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之饮酒》教案 鄂教版

合集下载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并掌握《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饮酒》诗。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中深远的思想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饮酒》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手法。

4. 讨论诗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古典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饮酒》诗的文本及其注释。

3. 与《饮酒》诗相关的鉴赏文章和评论。

4. 网络资源,如诗歌朗诵、相关学术讨论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饮酒》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如意象、典故、表达手法等。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饮酒学案1鄂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饮酒学案1鄂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饮酒学案1鄂教版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三课内探究1 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2 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描写有何关系?4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四当堂检测(24分)1诗中能够概括陶渊明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观的千古名句是:□□□□□,□□□□□。

2诗中表现诗人投身大自然后无限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诗中抒发诗人在宁静安适的环境的特殊感受的诗句是:□□□□□,□□□□□。

4诗中描写晚景,诗人与飞鸟结伴而归的句子是:□□□□□,□□□□□。

5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饮酒》一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饮酒》中同样表明远离官场的自得之乐的情趣的诗句是:□□□□□,□□□□□。

7酒是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酒的连续的两句诗或词:□□□□□,□□□□□。

8写出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的句子:□□□□□,□□□□□。

9表现诗人高洁情致,远离尘俗、洁身自好品格的句子是:□□□□□,□□□□□。

10从飞鸟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用象征手法表达出摆脱官场束缚的句子:□□□□□,□□□□□。

11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类似的句子是:□□□□□,□□□□□。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分析并掌握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共读、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饮酒》诗的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追求高洁的人格,热爱自然,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2.1 《饮酒》诗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2.2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2.3 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3.2 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3.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分析诗歌。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饮酒》诗的原文及注释、陶渊明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鉴赏资料;4.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要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饮酒》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学生分享自读心得,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饮酒》诗的字词、意象、情感和思想;(2)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平淡自然的风格、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3)比较陶渊明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欣赏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

5.4 课堂实践(1)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实践,深入分析诗歌。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2)强调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关注人生,热爱自然。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认识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中的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2. 提问:你们对陶渊明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著名的陶渊明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饮酒》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2. 强调陶渊明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古诗二首教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古诗二首教案鄂教版

《古诗二首》《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他的组诗《步出夏门行》,属古乐府诗,写于东汉建安12年(207年)秋天。

当年夏历5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7月出?龙塞,9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感慨万分,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壮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全诗以归复自然为宗旨,以即事即景的叙写,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后乐于田居,陶醉于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他远离世俗,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社会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思想。

这两首诗表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抱负和那个时代的文风有关。

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诗人感情;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有关资料,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体会诗人感情。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积累理解名句,背诵全诗。

3、学习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不同的优美境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朗读,培养语感,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热情。

【教学安排】1、本教学安排两个课时。

2、布置预习,搜集相关资料(作者经历、写作背景材料等)。

3、第一课时:预习交流,训练诵读,自主合作学习诗歌。

4、第二课时:课堂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背诵默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今天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是曹操的具有恢宏壮丽之美的《观沧海》;另一首是陶渊明的具有清新脱俗之美的《饮酒》。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陶渊明创作背景的掌握;3. 《饮酒》诗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2. 诗歌意境的体会;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生平及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5. 巩固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与表达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诗歌背诵及课后作业;3.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诗歌鉴赏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陶渊明诗选》或相关古诗词教材;2. 参考资料:关于陶渊明的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3.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5. 巩固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十、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自然、清新、脱俗之美;(2)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实、纯洁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3. 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及注释;3. 相关背景资料;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3)讲解诗歌的形式、结构、艺术特色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的某个方面,如意象、情感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5.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提高审美情趣;(3)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体会其独特魅力。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文学价值;(3)激发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7. 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诗;(2)写一篇关于陶渊明诗歌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对课堂节奏的掌控、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七级语文下册 《饮酒》课件 鄂教(通用)

七级语文下册 《饮酒》课件 鄂教(通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专家告诉
饮酒
宁静淡远
说理、抒情、写景 交融一体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8:03:55 A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鄂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两首》观沧海、饮酒教学案

鄂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两首》观沧海、饮酒教学案

鄂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两首》(观沧海、饮酒)教学案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第六单元第 28 课)备课时间____周星期_____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___周星期___需课时课题《古诗两首》阅读评价组别组长组员班级评价教师评价12345678展示次数终结评价展示质量一、阅读目标1.了解曹操、陶渊明及其相关作品。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目标链接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三种类型在具体诗作中表现得更是丰富多彩,使唐诗具备了情景交融的审美特性。

