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的人物缺陷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毕淑敏于1989年发表的小说,在国
内外广受好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李秋水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小说以家庭为基础,描写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破裂和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家庭和个人的压力和影响。李秋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直处于各种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中,努力工作,也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痛苦和艰辛,同时也看到了人性中的坚韧和不屈不挠。
小说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真实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探索,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灵状态。
综上所述,《生死疲劳》艺术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并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生死疲劳书评
生死疲劳书评
《生死疲劳》书评
《生死疲劳》是由日本作家村山由佳所著的一本小说,于2004年刊登。小说以日本医疗事故为背景,围绕着医疗界的黑暗面展开故事。这本小说深入探讨了生死道德和职业压力等重要议题,并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心构建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渡边的年轻实习医生。面对新环境和严酷的医疗现实,渡边必须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小说通过真实而残酷的场景描述,展示了医生们在抢救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道德抉择。这不仅让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的现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医疗伦理及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渡边的导师——横山教授。横山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还是渡边的偶像和导师。然而,横山的身体状况却在影响他的专业能力,而这一事实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通过展现横山与渡边的关系,以及横山对自己病情的隐瞒,揭示了医生们经常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职业压力。这使得读者不仅对医生的挑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横山般的医生抱以同情和敬意。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的医疗事故。通过对这些事故的描写,村山由佳揭示了医疗行业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她以这些医疗事故为例,深入探讨了医疗行业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患者权益和医生
的职业责任等重要议题。通过不同角度的切入,村山由佳成功地把
这些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了每个人都能想象到和理解的现实情境,让
读者深刻感受到医疗行业的复杂性。
《生死疲劳》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医疗行业的小说,它还深入探讨
莫言作品《生死疲劳》的故事缺陷
《生死疲劳》的故事缺陷
李悦
诺奖资深评委马悦然教授认为,《生死疲劳》传达的是好看的有趣的故事。小说的叙事是由故事与话语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叙事中描述的“什么”,话语就是“怎样描述”。莫言确实在这部小说中编了许多故事,衡量这些故事成败的首要标准,是看这些故事是否起到烘托、突出主题的作用。莫言的主题是通过讲述半世纪中国农村的历史,来证明农民单干的生产方式更为先进。他又画蛇添足地添加了另一主题:“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还得回归土地。”其效果是削弱了前一主题的政治性,添加了生硬浅显的哲学理念。由于小说主要内容是主人公西门闹进入了六道轮回,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人。其为人只是在小说结尾处点了一笔,其余更多的时间是西门闹身为动物的经历。所以莫言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动物故事。如果通过这些动物故事中的动物视角,能够让读者看到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历史的沿革与变迁,或者这些动物的故事能折射出在历史变迁中人性的状况,那么这些动物故事能为主题服务,是有意义的。小说开头部分,西门闹转世,到他的长工蓝脸家为驴,似乎意在表现翻身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然而莫言的笔并没有控制住驴故事的发展,那匹公驴很快就“折腾”起来,先是跳墙,脱离了以人为主导的生活环境。接着它在情欲的支配下寻找母驴,战胜两条狼,救出被狼围困的母驴。
