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学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
高二化学(上学期)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目录绪言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复习和练习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复习和练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中和滴定实验报告)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含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和练习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复习和练习绪言(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理解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2、过程与方法:从逐步认识化学开始,逐步构建化学微粒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自我介绍开始,认识化学,热爱化学【知识点】重点: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难点: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知识链接】通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过程】一、自我介绍:1.被提问到的同学请展示:姓名性格和爱好2.说说你对化学的认识:(1)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这些有何用?(2)举例说说必修1和2中哪些章节或哪些知识点你认识最深刻?(最热爱)(3)说说化学中你感觉最难理解的章节或知识点?二、绪言(一)(仔细阅读绪言P1~P4,填写下列空白)(课前完成)1.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是反应物分子间发生2.当分子间碰撞能量足够大时,会引起3.活化分子:4.活化能:5.催化剂:(二)阅读下面内容并讨论(堂上完成)1.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吗?2.对于反应物为气体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会增大吗?活化分子百分数呢?3.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会增大吗?活化分子百分数呢?(三)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1.活化能越低,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活化能越高,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小,反应速率越小2.活化能越低,反应体系中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反应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越大活化能越高,反应体系中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难,反应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越小3.请列举两个活化能接近于0的例子(四)催化剂1.请认真画出绪言中P3的图1(搞清楚横坐标、纵坐标和每个元素的含义)。
选修4第二章第3节学案
1备学〃自测新知〃规律第三节 化学平衡 学案(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学习目标】通过对化学平衡定义的学习,掌握化学平衡的标志。
【学习方法】精研细读【备学检测】通过阅读教材,试一试能不能解决以下问题:知识一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饱和溶液中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固体溶质 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 过程一直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 相等,于是饱和溶液中的 和固体溶质的 都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是 过程。
可表示为:溶液中的溶质。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用常见的可逆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合成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饱和氯水: 氢气与碘蒸汽反应: 乙酸乙酯的水解:【思考】在一个可逆反应中,各物质转化率有没有可能达到100%? (2)不可逆反应科学研究表明,不少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即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都能同时进行。
有些反应因可逆性很小,可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 2++SO 2-4===BaSO 4↓。
【思考】1.以下几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为什么?(1)2H 2+O 22H 2O (可逆/不可逆)(2)6CO 2+6H 26O 2+C 6H 12O 6 (可逆/不可逆) (3)H 2+ (可逆/不可逆)新知一 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以下过程请用右图表示)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 过程开始:v 正 ,v 逆为进行中:反应物浓度 →v 正逐渐 ,生成物浓度 →v 逆逐渐 平衡时:v 正 v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 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或 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五字诀)逆——研究对象必须是 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一节:总论高中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涵盖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
针对该课程内容,本教案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节:课程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2. 掌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热力学等知识,理解其中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腐蚀、电解等;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化学键与晶体结构1.1 化学键的类型及特点1.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3 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 第二单元:化学平衡2.1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计算2.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及调节方法2.3 平衡常数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3.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速率3.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调节方法3.3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的关系4.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热力学4.1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第一、第二、第三定律4.2 内能、焓、熵的变化及热力学循环4.3 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节: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深化;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五节: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比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占比20%,考察学生对前几章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占比20%,考察学生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节: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化学选修4课程中能够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二章 全部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计算的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三、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自己阅读后,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进而,进入三段式的学习,做、讲例题,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
接着,尝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最后,练习,总结,下课。
四、教学过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初步运用有效碰撞、撞碰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的概念等来解释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在利用碰撞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过程,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同时还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及计算,知道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使用理科方向选修班教学案编号421课型学案课题(选4)二单元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速率。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
