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生物上册《3 6 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和重要性,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植物光合实验器材;3.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整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反应光合作用发生的重要基础。

三、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四、讲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5分钟)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2.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五、展示光合实验(10分钟)老师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进行简单的植物光合实验,并让学生亲自操作。

六、练习和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在小组或课堂上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及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拓展: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3. 能够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植物、玻璃试管、盐水、碘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颗绿色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2. 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3. 分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过程;2.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黑暗中停止释放氧气的过程;3. 总结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2. 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力。

生物第6章第3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精品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第6章第3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精品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

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呢?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水
光照
氧气 有机物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 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如何验证绿叶制造的是淀粉?
酒精脱色 滴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
绿叶制造淀粉的过程需要阳光吗? 怎么证明?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目的: 说明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氧气
材料用具:
玻璃漏斗,烧杯,试管,金鱼藻, 火柴,清水
方法与步骤:
1、取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 中,再反扣玻璃漏斗。在漏斗颈 上再反扣装满水的试管。 2、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金鱼 藻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3、待试管中的水下降一定高度后, 移出并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4、用带火星的火柴杆迅速插入试 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
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还是黄白色.
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1)光合作用主要产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
方法与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 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3、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4、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放在 大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褪去;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 皿中,滴加碘液; 6、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火柴杆能重新燃烧起来。产生了氧气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探究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 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1、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的暗处理过的叶片a 和b; 2、将叶片a放入成有少量清水的大锥形瓶 A中,叶片b放入盛有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 的作用)的大锥形瓶B中,锥形瓶口都用 切开的软木塞和棉花密闭封口,使外界 的气体不能进入锥形瓶中。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后习题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后习题新版苏教版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 )A.叶片B.光C.叶绿体D.水分2.在北半球植物茂盛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某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右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③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②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B.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C.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D.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4.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脱色、漂洗后,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褪色时间过短B.光照时间过短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D.铝箔遮光不严5.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不含叶绿体的落叶B.有白斑的绿叶C.全绿色的叶D.用酒精除去叶绿素的叶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再将此叶片一部分曝光,一部分用锡箔遮光。

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7.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甲),另一片叶C部位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下图乙)。

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2 h。

取下两叶,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不呈蓝色,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

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素和光C.水和光D.水和叶绿素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9.某葡萄种植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葡萄,以下措施不能提高葡萄产量的是( )A.种植葡萄时,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使植株充分接受阳光B.向温室内通入充足的氧气C.延长光照时间D.向温室内定期通入二氧化碳10.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实质(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徐力 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实质(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徐力  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一课时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课教学设计(一)十三中锁金分校徐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

(2)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能力方面(1)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设计及意图。

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盆栽天竺葵(已经经过暗处理一昼夜、部分遮光和光照一上午)、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自来水。

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一、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步骤:1、暗处理 2、部分遮光 3、照光 4、取下叶片5、酒精脱色(水浴加热)6、漂洗7、滴加碘液8、漂洗9、显色结果: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成蓝色。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说明:该实验教材中原本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多为内容讲解或者为教师个人的演示,学生只是针对一些实验步骤进行讨论,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

而该实验又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难点内容。

我将该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实验,并将其改为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实质。

并且,淀粉遇碘变蓝这一实验的原理多数老师只是给学生看图片或者看视频,我将这一原理用实验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理解。

并且渗透给学生这一观念: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报告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1.实验目的探究绿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选自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在此之前,学生已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本节内容是探索光合作用另一种产物——氧气,为以后的碳氧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

2、能力目标:①尝试光合作用产氧的实验过程;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情感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②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的意识。

三、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材料金鱼藻不易找到;2、没有设计对照实验;3、产氧效率不高,实验时间较长。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植物改用常见易得的水绵;2、设计2组对照实验;3、将清水改为0.1%的碳酸氢钠溶液,提高产氧效率;4、增设学生动手自制“氧气瓶”的环节,学生自制装置材料常见易制,便于学生做持久观察。

