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工程建设的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下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为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空间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包括地下隧道、地下车库、地下管网等。

这些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补充和扩展,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在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参与到一个实际的地下工程项目中,从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全面了解地下工程的整个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调研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防水设计、通风与排水设计等。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需要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例如,地下隧道的施工需要使用掘进机械和爆破技术,地下车库的施工则需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

除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编号:0106071C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限选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及地下工程方向)一门主要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授、实习、参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各种开挖方案、方法及开挖方式;掌握岩土地层各种开挖和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锚喷支护的设计及施工、信息法施工原理;特殊地层施工、安全和劳动条件;工能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是建立在相关数学、材料学、管理学、机械工程学、安全、地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学习《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或同时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即类似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地下建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课时要求内容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与文献资料,学习过程中,应多理解内容,不必死记硬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有关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具体的教学要求: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组成、工程建设程序;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掌握地下建筑工程开挖、装运、支护等施工程序;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和生产实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课程中的简单科研课题,能够拟出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手段,整理实验数据。

地下结构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施工课程设计题目矿山运输巷道开挖爆破设计姓名学号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学院完成时间目录1、爆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4)1.1课程设计的任务 (4)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4)1.3设计步骤 (5)2、工程概况 (6)2.1原始条件 (6)2.2爆破地质条件 (6)2.3、工程特点 (6)2.4设计目标 (6)3、爆破方案 (6)3.1光面爆破 (6)3.2掘进爆破技术 (7)3.3施工流程图: (7)4、爆破参数选择与计算 (7)4.1花岗岩的物理性质 (8)4.2巷道掘进断面相关数据和公式 (8)4.3各参数汇总 (12)5、装药、填塞与起爆网路 (13)5.1掏槽眼和辅助眼的装药结构 (14)5.2周边眼的装药结构 (15)5.3炮泥的填塞 (15)5.4起爆方法 (15)5.5施工工艺 (16)6、安全措施 (17)6.1爆破安全距离 (17)6.2爆破事故的预防 (17)6.3爆后检查 (18)6.4盲炮的预防及处理 (19)7.施工组织 (19)8.爆破条件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参考文献 (22)致谢 (22)1、爆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任务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简明爆破工程设计手册等要求,进行某工程的爆破设计。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图纸的要求: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绘制工程设计图纸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

对课程设计图纸有如下几点要求:①设计图纸必须全面正确反映设计意图,内容与文字说明必须一致;(采用2号图纸,不少于2张)且和说明书同装档案袋。

②图面布置要适中,图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留有适当的空边;③比例尺要选择适当,图纸一律用标准图纸,图例一律采用通用标准格式,图纸要求统一编号;④线条粗细分明符合工程制图要求,标注必要尺寸,图中注文数字、外文字母一律用工程字体;⑤设计图标按国家统一标准绘制。

⑥设计图纸内容由学生同指导老师协商确定。

二、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二、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二设计题目: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院系:河海学院专业:地质工程年级:2011 级班姓名:指导教师:翁其能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2014年6月25 日说明:本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依据重庆交通大学的课程设计有关要求、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指导办法编制,主要用于河海学院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安排,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依据文件之一。

进行《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的学生应认真阅读、理解本设计任务书,完成本任务书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按照有关要求包括以下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任务与工作准备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任务与工作准备一、课程设计的题目及意义本次课程设计为《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题目为: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课程设计的意义: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要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本次课程设计要通过资料收集、方案选择、结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过程,达到加深对《地下工程》所学知识认识的目的,并对《地下工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课程设计环节,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隧道洞身的设计和隧道洞门的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应具备:隧道横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的设计,隧道洞室防排水设计,隧道开挖及防排水方案,洞门的相关设计,相关图纸。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确定所选项目的设计依据、工程概况等。

2.洞身包括衬砌的计算。

3.洞门计算和验算。

4.提交课程设计成果。

五、课程设计的工作准备1.按照本任务书制定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依据本设计任务书对时间进行有效安排。