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2N2o5=4No2+o2表示反应速率v=v=v=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
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
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
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如:aA+bB=cc+dD则:v∶v∶v∶v=a∶b∶c∶d或v/a=v/b=v/c=v/d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比较。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能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3)特点①双向性:可逆反应具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即正反应和逆反应;②双同性: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③共存性: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连接。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Cl2与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2)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互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两反应发生的条件不相同(3)√2.为什么工业合成氨反应中,N2、H2和NH3同时存在?答案:因为在N2与H2化合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即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分解B.H2与I2化合成HI;HI分解C.SO2与O2化合成SO3;SO3分解D.电解水生成H2与O2;H2与O2点燃生成水解析:选D。
A项,SO2+H2O H2SO3;B项,H2+I22HI;C项,2SO2+O2催化剂△2SO3,上述三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故都属于可逆反应。
D项,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2SO2(g)+O2(g) ②2SO3(g) ③C(s) + H2O(g) ④Cr2O7 +H2O ⑤SO2(g)+
2-
2SO3(g) 2SO2(g)+O2(g) CO(g)+ H2(g) 2CrO4 +2H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常数 B.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会改变平衡常数 ( )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浓度 Qc﹤K 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关于 C(s)+H2O(g) 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2
(3)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9、有一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H<0,在 850℃时 K=1。
下列( )表示为反应 A+C
(1)若温度升高到 950℃,达到平衡时 K_____1(填写“>” “<”或“=” ) 。 (2)在 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 c(CO)=0.01mol/L,c[H2O(g)] =0.03mol/L, c(CO2)=0.02mol/L, c(H2)=0.05mol/L, 则反应开始时, H2O(g)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 (填写“大” “小”或“不能确定” ) 。 (3)保持温度、容器的体积不变,若往容器中存入适量的 H2,则重新达到平衡,CO 的反应速率 比充 H2 之前_____ (填写 “大” “小” 或 “不能确定” ) , 理由是__ ______。
2012-2013年度选修4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②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③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教学过程: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 )来表示,单位为:mol/L ,时间用t 来表示,单位为:秒(s )或分(min )或小时(h )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t cV ∆∆=单位是:mol/(L ·s ) 或 mol/(L ·min ) 或 mol/(L ·h )【例题】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和3mol 的H 2和N 2,发生 N 2 + 3H 2 2NH 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mol 的NH 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 N 2 + 3H 2 3起始量(mol ): 1 3 02s 末量(mol ): 1-0.2 3-0.6 0.4变化量(mol ): 0.2 0.6 0.4则 VN 2==0.2/2×2==0.05 mol/(L ·s ) VH 2==0.6/2×2==0.15 mol/(L ·s )VNH 3==0.4/2×2==0.1 mol/(L ·s )【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莱芜四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化学目标导学学案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第1课时)高二化学组编制人:李海英审核人:李连华日期:2013.10.9 编号:2005231 【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自主学习区】1.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2、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什么?4、化学反应速率的物理测定方法有哪些?【课堂互动区】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活动探究】如何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测镁和盐酸的化学反应速率,请交流讨论,形成本小组最佳实验方案。
【实验】用量筒分别量取20ml 2.0 mol·L-1(1.0 mol·L-1)盐酸倒入烧杯中,加入0.03g镁条测镁条完全消失所消耗的时间。
【数据处理】Array(1)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分别用盐酸浓度的减小、氯化镁浓度的增大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计算过程(2)二者在数值上有何关系?[知识小结]1.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用单位时间内或表示。
2.表示方法:单位: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不同表示:对反应aA+bB=cC+dDV(A)= V(B)= V(C)= V(D)=3.特点:①反应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均取正值。
②表示一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③对于固体物质或气态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因此不用纯液体、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④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对于反应:mA(g) + nB(g) = pC(g) + qD(g)则:v A : v B : v C : v D = m : n : p : q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统一方法:⑤要比较某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快慢时,需用同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来比较。
高二化学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图像
类型五 组分含量或转化率与温度或压强关系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
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图1中,左上方(E点),A%大于此 压强p1时平衡体系中的A%,E点
必须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才能达 到平衡状态,所以E点v正> v逆; 则右下方(F点)v正 < v逆。
图2中,左下方(B点)α(A)小于此温度T1时平衡体系中的α(A),B点必
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该化学方程式中,m+n>e+f
C.加入催化剂可加快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不变
D.往平衡后的恒压容器中再充入一
定量He,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比
原平衡时的小
类型四 反应过程中组分含量或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图像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在相同时间段内,M点 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v逆,未达平衡;M点为刚达到的 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大(C%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ΔH<0。
(2)通过分析相同压强下不同温度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大小来判断平衡 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反应的热效应。如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在图甲中 作垂直线,图乙中任取一曲线,即能分析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例3】反应mA(g)+nB(g)
eC(g)+fD(s) ΔH。若按反应物的化学
计量数比投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气体体
