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用“找对法”高效处理社科文阅读题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doc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阅读方法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1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安徽 卷第) 在科 学 本身域 里 ,科 学 家 运 用 的 不 表 达 愿 望等感情 的 概 念 代 西 方 思 想 所 特 有 的 。
原 句建立它致 的 体 系 所 用 到 的 概 念 是 不 表 达 什 么 感情 的 。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学策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学策略针对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复习和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针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和教学策略,并提供具体的案例来加深理解。
一、复习策略1.理解文章主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通常探讨一个主题或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在复习期间努力理解每个文章的主旨。
具体而言,学生可以使用主题图表或概要来帮助他们组织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读取标题、段落和章节来找到文章的主题。
例如,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的论述类文章《匠心世家》中,通过描述一个家族从事糯米纸制作的故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描述的家族和手工艺制作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分析文本结构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特别是它是如何组织语义,并将不同的段落联系在一起。
学生应该努力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和章节之间的联系,并查找重要的过渡和承接语。
例如,在分析文章时,学生可以逐句分析段落,并记录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阅读整篇文章之后,学生可以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标题和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
3.识别作家的观点和立场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论述类文本经常要求学生分析作家的观点和立场。
因此,学生需要在复习期间努力识别文章中的主题和支撑观点。
具体而言,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例如作者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文章中试图传达什么信息?作者想让读者做出什么反应?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识别作家的观点和立场,并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论述类文章中,作者探讨了网络信息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通过描述许多人依赖于网络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并讨论了这一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作者揭示出他的观点和立场。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分析文章中的这些关键点来理解作者的意见。
二、教学策略1.学生主导的讨论学生主导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含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
主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副标题:认真审读试题,明确答题思路,分类总结如何进行规范答题。
关键词:阅读,答题思路,规范难度:4重要程度:3内容: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
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
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
一、含义类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
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划出要点。
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
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
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题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粗看全文,立马就可知道:所要理解的关键句子,就是文本的最后一节。
细读关键句子,可以划出三个要点:“连生命都不怜惜”、“最可怕”和“活在书中的好”。
仔细体会,深入进行领悟:“连生命都不怜惜”是说要珍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最可怕”是说要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活在书中的好”是说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
根据以上领悟,稍加进行整理,便可形成正确的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
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
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
其二是要分条。
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
其三是要升华。
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技巧
主标题:挑选整合信息技巧
副标题:总结挑选整合信息的有关技巧,能够正确的答题。
重点词:挑选,整合,技巧
难度: 2
重要程度: 3
内容:
挑选整合信息技巧
一.据题溯源,锁定有关信息
关于阐述类中的选择题的判断,重点在于认真阅读全文,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认真审读
题干要求以及选项内容,而后据此在文中找到与选项信息有关的信息,而后就把原文信息
与选项对应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逐字逐句比较,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哪些词语、分
句的次序变了,或许句子的意思能否变了,这样就能对选项信息的正确与否作出正确的判
断。
如解答上边第 1 题的 A 项,重点在于找到文中第二段的第三、四两句;对 B 项的判断,要找到第二段中的倒数第二段这一重点句;对 C 项的判断,我们能够先依据题干中的信息
去找到文中第三段中的第二句。
二.辨别圈套,挑选整合信息
阐述类的选择题常常重视考察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而在对文章局部内容表达时,命题者常常会设置夸张其词、偷换观点、误解原意、张冠李戴、惹是生非、混杂范围、弄错条件、
断章取义、弄错时态模态、以偏概全、遗漏信息、答非所问等圈套,熟习这些圈套的特点,
常常能够又快又正确的判断出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
如对上边第 1 小题中的 A 项,就犯有曲解原意的错误, B 项就犯有夸张其辞的错误, C 项犯有张冠李戴的错误。
答题时,只需我们依据命题者常常设置的一些圈套来加以剖析,就很简单确立选项中设置的圈套。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审、找、比四步法来进行解题。
1、读——微观勾画微观勾画即画读法,是指在读的时候要主动、随即地勾画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备答题所需。
应特别关注以下类型的词语和句子:1.1关键词1)与内容强调,分类,句间逻辑相关的连词、副词,比如:因为、所以、总之、主要、关键、只有、才、最重要、特别、一方面、另一方面、但是等。
2)与程度范围相关的词语,比如:一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到……为止、除……之外等。
3)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语,比如:已经、将来、如果、预计、可能、一定、或许、必然等。
……例如:2019年全国2卷,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第一自然段:总论点,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在于他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博大、均衡与正常。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②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③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分析】本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体现了这段文字句间语言逻辑,或因果,或分类,在阅读的时候要主动、“先入为主”地勾画下来。
