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及功能

合集下载

浅析新派交友类节目的模式特色

浅析新派交友类节目的模式特色

浅析新派交友类节目的模式特色作者:李璐桐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2期摘要:交友类节目在十年前的中国风靡一时,为中国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后,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交友类节目风靡全国,高居收视榜首。

新派交友类节目倚靠新时代的背景文化、个性的嘉宾、故事化叙事以及真实感营造了一个全新的节目模式,成为新派交友类节目制胜的关键。

本文对于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研究现状、模式特色以及对于模式中不足浅要分析,对于当下以及未来新派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新派交友类节目;模式特色;《非诚勿扰》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80-03一、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研究现状在十几年前的中国电视荧幕上,曾刮起过一股交友类节目的旋风,从1988年山西电视台办起内地第一档交友类节目《电视红娘》一直到1998年湖南卫视开办风靡一时的《玫瑰之约》,因此交友类节目在国内并不新鲜。

2010年1月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这一新派交友类节目摒弃了传统交友类节目单纯“婚姻中介服务”的类型特征,由多位男嘉宾与多位女嘉宾的“多对多”形式转化为一位男嘉宾对多位女嘉宾的“一对多”形式,同时融入心理学解读、悬念冲突以及嘉宾的个性魅力等等丰富的“调味剂”,代表着交友类节目卷土重来,高居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收视率榜首。

为未婚男女搭建相互认识并且相互了解的平台,并使其双方都有互相选择是否成为朋友继续发展的机会,这样的电视节目被称之为交友类节目,也是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个分支,“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对志愿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划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1],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并不单一,既可以以力量、技能、智力考验为主题,也可以以性、情感关系为主题,因此交友类节目又称为异性约会型电视真人秀。

[2]目前在学术界对于《非诚勿扰》等新派交友类节目的兴起、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新旧婚恋交友类节目对比的研究已经不在少数,有一些研究成果将新派交友类节目放在“真人秀”的大范围中去研究,忽视了新派交友类节目相比传统真人秀节目拥有别具一格的典型特色,对于新派交友类节目中匠心独运的模式关注较少,然而正是其特色的模式促成了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绝对成功。

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元素探析

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元素探析

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元素探析摘要:2010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迎来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一个新高潮。

从这个时候起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应该被称之为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即是一种在当今人们婚恋观已经得到很大改变的形势下,以电视为节目媒体,以爱情和恋爱为主要题材,以真人秀为叙事结构,集服务与娱乐为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

关键词:相亲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节目元素Abstract: in 2010, from hunan satellit e TV’s “we date” “to jiangsu TV’s” the sincere not faze “, domestic TV to show ratings rising unemployment and ushered in the TV show romantic dating a new high. From this moment TV romantic dating programs should be called mutually close friends a reality show, that is a way to love and marriage today people have been greatly changed situation, for the program to TV media, to love and love as the main theme, with reality show for narrative structure, the collection service and the entertainment is a body of the TV variety shows.Keywords: mutually close friends a reality show “the sincere not faze program element2010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迎来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一个新高潮。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视红娘》 ,可 以说 是 我 国 电视 史 上 最 早 的婚 恋 交 友 节 目,与 此 节 目场 面 ,又 引 发 到 生 活 中 ,更 多 的 电视 观 众 在 生 活 中 讨 论 同 时 , 广 播 媒 体 的征 婚 节 目起 到 了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 , 因 为 广 起 婚 恋 价 值 观 。因此 ,网络 等 新 媒 体 推 动 了节 目的快 速 蹿 红 , 播 媒 体 更 适 应 了 中 国人 含 蓄 内敛 的 性 格 特 性 。而 真 正 将 婚 恋 收 视 率 也 一 路 飚 高 。 节 目推 向 高 潮 的 是 在 1 9 9 8年 湖 南 卫 视 推 出 的 《 瑰 之 约 》 玫 , 征 婚 男 女 从 幕 后 走 到 了 台 前 , 以真 面 目示 人 。一 时 问 , 从 省 其 次 , 节 目的 创 新 ,也 是 其 成 功 的 一 大 原 因 。 《 诚 勿 扰 》 的 男 女 嘉 宾 比例 是 1 4的形 式 出现 ,改变 非 : 2 级 卫视 到地 市 级 电视 台 , 隆 征 婚 节 目的 玫 瑰 之 花 开遍 全 国 。 以 往 电 视 相 亲 节 目 11的形 式 ,而 在 1 4的对 决 中 ,会 有更 克 : : 2 几 年 后 ,电视 婚 恋 交 友 节 目销 声 匿 迹 。而 直 到 2 0 0 9年底 ,从 多 的 戏 剧 性 看 点 ,从 而 形 成 更 多 可 供 娱 乐 讨 论 的话 题 出现 。
总 局 发 出 《 于 进 一 步 规 范婚 恋 交 友 电 视 节 目的 管 理 通 知 》 关 、
《 于 加 强情 感 故 事 类 电视 节 目管 理 的 通 知 》 两 份 文 件 ; 紧 关 接 着 中 央 电视 台 《 闻 联 播 》 也 播 出 了 《 体 要 切 记 社 会 担 新 媒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探析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探析

