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章节测试: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试01(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

本章知识结构本章测试1.下列关于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性B.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由自然因素决定,与人为因素无关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的基本概念,人为因素已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种群密度肯定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D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包括全部的成虫和幼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解析:考查群落的概念,群落的范畴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但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出生率下降B.雌性个体也减少C.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生殖能力下降解析:破坏种群内的雌雄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正常繁殖,最终使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减少。

答案:A4.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个池塘,这两个池塘中生活着( )A.一个鲫鱼种群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甲鱼群落D.两个甲鱼群落解析:一个池塘即为一定的区域,所以两个池塘中不可能生活着一个鲫鱼种群或一个甲鱼种群。

群落的范畴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其名称前不能以具体的物种名称来形容。

答案:B5.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B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的小草。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评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评

本章测评1.下列可以作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人口数量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思路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它必须是同种生物在一定空间的个体数量。

A、C、D所述生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

人是分类学中的同一个物种。

答案:B2.在下面图4-19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图4-19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年龄组成的三个类型所具有的特点。

增长型:种群中繁殖前期个体多,繁殖后期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组中的个体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繁殖前期的个体较少,而繁殖后期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所以答案选D。

答案:D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4-20所示。

图4-21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图4-20图4-21思路解析:根据小球藻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可知,小球藻个体数量增长一段时间后数量不再增加,其种群增长率为0,并且种群增长率并不是直线下降,所以答案选D。

4.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可表示成图4-22哪条曲线()图4-22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思路解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小球藻通过分裂繁殖,其细胞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表现为“J”型曲线(丙);鸡每天产一枚蛋,随着时间的增加,产蛋的数量增多,应为甲曲线;竹子生长有一个高峰期,达到一定高度后,生长变慢,符合乙曲线图。

