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合集下载

爆炸和火灾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GB50058-92部分内容解读在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第二章中,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做出了规定,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

在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对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做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环境包括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指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爆炸性粉尘环境指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火灾危险环境: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1: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在对具体建筑物进行判断、划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采取排除法,首先根据非爆炸危险区域的各项条件,判断现场是否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2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物理爆炸的定义

物理爆炸的定义

物理爆炸是指由于物质的突然释放大量能量而产生的瞬时性爆发现象。

以下是对物理爆炸的定义解释:
物理爆炸是一种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涉及到燃烧、化学反应、核反应或其他能量释放机制。

在爆炸中,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在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导致剧烈的物质运动和压力波传播。

爆炸过程中,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周围物质的迅速加热和膨胀,形成冲击波和高温气体。

这些冲击波和高温气体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能量释放,造成爆炸的破坏性效应。

物理爆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化学物质的燃烧反应,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以及高压气体或液体的突然释放等。

这些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导致爆炸现象,其规模和破坏力取决于能量的大小、速度和物质的性质。

物理爆炸在多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军事、矿业、建筑、化工等。

在爆炸物的合理控制和安全防护下,物理爆炸技术可以用于爆破岩石、清除障碍物、破坏目标等。

然而,物理爆炸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

因此,对于爆炸物的安全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对爆炸现象的研究和控制,都是重要的科学和工程领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目录
1
概念和定义
2
防爆电气安装工程规范
3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4 工程案例:联合安能液体石化码头工程
Page 2
爆炸危险环境概念
爆炸危险环境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按照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和爆炸性 粉尘危险环境。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气体或蒸气的 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爆炸性粉 尘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 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本次培训从我公司参建的工程类型及特点等实际需要出发,重点解读爆炸性气体 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隔爆型 增安型
本质安全型 浇封型 油浸型 正压型 充砂型
本质安全现场总线概念(FISCO)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Page 12
防爆形式 ia ma
——
op is d e ib mb o
px、py q
—— op pr
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级别EPL和防爆结构的关系应符合下表:
分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引燃温度愈低的物质愈 容易引燃,危险性愈大。按照危险性大小,6个组别排序为: T6>T5 >T4>T3>T2>T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可查询
Page 14
②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和分组。(判断安全性高低) 分级: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按照安全 性高低,3个级别排序为:ⅡC> ⅡB> ⅡA。 分组: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组亦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组。按照安 全性高低,6个级别排序为:T6>T5>T4>T3>T2>T1。 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的级别和组别。(也就是,设备的安全性要高于环境的危险性)

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

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划分(GB3836-2000)一、危险物质的类、级、组划分:危险物质分为三类六级九组,即:Ⅰ类:矿井甲烷,分Ⅰ级、T1组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分为ⅡA、ⅡB、ⅡC 级,T1~6组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分为ⅢA、ⅢB级,T11~13组二、危险环境的级(区)划分:危险环境分为三类八级(区)Ⅰ类:0、1、2级(气体环境)Ⅱ类:20、21、22级(粉尘环境)与火工品生产环境的F0、F1、F2区相对应(其特点是按危险工作间划分),DIP——A(B)20、21、22(A型:尘密;B型:防尘)Ⅲ类:31、32、33级(火灾环境)三、防爆型式1、隔爆型(d)、增安型(e )、充油型(o)、充砂型(q )、本质安全型(ia /ib )正压型(p )、无火花型(n)、特殊型(s )、浇封型(m)2、粉尘防爆型DIP——A(B)20、21、22(A型:尘密;B型:防尘)四、爆炸性气体引燃温度及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分组五、危险环境的气体、蒸汽分级/允许使用设备级别六、防腐电工产品标志七、引入装置通径对应表八、国际防护等级的标准九、防爆标志:完整的防爆标志为:防爆型式+类别+级别+组别铭牌上应有“EX”凸纹标志。

十、名词解释1)、危险环境划分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气体环境分为:0区、1区、2区0区:爆炸性环境中的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的环境,1区是防爆电气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或偶尔出现并短时间(不多于2小时)存在的环境。

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22区20区:在正常运行时,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或无法控制的环境及容器内。

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环境。

爆炸的概念解释

爆炸的概念解释

爆炸的概念解释爆炸是一种迅猛而剧烈的化学或物理反应,它产生了大量的能量、高温和气体体积的急剧扩大。

爆炸通常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而引起,这种能量可以来自于化学物质的燃烧、核反应或其他高能量源。

对于一个爆炸事件,有几个关键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包括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例如炸药、燃料油或天然气等。