1.2重要句子1)中心句、要点句:这类句子是用来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一般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揭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常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
2)过渡句,这类句子是用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具有承上启下的结构句子。
3)特殊句,比如: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表明作者或其他人的某个观点或看法。
4)双重否定句,用来表示更加肯定的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不分版本主标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副标题:明确该考点相关内容,注意解题方法,探究考卷中设误的一些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设误,常用,六种,方法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里应包括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
所谓“标准〞,就是在“筛选〞前需要明白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区分,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筛选〞说明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区分。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整合〞说明需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和简练。
筛选、整合信息看似只是找、整、写几个步骤,但要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除要掌握根本的做题方法外,还需有:(1)统观意识。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清根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容易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出现疏漏。
(2)结构意识。
考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的遗漏信息要点问题看似是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与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
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作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容易出现片面、浅薄、不准确的问题。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准确把握重点语段,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把握,到达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
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重要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先粗略阅读全文:初次阅读时,不必深入细节,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从
而获取整体的理解。
2. 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导语:往往文章的标题和导语能给出一些重要线索和主题,帮助
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论述方向。
3. 关注关键词和引号:通过关键词和引号可以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论述依据,有助于把
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4. 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推敲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论述意
图和主旨。
5. 理清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论述类文本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
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和论述脉络。
6. 分析论证方法和手法:作者常常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比喻、引用权威、对比等,考生需要注意分析这些方法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7. 注意细节和细致揣摩:细节可能包含着作者的深意和意图,需要考生通过细致揣摩,把握文章的细微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8. 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有时候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和理解,考生需要善于把握上下文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9.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解题思路和模式,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以上是针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及例题讲解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要点梳理1、考查重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考查文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3、阅读文本1)浏览:文本、出处、题干、选项标序一分钟2)细读:逐字逐句地细读快读标读标记五分钟标记是为了迅速把握文本的中心和思路:标记关键词:概念词、范围词(部分、全部、仅仅)、程度词(基本、非常)、数量词、时态词(未然、已然、将然)、判断词(肯否、可能一定、大约绝对)、指代词(这、那)、关系词(因果、转折、并列、递进、条件、主次、举例、分类)标记关键句:中心句、思路句、论点句、论据句3)对读:圈定、比较、筛选、排除标号六分钟比对选项与题干(不符合题意的)、比对选项与选项(有矛盾关系的)、比对选项与原文(有增添改换的)4、选项转述方式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举个例证)、同义变式转述(换个说法)5、选项设误手段偷换概念、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混淆肯定否定、混淆必要充要、颠倒强加因果。
6、分析论点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中心论点可出现在题目、开头、中间或结尾等处;如没有明确的表述,则需将各段观点整合起来把握。
7、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事例、数据)道理论据(格言、原理、定律、公理)8、分析论证论证角度: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论证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正反、主次)结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总结全文、重申论点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归纳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演绎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相同属性的类推、类比)、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对方的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一个很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来的论题是错误的)二、重点题型1、2019年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类1)全国卷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阅读方法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高考论述文本阅读技巧
高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解题方法探究(客观题)⏹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干扰项)、排4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
⏹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
