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相思》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芙蓉楼送辛渐》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芙蓉楼送辛渐》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诗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参考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中间书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北京爱维龙媒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传统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自成一家。
书法作品品位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意境清雅和畅、禅定写心;神韵筋脉相连、古朴飘逸,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华艺术馆、日本国立博物馆及众多艺术机构收藏,所写书法论文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美术》刊物刊登,并成为书法教学的教材,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渭城曲》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渭城曲》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渭城曲》渭城曲诗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参考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诗文赏析《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早晨的渭城,客舍驿道由东向西,一眼望不到头,晨雨也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洁净而又清爽,好像特意为送朋友远行安排。
这里从清朗的天气,到洁净的道路,从青色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美丽图景,为送别提供了特别的优美环境。
这是一场依依难舍的离别,这是一场慷慨激昂的离别,这里没有黯然销魂,更没有凄惨悲伤。
它透射出一种轻快明朗而富有希望的情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的后两句,主要描写具体的送别情景,但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进行舍去,只剪取了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劝酒的动人场景。
主人说,“兄弟呵,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之后,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主人的这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深深表现了最强烈、最真挚、最缠绵的惜别之情。
诗里的“阳关”,在甘肃敦煌的西南,与正北的“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要塞通道。
唐朝国势强盛,边疆贸易活跃,西出阳关,出使西域,既要历经万里跋涉,又要备尝穷荒寂寞,被看作当时的伟大壮举。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江南逢李龟年》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话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整体赏析: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段俊平段俊平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
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
段俊平书法艺术赏析—观字知人,洗尽俗尘返天真
观字如人,洗尽俗尘返天真——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书法艺术赏析作者:醉梅近来颇爱段俊平先生的草书,盖因品鉴书法作品格外能触及书法家的品格与天性,而草书尤甚。
清朝著名的理论家刘熙载在他所著的《艺概》中道:“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
”这与庄子“醉之以酒,而观其侧”的出发点异曲同工,大约人在极放纵极投入极忘形的时候,是很难虚伪矫饰其真性情的。
醉酒时如此,纵情书写时也是如此。
观看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最大的感触是赏心悦目。
每幅书帖中运笔圆转如轮,起落浑然一体、笔意连绵不断,作品不流于形式、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流畅,大有“道法自然”之旨。
笔画间的天真之意,并非不解世事,实则是出入红尘已无碍这种完满后无所畏惧也无所遮掩的天真淳朴,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之所以段先生能达到如此境界,大概还是与平生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段俊平先生除了是蜚声远近的书法大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他幼承祖父言传身教,埋首书斋,潜心文墨,对执笔的种种技法堪称烂熟于心,所以已经从追求“术”上升到了追逐“道”,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求道之途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而为一,难以分割。
而段先生熟读国学经典,深谙释道精髓,这才能破除藩篱,返还天真。
观其字,知其人。
段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跳出了炫技的怪圈,以技法为表,以神韵为里,以字写情,以字述志,以字舒胸臆,却又不留一点刻意的痕迹。
例如他的大字书作《天地五行》,用墨饱满,行笔流畅如意,沉稳如千年古刹,大气如远望沧海,意态浑厚中不失飞扬之态,尤其以最后一个“行”字最为俊逸超脱,酣畅潇洒。
全幅作品毫不夸张弄险,却屡见笔锋间奇崛之态,正可谓“大成若拙,大巧不工,然锥处囊中,其锋自见”。
《天地五行》作者:段俊平2014年纸本拜读段先生的书法理论可以看出,他品鉴名家书作,更重视作品的文化性,也正是因为书法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情、文化修养,乃至格局。
如苏东坡所言,书法讲究的是“神、气、骨、肉、血”,犹如一个完整的生命,缺少任何一个关键因素,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幅佳作。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华书法是世界上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一门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现象。