答案:C5.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真的小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 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 与曲线图相比数学方程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 A错误B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 B错误、D正确C.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C错误故选 D2.如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 CO_2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 \ CO_2释放减少B.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 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C.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 CO_2吸收减少 fh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D.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 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是m【答案】D【解析】解 A.a点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释放的 CO_2减少 A正确B.由题图可知 b点是光合作用开始的点 m点之后 CO_2释放速率不变说明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C.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O_2吸收减少 fh段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的时间段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 C正确D.h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减少因此有机物积累最大的点是h 点 D错误故选 D3.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 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C. 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C. 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B.抗生素不能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B错误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 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2018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8.9‰B.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 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D. 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答案】D【解析】8.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最近新迁移来了一群兔子兔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当兔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种群数量维持恒定不再变化B. 此时的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C. 兔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D. 若此时有狐狸迁入兔群个体数量将继续增加【答案】C【解析】解 A、当兔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不会恒定不变 A错误B、稳定后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是稳定型而不是增长型 B错误C 、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接近0 C正确D、狐狸迁入后兔群的生存阻力增大因此兔群的数量应该下降 D错误.故选 C.9.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该是()A.B.C.D.【答案】A【解析】解生活在某湖泊中的某种鱼在a点以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处于平衡状态即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若在a点将大量该种鱼的鱼苗投入湖泊会造成该种鱼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环境的容纳量因此一段时间后该种鱼的K值会下降 A符合题意故选 A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D.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B正确C.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正确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改变但劣势种也不会完全消失 D错误故选 D11.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1850年\sim 1940年的90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型【答案】C【解析】 A 、由图可知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周期波动 A错误B、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B错误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C正确D、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其存活曲线为直线型人类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存活曲线为凸型 D错误12.自然状态下种群保有一定的数量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但是种群的社群压力会随本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变大社群压力限制自身数量增长的机制及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离不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B. 社群压力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 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D. 种群数量大于K/2后社群压力迅速加大、种群死亡率升高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解 A.社群压力调控生物种群的繁衍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社群压力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激素、免疫系统和血糖代谢的改变进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正确C.由题干得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较大种群可以借助种内互助共同抵御其他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使得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 C正确D.种群死亡率升高不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D错误故选 D13.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14.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分层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B. 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答案】A【解析】15.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因素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迁出率和迁入率【答案】B【解析】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条件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使得死亡率降低同时一段时期内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故选B1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 草原中的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旅鼠和雪兔等C. 苔原中的植物几乎都依靠营养繁殖产生后代D. 荒漠中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答案】B【解析】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 A正确B、旅鼠和雪兔属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代表动物 B错误C、苔原中的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的陆地群落类型 C正确D、适者生存荒漠中植物和动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荒漠中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 D正确17.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 当P/R接近或等于1 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C.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D. P/R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答案】D【解析】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终生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域B. 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无关C. 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内源性调节D. 捕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答案】D【解析】A、雄性鸟类在性成熟后通常在生殖季节占有并保卫一块领域 A错误B、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有关 B错误C、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外源性调节 C错误D、捕食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捕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D正确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2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 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 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答案】A【解析】 A 、自然增长率大于0 种群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 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正确B、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B错误C 、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死亡率越高的种群若其出生率也很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 C错误D、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 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 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21.(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21.(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答案】初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解析】由图可知该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某地形成森林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因此时间短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答案】水平, 生殖隔离【解析】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B 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2.(1)表中所列四种鱼栖息位置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字母代替物种名填写)综合表中信息分析这两种鱼生态位完全相同吗?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 22.(2)表中四种鱼A、B、C、D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类型)这种分层现象是由________导致的表中所列数据是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这个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水域环境这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的结果22.(3)研究自然水域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丰富度是指________【答案】B, C, 不完全相同, B与C出现的季节不同 B与C的食物种类不同【解析】【答案】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共同进化【解析】【答案】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解析】23.(1)该栎树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和叫________ 大多数鸟类可同时利用不同层次的资源但每种鸟类都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这种分布称为群落的________结构23.(2)表中数据显示煤山雀与旋木鸟在林中的分布大致相同二者生态位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是/否)23.(3)在这个栎树林中生态位差异最大的两种鸟是________23.(4)栎树林中每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各种鸟类________ 又能降低相互之间因为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的________程度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3.(5)长尾山雀与旋木雀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生物群落, 垂直【解析】【答案】否【解析】【答案】林鸽和鹪鹩【解析】【答案】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竞争【解析】【答案】①a.二者生活习性不同 b.长尾山雀善于在树枝之间旋木雀飞行能力不佳②a.二者觅食范围有区别 b.长尾山雀觅食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也吃植物种子【解析】24.(1)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对种群的繁殖能力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间接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24.(2)调查白桦林中的优势种属于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根据图示的结果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将增加的是____________24.(3)群落演替过程中从草本群落演替到森林群落过程中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将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解析】解(1)年龄组成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答案】(2)群落, 水曲柳【解析】(2)调查白桦林中的优势种是研究群落中的物种因此是群落水平的研究根据图示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数量大于老年个体属于增长型所以一段时间后水曲柳的种群数量将增加【答案】(3)增强, 方向和速度【解析】(3)随演替的进行出现更多的绿色植物所以对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将增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5.(1)A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B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25.(2)A国人口问题会造成()25.(3)B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答案】(1)衰退型, 增长型【解析】(1)A国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的数量依次递减其人口发展趋势是不断减少的为衰退型 B国生殖后期数量明显大于生殖前期后生殖期所以其人口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答案】A【解析】(2)A国因人口要减少所以不会出现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现象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等情况故选A【答案】A【解析】(3)B国因人口增长过快当务之急是控制人口增长故选A。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B. 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C. 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 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C【解析】C2.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解 A.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原来有植被存在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错误故选 C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B.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C. 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中国政府对毛乌素沙地的绿化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答案】B【解析】解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 A 正确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正确D.中国政府对毛乌素沙地的绿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D正确故选 B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B.