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分世界现代史(专题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
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
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知识整合一、一战后的世界(1917~1929年)1.政治(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③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④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4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开始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同盟国成员相继投降,一战结束【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世界现代史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史主要参考资料:一、基本参考教材和期刊: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2、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3、齐世荣主编;张象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李植彤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5、(意)杰奥瓦尼·阿瑞基著:《漫长的20世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6、(美) 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7、(英) 保罗·约翰逊著:《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9、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册)1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12、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13、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4卷)14、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15、(英) 阿诺德·托因比:《国际事务概览》(Survey of InternationalAffairs,1920-1956,London ;New York :H. Mil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5-1977),上海译文出版社16、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世界历史》杂志1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月刊,复印资料18、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USA),二、其他参考资料:1、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1986年版2、王辉章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3、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商务印书馆,1987年4、萨那等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5、福尔克尔·R.贝格哈恩:《自杀的欧洲: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6、李巨廉著:《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7、孙成木:《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年8、(美)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人民出版社,1980年9、(俄)阿宁编:《克伦斯基等目睹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三联书店,1984年10、刘淑春等编:《“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11、世界现代史可参考论文——俄国十月革命专题,历史系网12、向文华:《斯堪的纳维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3、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4、吴友法:《二十世纪德意志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5、孙炳辉, 郑寅达编著:《德国史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6、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17、(法)阿泽马、维诺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商务印书馆,1994年18、吕一民,张忠其,戴成钧选译:《一九一八—一九三九年的法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19、吕一民:《法国通史》,上海科学出版社,2003年20、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21、(英)梅德科特:《英国现代史,1914-1964》,商务印书馆,1990年22、布赖恩·拉平著,钱乘旦等译:《帝国斜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23、钱乘旦:《日落斜阳:二十世纪英国》,1999年版24、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商务印书馆,2003年25、杨生茂等编:《美国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6、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东方出版社,1994年27、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28、(日)远山茂树:《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29、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30、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1、(美) 弗朗辛·R·弗兰克尔:《印度独立后政治经济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32、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年33、(英)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2年34、(英)霍尔:《东南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35、(美) 约翰·F·卡迪著:《东南亚历史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36、王春良著:《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37、李春辉等主编:《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93年38、卢之超, 王正泉主编,《斯大林与社会主义: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剖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39、(美)斯特朗:《斯大林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40、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1、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华夏出版社,1988年42、杜美:《欧洲法西斯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43、杨宁一:《日本法西斯夺取政权之路: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4、(法)克洛德·达维德:《希特勒与纳粹主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45、(意) 贾姆皮埃洛·卡罗齐:《法西斯主义史:从灾难走向灭亡》,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46、(英)泰勒(Taylor, A.J.P.)著:《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7、乔冠华:《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关于第二次欧战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48、(法) 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981年49、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50、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5年51、陈兼著:《走向全球战争之路:二次大战起源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52、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室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3、胡德坤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历史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武汉)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4、朱贵生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论文:55、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56、刘绪贻:《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与黄绍湘同志商榷》,《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57、黄绍湘:《评“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答刘绪贻同志》,《世界历史》1985年第8期58、刘京胜:《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改革》,《西欧研究》1985年第3期59、冉隆勃、黄跃秋:《英国“福利国家”——其由来、发展与面临的问题》,《西欧研究》1985年第4期60、张小禾:《试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市场机制的调节和补偿作用》,《世界历史》,1989年第4期61、李琮:《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西欧研究》1986年第1期62、《国外学术界关于“福利国家”研究的新趋势》,《世界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世界现代史”课程参考论著——录自王春良、刘文涛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第一部分:综合参考书1.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十四点原则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纳伊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