氧气是燃烧所必需的气体,可以是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或化合物中的氧离子。

点火源是引发燃烧反应的因素,如火花、高温或电子激发等。

当燃料和氧气混合在一起,并接触到点火源时,爆炸就可能发生。

在点燃时,燃料和氧气将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这个氧化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会引发燃料周围的更多反应,形成连锁反应的过程。

在爆炸中,能量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气体膨胀和高温。

爆炸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诱发、点火、初始压力和能量释放、气体膨胀和光亮。

首先,在诱发阶段,点火源使燃料和氧气混合,并且达到了燃点。

接下来是点火阶段,点火源引发了反应,燃料开始燃烧。

在初始压力和能量释放阶段,化学反应迅速释放出能量,导致气体的扩展和压力的增加。

然后,在气体膨胀阶段,燃料周围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并形成冲击波。

最后,在光亮阶段,由于能量释放而产生的高温和光亮表现出来,形成了火焰和闪光。

爆炸不仅能够造成可见的火焰和冲击波,还产生大量的声波和热能。

火焰是可见的燃烧产物,由红、橙、黄、蓝等颜色的光子组成。

冲击波则是由于气体的迅速扩张而产生的压力波,可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害。

声波是由爆炸产生的压力变化导致周围空气的振动,引起的空气压缩和膨胀形成的,可以传播很远并引起听觉上的震动。

热能是在爆炸中产生的高温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能导致燃烧物体和周围环境的加热。

爆炸在军事、工业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爆炸能够用于炸药、弹药和火炮等武器的制造。

在工业领域,爆炸被用于炼铁、炼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在民用领域,爆炸还被用于控制岩石和土壤、拆除建筑物和矿井以及破坏物的清理等工作。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化学物品或场所。

为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爆制度。

1. 分类管理:根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安全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存放在专用储存设施中,并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分区、分隔储存,确保安全间距和通风条件。

3. 防火防爆设施: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存放区域内,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电气设施等,以防止火灾蔓延和爆炸发生。

4. 消防设备: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等,以应对突发火灾。

5. 防静电措施:对于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接地装置、静电导电屏蔽等,以避免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6. 监控和报警系统: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安装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可能的火灾或爆炸风险。

7. 员工培训:对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和操作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防爆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8.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隐患。

9.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火灾和爆炸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和具体执行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10.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性。

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危险区域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爆炸危险区域概述与安全措施
01
爆炸危险区域的定义与分类
爆炸危险区域的定义及成因
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场所
• 爆炸物质的存在,如气体、粉尘、液体等 • 爆炸环境的形成,如高温、高压、静电等 • 爆炸能量的释放,如化学反应、物理过程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个人防护
• 佩戴防爆头盔,保护头部安全 • 穿戴防爆防护服,保护身体安全 • 使用防爆工具,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爆炸危险区域的个人防护培训
• 开展个人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 制定个人防护规定,确保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防护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防护
•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救援车、救援器材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处置方案
• 制定应急处置程序,明确应急处置责任和措施 •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处置演练
• 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 分析应急处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爆炸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爆炸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 制定人员疏散计划,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 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明确的图案 • 标识应易于识别和理解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措施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措施
• 设置警示标识,如警示带、警示牌等 • 采取隔离措施,如护栏、警戒线等 • 制定安全规定,如进入许可、操作要求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宣传教育
•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爆炸性环境的基础知识详解

爆炸性环境的基础知识详解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所谓爆炸性气体/蒸气的分组,是便于防爆电 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根据各种气体/蒸气的点燃 温度不同,而划分为6个组别:T1、T2、T3、T4 、T5、T6,当然,防爆电气设备在设计制造中, 其可能点燃的发热部件或设备表面温度应满足各 个组别的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GB3836.1、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和欧洲EN标准等均采用上述的分组方
法。美国NEC500标准却划分的更加详细,见表3 。
表3
GB、IEC、EN、NEC505
温度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3.4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燃温度 点燃爆炸性混合物所需的热表面最低温度。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3.5爆炸性气体的级别
爆炸性气体的级别是便于Ⅱ类隔爆型电气设备和本 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制造,根据其特性而划分为 ⅡA、ⅡB、ⅡC三个等级。它们是根据气体/蒸气 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和最小点燃电流比 MIC来划分的。
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 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 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1 气体/蒸气类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1.3 爆炸危险场所
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 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 用专门措施的区域。具有爆炸危险、有人员作业 或设备运行的区域。
目录
1. 气体/蒸气类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2. 爆炸的基本观点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4. 可燃性粉尘的主要参数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3.1闪点 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 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 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 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 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 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 11级区域(简称1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