2. 为课程设计工作进行准备,比如提前安排好电脑的使用、网络的使用、调查计划的执行、图书资料的查阅等。

《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测试技术实习》目录1实习目的和要求 (1)2实习内容 (1)2.1试验一基桩低应变检测 (1)2.1.1试验原理 (1)2.1.2试验设备 (2)2.1.3试验依据、判别标准 (3)2.1.4试验步骤 (9)2.1.5试验图表绘制 (9)2.1.6试验结果汇总 (15)2.1.7试验注意事项 (15)2.2试验二地脉动测试 (16)2.2.1试验原理 (16)2.2.2试验设备 (16)2.2.3试验步骤 (16)2.2.4试验参数设置 (17)2.2.5试验图表绘制 (17)2.2.6试验结果汇总 (19)2.2.7试验注意事项 (19)3参考文献 (20)《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和要求(1)《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地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一项实习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岩土工程检测监测中应用的能力。

(2)通过实习,要求我们对原位测试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深入掌握位移检测、桩基检测等内容。

(3)在教师指导下,要求我们独立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并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排版符合要求、文字通顺、图表正确、分析准确、结论可靠。

2实习内容2.1试验一基桩低应变检测2.1.1试验原理基桩低应变检测即反射波法,指的是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反射特征为理论的一种方法。

在应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将桩看成是具有连续弹性的一维均质杆,同时不考虑周土体传播的应力波对沿桩身造成的一些影响。

在测试过程中,在桩顶进行纵向振动,弹性波将会沿着桩身向下进行传播,一旦桩身出现较大的波阻抗变化波动或桩身截面积改变,就会发射反射波,将它进行相应的接收、滤波、放大以及数据的处理,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就能够识别各个部位的反射信息,通过专业的数据软件对这些反射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就能够判断出桩身的完整性。

引起反射波变化的原因:桩底、截面发生变化、夹泥、离析、混凝土质量变化、土层变化等。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目的 (2)二、设计资料 (2)三、隧道设计 (2)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7)五、轨道设计 (12)六、参考文献 (13)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1)直线隧道,时速80km/h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1.车辆长度:19000mm2. 车辆宽度:2800mm3. 车辆高度:3800mm4. 车体重量:1) 空车:24000kg(钢车)2)重车:42600kg(钢车)●车辆轮廓线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点号0 1 2 3 4 5 6 27 28X 0 840 950 1129 1229 1299 1318 1332 1387Y 3800 3800 3750 3636 3538 3406 3315 3077 3063点号29 30 7 8 9 —10d 11d 12dX 1413 1358 1400 1400 1400 —1255 1255 1255Y 2621 2605 1860 1100 600 —600 355 160点号13d 14d 15d 16d 17d 20d 21 22 23X 1440 1441 1230 1065 1065 818 818 717.5 717.5Y 160 120 85 85 165 165 0 0 -25点号24 25 26 —12e 13e 14e ——X 676.5 676.5 0 —-1255 -1428 -1428 ——Y -25 80 80 —222 222 190 ——注:表中第0~9、10d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1d点是车轴上轴箱的控制点;第12d~15d点是转向架构架下受流器的控制点;第16d~20d点为下部受流转向架构架上的控制点;第21、22点为车轮踏面上的控制点;第23、24点为轮缘上的控制点;第25、26为连接在车轴上的齿轮箱最低点;第27~30点为信号灯预留位置。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讲义 PPT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讲义 PPT

•2.缺席5次直接不及格;
•3.方法正确无大的计算错误;
•4.成果要求:
• 有封面
• 有指导书
• 图纸
•5.时间:截止7月17日(星期五)的上午11点
大家好
30
Bye Bye
大家好
31
L :结构横断面的宽度;
q t :底板上所受的特载。

大家好
10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荷载计算
(三)侧墙上的荷载
侧墙上所受的荷载有土层的侧向压力、水压力及特载。
1.土层侧向压力
e(
i
ihi)tan2452
2.侧向水压力 ew wh
:折减系数,其值依土体的透水性来确定:对于砂土 1
,对于粘土 0.7
E0=50MPa,泊桑比μ0=0.3,设为平面变形问题,绘制框架的弯
矩图。P132
a) 2t m
b)
x2
C
B
x1
0.6m 3m
D
A
4m
大家好
4m
24
大家好
25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大家好
28
1.592 1.118
2.40B 1.85
a)
1.592 C
D 1.118
大家好
29
课程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
q 顶
ih iw h w d q 顶 t q
i
大家好
9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荷载计算
(二)底板上的荷载
一般情况下,人防工程中的结构刚度都较大,而地基相对 来说较松软,所以假定地基反力为直线分布。作用于底板上 的荷载可按下式计算
q底q顶LPq顶 t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2012-7班学生姓名:陈铁卫学生学号: 20120249指导教师:孙克国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1.3 课程设计方案 (1)1.3.1 方案概述 (1)1.3.2 主要材料 (3)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3)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5)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4)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主动荷载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1、《地铁设计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1.3 课程设计方案1.3.1 方案概述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2。