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核心。

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意境的创造日臻完善,为我国古代诗歌最终能够取得光耀千秋的艺术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把你的感悟思考化成美丽的诗行,还要借助联想和想像。

诗歌以含蓄为美,为写物而写物,为赞美而赞美,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诗歌的内容必须是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

所以学习写诗应该从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入手。

看到一种事物可以寻找和它有关联的事物,可以是外形上有关联的,也可以是内在精神实质上有关联的。

比如看到圆可以联想到月亮、太阳、月饼、苹果、橘子、古井、零、球、镜子、光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联想到亲人的团圆、生活的周而复始、圆满的结局和梦想等等有内在联系的内容。

再如看到荷叶可以联想到雨伞、裙子,在进而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呵护、绿罗裙的少女、绿色的小船等等。

比如在《地之子》中,作者由土地联想到了襁褓和母亲的怀抱,这联想把大地给予孩子的温暖和柔情具体化形象化了。

又如,余光中在《风铃》一诗中,由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联想到了自己的心,进而由风铃的“叮咛叮咛咛”的声音展开想像,想到心灵在“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饮酒学案1(无答案) 鄂教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古诗二首》饮酒学案1(无答案) 鄂教版

饮酒【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背诵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法指导】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学习流程】一通过预习自主完成陶渊明,名,字,世称,(朝代)著名诗人。

二预习检测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三课内探究1 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2 怎么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描写有何关系?4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四当堂检测(24分)1诗中能够概括陶渊明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观的千古名句是:□□□□□,□□□□□。

2诗中表现诗人投身大自然后无限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诗中抒发诗人在宁静安适的环境的特殊感受的诗句是:□□□□□,□□□□□。

4诗中描写晚景,诗人与飞鸟结伴而归的句子是:□□□□□,□□□□□。

5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饮酒》一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23年《饮酒》教案

2023年《饮酒》教案

2023年《饮酒》教案2023年《饮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的统治,辞官归田,不与当时腐败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__。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__,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三、析题:__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

(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3、自由朗读: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之饮酒》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二、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

1.散读课文2.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

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

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3.散读课文4.听录音范读5.跟读6.散读课文三、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

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

(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与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体宁静恬淡。

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四、艺术特色鉴赏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小结: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接触不多,同学们可以去找些来读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利用课下注释以及已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翻开文学的卷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有一种神兽,下水能游,出水能飞,神奇吗?因为这种叫做蠃鱼的神兽有鱼身,鸟翅。

又有一种鸟,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若你拥有了它,可以躲避凶邪之扰。

这些神奇的物种都出自一本古籍,就是《山海经》。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精卫填海》就出自《山海经》。

二、预习展示1.《山海经》相关信息。

(学生展示,老师补充)《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神话是人类远古时代的产物。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是神话。

2.整理重点字词的意义。

①之:助词,的。

②状:形状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④詨:呼叫⑤是:这⑥少女:小女儿⑦故:所以⑧溺:淹没⑨湮:填塞3.翻译这首诗。

(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课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三、自主探究读鸟知文——神奇的鸟1.老师范读。

出示断句,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集体读。

要求: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3.让学生展示自我。

要求其他同学点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识鸟知情——勇敢的鸟精卫为什么要填海?①痛恨大海夺走了她的生命,也将她与亲人两两分离,所以精卫气愤不已,决心填平大海。

②不能再危害其他的人。

精卫衔着木石来到大海,大海对她说:“……”她会回答:“……”要求:用到神态、动作描写。

四、拓展延伸从东海到发鸠山不断的往返,精卫在发鸠山上想暂歇一会,没想一睁眼就穿越到了xx年,看到面目全非的东海,精卫想到了什么,请展开你的想象力,用300-500字写出精卫此时的内心独白。

唐诗宋词中的鸟——多情的鸟作业设计必做题1.背诵全文。

2.识记重点字词意义。

选做题A完成《课堂内外》练习。

B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是一串珍珠项链中最闪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某种精神,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怀。

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在日后的语文课堂当逐渐提高自己慧眼识“关键词”的能力,以一点想开去,让学生找准点,深挖井,收获汩汩的思想甘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