驴是先行官,给随后的动物活动确定了基调。在它折腾出来的巨大惯性的推动下,演绎出了“牛犟劲”、“猪撒欢”和“狗精神”。从此驴、牛、猪、狗、猴等动物的故事自成体系,不但脱离了小说的人物,而且动物的狂欢淹没了人的活动,反衬出人物的僵化与苍白。有时当莫言想起动物的故事与人物的故事应该有些相关的时候,他编出的故事也很牵强、生硬,例如西门猪咬掉洪泰岳生殖器的故事。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阅读莫言的小说,总会让人感到一种压力。毕竟,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作品的水平自然是极高的。如果读完后觉得不好,那真的可能是自己的修养还不够。而我很幸运,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它非常值得推荐。
这本厚厚的《生死疲劳》,我读到中段才渐入佳境。这本书非常适合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读完,更能感受到作品的宏伟。如果过于细致地品味,可能会陷入细节中,无法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欣赏这份大气。
民间有句玩笑话:“你连人都没生过,谈什么人生?”这句话意味着人在年轻时往往难以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而我今年刚刚经历了生育,现在觉得自己或许可以来谈谈人生了。
《生死疲劳》讲述了主人公西门闹冤死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最后转世为大头儿的故事。西门闹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故事更多是以他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与他相关的几个人的人生经历。
其中,蓝脸的形象在小说中非常生动。他是西门闹家的长工,西门闹死后,他娶了西门闹的二房迎春。关于蓝脸,小说中这样描述:“一个在月下种田的倔强老人,大家都参加了公社,唯有他坚持单干,即使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了他,他依旧不改初衷。”他对转世的西门驴和西门牛非常好,并不把它们视为牲口,因为他知道它们是西门闹的转世。我看到的更多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对自己劳动财产的珍惜和依恋。
蓝脸这个老人对人生的要求简单,只求温饱,渴望安稳,甚至不介意操劳,只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他这样。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社会现象。在有了网络和外卖的今天,人们可以独居一偶,温饱、安稳、不被打扰,这些都能够轻易实现,甚至不需要过度操劳。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人却逐年增多。时代对人们变得宽容了,但人们却开始与自己过不去。
《生死疲劳》 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真正的
需求和身体健康。《生死疲劳》这本小说揭示了现代人在追逐成功和
财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痛苦和困惑。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经历,本书深
刻地探讨了生活的真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事以一位企业高管,杨毅的角度展开。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
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他放弃了与家人和朋友的
交流,只是为了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毅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感到疲倦、失眠和
精神压力过大。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认为成功就是他一切努
力的价值所在。然而,他的身体逐渐崩溃,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人
际关系。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身体健康
和内心的平衡比任何事业上的成功更重要。尽管有时我们可能觉得自
己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果我们不关注身心健康,最终我们将付出巨大
的代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我意识到,尽管工作对于个人成长和财务独立至关重要,但我们也不
能忽视家庭、朋友和身体健康。通过平衡工作和生活,我们可以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享受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与
欢乐。
这本书还探讨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杨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却付出了孤独和缺乏人际交往的代价。作者通过描绘杨毅与家人和朋友的疏远,向我们展示了荣誉与财富并不能真正带来幸福。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分享。
