏难情绪。
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职教育生源特点,体现“探究性思维,自主性学习” 的指导思想制定以下三方面的目标:⑴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叙述青霉素的抗菌谱、临床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教学目标⑵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用青霉素G后的不良反应,并能作出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用药指导。
⑶情感目标: a. 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素质, 形成热爱本岗位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b. 树立以顾客为中心, 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的职业观。
第一节青霉素
O
H
O
ONa
稀酸溶液 pH4.0
青霉二酸
分解 青霉胺 青霉醛
青霉酸 -CO2 青霉噻唑酸
第一节青霉素
青霉胺、青霉醛
28
4.作用机制 •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
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第一节青霉素
29
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N-乙酰胞壁酸 MurNA c N-乙酰葡萄糖胺 GlcNA c
多肽线型高聚物
• 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
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
聚合物。
第一节青霉素
34
5.临床应用及特点—过敏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形成相同结构的抗原决 定簇,因此产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
使用前皮试
第一节青霉素
35
5.临床应用及特点—优缺点
• 优点:安全、副作用小、价廉、疗效确切。
进攻另一分子β-内酰胺环的羰基,引起多聚合反应。
HO HO
O HH
NH
S
H NH2 O N COOH
COOH H NH2 O N
NH
S
HH O
HO
O
N
S
H NH2 O HN
NH
COOH
HO
H
NS O
O HN
n
NH
COOH
HO
H
N
S
第一节青霉素
O
N
O
50
COOH
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
• 对G+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同或稍低,对G- 菌 如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 布氏杆菌等的作用较强.
• 缺点
如何设计青霉素的教学案?
如何设计青霉素的教学案?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也是许多学生在高中化学中学习的一部分。
但是,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许多化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成功的青霉素教学案例,其涵盖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制备和机理。
第一步:引入青霉素在介绍青霉素的详细信息之前,应该先简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包括抗生素的历史和作用原理、菌落计数和细菌分离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介绍青霉素的化学结构是设计教学案例的重要一步。
这可以通过讨论分子的碳原子结构和构成过程来实现。
通过讨论这种分子结构和它们的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青霉素分子的构成,以及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
在讨论完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之后,可以讨论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和溶解度等方面。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第三步:青霉素的制备在介绍青霉素的制备过程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分离、提取、纯化等。
在了解这些操作的基础上,应该重点介绍青霉素生产中的各个步骤,包括培养母菌的过程、生产设备的用途以及简要的操作指导。
在讨论完操作方法之后,可以引入实验室制备青霉素的过程。
第四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一个步骤是介绍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这可以引入一些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菌壁的化学组成,如何抑制菌体的生长等。
在讨论完抑菌机理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引出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方法。
这部分应该重点讲解深海青霉素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准确使用青霉素治疗疾病。
青霉素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设计一个包含制备、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综合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药物的生产和应用。
为了达到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模拟实验和实时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加深实验经验的积累。
五年级语文教案:探究青霉素的发现过程
五年级语文教案:探究青霉素的发现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了解发现青霉素对医学的重要意义;2、通过讲解实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抗菌素,提高他们的环保和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乐观、自信。
【教学内容】1、讲解青霉素的发现史在20世纪初期,世界各地的医学家都在寻找一种能够治愈病毒感染的特殊药物。
直到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才发现了一种可以杀死细菌的药物——青霉素。
据说,弗莱明是在实验室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毒霉菌,而这种毒霉菌竟然可以杀死革兰氏阳性菌。
随之,他开始研究这种名叫“青霉”的新药物,并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青霉素对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功效。
1939年,英国药剂师斯克利沃克和弗洛里根据弗莱明所提供的青霉素文献,首次将青霉素提纯成功,并在1941年把它投放市场,这就是青霉素问世的历史。
这项发现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轰动,也为抗生素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习正确使用抗菌素作为广泛使用的药物类别之一,抗菌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本课教师将适时对学生进行抗菌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本课教师还将引导学生探究青霉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一些抗菌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明易懂的课件和有趣的讲解,生动形象地介绍抗菌素和青霉素的发现史。
2、讨论法该教案通过讨论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探究抗生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学一起展开讨论,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充实和全面的锻炼。
青霉素概述教案
青霉素概述姓名:赵昱旭班级:制药1301 学号:2013003014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
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
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以下为青霉素的主要介绍一青霉素的结构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苯乙酰衍生物。
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
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
青霉素发酵液中含有 5 种以上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F、G、X、K、F 和V 等),它们的差别仅在于侧链R 基团的结构不同。
青霉素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二青霉素的医疗作用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
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青霉素敏感性差.青霉素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
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介绍
本教案将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以及它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作用。
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了解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过程
- 掌握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 分析青霉素对人类医学的贡献
教学步骤
1. 青霉素的历史背景
- 介绍20世纪初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探讨青霉素发现的背景和重要人物
- 讨论青霉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意义
2.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 解释青霉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 探讨青霉素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过程
- 强调青霉素对细菌墙的破坏作用
3. 青霉素的应用领域
- 介绍青霉素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分析青霉素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
- 探讨青霉素在人类征服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活动和讨论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
- 设计学生活动,如角色扮演或小组讲解,以展示他们对青霉素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青霉素发现带来的医学进步,并让他们分享个人意见和观点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对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体会到青霉素对人类征服疾病的重要性。
这将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科学发现的认识。
参考资料
- ABC. 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 《科学进展》. 20XX;XX(X):XX-XX.
