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说课 (1)

合集下载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篇一:《赤壁赋》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理解文中体现出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人称他的这幅作品是“天下第一行书”,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这位文学大家苏东坡他一样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今天我们就要回溯到千年之前,回溯到黄州赤壁的那一个月夜,去走近这位宋代的大文豪。

二、“赋”的知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他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这个赋就是最早的“骚体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汉代也是“赋”这一问题最兴盛的时期,这时的赋多用于歌功颂德,排比铺张因此被称为“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由于这种歌功颂德的作品出现久了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就出现了抒情小赋如三国是曹植的《洛神赋》。

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骈赋、律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并且讲究声律、江淹的《别赋》、向秀《思旧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赋发展到唐代,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文赋”出现了。

文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运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作者了解。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明确了要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应该结合作者的生命体验。

《赤壁赋》说课教案

《赤壁赋》说课教案
03 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相比,在词汇、句 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0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赤壁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 素养。
04
说教学反思
亮点回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说课教案清晰地阐述 了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 生都能明确了解学习的方 向和重点。
教学内容丰富
教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 背景和人物介绍,使课程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教学资源充足
改进措施
01
02
03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 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 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完善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进行改进,如 调整PPT字体大小、优化 图片质量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进新课
引导思考
在推进新课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 义。例如,我会问学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苏轼 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并加深理解。同时,我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 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尽量给予满意的解答。

赤壁赋说课稿6篇

赤壁赋说课稿6篇

赤壁赋说课稿6篇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

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这篇赋句式相对整齐,而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由于文章结尾借道士化鹤故事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

文章中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的文言句式。

(2)、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4)、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

3 教学步骤:两课时二说教法、学法《后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

第一课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原则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

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朗读时,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

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一、说教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考、优美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像《赤壁赋》这样思想深邃、语言优美的文章,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只要引导得当,能够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流畅地翻译全文;能够赏析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和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苏轼旷达超脱的精神境界。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六、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精选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精选

赤壁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和?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共同构成了"山水神韵"这一模块。

?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赤壁赋?乃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是一篇难得、有味的经典美文。

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将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以?赤壁赋?为载体,可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及了解赋的相关知识。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重点难点?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根底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探讨如何将景、情、理紧密结合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涵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优美意境,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到达鉴赏抒情的散文的目标。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被安排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

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

《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黄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这是一篇景、情、理完美结合的佳作。

作者仁途受挫,处境困难,内心悲苦层层纠结。

当此之际,大自然给了他精神的滋养,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出了自己。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了解赋的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

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止,教师宜多加引导。

二、说教法1、重视诵读感悟本文是古代散文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和哲理。

2、以生为主,师生互动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作用在于解惑和引导。

因此本课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字词的含义,教师主要是将重点字词和特殊字词进行归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其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该文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篇描绘历史事件、抒发豪情壮志的散文,它既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学习《赤壁赋》,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

2.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本文以其生动的描绘、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主要内容:《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战场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展现了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勇事迹的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赤壁赋》的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线,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关注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赤壁赋》说课稿1

《赤壁赋》说课稿1

《赤壁赋》说课稿姓名:于红霞单位:淄川一中一、导入《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它是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

正如诗中所说“人皆养子望聪明”而这位父亲为什么说“惟愿孩儿愚且鲁”呢?“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到底是谁?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和他的《赤壁赋》二、引导学生回顾苏轼有关常识,教师归纳并补充写作背景。

才华横溢:三苏,唐宋八大家,苏辛,苏黄米蔡等称号人生坎坷:去世前自提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预习效果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四个自然组的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2)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3)全班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2,检查文言知识点预习效果(1)各小组把本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文言知识难点提出来与其他小组互相答疑,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引导点拨。

(2)当堂完成导学案中文言知识点归纳部分的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词类的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总结。

(活动方式:口头抢答,节省时间)(二)文本研习(1)学生个人自读课文,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1、总结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探究其原因。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详细描述: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通 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它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在课前,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学生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估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 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讨论主题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进行实时问答、测试和投票,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学生活动设计
80%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赋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 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
100%
角色扮演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笔记、回答问题 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态。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 力。
作业评阅
认真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

《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

《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乘《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

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但作者却都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