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
《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
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
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
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
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
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特里亚农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一、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1、17——19世纪: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
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2、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3、二战后: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二、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概况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扩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1)、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件人民版
【易错点拨】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 (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皇权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
【教材补遗】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 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 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 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 14 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 主义革命的尝试。
知识点二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1)背景 ①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 ②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十月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 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 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 希望之所寄。
第十四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史
01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02
互动探究热考重点
03
命题研析高考动向
04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大致有六条,它们是:1、国际关系的演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2、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5、科技革命6、现代文学与艺术一、世界格局的变动(政治格局、经济格局)1、政治格局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更加集中,垄断进一步加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种种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P23……英法等国也采取了与美国类似的政策。
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二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片凋敝。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仍旧是一片凋敝。
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作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不仅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战后西欧和日本百废待兴,但他们充分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和日本各国的工业生产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更是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危机也不可避免,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整合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应训练 栏目索引
答案 D 从材料时间来看,应该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据材 料中“收入增加2倍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对农业 进行了调整,借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D项表述正确。A项错 误在于“彻底否定”,不符合事实;B项也不符合当时情况;C项无 从体现。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要点归纳 栏目索引
一、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发展历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 :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 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 (2)内容 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 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表明苏俄(联)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要点归纳 栏目索引
时期 发展历程
20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 纪 (1)原因 30年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代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
专题14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经济危机的特点
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 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 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 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波及 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料二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 有0.6美元。连《时代》周刊也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把 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1932年,退伍 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 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胡佛总统下令麦 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 表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 中。
运用多种史观看罗斯福新政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 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 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 经济。
战后企业经营的变化 内容 作用 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 “ 人 民 缓和社会矛 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 资 本 主 盾和大量吸 再为少数资本家专有,呈现 义” 收资金。 分散化趋势。 提高了经营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 “ 经 营 管理水平, 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 者革命” 经营管理人 员从事经营。 员增加。 手段
企 业 经 营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 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 育等。 评价: ①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 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 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 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 【解析】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 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 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 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属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侧重于救济穷人,属全面干预。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知,D项正确。A、C项为罗斯福新政内容。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 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 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故B项错误。