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爆炸性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爆炸性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炸药的有关知识
• 2)影响燃速的其他因素 • 1)炸药理化性质 • 燃烧的稳定性及其燃烧速度,首先决定化学反应速度以及从反应区向
原炸药层热传导的速度。如反应区中化学反应速度很大,而与它相对 应的热传导速度很小,则燃烧立即增强,甚至立刻发生爆轰,如叠氮化铅, 它几乎没有燃烧阶段而立刻转为爆轰,就是这种情况;如化学反应速度 过小,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补偿由热传导造成的热损失,则燃烧将逐渐 减弱,以至熄灭。 • 炸药的导热系数对燃烧过程也有很大影响,如果炸药的导数系数过大, 则大量的热量传入很深的未反应的炸药层中,增大加热层厚度,使反应 区的温度和化学反应速度降低,放热量减少,以至不能维持过程的自行 传播。
• 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国防工业生产中,由爆炸性物质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事故是屡见不鲜的,而且这类物质所带来的事故灾害往往也是很惨重 的。
返回
5.2 爆炸性物质的种类
•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爆炸物管理方面可分为: • (1)起爆器材和起爆药 • (2)硝基芳香类炸药 • (3)硝酸酯类炸药 • (4)硝化甘油类混合炸药 • (5)硝酸铵类混合炸药 • (6)氯酸类混合炸药和过氯酸盐类混合炸药 • (7)液氧炸药 • (8)黑色炸药
• 1.燃烧转爆轰的条件 • 炸药的燃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爆轰呢.试验研究得出如下几个
初步的结论:
上一页 下 ①燃烧气体平衡的破坏,是燃烧转变为爆轰的主要原因。只要燃速超 过某一临界值,就会产生这种破坏。这种转变的关键条件是燃烧压力 的增加。下面分析一下混合气体由燃烧转变为爆轰的过程:在混合气 体的管子开口端点火时,火焰才能做等速均匀传播,而在密封的管子中 燃烧时,火焰则以不断增长的速度进行传播,燃烧不断产生的气体的膨 胀使燃烧面前边的混合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大;而燃烧面压力越大,燃烧 速度就越快,密度、温度也随着提高,这就使以后各层气体反应速度更 快,燃烧面前边的气体压力更高,从而形成一层一层的压缩波。这些压 缩波叠加的结果,就形成了冲击波。随着燃烧传播而形成的冲击波强 度的增大,燃烧越来越激烈,在冲击波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就会发生爆 轰。

危险场所的分区划分

危险场所的分区划分

危险场所的分区划分易燃易爆场管理所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中涉及易燃易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无论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还是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易燃易爆场所的管理做为工作中的重要点,做到合法合规。

只有在平时做到履职尽责,才能尽职免责。

一、什么是爆炸性环境环境中存在的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混合物,点燃后能发生燃爆的环境。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2类: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区1.气体爆炸性环境依据气体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三个区域等级。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三、可燃性粉尘环境的分区根据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可分为20区、21区和22区三个区域等级。

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爆炸危险环境划分-国标与美标-欧标

爆炸危险环境划分-国标与美标-欧标

国标与美标的防爆等级的区分(2014-06-17 09:50:15)标签:防爆等级划分美标防爆等级ct4防爆目前国内在进口防爆产品方面存在几种防爆划分标准,有欧标、美标、国标,但在都是相互之间等同引用或者等效引用,所以严格来说,都是可以通用,为了更好地区分各个标准划分的细节区别,深圳市德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长期代理进口工业品特别是防爆类产品,我们在此做个简单分享。

如果要认真对待和区分防爆性能、防爆等级划分,我们必须从物品的易爆易燃产生的原理来做认真分析。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Group( 组) :零泄漏:我们只做精密控制电磁阀,我们的电磁阀泄漏量为:3.0x10-9CC/sec;全球90%的压力校准仪,耐压测试仪都是我们的客户;防爆电磁阀:我们是全球防爆电磁阀的领导者。

更多电磁阀资讯请登录:,PeterPaul拥有8000多种规格型号为您精心准备,只要您要电磁阀,我们都能提供!。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知识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知识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知识目录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1. 1.爆炸性气体环境 (1)2. 2.爆炸性粉尘环境 (1)2.爆炸性气体环境 (2)2.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 (2)2.2.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 (2)3.爆炸性气体环境 (3)4.非爆炸危险区域 (3)5.可燃物质的爆炸性释放源 (3)6.爆炸危险区域内通风 (4)7.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5)8.使用于特殊环境中的设备和系统 (5)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1.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以下3个区域等级。

