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word教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2. 计算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比例。

3. 应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定义。

2.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3. 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放大与缩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放大镜、缩小镜、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实例,引发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好奇心。

2. 新知识讲解:介绍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应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 目录: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实例3. 每个部分的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辅以相关的图形和计算示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

2. 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并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实例,如照片的放大、地图的缩小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放大与缩小现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

(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图形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授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如放大与缩小的比例关系,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性质变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以及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性质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实际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如衣服的放大、地图的缩小等,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性质变化。

4.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以及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性质变化,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方法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性质变化等内容。

北师大数学六下 2 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案

北师大数学六下 2 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案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设计时间总课时16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准备白板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老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a、(长城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大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b、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1、“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

该如何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呢?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 :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624312放大后图形原图放大后图形:原图长宽2464:11234:1导学过程教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

(板书:按4:1的比放大)继续观察: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板书:(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追问:这里的4: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学生回答)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比1大)小结: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1:4的意思。

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

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

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4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我们将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及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几何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如衣服的放大模型、地图的缩小版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概念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然后用几何模型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3. 方法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用几何模型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方法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拓展延伸。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 (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  (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并会画出放大后和缩小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引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老师最近非常喜欢拍照,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照片,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看看老师的拍照技术怎么样?(出示缩小后的图片)生:――――师:能看清吗?太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怎样才能看清呢?师:老师拍完之后也觉得太小了,就拿到照相馆放大了几张,可是老师不知道这几张照片中哪张才是真正放大的那张像。

你能帮教师分辨一下吗?(出示放大的三张照片)生:右边的那张。

师:为你什么你们觉得另外两张不像呢?生:形状变了。

师:对了,右边这张图和原图相比变大了,但形状不变,像这样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1、出示图形(出示长方形)师:我们学校正在建“未来教室”,如果用这个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未来”教室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按4:1放大”这句话得意思吗?(1)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2)按4:1的比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出说明。

按4: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2、画一画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主要介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掌握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将简单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了解图形的相似性,并初步体会相似图形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比将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能够利用方格纸绘制简单的图形。

他们对比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对图形的相似性和空间观念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操作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使用一张放大或缩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是否见过这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如何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吗?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经验。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图形,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解释比的含义。

可以使用以下对话展开讲解:教师:你们看这个图形(展示一个图形),我们称它为原图形。

如果我们把它变得更大一些,我们称之为放大;如果我们把它变得更小一些,我们称之为缩小。

那么,放大和缩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什么比来操作呢?学生:按照比放大和缩小。

教师:对,就是按照比来进行操作。

比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具体是第 2.4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第2.4节的教材,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他们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如何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利用比例尺来表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如何根据比例尺来绘制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尺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课中,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计算将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我将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模型,以及一些比例尺的示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用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清晰地展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以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为了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将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

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和比例尺,要求学生们绘制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法。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例如通过网络或书籍来了解更多关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尺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们对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的对应关系,以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让学生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以及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性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图形的对应关系和放大缩小后的图形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性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性质的影响,能够找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对应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性质的影响,能够找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的对应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具体的图形实例,用于讲解和演示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其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观察放大的正方形和缩小的正方形与原图形的对应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定义;2.掌握图像放大和缩小的比例关系,并会应用比例关系制作图形;3.巩固掌握平移图形的知识点。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能力:1.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制作各种图形;2.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图形放大和缩小操作;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拓展出更多图形。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以下情感: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定义;2.图像放大和缩小的比例关系;3.制作图形。

2. 教学难点:1.制作特殊的图形;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展开一个简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操作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定义,并通过简单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接着,讲解图像放大和缩小的比例关系,并通过实物演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比例关系的理解。

3. 课堂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给出一个不同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制作图形、放大、缩小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练习针对于某些学生,教师可提出一些拓展练习。

例如:让学生自行制作更多特殊图形,并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

5. 课堂总结对于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结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和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本节课所讲解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针对于某些学生,教师需提出更多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成绩。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认为整体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多加练习和巩固。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比例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24~25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图讨论谁画得像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

二、画一画三、探究活动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资源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2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教案(1)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2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教案(1)

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材简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是建立在六上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学习基础之上的。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是利用具体图例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其关键点落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对应边的同步变化,其特点是放大前后形状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对应边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法学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1、(出示图片1)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三次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图片: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图3:把长拉大,宽不变图4:把图1按一定的比放大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和图1相比,图2、3、4能够看的清楚,为什么啊?和图1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生:因为后面三张图片放大了。

师:是啊!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样子图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服些,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把物体放大,有的时候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4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会进行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计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变换,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知识的拓展,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计算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会进行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计算,以及应用图形放大与缩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如衣服的放大模型、地图的缩小版等,引发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总结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规律。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六年级下 二单元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下 二单元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6.2.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知识回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1)利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直接用乘法求出实际距离。

(2)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比例求出实际距离。

(3)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用除法求出实际距离。

【知识讲解】【知识点】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里面有一个“巨人国”,“巨人”的身高与我们的身高比大约是4:1.我们的教室高3米,长6米,如果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要点解读】(红色长方形表示教室的大小)可以在按照4:1的比将教室放大。

361224教室的长放大到4倍,宽也要放大4倍。

因为把图形按比放大时,要使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按照4:1的比将图形放大,即放大后图形的长与放大前图形的长的比是4:1,放大后图形的宽与放大前图形的宽的比是4:1,放大前教室的高是3米,长是6米放大后教室的高就是12米,长是24米。