通过读《生死疲劳》,我认识到自己在追逐事业成功时所面临的危险。我决定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人际关系,寻求平衡并享受生活的乐趣。尽管成功和财富有其重要性,但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力作,在他的这部书中体现了建国、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带给农村的变迁。在书中,西门闹历经六世轮回(西门闹、西门驴、西门猪、西门狗、西门猴、大头儿子“蓝千岁”),整本书描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的与西门闹有关的亲属人员与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洪金泰、老区长、县长之间的错综的世俗纠葛。
莫言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可是说从莫言懂事开始就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混乱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反右倾以及文化大革命都给莫言这一代人造成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而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也让西方的一些自由主义思想给中国造成了一定混乱,身为作家的莫言就是要反映社会现实,并进行精神提纯。这些现象在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中有所反映,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
之所以选择《生死疲劳》,而没有选择《丰乳肥臀》,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比《丰乳肥臀》还要成功的著作。虽然这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村的生活,但《丰乳肥臀》描写的是一个伟大母亲与她的儿女们的艰难生活;《生死疲劳》更侧重于转世地主与他的生前亲人的关系,与土地的关系,在作品中更是突出了老蓝脸这一单干农民的不屈精神。《生死疲劳》在述了从土改到农村合作化,再到大练钢、大养猪,最后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历程。
《生死疲劳》是近年来莫言的著作,他写这篇作品仅用了四十三天,一天最多写一万多字。有人说:“他这样写作,可以保证质量吗。”但我认为,他花了数十年收集材料,并且参杂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支撑着他写作。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对于一个向来对鬼神故事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莫言先生的《生死疲劳》无疑是一本极具吸引力的作品。这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中国 50 年的发展历史,也直击了我的灵魂。
莫言先生耗时多年构思,仅用 43 天就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书中运用幽默俏皮的语言,以富有灵性的动物视角,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西门闹,曾是高密东北乡西门屯的地主。在土地改革后,他被斗倒并分了田地,最终难逃被枪毙的命运。然而,死后的西门闹满腹冤屈,他对失去土地尚可释怀,但对自己的生命被终结却耿耿于怀。阎王爷对他的执着也无计可施,本想让他喝下孟婆汤忘却前世,可他偏不喝。正是这种执着,使西门闹经历了牛、猪、狗、猴和人的六道轮回。
在前五世的轮回中,西门闹目睹了蓝脸一家三代的遭遇,看到自己的太太另嫁他人,看到自己的干儿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看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的怨恨逐渐消解。从驴的折腾到猪的欢乐,再到狗的淡然,每一次轮回都给他带来了新的体验,对人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直到他放下了执着、贪欲和仇恨,才真正实现了转世为人的转变。
我想,西门闹通过六世的轮回,一定深刻领悟到欲望和执着是束缚人的枷锁。不放下这些,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在和解脱。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语言和手法,让新时代的人们重新感受了高密东北乡的变革,甚至是中国的时代发展史。
那么,如果将书名读作“生死、疲劳”,又该作何理解呢?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从中读懂了,放下欲望和执着,才能摆脱疲劳和痛苦,获得身心的自在。
精神分析视域下《生死疲劳》角色人格建构
033
[摘 要]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运用人格层次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分别对西门闹、西门金龙、蓝解放三个主要人物的角色人格进行分析和建构。通过对小说人物精神层面的深入分析,探究其灵魂深处的症结,深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唤起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关 键 词] 精神分析;《生死疲劳》;角色人格
精神分析视域下《生死疲劳》角色人格建构
白露晨