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思维导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失败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海南高考,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2019·海南高考,19)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 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 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世界现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现代史推荐书目世界现代史推荐书目历史教育学1、赵亚夫、齐健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赵亚夫主编:《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赵亚夫主编:《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4、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5、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6、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7、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长春出版社8、何成刚等编:《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9、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案例分析与点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0、(美)洛温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央编译出版社11、何成刚等:《历史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3.张向阳:《历史教学论》,长春出版社14.王继平:《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方法概论》,长春出版社15.王雄:《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长春出版社16.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长春出版社17、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高中历史学习参考书),人民出版社18、李惠军:《笃学行思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任世江:《编余杂俎》,天津古籍出版社20、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1、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2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23、赵亚夫唐云波主编《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4、(英)朱莉娅•墨菲著张锦译:《历史教学之巧》,教育科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推荐书目通史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目录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
上册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全书目录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五章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全书目录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第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主要影响 第八章 各国反法西斯斗争与世界大战的迫近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20 世纪上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三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第三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第四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十章 20 世纪上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节 20 世纪上半期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三节 20 世纪上半期的哲学社会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 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 第二节 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 第三节 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 世界
第一节 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 第二节 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第三节 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 第四节 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世界现代史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重点阐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把握世界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世界现代史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
以革命与战争为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教学主要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学习任务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三、相关研究史的整理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的介绍四、参考书目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经历了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巩固的历史进程。
历时三年有余。
其间国家政权更替,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917年的俄国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二、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三、《四月提纲》的发表与临时政府统治的危机四、七月事变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五、革命形势的成熟和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节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三、粉碎协约国三次武装进攻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意、日又展开新的争霸斗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世界格局随着历史的长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古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和当代世界格局三个部分。
一、古代世界格局在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帝国和王国为基础。
古代埃及、巴比伦等东方文明的兴起,带动了中东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古希腊与古罗马帝国的兴起,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开端。
这一时期,帝国和王国在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征战与扩张,建立起龙潭虎穴般的地域势力。
二、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从欧洲的扩张与殖民开始。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张,通过海上贸易以及殖民地的开发,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权势。
随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地理的重心逐渐从东方转移到西方,欧洲国家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同时,在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工业革命的兴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长,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一时期,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大国之间开始通过经济角逐与竞争来扩大势力范围。
三、当代世界格局进入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使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不再仅仅由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所决定,也受到了全球性议题的影响。
国际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为国家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平台。
现代社会的快速信息传播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迅捷。
此外,全球化还意味着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如环境问题、贸易和经济合作等。
另一方面,国家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