相亲节目兴起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相亲节目
开始在国内外兴起。
02 03
节目形式单一
初期的相亲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大多采用嘉宾访谈的形式,由主持人向 嘉宾提问,展示嘉宾的背景和经历,然后让嘉宾相互了解,最后由嘉宾 决定是否继续交往。
地域局限性
早期的相亲节目主要在当地播出,受众范围有限,影响力较小。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探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电视相亲节目概述 • 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历程 • 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突破 • 电视相亲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01 电视相亲节目概 述
电视相亲节目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电视相亲节目是一种以婚恋交友 为主题,由电视台或制作公司制作的综 艺娱乐节目。
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 式与节目进行互动,参与感强。
多样性:节目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包 括现场交友、速配、约会等。
特点
真实性:参与者通常为真实单身人士, 观众能够看到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经历。
电视相亲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电视相亲节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 早的节目形式是主持人引导观众进行现场交友。
• 约会型:如《我们约会吧》等,参与者通过约会 形式进行深入了解。
电视相亲节目的类型与形式
形式
单人参与:参与者单独面对镜头和主持人,展示个人形象和情感。
双人参与:参与者与另一位参与者进行互动交流,展示相互了解和情感 发展。
02 电视相亲节目的 发展历程
初创期(1980年代-1990年代初)
01
03
情感剖析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2 0 G 2 【 献标 识码】 文 A 【 文章编 号] 0 9 5 7 ( 0 1 1 —0 3 —0 1 0 - 0 1 2 1 )2 。 7 2

电视 相亲 交 友 节 目眼 下 正 火 爆 荧 屏 。东 方 卫 视 的《 能 百 里 挑 的言语和 行为 。当这 种越轨 性表演 与预 设情境 反差过 大时 , 谁 观众 和这 名 》 江 苏卫 视 的《 , 非诚 勿扰 》 湖南 卫 视 的《 心如 意 》 均在 激 烈 的娱 “ 、 称 等 演员 ” 这出短 剧 的冲突就 产生 了 没 有标 签化 的嘉 宾 , 及 没有 跌宕起 伏
质, 发挥有 利于社 会和谐 建设 的 正向 的社 会 影响力 。 新 派 电视 交友 节 目的特征 分析 :
1 适时适 需 . 参与 积极
置和 充满变 数的通 关 过 程 , 电视 前 的 观众 欲 罢 不能 。最 后 是嘉 宾选 让
择 , 节 目所 选 嘉宾 类 型多样 , 各 有俊 男 靓女 . 普通 大众 } 有 有身价 千万 的 富二代 , 有励 志奋 斗的凤 凰男 ; 泼辣 开放 的叛 逆女孩 , 也 有 也有温 良贤德
展现 , 观众 对节 目娱乐效 果 的期许 使通 过节 目配对 的 的成 功率 显得 不是 大观众 的 眼球 。首 先是男 女嘉 宾 比例 问题 , 男对 多女或一 女对 多男 的 一 十分重 要 。因此 , 本文 认为 去掉 “ 亲” 字 , 相 二 用新 派 电视 交 友节 目作 为 悬殊 比例对 于见惯 了男 女搭 配安排 的 中国电视观 众来说 的确 非常新 鲜 。 称谓或 许更符 合此类 节 目的属 性。新 派 电视交 友节 目经 过改 头换 面 、 重 其次是 舞 台与规则 设计 , 每家卫 视 都 为 自 己的速 配节 目下 足 了本钱 。 变 走秀 的 T 台 、 丽 的服饰 、 华 应景 的音乐给 观众带来前 所未有 的 新包装 后华丽 回归 。究竟 是什 么 新特 点令 节 目不 同 于前 两 轮节 目形 态 幻的灯 光 ,

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导言电视交友节目在中国电视文化中已经有较长的历史,起初主要以婚恋节目为主,例如《非诚勿扰》,之后也逐渐发展出了其他交友类节目,例如《青春有你》等。

这些节目不仅仅是为单身人士提供了一种新的交友方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的变化。

本文旨在对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分析当前节目形态和内容的基础上,从婚姻观念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电视交友节目是在19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起初主要以婚恋节目为主,如《百里挑一》、《今夜缘来》等。

这些节目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单身男女参与后,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类别。

尽管在近年来随着网络婚恋平台的发展和日渐完善,但电视交友节目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观众群体和影响力,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婚恋节目逐渐发展出其他类型,如荷尔蒙类节目、才艺类节目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分析其现状及趋势。