《生死疲劳》以佛家六道轮回展开叙事,讲述了地主西门闹被冤杀后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故事。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后也有着不一样的结局。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小说主要角色的人格背后有着很明显的精神分析机制在起作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出发,运用人格层次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分别对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角色人格进行分析和建构,包括在“三我”较量下人格走向升华的西门闹,性本能刺激下人格走向失控的西门金龙和心理防御机制下人格走向平衡的蓝解放。剖析小说人物的精神内核,探究角色人格形成背后的精神机制,从而获得对人物形象更深刻的理解。
一、“三我”较量下的西门闹:人格走向升华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中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他认为,“‘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1]地主西门闹死后拒不承认自己有罪,被投入畜生道,开始五世轮回。由于拒绝喝下孟婆汤,西门闹投胎后同时拥有人的记忆和动物的意识,并在“自我”动物的意识和“本我”人的意识冲突中不断挣扎,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在不断轮回的过程中,他逐渐接受了自己转世为动物的事实,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心态从暴虐变得温和,并最终放下仇恨,“超我”的理想化道德超越了西门闹此前的种种妄念,他的外表和内心都得到了宁静。
华丽而苍白——评《生死疲劳》
百度文库
同样 , 习惯 理解 ,闹剧 ” 按 “ 是一 个玻璃 或竹编 的容器 , 应
当承担 的 是轻逸 和玩 笑 ,0年 的风 起云 涌过于 沉 重 , 5 它
是无力承担的, 即使足够厚度的< 巨人传> 拉伯雷著) ( ,
它负担 的也多是轻 质。
自信 的 游 戏
有人说 , 这部小说“ 叙述 了 15 90年到 2 0 0 0年中国农 村5 0年 的历 史 , 围绕土 地这个 沉重 的话题 , 阐释 了农民 与土地 的种 种关系。 从直接 的阅读 经验 来说 , 显然是 ” 这 夸大 之词 。小说对 8 0年代 以后农 村土 地关 系的描写 明
度和厚重 。大量运 用夸 张和反讽 , 处显 示似 乎不 经意 处
的幽默是莫 言 的惯常 , 在这 部 < 而 生死 疲 劳> , 通篇 中 用 的。 闹剧 ” 方式书写民 间正史应 当是 一个了 不起 的创 举 ,
典 小说传统 致敬的作 品” 但这 只是表面 上 的东西 , 不 , 并
能给 我们提 供一个 新 的理解 与把握 世界 的方 式。 同样 , di 、 兑以蓝解放 、 大头 儿和 莫言三个人来叙述 , 在叙 述中拼 贴d 说中“ 言” 、 莫 的一些作品 , 以及 “ 莫言 ” 作为小说 人物 的出现 , 也为新 潮的搬: i 平家提供 了理论阐 释的广阔空 间 ,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初次捧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作品,心中难免有些许期待。然而,当我读完《生死疲劳》后,却感到有些许失望。或许是我学识尚浅,无法深刻领悟大师的精妙之处,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权当是读后感吧。
这部作品的角度新颖独特,以动物的视角,历经轮回,观察并讲述了一个小村庄里的地主家属、翻身农民、革命干部、投机分子等众生在 50 年的沧桑巨变中的起起落落。时间跨度之长,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之复杂,出场人物的刻画之生动,都显示出了一部优秀长篇作品应有的品质。
在阅读第一部《驴折腾》时,我感到颇为顺畅,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却发现这部作品的主题和立意似乎与主旋律有些相悖。我原以为后面会有转折,会有对时代的讴歌、对政策的赞扬,以及对中国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称颂,但直至读完全书,我也未能找到这样的内容。相反,全书充满了对时代的讽刺、挖苦和批评。这样公然抹黑历史成就和变革的书籍竟然能够大行其道,实在让人惊叹于莫言的大胆和当前国内文化氛围的宽容。
书中没有所谓的好人或正面形象,所有人物都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或随波逐流,或顽固不化,他们都在拼死挣扎。几个稍微显现出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在整本书中也显得微不足道。当然,也有评论说这本书写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
的精神”,但我却只读出了历次政治运动中农民的盲目冲动,以及开明地主西门闹的鸣冤叫屈和单干户蓝脸的顽固坚守。此外,书中对毛主席逝世的描写,也让我感觉缺乏应有的尊重,不知莫言是否曾遭受过伤害,以至于对毛主席没有丝毫感激和崇敬之情,反而充满了怨恨。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现代版聂小倩”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我从中感受到了对生与死、对坚持和绝望的思考和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刘小杰是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他因为长得帅而受到同事的嫉妒和排挤,最终导致他被无辜解雇。刘小杰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挫折,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毁的道路。在刘小杰坠入绝望的同时,他的妹妹刘霞也在努力与社会斗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为生存而奋斗。整个故事中,生与死、坚持与绝望不断交织在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首先,小说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让我不禁深思。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困境,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生存的考验,更是对生命的质疑。刘小杰选择了放弃生命,而刘霞则选择了坚持希望。通过小说,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死的考验,而如何面对生死,如何面对绝望,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素质和勇气的时刻。
