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美术八上活动一《参观与考察》《欣赏与评述》《学会认识环境设计》word教案

人教版美术八上活动一《参观与考察》《欣赏与评述》《学会认识环境设计》word教案

活动一参观与考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结构,我们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概念、种类,了解画展布展的基本程序,学会利用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学校。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1.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

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

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

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

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

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

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欣赏与评述教案(推荐五篇)

欣赏与评述教案(推荐五篇)

欣赏与评述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欣赏与评述教案欣赏与评述教案课题: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的美术家在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时的艺术语言。

课时:5课时第一课欣赏与评述课时:2课时(双周连上两节课)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表现方法。

2、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与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他们学习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所见到或亲自画的画,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这些造型要素极其运用方式我们把它称为美术作品表现的艺术语言。

三、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活动一:欣赏作品提出思考东方传统绘画大多用什么来进行造型表现的?(二)结合欣赏,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

比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的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术活动。

西方绘画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三)结合欣赏,介绍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所欣赏作品的艺术语言。

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第二节3、发展阶段(一)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的线条的不同变化形式的造型特点。

(二)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变化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比较。

(三)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不同表现形式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教学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以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引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展示《蒙娜丽莎》图片提问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导入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二、发展阶段1、展示儿童水粉画《蔬菜》、法国画家杜飞的《静物》。

提问:撇开画面的具体内容,找找这两幅作品共同包含着哪些东西?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2、了解绘画创作的造型要素线条、色彩、形状、明暗3、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

《春如线》吴冠中《荷花》任伯年《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古希腊黑绘式花瓶局部)教师讲解: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再细看每一幅作品中的主要造型特点,选择其中一幅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荷花》中线的运用、柔和、起伏,体现花的幽雅、妩媚、动感。

美术赏析与评述教案

美术赏析与评述教案

美术赏析与评述教案标题:美术赏析与评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赏析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习美术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力和理解力;4.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和批评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2. 教学投影仪或电脑,用于展示美术作品;3. 纸和铅笔,供学生进行记录和写作。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美术赏析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美术赏析对我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主体(30分钟):2. 展示一幅或多幅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和感受,然后进行简单的描述。

3. 解释美术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观察细节、分析构图、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等。

4. 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画家想要表达什么?画家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达到表达的目的?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批评能力。

拓展(15分钟):6. 提供更多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赏析,可以是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艺术。

7.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评述和批评,鼓励他们用艺术语言和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

总结(5分钟):8.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赏析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和有条理;2.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评述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赏析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批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亲身感受和赏析艺术作品;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赏析和评述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高;3. 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美术作品收藏和赏析记录,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长期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2.1 书林漫步(欣赏·评述)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书籍的结构和书籍的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
会欣赏书籍设计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
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搜集,提高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
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的结构设计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

2.难点:书籍设计的形式和方法分类。

四、教学反思。

八年级美术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美术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

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

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初中欣赏评述美术教案

初中欣赏评述美术教案

初中欣赏评述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

2.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演示设备2. 绘画作品图片3. 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罗中立的《父亲》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讲授新课(1)介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2)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欣赏绘画作品,如色彩、光线、构图、造型等方面。

(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作品分析。

(3)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欣赏评述方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并撰写欣赏评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同时,要加强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

八年级美术欣赏与评述

八年级美术欣赏与评述

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课堂教学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启发引导阶段)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三授新课启发引导阶段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

(教学参考资料)《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案模板(共8篇)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案模板(共8篇)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字体:大中小2021-07-26 20:23:00 公告:“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1条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欣赏•评述”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中外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所谓“审美判断”一般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有根据的审美评价,它通过知觉感悟或理论论证“什么事物是美的”“美在何处”等表现出来。

学生在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欣赏•评述”的各种角度是指从美术作品、美术家、外部环境等角度出发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2~3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评述能力,并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所谓“情趣”,是指情调趣味;兴趣。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说的有机安排,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养。

2.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3.培养学生从造型表现的角度对中外美术作品作简单评述,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教学重点。

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造型基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是教学难点。

三.电教设计将所需的文字、概念、绘画作品等通过电脑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课件,大致为:1.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设计课件结构,包括板书、各类型美术作品图片、主要概念、课上要交流讨论的问题、作业等。

2.选取的美术图片有:国画作品任伯年的《荷花》、吴冠中的《春如线》、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履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蕉蝉图》、以及、陈洪绶、齐白石、吴冠中等国画名家的作品和黑绘陶作品。

外国绘画名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伦勃朗的《自画像》三幅、《浪子回头》、《夜巡》、《呢商同业公会理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持阳伞的女人》、《睡莲》,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静物》、《红衣少年》、《向日葵》、《星空》、《邮差卢南》、《白马》,“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三个乐师》、《梦》等。

3.在图片展示时按美术作品风格的特点,选取与之感觉最协调的几段音乐作为赏析作品时的背景音乐。

(主要选取了中国古典音乐、轻音乐、现代音乐等几段曲风不同的音乐)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老师先以一则故事开端: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学生回答展示《蒙娜丽莎》图片提问: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学生回答导入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教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教案【精品】