(I)O级区域(简称O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环境。

(2)1级区域(简称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3)2级区域(简称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2.爆炸性粉尘环境(1)20区。

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长期地、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2)21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3)22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2.爆炸性气体环境2.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O区。

连续级释放源是指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

①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②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

2)存在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

一级释放源是指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一级释放源。

①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电气设备:全部或部分利用电能的设备。

2.爆炸性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气体、蒸汽、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3.爆炸性气体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气体或蒸汽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4.爆炸性粉尘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粉尘、纤维或飞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5.绝缘套管:用于将一根或多根导体穿过外壳壁的绝缘部件。

6.电缆引入装置:允许将一根或多根电缆或光缆引入电气设备内部并能保证其防爆型式的装置。

7.夹紧组件: 引入装置中用于防止对电缆的拉拽或扭转传递到连接件的部件。

8.压紧件:电缆引入装置中用于对密封圈施加压力以保证其有效功能的部件。

9.密封圈: 电缆引入装置或导管引入装置中,保证引入装置与电缆或导管与电缆之间的密封所使用的环状物。

10.Ex电缆引入装置:与设备外壳分开试验,可作为一种设备单独取证,并可安装于设备外壳上的电缆引入装置。

11.防爆合格证:用于确定设备符合标准的要求、型式试验和适应的例行试验的文件。

证书可针对Ex设备或Ex元件。

12.导管引入:将导管引入电气设备内而仍保持其相应防爆型式的方式。

13.连接件:用于与外电路导线进行电气连接的端子、螺钉或其它零件。

14.外壳防护等级(IP):按照GB4208-2008规定的数字前加符号IP,用以表明电气设备外壳——防止人员触及或接近外壳内部带电部件和活动部件(光滑的转轴及类似件除外),——防止固体外物进入电气设备内部,和——防止水进入电气设备内部。

注1:对旋转电机的详细试验要求见GB/T 4942.1-2006。

2:具有IP防护等级的外壳未必等同第1章所列设备的防爆型式外壳。

15.尘密外壳能够阻止所有可见粉尘颗粒进入的外壳。

16.防尘外壳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但进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安全运行,且不会在外壳内容易引起点燃危险部位积聚的外壳。

化学实验室爆炸性物质处理规范

化学实验室爆炸性物质处理规范

化学实验室爆炸性物质处理规范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着一些具有爆炸性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不正确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严格的处理规范和措施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实验室中爆炸性物质的处理规范,旨在保障实验室内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一、爆炸性物质概述1. 爆炸性物质的定义爆炸性物质是指那些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剧烈放出能量的化学物质。

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化学药品等。

2. 常见的爆炸性物质常见的爆炸性物质包括tNT(三硝基甲苯)、C4炸药、硝酸等。

这些物质在不正确的操作下具有极高的危害性,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二、化学实验室爆炸性物质处理规范化学实验室在处理爆炸性物质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爆炸性物质的储存与标识(1)储存条件:爆炸性物质应存放在专门的储存柜或金属柜内。

储存区域应远离易燃物质、热源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爆炸的物质。

同时,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确保温度和湿度的适宜。

(2)标识要求:储存柜或容器上应明确标示物质的名称、储存日期以及特殊注意事项等信息。

标识的信息应清晰可见。

2. 实验室环境与操作规范(1)实验室的环境:化学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的流动和新鲜。

实验室内不得累积可燃气体或蒸气,以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操作规范:在搬运、测量、混合和加热爆炸性物质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眼镜、手套、防火衣等。

操作时应保持环境干净整洁,以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3. 废弃物的处理与清理(1)废弃物处理:使用完爆炸性物质后,残余的物质应被妥善处理。

对于废弃物,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处理,并遵循环保要求。

(2)清理措施:在实验或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将工作台面和实验器皿清理干净。

化学废品和溶液应专门收集,并妥善处理。

同时,将废弃物与易燃物质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引发事故。

4. 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1)火灾应急: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灭火器或向紧急报警中心报警。

铜粉爆炸极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铜粉爆炸极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铜粉爆炸极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铜粉爆炸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其爆炸性质和危害性备受关注。

铜粉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爆炸潜力,因此了解铜粉爆炸的原因、条件以及其极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铜粉爆炸的机理和危害,同时提出预防铜粉爆炸的有效措施。

铜粉是一种细粉末状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由于其颗粒较小且表面积大,铜粉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热能。