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横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横断面方向),纵向柱间距8m 。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1,采用水土分算。

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地下施工中涉及到的地质、土木工程等相关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地下施工项目中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地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功能及施工特点;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工程施工概述2. 地下施工技术与工艺:涵盖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爆破等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4.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计算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5.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典型地下工程施工项目,总结经验教训;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6.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地下工程施工概述第二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第三周: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四周:地下工程施工计算第五周:地下工程施工案例第六周: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新奥法隧道二次衬砌结构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5 年 12 月目录1、设计任务书 (3)基本设计资料 (3)设计要求 (4)参考资料 (4)2、计算工况 (5)¥参数 (5)围岩压力 (5)拟定二次衬砌截面尺寸 (5)3、衬砌结构内力 (6)4、衬砌结构配筋 (12)')%'1、设计任务书基本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三心圆带仰拱隧道,隧道内净空的高度为 m,内净空宽度为11 m,建筑限界和内净空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如图2-1所示,地表至隧道内净空顶部H=20 ~ 60 m。

拟采用新奥法复合式支护结构,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弹= GPa,泊松比μc=,钢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340MPa。

性模量Ec(2)围岩性质假设隧道所在土体为黏性土,围岩级别为Ⅴ级,平均γ=18~20 kN/m3,平均黏聚力c =30~60kPa,内摩擦角φ=20~30°,泊松比为~,变形模量E为15~30MPa。

,图1-10 衬砌横断面尺寸(单位:cm)设计要求(1)确定具体计算工况,包括选定隧道埋深、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变形模量等指标。

(各位同学之间不得雷同)。

(2)根据经验,初步拟定二次衬砌截面尺寸。

(3)确定隧道埋深条件(深埋或浅埋),并计算围岩压力。

深埋隧道采用普氏理论进行计算,浅埋隧道采用岩柱理论或太沙基松动理论进行计算,超浅埋隧道采用土柱理论进行计算。

(4)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假定抗力计算模型或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计算二次衬砌内力,计算中只考虑围岩压力和二次衬砌结构自重,直接按照标准值进行组合,无需考虑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5)验算截面承载力,优化截面尺寸,并进行配筋设计。

验算中,只需进行正截面抗拉、抗压、抗弯验算,无需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剪验算、裂缝验算、变形验算等。

/(6)编写设计计算书。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课程设计

前言校园有限的占地面积使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地面的建筑及人流密度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其负荷载,而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需要进一步扩大建设。

为此,开发地下空间,把一些重要的建筑实施置于地下,已势在必行。

作为学期末的一项课程设计内容,同时也作为一种倡导,我们在学校北区学十九楼、综合办公楼(包括地调楼)、图书馆、探工楼、综合楼、信工楼之间区域拟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地下商业街及地下停车库,其中地下一层主要为地下综合商业街;地下二层为停车库。

规划区域面积4860平方米,主要任务:(1)对开发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并使用GPS和测量等手段,绘制规划区的平面位置图;(2)认真调查规划区的工程地址和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原有地下建筑和各种管线的布设情况;(3)分析地下拟建工程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拟建工程建筑的布局方案;(4)绘制拟建地下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和三维立体规划图;(5)确定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对工程主要位置进行相应的降水、支护、管片衬砌等的设计;所要提交的报告包括北区地下空间现状及总体规划、盾构管片衬砌设计、主出入口降水设计、主出入口基坑支护设计、设计结论五部分内容。