一、说教材:我所设计的的这则教案,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二课时,活动三:评论与总结。

这一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共三个活动,课分为2个课时,活动一和二为第一课时,这是第2课时。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把握教材编写的设计理念,唯有以次为设计教案的指导目标,才能在认识和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难点,组织处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达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

所以在设计中。

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摄取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

教案设计中,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既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讲述的弊端,又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以这些为教案设计的理念,具体组织编写。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室通过虽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活动,进一步评论和认识作品中常用的艺术交流语言,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承接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总结基础上在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因此,重点还以欣赏为主,理解构图等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运用。

在此教学重点活动中,能否形成自觉运用艺术语言欣赏另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因此也就成立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学准备:现在的新课本在教学上,大家可能都觉得比以前难上,如果真要按新课程的要求讲一节公开课或进行讲课比赛的话,课前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和艰辛的劳动。

在这节上课之前,可以提前噶学生分组。

分组的方法有很多中,其中有一种叫“异质分组法”也就是把兴趣、想法、思维习惯等不太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

这种方法有利于产生争议,进尔有讨论意义;另一种就是相反,叫“同质分组法”。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教学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以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引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展示《蒙娜丽莎》图片提问: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导入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二、发展阶段1、展示儿童水粉画《蔬菜》、法国画家杜飞的《静物》。

提问:撇开画面的具体内容,找找这两幅作品共同包含着哪些东西?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2、了解绘画创作的造型要素线条、色彩、形状、明暗3、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

《春如线》吴冠中《荷花》任伯年《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古希腊黑绘式花瓶局部)教师讲解: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再细看每一幅作品中的主要造型特点,选择其中一幅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荷花》中线的运用、柔和、起伏,体现花的幽雅、妩媚、动感。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初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欣赏与评述)》教学设计附反思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初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欣赏与评述)》教学设计附反思

初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肖雁课题:初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欣赏与评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一课)关键词:美术语言美术语言要素线条语言要素写实性用线装饰性用线意象性用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背景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为了配合和体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精神,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本课是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学内容的第一课,它既有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又从属于单元总目标,为单元总目标的实现服务。

从整个单元背景来分析,一、教材在单元教学内容上从线条语言要素、形状语言要素、色彩语言要素、形式美构成规律等四个角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在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选择上,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视提高全体学生美术素养的精神,图片作品风格多样,打破以往旧教材按时间顺序,按风格归类欣赏的做法,多种艺术风格、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同时并存于教材中,吸引各种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到启发,首先从内容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作品大致以美术语言的运用方式归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教师按课时分割教学内容。

二、在学法上通过组织欣赏与评述、讨论与研究、评论与总结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重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提高。

三、本单元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较多,按照初中美术学科教学,周课时少而时间间距大的实际情况,必须合理的分割和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使之既能每课时要点突出,又能使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面貌以达到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贯通运用的教学效果。

我将本单元内容分为四课时完成,第一课《初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首先概括的了解一下美术语言的概念及美术语言要素,侧重点放在线条语言要素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上,根据教材所列内容,解决三个知识点,写实性、装饰性、意象性线条语言要素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计划课时3课时备课人:曹煜侠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及多种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等活动,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审美的过程,学会观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并能产生热爱艺术美与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为重点,如何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欣赏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为难点。

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中西绘画风格进行对比,特别是色彩的运用,着重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小结:文艺复兴时期注重明暗,明暗转移法,且色彩和谐。

印象主义:重光色彩,重造型和素描。

立体主义:追求几何形体的美,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画面。

学生活动二:选择课前自己查找的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印象主义、立体主义中的其他画家的作品,说说该作品的表现特点是什么?四、小结与课后拓展: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及其绘画作品,以及野兽派、抽象派的作品。

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学习怎样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教学设计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教学设计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为欣赏·评述领域,通过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等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学习活动注重体验与交流,以期使学生感同身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理性认知。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展示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和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欣赏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写实的表现教法,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的场面。

初中美术教案《欣赏与评述》《讨论与研究》《评论与总结》

初中美术教案《欣赏与评述》《讨论与研究》《评论与总结》

初中美术教案《欣赏与评述》《讨论与研究》《评论与总结》教案一课题:欣赏与评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造型语言与表现手段方面的异同。

2、能力目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与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难点:1、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以描述性意见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相同于不同的表现手段。

2、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以感性或理性的意见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平的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相同于不同的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尽可能选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作品。

学具准备:教材和收集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图片。

2、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可先选择内容类似但表现方式不同(如对动物造型的处理),或造型特点类似但表现内容不同(如对宗教建筑外部表现的处理)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引起比较和争论。

②按历史发展或按地域分别介绍原始艺术、两河流域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佛教艺术、伊斯兰艺术、古代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艺术、中世纪艺术的特色,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在欣赏中应适当关注作者的精神面貌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③推荐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哲学著作、《圣经》、《古兰经》、佛教著作等的片段以及文学著作、影视作品中对这个时代的刻画与描写。