二、研究意义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娱乐节目,更是体现当代社会人际交往方式、婚姻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研究其发展状况和趋势可以从侧面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价值观念,也对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提出了一定的启示。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首先,对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其发展过程、形态以及播出特点等。

其次,从婚姻观念和价值观、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电视交友节目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当前电视交友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改进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四、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一、总结中国电视交友类节目的形态和内容发展历程,以及节目播出与受众特点;二、分析电视交友节目对当代中国社会婚姻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反馈;三、提出未来电视交友类节目发展的方向和改进对策,为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作者:王洪雷来源:《神州》2011年第36期【摘要】自09年末走上电视荧屏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顺应时代要求,以讨论话题贴近生活、节目环节互动娱乐、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等新特性掀起新一轮电视收视率狂潮并且似乎引发了长达一年半的全民相亲热。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当前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希冀节目制作方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节目品质,发挥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正向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特征;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2-0037-02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眼下正火爆荧屏。

东方卫视的《谁能百里挑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称心如意》等均在激烈的娱乐节目争锋中脱颖而出,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视奇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视交友节目虽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某些负面的衍生效应,如节目中个别嘉宾另类的择偶标准和选择态度,偏重娱乐性、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引起部分专家、学者的批评。

但是瑕不掩瑜,巨大的市场覆盖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足以说明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存在的价值。

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电视节目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分别以北京电视台开办的《今晚我们相识》和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为代表的两轮相亲交友热潮,虽然节目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以为适婚男女牵线搭桥的婚介服务为主旨。

相较于前两次热潮,本轮相亲交友节目在功能定位上偏重两性社会话题、价值观念的讨论以及个体异质性的展现,观众对节目娱乐效果的期许使通过节目配对的的成功率显得不是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认为去掉“相亲”二字,用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作为称谓或许更符合此类节目的属性。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经过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华丽回归。

究竟是什么新特点令节目不同于前两轮节目形态独具如此魅力?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解析当前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希冀节目制作方能够认真反思,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提升节目品质,发挥有利于社会和谐建设的正向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兴起的背景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兴起的背景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兴起的背景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最近,江苏卫视推出的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引发收视狂潮。

随后,全国各大卫视也相继推出相似栏目,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爱拼才会赢》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如此火爆呢?1、满足受众爱的需要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人憧憬和期待。

马斯洛曾提出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人就会产生爱与被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比如个人强烈地需要友情、爱情与亲情,渴望在小群体中与他人有深厚的关系等。

而婚恋交友节目正是满足了受众爱的需要,所以受到观众的极大关注。

2、抓住社会热门话题,吸引观众眼球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

作为刚从学校毕业工作不久的80后一代,买车、买房、结婚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许多年轻男女成为“剩男”“剩女”,社会也进入一个“剩时代”。

所以“剩男剩女”就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像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正是嗅到了“剩时代”带来的商机,把握机会,制作了这样一档婚恋交友节目,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3、迎合受众的窥探和好奇心理,获得自我认知 从心理学来看,每个人都有窥探别人私密,想知道别人私密的好奇心。

特别是受现在许多电视剧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婚姻观是否正确并不确定。

于是观众希望通过节目设置的各个环节了解嘉宾的秘密或者观点。

或许还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观点或经历,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认同。

而面对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或看法,通过观众对节目的评论,也会使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情感反应。

4、节目呈现形式新颖,环节设置巧妙 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例,十年前的婚恋交友节目,大都是同等数量的未婚男女通过多个话题来展示各自的爱情观、生活观,设置情感故事,互相提问、表白,亲友团意见等各个环节来全方位展示各位嘉宾的特点。

偏离主题的真人秀——对当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分析

偏离主题的真人秀——对当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分析

档 电视 交友栏 目总结分析 比较 的基础 上并对 比国外 同类节 都 很 简 单 。 一 个 规模 并 不 大 的演 播 厅 , 盏 可 供 选 择 的灯 就 几
目 , 讨 这 些 问题 。 探

Hale Waihona Puke 构 成 了主要的背景。但交 友类节 目不确定 的结果本身却对广 大观众有着很 强的吸引力。 因而 , 需要像传 统综艺节 目那 不 效果, 这样 的低成本制作 使 电视交友节 目理所 当然地成 为新
各档 电视 交友 节 目为样本 ,通过 对此类节 目兴起 的背景 、 呈