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可能会变化C. 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都有关D. 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解 A.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A正确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 B正确C.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C正确D.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温带草原在一年中其组成和外貌发生较大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 D错误故选 D5.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其中a、b是种群的两个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迁入率B.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一段时间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C. 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不会受到其密度的影响D. 种群除数量特征外还存在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等【答案】B【解析】解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A错误B.预测种群数量未来一段时间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年龄组成 B正确C.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其密度的制约 C错误D.图中显示的特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除此以外种群还有空间特征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 D错误故选 B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 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失去生殖能力B. 成虫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立刻减少【答案】C【解析】解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其种群密度会下降故选 C7.“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降低出生率B. 调整年龄组成C. 降低人口密度D. 改变性别比例【答案】B【解析】解A.“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 A错误B.“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正确C.“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 C错误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别比例 D错误故选 B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越靠近热带的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越高【答案】A【解析】9.某农田弃耕后演替过程如下弃耕农田→阶段Ⅰ→阶段Ⅱ→森林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阶段Ⅰ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B. 阶段Ⅱ与阶段Ⅰ的优势种不相同C. 森林与农田相比不同的是森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该过程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答案】C【解析】解 A.该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阶段Ⅰ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 A正确B.阶段Ⅱ与阶段Ⅰ的优势种不相同 B正确C.森林群落与农田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 C错误D.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而弃耕(停止人类管理活动)后农田会演替成森林这从侧面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 D正确故选 C10.图中横坐标Y和纵坐标X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 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营养供应区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种生物在区域④都将无法生存在区域①能长期共存B. 若两种生物生活在区域③ 则导致A生物在竞争中处于弱势C. 若引进一新物种C 在区域①~⑥都能长期生存则A、B可能被淘汰D. m点是平衡点 A、B两生物分别受营养物质Y和X的限制都不会大量增长【答案】A【解析】解 A.据图示可知区域①低于A、B两种生物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故两种生物在区域①都将无法生存在区域④能长期共存 A错误B.区域③接近A生物对营养物质Y的最低浓度要求故若两种生物生活在区域③ 则导致A生物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B正确C.若引进一新物种C 在区域①~⑥都能长期生存则说明该生物对营养物质X、Y没有浓度要求更适应环境该生物可能与A、B两种生物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导致A、B两种生物缺少食物和生存空间 A、B两种生物可能被淘汰 C正确D.m点是平衡点 A、B两种生物分别受营养物质Y和X的限制都不会大量增长 D正确故选 A1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 温度B. 光照强度C. 湿度D.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答案】D【解析】解森林中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的影响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选 D12.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C. 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 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错误C、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错误D、草原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只是分层现象没有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明显 D错误13.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条件不同故并非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D错误故选 D14.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 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天山各种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 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 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答案】D【解析】A、群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A错误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包括了多个垂直带的不同的群落因此反映的是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 B错误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导致的 C错误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D正确15.某实验小组统计某地区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玉米种植80天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B. 该农田玉米长势整齐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 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当平均株高达到160cm 后玉米不再生长D. 玉米种植45天左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解 A.题图表示玉米种植天数与平均高度的关系没有体现种群数量的变化 A错误B.玉米田除了玉米以外还有其他植物和动物及微生物故可构成一个群落具备群落垂直结构 B错误C.玉米的高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C错误D.题图中玉米植株在45天左右对应的斜率最大因此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16.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年生杂草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B. 多年生杂草会逐渐取代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类群C. 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D. 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答案】D【解析】解 A.一年生杂草腐烂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为多年生杂草的生存创造了土壤条件 A正确B.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B正确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C正确D.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弃耕的农田也不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如气候不适宜、干旱等条件下不会演替成森林 D错误故选 D1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 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解析】解 ABCD、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 ABC错误 D正确.故选 D.18.下列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某湖泊范围和边界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最重要特征C. 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 A 、研究某湖泊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A错误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是区分种群的重要特征 B错误C 、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长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1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出生率高的种群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会增长D.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答案】B【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但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A正确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错误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种群的数量才会增长 C正确D.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会改变环境的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 B20.行为调节学说认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满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他不利的地段(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或者往其他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其出生的子代数量多B. 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种内斗争C. 种群密度较低阶段种群的迁出率通常也较低D.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再改变【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物种b最可能是________阶段的优势物种21.(2)从第10年开始物种a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21.(3)表中第30年时物种c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2.(1)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 若表示某城市人口制约其增长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填数字)、迁入率、迁出率.22.(2)若图乙中甲、乙、丙都是种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________.22.(3)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最初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 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 很有可能导致当地________锐减.22.(4)据此推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________有积极意义.【答案】种群密度, ②③【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图甲中①表示种群密度.若表示某城市人口制约其增长的直接因素有②出生率、③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答案】甲【解析】若图乙中甲、乙、丙都是种群甲种群繁殖前期的比例最大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乙种群繁殖前期和后期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丙种群繁殖后期和后期比例相当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因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越来越大的是甲.【答案】24cdot (a+ 1)^9,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解析】某地引入了24只新动物若最初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 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24\cdot (a+ 1)^9 很有可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解析】据此推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有积极意义.23.(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3.(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3.(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________23.(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迁出率【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率【答案】(2)引入鼠的天敌【解析】(3)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鼠的天敌【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4.(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二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4.(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 (“增加”、“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24.(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答案】样方, 数学, 垂直【解析】调查植物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增加, 竞争【解析】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答案】6, 次生, 提前【解析】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25.(1)大别山全部生物可称为一个________ 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表示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5.(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 A~I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25.(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的能力25.(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答案】(1)群落, 年龄【解析】解(1)大别山的全部生物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属于群落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先增加后减少, 中【解析】(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分析图中曲线可知 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答案】(3)竞争, 分层,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解析】(3)群落发育晚期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使某些物种消失最终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方向和速度【解析】(4)冰盖融化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所以其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是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的过程其有机物含量也逐渐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磨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不可能与之有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4.下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5.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图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

