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

合集下载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这 些 研 究 中往 往 突 出 了我 国 当前 公 共领 域 发 展 的 成 绩 ,却 忽 略 了哈 贝 马斯 所提
出的公共领域所具有 的特殊历 史性 。本论 文 旨在 对我 国公共领域研 究中存在 的
意识形 态建构 、 本土化以及本土化的适用性等 问题进行分析 , 并在最后指 出当前 我 国要在考虑 自身具体 国情 的前提 下发展公 共领 域 ,以更为理性的 态度对待公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的译介与传播工作 ,以及现在 S N S 域在理论上是面 向所有人的。存在于个体所 构成 的公众 的各
经 由这些对话 的联结作 为 社 交网络兴盛 的研 究等使得 “ ‘ 公共领域 ’这 一概 念作 为工 种对话构成 了公共领 域的一部分 , 具, 从新 闻、 传播 、 政 治、 社 会等角度 分析我 国当前的 网络舆 私人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并最终形成 了公众。当公众 的群体概 论 的作 用和影响而成 为学术热点 ” 。… 但是作为舶来 品 , 公 共 念一旦 形成就 意味着人 们不再 是 以个人 的范 畴来处理 私人 事件 , 也不再 是 以团体 的形 式来接 受意识形 态上 的 领 域的 本土化研 究缺 乏哈 贝马斯在定 义公共领 域 的概 念 时 的行 为、
共 领 域 本 土 化 的 问题 。
关键词 :哈 贝马斯 公共领域 本 土化
同时也只有在社 会生活这样 一 基于黄 宗智和 许纪霖 等学者 对我 国公共领 域 的研究成 在基础上而存在 的一个范畴 , 公共意见等 类似 的概 念才有可能 出现。这样 的领 果, 曹 卫 东 等 人 对 批 判 学 派 著 名 代 表 人 物 哈 贝 马 斯 的 代 表 作 个领域 中,
设下 ,哈 贝 马 斯 将 公 共 领 域 的概 念 定 义 为 一 个 批 判 的 空 间 , 并使 其具 有产业属性 , 但 是 问题 也随着而 来 : 寻 求社 会效 益

推进公共管理学本土化之理解

推进公共管理学本土化之理解

同样 ,对 产 生 于 西 方
(主 要 是 美 国 )
的 公 共 管 理 学 。在 拿 来 为 我 们 所 用 时 必 须 与 中 国 国 情 相 结 合 ,实 现 中 国 化 。 否 则 , 拿 来 主 义 的 引 进 和 教 条 主 义 的 使 用 ,不 仅
会 辱没公 共 管 理 理 论 的科 学 性 ,而 且 更 严 重 的是会 损 害 我 们 各 项 事 业 的发 展 。必 须 引起 注 意 的是 :推 进 公 共 管 理 学 的 中 国 化 ,

实 的 公 共 管 理 之 合 理 性 进 行 理 论 阐 释 , 以
解 除 人 们 在 认 识 上 的 困 惑 ; 二 是 对 各 发 达
威 尔逊
( ・W ・Wi o T l n) 在 其 名 篇 《 s 行
政 学 研 究 》 中 曾 开 宗 明 义 地 指 出 :行 政 理 论 最 早 起 源 和 发 端 于 欧 洲 大 陆 ,在 引 入 美
思 路 ,结 合 我 国 的 国 情 和 我 国 的 公 共 管 理 实 践 要 求 ,进 行 必 要 的 理 论 创 新 和 理 论 体 系 的 再 创 造 , 就 像 马 列 主 义 与 中 国 革 命 和 建设 相 结合 而 产 生 了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邓 小 平
理 论 一 样 。 今 天 。 我 们 把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邓 小平 理论 都看 成 是 中国化 了 的马 克 思 主 义 ,
不 是要 推 翻 或篡 改 反 映 和 体 现 公 共 管 理 一
般规 律 的 ,带 有 普 遍 性 的 理 论 ,而 是 要 在