由于篇幅有限,文末列出了主要的文献名录,再次感谢相关文献资料的作者、编者,本文由cc组织编写,编写成员有。

各部分分工内容如下:盾构计算——xxxxxxxxx、降水计算——支护计算——CAD制作——排版汇总——全文有cc统稿,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xx,李xx及xx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限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和时间,对文中谬误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目录前言 (1)目录 (2)1工程概况 (4)1.1工程简介 (4)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1.4拟建区域已建建筑情况 (5)1.5拟建建筑的具体规划 (5)1.5.1地下一层 (5)1.5.2地下二层: (7)1.6规划区域的空间开发的前景 (7)2盾构施工 (8)2.1衬砌方式 (8)2.2衬砌设计 (8)2.2.1管片尺寸 (8)2.2.2 场地条件 (8)2. 2.3 设计方法 (9)2.2.4 荷载条件 (9)2.2.5计算内力 (12)2.2.6配筋 (12)2.2.7验算衬砌管片的安全性 (17)2.2.8结论 (23)3降水设计 (24)3.1概述 (24)3.2 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24)3.2.1 降水设计基本参数及原则 (24)3.2.2降水设计计算 (24)3.3 降水井的布置和结构 (25)3.3.1降水井的布置 (25)3.3.2井点结构 (26)3.3.3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验算 (27)3.4 管井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8)3.4.1施工工艺(如图3-4) (28)3.4.2施工准备 (28)3.4.3放井位 (28)3.4.4挖探坑 (29)3.4.5成孔 (29)3.4.6换浆 (29)3.4.7 吊放井管 (29)3.4.8洗井 (29)3.4.9 水泵安装 (29)3.5 补救措施 (29)3.6 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与防治 (30)3.6.1 工程环境影响监测 (30)3.6.2 工程环境影响防治 (30)4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31)4.1 设计内容 (31)4.1.1墙体宽度和深度 (31)4.1.2宽度方向布桩形式 (31)4.1.3墙体强度 (31)4.1.4其他加固措施 (31)4.2土压力计算及嵌固深度设计值 (31)4.2.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确定 (31)4.2.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32)4.2.3力学计算简图 (34)4.2.4 嵌固深度设计值 (34)4.2.5 重力混凝土挡土墙厚度设计 (34)4.2.6抗倾覆验算 (35)4.2.7 抗滑验算 (36)结束语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该工程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地下商城,其地上已建的建筑有综合教学楼、探工楼、学生19号楼,另外还有一些与此相关的配套建筑(具体见中国地质大学区域平面布置图1-1)。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pdf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pdf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号班级城市地下10-2班姓名指导老师陆路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10-2班)目录1 工程概况 (4)1.1 编制依据 (4)1. 3工程地质 (4)1.4 施工现场情况 (6)2 工程重点及难点 (6)2.1 施工场地小 (6)2.2 超深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6)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7)2.4 主体结构防水 (7)3 工程总体筹划 (7)3.1 施工总体目标与总体筹划原则 (7)3.2 施工方案比选 (8)3.3 施工总体安排 (9)3.4 施工工期筹划 (9)3.5 人员配置 (10)3.6 主要机械设备 (11)3.7 平面组织布置 (11)4 深基坑施工方案 (14)4.1 方案综述 (14)4.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5)4.3地基加固方案 (19)4.4 基坑降水方案 (19)4.5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20)4.6 基坑开挖方案 (22)4.7 结构支撑方案 (23)4.8 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 (24)5 工程管理 (25)5.1项目组织管理图 (25)6 沿线的构筑物、地下管线保护 (26)6.1 北面高层建筑的及其他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26)6.2 地下管线及其他民用、公共设施的保护 (26)7 工程质量管理 (27)7.1 质量保证体系 (27)7.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7)8 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措施 (29)8.1 安全生产措施 (29)8.2 文明施工措施 (30)9 环境保护措施 (31)9.1 减小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 (31)9.2 做好废料废方的处理 (31)9.3水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32)9.4空气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32)9.5建筑垃圾和渣土管理措施 (32)9.6施工现场噪声及振动控制管理措施 (33)10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33)10.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措施 (33)10.2事故应急预案 (36)参考文献 (38)1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所遵照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下:1. 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 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4-2003)7. 其他相关之规范规程。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多层住宅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的编制原则、方法和步骤;加深对所学施工组织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施工组织设计思想和严谨踏实、认真细致、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内容:1、工程名称:多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名称详见附件)。

