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6名义与实际利率数据(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1952~2009中国历年GDP(CPI通货膨胀)数据1003251223697090803369cfe8

1952~2009中国历年GDP(CPI通货膨胀)数据1003251223697090803369cfe8

2.05% 0.58% 2.61% 6.91% 4.17% 3.23% 7.98% 11.36% -1.76%
100.70 99.20 101.20 103.90 101.80 101.50 104.80 105.90 99.30
0.70% -0.80% 1.20% 3.90% 1.80% 1.50% 4.80% 5.90% -0.70%
100.70 3.58% 3.79% 2.29% -0.25% 1.00% 4.94% 10.21% 4.75% 5.16% 12.08% 8.51% 5.84% 6.85% 8.24% 15.12% 20.61% 13.74% 6.44% 1.51% -0.86% -1.26% 2.06% 106.00 102.40 101.90 101.50 102.80 109.30 106.50 107.30 118.80 118.00 103.10 103.40 106.40 114.70 124.10 117.10 108.30 102.80 99.20 98.60 100.40
名义GDP (亿元人民币)
GDP实际增长率 (相对上一年)
国内生产总 国内生产总 值指数 值指数 上年=100 1978年=100
276.00
467.00
916.00
2,683.00 3,332.00
3,638.00
6,913.00
10,801.00
679.00 824.00 859.00 910.00 1,028.00 1,068.00 1,307.00 1,439.00 1,457.00 1,220.00 1,149.30 1,233.30 1,454.00 1,716.10 1,868.00 1,773.90 1,723.10 1,937.90 2,252.70 2,426.40 2,518.10 2,720.90 2,789.90 2,997.30 2,943.70 3,201.90 3,645.22 4,062.58 4,545.62 4,891.56 5,323.35 5,962.65 7,208.05 9,016.04 10,275.18 12,058.62 15,042.82 16,992.32 18,667.82 21,781.50 26,923.48 35,333.92 48,197.86 60,793.73 71,176.59 78,973.04 84,402.28 89,677.05 99,214.55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

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际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二、实验背景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

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都会产生直接或是简洁的影响。

而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23次使用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可见利率在我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亦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研究实际利率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实验就1978年至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利率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分析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分析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运用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指数的数据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分析哪种方法更科学。

四、实验环境本实验属于自主实验,由学员课后自主完成,主要使用Excel软件。

数据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数据。

五、实验原理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六、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基础数据。

通过网上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相应数据。

数据样本区间为1978-2012年。

2、利用Excel软件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计算实际利率。

3、做出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算法下实际利率变化的折线图。

4、分析图表,考察实际存款利率变化特点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年份一年期存款名义年利率(%)通货膨胀率(%)CPI(以1977年为基年)实际利率(第一种)实际利率(第二种)1978 3.24 0.7 100.7 2.54 2.52 1979 3.78 2 102 1.78 1.32 1980 5.04 6 106 -0.96 -2.16 1981 5.4 2.4 102.4 3 2.98 1982 5.67 1.9 101.9 3.77 3.75 1983 5.76 1.5 101.5 4.26 4.23 1984 5.76 2.8 102.8 2.96 2.95 1985 6.72 9.3 108.8 -2.58 -2.06 1986 7.2 6.5 106 0.7 0.9 1987 7.2 7.3 107.3 -0.1 0.18 1988 7.68 18.8 118.5 -11.12 -9.36 1989 11.11 18 108.5 -6.89 -5.84 1990 9.91 3.1 102.1 6.81 6.61 1991 7.89 3.4 102.9 4.49 4.34 1992 7.56 6.4 105.4 1.16 1.09 1993 9.46 14.7 113.2 -5.24 -4.57 1994 10.98 24.1 121.7 -13.12 -10.57 1995 10.98 17.1 114.8 -6.12 -5.23 1996 9.16 8.3 106.1 0.86 0.79 1997 7.12 2.8 100.8 4.32 4.2 1998 5.03 -0.8 97.4 5.83 5.88 1999 2.92 -1.4 97 4.32 4.38 2000 2.25 0.4 98.5 1.85 1.84 2001 2.25 0.7 99.2 1.55 1.54 2002 2.02 -0.8 98.7 2.82 2.84 2003 1.98 1.2 99.9 0.78 0.77 2004 2.03 3.9 102.8 -1.87 -1.8 2005 2.25 1.8 100.8 0.45 0.44 2006 2.35 1.5 101.5 0.85 0.84 2007 3.87 4.8 104.8 -0.93 -0.86 2008 4.14 5.9 105.9 -1.76 -1.65 2009 2.25 -0.7 99.3 2.95 2.97 2010 2.25 3.3 103.3 -1.05 -1.03 2011 3.5 4 104 -0.5 -0.2 2012 3 2.6 102.6 0.4 0.62、实验结果分析(1)1978年1978-2012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分析我国存款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