3 ・ 9
维普资讯
云 南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本土化的研究

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本土化的研究

象 的逻辑推理 , 而足 以问题 为导 向, 以案例为手段 , 展开讲授 、 研 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的数量 。
讨、 模拟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教育和 M A教学 的高速发展 ,洋案例 、 P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始于 2 O世纪 9 0年代初 , 今仅 1 距 0多年 抄搬 案例和经 验案例 带来水 土不 服和管 理异 化 问题 越来 越严 历史 , 发展时间短 , 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案例教学对公共 管理 重[ 4 1 。当今许多高校相 当重视案例教学 的应用 , 但在公共管理案 教育 的重要性 , 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案例教学建 制。目前出版的案 例收集 、 整理与分析 等方面相对滞后 , 有些 甚至采用 报纸 、 杂志
关键 词 公 共 管理 教 学 案 例 本 土 化
公共 管理属于应用性 的学科专业 ,它 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应 的二 十余年发展 中还没有建立 自己的公共 管理 案例库 ,所积累
该围绕公共部 门的管理实践进行 。 特别在教学内容上 , 应体现理 案例 又是 以国外的为主 , 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 许多 国家在 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即在讲 授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 重点讲 使用商业案例上 , 模仿美 国的做法获得 了成功 , 但他们发 现在公 解公共管理过程 中的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等 具体 管理环 共行政管理方面使用案例困难大 , 很难成功 。 这是 因为每个国家 节; 在讲 授方法上 , 可采用灵 活多样的授课方 法 , 案例教学方 法 的行政管理是本 国国家政治 和行政管理体 制的体现 ,受 经济基 就是一种很好 的方式。 础 的制约 , 受文化传统 的影响 , 而这些方面每个 国家是不 同的I 2 1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 的 “ 类行政 管理人 因此所选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 国现实 ,使得学 生更 有身临其境 员思维” tik gl e na mns a r能力 , ( n i k d iir o) h n i a tt 即在 面临 各种压 力 的感觉 , 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也更具指导意义[ 3 1 。目前 , 我国

公共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笔谈(四篇)——中国公共管理学的思想基础

公共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笔谈(四篇)——中国公共管理学的思想基础
需要 。但 是 。我 们 研 究公 共 管 理 学 的 根 本 目的 ,还 在 于指 导 和 推 动 我 国公 共 管 理 的 改 革
和 建 设 。 国 外 公 共 管 理 学 的 理 论 虽 然 对 我 们 有 重 要 的 借 鉴 作 用 ,4 其 模 式 设 计 及 具 体 内 - g
容 和 方 法 对 我 国 却 不 一 定 都 适 用 。 这 就 提 出 了一 个 公 共 管 理 学 的 本 土 化 问题 。 为 此 ,本
维普资讯
公 共 管理 学 本 土 化 问题 笔 谈 ( 四篇 )
吴 松 ,张 尚仁 ,崔运 武 ,张建 东
[ .云 南 大 学 , 昆 明 1 6 0 9 ;2 5 0 1 .广 东 行 政 学 院 ,广 州 505 1 0 3]
编 者 按 :近 几 年 来 ,公 共 管 理 学 越 来 越 引 起 国 人 的 关 注 。 有 人 将 此 现 象 称 为 “ 公

中 国公 共 管 理 学 的 思 想 基 础
吴 松
公 共 管 理 学 本 土 化 的 实 质 ,就 是 要 建 立 一 门 适 合 中 国 国 情 的 公 共 管 理 学 即 中 国 公 共 管 理 学 。 从 政 治 学 的 制 度 论 域 的 角 度
理论 、“ 个 代 表 ” 的重 要思 想及 科 学 发展 三 观 。 因此 ,本 土 化 的 中 国 公 共 管 理 学 ,应
底 都 应 由 这 个 基 础 来 说 明 。 …‘ 我 国 正 处 ” 在从 传 统 的 计 划 经 济 向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转轨 的时期 ,这 是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根 本 性
中 国公 共 管理 学的 思想基 础
“ 的 感 性 活 动 ” 的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立 场 出 人 发 ,批 判 了 黑 格 尔 关 于 国 家 高 于 和 决 定 市 民 社 会 的 观 点 ,而 认 为 “ 代 国 家 的 自然 现

中国需要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

中国需要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

中国需要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张尚仁 公共管理学本土化,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实践对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提出的根本要求;或者说,正是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要求建立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其实是为政府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的一门科学。