其次,小说中的社会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描绘的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聚集了人性弱点和黑暗面的地方。同事之间的嫉妒和欺凌、上司的权谋和利益斗争,让我有些不寒而栗。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而这种无情的残酷也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现实社会。当物质和利益成为一切的追求时,人性中的黑暗面很容易就会凸
显出来。
最后,小说中对于坚持和绝望的反思让我深感触动。小说中的刘霞虽然经历了各种困境,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她虽然很辛苦,但她却从不放弃,一直努力奋斗。这种坚持和勇气给予了她力量,让她从困境中走出来。在面对困境时,选择坚持和希望,不轻易放弃,才能超越困境。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2022 年春节假期,我阅读了莫言的读客版《生死疲劳》。这部小说近五十万字,是一部长篇巨著。读客的书籍向来以纸张优良、排版舒适著称,而从内容来看,莫言的文字更是妙趣横生。
我所居住的城市与高密相近,三年前我还曾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在小说中,莫言描写了许多场景,而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中,依旧能找到这些场景的些许痕迹(尽管作者所描述的是那个时代的故事,但关键在于高密保留了旧居的原貌)。
本书的主人公西门闹身为地主,却拥有一妻两妾。然而,在政策的影响下,他被枪毙。死后,他第一次转世为西门驴。在全书的叙述中,西门闹总共经历了六次转世,分别为驴、牛、猪、狗、猴和蓝千岁。
作者着重描述了西门闹的多次转世,其中主要的篇幅集中在第一世驴和第二世牛的经历上。至于后面的转世,尤其是从狗、猴到蓝千岁这三世,描写相对简略。每一世的西门闹都带着前世的记忆,而这些动物的经历则通过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这也是我在阅读之初感到好奇的问题。阅读后,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
尽管本书看似是六世的轮回,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时代背景下被枪毙后,他的家人、正妻、二房、三房以及西门家的第三代在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分别通过后面几次转世动物的视角进行了详细叙述。
西门闹的妻子白氏,始终未改嫁,却被扣上地主的帽子,历经苦难。直至全书的她才与人相好,却被转世为西门猪的西门闹破坏,最终上吊自尽。
二房迎春带着西门的两个孩子改嫁家中长工蓝脸,并与蓝脸育有一子,名为蓝解放。蓝脸是全屯唯一的单干户,因此,他的生活轨迹成为了作者重点描述的对象。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代表作。莫言生于1955年,祖籍山东高密。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叙事磅礴,文字洒脱而富有张力。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从1988年的《红高粱》开始,莫言的作品便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同时还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字奖项的肯定。《纽约时报》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
我们今天解读的《生死疲劳》,就是这样一部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散发着奇幻光芒的小说。小说中的故事在莫言脑海中酝酿了43年,但由于没有一个满意的架构,莫言迟迟没有动笔。直到一次,他看到一面精美的六道轮回壁画,这才有了灵感。
之后,莫言借住在北京朋友家,用了短短43天,一气呵成了这部50万字的小说。在这43天里,莫言平均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即便在梦中也在构思情节。可以说,《生死疲劳》是莫言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
小说以轮回转世为独特线索,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套路,以古典章回体为表现形式,却又描写的浑厚大气、无拘无束。作者超然物外,以生命大义的深情渗透于作品的毫发细微间,将主人公50多年坎坷多难的尘世百劫演绎的淋漓尽致。小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驴折腾,,、“牛举劲”,“猪撒欢”,“狗精神”、“结局与开端”。打开小说,扉页便引用了《佛说八大人觉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从贪念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话奠定了小说佛教轮