利息与利率

利息与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
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
精确计算:r= (i-π)/(1+π)
概略计算:r=i-π
其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物价变动率)
均衡利率决定的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
原理:
a.投资(I)是利率(r)的减函数
b.储蓄(S)是利率的增函数
c.投资与储蓄的均衡决定市场均衡利率
古典利率理论图示
当S=I时,达到均衡,此时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①货币需求(Md)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②货币供给(Ms)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③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示图
收入增加或物价上涨引起货币需求曲线右移
3、可贷资金理论
基本观点:
①借贷资金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
②借贷资金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③市场均衡利率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利率的结构
M=期限差额 D=违约风险差额 L=流动性差额 T=税收差额 C=选择性差额
可贷资金理论图示
=预期通货膨胀率
C
T L D M r i e ++++++=πe π。

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6年中国税收收入时间序列数据

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6年中国税收收入时间序列数据

当前税收的快速增长 ,是许多临时性 因素 的作用 , 并不代表长期趋势。若去掉这些临时性 因素 , 税收 增长 和经济增长是大体合适 的。曾 国安 、胡 晶晶 (06 考察了不 同税种 与G P 20 ) D 的协调增长关 系 , 提
出税 收收入的增长应该服从 于社会 福利水 平 的提 高, 如果税收收入 的增 长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水平 的
响。 实证分析表 明, 经济波动决定 税收增长 率的变动, 经济 波动与税 收增长 率变动存在长期均衡变动关系 , 价格对税
收增 长率也有较 大影响。
关键词 : 税收增长率; 价格 ; 经济增 长率 中图分类号 : 804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3 9 (0 8 0 — 05 0 10 — 8 O 2 o )7 0 1— 5
经济 与管理 ( 月刊 )
2 0 年第 7期 08
有的研究仅仅基于纯理论 的角度 , 或者即便运用 了 某种技术分析 , 也只是在选取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
下对税收增长状况进行概述。另一方面 , 很少有学
而18 年税收增长率只有4 %,落差 近3 个百分 96 . 0 8 点。 另一个变动较大的年份出现在19年 , 年的 93 这1 税收增长率为2 . 8 %,而19 年税收增长率回落到 6 92 1. 落差有1个百分点。 9 9 20年 , 0 %, 5 8 19 — 06 税收增长 率均高于同期的G P D 增长率 , 成为 自17 年以来税 98 收增长最快最平稳的时期。从G P D 增长率与税收增 长率的关系来看 ,尽管两者差异较大的年份为多 ,

凯 , 志 辉 张
( 山东大学 经济学 院 , 山东 济南 200 ) 510

历年来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表(从1988年至2011年7月)

历年来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表(从1988年至2011年7月)

按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9折计息
98.12.07.前通知存款执行1至12个月档次利率
8.1 8.64 9 9.54 9.72
8.64 9.36 10.08 10.8 11.16
11.34 11.34 12.78 14.4 19.26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加点 4.32 4.77 4.14 4.59 4.14 4.59 3.96 4.41 3.78 4.23 4.95 4.95 5.31 4.77 5.04 3.6 4.05
未调整 存款利 率
4.68 5.4 5.85
定活两便 协定存款 通知存款 短期 贷款 一天 七天 六个月(含) 六个月至一年( 1.31 0.95 1.49 6.1 6.56 6.65 6.9 7.05 1.31 0.95 1.49 5.85 6.31 6.4 6.65 6.8 1.21 0.85 1.39 5.6 6.31 6.4 6.65 6.8 5.35 5.81 5.85 6.22 6.4 5.1 5.56 5.6 5.96 6.14 1.17 0.81 1.35 4.86 5.31 5.4 5.76 5.94 1.17 0.81 1.35 5.04 5.58 5.67 5.94 6.12 1.53 1.17 1.71 6.03 6.66 6.75 7.02 7.2 1.53 1.17 1.71 6.12 6.93 7.02 7.29 7.47 6.21 7.2 7.29 7.56 7.74 1.53 1.17 1.71 6.57 7.47 7.56 7.74 7.83 1.53 1.17 1.71 6.48 7.29 7.47 7.65 7.83 1.53 1.17 1.71 6.21 7.02 7.2 7.38 7.56 1.53 1.17 1.71 6.03 6.84 7.02 7.2 7.38 1.44 1.08 1.62 5.85 6.57 6.75 6.93 7.2

利率1

利率1

第三阶段:1997-2003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 缩的压力,央行于是转为执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1996月1日起取消利率上限,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 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 利率。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 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 的办法。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 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2000年9月21日实 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 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 策上的公平待遇。