中华书法与中国文字、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字史和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字是奇妙和充满某种神秘色彩的,从传说中的中国造字的鼻祖仓颉被神化的故事中,中国的汉字就已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传说中仓颉是“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有四个眼睛,据《淮南子》)记载仓颉在创造文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
之所以如此形容,中国人始终相信汉字是上天赐给中国人的神物,汉字是天赐之物。
中国汉字一直被中国古代先人看做是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神物。
所以在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至今还有敬惜字纸的习俗。
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字和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
一小片写有字的纸,不管多么破烂无用,绝不乱扔,也不用来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来,装入干净的瓷瓮之中。
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洗净手脸,取出来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将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灰与河水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
谁要不这么办,那就成了对仓颉不尊的造孽行为,人人都会指责。
严重者,全族对其惩罚。
小孩因不懂而有违此忌时,家长一面大加教训,同时又忙烧香叩头许愿求仓圣爷饶恕。
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
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书提笔。
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化掉的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
直到现在,儿童上学时必须洗净手脸。
入学拜圣。
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长袍,戴顶礼帽,持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爷烧香,祈求仓圣爷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
枕书辟邪也是中国人过去的习俗,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
在白水人们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浅论书法的抒情表意功能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浅论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在各式各样的书法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有悖于传统书法创作的所谓现代化书法,“它故作晦涩,采用陌生的形式,自觉地开展试验, 并存心使观众不安”1,也听到一些标榜现代派的理论家到处宣言,反叛传统,标新立异,试图把书法变成一个纯粹的技法,让人不可捉摸。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难免茫然。
艺术叙述形式的演变是由文化环境驱动的,并与历史现实相适应,书法现代派的产生,自然跟当前时代的表述困境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在书法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笔者以为,虽然现代派的呼声很高、很热闹,但并不是书法的本来样子,也不代表书法的未来发展。
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庄子与惠施在讨论“鱼之乐”时,各执其词,最后,庄子说:“请循其本”。
意即不要争了,我们回到事务的本原上去吧。
面对现代书法派别林立,各自宣扬自己的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请循其本”,回到书法的本质上来看一看。
书法的本原是什么?书法首先是汉字,是语言的载体,这是书法的基本功能。
现在,用毛笔写信记事,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当我们要写一个书法作品时,还是要琢磨写什么好,不同的主题,我们选择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内容。
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书法成为艺术,书法抒情表意的基本功能仍然存在。
笔者以为,书法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一副作品,总是有其内涵存在。
本文将通过书法蕴含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庄道禅儒三个方面,论述书法在各种形式的表象下,依然脱离不了它表意传情的基本功能。
欲书先散怀抱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首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一副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对书法创作状态的论述,最早也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西汉文学家杨雄的“书为心画”说,但更直接、更深入的却是蔡邕。
禅意书法 逍遥人生: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
禅意书法逍遥人生: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一幅字,如果不跟作者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相结合,这幅作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的书法之美超越形式美,有内在美,只有有内在美的作品才能流传后世,引人共鸣”。
在段俊平个人书法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对记者诠释自己的艺术之道。
段俊平院长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也许正因为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其书法随意之间,尽显意境之美、超越之乐。
他强调书法的文化价值,追求书法背后的内涵传承,他说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书法都以强大的生存力演绎着鲜活生命的传奇,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书法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了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