也 是 他 们 “ 下 ” 重 要 因素 。相 亲 这 种 形 式 虽 传 统 , 无 剩 的 却
剩 的 是 现 样 态 、 征 等 内容 的 分 析 , 现 新 派 电视 交 友 节 目呈 现 给 疑 是 解 决 问 题 的 良好 途 径 。 因而 说 “ 时 代 ” 潜 在 需 求 , 特 发 激 发 新 派 电视 交 友节 目兴 起 的 最 根 本 的 动 力 。 我 们 的 是 一 场 偏 离 了“ 感 ” “ 友 ” 题 的 电视 真人 秀 。 情 和 交 主 关 键 词 :电视 交 友 节 目 非 诚 勿扰 呈现 样 态 特 征
0秒 。其 中 , 1 : 在 90 0至 2 :0之 间播 出 电 10 敲 门》 开新 派 电视 交友节 目先例 之后 , , 湖南卫 视《 我们 约会 长 不 得 超 过 1分 3 每 时 吧 》 江苏 卫视 《 、 非诚 勿扰 > 浙 江卫视 《 、 为爱 向前冲 > 相继 开 视 剧 时 , 集 中可 以 括 播 1次 商 业 广 告 , 长 不 得 超 过 1分
其 白骨 精 ” 白领 、 英 、 干 。 也 正 因 的 精 骨 接 要 :2 0 0 9年年 末至 2 1 0 0年的现在 ,电视 交友节 目 量 , 中不 乏被 戏 称 为 “ 他们 的婚 姻爱情逐渐成 为社会上 的热 门话题 。而“ 剩男” 、 在 荧屏 上 火 爆 一 时。 本 文 以 2 0 年 收 视 率排 名 前 五 位 的 省 此 , 09 剩女 ” 行其道 , 了受新 的婚 恋观 的影 响外 , 大 除 交友 环境单 级 卫视 及 首 先 开 播 新 一 轮 电视 交友 节 目的 山 东卫 视 旗 下 的 “

婚恋类节目的分析报告

婚恋类节目的分析报告

婚恋类节目的分析报告婚恋类节目的分析报告婚恋类节目是指以婚恋问题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这类节目大多数是通过婚姻专家、心理学专家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帮助单身人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这类节目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因为它能够满足观众对婚恋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娱乐和学习的乐趣。

婚恋类节目的优点之一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单身人士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伴侣。

婚恋类节目通过面试、相亲、交流等环节,为单身人士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途径来寻找另一半。

其次,婚恋类节目的另一个优点是借助婚姻专家的经验和建议,为参与节目的单身人士提供专业的婚恋指导。

婚姻专家们是通过对人性的研究和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提供建议,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潜在的伴侣,从而提高匹配度和婚姻成功度。

婚恋类节目的第三个优点是娱乐性和学习性相结合。

观众可以在电视荧幕前一边享受娱乐,一边从参与者的经验中学到一些恋爱和婚姻的知识。

这类节目通常会通过情感故事、亲密互动、专家解读等吸引人的元素,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婚恋类节目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类节目往往过于追求噱头和效果,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娱乐性,可能会夸张和捏造参与者的故事和行为。

这样会导致观众对节目产生误解和误导,以为参与者的经历是真实的,从而可能对自己的恋爱和婚姻出现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观念。

此外,婚恋类节目也容易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甚至产生娱乐至死的现象。

观众可能会过度参与和关注这类节目,忽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关系,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婚恋类节目有其优点和缺点。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观看态度,同时也要警惕节目中的误导和虚假内容。

对于参与节目的人士,也应该保持冷静和明智,不要被娱乐效果和舆论压力所左右,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婚恋类节目只是娱乐形式之一,最终的婚姻决策还是要依靠个人的理智和感觉来做出。

传播学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

传播学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

传播学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形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

传播学可以从媒介形态、受众反馈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论述。

首先,电视相亲节目在媒介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亲节目通常以真实的相亲过程为基础,通过电视媒介来展示相亲者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过程。

这种直播或录播的节目形式,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亲身感受到相亲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增加了娱乐性和参与性。

另外,相亲节目还常常加入一些娱乐元素,如游戏、舞蹈、歌唱等,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其次,电视相亲节目对受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亲节目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吸引着大量的观众。

观众通常会对节目中的相亲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共鸣和认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度。

同时,相亲节目的成功案例也给受众带来一定的希望和启示,使他们对婚恋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一些观众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道德、伦理或婚恋价值观等方面的观点,而另一些观众则可能会对节目中的一些情节进行模仿或拟态。

此外,电视相亲节目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亲节目的宣传和播放,使得相亲这一传统的婚恋方式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亲节目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情感故事,也成为大众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同时,节目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婚恋和恋爱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人们对于传统的相亲方式以及婚恋观念的重新思考和调整。

相亲节目还给了一些单身人士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得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然而,电视相亲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相亲节目通常以商业利益为导向,节目制作方常常为了收视率和商业利益而夸大或操纵节目中的情感和剧情。

这使得观众对于节目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其次,相亲节目中参与者的隐私问题也备受关注。

