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地球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影响和变化规律。
一、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冬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冬季普遍存在的气压梯度,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升高的趋势。
2、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气压中心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减小了极地的高气压强度。
同时,暖空气的增多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二、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夏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同样受到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冬季相比,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略有不同。
1、地球自转:夏季,赤道地区的热空气继续上升,形成低压区。
与此同时,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也继续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夏季气压梯度的逆转,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降低的趋势。
2、海陆分布:夏季,海洋相对于陆地较为凉爽,因此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形成了低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夏季的气压中心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某些地区的高气压强度减弱,同时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三、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和天气,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和天气: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冷暖空气在北半球各地流动,形成了各种气候和天气现象。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西北风
阿留申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读图思考:
1月份 西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1月份
东北风
亚速尔 高压
亚洲 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7月份 东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7月份
西南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冰岛
一月
பைடு நூலகம்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海陆分布
2、季风环流
项目 陆地 (热容小) 海洋 (热容大) 气温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共17张PPT)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南极洲气候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C.此时一艘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向波斯湾航行正好是顺水 D.此时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结合图示的经度分布,判断图示①位于亚欧大陆,②位于 太压平,(2洋表01。示5·郑图北州图半质示球检季夏)节季读,,沿①则30亚南°N欧亚的大盛气陆行压西上分形南布成风状低。况压图,,为回亚答洲低 3~②4表题示。夏季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为夏威夷高压。
3、图示季节,①地南部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
D)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 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被A 印度低压控制
不利:旱涝灾害频发
思考:南亚为何不易受到寒潮影响?
亚洲季风(亚洲大陆 - 澳大利亚大陆)
赤道
赤道
冬季
1月 东亚—西北季风
东南亚、南亚—东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季风
夏季
7月 东亚—东南季风 东南亚、南亚—西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东南季风
思考: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由于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下左偏而形成西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季风—多雨; 7月东南季风—干燥。 赤道
赤道
【总结】季风环流的形成 (1) 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
影响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带来晴朗、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
03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形成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 力的作用下,转变为西南季风,
在印度大陆形成低压中心。
影响范围
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地区,带来 丰沛的降水。
对气候的影响
印度低压的形成,使得南亚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北半球受到热空气影响,形成高气压中心,如副热带高压。
季风洋流的增强
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增强或维持,如印度季风和墨西 哥湾暖流。
气候影响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暖,如东亚夏季 风和北美东南部的炎热潮湿天气。
季风洋流对气压中心的反馈作用
季风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冬季北半球受到冷空气影响,形成低气压中心,如亚 洲高压。
季风洋流的变化
冬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减弱或改变方向, 如东亚季风和北大西洋暖流。
气候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 如东亚冬季风和欧洲西北部的严寒天气。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通过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研究 ,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为未来的气候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 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揭示其背 后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结合现代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提高对季风洋流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季风洋流的强弱和方向变化会影响沿岸地区 的气温,进而影响气压中心的分布和强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随堂强化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
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
课件5: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地气候
地处南北纬30°~ 40°大陆西风西岸。夏季受副高 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南北纬40°~ 60°温带大陆西侧。终年受西风 带影响,盛行海洋气团。终年温暖湿润。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赤
冷、干
道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干冷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夏 性质
暖湿
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 移动
主要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
地区 半岛、日本
国西南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不毛之地
撒哈拉沙漠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 布区,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D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部,终年高温。夏季 盛行西南季风,雨量充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形成 干季。旱雨季分明。年雨量1500~2000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地处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常年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干燥少雨,年雨 量不足125毫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一、知识讲解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
“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
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
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
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A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_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压 带
夏威夷高压
2、气压中心
时间 被切断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蒙古-西伯利 阿留申低 亚高压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压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 印度低压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 压 (亚洲低压)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30°S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季风环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典型地区:北京