无论是从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内容,还是从公共管理学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来说,我们都可以直接地把公共管理学理解为关于政府改革的理论。

因为公共管理学本来就是适应政府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在政府改革的进程中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发展的,我们建立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目的,就是为政府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现实的政府改革运动,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明确了公共管理学是关于政府改革的理论,也就不难理解公共管理学何以会在短期内在中国的崛起了。

应该看到,举世瞩目的中国的改革,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前一个阶段,中国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而当经济体制进入深层次的改革时,政府改革必然提上日程。

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无一不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直接相关。

改革是需要理论准备的。

我们前一个阶段的改革,虽然有邓小平理论作指导,但在涉及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做法时,邓小平也实事求是地要求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这绝不是说理论准备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只能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理论。

事实证明,如果不重视理论准备,改革就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重点进行政府改革时,应当十分重视关于政府改革的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学作为政府改革的理论,在我国备受人们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长期以来,在学科研究方面,我们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作为学科的理论,都应当是普遍适用的最基本的一般原理。

理由是科学是研究一般规律的,而一般规律则是普遍适用的。

这种思维定势实际上只是把分析而没有把综合当作前提,于是便继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中,这种思维定势还在起作用。

公共管理 话语体系

公共管理 话语体系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是指用于描述、分析和解释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概念、理论、实践和问题的一系列语言、术语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概念框架,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其次,它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发展,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话语体系,以适应新的实践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重话语体系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设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分析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语境分析
我们考察社会语境变迁对理论话语体系的影响时普遍的讨论只关注语境要素中变迁的部分而忽略没有发生变迁旧有的社会语境因素或者强调虽有变迁却并不对话语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造成误解因为旧有的因素可能依旧处于优势有能力对其他因素发挥支配作用成为优势影响源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 l 期
中图分 类号 : 9 — 5 C 3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4 0 ( 0 6 0 — 0 6 0 17 — 10 2 0 )3 0 2 — 5
公 共管 理 论 首 先 是在 西 方语 境 下 产生 的 理
话语体系 , 国理论界一直处于“ 我 用西方语境下 的话语来 阐释中国现实 ” 的困境 , 中国真正需要 的是来 自社会语境内生的理论话语 。 语 境 (otx) 语 言 学 和 相 关 学 科 最 基 本 cnet是 的概 念 , 两种 含 义 : 一 , 话 语 、 句 或语 词 有 其 指 语 的上下文 、 前后关系。 哲学家称之为狭义语境 。 其 二, 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 的特 征, 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周 围世 界的方式 , 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 、 境况 , 或者
20 年 6月 06
广 东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u nd n stt o ui s d iirt n ora o a g ogI tue f s es mns ai G ni B n A t o
V 12 ,N . o. 1 o 3
Jn 2 0 u.06
本 土化 的社 会语 境 特征 : 球化 之 下农 业社 会 向 工业社 会 转 型 , 向信 息社 会跨 越 式发 展 , 全 并 呈
现“ 大政府 、 小社会 、 弱市场” 三元架构。它是“ 内生”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话语的社会条件 , 由此 带来的“ 理论怪 象” 注定“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 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 关键词: 公共管理 ; 语境 ; 本土化; 优势影响源; 理论怪 象

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反思与展望

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反思与展望

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反思与展望!薛澜张帆内容提要目前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存在着诸多困惑,并且这些问题在其固有语境中 几乎无法彻底解决。

我国公共管理研究长期移植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但西方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复杂且异 质的社会实践。

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实际包含着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管 理学科话语体系在非西方语境中的重新定位,二是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行政话语本土化引言:公共管理学科的话语体系“‘话语转向0,是近年来发生在我们社会的知识中的最重要的方向转换之一。

”①进人20世纪,随着西方哲学研究出现一个语言(学)转向,即从探究世界本质的本体论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转向如何表述世界的语言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也兴起了转向话语及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研究风潮。

话语(d i E O U I E)有时指言语或文字片段,有 时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互动,有时指一种基于社会和历史的行为方式,有时则指一种建构世界的社会实践手段。

©因此,话语可以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三个维度来分析,#%是一种复杂的、层次化的、多维度的客体或现象”④,具有历史性与实践性。