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C.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3.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 t=N0λ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5.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在灌木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C.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不利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往往是植食性动物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演替C.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9.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10.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属于双子叶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A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 C正确稳定型的种群中个体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A2.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B. 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变C. 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D. 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只能大于0【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A正确B.种群环境容纳量受种群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变则环境容纳量不变 B正确C.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C正确D.种群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D错误故选 D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 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由于地形的起伏使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由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 B正确C、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C正确D、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A4.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解 A.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点时增长率大于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错误B.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所以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错误D.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B. 当种群数量为含dfrac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 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A【解析】A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通过种群年龄组成来预测 A正确B项当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错误C项三种年龄结构类型中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C错误D项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鸟巢充分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 鸟类因被天敌捕食导致标志物脱落的不会影响调查结果C.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外界因素决定与群落内部因素没有关系D. 随着时间的延长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一定是森林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解 A.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鸟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B.鸟类因被天敌捕食导致标志物脱落的不会影响调查结果但是调查过程中因标志物过于明显会导致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正确C.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各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错误D.随着时间的延长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不一定是森林生态系统这还需要看外界环境能否达到适宜的条件如北极冻土区是无法出现森林生态系统的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8.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 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 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答案】A【解析】解 A.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草原生态系统能否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的限制若环境干旱有可能不能演替为森林 B错误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为不同的草本植物故发生了群落演替 C错误D.群落演替为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D错误故选 A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C. —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D.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草原群落和其他群落一样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错误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蝌蚪是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所以需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 C错误D、种群增长出现“!”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无限且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所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 D正确故选D.10.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11.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特大火灾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该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B. 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76%C. 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其方向和速度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D. 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A【解析】根据“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 可推测阔叶为显性性状并且阔叶植株中40%为杂合子隐性基因的频率为40%+40%×1/2=60% 所以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低于窄叶基因的频率故选A1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13.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B. 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C. 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D. 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答案】C【解析】A、图中a﹣f演替过程开始于10万年前某水体起点是没有生物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A正确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B正确CD、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只是人的存在加速了这一过程 C错误 D正确14.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 种群数量达到K/2前密度对其增长无制约作用C. 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增大D.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劲 A错误B.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密度对其增长有制约作用 B错误C.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错误D.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 D正确故选 D15.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B. 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C. 草本阶段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D. 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 A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从而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A正确B、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加土壤微生物增加 B正确C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C正确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增加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 D错误16.“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调查不同退耕年限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调查结果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上图是采用样方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物理模型B. 退耕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丰富度增加C. 退耕土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速度相对较快D. 若第2年人为在退耕农田中种植灌木会使草本植物达到最大丰富度的时间提前【答案】A【解析】答案 A【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是靠样方法进行上图为数学模型不是物理模型 A选项错误退耕后群落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丰富度上升 B选项正确退耕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相对于初生演替速度较快 c选项正确人为在退耕农田中种植灌木会使草本植物达到最大丰富度的时间提前 D选项正确【考点】群落结构及演替17.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秋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 sim 90% 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解析】解 A、据图分析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分析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 、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错误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1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特征B. 群落中的某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 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D【解析】解 A.受灾后水稻呈斑块分布体现种群的空间特征 A错误B.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错误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错误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正确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9.(1)弃耕农田逐渐演变成丛林该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温度、降水等因素可引起灌木群落发生季节性变化该变化________(填“属于”、“不属于”)演替判断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析群落________的变化19.(3)在群落的数量特征中决定松毛虫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食虫鸟与松毛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自然条件下食虫鸟的迁入会使环境对松毛虫的容纳量________ 【答案】(1)次生, 这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及部分生物存在条件下进行的演替【解析】解(1)弃耕农田逐渐演变成丛林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及部分生物存在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答案】(2)不属于, 物种组成【解析】(2)温度、降水等因素可引起灌木群落发生季节性变化该变化不属于演替判断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答案】(3)出生率与死亡率, 降低【解析】(3)在群落的数量特征中决定松毛虫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食虫鸟与松毛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自然条件下食虫鸟的迁入会使环境对松毛虫的容纳量下降但不会导致松毛虫的灭绝20.(1)实验过程①洛索斯选择巴哈马群岛作为研究地点共选择了12座沙氏变色蜥生活的小岛分为两组实验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记录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证明了洛索斯的假说成立20.(2)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20.(3)大型卷尾蜥和沙氏变色蜥为捕食关系它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1)① 在6座小岛上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或“在6座小岛上引入大型卷尾蜥”), 另6座小岛保持原状(或“其他6座小岛不引入大型卷尾蜥”)【解析】解(1)由题意可设置实验组在6座小岛上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对照组另6座小岛保持原状【答案】(2)对照, 有无大型卷尾蜥【解析】(2)该实验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有无大型卷尾蜥【答案】(3)生存斗争【解析】(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大型卷尾蜥和沙氏变色蜥为捕食关系它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21.(1)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__________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_____________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单位只 /hm^2 )21.(2)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植物组成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在第3~6年阶段群落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___________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为探究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对某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土丘密度演替至第6年后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也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及种间关系等写出两点高原鼢鼠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死亡率 , 环境容纳量【解析】解(1)人工捕杀一般都是提高种群的死亡率进而控制种群数量而造林整地是减少其生存区域也就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答案】(2)次生, 逐年减少 , 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解析】(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柱形图分析可知在第3~6年阶段群落内“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说明在演替的过程中其他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答案】(3)①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②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③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解析】(3)高原鼢鼠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有①为某些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②有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③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使土壤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22.(1)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植物通过让感病部位出现类似于动物细胞凋亡的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________22.(2)科研人员用白粉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得到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果据图可知 E基因敲所导致的________对病原体起到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22.(3)研究表明水杨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科研人员利用P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 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含量【答案】(1)共同(协同)进化【解析】解(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协同)进化【答案】(2)胝质沉淀量和\ H_2O_2产生量均增加, 抑制植物这两方面的免疫【解析】(2)由图1和图2可知 E基因敲除会导致胝质沉淀量和 H_2O_2产生量均增加这对病原体起到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植物这两方面的免疫【答案】(3)促进, 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解析】(3)根据图3可知 P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白粉病发病程度明显提高这说明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促进作用由于“水杨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 因此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含量23.(1)山东的“杨—麦间作”比单独种植杨树或小麦每亩增加收入500元从群落结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________23.(2)研究人员对增产的麦田进行调研发现①与单纯的麦田相比“杨—麦间作”的麦田中害虫的数量很少②高大的杨树上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可以推断杨树上栖息的鸟类很可能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农林间作的麦田中不易爆发虫害其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比较强23.(3)“杨—麦间作”的农田中需要不断地施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农林间作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解(1)山东的“杨—麦间作”比单独种植杨树或小麦每亩增加收入500元从群落结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农林间作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2)次级, 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解析】(2)研究人员对增产的麦田进行调研发现①与单纯的麦田相比“杨—麦间作”的麦田中害虫的数量很少②高大的杨树上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可以推断杨树上栖息的鸟类很可能属于次级消费者农林间作的麦田中不易爆发虫害其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答案】(3)农田土壤中的元素不足以使作物高产, 土壤中元素随农产品输出后不能都归还土壤【解析】(3)“杨—麦间作”的农田中需要不断地施肥原因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土壤中元素随农产品输出后不能都归还土壤24.(1)该景区全部华北落叶松构成一个种群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在调查某种山鸡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山鸡部分死亡则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近”)24.(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的能力景区由砍伐森林到封山育林的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24.(4)景区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七里峪林区树种以华北落叶松为主夹杂着白桦树、柿子树、槐树、榆树、橡树、椴树等各种植物开花需要感受光信息的刺激日照时间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够开花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解(1)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但此题中的种群是落叶松迁入率和迁出率变化较小因此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2)山鸡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相近【解析】(2)山鸡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需要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第一次做标记的个体\times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总数/第二次捕捉的有标记个体数题干“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山鸡部分死亡” 但是捕到山鸡的数目不变因此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答案】(3)阳光等环境资源, 次生, 速度和方向【解析】(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景区由砍伐森林到封山育林的恢复过程中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具有影响会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4)直接, 种群的繁衍【解析】(4)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是指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人类具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潜在价值是指一旦条件成熟即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观赏性体现了直接价值植。