在段俊平看来,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段俊平生在儒学书香门第,受祖父影响,幼时便拿起毛笔胡乱涂鸦,几十年下来,书法成了他一生的知音。
在书法展会中,记者仔细观摩他的书法集和代表之作,只见其作品品味如清风出袖、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禅境清雅和畅、写意写心;充溢着一股筋脉相连、古朴飘逸的神韵。
他说,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书艺一道,尤重人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朴。
”他进一步解释:“你看‘人’字很简单,但大道行简,写好这个字对练书法的人却是很难的”。
说完,他拿起墨笔,挥笔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他指着“人”字的一撇说,“写这撇时,用笔要徐涩顿挫,以曲写直,不断蓄势,这恰似人生阴晴圆缺、运数起伏跌荡、转流不息,所以告诫人生如身处穷困、渺小、卑微之境,要有静心和耐心,柳暗花明之事终将到来。
如处荣华富贵之境,要从从容容,朴实自然,不要傲慢张狂,要有平静心和平常心。
”稍一停顿,他接着说,“写‘人’字的一捺要书写时伸展舒畅,底蕴充足,还要在知进知退中用藏锋,这就要人听天命,尽人事,知进退,上善水,度年如日,滴水穿石,这样才能大雅人生。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送崔九》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送崔九》唐诗欣赏《送崔九》(配书法作品图)诗作者: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参考注释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
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
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
《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留别王维”。
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
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
崔九即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官至右补阙,但不久即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
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
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
起句点题“送”字。
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
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
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
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
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
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
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写精神的复归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写精神的复归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可以说,当代书法发展的30年,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剧烈变革的30年。
当代书法30年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与社会及文化的转型息息相关。
它是社会症候的表征。
应该说,当代书法创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突出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派书法家,并产生了各种书法思潮和书法现象,一度出现的书法热,也带动了全民的书法狂欢。
这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复苏与文化复兴是密不可分的。
但检视当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书法是在跛足中前进的,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那么最为主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书法职业化的突出与书法文人化的缺失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说,就是书法文人精神、书写精神的阙如。
今天的书法家几乎都在津津于谈论王羲之。
可以说,莫不宗魏晋,以书宗二王为荣。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宗魏晋、如何学二王的问题。
今天的书法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二王书风”的追随者,而且不少已经成名于书坛。
但总体看,当代二王书风有横向复制、简单抄袭、机械模拟之嫌,也就是说,当代二王风成了简单的形式照搬与技巧训练,但缺少精神的追寻。
很多人误以为成天讨论、学习一流的王羲之,自己就成为一流的书法大家了。
非也。
现在,很学书者皆信奉学书要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得其中。
这当然是没错的。
但是,这还有一个前提,如果你自己本身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博的学术视野,你就是取法再乎上,你也同样进入不了一流,学一流的王羲之,都有可能成为三流的自己。
所以,学谁不学谁,并无定论。
关键是要有才情。
无才情者,学谁都会流俗。
书法的笔墨是靠文化滋养出来的。
现在职业的书法家很多,靠书法展览走向成功的书法家也很多。
但是,书法家一旦职业化了之后,就忽略了文化的积淀。
所以,这一代书法家是有很多时代特色的,他们能及时汲取新的时代风尚,但是,他们的书法文化身份是断裂的。
京麓书韵——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唐诗系列”作品赏析
京麓书韵——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唐诗系列”作品赏析北京最美书院——京麓书院,乃国学传承之地,儒风行盛。
院长段俊平先生,雅擅旧学,清风明月,山水入怀,豪情丛生,拈诗入书,是为爱唐诗,又喜书作的国学同好的福音。
细细品鉴赏玩,不知不觉之间,竟天色暗暗,一片沉静之间,最易生出诗意。
那盛唐年间的豪情与奇思穿越千古,寄托于段先生的笔墨之间,书作古韵盎然,又与所写诗词的内容意同神合,隐隐约约间的共鸣,令人忍不住再三回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段俊平先生写《凉州词》,取其苍凉慷慨之意,笔意豪放潇洒,含悲而不失态,壮士倚马笑谈痛饮狂歌之态隐现。