- DEF.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医学前沿》. 20XX;XX(X):XX-XX.
- GHI. 青霉素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
20XX;XX(X):XX-XX.。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小学生过于依赖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而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必须了解其性质、安全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的知识在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青霉素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在正确使用青霉素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其副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需要涵盖以下内容:一、介绍青霉素的基本知识通过简要的文字、图像和视频,向小学生介绍什么是青霉素,它的产生历史,其化学结构及分类,以及应用范围。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了解其基本作用和对人体的影响。
二、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教学案例中,要详细介绍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间、服用条件等。
并提供合理的配合说明,以保证青霉素的高效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告知学生遵守医嘱,按时服用,避免乱用。
三、青霉素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在教学案例中,教育者需要向学生介绍青霉素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对于常见的过敏反应,应该让学生知道要及时就医、停用药物,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四、使用青霉素的其它注意事项除了副作用以外,小学生也需要了解使用青霉素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在存储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等。
了解这些知识将更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使用青霉素,避免误用导致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教学案例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青霉素,从而在使用药物时更加谨慎,也能有效预防疾病。
高中生物青霉素教案
高中生物青霉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和作用机理。
2. 掌握青霉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认识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 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霉素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难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和作用机理。
2. 青霉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 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历史,引发学生对青霉素的兴趣。
2. 学习:讲解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青霉素的应用领域。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使他们了解使用青霉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拓展:讨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抗生素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的后果。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青霉素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作业
1. 研究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 了解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预防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青霉素的相关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抗生素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增
强其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着重强调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药物
滥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青霉素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在医学教育中,青霉素的教学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青霉素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以青霉素为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掌握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构造,理解其化学性质和药理学作用。
2.了解青霉素的分型、组成、作用范围和适应症,掌握不同类型青霉素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3.了解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掌握其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4.掌握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了解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分别安排相关的知识点,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
以青霉素教学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分子构造。
通过图像展示和文字说明,介绍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分子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2.青霉素的分型、组成和特点。
通过实例介绍,在不同的分型中青霉素成分的变化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青霉素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3.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案例剖析和临床实例介绍,掌握青霉素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同时学生也可以切身了解青霉素在不同治疗领域中已成为一种治疗基础药物。
4.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去了解药物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青霉素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同时兼顾知识传输和实践操作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讲解结合图像和实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践案例精讲和实践应用,快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3.讨论式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方式,相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实践操作。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
《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青霉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精讲教案简介本教案将以青霉素为主题,介绍其在人类战胜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多种疾病具有疗效。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其对医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教学目标-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掌握青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领域- 理解青霉素对医学领域的意义和贡献- 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内容I. 青霉素的发现与发展- 青霉素的发现者及其背景- 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及关键发现- 青霉素的发展历程和改进II.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的抗菌机理- 青霉素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III. 青霉素对医学领域的贡献- 青霉素对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 青霉素对手术和创伤的治疗支持- 青霉素对医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青霉素的发现与发展、临床应用和医学贡献等内容。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霉素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搜索和阅读,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信息素养能力。