总结起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从古代的帝国和王国,到近代的殖民和争霸,再到当代的全球化与合作竞争,世界格局在不断调整与发展。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一、工业革命与现代化工业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实现了机器生产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随着蒸汽机、轮船、铁路等发明的出现,生产力大幅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争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相继进行殖民地扩张,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帝国主义格局。
殖民地争夺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冲击。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从1914年至1918年,欧洲各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后,各国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了和平谈判,建立了国际联盟等组织,试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经济大萧条与纳粹崛起1929年,美国发生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纳粹党在德国迅速崛起,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领导人,并展开了侵略战争。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
从1939年至1945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战争,超过6000万人丧生。
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并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抗。
六、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代理战争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导致了世界各地的代理战争。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都是冷战格局下的产物,使得这些地区陷入长期的冲突和动荡。
七、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与恐怖主义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恐怖主义的崛起也成为了世界的一大挑战,如911事件等恐怖袭击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八、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九、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强制索取,引发新的危机。
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材料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新经济政策 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 所有制结构 经济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 间接过渡 多种所有制并存 计划与市场调节并存 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 直接过渡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绝对平均主义
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④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⑤评价: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它超越了苏联生
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 景 农业 内
新经济政策 连续多年战争破坏→经济困难 工人农民士兵不满→政治危机 固定粮食税
4、1973年爆发二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有限,引发资本主义政策再调整
2.罗斯福新政
(1)具体措施 问题 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具体措施 整顿银行 《全国工业复兴 法》,最低工资,最 高工时 减耕减产,政府收 购剩余产品 《社会保障法》 兴建工程
主干知识梳理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自由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 主义
罗斯福新政
垄断资本主 义
国家干预经济 适当减少 国家干预经济
A
D
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 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2015·菏泽一模)苏联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 看,图中H段相当于苏联的哪一段
中外简史
中国古代史:中华农耕文明的形成与繁荣(远古—1840)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前2070年——公元220年)Array政治: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周代“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从分裂走向统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内外朝制度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农耕文明)农: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手工业:春秋战国开始,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商业:商朝,商人;春秋战国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统一度量衡;西汉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走向正统地位;科技文化发展(科技、汉字、文学、书法、绘画、歌舞)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220——1368)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熟与发展、民族大融合1、魏晋南北朝:三省制、九品中正制;(民族大融合时期)2、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宋朝:二府三司、文官、通判、转运使;4、元朝:行省制、宣政院(宣慰司)、澎湖巡检司;5、民族大融合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与繁荣(江东曲辕犁);宋朝,经济中心南移。
手工业享誉世界;宋代商业逐渐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增大……;思想科文:儒学的成熟与转型(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科技发展:《齐民要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突破及外传、《农书》、简仪、《授时历》文学艺术:《搜神记》;唐诗、宋词、元曲;书法自觉阶段;顾恺之、士大夫文人画“以形写神”绘画理论;宫廷画派、画学、风俗画;文人画(写意)突出。
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8世纪)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现代史 ppt课件
(4)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三权合一的高 度集权的权力机构。
(5)土地政策实行土地国有,交给农民使用。
1、十月革命
俄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2、三大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 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 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 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2只有对内改革没有对外开放151617181920212223自由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工业革命模式俄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调整24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1917年) 十月革命和一战? 20世纪初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建
• 2 1929~1945年为第二阶段,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酝酿和展开 时期,
• 3 1945年8月到20世纪70年代为第三阶段,这是两极格局 对峙、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第三世界兴起和 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期。美苏矛盾成 为制约全局的矛盾
自由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
马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1.阶级斗争学说; 2.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 政权(城市为中心); 3.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预言 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4.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能在高度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同时完成。 5.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 度。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工业文明的转型震荡——世界现代史开端(从20世纪初到1945年)
20世纪上半期是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
政治上:战争噩梦——世界大战与民族解放;大国博弈——瓜分世界与国际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世界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突出贡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巨大成果。
经济上: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与苏联模式;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国际金融领域一度崩溃,国际金本位制走向瓦解。
思想上:文化碰撞——现代战争与民族意识;民族国家——争取独立与文化发展。