引导学生在加深对创作背景了解的基础上,体会古人创作中展示出的杰出才华,激励学生以此为成长的榜样。

(2)发展阶段①同学们可以按不同文化类型进行分组,分别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对自己小组所在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发表描述性(即直观感受)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我所设计的的这则教案,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二课时,活动三:评论与总结。

这一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共三个活动,课分为2个课时,活动一和二为第一课时,这是第2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我们必须把握教材编写的设计理念,唯有以次为设计教案的指导目标,才能在认识和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难点,组织处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达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

所以在设计中。

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摄取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

教案设计中,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既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讲述的弊端,又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以这些为教案设计的理念,具体组织编写。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室通过虽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活动,进一步评论和认识作品中常用的艺术交流语言,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承接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总结基础上在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因此,重点还以欣赏为主,理解构图等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运用。

在此教学重点活动中,能否形成自觉运用艺术语言来欣赏另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因此也就成立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学准备:
现在的新课本在教学上,大家可能都觉得比以前难上,如果真要按新课程的要求讲一节公开课或进行讲课比赛的话,课前要付出大量的工作和艰辛的劳动。

在这节上课之前,可以提前噶学生分组。

分组的方法有很多中,其中有一种叫“异质分组法”也就是把兴趣、想法、思维习惯等不太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

这种方法有利于产生争议,进尔有讨论意义;另一种就是相反,叫“同质分组法”。

由于是把兴趣、想法、思维习惯等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可以利于本组达成一致协议,便于于其他各组进行争辩。

课前,我就按照第二种“同质分组法”将学生分组,布置好课前收集喜欢的画家的作品,那么
学生按要求收集画家作品,收集中重点以某一个画家的作品为主。

一个组可以搜集达芬奇的作品,另一组可以是搜集以毕加索的作品为主,也可以是自己的作品。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

在初一的教学教案书上,提倡了分阶段教学,就包括引导阶段、发展阶段、总结收拾整理阶段和课活拓展等。

参考书上提倡了这个模式,在目前说我们也不妨借鉴这种形式。

不过也可以进行创新。

因为毕竟是“教无定法。

1、准备阶段:美术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我觉得很重要,如果在学生一进入教堂,就能感受并被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起来的时候,他的心身必定会受到感染。

因此,课前播放音乐,并展示制作好的精美艺术图片,学生就能感受到不同。

我选择的是旋律特点很强的白多分的钢琴曲《命运》。

并为下一步的导入作好铺垫。

也是有备而来得。

2、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如果没兴趣,更不会用心欣赏作品进而探讨了。

所以,采用了激情质疑兴趣导入:教师:听了《命运》交响曲,你有如何感受?生:畅谈感受,激情增趣。

这里引导学生对音乐交流语言的认识,也可以咱扩展:舞蹈家*动作舞蹈进行语言交流,诗人用文字诗歌进行表达交流等。

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定位课题了。

音乐用旋律、节奏,音符等作为交流的语言,美术作品又是如何运用造型要素和手段进行交流的呢?
3、发展阶段:具体分了来年各个活动,第一个是回顾评论艺术作品中造型要素与手段的运用。

首先,教师质疑:在你所搜集的和上节课欣赏的作品中,你最喜欢那一幅?你认为作品中突出运用了那种造型要素和手法?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所搜集的作品,并选组员代表进行阐述。

上一节课既然欣赏了众多的流派,那么可以在学生分组并搜集的画家作品的进一步欣赏中可以,可以再次明了各种造型严肃及手法,教师在小组评论同时及时板书造型要素及手法要点:明暗、色彩、点、线、面、写实、变形夸张、抽象等。

评论活动二:及时在以上欣赏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认识理解构图——这一艺术表现或交流的重要语言。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分析
首先是德拉科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设计质疑问题:(1)、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画面最突出是人物是谁?是否真实存在?教师可以讲解有关创作的故事试。

分析画面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不必展开深挖掘。

生凭直观感受自由论述,集体讨论,认识构图对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为加强对构图的认
识和理解,设计了一个拼组三角形的游戏:让学生大胆摆放出或勾画出不同的构图,设想构图形式:
规则、整齐的自由零散、变化变化、统一、组合
这次活动不注重同一的审美效果,而是启发学生认识理解构图是艺术表现或交流的重要语言。

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组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由此也就了解了构图是艺术作品的交流语言。

四、总结与尝试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学到的知识去进行作品欣赏。

形成一中自觉的意识。

首先设计了竞答热点:谁知道了哪些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然后出示凡高的〈自画像〉并设问:谁能用它们给大家介绍这些作品?以此为活动启发,各组交换搜集到的作品,或结合教师出示的作品,尝试以本节课评述总结的各种造型要素和造型手法进行鉴赏。

这是本节课的提升阶段。

学生进行评书时以鼓励为主。

五、课后拓展:
1、尝试运用各种造型艺术语言和造型手法进行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交流也就是能运用这些造型艺术和手法进行创作,进行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交流。

2、积极进行美术相关技能技巧的训练,打下一定的造型基础,提高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