评估方式- 作业:要求学生以青霉素为主题,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青霉素的作用、用途和发展历程。
-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 研究笔记:评估学生的研究笔记,包括对青霉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总结。
参考资源- Alan P. Johnson. (2014). Penicillin: A Breakthrough in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64(624), 172.- Márquez, F., La Scola, B., Gómez-Lus, R., Gacía-Tobar, M. I., & Campos, J. (2010).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revisited: From an anecdote to a leading role in human healthcare.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13(3), 139-146.结束语本教案将通过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青霉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发现教案
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发现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促使了医学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而药物的研发也是医学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青霉素这种被公认为药物界的“明星”,其诞生对于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和掌握一些药物知识对于他们的健康与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帮助。
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将一些药物相关知识引入教学,将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必备的青霉素发现教案,介绍一些小学生应该了解的青霉素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教学。
一、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过程青霉素是20世纪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它的诞生源于1928年,由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在实验室中偶然发现。
当时他正在研究葡萄球菌,并发现在培养实验中,突然有一部分样品中出现了一个圆形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内周围的细菌已经死亡了。
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惊奇,后来他发现这个圆形的区域是一种青霉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青霉素”。
此后,在人们的努力下,青霉素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在二战时期,青霉素的应用将使许多苦难的伤员获得治疗,并在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小学生应该了解的青霉素知识青霉素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许多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包括抗生素阴性和抗生素阳性菌。
在许多细菌感染中,青霉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
以下是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关于青霉素的知识:(一)青霉素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
(二)青霉素如何发挥作用: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三)青霉素的应用范围: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种类的疾病,如肺炎、中耳炎、皮肤感染、扁桃体炎、腹泻和疟疾等。
在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治疗繁殖性器官等感染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四)青霉素的注意事项:使用青霉素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①不可过量使用,也不能随意中断治疗;②过敏体质者必须慎重使用;③在使用时必须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及使用方法;④不能与其他药物连用,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
青霉素教学内容
三 青霉素菌种发酵工艺的原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 一、什么是青霉素 • 二、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 三、青霉素菌种发酵工艺的原理 • 四、生产原理
课件制作人:孙学亚
专
业:应用化学
学么是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青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
霉
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
(4)空气过滤除菌
• 6.发酵过程控制:
(1)碳源浓度变化及其控制(2)氮源浓度变化及其控制(3)
补无机盐、前体 (4)溶氧浓度的变化和控制 (5)温度
控制
(6)pH控制 (7)泡沫控制
(8)发酵终点的判断 (9)发酵异常处理
• 7.发酵液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
(1)稳定性{1. 对pH的稳定性,如:青霉素酸性不稳 定;多粘菌素酸性稳定;红霉素酸性不稳定,但碱性 稳定。 2.对温度的稳定性,如:杆菌肽、灰黄霉素可在 90~100℃下加热过滤;而四环素、青霉素则需低温处 理(15~18℃)}
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
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 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 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 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 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 不大。
药理学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 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 。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 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 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 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 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 作用。
孩子必学的青霉素教案
孩子必学的青霉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化学性质、药理作用等基本知识;2.了解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4.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验结果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青霉素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等;2.演示法:通过演示青霉素的制备过程、提取及制剂的制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验的步骤和原理;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青霉素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青霉素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青霉素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当人体生病时,如何使用药物才能治疗病情。