回视角下的悲悯。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西门闹,是一个拥有一妻两妾,良田百亩的大地主。有一天,西门闹被抓起来,一抢打掉了半个脑袋,死状凄惨。死后的西门闹来到阴曹地府,不停鸣冤叫屈。
《生死疲劳》的人物缺陷
李悦
故事中的角色是人,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所以人们经常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莫言的《生死疲劳》塑造了一群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西门闹、蓝脸和洪泰岳,而西门闹则是1号主人公。
西门闹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地主,土改时他的土地被“共产”,人被枪毙。西门闹死后在阎王殿上喊冤,阎王让他进入轮回,托生为驴、牛、猪、狗、猴五种动物,之后又托生为人—大头蓝千岁。莫言借用佛教的“轮回”,叙述西门闹的故事,只是在形式上让人变成五种动物,人与动物的转换并不是为了延续人物的成长过程,也不是为了挖掘人性的深度。而是将西门闹悬置在一旁,转而去讲述那些动物的故事。动物鲜活了,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却断裂了,僵化了。将人变成动物,莫言显然受了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影响。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把人变成甲壳虫,只是使人在外形上异化,甲壳虫仍然背负着人的灵魂,从而便于探讨人处在困境中的可能性。人的变形,是为塑造人物和强化主题服务的。莫言没有能学会《变形记》的精华,只是学了皮毛。他笔下的动物不过转化了叙述视角,变化了时空关系,类似川剧的变脸,脸变心不变。动物性截断了西门闹人性的发展关系,或者说动物性取代了人性。西门闹的情感矛盾和心灵历程被动物的狂欢淹没了。卡夫卡在动物性与人性相比的落差中,完成的是对人性的拯救。而莫言恰恰相反,他消弱的是人性的尊贵与高傲,起初是有着敢于反抗的充溢着血性的西门闹,经过轮回变形,逐步成为痴呆、麻木的畸形怪胎蓝千岁。
小说的篇幅很长,故事很多,情节也很丰富,但是与西门闹有内在联系的故事与情节并不多。就如同莫言的语言膨胀已经远远游离于他的主题之外。读者看到的西门闹不过是个脸谱化的扁平人物。莫言并不在意去塑造一些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他在这部小说里是把所有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为背景,通过讲述地主西门闹在被枪毙后,经历了六道轮回,最终变成了驴、牛、猪、狗、猴等动物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莫言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结构,让不同的角色轮流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不同角色的性格和命运。
小说的叙述视角比较复杂,从“蓝解放”、“蓝千岁”到“莫言”,以及书中几个轮回的动物都讲述过其中一部分内容,叙述者多,需要多一些转换视角的时间。但整体阅读体验还是比较愉快的,短句子有很强的节奏感,语言幽默风趣,整个故事的后劲比较大。
小说家的观察《生死疲劳》的叙事结构比较有特色,莫言用了一个六道轮回的方式,他说是参观承德一个壁画时候受到的启发,感觉小说家还是要多行走多观察啊,对创作有帮助。
这本书里先从地主西门闹冤死开始讲起,讲他五十年间做过驴、牛、猪、狗、猴,最后轮回为人,成为大头儿蓝千岁。同时,每一次轮回都围绕着西门闹、蓝脸、迎春、吴秋香、洪泰岳等人。他在每一章节写动物的时候,鲜活生动,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句子。比如,从驴的视角写特别擅长取卵的许宝,西门驴感叹,“人世间竟有这般怪物,以取卵子为职业,而且取得出神入化,其下手之狠、出手之准、动作之快,非亲历绝不敢相信也!”比如,写白天思考晚上锻炼的野猪刁小三,有猪的习性又区别于一只普通的猪,特别新奇。
而能有这样特殊创作的底子在于,莫言曾牵过驴,放过牛,喂过猪,养过狗,“只有猴子陌生一点,但也是在杂耍班子里与耍猴人那儿仔细观察过的。”《生死疲劳》的大背景是土地改革,但用莫言的话说实际上在讲“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作的努力与牺牲。”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意味着人生的轮回与疲惫。故事的主人公西门闹本是一位地主,却在土地革命时期被误杀。他来到阎王殿,却拒不认罪,坚持自己是被冤枉的。这份执着让阎王也不得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落入畜生道,经历轮回之苦。
西门闹的驴生充满了艰辛与纠结。他带着前世的记忆,却无法参与人世的纷争,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自己的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看到了自己的姨太太们的背叛,看到了自己的家产被瓜分,看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他是一个倔强的灵魂,不断转世,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莫言以动物的视角讲述故事,并非首创。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同样以一只傲娇的小猫为主角,讲述主人的故事。然而,莫言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故事与中国的生死轮回观念相结合,并融入了中国乡村发展的大背景。据说,这本书是莫言早已构思好的,他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凭借手写稿一气呵成。