相亲节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导致参与者的隐私可能受到侵犯,这对他们的个人形象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时期年轻人的婚姻恋爱也呈现了新特点,于是新一代交友类节目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特点,并实证分析了受众因素对交友类节目的影响,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交友节目;实证研究;受众分析一、交友类节目概述多年以前。

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曾经红极一时,创下不俗的收视业绩。

由于节目周期的原因,此类节目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就像时尚界的轮回一样,2009年底,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再次掀起收视热潮,并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无论拍摄手法、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包装上。

其与10多年前的婚恋节目都有很大不同。

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在节目形式上,多采用以一对多或者以一对一的方式。

在节目风格上,更加注重娱乐性,男女嘉宾都是敢说、敢秀的年轻人,语言犀利,经常能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

在节目包装上,多采用综艺节目的包装方法,节目充满娱乐性。

纵观新派交友节目。

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娱乐性较强的综艺类相亲节目。

在节目形式上,通常采用以一对多的形式。

每一轮互动中,嘉宾都会通过短片来介绍自己,然后接受多位异性的选择,有选择权的嘉宾可以通过亮灯和灭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通过亮灯情况来决定是否有男女嘉宾牵手离开。

这样的节目流程充满悬念,男女嘉宾的牵手情况是一大看点。

在节目风格上,主持人或是幽默诙谐,或者充满青春活力。

嘉宾多是敢秀的80后,话语直率犀利,个性特点突出。

在节目包装上,都是青春靓丽的风格。

另一类是纪实性突出的交友节目。

如浙江卫视的《相亲才会赢》、重庆都市频道的《凡人有喜》等。

这类交友节目通常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安排条件合适的男女嘉宾相约见面,摄像师全程跟拍,真实记录相亲的整个过程和其中一些小意外。

这类节目注重纪实性和功能性。

拍摄成本较低,给观众以亲切感,但娱乐元素运用较少,相比《非诚勿扰》等综艺性交友节目,观赏性较弱。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理念及特点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理念及特点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理念及特点作者:谷岩胡哲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4期摘要: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关键词:婚恋交友节目情感娱乐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等婚恋交友节目的迅速火爆,无异于吹响了我国各大电视台在相亲秀场上的集结号。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节目定位:回归大众媒介本位,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玫瑰之约》和《我们约会吧》节目的共同制片人刘蕾在十年后的今天坦白地说:“一个电视节目承载不了太多,直接奔着爱情、婚姻太难,婚介所都做不到,遑论电视节目。

”可以说,正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和电视艺术规律的成双配对的终级节目目标,竭诚服务、追求美满的传统“红娘”心态把十年前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等婚恋交友节目逼入了死胡同。

因为电视节目有限的时间、特定的语境、局限的表现手法等因素,根本不可能实现一个人迅速地对另一个人的完全了解,也不具备让人做出关乎一生幸福重要决定的必要条件。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说:“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

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为了保证电视节目的好看,电视导演们是不允许出现诸如“让我想一想”这样的过程的,而连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的“速配”,显然是违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无法长久的。

全媒体语境下婚恋类真人秀的内容创新

全媒体语境下婚恋类真人秀的内容创新

全媒体语境下婚恋类真人秀的内容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取信息、进行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恋类真人秀节目也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内容创新的背景婚恋类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了当今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类节目,观众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人物故事,可以见证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及婚姻生活的点滴。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依靠传统的电视播出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需要在内容形式、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1. 多平台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婚恋类真人秀节目需要通过多种平台进行传播,比如电视台的播出、网络视频平台的点播、社交媒体的传播等。

通过多平台传播,可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节目内容,提高收视率和口碑。

2. 实时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让观众参与到节目内容中来。

可以设置观众投票环节,让观众决定某一环节的结果;也可以设置线上问答环节,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还可以设置线上观众见面会等形式的活动,增加观众参与感。

3. 视角多元化:在节目内容上,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视角,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婚恋故事。

可以让单身男女互相了解,也可以让已婚夫妻分享他们的爱情经验;可以呈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恋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

4. 深度访谈:节目内容上可以增加深度访谈环节,让嘉宾在节目中分享更多内心的感受。

通过深度访谈,可以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的共鸣感。

5. 互联网思维:在制作方面可以引入互联网思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内容;也可以引入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理念,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和创意中来,增加内容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在全媒体时代下,婚恋类真人秀节目的内容创新意义重大。

内容创新可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从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及功能——以《非诚勿扰》为例

从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及功能——以《非诚勿扰》为例

Seeing the Proper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New Type Television Making Friend Program from the Program Element -- Taking 〈you are the one〉 as
an example
作者: 陈青梅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武汉430073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118-12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4期
主题词:�非诚勿扰》 节目元素 性质 功能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大致发展历程,并着重对现阶段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解构,即娱乐元素、“真人
秀”元素、话题性元素、情感元素、服务元素以及表演元素,以此为基础,文章对这类节目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