同时,由于话语具有塑造或建构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它产生了备受关注的权力议题。

并且,与权力一样,话语也是有等级的。

代表*社会主流叙事的政治、法律、哲学和科学文本等会在其深深植根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和制度情境中不断被强化,从而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强势话语。

强势话语可以使特定实践正当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软治理”⑤。

所谓话语权,即可定义为某一社会群体对强势话语的控制。

话语存在于历史之中,具有其自身的前因后果;没有任何话语可以凭空产生而不与之前已经生成或之后即将生成的话语相联系。

并且,话语不能脱离语境而生成,根据语境和受众的不同,话语可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来诠释。

话语之间的这种联系即为“互语性(interdiscursivity)&。

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及本土化

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及本土化

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及本地化在我国,本科层面的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已经在高等院校广泛睁开,公共事业改革也正在公共事业各个领域宽泛睁开其实不停深入。

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进行本地化剖析。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怎样界定,这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主要原由是对“公共事业管理”这一观点界定的模糊性造成的,也就是说在“公共事业管理”这个观点没有得出切实的内涵界定以前,是没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为此,我们将从界定“公共事业管理”这个观点出发,来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有关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社会生活不行能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活,人们一定成为“社会人”,依赖以生产关系为基础和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联络,构成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才能生计和发展。

公共事业,从实质上说,它是为社会公众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的活动,它应该属于社会自己的事业,因此,社会自组织参加和肩负对公共事业的管理是理当如此的事情,也是社会自组织得以发展的必定要求。

应该由国家肩负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由相应的行政组织肩负起来,应该由社会肩负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由社会自组织肩负起来,这也是重构国家与社会集理关系模式的重要资料。

依据以上剖析,我们可以完好地揭露出公共事业管理的明确内涵,即公共事业管理是指部分行政组织和社会性组织依法对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供应和公共次序及安全的保护等所进行的规划决议、组织协调解监察控制活动。

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界定从以上对公共事业管理内涵的剖析中,我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认为,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指不以盈余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特意从事对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供应和公共次序及安全的保护并进行有效管理的行政性组织和社会性组织的总称。

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两种种类,一种是行政性组织,它们是掌握行政权利,肩负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政职能,如肩负教育事业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文化事业管理的文化行政部门,医疗卫惹祸业管理的卫生行政部门等等 ; 另一类是社会性的组织,我们往常也把它们称为类行政组织,它们肩负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但它们不是政府的构成部门,不掌握行政权利,如社会中的各样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城市 ( 镇 ) 公用事业部门 ( 自来水、电力、煤气、公交 ) 等等。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维度研究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维度研究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维度研究摘要:公共管理中国话语体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话语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文主要综述并分析公共管理中国话语构建的三个维度,即构建融入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话语体系,构建本土化的中国公共管理话语体系和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并尝试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公共管理中国话语体系;传统文化;本土化;学科体系一、公共管理中国话语体系问题的提出中国历史上对于行政管理的研究,古代称之为“行使政治权力”,其核心内容是管理国家和使用国家权力。

古往今来,帝王术、资治通鉴等记录下来的大量行政经验,再加上儒家文化的道统思想和教导,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家管理的思维和话语体系。

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行政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同步发展,引进了大量现代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思想、方法及话语体系,经历了重建、引进、迅速发展的阶段,已在两百多个高校建立了公共管理系、所或者学院,全国五百多家高等学校中都建立了公共管理类本科,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平台。

话语体系,是对某一思维进行表达和诠释的一种语言系统,由于后现代思潮在西方社会的兴盛,近年来对话语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目的是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突破固有思维体系和制度构建,重构思想语言的基本单元,解放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至更高层次的自由。

如“现代”(modernity)“后现代”(pot-modern)“重构”(re-contruct),“解构”(decon-truct)”“话语体系”(narrative)”“权利要求”(clai m-mak-ing)“权威表述”(authenticdicoure)“多中心”(multiplecenter)等都是后现代思潮的关键词语,它将追求层级更深、范围更广的民意民主决策和民生的权利作为核心目标,而这也是思想家探索如何突破现代模式的不可或缺的理论路径之一。