细看这篇书法作品,笔锋其实非常秀丽,却如诗词一般描摹天际白云飘飞青山万里的美景,实则重点落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豪情之上,因为段先生书写时,字内蕴含极强的力量感,所以流畅飞扬的笔迹,也能与全诗内容和谐统一,展现出将军铁甲,血染疆场仍旧顾盼自雄的风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个字说《早发白帝城》这幅书法作品就是“飞”,观这幅书,不能以单字论英雄,因其承接诗意,全篇呼应连绵,笔断而意连,其字里行间的轻快、潇洒、欣喜如云雾般轻盈漂浮,携全诗之势一路书至“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时,飞扬之态已然难抑,有蛰伏冲天之意。
正与青莲居士书就此诗时的心情暗合,整幅作品我取其一个“连”字,笔意流动,神采十足,摇曳多姿,很有李白的“仙”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单看书作本身,便能窥见段俊平先生用笔深厚功力之一斑,仿佛能见诗人极稳健地移步楼上,迎风远望,染红半边天空的落日渐入山后,而黄河咆哮奔流而去,呼啸着汇入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
段先生写王之涣的诗,总是豪迈大气,笔意破纸,仿佛这篇幅限住了整幅书作偌大的格局一般。
《登鹳雀楼》这幅作品,写得很稳,间架匀停均衡,字字如敲金印,劲力入骨而不外露,锐气内蕴,只偶尔泻于笔端,便令观者精神一振。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博物馆巡礼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博物馆巡礼——河南博物院掠影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河南形胜,处天下之中,故称中原。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其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古老的文明,蔚为大观的河南文物,是华夏民族优秀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书画爱好者和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本文主要介绍河南博物院的三类藏品:第一类是有铭文的青铜器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货币;第二类是石刻,主要是造像、碑刻和墓志;第三类是书画作品,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
下面分类述之。
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物,以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为主体。
王子午鼎的华美装饰和八十四个字的铭文,是研究楚国公卿的重要实物。
王子午鼎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所出七件列鼎之一,所谓“列鼎”,就是一组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鼎,这一组是七个,“午”是楚庄王的儿子,所以叫做王子午,因为他不是天子,依据他的身份和地位只能做七个。
这个鼎与我们以往见过的方鼎或圆鼎有所不同,鼎身为束腰平底状,侈耳、蹄足,口沿攀附六条龙形怪兽,器腹满饰半浮雕的夔纹和窃曲纹。
我们通常见到的圆鼎是外凸的,王子午鼎的束腰与当时楚国的审美有一定的联系,楚庄王认为“瘦”是一种美,特别是这种束腰的美,以至于王公大臣、后宫嫔妃都“减肥束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鼎腰部内收,有一半圆形的铜箍绕其一周,在鼎的口沿处还有六条龙形怪兽,它们昂首翘尾,腰部与鼎内收的腰部紧贴,看上去结构严谨端庄,蹄形足又多出几分稳重,是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子午鼎系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等新型工艺,铸造技艺高超。
一九八六年宝丰出土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铸造的铁权(即秤砣)。
此权为生铁所铸,形若半球。
重三十千克,底径二十五厘米、通高十五点八厘米。
上部有回拱桥状纽。
环绕铁权腹部一周,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诏书铭文共二十行,每行二字(首行三字、末行一字)共四十字。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5000多年前,象征着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在往后的岁月里,汉字以动物骨骸、石头、金属、竹简、纸帛等载体被表现了出来,漫长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汉字的美学表达史。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汉字以其线条的不断流传和鲜活书写故事被中国人一直传承下来,“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故部分。
到了现代,由于人类传达信息和交流的工具已从文字书写到了敲打键盘,所以汉字被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的书写更多的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形式而保留。
所以,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可以说,汉字的书法故事没有被我们所遗忘。
回顾当代书法发展的30年,正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剧烈变革的30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大繁荣和大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书法热,在此背景下,当代书法创作出现了许多流派,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书法孜孜以求的书法家。
由于中国文化的断层,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美学理论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前后断代的现象,社会上产生了各种书法思潮和书法现象,这与当代书法没有形成统一的美学共识是息息相关的。
梳理当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书法还是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遗忘和对汉字本身信仰的缺失,我们已对汉字失去了敬畏之心,我们已没有”书,心画也“的精神追求,更没有汉字的浸润的那些中国精神,书法好像成了照瓢画葫芦的工匠活,书法不是为了风雅,为了抒发,为了追求,而是成了挣钱的工具,书法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存在理由,书法仿佛没有了灵魂和精神。
今天的书法界以学“二王”的程度为衡量书法好坏的标准,可以说不学“二王”的书家人们就不会让你成为书家。
无论学“二王”还是学其他的书家其实并不要紧,关键是是如何学?向“二王”书法学什么?当代书法界一边倒的认为临摹“二王”是成为书法家的不二选择,于是书法界向选秀一样,选出的几乎全是”二王模仿秀“的获奖者,但是这些模仿秀们却没有搞懂书法的美在那里,也没搞懂书法艺术的精神和灵魂。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乌衣巷》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乌衣巷》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乌衣巷》乌衣巷诗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话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文学赏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