二、讲解(30分钟)1.青霉素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三、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90分钟)1.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制备青霉素菌群并提取出青霉素成分,制备出青霉素的制剂;2.实验结果:检测提取出的青霉素成分的纯度、制剂的药效等;3.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青霉素的应用、药效以及工作原理等。
四、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所学问题;2.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青霉素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学会制备青霉素的经历。
五、作业(10分钟)请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小册子,介绍青霉素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实验过程等。
六、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程度;2.评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3.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结果的正确率。
五年级语文教案:引领孩子了解青霉素的重要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引领孩子了解青霉素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发现历程和应用现状;2. 了解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3. 掌握几篇青霉素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正确地对待青霉素。
二、教学重点1. 青霉素的历史和应用现状;2. 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3. 青霉素相关的阅读材料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青霉素相关的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青霉素”,要求学生对这个词进行联想和猜测,并互相交流。
2. 学习(1)青霉素的历史教师讲解青霉素的历史背景、发现历程和应用现状,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来进行直观感受。
(2)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讲解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
通过观察并讨论一些被青霉素治愈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并提醒学生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3)青霉素相关的阅读材料提供几篇关于青霉素的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
3. 拓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拓展,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形式的青霉素,让他们了解青霉素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4. 总结通过全班讨论和个人总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青霉素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知道如何科学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好青霉素。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阅读材料理解问答、个人总结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和鼓励学生成果的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青霉素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知识和能力,并具备了科学正确地使用青霉素的意识和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兴趣不高、学习能力和素养不足等。
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青霉素PPT教案
2014,27(3):129-133. ➢ 6.常用半合成青霉素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见:林蓉,傅强,主编. 药学专业知识(一)[M].8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9. ➢ 7.覃国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J] .医药前沿,2013,11
第15页/共29页
药理特性
➢ 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其 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 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 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第16页/共29页
适应症
➢ 主要用于除甲氧西林以外的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 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 织感染等
3.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 阿莫西林 (amoxycillin)
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百日
咳、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等G-杆菌所致 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第20页/共29页
第10页/共29页
预防措施
1.询问过敏史; 2.皮试 3.注射后观察30 min; 4.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
第11页/共29页
青霉素的缺点
➢ 对酸性水溶液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 ➢ 对碱性水溶液不稳定(成盐反应须十分小心进
行),须做成粉针剂[3]。 ➢ 抗菌谱较窄,对革兰阴性菌的疗效差。 ➢ 在使用过程中,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 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休克)。
第14页/共2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概述姓名:赵昱旭班级:制药1301 学号:2013003014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
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
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以下为青霉素的主要介绍一青霉素的结构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苯乙酰衍生物。
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
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
青霉素发酵液中含有 5 种以上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F、G、X、K、F 和V 等),它们的差别仅在于侧链R 基团的结构不同。
青霉素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二青霉素的医疗作用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
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青霉素敏感性差.青霉素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有青霉素G V 等等。
对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败血症等;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新生儿重症感染和成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C组、G组、F组链球菌感染等;青霉素G均属首选。
而其他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其它D组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均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G。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散发或流行性脑膜炎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青霉素G或其他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白喉、炭疽病、破伤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G有效,但应同时应用抗毒素治疗。
对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及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