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

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最终表现了豁达开朗的性格。

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了解赋的相关知识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作者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3、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句的意义(2)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3)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3篇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3篇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1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深入的解读是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也是帮助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而我们首先要对课文本身进行理解。

一、说教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的赋。

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的授课点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高一年级,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在情感类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所积累。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出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部分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还有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理顺文意,同时也需要感悟跨时空的人文内涵,在这里我将选择: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解读苏轼的儒道兼济思想,进而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苏轼。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了解骈散结合“以文为赋”的语言特点(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有机交融(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1)诵读感悟,吟咏品味(2)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所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教学目标(PPT显示)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PPT显示)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领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四)教学难点(PPT显示)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二、说教法、学法采用的教法是:1.点拨法 2.讨论法采用的学法是:1.朗读法 2.点评法 3.讨论法三、说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二)整体感知第一遍朗读,要求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并画出课文中描写江月的句子。

PPT显示: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第二遍朗读,要求找出课文中议论水月的句子PPT显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客亦知乎水与月乎?……(三)探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吟诗作赋,“一切景语皆情语”。

《赤壁赋》这篇美文在写景的同时当然也会倾注作者的情感。

那么,苏轼在这篇赋中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呢?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泛游赤壁时,流露了哪些情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PPT显示:2.课文中的悲情从何而来?PPT显示:其一、来自歌词中的“美人”其二、来自客人悲怨的“箫声”其三、来自历史人物其四、来自个人遭遇和理想的幻灭《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

“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部编版必修_赤壁赋_PPT说课稿1

部编版必修_赤壁赋_PPT说课稿1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在本文中,主客感情贯穿着全文,那么主客为什么会有“乐——悲——喜”的变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
主流。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用 精 细 的 刻 画 和 生 动 的 比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
喻 , 化 抽 象 为 具 体 , 把 洞 箫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转悲为喜
1.面对人生悲慨,苏轼是如何消除
客人心中的悲伤?


日夜奔流

月圆月缺


不变
人 生

在一起的?
议论
写景
孟德遗诗
抒情
主 古人事迹 孟德遗迹 安在哉 问
为何
客 答
渔樵江渚 现实人生
蜉蝣天地
平凡渺小 人生苦短
而悲
第三段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 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 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 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 短促之“悲”,是议论; 引出曹 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 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是抒情。

月有
此 事 古 难 全
有 阴 晴 圆 缺
悲 欢 离 合 ,
。,
赤 壁 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说课教案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赤壁赋》是苏轼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

它被作为讲读课文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志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赤壁赋》的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PPT显示)⒈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PPT显示)⒈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领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四)教学难点(PPT显示)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二、说教法、学法采用的教法是:1.点拨法2.讨论法采用的学法是:⒈朗读法2.点评法3.讨论法三、说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可多得的通才,他精通琴棋书画,其词开一代豪放词先河,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他就是苏轼。

但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命运坎坷,屡次遭贬。

他第一次被贬是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现在,让我们走近苏轼,泛舟赤壁,一起享受《赤壁赋》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二)整体感知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

“江”“月”是这篇赋描写的主景,抒情的触媒,议论的载体。

我们不妨先把课文朗读两遍,找出与江月相关的句子。

第一遍朗读,要求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并画出课文中描写江月的句子。

PPT显示: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水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第二遍朗读,要求找出课文中议论水月的句子PPT 显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客亦知乎水与月乎?……(三)探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吟诗作赋,“一切景语皆情语”。

《赤壁赋》这篇美文在写景的同时当然也会倾注作者的情感。

那么,苏轼在这篇赋中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呢?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泛游赤壁时,流露了哪些情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PPT 显示:⎪⎩⎪⎨⎧⋯⋯—“客喜而笑”—乐”“托遗响于悲风”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子愀然”“固一—悲”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于是饮酒乐甚”“—乐 2、课文中的悲情从何而来?PPT 显示:其一、来自歌词中的“美人”《赤壁赋》中记录了一段歌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人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指的是楚怀王。

而《赤壁赋》歌词中的“美人”却在“天一方”,结合苏子此时的处境,不难体会诗人是借诗歌表达自己的忧郁之情、政治苦闷之意。

其二、来自客人悲怨的“箫声”客人吹洞箫“倚歌而和之”, 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以致“苏子愀然”,可见箫声之悲。