交友类电视节目的顺应性分析

交友类电视节目的顺应性分析

交友类电视节目的顺应性分析交友类电视节目的顺应性分析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变革,人们对于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过去,交友往往通过朋友或者社交场合的介绍进行,而现在,交友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人们结识新朋友或者找到恋爱对象的一种常见方式。

本文将从顺应性的角度来分析交友类电视节目,探讨其对人们交友行为的影响。

首先,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广泛普及离不开观众的需求和期望。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圈子变得更加狭窄。

许多人希望通过交友类电视节目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

这些节目通过参赛者的真实生活和交往方式,让观众们产生共鸣,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些观众们希望通过观看节目来获取交友的技巧和方法。

其次,交友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其具有的娱乐性质。

这些节目通常会采取竞争、真人秀等形式,通过创造紧张刺激的环境和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参赛者们的聪明才智和交往技巧,感受到紧张的氛围,从而产生更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观众们的需求,也推动了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另外,交友类电视节目对人们的交友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这些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交友样本。

观众们可以通过观看节目,了解到各类人士的优点与缺点,不同性格和交往方式的差异,从而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其次,电视节目中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互动,可以激发观众对于交友的渴望和兴趣。

观众们可能会借鉴节目中的交友方式,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尝试结识新朋友。

最后,这些交友类电视节目还进一步激发了观众们的情感需求。

观众们往往会在节目中看到参赛者们的羡慕和嫉妒,产生对于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渴望。

尽管节目中的情节可能不完全真实,但观众们还是会受到其情感渲染的影响,渴望寻找自己的幸福和爱情。

然而,交友类电视节目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这些节目通常是以娱乐性为目的,追求高收视率和效益,可能过度渲染参赛者的情感和交往方式,存在夸张和不真实的情节。

当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特点分析

当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特点分析

当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特点分析
当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场互动:相亲节目以现场互动为主要形式,通过选手、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互动来引导节目发展。

2. 真实性:相亲节目追求真实性,选手都是普通人,不少来自社会各界,包括白领、学生、军人等等,而非明星或名人。

3. 娱乐性:相亲节目充满娱乐元素,如各种趣味打趣、幽默有趣的互动环节和游戏环节等。

4. 多样性:相亲节目形式多样,主流的有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等以爱情为主线的节目,还有开讲啦、为爱发声等以家庭、婚恋等为主题的节目。

5. 婚恋观念:相亲节目通过选手们的交流,展现了不同的婚恋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在传递积极的婚恋理念。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

交友类节目分析及其对公众择偶观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时期年轻人的婚姻恋爱也呈现了新特点,于是新一代交友类节目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特点,并实证分析了受众因素对交友类节目的影响,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交友节目;实证研究;受众分析一、交友类节目概述多年以前。

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曾经红极一时,创下不俗的收视业绩。

由于节目周期的原因,此类节目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就像时尚界的轮回一样,2009年底,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再次掀起收视热潮,并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无论拍摄手法、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包装上。

其与10多年前的婚恋节目都有很大不同。

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在节目形式上,多采用以一对多或者以一对一的方式。

在节目风格上,更加注重娱乐性,男女嘉宾都是敢说、敢秀的年轻人,语言犀利,经常能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

在节目包装上,多采用综艺节目的包装方法,节目充满娱乐性。

纵观新派交友节目。

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娱乐性较强的综艺类相亲节目。

在节目形式上,通常采用以一对多的形式。

每一轮互动中,嘉宾都会通过短片来介绍自己,然后接受多位异性的选择,有选择权的嘉宾可以通过亮灯和灭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通过亮灯情况来决定是否有男女嘉宾牵手离开。

这样的节目流程充满悬念,男女嘉宾的牵手情况是一大看点。

在节目风格上,主持人或是幽默诙谐,或者充满青春活力。

嘉宾多是敢秀的80后,话语直率犀利,个性特点突出。

在节目包装上,都是青春靓丽的风格。

另一类是纪实性突出的交友节目。

如浙江卫视的《相亲才会赢》、重庆都市频道的《凡人有喜》等。

这类交友节目通常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安排条件合适的男女嘉宾相约见面,摄像师全程跟拍,真实记录相亲的整个过程和其中一些小意外。

这类节目注重纪实性和功能性。

拍摄成本较低,给观众以亲切感,但娱乐元素运用较少,相比《非诚勿扰》等综艺性交友节目,观赏性较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及功能本文回顾了我国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大致发展历程,并着重对现阶段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解构,即娱乐元素、“真人秀”元素、话题性元素、情感元素、服务元素以及表演元素,以此为基础,文章对这类节目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

标签:《非诚勿扰》;节目元素;性质;功能电视交友节目,又称电视婚恋节目,是指当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到一定程度,并产生了相应的需求时,电视这一传统的视听媒介承担起“红娘”这一婚恋中间人的职责,为寻求伴侣的人打开电视之门,使之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来表现、推销自己,从而达到成功找到人生伴侣的目的。