(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要弄清楚各个选项内容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准确圈定出答题所需的信息范围。
(三)找(筛选信息)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例如与7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在该原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文,在将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解题速度(四)排(比较异同辨析是非)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类型分析判断,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何解答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类试题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如何解答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类试题不分版本主标题:如何解答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类试题副标题:利用高考试题,寻求方法上的突破,认真解答试题,力争选择题不失分。
关键词:如何,解答,试题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1、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以及相关知识的储藏和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
这四个方面是根本的要求,缺一不可。
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探究,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原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
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词语、句子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3、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
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表示事物出现的先与后、主与次、片面与全面和已然、未然、将然以及偶然、必然等等,试题中常见语言形式有“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翻开思路的钥匙。
5、推断不能只是看选项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文意,还应当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要求能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进行由此推彼、由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主标题: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副标题:根据高考试题,研究答题技巧关键词:社科文,答题,技巧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社科文是社会科学文与自然科学文的简称。
高考一般有一道现代文阅读题会对社科文阅读进行考查。
有些考生惧怕解答社科文阅读题,不知如何下手。
其实,任何事情只要摸清了门道,做起来并不难。
社科文阅读题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快速解答社科文阅读题呢?下面,本文以2013年高考安徽真题为例(选文略,请网上查看),总结答题技巧。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语境去把握。
考生应该先根据画线句的位置,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再把选项与文本有关语句逐项比对,防止出现无中生有、混淆已然和未然、范围失当、张冠李戴等毛病。
A项范围失当,“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C项范围失当,“科学家”前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D项无中生有,原文是“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并非选项的“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
参考答案 B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得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如何轻松对付高考中的论述类文章阅读
主标题:如何轻松对付高考中的论述类文章阅读副标题:明确考纲要求,探寻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如何,轻松对付,论述类文章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论述类文章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
在新课标的考纲中就明确提出要求: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新课标与老课标相比,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考点。
新课标强调学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的文章,在考卷中以三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9分。
这个阅读考查,主要侧重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理解的准确性和推断的严密性。
很多学生对这9分“恨”多于“爱”。
由于专业术语多,长句多,读起来枯燥,很多时候出现读不懂,无章可循的情况。
因而一考试就乱答,凭运气,失分较多。
一、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的现状1.新教材(人教版教材)中论述类文章的安排小学初中学生一般不接触到论述类文章。
高中新教材把论述类文章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内容安排。
新教材中的篇目分为“文学类课文”“论述类课文”“实用类课文”,“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文学类课文”老篇目很多,而“非文学类课文”新课文较多,两者形成极为鲜明的反差。
5本“新教材”共有文学类篇目58篇,非文学类文章共21篇,其中与“老教材”篇目相同的只有6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咬文嚼字》《谈中国诗》《我有一个梦想》、《宇宙的未来》。
大部分是新增篇目,如《宇宙的边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动物游戏之谜》等,传递科学前沿信息,号召人们珍视生命,或探索自然奥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作品都极富时代气息,反映出教材编者在选取非文学类文本时,除了照顾文体知识,更注重作品内容的时代性。
教材是我们学生最早接触到论述类文本的地方,教材在重视,而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造成学生到了高三,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基本功极差。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清论述思路的方法浅析
主标题:理清论述思路的方法浅析副标题:明确该考点的考查内容,分析该考点的解题技巧,实现对这一考点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议论文;论述;思路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场上难以拿到高分,平时的复习似乎也难以收到效果。
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的客观原因是论述类文本本身的阅读难度大,比如,其中的名词术语或阐述的观点等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而造成高考考生论述类平均分低的主观原因则是:教者平时不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思路;学生复习时不注意分析文本的论述思路,只能读进去不能读出来,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而不能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也就读不懂文章,考分自然就低了。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可见,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点,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办法。
怎样理清论述类文本的思路呢?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本论部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结构层次:并列式、正反对比式、层递式、综合式。
综合式就是对以上几种的综合运用。
了解了这个基本知识,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区分,这有利于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当然论述思路也是富于变化的,比如,一开始不是提出问题、亮出观点,而是抛出一个论题,或者讲一个故事引出论题,论点则在文章的后面点明。