位于南北纬40°-60°温 带大陆西侧。终年受西风带影 响,盛行海洋气团。终年温暖 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40°——60°之间大陆 西岸
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
典型地区:欧洲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冬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 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分布:30°——40°之间大陆西 岸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和盛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地处亚热带大陆东部(南 北纬25°-35°)。受 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25°——35°之间大陆东 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温和少雨
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东北风
4 .北半球 1 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填出图中 A.B 气压中心的名 称: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
2.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2.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复习目标1、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基本上呈状分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运用图帮助记忆:高低压位置、名称)(1)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一月份北半球正值寒冬,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强烈冷却,形成了冷高压,尤其是亚欧大陆的势力最强,气压中心M 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
(2)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七月份北半球正值盛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强烈增温,形成了热低压,尤其是亚欧大陆的势力最强,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气压中心N是,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
二、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1)A 表示 月份的气压形势,高压中心是 ;B 表示 月份的气压形势,图中低压中心是 。
①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 ,冬季偏 。
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②东亚季风包括 季风与 季风,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我国内以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 季风气候和 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为 季风,其 季风的形成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③澳大利亚的北部的气候类型为 ,其风向随季节变化,1月份风向为 ,成因是 ; 。
7月份风向为 ,成因是 ; 。
可用此判断季节月份。
三、随堂检测.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上述“某月”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东亚、南亚季风比较
类 型 季节 风向 性质 原因 暖湿 干冷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 朝鲜半岛、 日本
东 亚 季 风 南 亚 季 风
夏季
冬季
东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夏季
冬季
气压带风带 湿热 的季节移动 干热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 中国南部 质差异
三. 亚洲季风
南亚 分布 季节
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3、分布特点: (海陆相间分布) 北半球:主要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主要呈带状分布(海洋占绝对优势)
总结 1.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气压带 被高低压中心所切断。 2.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 面形成冷高压,60°N附近原有的副极地低 气压带被该高压中心所切断,低压仅保留 在海洋上。 3.夏季,亚欧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 面形成热低压,30°N附近原有的副热带高 气压带被该低压中心所切断,高压仅保留 在海洋上。
想一想:
我们平潭冬、夏季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季风:海陆间风向随季节变化的风。
二、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的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1月
亚洲高压
西北风 东北风
7月
阿留申低压 印度低压
西南风
东南风
F
夏威夷高压
0°
低压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高气压
东亚季风最显著: 位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最大。
Thank You!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海陆热力差异: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月
7月
3.思考上述哪些气压中心对我国产生影响。
冬季,_蒙__古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是我国冷空气的主要源地;夏季,__西__太__平__洋__副__高_是我
国夏季暖湿空气的主要源地之一; 4.思考东亚季风为何如此显著并完成课本38页活动: (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方向上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讨论东亚冬季风、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判断理由 是什么? (3)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同纬度的撒 哈拉沙漠地区比较)
1月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低压F
7月
F
印度低
低压
压
0°
高压 高气压
类型
源地
风向
东亚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风 季风 夏季风 西太平洋副高 东南风
南亚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东北风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性质
成因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低温干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暖湿润
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重难 点
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2.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难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思
提示:利用15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提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主要为【基础 感知】、【探究未知】的内容
1.专心致志,独立自主学习,不能交头接耳; 2.认真圈点勾画,标明有疑惑知识
议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通过完成课本36页活动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结合课本37页图2.13及图2.14(1月、7月海平面等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余显银
知识回顾
北纬90 度
近地面
极地高气 压带
东北风
高空
高压 冷却收 低压
缩下沉
暖而轻的 西风爬到 冷重的东 风之上
极地东风带
60度
南风
副极地低气 压带
低压
西南风
高压
北风
盛行西风带
30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赤道低气 压带
堆积下 高压 沉
东北风
低压
南风
东北信风带
0度
低压
受热膨胀 上升
高压
活动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
• • • • • • • • • •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8),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位中心 A是 高压 , B是 低压 。 2.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 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 太平洋地区,A气压中心 应该叫做 亚洲高气 压, B气压心该做 阿留申低(副极地低气压带) 压。 3.如果该地区(包括陆地和海洋)为均一地面的话,从气压带、 风带的角度看,应为 副极地低 气压带分布的地区。 • 4.图中C地风向为西北(偏北) 风(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此时南亚盛行 东北 风。
夏威夷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1、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1月 7月
陆低 海高
陆高 海低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极地低气 压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2、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课件2:2.5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1.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从非洲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此时20°N以南盛 行东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应为冬季,蒙古高压强
盛。 [答案] B
2.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