2025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5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更趋势B.处于稳定状态的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更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更D.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更的确定因素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全部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确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确定于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将呈“J”型增长B.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处于生殖期的个体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种群诞生率越高D.稳定型的年龄组成,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诞生率(即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基本稳定4.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B.每毫升培育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5.下列有关运用的方法或策略与其对应的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之一是削减老年人口的数量B.采纳标记重捕法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目的是防止测得的种群密度不精确C.在田鼠数量达到“S”型曲线的K/2时进行防治,目的是防止发生鼠害D.在田间喷洒性外激素,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农业害虫的性别比例干脆降低种群数量6.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峻。

某探讨机构对黄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 C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答案】 B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 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由于地形的起伏使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由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B正确;C、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D、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

故选A。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

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B. 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答案】B【解析】解:A.由题干可知,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

B.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B错误。

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描述的对象能构成一个种群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性成熟的鱼类B. 一个弃耕的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 一片腐烂的面包上的全部大肠杆菌D. 内蒙古草原和澳洲草原上的全部鼬鼠【答案】C【解析】解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不是同种生物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A错误B.一块农田的全部杂草不是同种生物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B错误C.一片腐烂的面包上的全部大肠杆菌属于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构成一个种群 C正确D.内蒙古草原和澳洲草原上的全部鼬鼠不属于同一区域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D错误故选 C2.濒危物种是指由于自身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其野生种群面临灭绝的物种其种群数量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锐减也可能在常年累月间稳步下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判断某物种是否为濒危物种的重要依据B. 提高种群的出生率即可拯救濒危物种C. 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可导致濒危物种的出现D. 自然灾害可导致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锐减【答案】B【解析】解 A.判断某物种是否为濒危物种要看它的种群数量是否小于某一指标而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 A正确B.拯救濒危物种的措施要围绕改善其生存环境、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进行这样才能够提高种群数量单纯提高种群的出生率不考虑死亡率不一定能够使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C.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可导致某物种失去生存资源及栖息地导致该物种面临灭绝 C正确D.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导致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 D正确故选 B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4.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B.C.D.【答案】A【解析】解 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正常情况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A符合题意B.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题意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C不符合题意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接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5.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C.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不是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如培养中的大肠杆菌就没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错误C.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 C正确D.某种群内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如果迁入率和迁出率不等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D错误故选 C6.某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年龄组成如图所示若不考虑其它因素该猕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 逐渐增加B. 逐渐减少C. 保持稳定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7.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①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唯一因素B. 种群密度和③呈正相关C. ②不仅仅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 种群还有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答案】A【解析】解 A.我们可以通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气候、食物等共同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A错误B.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③种群数量越多B正确C.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C正确D.种群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D正确故选 A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答案】C【解析】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不能构成群落 A错误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可以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共同生存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 C正确D、弃耕农田演替到什么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9.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 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C. 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D. 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答案】D【解析】解 A.因为该演替是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因此属于初生演替 A错误B.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其他阶段的明显而已 B错误C.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对光能的利用率也越来越大直到顶极群落时才保持稳定 C错误D.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是逐渐增大的所以群落结构是逐渐复杂的 D 正确故选 D10.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性别比例的变化一定会影响种群出生率B. 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使人口迅速增长C. 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 不同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答案】C【解析】解 A.种群性别比例的失调才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 A错误B.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年龄结构 B错误C.出生率主要是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C正确D.种群通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但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 D错误故选 C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可表示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类型而且次生演替比出生演替速度慢B. 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在自然界中也可能存在D. 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答案】A【解析】解 A.甲表示初生演替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A错误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B正确C.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C正确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结构不一定相同 D正确故选 A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D. 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 A 、环境容纳量(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A正确B、环境容纳量(K值)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B正确C 、环境容纳量(K值)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C正确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变得更好 K值将变大 D错误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的比例相当B. “二孩政策”使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上升C. 某种杂草杂烂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D. 某动物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为1.5∶1【答案】C【解析】A项 A项反映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A错误B项 B项反映的是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B错误C项 C项反映的是种群空间特征 C正确D项 D项反映的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C14.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 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C. 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大火使森林大面积的烧毁破坏了原来的群落导致原来的物种消失了在以后的时间依次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杂草地→阔叶林→针叶林)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该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题干中的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15.“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降低出生率B. 调整年龄组成C. 降低人口密度D. 改变性别比例【答案】B【解析】解A.“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 A错误B.“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正确C.“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 C错误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别比例 D错误故选 B16.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温度B. 光的穿透性C. 大气中颗粒物含量D. 氧气的垂直分布【答案】C【解析】17.下面两图为我国人口的相关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出生率是指在一年内新生婴儿的数量占育龄夫妇的比例B.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反映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C. 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是稳定型D. 预计到2050年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1:1【答案】B【解析】解 A.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之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A错误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能够直接反应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B正确C.由图可知 2050年我国人口在60~64岁的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不是稳定型 C错误D.在70~74岁这个年龄段男性大概为0.3 女性大概为0.4 又如80~84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的比例相差更大 D错误故选 B18.若将一个池塘放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A. 池塘中一只草履虫B. 池塘中所有鲫鱼C. 池塘中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答案】B【解析】解 A.池塘中一只草履虫属于个体层次 A错误B.池塘中所有鲫鱼属于种群层次 B正确C.池塘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C错误D.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 B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20.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图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B. 甲是衰退型乙是稳定型丙是增长型C. 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B【解析】解由图可知甲是老年期个体占的比例大于幼年期所以为衰退型乙中的老年期成年期和幼年期个体数目相等为稳定型丙中老年期个体占的比例小于幼年期所以为增长型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演替物种b最可能是________阶段的优势物种21.(2)从第10年开始物种a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21.(3)表中第30年时物种c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2.(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2.(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2.(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________22.(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迁出率【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率【答案】(2)引入鼠的天敌【解析】(3)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鼠的天敌【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3.(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二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3.(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 (“增加”、“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23.(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答案】样方, 数学, 垂直【解析】调查植物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增加, 竞争【解析】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答案】6, 次生, 提前【解析】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24.(1)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24.(2)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________(填“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24.(3)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________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4.(4)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其适合鸟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24.(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水平【解析】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高大乔木【解析】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答案】消费,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解析】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种子等【答案】水源充足水中有丰富的食物陆生鸟类和水生鸟类均适合生存【解析】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中有丰富的食物【答案】基因, 生态系统, 直接【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试题(新人教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试题(新人教必修3)

第四章《稳态与环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选题(2分×33=66分)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P87)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B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捕捞呢)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C.1/2K的水平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 种群的存活曲线。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降低出生率B. 调整年龄组成C. 降低人口密度D. 改变性别比例【答案】B【解析】解:A.“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B.“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C.“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C错误;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B。