第二阶段:1978-1997
1978~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3 元增加到 215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 343.4元增加到1998年的5425元。这一时期经济波动 的状况是: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 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改过去长期低速增长甚 至停滞的局面,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
1979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利率 调整。此次利率调整,虽然利率上调幅度并不大(由3.24%上调 到3.96%),但国家第一次增设了五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 取品种。 自1979年4月1日到1999年6月10日止,央行共进行过19次利 率调整,1989年2月1日,达11.34%,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最 高点, 并在这个点位上持续了14.5个月。随后在一年时间里利 率3次下调,1991年4月21日,利率为7.56%,两年后 ,利率随 着经济过热又被两度拉起,到1993年7月11日,央行将利率又升 高到10.98%的高位,形成当时第二个高 点,利率在这个点位保 持了34个月的纪录后,接着的便是被舆论称之为的“三年来央行 七次降息。”

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

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

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义实际利率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名义实际利率是指在利率中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实际利率。

在计算名义实际利率时,我们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对投资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更加准确的利率。

名义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名义实际利率= (1 + 名义利率) / (1 + 通胀率) - 1名义利率是指投资或借款中所使用的实际利率,通胀率是指通货膨胀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更加真实的实际利率,以便更好地评估投资的收益率或借款的成本。

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货膨胀率经常受到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名义实际利率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投资者或借款人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对投资或借款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在实际投资或借款中,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投资或借款的回报率,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通过理解和应用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或借款的机会,实现财务目标。

第二篇示例:在金融和经济学领域中,名义实际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名义利率指的是借款人或投资者在借贷交易中所支付或收到的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水平。

计算名义实际利率需要考虑通胀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资金的价值变化。

以下将介绍关于名义实际利率计算公式的详细内容。

一、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或投资中所涉及的利息费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名义利率是交易中的基本利率,用于计算借款或投资的基本成本或回报。

当我们考虑利率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名义利率,因为它反映了交易中的基础利息费率。

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水平。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实际利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金的真实价值。

实际利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借款或投资的实际成本或回报。

货币银行学第34章

货币银行学第34章
1、单利 (Simple Interest)
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本金所生 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其公式为:
S=p•(1+n•r) I = P • r• n
其中:P为本金;r为(年)利率;n年为期限(年)
(Principle)
2、复利 (Compound Interest)
➢ 复利是在单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利不同, 复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如年、季或月)按本金计算 利息,随即将利息并入本金,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 的基础,俗称“利滚利”。
从货币控制的角度,利率市场化是货币当局对利率的调 控从直接管制方式转为间接调控方式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 化,央行将通过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基准利率,从而 实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控制的间接调控。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则: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当采取渐进的原则。
✓ 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先对某些金融工具的利率市场 化,通过逐渐扩大市场化利率的金融工具的数量和范围 来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第四节 利率体制
一、我国的利率体制:官定利率 1、缺乏弹性 2、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 3、层次少 4、“地下金融”猖獗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央 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
银行间利率。主要包括全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和银 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1)交易动机 (Transactions Motive)
➢ 即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持有货币 的动机。它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和收支的 时距长短。
➢ 它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是收入的增函 数,是时间长短的减函数。
(2)预防动机 (Precautionary Motive)

通货膨胀分析

通货膨胀分析

宏观经济学一、通货膨胀(一)中国1978-2010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数据及图表2010年1-11月中国CPI上涨指数(二)分析我国最近两次通货膨胀(2007-2008年/ 今年)原因。

1.我国今年(2010)的通胀原因1)货币因素国内流动性过剩,与2007-2008年相比,如今国内流动性更为旺盛、资产泡沫更加严重。

近两年M1、M2增速高于20%,远远高于当年中国的M2与名义GDP之差一直处于历史最高水平M1-M2增速剪刀差在2010年1月份扩大到12.87,是历史最高水平10月份,新增贷款接近60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如此宽松的流动性将导致今年的新增贷款很难控制在7.5万亿以内。

受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大量热钱涌入。

2)成本因素劳动力工资上升,可能推高我国通胀资源价格面临上调压力。

目前,以煤电油气等为代表的资源产品价格正进入集中上涨期,在内外因素的重叠压力下,长期通胀压力不可小觑。

主要表现在:一是,天然气需求旺季的来临,国内天然气销售价格上涨似乎已经成为必然。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统一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0.23元/立方米,并规定在调后基准价格基础上再上浮10%,同时要求各地尽快理顺下游天然气销售价格。