我国电视交友节目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它的最初形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电视红娘》,其节目形式单一,征婚者面对镜头背诵自己的征婚启事[1],性质接近于征婚广告。

其后,受台湾《非常男女》的影响,电视相亲风潮很快席卷大陆。

最先开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卫视于1998年开办的《玫瑰之约》,它开办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前后有5 000多位嘉宾参与节目,并有超过15%的人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在这一时期的电视相亲风潮中,前后曾出现过30多档类似节目,除《玫瑰之约》外,上海的《相约星期六》也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代表,它于2000年开办并坚持至今,每年都有很多成功配对的嘉宾带着孩子出来感谢节目。

第三阶段的电视交友节目以江苏卫视2009年下半年开办的《非诚勿扰》为代表,一时间电视交友风潮再次席卷荧屏。

《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为爱向前冲》(浙江卫视)、《百里挑一》(东方卫视)、《缘来是你》(安徽卫视)等迅速上马,抢夺电视交友节目的受众市场。

本文所称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即是指这一时期新兴的电视交友节目。

之所以称之为“新派”,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电视交友节目与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传统电视交友节目不同,它不再以“红娘”为自身定位,不再以促成嘉宾走进婚姻殿堂为最终目的,它只是提供一个邂逅的平台,但不包办爱情和婚姻。

基于这类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新特点,本文选取《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新派电视交友节目进行解构,分析其节目性质与功能。

一、从《非诚勿扰》的节目元素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在网络直播工具PPS的分类排行中,《非诚勿扰》的收视率长期处于“综艺节目”的第一位。

一档以婚恋交友为主题的节目何以如此吸引受众,取得如此之高的收视率?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对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这类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性质进行分析,而定性的基础则是对节目元素的完整把握。

(一)娱乐元素所谓娱乐性,就是能够使受众身心放松并产生愉悦情绪的功能特性,但凡能起到娱乐之功效或有助于强化娱乐效果的节目元素,均可称之为娱乐性元素。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娱乐性元素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舞台设计与节目规则设计两方面。

首先,在舞台设计上,宏大的舞台布局,色彩斑斓的灯光,以及极富煽动性的背景音乐,共同营造了一种夸张的、令人兴奋的戏剧场景,在这一场景中,24位盛装打扮的女嘉宾伴随动感强劲的音乐鱼贯而出,与选美节目颇为类似的出场方式使节目在开场阶段形成一个小高潮,吸引节目受众的注意力与好奇心;随后,在现场与观众的共同期待中,男嘉宾“从天而降”,这一独特的出场方式制造了短暂的期待与悬念,以及悬念揭晓后的心理落差或惊喜。

总的来说,在舞台设计(包括男女嘉宾的出场方式)上,《非诚勿扰》制造了视、听与心理感受的多重刺激体验,使节目受众感官得到愉悦与放松。

其次,在规则设计上,悬念与冲突性贯穿节目始终:男嘉宾出场后秘密选择的第一眼“心动女生”,是否也会选择他?在男嘉宾的现场陈述以及视频短片展示中,现场女嘉宾会在什么时候突然选择灭灯?走到最后环节的男嘉宾会作何选择等等。

现场亮灯数量的变化是悬念与冲突最直观的展现,此外,男女嘉宾间唇枪舌剑般的热烈争论也是冲突性的另一重要表现。

这种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悬念的节目规则,是吸引受众的第二大娱乐元素。

(二)“真人秀”元素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以及真人秀时期[2]。

由于“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多样,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尹鸿对其作了如下概括:“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

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七个基本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

”[3]参照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可以发现在《非诚勿扰》栏目中,基本包含了“自愿參与、规定情景、给定目的、特定规则以及记录和加工”几个元素。

嘉宾以寻找人生伴侣为主要目的,自愿来到《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根据栏目组制定的规则,选定自己的“心动女生”并面对现场24位女嘉宾的提问甚至质疑,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嘉宾可能产生各种对抗性的语言冲突,而这个过程则被拍摄下来,经过剪辑加工后在电视上播出。

本文认为,“真人秀”的核心内质包括两点:“真”与“秀”,即将真实“秀”(show)出来。

在《非诚勿扰》栏目中,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参与节目的嘉宾都是普通人,既有公务员,也有教师、公司员工、司机甚至空乘人员,既有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也有事业有成尚未成家的大龄青年,这些人与受众有天然的接近感,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某个嘉宾的身份中进行情感的体验;“秀”元素在节目中的主要表现是嘉宾的自我展示,这种展示既包括有意的,也包括无意的。