2、工程地址:详见附件。

3、根据提供的施工图及现场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设置、拟采用的先进技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支持性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技术组织措施。

三、设计步骤:(一)准备工作1、借阅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参考书。

2、仔细阅读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并看懂图纸。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建设情况、建筑设计特点、建设地段特点、施工条件等。

2、施工部署:包括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施工特点、机构设置、组织安排等。

3、施工方案:包括确定施工顺序和施工流向、流水段划分、施工方法、机械选择等。

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5、施工进度计划的支持性计划(包括劳动力、主要材料、机械和运输计划表)。

6、施工平面图(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确定搅拌站、仓库、材料、构件堆场以及加工厂的位置、现场运输道路、临时设施布置、水电管网布置)7、技术组织措施四、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按照本任务书的要求及文件规定完成给定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二)设计原始资料1、、施工图2、现场条件(三)设计完成应提交的文件及图表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1份2、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3、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表 1张(四)对设计成果的要求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1)设计说明书封面(采用“中原工学院课程设计”封皮,装订规整,指导教师:杨中宣)(2)目录(3)正文(五千字以上)正文要求:中原工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手写,文字工整,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暗挖法课程设计

暗挖法课程设计

暗挖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暗挖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暗挖法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培养学生对地下工程安全的认识。

1.掌握暗挖法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暗挖法施工的基本原理。

3.熟悉暗挖法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

4.了解暗挖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5.能够分析地下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暗挖法施工方案。

6.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暗挖法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

7.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暗挖法的定义和分类、施工原理、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以及暗挖法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暗挖法的定义和分类1.暗挖法的定义2.暗挖法的分类及特点第2课时:暗挖法的施工原理1.暗挖法施工的基本原理2.暗挖法施工的技术要求第3课时:暗挖法的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1.暗挖法的施工流程2.暗挖法的技术要点第4课时:暗挖法在我国的应用案例1.暗挖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典型暗挖法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暗挖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暗挖法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地下工程暗挖法》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现代暗挖技术》等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暗挖法的施工原理和流程。

4.实验设备:安排暗挖法施工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暗挖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一层地下室,基础采用砼钻孔灌注桩基础。

基础开挖深度为5.3米,基坑南面采用Φ800@800钻孔灌注桩围护,其它三面采用Φ48×3.0 @1100×1000(水平),L=9000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共设五排,开挖坡度为1:0.3。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组成情况为:
①杂填土①-1
杂色,松散,组成成分较复杂,由粉粒、砂、碎石、建筑垃圾组成,夹杂块石。

主要分布鱼塘四周。

层厚0.90~ 2.70m。

②淤泥①-2
灰色,流塑,夹杂大量有机质,有臭味,全场分布,层厚0.30~1.20m。

③粉质粘土②
黄色,硬可塑状,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夹杂白色团块,全场分布,层厚
1.20~5.60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较塑,含有较多腐植物,中间夹粉土、细砂透镜体。

主要分布在拟建东楼区域,西楼区3-3剖线也有分布。

层厚0.70-3.20m。

上述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三、设计内容
(一)施工组织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2.人员及机具配备
(二)施工要求
(三)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四)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五)施工工期安排
(六)监测及应急措施。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参考第一章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拟建的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XXX车站沿长阳路下布置,东西向横跨大连路。

该站为岛式站台,主体为地下两层结构,采用单柱双跨(局部为双柱三跨)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有效站台宽度10m,长度139.4m。

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钢支撑支护体系,纵向柱跨标准段为8m。

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与连续墙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22.89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约24.59m。

车站全长约165.5m,顶板覆土约2.5m,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衬的结构,地下墙厚度0.6m。

内衬厚度地下三层为400mm。

长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建设西门子上海中心,为高层商办,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其桩基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地铁的变形及沉降对其的影响,桩端持力层为⑨-2层。

围护结构设计根据地铁的实际情况适当加长了钻孔灌注桩深度,并增加了坑内加固,现状地块地下室已完成。

长阳路以南、大连路以东地块为大连路绿地工程,为地下一层结构,设有抗浮桩,建有下沉广场和地下商场、展厅等。

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南地块的旭园一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基础型式为桩筏基础。