而有的文章则是驳论文,通过批判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结论,先破后立。
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几种常见思路,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
除了根据一般议论文的结构去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外,我们还可以有以下方法:从文章的标题出发,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大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文章论述的话题。
我们从题目出发,带着问题去思考,能较容易理清文本的思路。
如:2011年江苏卷的题目是《捧与挖》,我们便可以想作者哪些段落写捧,哪些段落写挖呢,而那些写捧的段落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捧与挖的关系又如何呢。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法
主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法副标题:首先明确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特点,然后考虑答题技法。
关键词:阅读,答题,技法难度:2重要程度:2内容: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选文常常是议论文,一般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
它有三个主要特征:观点鲜明,议论性较强,材料涉及面广。
【题型特点】此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集中,常常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类型主要有五种。
①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面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考生答题时要特别留心选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②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音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考生答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考生要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④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有的选项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的选项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的选项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在选文中找到依据,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⑤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关系上的混淆、颠倒。
有些选项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
考生要重点辨别,找准答案。
【答题技法】阅读论述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
考生可按以下三个步骤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攻略
主标题: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攻略副标题:从文本、命题、选项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阅读论述类文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论述类文本。
关键词:论述类,阅读,攻略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1.态度上:树立一种观念,具备两种心态。
(1)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学生阅读理解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考查的是逻辑思辨、抽象思维,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科技学术知识。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其题目设置的出发点,命题是着眼于考查语文能力而创设的。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阅读时,不应受与之相关的旧有的知识的影响,而应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①专注阅读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专注,聚精会神地进行阅读解题,从而准确迅速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从文中甄别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②仔细命题涉及的信息均来自选文,它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考查项,阅读时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文章内容上。
有的考查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合,其实是正确的;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仔细。
2.对策上:面对不同的考点各异的角度,应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1)对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①关键概念常常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面目出现,要密切注意这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后的限定词修饰语。
②对指代性词语(代词或有指代性质的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
它们或是承前省略,或是启后省略,中间常插入带有大量限定语的长句子,干扰甄别。
要在前后句中仔细寻找它所指代的内容,以防偷换概念,改变范围程度,混淆已然、未然、可然、必然等性质。
③对关键的关联性词语的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多有些虚化,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很重要。
先要联系上下句、上下意群甚至是段,把握它联系的是哪些部分,注意关联的范围;其次看这些前后部分的关系。
这种关系常常暗示作者的观点态度(肯否好恶褒贬等)。
(2)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策略一.重要概念巧理解1.前后勾连,揣摩具体语境概念的含义往往指的是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时,应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着眼于具体的文句,从文章的主旨出发,将上下文勾连在一起,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
2.由表及里,就近寻找答案文中对概念的解说,既有对其本质属性的揭示,又有对其外部特征的阐述,理解时,要遵循“就近原则”,从概念的表层含义入手,抽象出其在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
3.以文解文,注意代入验证构成文章的诸要素之间,往往是互相关联、互相阐释的,或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
答题时,将答案一一代入所考查的概念处,看意义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紧凑合理。
【拓展延伸】1.内挖本质,辨清区别重要概念往往是作者论述说明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
还要认真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语气等方面的差异。
2.循章斟酌,依句断义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需把握概念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灵活地去思考、分析、推断,结合概念的具体语境理解和分析其含义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句子含意妙分析1.语法分析法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根据句式特点进行分析:抓句子主干与关键词,筛选信息;抓分句间关系,明确表达重心;利用句间关系,理解语段中心2.修辞分析法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从修辞本身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3.区位分析法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往往因为其所在的位置不同,理解其含义需要搜寻的信息点的位置也不同。
所以答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位置,然后锁定搜索信息的区间,确定基本的含意。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较易失分的题目。