公共文化治理的提出与本土化建构的探析

公共文化治理的提出与本土化建构的探析

公共文化治理的提出与本土化建构的探析作者:崔吉磊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提出,公共文化治理成为这一战略的应有之义。

本土化建构需从“宪政框架”、“公共理性”、“动态协商”、“有效参与”四个维度实现政府机制的合理回归、市场机制的规范引导、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以及群众主体地位的强化,这是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制度环境、各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治理;困境;建构;本土化一、公共文化治理的提出治理作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但是由于治理的广阔性和模糊性,很多与治理无关的管理方式也都依附于治理之下,在某些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出现了治理滥用的现象。

因此,笔者在使用公共文化治理时也非常谨慎,鉴于公共文化服务相较于其他一般公共服务的特殊性,我们并非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所有的管理方式都称为治理,而是在借鉴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公共属性进行治理的适用性分析,我们将公共文化治理定位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以及文化部门的关系,强调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信任和权力分散,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配置文化资源的转变,向公共部门、市场、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转变。

公共文化治理的现实价值就在于:首先,在公共文化治理命题理念中,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迫使政府必须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组织文化再生产以扩大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和有效缓解不断升级的变化的结构性文化供需矛盾,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公共文化生活的规模、质量、秩序、层次以及满足特殊需要等提供积极有效的政府干预和监管支持;其次,正确处理在文化事务领域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要提升公共文化治理能力。

再次,为了凸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内涵和目标指向,实有必要建构公共文化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分析框架,以明确其是在公共文化领域进行体制机制变革,是对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的制度性重构。

浅谈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摘要:构建具有民族特性、国际影响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立三十多年来, 本土化程度不足是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发展环境、价值追求、主体结构和实施方式等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是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孵育出管用的话语体系、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方法论体系, 是构建具有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 公共管理理论; 本土化; 中国特色;构建具有民族特性、国际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现崛起和复兴时的重大任务。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能够解决中国问题, 同时又能够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是我国几代理论工作者的崇高理想。

党的十九大以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迫切需要包括公共管理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说到底还是理论工作。

2016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要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精神涵养。

公共管理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一员, 它的诞生与发展伴随着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始终。

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一样, 要处理好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问题, 首要任务是处理好学科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等重要问题。

一个研究领域发育为一个成熟的学科, 其基本标志是理论体系的成熟。

从知识构成角度而言, 理论体系居于概念、命题与范式之间, 理论囊括核心概念和关键命题, 理论体系是基于统一范式的学科各领域主体知识的综合体。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研究公共管理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从公共政策制定到组织管理再到社会服务提供。

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不同国家的公共管理经验和实践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研究。

一、国际经验对公共管理的启示国际经验对本土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不同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是类似的。

例如,老龄化、环境污染和贫困等问题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

通过学习国际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本土公共管理的效果。

其次,国际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差异导致了公共管理的多样性。

例如,北欧国家对于公共服务的投入和质量有着独特的理念和实践,而亚洲国家则更注重效率和创新。

通过研究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最后,国际合作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推动公共管理发展至关重要。

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公共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二、本土实践对公共管理的贡献本土实践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土实践反映了特定国家和地区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通过研究本土实践,我们可以了解特定国家和地区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在推动电子政务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次,本土实践有助于理解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价值观和制度结构会对公共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本土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影响,提高公共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最后,本土实践可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创新和改进。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问题,只有深入实践和探索,才能找到适合本土的解决方案。

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

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

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行政管理理论一直是国内外政治学、公共管理、行政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土化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土化是指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行政管理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是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

本文将从本土化的概念、意义、原则、方法等方面对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是指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行政管理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具体来说,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包括理论的思想本土化、理论的方法本土化、理论的范畴本土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理论的思想本土化是指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对国外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

其次,理论的方法本土化是指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对国外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借鉴和创新。

最后,理论的范畴本土化是指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行政管理实践,对国外行政管理理论的范畴进行再界定和再构建,形成与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理论框架。

其次,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上,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理论,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在现实上,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可以有利于推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政府公信力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撑。