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中的风向和风速等知识;图中鄱阳湖 西北部的远处有大别山,近处有庐山,均为东北—西南走 向,冬季从北方吹来的偏北风,受地形通道作用影响,风速 较大,且该地位于东亚季风区,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故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而不是全年吹·重庆一模)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 图。读图,完成1~2题。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 海洋面积占绝 对优势 。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 陆地 面 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2)典型地区:亚洲 东部 和南部。
[答案] D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解析] 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 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 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 生洪涝灾害。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的影响,图2所示地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班级 姓名考纲解读: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知识构建: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3.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季风。
巩固演练: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的影响,图2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4~5题。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5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如图为90°E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 6~7 题。
6.甲地在该月盛行(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7.甲地该月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酷寒烈风 C.温和湿润 D.高温少雨如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①季风盛行时(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下图为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和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地与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甲地 ( )A.白昼更短,黑夜更长 B.海拔更低C.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D.暖流影响13.图中 ( )A.风都由印度洋吹向陆地B.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温度差异C.东南风比西北风给陆地带来更多降水D.东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5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A.地表冷B.地表热C.地势高D.气体上升17.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下图为沿30°纬线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此时该纬度上海陆气压差值为一年中最大。
据此回答18~19题。
18.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冬季位于气压中心 B.②地冬季气压高于夏季C.①地夏季气压较②地高 D.②地气压季节波动较①地小19.关于③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主要受寒流影响,降水少B.④主要受季风影响,降水多C.③主要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多D.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上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下图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
读图,完成20~21题。
20.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21.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4.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
(6分)(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分)(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6分)反思总结:2.5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参考答案1.解析:选A 东亚冬季风的势力强于夏季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冬季该地为偏北风;夏季7、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我国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位于29.5°N附近,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为无风区,故该地区盛行偏南风的时间要短于盛行偏北风的时间,全年以偏北风为主。
2.A3.C 第2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
第3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4C 5D 第4题,本题考查了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等值线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①点右侧的气压值高于左侧,故①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左侧,再根据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因此①处的空气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①处吹西北风。
第5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昼夜长短以及日期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②地的纬度比①地高,因此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①地小、昼长年变化比①地大;②地位于日界线之西,因此比①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6.C7.D 结合图文及经纬度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气压且气压值较高,由此可推导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气候特征表现为高温少雨。
8.C 9.A 第3题,图中①④季风为北半球夏季时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②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③季风是南半球夏季时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因此与信风季节移动有关的季风有①③④。
第4题,①季风盛行时为北半球夏季,几内亚湾盛行④季风即西南风;南亚处于雨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少,草木枯黄;天山牧民在山腰处放牧为夏季牧场,在山麓处放牧为冬季牧场。
10.B 11.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气压差比①地大,说明②地平均风力较①地大。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位于南亚,为低压控制,由此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故南亚盛行西南风。
12.C 13.D 第12题,图示反映的是澳大利亚1月份气温和风向示意图。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甲地的白昼更长,黑夜更短,故A项错误。
甲地的气温较乙地低,海拔应更高,故B项错误。
1月份,甲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大,太阳高度小,温度更低,故C 项正确。
甲、乙两地附近海域均有暖流经过,故D项错误。
第13题,根据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可以看出,其东侧的风来自太平洋,故A项错误。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B项错误。
受东部沿海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岭的阻挡,图示季节西北风比东南风给陆地带来的降水更多,故C项错误。
东南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D项正确。
14.答案:B 15.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B 16.C 17.D 第5题,读图可知M点位于(32°N,90°E),地处青藏高原,所以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为地势高。
第6题,读图可发现M处等压面上凸,N处等压面下凹,可推断出在5 000 m等高面上,M处气压较高,N处气压较低。
即P点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又因P点位于高空,在自西向东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P点的风向为偏北风。
18.D 19.B 第7题,由图可知,该纬线上气压值高低起伏较大,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有密切关系,符合30°N纬线上夏季气压分布特点。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知①为亚洲低压,夏季时位于气压中心,②为夏威夷高压,夏季时海洋成为冷源,冬季时海洋成为热源,故气压夏季高于冬季;①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变化大,气压年变化也大;②位于太平洋中部,气温年变化小,气压年变化也小。
第8题,③位于30°N大陆西岸,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稀少;④位于30°N大陆东岸,主要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20.D 21.A 第9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选项D正确。
第10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22.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第(2)题,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刮偏南风;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3)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第(4)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偏南风逆时针(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使东亚地区成为典型的水稻种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