长阳路以西、大连路以北地块的旭园二期则还在规划中。

1.2 工程地质条件1.2.1 场地岩土工程性质根据勘察工程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内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可分为六大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状态,含少量碎砖石屑、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淤泥质填土,场地西侧较高部位为堆填的碎石块、砖块等,土质不均匀。

该层层厚0.20~3.70m,层底埋深0.20~3.70m。

②—l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稍有光泽,韧性差、干强度中。

该层层厚0.30~3.l0m,层底埋深1.20~5.60m。

②—2层粉土~粉砂:灰色、黄灰色,饱和,稍密状态,上部夹粉土,主要由石英质组成,颗粒级配一般,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讲义、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料
需导入的技术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
课程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系统仿真软件、图片、模型、FLASH动画等;
表五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任

学时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组织设计
成果资料
任务1
3
讲义、多媒体课件;
利用云课堂APP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利用视频学习视频、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组进行互评打分。
媒体课件、系统仿真软件、图片、模型、FLASH动回等;
任务8
6
讲义、多媒体课件;
利用云课堂APP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利用视频学习视频、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组进行互评打分。
媒体课件、系统仿真软件、图片、模型、FLASH动画等;
任务9
12
讲义、多媒体课件;
利用云课堂APP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利用视频学习视频、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组进行互评打分。
媒体课件、系统仿真软件、图片、模型、FLASH动画等;
任务10
6
讲义、多媒体课件;
利用云课堂APP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利用视频学习视频、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组进行互评打分。
5
讲义、
多媒体课件;
利用云课堂APP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利用视频学习视频、动画演示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小组进行互评打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号班级城市地下10-2班姓名指导老师陆路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10-2班)目录1.................................................................................................................. 工程概况41.1................................................................................................................. 编制依据41. 3工程地质 (4)1.4 施工现场情况 (6)2 工程重点及难点 (6)2.1 施工场地小 (6)2.2 超深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6)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7)2.4 主体结构防水 (7)3 ............................................................................................................. 工程总体筹划73.1................................................................................... 施工总体目标与总体筹划原则73.2施工方案比选 (8)3.3 施工总体安排 (9)3.4........................................................................................................... 施工工期筹划93.5................................................................................................................. 人员配置93.6........................................................................................................... 主要机械设备103.7平面组织布置 (11)4 深基坑施工方案 (13)4.1 方案综述 (13)4.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4)4.3地基加固方案 (17)4.4 基坑降水方案 (18)4.5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19)4.6 基坑开挖方案 (20)4.7 结构支撑方案 (21)4.8 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 (22)5 工程管理 (24)5.1项目组织管理图 (24)6 沿线的构筑物、地下管线保护 (24)7 工程质量管理 (25)7.1 质量保证体系 (25)7.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5)8 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措施 (27)8.1 安全生产措施 (27)8.2 文明施工措施 (28)9 环境保护措施 (29)9.1 减小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 (29)9.2 做好废料废方的处理 (29)9.3水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29)9.4空气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30)9.5建筑垃圾和渣土管理措施 (30)9.6施工现场噪声及振动控制管理措施 (30)10 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31)10.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措施 (31)10.2事故应急预案 (33)参考文献 (35)1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所遵照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下:1. 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 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4-2003)7. 其他相关之规范规程。

除了遵照规范,还依据了现场材料和所给的资料来确定各个参数等。

1.2工程简介本次工程为大型基坑工程施工,是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隧道施工为盾构法施工,本工程由工作井和暗埋段组成,本施工组织编制的是其中工作井,该节段长度为24m,围护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形式,钢筋混凝土支撑及钢支撑,地下连续墙与外墙“两墙合一”,墙厚1.0m,深46m。