西门闹这个人物本身就极具喜剧色彩。他是一个地主,却坚信自己是个好人(我也确实没感受到他的邪恶,只觉得他有些呆呆愣愣)。他执着地回到自己的乡村,只是为了追求心中的正义。他的心理活动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展现了莫言对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
《生死疲劳》共有六个故事,西门闹投了六次胎,但这六个故事又可以视为同一个故事,因为西门闹始终都在那个小村庄,见证着乡
村的变革。莫言是故事的塑造大师,《生死疲劳》则是乡村变革的缩影。他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悲伤的故事,使这部作品独树一帜。
阅读《生死疲劳》,我仿佛置身于中国乡村的历史长河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莫言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中国乡村的苦难与挣扎,也让我们对人性、生命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悦
故事中的角色是人,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所以人们经常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莫言的《生死疲劳》塑造了一群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西门闹、蓝脸和洪泰岳,而西门闹则是1号主人公。
西门闹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地主,土改时他的土地被“共产”,人被枪毙。西门闹死后在阎王殿上喊冤,阎王让他进入轮回,托生为驴、牛、猪、狗、猴五种动物,之后又托生为人—大头蓝千岁。莫言借用佛教的“轮回”,叙述西门闹的故事,只是在形式上让人变成五种动物,人与动物的转换并不是为了延续人物的成长过程,也不是为了挖掘人性的深度。而是将西门闹悬置在一旁,转而去讲述那些动物的故事。动物鲜活了,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却断裂了,僵化了。将人变成动物,莫言显然受了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影响。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把人变成甲壳虫,只是使人在外形上异化,甲壳虫仍然背负着人的灵魂,从而便于探讨人处在困境中的可能性。人的变形,是为塑造人物和强化主题服务的。莫言没有能学会《变形记》的精华,只是学了皮毛。他笔下的动物不过转化了叙述视角,变化了时空关系,类似川剧的变脸,脸变心不变。动物性截断了西门闹人性的发展关系,或者说动物性取代了人性。西门闹的情感矛盾和心灵历程被动物的狂欢淹没了。卡夫卡在动物性与人性相比的落差中,完成的是对人性的拯救。而莫言恰恰相反,他消弱的是人性的尊贵与高傲,起初是有着敢于反抗的充溢着血性的西门闹,经过轮回变形,逐步成为痴呆、麻木的畸形怪胎蓝千岁。
小说的篇幅很长,故事很多,情节也很丰富,但是与西门闹有内在联系的故事与情节并不多。就如同莫言的语言膨胀已经远远游离于他的主题之外。读者看到的西门闹不过是个脸谱化的扁平人物。莫言并不在意去塑造一些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他在这部小说里是把所有
“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还将回归土地,”的人物都变成道具——演化主题的道具。他的主题是:
这一理念与他描述的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的历史不搭界,描述历史成了莫言的第二主题,读者感觉着第二主题已经遮盖了第一主题。莫言也徘徊于两个主题之间,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感与现实感。至此我们认识到这本小说原来是主题先行,图解理念的作品,难怪所有人物不过是莫言的道具罢了。
蓝脸与洪泰岳也是莫言的道具,都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
蓝脸是西门闹在雪地里捡回的孩子,西门闹收留了蓝脸,蓝脸拜西门闹为干爹,给西门闹当了长工。西门闹被枪毙之后,蓝脸娶了西门闹的妾迎春为妻。蓝脸在土改时分到了土地,不加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终日劳苦于一亩三分的土地上,坚持了半个世纪,一直熬到人民公社解体。支撑他精神的是一个传统的小农观念:“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硬捏合到一块儿,怎么好得了?”他的性格是“一根筋”,认定一条理一直走到黑。莫言在《莫言对话新录》一书的305页中说:“一旦逃离了土地,农民没有了根本,蓝解放以进城当官的方式离开了土地,西门金龙以开发旅游的方式毁掉了土地,只有蓝脸,他坚守了土地,他是古典农民的活化石。”正是这块“活化石”寄寓了莫言关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理想,所以蓝脸成为诺奖评委马悦然等人眼中的英雄。马悦然等人只是从政治价值出发,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这块“活化石”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只讲“阶级斗争”的国度里,一个公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单干户只能毁灭——不在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毁灭,也要在人民公社运动和“文革”运动中毁灭。“文革”中有一句口号:“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莫言的那块“活化石”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敌人,怎么能不灭亡?脱离了社会环境的“活化石”是不可能存在的。