高二化学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图像
类型一 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 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压强或温度增大,正反 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相关概念;
2. 掌握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4. 能够应用动力学理论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
2. 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3. 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
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 动力学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反应速率,并分析结果;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及实例题加深对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理解;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受影响的因素及相关实验;
6. 总结归纳: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强化学生理解。
评估方式: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小组讨论或汇报探究实验结果;
3. 学生课后作业及考试。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3. 课外阅读材料;
4. 教辅教材。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动力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动力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课时一:化学物质的分类1.1 课程目标:-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特征和特性1.2 学习内容:-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及特性1.3 教学流程:1.3.1 导入(10分钟)- 引入化学物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
-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1.3.2 学习(35分钟)- 分两组,让学生自行探究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并总结出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特点。
- 讲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并列举实例进行解释。
- 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特征和特性,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1.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判断其为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提出理由。
-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出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实例,并进行分类和总结。
1.3.4 小结(10分钟)- 向学生阐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
- 分发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课时二:物质的量与摩尔2.1 课程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 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及计算方法2.2 学习内容:- 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本质- 摩尔及相关计算方法2.3 教学流程:2.3.1 导入(10分钟)- 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装满同样体积的容器,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重量有何不同。
-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2.3.2 学习(35分钟)-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引入摩尔的概念。
- 通过具体实例,教授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
-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2.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摩尔与质量、体积、容器的关联性,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 进一步讲解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并介绍相关计算方法。
2.3.4 小结(10分钟)- 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
化学高中选修四教案
化学高中选修四教案课题: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及观察现象
教学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作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第二节:理论学习
1.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3. 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2. 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第四节:课堂讨论
1.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五节: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体会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
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分析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精品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绝对精品)
人教A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6)第三章电离平衡 (13)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4)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1、2) (19)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3、4) (22)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5、6) (26)第四节溶解平衡(第1、2课时) (3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38)第一节原电池 (38)第二节化学电源 (40)第三节电解池 (44)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49)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CO2,H→H2O(l)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三、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图形法、讲授法等。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学情分析七、教学过程总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2)分析图【注意】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他们的量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压强:【合作探究】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N2 + 3H2 2NH3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分析以上数据,总结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人教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化学平衡江凯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
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学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能够判断常见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
2.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知识点一 可逆反应阅读教材P 25,思考并填空。
1.可逆反应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例如:SO 2与H 2O 反应可表示为SO 2+H 2OH 2SO 3⎪⎪⎪ 二向—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 特征—二同—相同条件,同时进行 二不—任何物质浓度不为0,转化率≠100%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称作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 2++SO 2-4===BaSO 4↓。
1.判断正误(1)CO 2与水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 )(2)NH 3和HCl 生成NH 4Cl 与NH 4Cl 分解生成NH 3和HCl 互为可逆反应。