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
著名书法家 国学专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渭城曲》
著名书法家国学专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渭城曲》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白话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创作背景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
”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段俊平段俊平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
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
2014年8月获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和“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的典范。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信笔由缰,而能成杰作者,多仰赖书法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所以书法是一门“内修”的艺术。
书画艺术讲求意象,求诸形而不困于形,意游笔画间却神驰寰宇之外,才能称得上是书“法”,有句话叫做“下笔如有神”,除形容文章精彩外,也大可用来描述境界大成的书法家执笔凝神,进行书法创作时的状态。
那么这个“神”字,究竟是源自何处呢?为何有的作品神完意足,有的作品却嫌气力稍逊?笔者凭借多年书法欣赏的经验猜测,恐怕正是书写时的“神意”,决定了这幅书法作品是否属于上乘之作。
我观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就常常目骋神驰,意游千里,被他在作品中表达的意境和精神所感染。
就段先生作品而言,其书法作品的“神意”大多来自儒、释、道等各派文化的深层意境,依托于不同的文学作品而存在,儒家入红尘而治俗世,释家重精神顿悟而求四大皆空,道家逍遥自在而修天人合一,多姿多彩的文化铸就万象万物的神意,而能将感悟到的神注入笔端,表现在行云流水的书写之中,融合自己的精神意志,方能最终成就令人击节赞叹的书作。
儒家书法,多是经历世情之后的感悟,或是述己身青云之志,或是伸内心不得舒展的愤懑之情,或锤炼荣辱不能左右德行志向的性情秉性,凡此种种,脱离不开这三千丈滚滚红尘,因而儒家书法最动人心,多由情境仿似发自身边,欣赏者往往生出深刻共鸣,甚或联系自身境遇,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然而儒家书法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其根本的“正直”,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是崇尚“礼”的极端说法,然而从中可见儒家的根本,世间有正气,一身定乾坤。
这种儒家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在书法作品中,往往在横竖间隐现锋芒,所以儒家书法,是尘世间大放异彩的书作。
释家书法,是不假外物,求诸自心,所以释家书法超脱,讲求性灵,是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一刹那间闪现的自性火花,仿佛每幅书作旁都有冉冉檀香燃起,朵朵莲花盛放。
所以释家书法圆融,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无所谓、放得开、佛性无缺,是心如明镜台的清澈明亮,更是本来无一物的大彻大悟。
著名书法家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过香积寺》
著名书法家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过香积寺》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过香积寺》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唐诗欣赏《过香积寺》(配书法作品图)诗作者: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参考不知道香积寺在…成都万科西岭工程面砖、涂料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青岛公司2008年8月22日编制目录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粘钢加固施工方案》_百度文库粘钢加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上的施工方案 1 引言有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混凝土腐蚀,钢筋锈蚀,承载力下降;有些新建或在建的工程,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有些工程面临功能改变,荷载增加等等,这些都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过香积寺》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唐诗欣赏《过香积寺》(配书法作品图)诗作者: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参考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诗文赏析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
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唐朝诗人 王维的 相思 书法
“相思”,王维的诗作,凝聚着温暖的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自古以来,它都是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也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见到了王维在书法艺术上对“相思”的再现,仿佛它是一首
书法诗歌,倾注着文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内涵。
王维在书法中融入了
大量当时古典文人墨客的精神,令其作品充满诗意。
横小撇长,笔画
衔接紧密,层次分明,笔力柔美;使其了到一种自下而上蓬勃展开,
自右而左盘旋而转的曲折结构。
每笔每抹都体现着王维思考深沉的成果。
王维的书法,如梦如幻,好一份灵性,更有一份飒爽的气势,令人惊
叹自不能言。
充满节奏感,令人流连忘返,细看更能发现一切美好细节。
王维在书法中别具一格,真正开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书法表现形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王维的书法,体现出一种子母相溶的完美和谐,毫无杂音且和谐静谧,勾勒出一副明快、柔和的曲线,犹如缠绵泠泠、格调清新的凝练手感,令人不禁赞叹!