有意的展示是指嘉宾为了博得异性的认可,在事先录制的视频短片中陈述自己的工作、收入、婚恋观等基本情况;而无意的展示则主要表现在节目录制现场中,面对众多女嘉宾的各色提问甚至刁难,男嘉宾在应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修养等深层特质,而女嘉宾在提问以及选择等过程中,也会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直观地传递给男嘉宾以及节目受众。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非诚勿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以婚恋观为主题的情感真人秀,它与源自西方的传统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并不以通过巨额的奖金等激励手段促使嘉宾在竞争中展现出人性的阴暗面为目的。

(三)话题性元素《非诚勿扰》与传统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再以“电视红娘”为自身定位,也不再以促成嘉宾的成功配对为宗旨,其实质是通过这样一档以电视速配为主题的栏目来展示现代人的婚恋观,观点的交锋才是其最大看点所在。

“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4]。

”为了使话题性在节目中表现得更加鲜明与尖锐,《非诚勿扰》在遴选嘉宾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意识的类型化。

在参与节目的女嘉宾中,每一期都既有古典含蓄型的,也有个性张扬型的,既有知性型的,也有可爱型的,她们的知识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环境各异,形成了不同的“类”,与此同时,这些女嘉宾都各有鲜明的情感观与价值观,而且善于表达;在男嘉宾中,既有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也有收入不菲的创业者;既有出身贫寒的有志青年,也有家境富裕的“富二代”,“海归”派、外籍人士也相继在节目中登场,他们虽然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节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中某一类型的人。

于是,个性风格、价值观念各异的一群人相互挑剔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过程。

除此之外,一些语言犀利的嘉宾所表达出来的婚恋观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在受众中形成热烈的反响与争议,如曾在节目中宣称非月薪超过二十万的成功男士不嫁的朱真芳,面对帅气男嘉宾骑自行车逛街的邀约而回答“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这些都使《非诚勿扰》栏目充满了话题性与争议性,其结果是使受众因关注话题而更加关注《非诚勿扰》,这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情感元素作为一档以婚恋交友为主题的电视栏目,情感是《非诚勿扰》最基本的节目元素——感情是婚恋的基础。

在《非诚勿扰》栏目中,对情感的追寻是嘉宾参与节目的原始动力。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男女嘉宾在进行双向选择时,在自我表达与以一对多的交流过程中,嘉宾的真实情感也会随之迸发出来。

而作为旁观者的节目受众,则会对嘉宾们在争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婚恋观进行评判,并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反感等情绪。

这些,都可称为情感元素在《非诚勿扰》栏目中的表现。

(五)服务元素虽然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相比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有了更多的娱乐性、话题性等色彩,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其打破了传统电视交友节目的沉闷,变得热闹非凡,其宗旨也不再是促成现场嘉宾的成功配对,但是无可否认,其婚恋题材本身的严肃性,使其不可能完全抹杀先天的服务性。

但《非诚勿扰》的服务性功能的表现又与传统电视交友节目有所不同:传统电视交友节目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成功促成现场嘉宾的配对,而《非诚勿扰》的服务性则超越了现场配对的这一局限。

总体而言,《非诚勿扰》节目是一个提供邂逅的舞台,参与节目的嘉宾既有在节目现场邂逅自己人生伴侣的可能性,也可以借助这个舞台展示自己,被场外的观众所认识和了解,最终在节目受众群中找到欣赏自己的另一半。

所以,《非诚勿扰》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平台的宣传、介绍功能。

(六)表演元素《非诚勿扰》开播至今,在赢得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与关注度的同时,也饱受社会与学界的诟病。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嘉宾身份的质疑引发的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

网络上一度盛传某些男女嘉宾身份造假的帖子,并指责《非诚勿扰》栏目组直接参与了嘉宾身份造假和对节目中某些热门话题的策划。

虽然随着广电总局对电视交友节目的整顿,曾频频爆出的嘉宾丑闻鲜有再现,但无可否认的是,《非诚勿扰》虽然是一档“真人秀”性质很浓的节目,但是“秀”的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调和矛盾的中间人角色,男女嘉宾则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中“表演”“真实的自己”,通过犀利的语言,他们创造了一种看似真实的自我,但这种表达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反表演的表演”。

综上所述,作为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代表的《非诚勿扰》节目集娱乐、真人秀、话题性、情感性、服务性与表演性等众多元素于一身,这一包罗万象的特质使如何对其定性成为一个难题。

在当前对《非诚勿扰》进行研究的学术文章中,既有将其归结为娱乐节目的,也有将其归结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还有学者直接将婚恋节目纳入到电视情感类节目的范畴。

应该说,以上几种定性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就《非诚勿扰》所包含的节目元素看来,似乎将其归结为其中的任何一类都有失偏颇。

因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电视一方面总在走向类型化,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地突破类型[5]。

“一方面,要使用惯用手法留住观众,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打破、跨越类型的界限吸收新观众,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