其三、来自历史人物“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一世之雄——曹操,“而今安在哉”?作者叩问历史,更是悲从中来!其四、来自个人遭遇和理想的幻灭《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

“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所以,我们可以说《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的遣怀之作。

3、课文中的悲情是怎样转化为乐情的?主要是“苏子劝客”而“化悲为乐”。

以下是苏轼劝“客”的内容(PPT 显示):“取”的是“清风明月”:“不取”的是“非吾之所有”其三、苏轼与“客”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客:事物是无穷的、不变的人生是须臾的、变化的(片面)(悲)苏轼:物与人都有变与不变的两面(全面)(喜)4、如何理解课文中的“主”“客”关系?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其实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唱的双簧。

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

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它体现了苏轼思想上的矛盾以及苏轼所选择的矛盾解决方式。

PPT显示:客:体现了作为“儒者”的苏轼——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悲观)主(苏子):体现了作为“道者”的苏轼——因缘自识,随遇而安(达观)这篇文章中,悲观的客在苏子的劝慰下最终获得了心灵的解脱——这种解脱,在外表现为“喜而笑”,内在的意义却是世界观的变更。

具体地说,客由悲而喜的过程,就是道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的过程,是清静无为、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战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信念的过程。

这种主客问答的写法含蓄地反映了苏轼在遭排挤、遭贬谪时思想上的矛盾以及所选择的解决矛盾的方式:以旷达的心态看待世事!(四)鉴赏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月夜江上赏美景柔美惬意(景)凭吊古人生感触苍凉悲伤(情)主客问答出哲理旷达乐观(理)《赤壁赋》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篇文章写景、抒情、说理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五)拓展延伸东坡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六)课堂总结苏轼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

被贬黄州,苏轼完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漂亮的转身。

有人说,阅读玩味苏轼的文章诗词,就是在解读品味自己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朗读他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附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月夜江上赏美景柔美惬意(景)凭吊古人生感触苍凉悲伤(情)主客问答出哲理旷达乐观(理)客:体现了作为“儒者”的苏轼——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悲观)主(苏子):体现了作为“道者”的苏轼——因缘自识,随遇而安(达观)备课资料1、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御史台,因其旁多有乌鸦而称乌台,为贬义)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无实职。

(苏轼)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①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②谤,逮赴台狱③,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十月)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本传)【注】①指《湖州谢上表》“不能追陪新进”等语。

②指“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无术”“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指谪新法诗句。

③即御史台监狱。

因周遭遍植柏树,上栖乌雅数千,俗称乌台、柏台。

2、黄州诗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

所谓自娱乐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品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苏轼《与子明兄书》)【注】儒家推已及人的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道家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初到黄州的苏轼于艰苦生活中获得精神救赎。

〈前赤壁赋〉表现的胸襟气度,于上列诗文可见端倪。

3、巧借山川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赤壁洞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

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苏轼《与范子丰书》)4、文章体裁作者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赋的写作方法,而把写游记散文的方法运用到赋中来了。

借用这种方法,作者把情与景主观屯客观,古与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这在前赋表现尤为突出。

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遗世独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箫,转到乐极生悲,产生对英雄业迹的感叹和人生短暂的悲哀,又由此推宕开去,以达观的态度自我宽慰,确切具行云流水之妙。

(马积高《赋史》)课文悟读苏轼在《赤壁赋》中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

掩卷而思,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决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苏轼小时候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东汉范滂那样有学问有气节,为理想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步人仕途之时,也曾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那种施展抱负、展翅高飞的万丈豪情。

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早就使他确立了经时济世、身体力行、造福民生的宏伟目标。

但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同,被小人诬陷入狱,进而被贬黄州,理想与现实再次出现巨大反差,心境和生活境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和朋友游赤壁时,触景生情,自然要抒“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的慨叹,发壮志难酬的悲哀。

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亨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种乐观与洒脱,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

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

苏轼年少读《庄子》时,就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他觉得《庄子》所讲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人生所遇无不可”,“我生百世常随缘”。

苏轼常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

是道家文化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自我调适,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怨无尤人。

《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佛教的揭示人生与宇宙本质的教义,对苏轼也有极深的影响。

苏轼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他也常出入寺、观,获得超越是非、荣辱、得失的人生了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