那么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利用最短时间读懂文章、捋清思路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吧!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反观”入手,形成模式阅读文言文,为了能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可以运用“反观法”。
我们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确后,将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进而判断选项中叙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比对人物,防止误解对象,张冠李戴;比对时间、地点,防止时序颠倒,空间错位;比对关键词语,防止曲解文意;比对关系,防止改变因果,事件杂糅;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防止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2:寻找“文脉”,理清思路文脉,就是思路。
有了思路,才能把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理清楚。
论述类文本的解答,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
把这些理清楚了,从整体上就把文章读懂了。
整体观照,局部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3:明确指向,顺藤摸瓜高考复习是讲究方向的,只猛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绝对不行的。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试题第7题大多都是“对小说(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指向,考生顺着这个指向,就可以清楚这个问题不在内容上,就在艺术特色上,且又是“不正确”的一项,同时还可以把所有选项的内容当作分析鉴赏文章的抓手。
帮助我们很快地读懂文章,弄清楚文章的中心和所用的手法,在比照中准确地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来。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4:比对词语即重点关注我们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来的词语。
譬如,比对表示范围和数量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把部分说成整体或者把整体说成部分;比对表示程度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出现程度不当的问题;比对时间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时态;比对指代词时,分析选项句对原句的“指代内容”是否有误;比对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是非等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社科文阅读选择题设题规律
主标题:社科文阅读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副标题:明确考题设置选项具有的迷惑性,理清了文章思路,仔细辨别干扰项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阅读,设错,陷阱,规律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用“找对法”高效处理社科文阅读题
副标题:探究“找对法”,对社科文阅读高效处理,快速答题。
关键词:找对法,高效,阅读题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
高考社会科学类文章所选文本多为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所选文本主要涉及生物、理化、天文等内容,且多是高精尖科技,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如2011年大纲卷的《说意境》、新课标卷的《下笔不觉师造化》,2012年的大纲卷的《闲话扬子津》、新课标卷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2013年大纲卷的《〈老子〉的年代》、新课标卷的《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含义》等。
这个大题的三个小题考查的考点有四个:①理解文中重要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很多同学甚至老是认为,这个大题处理起来最让人头疼,不但花时间,而且效率极低。
从理论上来说,该大题三个小题,每题3分,应在9分钟以内完成。
如果我们按照常规思维,先去弄懂文章内容,再去推敲题目的话,恐怕两个9分钟都难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大题的解答。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了命题人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在9分钟之内高效地完成这种题的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题干要求往往是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等,命题人在设置这些选项时比我们还头疼,因为他们要在选项中把文章中正确的信息弄错,而这种错法又要十分高明才行,这样才会设下陷阱,从而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
那么,命题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在选项中把文章中正确的信息弄错呢?在选项中,他们会将没有因果关系的句子说成有因果关系,或者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是将未然说成已然,或是断章取义等。
其次,我们拿到试题,不要急于弄懂全文,因为所选文本往往深奥,即便看完了,我们有可能看不懂,这样就白白地浪费了时间。
我们可以先看题目,弄清楚题干的要求,再看选项,每个选项总有区别于其他选项的地方,根据这些地方迅速地到文本中去寻找相应的阅读区间,找到后就和选项对比,看看说法上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命题人用了哪种手法来给我们设置陷阱。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两个字,一是“找”,二是“对”,只要找到了,再经过认真的核对,就会迅速辨别出该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因此,我们不妨把它叫作“找对法”。
下面我们看看实例。
2011年全国卷Ⅱ第一题要求是:“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这个选项中“《人间词话》”“情景交融”是区别于其他选项的地方,我们可以回到文本,迅速寻找“《人间词话》”“情景交融”,就会很快发现它们在第一段开头,相关原文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然后进行对比,对比后会发现,A这个选项说法正确。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
这个选项中“中国传统美学”“创造意象”“任何艺术作品”是区别于其他选项的地方,相关原文也在第一段。
原文说:“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这里,“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没有因果关系。
(“而”表示转折关系,“因而”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命题人用了“强加因果”的方法。
这样,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就选出来了,还有必要继续推敲C、D选项吗?
再看看2013年全国卷第一题:“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
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马迁《史记》”和“《老子考异》”在第一段,原文是“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异说”就是“有不同说法”,“益启争端”就是“更加纷争不已”。
A这个选项其实和原文的说法一致。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我们只要在文本中找到“钱穆”,就算找到了这个选项的阅读区间,原文说“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这里,“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的是“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而不是“《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
该选项用了“张冠李戴”的手法。
就选它了,不用看C、D。
命题人惯用的手法,现归纳于下:因果倒置、断章取义、顾此失彼、张冠李戴、曲解文意、背离题干、答非所问、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偷梁换柱、不合逻辑、遗漏关键、
将未然说成已然等。
他们每年都在用这些手法在所选文本后命题。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平时训练的时候多去辨别以上设置陷阱的手法,再根据选项的关键词去寻找相应的阅读区间,用好“找”和“对”的方法,就能够在9分钟之内高效地完成这种社科文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