列宁主义诞生,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对暴力,向往和平,“非战主义”成为潮流;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代替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国际法的发展一战后成立国际联盟;制定《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金本位制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经济与社会生活】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一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2)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1922年苏联成立,实行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2)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陆海交通发展:(1)汽车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提 炼 材 料 关 键 信 息 , 斯 大 林 认 为 苏
联 应 该 在
10 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 1931 年苏联经济建设
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 1936 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 故选 B 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含义,排除。
10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12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例 1]
民 主 政 治 是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 近 代 以 来 各 国 都 在 积 极 探 索 适 合 本 国 国 情 的 民 主 政 治 。
阅 读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材料一 冲 突 中 的 融 合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一 种 模 式 。 在 这 种 模 式 中 , 相 互 制 约 的 历 史 传 统 通 过 冲 突 而 达 到 融 合 , 在 融 合 中 超 例„„“光 荣 革 命 越 传 统 , 从 而 完 成 变 革 , 产 生 新 的 政 治 制 度 。 ”既 是 传 统 的 沿 袭 , 又 是 变 革 的 手 段 。 — — 《 在 传 统 与 变 革 之 间 ——英 国 文 化 模 式 溯 源 》 “光 荣 革 命 ”就 是 这 种 模 式 的 极 好 的 先
斯 大 林 模 式 的 形 成 折 射 出 的 政 治 、 思 想 的 特 点
斯 大 林 模 式 是 一 种 不 同 于 市 场 经 济 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和 新 型 的 工 业 化 模 式 , 且 影 响 到 苏 联 社 会 政 1 ( ) 从 政 治 折 射 点 看 : 斯 大 林 体 制 下 , 实 行 高 度 集 权 的 领 导 体 制 , 忽 视 民 主 法 制 , 缺 少 群 众 监 督 , 最 后 形 成 个 人 高 度 集 权 ; 阻 碍 苏 联 民 主 与 法 制 建 设 和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 妨 碍 社 会 主 义 优 越 性 的 充 分 发 挥 。 2 ( ) 从 思 想 折 射 点 看 : 斯 大 林 模 式 下 , 缺 乏 民 主 传 统 思 想 , 封 建 专 制 思 想 残 余 浓 厚 ; 农 民 的 小 农 意 识 浓 厚,不利于苏联社会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 其 高 度 的 思 想 文 化 专 制 , 阻 碍 了 苏 联 的 思 想 文 化 的 发 展 , 导 致 思 想 僵化。
学 科 素 养 培 优 — — 非 选 择 题 之 启 示 、 认 识 类 设 问 答 题 模 板 一 般 从 经 验 、 教 训 两 方 面 思 考 , 从 要 怎 么 样 、 不 要 怎 么 样 的 角 度 回 答 。 具 体 来 说 , 分 为 以 下 四 个方面。 1 ( ) 启 2 ( ) 政 治 方 面 , 主 要 包 括 政 治 制 度 和 政 策 、 改 革 和 革 命 、 政 党 组 织 派 别 和 政 治 格 局 等 方 面 的 内 经 济 方 面 , 主 要 包 括 经 济 制 度 、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经 济 措 施 、 工 业 化 道 路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 (生 产 关 系 的 调 整 一 定 要 与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相 适 应 (政 策 )、 传 统 与 现 实 、 继 承 与 发 展 、 主 流 与 支 流 、 本 土 ①如 何 对 待 , 从 在 批 判 中 继 承 、 发 展 等 方 面 思 考 ; ③从 与 经 济 、 政 治 )、 适 时 调 整 政 容。一 般 可 从 国 情 、 领 导 阶 级 及 其 实 施 的 方 针 策 略 、 群 众 支 持 或 拥 护 程 度 等 方 面 思 考 。 示 一 般 可 从 符 合 国 情 和 经 济 规 律 类 策 等 方 面 思 考 。 设 3 ( ) 思 想 文 化 方 面 , 主 要 包 括 文 化 制 度 问 与 外 来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 一 般 从 以 下 三 点 思 考 : 的 关 系 方 面 思 考 。 4 ( ) 外 交 方 面 , 主 要 包 括 国 际 组 织 、 多 边 关 系 、 双 边 关 系 和 世 界 格 局 等 方 面 的 内 容 。 可 从 外 交 政 策 的 改 变 取 决 于 国 家 实 力 、 国 家 利 益 , 国 家 间 的 合 作 有 利 于 各 国 的 发 展 等 方 面 思 考 。
6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2 [ 0 1 5 ·
河 北 石 家 庄 质 检
]1 9 3 4
年1月 , 《 华 盛 顿 星 报 》 刊 登 了 漫 画 《 新 政 疗 法 》 ”。这里 强 调 的 是 B. 权 力 的 制 约 与 平 衡 D. 政 府 全 面 管 制 经 济 ( )
(右 图 ): 罗 斯 福 总 统 被 视 “如 果
5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2 ( ) 从 思 想 折 射 点 看 : 推 动 了 注 重 环 保 思 想 意 识 的
1 2 9
~1933 年 的 经 济 大 危 机 对 美 国 经 济 的 严 重 打 击 , 表 明 自 由 放 任 的 经 济 思 想 已 形 成 发 展 。
经 过 时 。 从 罗 斯 福 新 政 开 始 ,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思 想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主 要 指 导 思 想 ; 同 时 社 会 福 利 思 想 萌 发 ,
11
②如 何 认 识 , 从 文 化 活 动 或 思 想 的 地 位 、 对 国 内 和 国 际 的 影 响 等 方 面 思 考 ;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续表 举例 例如“结 合 上 述 材 料 , 谈 谈 你 对 经 济 发 展 中 灵 活 运 用 计 划 和 市 场 不 同 手 段 的 认 识 ”。 对 于 该 “认识”类 试 题 的 解 答 , 首 先 要 在 读 说明 懂 试 题 材 料 的 基 础 上 , 明 确 试 题 的 主 旨 思 想 或 核 心 观 点 ; 然 后 根 据 设 问 提 供 的 条 件 进 行 思 考 总 结 ; 最 后 , 组 织 答 案 。 此 环 节 需 要 尽 量 体 现 出 历 史 的 借 鉴 意 义 和 现 实 意 义 来 。
14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材料三 孙 中 山 是 中 国 近 代 政 治 文 明 界 之 潮 流 , 兼 收 众 长 , 益 以 新 创 ”。
— —共 和 制 的 重 要 催 生 人 。 他 的 学 说 是
“内 审 中 国 之 情 势 , 外 察 世 — — 《 中 华 文 明 史 》
以 上 内 容 对 于 推 进 当 今 我 国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有 何 启 示 ? [解 题 突 破 ] 本 题 属 于 启 示 类 设 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在“光 荣 革 命 问 , 可 套 用 政 治 方 面 的 答 题 模 板 来 解 答 。 具 体 分 为 三 步 。 中心思想 ”后 建 立 了 新 型 的 民 主 政 治 传 承 与 创 新 , 借 鉴 古 今 中 外 优 秀 文 化 成 果 美 国 政 体 是 在 融 合 古 代 雅 典 民 主 、 罗 马 共 和 制 和 近 代 英 国 君 主 立 宪 制 的 基 础 上 而 确 立 的 孙 中 山 的 共 和 制 是 兼 收 中 外 之 长 而 形 成 的 共同思想 步 骤 一 : 详 细 研 读 所 给 材 料 , 明 确 材 料 共 同 的 中 心 思 想 。
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 题 干 图 文 寓 意 , 结 合 时 代 背 景 分 析 , 医 生 和 护 士 的 关 系 可 以 看 出 总 统 居 于 中 心 地 A项 。 材 料 体 现 的 是 权 力 的 制 C项 错 误 ; “改变 D项 错 误 。 B项 错 误 ; 蓝 鹰 运 动 指 工 业 复 兴 运 动 , 与 材 料 强 调 的 内 容 无 关 , 故
1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材料二 美 国 的 共 和 政 体 吸 收 了 雅 典 民 主 的 理 念 , 保 障
“人民”对 政 府 的 参 与 、 信 任 和 制 约 , 意 在 追 求
“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 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 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 合 的 分 权 和 制 衡 体 制 , 以 防 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 意 义 上 是 对 雅 典 民 主 、 罗 马 共 和 制 和 英 国 宪 政 君 主 制 加 以 综 合 吸 收 和 创 造 性 转 化 的 结 果 。 — —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 美 国 革 命 时 期 对 “共 和 政 体 ”的重新界定》
9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2 [ 0 1 3 ·
课 标 全 国 卷
Ⅱ]1 9 3 1
年 , 斯 大 林 说 : ( )
“我 们 比 先 进 国 家 落 后 了
50~1 0
年 , 我 们 应 当 在
10 年 内
跑 完 这 段 距 离 。
”这 一 思 想
A. 完 全 符 合 当 时 的 苏 联 国 情 B. 推 动 了 苏 联 经 济 模 式 的 形 成 C. 与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一 致 D. 延 续 了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精 神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第五部
分世界现代史
1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专题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2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专题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思想/素养培优
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