二是,民低电价时代行将结束。

10月21日,居民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结束,电价面临上调3)灾害自然灾害使得蔬菜价格上涨4)通货膨胀预期因为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人们会抢购商品,购买资产,尽量把手里的货币花掉,使得商品和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加居通货膨胀;同时通货膨胀的预期还会使劳动力工资有上升的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形成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2007-2008年的通胀原因1) 流动性过剩07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增速创下自06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3%,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1.56个百分点和0.15个百分点。

1978-2009实际上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

1978-2009实际上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

1978-2009实际上就是一部隐蔽的通货膨胀史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 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 )101.3亿元1952年各项存款:101.3亿元1978年各项存款:889.7亿元1999年各项存款:108778.90亿元2005年各项存款:300208.55亿元2009年各项存款: 612006.35亿元1952-2009 M2增速=(612006.35/101.3)∨57-1 = 16.50 %1952-1978 M2增速=(889.7 / 101.3)∨26-1 = 8.716 %(改*革开*放前)1978-2009 M2增速=(612006.35/889.7)∨31-1 = 23.46 %(改*革开*放后)前后三十年对比更是吃*人透过共和国六十年货币存量史试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本质(ZT)货币存量又称为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

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主要从银行概览中加工整理后取得。

货币供应量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距分层次统计。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帐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使应量”。

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 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 )101.3亿元,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

从52年到57年,M2基本上是以每年12-15亿元的速度增加,货币增长保持在10%左右,57年达到197.7亿元,这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从58年开始就不对了,货币增长也开始大跃进,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

技术经济学计算题

技术经济学计算题

第三章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设:P —年初本金, F —年末本利和, L —年内产生的利息, r —名义利率, i —实际利率, m —在一年中的计息次数。

则:单位计息周期的利率为r/m , 年末本利和为 在一年内产生的利息为 据利率定义,得当m=1时,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m>1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当m →∞时,即按连续复利计算时,i 与r 的关系为: i =еr ―1 【例】某工程项目预计初始投资1000万元,第3年开始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抵销经营成本后为300万元,第5年追加投资500万元,当年见效且每年销售收入抵销经营成本后为750万元,该项目的经济寿命约为10年,残值为100万元,试绘制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图。

设一次投入资金为P ,利率为i ,则在n 年末一次收回本利和F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 ——未来值; P ——现值或本金; i ——利率; n ——期数;I ——利息额; 1+i·n ——单位本金到期本利和现值是指在今后一定时期收到或支付的一笔金额按规定利率折算的现在价值。

现值是未来值(终值)的对称,是未来值的逆运算。

复利的计算方法前期所得的本利和作为新期的本金。

即利滚利。

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1.期初一次投入计算本利和(未来值) F=P. 叫做一次投入的终值系数, 可用符号 表示 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 一次投入的现值 叫做一次投入的现值系数,可用符号表示。

上述公式可表示为: 等额序列投入未来值 连续若干期的期末支付等额A 。

叫做等额序列的终值系数, 可用符号(F/A ,i ,n )表示。

上述公式可表示为:F=A·(F/A ,i ,n )。

等额序列现值叫做等额序列的现值系数,可用符号 表示:(P/A ,i ,n) 上述公式为:P=A· (P/A,i,n)。

ni )1(+n i )1(+),,/(n i P F ),,/(n i P F P F ⋅=ni FP )1(+=),,/(n i F P F P ⋅=),,/(n i F P ()⎥⎦⎤⎢⎣⎡-+⋅=i i A F n 11等额存储偿债基金叫做等额存储偿债基金系数, 可表示为:(A/F ,i ,n) 上述公式可表示为:A=F·(A/F,i,n)。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终值-货币的现值
=(货币现值+货币现值×利息率)-货币现值
=货币现值×利息率
从公式中可看出,利息率或折现率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资金未来的增殖,即利息大小是根据利息率计算,反之,未来资金折现成现值,其贴现利息的大小是根据折现率(一般为利息率)计算。
2)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2)信用的产生: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
前提条件:私有财产的出现——为满足在不改变所有权条件下的财富调剂的需要,产生了借贷行为。
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广泛的“余缺”现象,即同时存在收>支的盈余主体,收<支的赤字主体,需要借助信用来调剂,并产生专门从事资金余缺调剂的中介机构,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
2)利息是收益的一般形式:无论贷出与否,借入与否,利息都被当作一种机会成本而存在。但利息并不是一个反映资金价格水平的概念(利息率才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二、利息率:
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理解的问题
1)利息率定义: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g(利息额)
r(利息率)= --------------------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定义: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包括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
消费信用作用:对消费者来说,解决了消费者消费欲望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对整个社会来说,消费品促销,扩大了消费需求,促进耐用消费品生产和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但可能使未来消费缩小,增加债务负担;容易助长信用膨胀,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消费,市场供求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