然后,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应当遵循若干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武装头脑,加强对国外行政管理理论的批判性吸收和创新性发展。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
竺乾威
【期刊名称】《学海》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自主性有关,其话语体系表现了一种多种学科综合、多种理论兼收并蓄的特点.美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在于它不断适应公众的直接需要,在于它领先的问题意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常态化的学术批评与争论.我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具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文化基础,这一建构需要对话语体系本土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包括正确处理学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鼓励批评争论、自由探讨等在内的良好的学术环境.【总页数】7页(P100-106)
【作者】竺乾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反思与展望 [J], 薛澜;张帆
2.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精品力作——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J], 刘建强
3."德治"的话语体系与公共管理改革——兼谈促成公共行政向公共服务发展的话语体系 [J], 马俊林
4.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跨学科对话——“马克思主义话语符号学理论与当代中
国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李俊鹏
5.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新理路——评《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J], 詹捷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内容摘要: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等传统的管理思想及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行政学三部分,但我国的国情却呈现出一元化的治理格局、“崇尚科学”的思想、市场发育不足、第三部门力量缺乏等特征。

文章指出,要吸收西方理论元素,但又与国情之间出现断层,因此需寻找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在价值观、主体、客体、理论、路径方面的逻辑基点,以四点一径的逻辑基点为起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

关键词:公共管理本土化逻辑基点作为理论体系的公共管理,它的核心价值肯定是普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引进的应用学科,理论的实用性要考虑到国家的国情、发展阶段、特有的制度架构。

这就是说,一个理论体系不仅要符合逻辑过程,而且要在逻辑基点上具有同质性。

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理论是以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为逻辑基点的,在理论的建构上以效率作为追求,以提倡“价值中立”和张扬“工具理性”作为学科发展方向。

而英美等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之所以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倡使用“价值中立”、“工具理性”,是为了适应政治与党派斗争过程中,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或少受影响。

因此,其理论的逻辑基点是建立在多元政治的情境下的。

而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一元化的治理格局”是最为特殊的国情。

这就决定了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不可能提供解决我国公共管理的现成答案。

因此,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我国以后,如果不能进行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没有建立理论逻辑基点的本土化,就犹如用一个社会的架构去匹配完美的理论模型,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而公共行政是指政府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因此,公共行政是与国家和政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伴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而产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和政府除了阶级统治职能外,其另一个基本职能就是社会管理或公共事务管理。

论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论文

论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论文

论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论文论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论文1887年,现代行政学鼻祖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学之研究》,他将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行政学与美国本土特色相结合,借鉴法国和德国行政学的长处,将欧洲大陆的行政学本土化,使之具有美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

他反思了当时的美国行政学研究中的不足:“行政科学并不是我们的创造,它是一门外来的科学,很少使用英国或美国式的语言规则……如果要应用这种科学,我们必须使之美国化,不只是从形式上或仅仅从语言上加以美国化,而是必须在思想、原则和目标方面从根本上加以美国化。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这门产生于欧洲而被美国本土化的新型学科在20世纪初期得以创建。

在这门学科创建之时,也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之时,西方国家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

也正是在这场工业化的进程中,先觉的威尔逊借鉴欧洲大陆的行政学,促进行政学的本土化,得以使得美国行政学领先于世界。

目前谈到西方行政学,也即美国行政学。

20世纪后期,世界掀起了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运动,中国应把握住这次社会转型的机会,借鉴西方国家在工业社会中构建的公共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具有中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

这也是我国行政学学者们应肩负的使命,夏书章于1982年早就指出:“要搞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需要社会主义的行政学和行政法学。

”张成福在分析中国行政学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

”中国应当把握住后工业化带来的机遇,本土化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理论,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后工业社会的背景,而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则是本土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所说的本土化既指理论的中国化,也指理论的应用化。

理论的中国化与应用化是以我国实际为出发点,本土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因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竺乾威内容提要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自主性有关,其话语体系表现了一种多种学 科综合、多种理论兼收并蓄的特点。

美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在于它不断适应公众的直接需要,在于 它领先的问题意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常态化的学术批评与争论。

我国公共管理话语本土化的建构具有一个 相对较好的文化基础,这一建构需要对话语体系本土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包括正确处理学术与 意识形态关系、鼓励批评争论、自由探讨等在内的良好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话语体系本土化学科自主性话语体系建构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讨论公共管理的话语体系,首先有必要讨论一下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意见认为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另一种意见认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两者的相同点多于两者的相异点,公共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种意见可以体现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在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学科划分上。