2.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 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 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 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A.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群落,第N年时,两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B.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表示的是初生演替,B错误;C.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D.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3.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③①②【答案】C【解析】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③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C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二、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A【解析】解 A.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错误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A3.下列生物群落中结构最复杂的是()A. 荒漠B. 农田C. 草原D. 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AB、荒漠、农田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A、B不符合题意CD、草原群落动植物种类比荒漠、农田多相对于热带雨林较少其群落的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 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解 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 A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B正确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 C错误D.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正确故选 C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 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D. 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答案】C【解析】 A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A正确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确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除了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之外还有共栖等 C 错误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D正确6.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 可用数学模型N_t=N_0lambda ^t表示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000个【答案】D【解析】 A 、正确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 A错误B、“S”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能用数学模型N_t=N_0\lambda ^t表示 B错误C 、取样器取样法计数用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C错误D、K值为12000个/mL\times 10mL=120000个 D正确7.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解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A正确B.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正确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但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需要 C错误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完善、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D正确故选 C8.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B. 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C. 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答案】B【解析】9.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解析】解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 A错误B.由于在处理区设置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B正确C.由于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C 正确D.由于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正确故选 A10.人类的活动导致豹栖息地片段化形成较狭小的甲区域和较宽阔的乙区域研究发现若干年后甲区域豹的数量急剧减少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种群消亡由乙区域引入了一些成年雌豹甲区域豹的数量在随后的7年间出现增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区域豹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甲区域引入雌豹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C. 乙区域雌豹迁出后物种丰富度下降D. 甲区域容易发生近亲交配导致有害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答案】D【解析】A.甲区域引入乙区域一些成年雌豹甲区域豹种群的数量增加说明甲乙两区域豹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A错误B.甲区域引入乙区域一些成年雌豹且种群的数量增加则甲区域引入雌豹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加 B错误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乙区域迁出雌豹后物种丰富度不变 C错误D.甲区域狭小种群易近亲繁殖导致致病基因的积累使有害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导致种群退化 D正确故选D11.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与四种种群密度的关系(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分别为5、40、6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 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 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 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 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答案】D【解析】12.科研人员将一块水稻田均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不养鸭(常规区)、一个养鸭(稻鸭区)一段时间后统计这两个区域的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所得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鸭子能改变水稻田内物种的丰富度B. 停止人工管理常规区和稻鸭区都会发生次生演替C. 调查凸旋螺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不影响实际值D. 稻鸭区多足摇蚊数量比常规区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D【解析】A、鸭子能改变水稻田内物种的丰富度 A错误B、停止人工管理常规区和稻鸭区都会发生次生演替 B正确C、调查凸旋螺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不影响实际值 C正确D、稻鸭区多足摇蚊数量比常规区少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错误1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动物)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鼠和物种Ⅹ为竞争关系B. 引入物种Ⅹ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C. 物种Ⅹ种群的K值是250D. 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答案】B【解析】解 A.根据题意和图表可知鼠和X为捕食关系其中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X为捕食者 A错误B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X种群的K值大约是180左右 B 正确、C错误D.在第5~8年时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D错误故选 B14.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5.为了使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持续被人类利用最好的做法是()A. 长期禁止捕鱼B. 及时捕捞小鱼C. 适时适量捕捞成鱼D. 尽量捕捞所有鱼【答案】C【解析】16.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B.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C. 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D. 核移植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答案】A【解析】解 A.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用到了荧光标记技术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A不正确B.将氨基酸中的氢元素用 ^3H标记可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 B正确C.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正确D.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证实了细胞核的功能 D正确故选 A17.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1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特征主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种群的出生率提高必会导致其种群密度增大C. 田间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昆虫交配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D. 种群数量调查遵循的原则是随机取样得到的数据为准确数值【答案】A【解析】解 A.种群特征主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A正确B.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才能增大 B错误C.田间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昆虫交配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C错误D.种群数量调查中的估算法得到的是一个估算数值不是准确的数值 D错误故选 A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采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C.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解 A.蚜虫和跳蝻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A错误B.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可采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 B正确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垂直分层有利于植物对光的利用 C正确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正确故选 A20.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可见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二氧化碳B. 阳光C. 海水含盐量D. pH【答案】B【解析】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故选 B21.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循环说法错误的是()A.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_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B.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碳循环需要能量驱动含碳化合物又作为能量的载体D. 碳元素在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以CO_2的形式传递【答案】D【解析】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_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A正确B、人类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 CO_2大量释放造成温室效应 B正确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C正确D、碳元素在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的形式传递 D错误故选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图中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23.(2)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23.(3)依据画出的食物链(网)若D种群要同化100kJ的能量生产者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值为________23.(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乙, 含碳有机物, \ CO_2【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图中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碳在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如②是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_2 如③是碳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 CO_2 向大气中排放故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有机物、 CO_2【答案】(2)【解析】(2)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根据A、B、C、D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可知 A是初级消费者 BC是次级消费者 D是三级消费者故图中存在的食物网为【答案】(3)12500kJ【解析】(3)由题干中的关键词“至少” 可知能量的传递效率按20%计算生产者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100÷20%÷20%÷20%=12500kJ【答案】(4)间接【解析】(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24.(1)调查草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24.(2)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24.(3)若蛇的数量锐减则猫头鹰的数量-般会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24.(4)若蛇取食蟾蜍和鼠的比例为1: 2 蛇增重a(单位 kg)最多需要消耗生产者b (单位 kg)则a和b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答案】样方法, 随机取样【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答案】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是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答案】增加, 蛇的数量锐减后猫头鹰会大量捕食第二营养级的鼠食物链缩短有更多的能量流向猫头鹰【解析】蛇的数量锐减则猫头鹰的数量一般会增加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去除蛇后食物链变短猫头鹰的营养级降低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有更多的能量流向猫头鹰【答案】b= 400a【解析】要求最多消耗生产者的量则能量传递效率为10\% 若蛇取食蟾蜍和鼠的比例为1: 2 蛇增重a 最多需要消耗生产者b= \dfrac13a\times 10\times 10\times 10+\dfrac23a\times 10\times 10= 400a25.(1)若要调查水田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水稻上粘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25.(2)鸭、鱼、河蚌、螺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与动物的________条件有关25.(3)稻鱼鸭系统与原有单纯种植水稻的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强原因是________ 若在水稻一粘虫一鸭的食物链中粘虫到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为14\% 原因是________ 【答案】标志重捕, 样方【解析】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粘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答案】垂直, 栖息空间和食物【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浮游生物、眼子菜、满江红等植物分布在表水层鱼主要在中水层活动水稻、鸭等生活在上水层河蚌、螺在底水层聚集”可知鸭、鱼、河蚌、螺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动物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答案】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还有其他生物【解析】稻鱼鸭系统与原有单纯种植水稻的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强原因是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由于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还有其他生物因此在水稻一粘虫一鸭的食物链中粘虫到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为14\%26.(1)________与蚕豆共生使蚕豆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调查蚕豆植株的患病率(患病个体数/被调查个体总数)可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可采用________进行测定26.(2)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可提高土壤________数量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较多的CO_2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________ 从而提高小麦与蚕豆的光合效率26.(3)蚕豆枯委病的发病率与土壤________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间作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较少其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答案】根瘤菌, 样方, 稀释涂布平板法【解析】根瘤菌与蚕豆共生使蚕豆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调查蚕豆植株的患病率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测定【答案】微生物, 土壤的矿质营养、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较多的CO_2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矿质营养、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小麦与蚕豆的光合效率【答案】1, 小麦根系的分泌物能够直接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小麦根系的分泌物能促进与尖孢镰刀菌竞争的微生物生长从而抑制了尖孢镰刀菌的生长【解析】蚕豆枯委病的发病率与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间作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较少其可能原因是①小麦根系的分泌物能够直接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②小麦根系的分泌物能促进与尖孢镰刀菌竞争的微生物生长从而抑制了尖孢镰刀菌的生长27.(1)新移居地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 该案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是________27.(2)巨菌草和双孢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 巨菌草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可以改变。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C错误;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D正确。