这种反应会引起铜粉的急剧升温,进而引发爆炸。

铜粉爆炸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燃烧和爆炸。

燃烧是指铜粉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能。

爆炸是指铜粉的燃烧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扩大,并产生剧烈的爆炸效应。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粉尘浓度达到一定水平、燃烧产物被包裹在可燃气体中等。

铜粉爆炸的条件也是其爆炸性质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足够高的铜粉浓度和颗粒size 可以提高其爆炸敏感性;另一方面,适当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对于铜粉爆炸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此外,一旦出现火花、电弧或高温等引发源的存在,很可能引发铜粉的爆炸反应。

铜粉爆炸的极限是指一个具体条件下铜粉发生爆炸的最低限度。

了解这一极限对于工业生产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另外,铜粉爆炸所产生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化学有毒物质的释放、火灾、爆炸风险以及破坏性冲击等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预防铜粉爆炸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控制铜粉的浓度和颗粒size,确保充足的通风条件,防止火花和电弧的产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铜粉爆炸的潜在风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文将详细探讨铜粉爆炸的性质、原因和条件,并对其极限和危害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提出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铜粉爆炸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组织和展示文章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讨论的主题。

爆炸性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爆炸性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爆炸性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 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爆炸性物质的物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爆炸性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爆炸性物质的性质及特征- 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爆炸性物质的安全措施和管理2. 爆炸性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爆炸性物质是指能够产生爆炸或爆炸类似效果的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用途,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炸药:用于军事和民用爆炸应用的化学物质。

- 火药:古老的爆炸性物质,广泛用于火器发射和爆破。

- 炸弹:专门设计用于爆炸目的的装置。

- 烟火:用于庆祝和娱乐活动中的爆炸性物质。

3. 爆炸性物质的性质及特征爆炸性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物化性质和特征:- 高能量:爆炸性物质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量,一旦引发爆炸,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 快速反应:爆炸性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并释放能量,形成冲击波和高温。

- 音光效应: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声响和明亮的闪光。

- 物质破坏: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和热能能够破坏建筑、物体及设备。

4. 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伤亡:爆炸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危险。

- 环境污染:爆炸会释放出有毒气体、烟雾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 建筑损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热能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毁坏。

5. 爆炸性物质的安全措施和管理针对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储存安全:爆炸性物质应妥善储存,远离火源和热源。

- 运输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物质不发生泄露或意外。

- 操作安全:处理爆炸性物质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结论本文档对爆炸性物质的物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了解爆炸性物质的特点和危害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同时,合理使用和管理爆炸性物质也能发挥其积极的应用价值。

浅谈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浅谈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浅谈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在众多的化学品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等特点。

这类化学品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环境改变和人民生活改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因其危险性,容易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及物质财产损失等事故。

因此,对化学品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环境健康3方面介绍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一、物理化学危险性物理化学危险性即理化危险,包括爆炸性危险、易燃性危险和氧化性危险,具有这3种危险性的物质包含了气体、液体和固体。

(一)爆炸性危险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和遇湿易燃物品等都有爆炸性危险。

爆炸是爆炸物的主要危险,多数爆炸物对于热、火花、撞击、摩擦和冲击波等敏感,敏感度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爆炸物爆炸时一般不需要外界供氧,因为有的爆炸品本身已经含有氧化剂(如黑火药带有硝酸钾),有的爆炸品爆炸时会分解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氨气等。

不少易燃液体常温下容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容易发生爆炸。

对遇湿易燃物品可采取隔离保存方式,如将钠储存于煤油中。

(二)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危险3个类别。

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35℃的物质的特征,如乙醚、液化石油气等多数易燃气体具有极度易燃性。

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须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的特征。

易燃性危险是闪点在21~55℃的液体的特征,包括了多数有机溶剂和石油馏分。

(三)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是指与其他物质能发生剧烈氧化的强放热反应,甚至燃烧、爆炸的物质的特征,如氧气、压缩空气等氧化性气体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使火灾扩大化。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此类物质有的自身还可燃烧、爆炸。

二、生物危险性生物危险性包括毒性、窒息性、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气体/蒸气类)
北京华荣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供应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认证防爆电器、国际认证防爆灯具,国际认证防爆格兰等上千种防爆产品,能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防爆电气的需求。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等文件整理出以下防爆基础理论,供参考,有整理的不对之处,欢迎交流。

爆炸性物质是指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可燃性物质在防爆技术中,是指物质(这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本身是可燃性的,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可燃性液体又包括:可燃性液体和易燃性液体。

爆炸性环境是指可能发生爆炸的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气体或蒸气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也是具有爆炸危险、有人员作业或设备运行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