三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对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杀菌来治愈疾病,它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由此在菌体内高渗压的作用下使水分不断向菌体内渗,导致菌体膨胀、变形,最后裂解而死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大作用。
而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四青霉素的制备技术与原理青霉素可分为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生产方法完全不同。
其中天然青霉素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
而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6APA 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
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化了裂解工艺过程。
6APA也可从青霉素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
侧链的引入系将相应的有机酸先用氯化剂制成酰氯,然后根据酰氯的稳定性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以无机或有机碱为缩合剂,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
缩合反应也可以在裂解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分离出6APA。
还有一种是青霉素浓缩法。
利用青霉素特异性地杀死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
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而不能杀死停止分裂的细菌。
在只能使野生型生长而不能使突变型生长的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野生型被青霉素杀死,而突变型则不被杀死,从而淘汰野生型,使突变型得以浓缩。
可适用于细菌和放线菌,是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的常用方法之一。
五青霉素的制备工艺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菌是音符型青霉菌,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需要。
随后找到了适合于深层培养的橄榄型青霉菌,即产黄青霉。
为了提高黄青霉的青霉素产量,一般使用二环氧丁烷、甲磺酸乙酯、乙烯亚胺、亚硝酸等作为诱变剂。
以下主要介绍青霉素的发酵工艺。
步骤分为选择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发酵→提取→精制→成品检验→包装→分装→(应用→跟踪→质量分析)青霉素生产流程图:青霉素提纯工艺流程简图:发酵工艺过程(1)生产孢子的制备将砂土保藏的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
每批孢子必需进行严格摇瓶试验,测定效价及杂菌情况。
(2)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工艺种子培养要求产生大量健壮的菌丝体,因此,培养基应加入比较丰富的易利用的碳源和有机氮源。
青霉素采用三级发酵发酵过程控制反复分批式发酵,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补入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体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
在青霉素的生产中,让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0h生长,而在40h后,靠低速连续补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半饥饿,延长青霉素的合成期,大大提高了产量。
所需营养物限量的补加常用来控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种,使代谢产物积累到最大。
(1)培养基青霉素发酵中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对葡萄糖、铵、苯乙酸进行缓慢流加,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葡萄糖的流加,波动范围较窄,浓度过低使抗生素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过高则导致呼吸活性下降,甚至引起自溶,葡萄糖浓度调节是根据pH,溶氧或CO2释放率予以调节。
碳源的选择:生产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
氮源:玉米浆是最好的,是玉米淀粉生产时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前体苯乙酸和衍生物。
玉米浆质量不稳定,可用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取代。
补加无机氮源。
无机盐:硫、磷、镁、钾等。
铁有毒,控制在30µg/ml以下。
(2)温度一生长适宜温度30℃,分泌青霉素温度20℃。
但20℃青霉素破坏少,周期很长。
生产中采用变温控制,不同阶段不同温度。
前期控制25-26℃左右,后期降温控制23℃。
过高则会降低发酵产率,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得率。
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生产阶段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合成。
(3)pH合成的适宜pH6.4-6.6左右,避免超过7.0,前期pH控制在5.7~6.3,中后期pH控制6.3~6.6,通过补加氨水进行调节。
pH较低时,加入CaCO3、通氨调节或提高通气量。
pH上升时,加糖或天然油脂。
一般直接加酸或碱自动控制,流加葡萄糖控制。
(4)溶氧溶氧<30%饱和度,产率急剧下降,低于10%,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所以不能低于30%饱和溶氧浓度。
通气比一般为1:0.8VVM。
(5)菌丝生长速度与形态、浓度对于每个有固定通气和搅拌条件的发酵罐内进行的特定好氧过程,都有一个使氧传递速率(OTR)和氧消耗率(OUR)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的临界菌丝浓,超过此浓度,OUR>OTR,溶氧水平下降,发酵产率下降。
在发酵稳定期,湿菌浓可达15~20%,丝状菌干重约3%,球状菌干重在5%左右。
另外,因补入物料较多,在发酵中后期一般每天带放一次,每次放掉总发酵液的10%左右。
有丝状生长和球状生长两种。
前者由于所有菌丝体都能充分和发酵液中的基质及氧接触,比生产率高,发酵粘度低,气/液两相中氧的传递率提高,允许更多菌丝生长。
球状菌丝形态的控制,与碳、氮源的流加状况,搅拌的剪切强度及稀释度相关。
(6)消沫发酵过程泡沫较多,需补入消沫剂。
天然油脂:玉米油;化学消沫剂:泡敌。
少量多次。
不适在前期多加入,影响呼吸代谢。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
1.预处理发酵液结束后,目标产物含有大量杂质,它们影响后续工艺的有效提取,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的预处理,目的在于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是进行分离纯化的一个工序。
2.过滤发酵液在萃取之前需预处理,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然后经真空转鼓过滤或板框过滤,除掉菌丝体及部分蛋白。
青霉素易降解,发酵液及滤液应冷至10 ℃以下,过滤收率一般90%左右。
(3.萃取青霉素的提取采用溶媒萃取法。
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盐易溶于水。
利用这一性质,在酸性条件下青霉素转入有机溶媒中,调节pH,再转入中性水相,反复几次萃取,即可提纯浓缩。
选择对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
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戊酯。
4.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5.结晶萃取液一般通过结晶提纯。
直接结晶:在2次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醋酸钠-乙醇溶液反应,得到结晶钠盐。
加醋酸钾-乙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盐。
共沸蒸馏结晶:萃取液,再用0.5 M NaOH萃取,pH6.4-4.8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
加2.5倍体积丁醇,16-26℃,0.67-1.3KPa下蒸馏。
水和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
钠盐结晶析出。
结晶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青霉素产品。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2]李丽娥青霉素作用机制和不合理应用分析[3]刘林瑛.维生素C发酵空气净化系统工艺设计[J].化工设计[4]焦迎晖,张惟材.维生素C发酵中伴生菌对氧化葡糖杆菌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5]仉文升,李安良。
药物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抗生素》科学出版社王岳方金瑞主编(1988)[7]邬行产等,抗生素生产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31,298,378,385. 15夏辛强,抗生素,6(1981),51.[8]《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南京药学院主编沈阳药学院,四川医学院药学系,南京药学院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