【答案】 C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B.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正确;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C 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A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年龄组成是: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不能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还要考虑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答案:D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率和迁入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3年,某市人口的出生率为13。

04%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指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出生率或死亡率D. 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D【解析】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D正确故选 D2.泥石流过后的低洼地被泥沙、碎石等固体物填平形成淤积体几年后的淤积体上生出植被原有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淤积体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体上会发生群落的代替过程C. 光照强度是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性因素D. 该淤积体的生存条件恶劣最终不会演替为森林群落【答案】B【解析】解 A.初生演替的时间长也不具备土壤条件而淤积体中有土壤条件且几年便生出植被说明为次生演替 A错误B.淤积体上会发生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正确C.植株高度是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较高的植株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C 错误D.发生泥石流的地方雨量比较充沛有可能演替为森林 D错误故选 B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4.在玉米、大豆间种的地块里生长了一些杂草另外还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危害玉米的玉米螟土壤中的蚯蚓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农田中的大豆、玉米及杂草等植株高度不同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 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活的玉米螟数量不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 该农田中的所有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D. 影响玉米螟、蚯蚓等动物在农田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答案】C【解析】解 A.在垂直方向上大豆、玉米及杂草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A正确B.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活的玉米螟数量有差异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等特征如雌雄同株的玉米、大豆等种群都没有性别比例的特征 C错误D.影响动物在群落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条件和食物 D正确故选 C5.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 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 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 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答案】A【解析】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A正确B.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其种群密度在增大 B错误C.b-d随着植被的不断丰富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植株越来越高物种①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 c年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因此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错误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所以物种③的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曲线 D错误6.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患病率为7%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4号的一对X染色体上分别带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B. 2、5、7号体细胞中均不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C. 8号体细胞中不会同时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D. 5号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所生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约为3.3%【答案】A【解析】解 A.6号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和血友病说明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一条X染色体上该染色体来自4号由于4号不患病说明其另一条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 A错误B.2、5、7号均为不患病男性故体细胞中均不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 B正确C.8号从3号获得一个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但是不患病说明从4号获得的X染色体是不含致病基因的那条X染色体故体细胞中不会同时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 C正确D.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患病率为7% 则该基因( X^b)的频率也为7% 则 X^B的频率为93% 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7%×93%)÷(93%×93%+2×7%×93%)=14/107≈13% 则他们所生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3%×1/4≈3.3% D正确故选 A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 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 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答案】A【解析】 A 、自然增长率大于0 种群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 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正确B、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B错误C 、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死亡率越高的种群若其出生率也很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 C错误D、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 D错误8.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B. 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变C. 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D. 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只能大于0【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A正确B.种群环境容纳量受种群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变则环境容纳量不变 B正确C.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C正确D.种群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D错误故选 D9.利用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作为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场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之前需进行植被的重建和维持土壤含氧量、垃圾渗液浓度、干旱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B. 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造成植物根系缺氧C. 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D. 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 CO_2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解 A.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的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A错误B.垃圾填埋场土壤富含有机物微生物需氧代谢旺盛造成植物根系缺氧 B正确C.垃圾渗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C正确D.干旱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 CO_2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D正确故选 A10.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 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C【解析】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解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A正确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通过种群密度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正确C.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C正确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错误故选 D1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 年末时为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 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时出生率越高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解 A.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 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 出生率为20÷100=20% A 错误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 B正确C.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C错误D.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种群密度增加 D错误故选 B13.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答案】A【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D正确故选 A14.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B. 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C. 草本阶段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D. 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 A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从而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A正确B、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加土壤微生物增加 B正确C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C正确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增加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 D错误15.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性引诱剂的作用是提高蝗虫的交尾率D. 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控制种群数量应在b-c水平【答案】A【解析】 A 、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 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 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 A正确B、a\sim 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至零而种群密度在不断增长 B错误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得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降低交尾率 C错误D、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即d-e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1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 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 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X种群的K值是250D. 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答案】B【解析】解 A.根据格表分析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鼠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X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X为捕食者 A错误B.客观上物种X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B正确C.根据格表分析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X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左右 C错误D.在第5~8年时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D错误故选 B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 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D. 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答案】C【解析】 A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A正确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确C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除了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之外还有共栖等 C 错误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D正确18.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 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答案】C【解析】 A 、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 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错误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D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9.(1)水体中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增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________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19.(2)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________.19.(3)在对某种单细胞硅藻的培养过程中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天定时对其进行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②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③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④请用方框在答题卷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抽样计数区域.________.【答案】磷脂, ATP、DNA、RNA【解析】解(1)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ATP、DNA、R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答案】适宜的光照【解析】(2)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答案】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细胞密度过大, 大, 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解析】(3)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②在培养后期藻细胞密度过大因此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③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即先滴细胞悬液后盖上盖玻片则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④抽样计数区域最中间的大方格中且一般为五点取样法.具体见答案.20.(1)浅水处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岸边栽种了柳树河岸上栽种了桧柏、棣棠、紫薇等树木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0.(2)污水处理厂若要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可能利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20.(3)根据文中信息在洋桥河段进行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中能降低河水中N、P含量的主要是________20.(4)经过生态治理当“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戏”的景象再次呈现时洋桥河段生态系统中________(有/没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理由是 ________20.(5)要维护洋桥河段新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从社会环境因素考虑应避免________(举两例)等行为发生在不改变该河段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前提条件下应采取________(举一例)等措施以避免该生态系统水体的水质再次遭到破坏【答案】水平【解析】【答案】分解者【解析】【答案】浅水处栽植的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解析】【答案】有, 因为鱼和鸟都是消费者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它们的捕食对象它们是无法生存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必定存在着它们的捕食对象即建立了新的食物链或者恢复了原有的食物链【解析】【答案】排污、钓鱼、随意放生等, 及时清理河道里的枯枝树叶多余的水生植物禁止垂钓等【解析】21.(1)“四位一体”模式应用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原理该农业模式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叙述“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________ (至少两点)21.(2)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国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环境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 这些保护措施即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人们的旅游品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生态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不能走“先________、后治理”的道路【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多级, 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沼泽、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④减少了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解析】解(1)“四位一体”模式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该农业模式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四位一体”农业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减少了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答案】(2)演替, 直接价值和间接, 污染【解析】(2)我国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等环境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演替这些保护措施即改善了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增加了人们的旅游品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22.(1)新移居地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 该案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是________22.(2)巨菌草和双孢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 巨菌草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1)略【答案】(2)生产者和分解者, 直接价值和间接【解析】23.(1)岛屿上的所有生物相互关联形成生物群落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________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23.(2)据图分析随着留居种数的增加物种的入侵率________ 灭绝率__________23.(3)分析上图入侵率与灭绝率的交点代表该岛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岛屿该数值最大23.(4)(不定项选择)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答案】(1)种群, 物种组成【解析】解(1)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答案】(2)降低, 升高【解析】(2)分析题图可知随着留居种数的增加物种的入侵率降低灭绝率上升【答案】(3)平衡物种数, 岛屿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解析】(3)分析题图可知入侵率与灭绝率的交点代表该岛屿的平衡物种数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的平衡物种数最大【答案】A, B, D【解析】(4)A.岛屿上的平衡物种数取决于物种入侵和灭亡的平衡不随时间而变化 A 正确B.平衡物种数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消亡或迁出之间动态变化所决定这是一种动态平衡 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面积越大且距离陆地越近的岛屿的留居种数越多所以一般大岛屿可以供养的物种数大于小岛屿 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随着岛屿与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物种数不断降低 D正确故选 ABD24.(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________水平的研究与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对光照的利用率较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 24.(2)部分白杨树衰老死亡后可能会导致________(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24.(3)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 ________【答案】(1)群落, 低, 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植物对中层及下层光照的利用率低【解析】解(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与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植物对中层及下层光照的利用率低【答案】(2)基因【解析】(2)部分白杨树衰老死亡后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答案】(3)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更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解析】(3)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更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8.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
A .依次增加
B .依次减少
C .基本不变
D .没有规律
9.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