洪泰岳是与“活化石”蓝脸相对立的人物,与蓝脸构成了矛盾的双方。这位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农村干部,根红苗正,积极参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革”等共产党领导的各种运动。
他把蓝脸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坚持着与蓝脸的斗争。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生产方式。洪泰岳却反对改革,成为了改革的对立面。这种突兀的改变,违背了这个人物的逻辑性,是明显的败笔。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是作者塑造的,但他们一旦活动起来,就有了自身的逻辑规律,他们可以背叛作者的创作意图,但作者若强行改变他们,就显露出虚假和牵强附会。洪泰岳多半辈子都在农村基层工作,对于人民公社存在的所有弊端一清二楚,更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上,我国农村的最早改革也是公社干部领导的。按照洪泰岳这个人物自身行为逻辑,他应该是积极拥护改革的。他在以往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坚决执行党的政策,这次怎么会反对党的农村改革呢?这个人物言行的前后矛盾,是莫言的“道具意识”造成的,莫言只想把每个人物都当成演绎主题或理念的道具与符号。莫言为了演绎“共产党老干部与改革开放时代财富暴发户共同毁灭”的理念,强行迫使洪泰岳抱住西门金龙在炸药的硝烟中同归于尽,洪泰岳还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念出半句《国际歌》的歌词。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洪泰岳这样做农村工作的干部,正是农村改革开放的带头人,这是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莫言通过蓝脸的单干,对“合作化”进行简单否定,是缺乏常识的表现。莫言并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东三省和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农村,已经在探讨重新建立“合作组织”的问题。合作化适合发展生产力,一家一户的单干毕竟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只能被历史淘汰。况且蓝脸的单干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土地私有,后者的土地归集体所有。莫言费力演绎与赞扬的理念不过是逆历史发展大趋势的落后理念,也许这正是诺贝尔奖评委会想看到的。
莫言笔下的所有人物都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例如蓝解放,他所有的爱情都是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他与庞春苗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情感基础,却爱得死去活来。蓝解放接着又与前妻的姐姐黄互助同居,同居的目的是用狗的姿势做爱。莫言之所以让蓝解放与庞凤凰发生乱伦关系,就是想表明大头蓝千岁是乱伦的产物。莫言显然是为了模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结尾处,奥雷良诺与姑母乱伦生下了一个带尾巴的孩子。马尔克斯是用此来象征不进行改革的社会和家族必定灭亡的命运。莫言的蓝千岁象征什么?用意何在?显然他不是想证明蓝脸家族必然灭亡的命运,因为蓝脸是他殚思极虑塑造的历史英雄。莫言只是在告诉读者他学的是《百年孤独》!为模仿而模仿!
模仿很难产出真情,莫言对他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深情,没有爱,没有悲悯,没有祝福。所以他塑造的所有人物都没有行动逻辑,没有心理动机,没有成长轨迹,没有人性的特征。他们都是莫言嘲弄、羞辱的对象,莫言将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们为驴为猪为狗为牛为猴为白痴。让他们散发着粗鄙和丑恶。莫言多次说“文学就要揭露、批判人性的恶”《生死疲劳》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表现人性恶的道具,也只能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
莫言最后也不放过他的人物,他在小说结尾处,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屠杀,让他们成批地悲惨地告别尘世,不得善终。莫言还在小说中心安理得地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他们自己必然的命运。”他在强迫读者也认同他强行加在人物身上的命运。
写到这我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话,他在《被侮辱与损害的》当中说:在那些漫漫的长夜,在我兴奋地怀着希望与梦想,对自己的作品怀着热烈的爱的时候,这时候,我和我的幻想,和我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一同生活着,和他们的命运共欢乐,有时还为我那朴实的主人公流出了最真诚的眼泪。
这段话与莫言作品相比较,我又想:莫言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冷酷残忍的叙述。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在他精神上留下猪尾,还是那段残酷的阶级斗争岁月严重扭曲了他的心?
不只是莫言的作品缺乏爱,许多著名的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也缺乏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