公共管理在我国被界定为一级学科,它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五个二级学科,在大类上它属于管理类,因此学生毕业拿的是管理类证书;而与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非常相近的公共行政却与政治学一起被归到了法学类,学生毕业拿的是法学学位。

在两种意见中,笔者持第二种意见。

理由如下:(%)关于行政和管理的说法是来自于英语a d m i n­istration 和 m a n a g e m e n t 的翻译。

事实上,在这方面的研究领先全球的美国并没有在两者之间有像我国这样明确的区分,美国涉及公共管理(按我的 法是公的 行)公共行政的专业学会如美国行政管理学会(A m e r i­ca n Socie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和 —■些顶级的 学术杂志(如Public Administration R e v i e w)等用的都是administration —■词。

我国的M P A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翻译成公共行政专业硕士,而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这也表明了一种混同的现象。

在我看来,讲公共管理学如果撇开了公共行政学的话(如果是一门学的话,因为对此也有争议),那么这种公共管理学是不存在的。

(2)重要的是,在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上,两者的相同点要大大超越两者的相异点。

一是管理主体。

尽管公共管理强调多元性,但不可否认,政府始终是最重要的管理主体。

二是管理对象,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社会公共事务。

尽管在管理理100學朵2018.1念,方法手段,管理程序都方面有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和不同不足以导致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两个边界清楚的不同的研究领域。

(3)从学科背景上来看,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在后来的发展中,增加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内容,这是被认为公共管理学不同于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理由,但是,如 果没有了政治学(它涉及政府和公共性),那么公共管理也不成其为公共管理了。

因此,公共管理中有大量与政治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也就不足为奇。

指出两者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同点多于两者的相异点是为了有助于讨论公共管理的话语体系,因为在我看来,这与讨论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是大体相同的。

理由在于,正如前面讲到的,公共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了五个二级学科(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的行政色彩),而这些学科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大不相同的,比 如土地资源管理与公共卫生管理涉及的理论、概念、方法等大不相同。

要讨论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及其话语体系是不现实的,也不切合实际,并且意义不大。

因此,我将这里讲的公共管理定位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分类中的二级学科,即 行政管理。

由于笔者认为公共行政与(行政管理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同多余异,因此,本文基本上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及其话语系。

公共管理的话语体系是与学科的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

讲公共管理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而讲公共行政则有上百年的时间。

公共行政至今尚有学科自主性的问题(这也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不仅在美国,在我国也一样),当然就不必说公共管理了。

长期以来,公共行政缺乏自身的独立性使得它一直遭受诟病。

早在1975年,德怀特•沃尔多就指出,“公共行政正面临认同危机,它 大规模地扩展其范围,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

®斯蒂尔曼则说“它的难以捉摸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一种令人心存疑虑的学术事业,它在髙等教育中的确定地位和权威不断遭到挑战,甚至在21世纪降临之际亦是如此。

它是政治学的一部分?是工商管理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它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派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学研究效率,行政学的研究应该围绕效率来进行,但后来的新公共行政则强调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好把公共行政看作是一种源自许多理论的专业,就像医学和法学一样。

比如,德怀特•沃尔多就把医学打比方对于疾病和健康,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因为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理论和技术总是在不断变化,对于事关生死的医学问题,总是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总之存在一个广袤的未知领域。

处理这些问题的/艺术’相当复杂但是很重要。

/健康’问题就像/好的行政管理’问题一样,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会感到无法对其进行界定。

”③登哈特本人也认为,“如今在理论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公共行政学最好被看作是一种从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兼收并蓄的专业。

”④注意这里的来自许多理论的专业。

今天,构成公共行政学或者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有许多来自(从严格意义上讲)外面的理论,有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甚至社会学理论等等,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理论,这导致有人质疑这门学科的自主性,质疑它缺乏明确的边界。

但是,尽管如此,尽管它或许不被认为是一门学科,或被认为是缺乏自主性的学科,这不妨碍它是一种专业。

按照杰伊•沙夫里茨的看法,是否能成为专业有三个核心的标准:(1)用来为社会服务的一套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知识体系。