【小试牛刀】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后,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读】可以先设原图形的长、宽分别为一个具体的数,再把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画出来,最后分别计算出它的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发现变化规律。

【小结】把一个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周长扩大的倍数与边长放大的倍数相同,面积扩大的倍数等于边长放大的倍数的平方。

【拓展学习】下图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将这个三角形按照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

【要点解读】需要按照1:4缩小。

只要使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就可以了。

缩小前的图形两条直角边都是8,按照1:4缩小之后,新图形的两条直角边均为2.我们可以先画出两条直角边,再将两条直角边连起来就行。

缩小前后图形的斜边比也是4:1。

【小试牛刀】,它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宽缩小到原来的12解析:假设长方形的长是X ,宽是Y ,它的面积就是XY 。

六年级数学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我们来做一个互动魔术。

拿出笔和本子,写出一个两位数,+5,×2, -4, ÷2, -原数,不要说出你的答案,让老师猜猜,好吗?你们的答案是3,对吗?有些同学认为好不可思议,这就是数学的神奇魅力.想知道奥秘的同学下课来找我,好吗?数学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候需要把物体缩小,请看大屏.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4页第一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4∶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4∶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2) 学生尝试着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2、出示第二问题。

(1)如果把三角形按1∶3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定义。

2.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性质。

3.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方法。

4.能够熟练地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定义(1)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放大或缩小,这条直线称为基准线。

(2)通过基准线的位置关系,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为相似变化。

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性质(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前后相似。

(2)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因子不为零,比例因子越大,放大或缩小的程度越大。

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方法(1)通过平移、旋转、翻转等变化将图形移到基准线上。

(2)确定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因子。

(3)沿着基准线进行放大或缩小。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应用(1)计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因子。

(2)解决以图形为模型的实际问题。

1.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实例进行引导,导入新课。

2.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观察和推测,探究相似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教师以教学演示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变换基准线来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并探究相似图形的性质。

3.讲解新课(1)讲解相似变化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讲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应用方法。

4.练习新课(1)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操作练习。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实践活动。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2.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美版)2.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美版)2.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材第24~25页)1.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课件、作业纸、直尺、透明方格纸。

师: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图片)能看清吗?生:太小了看不清。

师:怎么办呢?(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师:现在为什么看得这么清楚了?生:照片被放大了。

师:其实在生活中由于很多物体太小,我们要看清楚需要把它们放大。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照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生:把照片缩小。

师:真不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

(出示教材第24页第1个问题)师:仔细观察,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方形的长是6个方格,宽是3个方格。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要求什么?生:按4∶1的比画出这个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师:题中的4∶1是什么意思?生1:表示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

生2: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我认为4∶1表示把长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请大家再想一想,应该怎样来画呢?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原来的长是6格,放大4倍后应该画24格;原来的宽是3格,放大4倍后应该画12格。

……师:好,请大家按4∶1的比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

学生交流、画图,教师巡视。

生:先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邻边,再根据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画出另一组邻边,就画出了放大后的长方形。

师:如果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占6格、3格),你们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师:那你们还是按4∶1画,可以吗?学生交流、画图,教师巡视。

师:说一下,你是怎样画的?生: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6格,放大4倍后是24格;另一条直角边是3格,放大4倍后是12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北师大版

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24-25页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和缩小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知识视野。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认识比例和比例尺的基础上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更容易理解新课的内容。

4、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图形按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难点:让学生研究图形在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相似性。

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创设情境,观察思考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卡片(字很小),你们能看到我上面写的什么吗?同学们表示看不清楚,又拿出一张卡片(字比较大),老师这张卡上面和刚才那张的内容一模一样,这次能看清了吗?同学们表示能看清。

同学们想一想,刚才为什么看不清现在又看清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自主探究1、交流反馈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出示了两张内容一样的卡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张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什么地方相似,什么地方有不同呢?小组之间讨论后得出你们自己的结论。

(找同学们反馈出他们的想法) 2、总结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的特点师:请大家给出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动手操作,感受新知放大图形出示问题:巨人国的教室和我们的教室的比是4:1,如果长方形代表我们的教室,你能按4:1的比例,画出巨人国的教室吗?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4:1的意思吗? 生:4:1扩大是个比例尺,就是把我们的教室看做图上距离,把巨人国的看做实际距离。

生:就是把各边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怎么画出这个巨人教室呢? 生:放大长方形时,首先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是6格,宽是3格,再按4:1的比例放大,长就是24格,宽就是12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我们来做一个互动魔术。

拿出笔和本子,写出一个两位数,+5,×2, -4, ÷2, -原数,不要说出你的答案,让老师猜猜,好吗?你们的答案是3,对吗?有些同学认为好不可思议,这就是数学的神奇魅力.想知道奥秘的同学下课来找我,好吗?
数学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候需要把物体缩小,请看大屏.说说图中
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4页第一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4∶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4∶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2) 学生尝试着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出示第二问题。

(1)如果把三角形按1∶3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
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
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进入智慧城堡,进行一系列练习.
5.小小设计师:自己画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或者放大,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P25练一练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直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2.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甲和乙两幅图中的阴影面积的比是
():()。

3.
二、操作题。

1.
2. 在方格图中“自己设定一个比”并画出按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3. 在下面的图形中任选一个,再按自己选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4. 在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再选定一个比,把它放大或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