地下3层,结构形式为两柱三跨,沿纵方向呈近似矩形,平均宽度约为22m,平均埋置深度为26m,表1 工程概况表位置节段号东线里程节段长度围护形式工作井EK2+190~EK2+21424m地下连续墙(厚1.0m、深46m)暗埋段PD1EK2+214~EK2+24127m地下连续墙(厚1.0m、深40m)PD2EK2+241~EK2+26625m地下连续墙(厚1.0m、深36m)PD3EK2+266~EK2+29024m地下连续墙(厚1.0m、深35m)1. 3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情况可以见下表:表2 工程地质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表表2续⑦1-1-28.69~-31.5032.50~35.603.50~6.0027.618.92.72.79634.720.014.7.52.247.7629.6⑦1-2-44.09~-47.2348.00~51.0013.50~17.4029.118.62.70.839.1612.5241.71.4 施工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徐州三环线上,周边人流量不是很大,附近无高大建筑物。

在施工进场后开始在基坑范围内进行管线刨验,管线刨验结合管线图纸和现场的探构和探坑进行,采用人工刨验,发现管线及时与产权单位联系,进行迁改或保护。

但还是要注意本工程上下水管线、通讯、电缆、煤气等管线,不对周边教学和博物馆等地区造成过大施工带来的过大噪音等其他影响。

本工程可以从成本方面考虑,直接采用明挖法施工,对地上交通直接采取改道而行就可以解决,从未大大节约施工成本。

图1 地面情况图2 工程重点及难点2.1 施工场地小在保证对路面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在建设中可以使用的施工场地比较小,同时还要在各个施工阶段,解决和处理好机械的使用与存放以及材料的保存问题,要进行很细致的统筹安排,处理的办法主要是将原先制定好的计划与施工规则严格落到实处并且满足施工设计的需要,突出重点。

2.2 超深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由于本次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度较大,所以,其工程地质概况也比较复杂。

根据地质条件,该场区可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土层主要为粉土层和粘土层,土质一般。

此外,深导墙施工和监测,会带来很大难度,主要的解决方法是让导墙的墙趾深入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中,或者有牢固、稳定的基础,来防止挖槽时导墙底下坍塌。

另外,在泥浆配比方面,由于超深槽壁和槽段空置时间较长对泥浆护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方法,要求监理在不同施工深度时,对施工单位泥浆指标的控制,要求格外关注。

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车站周边交通疏解复杂、周围房屋及管线密集,且基底位于较软弱的粉砂层及粉质粘土层,基坑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渗漏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解决方案:要加强支护,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地面沉降的监测。

还需对既有管线进行改迁,在土方开挖时,分空间分方法,保护既有管线。

本站站及盾构井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连墙深度最深达40米,施工过程大型机械设备在现场施工作业,确保设备和过程安全是本工程安全工作的重点;深基坑保证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确保基坑不发生渗漏也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两侧高楼林立,地下管线众多,施工过程中确保周围建筑、管线及地面安全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

基坑支护体系虽不是临时结构,但仍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

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如软粘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

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差异。

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都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情况进行,外地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

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不仅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等有关。

有时保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是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

这就决定了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

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标准都是比较困难的2.4 主体结构防水本工程段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缝多,防水材料多样,防水材料预留连接处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逆作法施工暗挖接头处混凝土接缝处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中间立柱桩以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精度控制也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确保工程按照合同工期要求,在时限内完成工程项目是我单位对建设单位的承诺,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也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

3工程总体筹划3.1施工总体目标与总体筹划原则总体目标,包括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满足设计要求,行业规范等)、工期目标(按期验收)、安全目标(无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其他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等)总体筹划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安全工作为工程部署的重中之重,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包括管线路调查,地面建筑物调查,地面道路桥梁设施调查等。

将安全检查融入工序作业的必要时间之内,保证施工安全顺畅进行。

质量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工程质量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做到盾构施工稳扎稳打不停留,保持施工作业稳步有序,安排合理;做好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工作,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提前进行质量筹划,在施工中加强各项监控量测,对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进行纠偏,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保证工期的原则:合理进行工作分解,以工序作业为基本作业单元,正确确定工序作业时间,以关键线路作业流程为工作核心,各项工作围绕作业流程开展,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工程重难点,对重难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监测方案、及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可控。

3.2施工方案比选本工程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考虑到周围存在一些重要建筑物、施工场地较小、放坡开挖不现实、故选用支护开挖方式。

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本基坑可选用三种围护方法,分别为钻孔灌注粧排桩围护、SMW工法、地下连续墙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