(2)通过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纯私人利益的达成来衡量成功的一套理论标准。

(3)教育新成员和实施职业道德规范及适当制裁措施的一套专业活动控制体系。

%公共管理有它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它的研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管理的问题,就像医学能解决健康问题一样。

正如沙夫里茨所说,“无论公共行政在统一性上有什么问题,它都肯定是一个真正的研究领域”。

©所以学科不学科,叫公共行政还是叫公共管理(尤其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因为这是我们的学科划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发挥作用,在力图解决社会的管理问题。

既然公共管理是一种专业,是一种研究领域,那么它毫无疑问有自己的概念、专业术语、理论以及话语体系。

尽管如前面指出的,缺乏核心的研概念缺乏的 识系 认为是这一学科受到质疑的一个理由,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公行公性,这101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比较的观点种不强倒过来或许恰恰成就了它的开放性,成就了它对各种理论的兼收并蓄。

®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特点在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揉进了许多其他的理论,比如,行政学从政治学脱身后,依然带有浓重的政治学色彩(强调公平公正,平等),而泰罗科学革命后,行政学则增加了管理学的内容(强调效率,效能等),到新公共管理改革时,又增加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强调成本效益,结果等)。

这反映了这门学科的一种与时倶进的品格,反映了这门学科致力于不断地建构自身对公共管理的解释力,而这些知识或理论进人了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后,你很难一定说这些东西是其他领域的,因为它们也成了公共管理学的一部分。

正像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但到了美国后都变成了美国人,你可以说是某某裔美国人,但他首先是美国人。

这就像一些理论进人了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它们事实上也成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然而韦伯首先被认为是作为社会学家出现的。

但是,今天谁又能说韦伯不是行政学家呢?他的官僚制理论到底是政治学的理论,是行政学理论还是社会学理论,已经没人去关顾这一点。

作为一门交叉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学科或专业,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甚至还会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它面临的管理问题。

这种学科之间的交融,理论之间的交融在公共管理学中表现得很明显。

问 题的关键是它们能用来解释公共管理问题。

比如 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它或许首先来自企业管理,但今天它也成了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去问这一理论出自哪里,就像蛋可以吃,但我们一般不会去问是哪个鸡下的蛋。

我国的政治学研究也一样,它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本来被认为是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比如政府的运作治理,公务员制度等等,而对政治学的一些核心的问题比如权力、选举却讨论不多,你说这是政治学的研究呢还是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其次,缺乏核心的研究概念以及自身的知识体系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公共管理研究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促成了各种不同学派的产生。

比如按照斯蒂尔曼的说法,美国今天在公共行政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六个学派,这些学派对公共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当然也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公共管理的知识版图。

再者,作为一个专业,一个研究领域,公共管的研缺乏核的研概念识系,但这并不表明公共管理的研究没有自身的概念和识构,没有的 系 。

比 公共管理相关的问责、回应性、绩效评估、无偏私、责 任、决策模式、公平公正、领导、组织结构和功能、外包、公私合作、制度设计等等可以包括一大堆的概念,也形成了自身的话语系统(尽管还不一定成体系)和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形成了基本上可以区别如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的边。

公共行政话语体系的建构:美国的经验一百多年前,伍德罗•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这篇著名的行政学开山之作中首先将行政学从政治学中独立了出来。

他认为,一个不变的问题是:谁制定法律,制定什么样的法律。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富有启发性地、公平地、迅速而又没有摩擦地实施法律。

后者则是行政要做的事。

这也就是要建立一门行政科学的原因,“使政府不走弯路、就事论事、加强和净化政府组织机构,并使政府尽职尽责。

”⑧在谈到行政学研究时,他谈到了行政学的美国化问题。

他指出,行政学对美国来说是一门外来的科学,它首先是在法国和德国发展起来的,行政学的博士都产生在欧洲。

要把这门学科引进到美国,是因为“尽管从政治自由、特别是从政治实践的艺术和才干的角度说,我们拥有巨大的优势,然而在行政组织和行政艺术方面有很多国家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但是,美国的学者在推动这门学科的发展中迄今没有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欧洲的行政学研究“只用外语,它 只表述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异邦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