则该种群数量为:( )
A .88只
B .86只
C .90只
D .92只 10.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 )
A .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 .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 .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 .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
1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 .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 .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12.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
13.外新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 ”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
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 .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15.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量最大
C .种群数量最大
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16.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 .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 .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D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A B C 老年组 生殖年龄组 幼年组
17.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
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18.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19.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对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矿物质
20.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

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是()
A.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率 B.尽可能保证人口年龄组成的合理性
C.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 D.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
21.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B.水葫芦与浮萍
C.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D. 螳螂与黄雀
2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23.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D.种间互助
24.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5、(4分)右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4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B表示
型,C表示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26、(4分)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 ___和_____,其中_____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_____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

28.(8分)试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1)群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研究生物群落要以研究___为基础
(2)在研究池塘群落时,主要研究该群落内种群数量(即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

(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_。

(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有关。

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29.(5分)42.(10分)在一所林区中学,生物老师带领该校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栎树林进
(1)在生物学上,该林区的全部点斑林鸽构成一个,而林区的全部鸟类及与鸟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该林区的全部生物与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叫做。

(2)林区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是由该种群的等特征决定的。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必修班)
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A 10、B 11、C 12、
D 13、A 14、D 15、B 16、D 17 、B 18、D 19、C 20、D 21、A 22、
D 23、B 24、B
25、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各年龄阶段数目大致相同
27.(7分,每空1分)
(1)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五点取样法(2)大(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4)10m 约14株/m2
28.(8分,每空1分)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 (2)丰富度各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演潜情况、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范围和边界等(3)水平结构(4)对光的利用(光照强度)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9.(1)种群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3)①该林区鸟类各种群在大小是不同的,其中以绿背山雀、褐山雀、煤山雀及大山雀的种群数量最大。

②不同鸟类种群在分布上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主要分布于林冠层,有的主要分布于乔木层,有的则主要分布在草被层。

呈现出明显的垂直结构特征。

③就全部种群统计来看,以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布的鸟类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