( )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 答案:(1)× (2)× (3)×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H 2+Cl 2=====点燃2HCl 与2HCl=====△H 2↑+Cl 2↑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催化剂加热2SO 3与2SO 3=====催化剂加热2SO 2+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解析:选C 。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互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征(1)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2)双同性:正、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同时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学习目标】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4、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5、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且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学习重点、难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定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的计算。
【新知识学习探究】(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下,将适量蔗糖晶体溶解在水里,形成饱和溶液,长期观察会发现,蔗糖晶体的外形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什么?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过程: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我们把这类过程叫做。
2、可逆过程的表述:一般采用“”来代替“=”,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把从右向左的过程称作逆反应。
3.可逆反应(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特征:进行彻底,存在状态。
(3)注意:①可逆反应的前提: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表示方法:用“”(4)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工业合成氨、用SO2制SO3等。
4.不可逆反应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时间—速率图象)在一定条件的某个可逆反应,在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应物时,反应物浓度最大。
反应开始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产物浓度逐渐增大,则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
当某一时刻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例析:以CO(g)+H2O(g)CO2(g)+H2(g)反应为例:在一定条件下,将0.01molCO和0.01molH2O(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2)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也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逆---等--- 动--- 定---变---4.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课后自测1】1.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2Z(g), 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mol/L、0.6mol/L、0.4mol/L,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A. X2为0.4mol/ L ,Y2为1.2 mol/LB. Y2为1.0mol/LC. X20.3mol/L,Z为0.2mol/LD. Z为1.0mol/L第 1 页共8 页格言: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成就梦想!2.反应2SO2+ O2≒2SO3,d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 A. O2 B. SO2 C. O2和SO2 D. O2、SO2和SO3 ()3.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 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4. 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g)+I2(g)已达到平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组成ω(HI)=ω(I2) ④反应速率υ(H2)=υ(I2)=1/2υ(HI)时⑤c(HI):c(H2):c(I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②③⑤B.①④⑦C.②⑦⑨D.⑧⑨⑩5.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 v逆(NH3) B.3v正(N2)= v正(H2) C.2v正(H2)=3 v逆(NH3) D.v正(N2)=3 v逆(H2)6.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反应:,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则生成0.2molZ7.反应4A(g)+5B(g)4C(g)+6D(g) △H =-Q,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1.5n mol D B.若升高温度能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C.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消耗,同时有5n mol B生成D.容器里A、B、C、D的浓度比是4:5:4:6【课后自测答案】1. A D 2. D 3D 4C 5C 6AB 7C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三、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1.化学平衡的移动:上述过程可归纳如下:某条件下的化学平衡说明:①化学平衡之所以可以发生移动,本质原因是化学平衡为平衡,而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正=V逆的关系,使V正≠V逆,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
②在平衡移动的过程中,若改变外界条件,使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若改变外界条件,使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改变V正=V逆的主要外因有温度、物质的量浓度、气体压强。
2.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2-5: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H2O2CrO7-+2H+, K2Cr2O7是橙色的,KCrO7的黄色的。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然后按下表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探究2-6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述平衡:Fe3++3SCN-Fe(SCN)3①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②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颜色填写下表。
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方向移动。
说明: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
画出浓度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图一定时间后条件改变第 2 页共8 页(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2-7:NO2球浸泡在冷、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2NO2(g )N2O4(g)△H=-56.9KJ/mol(红棕色) (无色)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画出温度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图(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画出压强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图(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相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也就是说使用催化剂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课后自测2】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气)+Br2(气)2HBr(气);△H<0,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 升温B 降温C 增压D 减压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 a>b3、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 △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4、Fe(NO3)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D)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3H2+N 2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A)恒温恒压充入氨气(B)恒温恒压充入氮气()(C)恒温恒容充入氦气(D)恒温恒压充入氦气6、一定温度下,CO和水蒸气各1mol放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O(g) + H2O(g)CO2(g) + H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A. 等于0.6molB. 等于1molC. 大于0.6mol小于1molD. 大于1mol7、已知反应A2(g)+2B2(g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8、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 + Y(g) Z(g) + M(g) + N(s) 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