A B C学生装置五、实验器材教师准备:玻璃漏斗、烧杯、试管、水绵、碳酸氢钠溶液、卫生香等。

学生准备:透明饮料瓶、吸管、各种绿色植物、小苏打等。

六、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通过排水法,收集到氧气。

氧气有助燃的特性,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从而进行验证。

七、实验教学过程1、导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还能产生什么?普利斯特莱实验:植物可以改变空气的组成。

2、探究一:绿色植物能否产生气体?三套装置ABC,取适量的水绵放在盛满0.1%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分解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一支短颈漏斗反扣住水绵,再在漏斗颈上反扣一只装满水的试管。

设置对照试验,AB中放入水绵,B中漏斗套上黑色塑料袋,C中不放植物,都放在光照下一段时间。

最终只有A装置有气泡产生和水位下降的现象,试管中收集到气体。

3、探究二:绿色植物产生的气体是什么?验证氧气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到试管中,卫生香重新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2.掌握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3.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三、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1.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来完成的。

光合作用的基本方程式是:6CO2+6H2O+光能→C6H12O6+6O2这个方程式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其中,CO2是从空气中吸收的,H2O来自土壤和植物的根系,光能来自太阳。

植物将CO2和H2O转化为C6H12O6,然后产生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光反应和暗反应。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光合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中。

类囊体中存在有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b、c、d、f、等离子体细胞全色素和类胡萝卜素。

类囊体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而提供所需的能量。

其中,叶绿素a和b是光合色素的主要成分,可以吸收蓝色和绿色光,而不吸收绿色光。

3.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这是人类和动物所需要的气体。

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另外,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对于维持土壤健康、调节水分和温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解式教学: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过程,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讲解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

3.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4.测验环节:通过测验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条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四、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解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光合作用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实验法:进行一些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六、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及重要性2. 学习: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过程3. 实验: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七、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说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学生能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3. 学生能够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九、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十、教学资料:1. PPT课件:包含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模拟实验材料:如透明罐子、水草等3. 学习资料:包含光合作用的实例及其他相关知识十一、教学结束语:通过本次的光合作用教学,相信同学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加深对生物学的兴趣与热爱。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有志于探索生命科学的优秀学子!。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教案设计
探究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方程式;
3. 探究光合作用与氧气释放的关系。

探究步骤: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例如将一盆水草置于阳光下观察气泡释放
情况。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究光合作用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5.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光合作用与氧气释放的关系的讨论,让学生自行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
验证。

6. 结束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将探究结果记录在笔记中。

展示方式:
1. 实验观察结果的图表展示;
2. 光合作用方程式的板书展示;
3. 班级讨论和总结展示。

思考题:
1.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2.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氧气是怎么释放出来的?
3.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
评价标准:
1.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 能够正确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精编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

精编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
2、物、动物 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
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 :
学生归纳
教师点拔
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讲述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
利用的多种原料,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 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初中教师生物试讲教案

初中教师生物试讲教案

初中教师生物试讲教案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2. 光合作用的原理3.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3.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2.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法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用的叶绿素片3. 叶绿素溶液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一张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光合作用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10分钟)1. 解释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2. 介绍光合作用中所涉及到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水、阳光和叶绿素3. 讲解叶绿素的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参与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三、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分步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水分裂产生氧气和氢离子,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2. 展示实验现象:将叶绿素片浸入叶绿素溶液中,观察叶绿素片颜色的变化,说明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过程四、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进行总结,并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环保和植物生长。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

六、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和影响,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实验观察叶绿素的作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教案的优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调整,教案可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光合作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3 6 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实验指导:
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___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 ___颜色?
3、加碘液后,叶片变 ___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 ___变为白颜色呢?
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回答3:加碘液后,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

那 ___有上面现象产生呢?
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

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
回答:
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