王维的书法,从中渗透着深切的情感,令看客不自觉沉醉其中,温柔
的笔触,细嫩的字里行间,来自他对“相思”的哀思,令其书法之作触
之则发暖,读之则振心,犹如一篇相思之恋的书法诗歌。
王维的书法,令人赞叹不已,给人以深刻印象。
当看到这份书法新作,让我们追思相似之处,激发着自己一股书写激情,一股书写勇气,一
股不服桕的写意力量。
今天的王维以他的书法作品,令我们再次重拾
心中的思绪,重拾心中温暖的情感,赋予“相思”以更多的追思回憶,让它们在永恒的时空的流转中得到新的释放。
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春晓》
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春晓》唐诗《春晓》唐诗欣赏《春晓》(配书法作品图)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话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整体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段俊平段俊平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
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
2014年8月获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和“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的典范。
所写书法论文被众多刊物登载,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升值潜力的书法家。
相思古诗书法作品楷书硬笔
相思古诗书法作品楷书硬笔如果将其创作成楷书硬笔书法作品,会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字体特点与诗歌意境的契合。
- 例如“红豆生南国”这一句,用硬笔楷书书写时,每个字的笔画都能稳稳当当、清清楚楚地呈现。
“红”字左边绞丝旁的笔画纤细而整齐,右边“工”字横平竖直,就像一颗颗红豆整齐地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美感。
2. 结构布局与诗歌节奏的关联。
- 比如“春来发几枝”这一句,在书写时,每个字的大小均匀,结构紧凑。
“春”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比例协调,“来”字的横画间距得当。
整句诗书写下来,就像诗歌中的一个小节奏单元,与下一句“愿君多采撷”之间既有停顿又有连贯,如同诗歌的韵律在纸面上流淌。
二、书写时的技巧与表现。
1. 笔画的书写要点。
- 硬笔楷书的笔画有其独特的书写规范。
以“愿君多采撷”中的“君”字为例,横画要写得平稳,就像给这个字搭了一个坚实的架子。
竖画要垂直,这是整个字的支撑。
撇画和捺画要舒展,像人的两条腿一样稳稳地站立。
在书写时,要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
起笔时可以轻轻顿笔,行笔时匀速平稳,收笔时利落干净。
- 再看“采”字,上面的“爫”部分,撇画要写得轻盈,捺画要写得有力。
下面的“木”字,横画和竖画的交接要准确,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才会结构稳定、美观大方。
2. 整体的书写风格。
三、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情感传达。
1. 艺术价值。
- 它可以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挂在书房或者卧室的墙上,给空间增添一份文化气息。
而且,对于硬笔书法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作尝试,可以锻炼书写技巧,提高对汉字结构和美感的把握能力。
2. 情感传达。
- 当人们看到这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规整而优美的楷书字体,然后会不自觉地去读诗中的内容。
随着诗句的阅读,那份深深的相思之情就会慢慢在心中蔓延开来。
书法和诗歌的结合,就像给情感找到了一个有形的载体。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相思》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相思》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相思》诗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参考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别名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
诗文赏析这是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相思》
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相思》诗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参考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别名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
诗文赏析
这是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
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