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浪底水库对北方铜鱼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

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摘要: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应。

这里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库周和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小浪底;水利工程;环境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御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水蓄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小浪底为例,来探究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应。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上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

上距三门峡大坝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控制流域面积694000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0%,是三门峡大坝以下河段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准备工程施工,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底基本建成。

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效应。

所以探究小浪底运行以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从而趋利避害以促使小浪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库区及库周的环境效应库区系指275m水位线以下的约272.3km2的区域;库周系指小浪底坝址与三门峡大坝区间的集流区,总面积约5756km2;库区、库周是移民搬迁、工程施工、水库蓄水最直接的影响区。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随着工程建设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库区环境。

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具体案例二
案例名称
某水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案例描述
某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河流的鱼类种群数量和分布产生了负面影响, 导致鱼类数量减少和种群结构的变化。
影响分析
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和生存环境 ,导致鱼类种群数量的减少。
补偿措施
水电站采取了生态补偿措施,如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实施生态修复 等,以恢复和保护鱼类资源。
02
大坝建设对鱼类影响的补偿措 施
建立鱼类通道
鱼类通道
在大坝建设时,应考虑建立鱼类通道,如鱼梯、鱼闸等设施,以便鱼类能够顺 利通过大坝,保持种群交流和生态平衡。
生态流量保障
确保大坝下游的生态流量,以满足鱼类繁殖、生长和栖息的需求,防止因大坝 建设导致的生态退化。
鱼类人工繁殖和放流
人工繁殖
通过科研机构和鱼类保护组织,开展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提高繁殖效率和种 群数量。
三峡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案例描述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长江流域的鱼类种群数 量和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导致鱼类栖息 地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改变。
影响分析
补偿措施
大坝的建设阻断了鱼类的自然迁徙通道, 导致鱼类种群数量下降,影响了生态平衡 。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Biblioteka 施,如建设鱼类通道 、实施生态补偿等,以减轻大坝对鱼类的 影响。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总结词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机制,以及更加科学合理的补偿措施。
详细描述
目前对于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同时,现有的补偿 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影响,但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如过鱼设施的效率不高、生态补偿的效果不显 著等,未来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补偿措施,以提 高其效果和可持续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进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集运渔船
1.2下行过鱼设施
对下行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实践远没有上行过鱼设施深入。
主要是采取物理栏栅或行为屏障(如电栅、音筛等)来防止下行鱼类进 入水轮机,并建造表层或侧、下辅助通道让它们安全过坝。
藏 木 水 电 站
2.人工孵化增殖放流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养殖的方法,把 鱼苗放到某一处适合鱼类生长栖息的水域当中去,从而保护了鱼的数 量和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纲
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思考与建议
研究背景及意义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一 些技术难关被攻克,我国的水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 的时期。 • 随着大批拦河闸坝工程的修建,天然河体被不同程度 截断,阻断了鱼类的洄游,导致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 量大幅下降。 • 协调好修建大坝和保护土著和特有经济鱼类资源的关 系,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 不少鱼类的产卵后的卵子就会吸水不断的膨胀,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的 不断的漂浮进行孵化,如果这些卵子流进了被阻断的大坝里面,就不能继 续的随水流流淌,就会的静止沉积在水体里面。
• •
卵子的卵膜比较薄,在其沉入水体之后容易破裂,加剧了卵子的死亡。
所以水利大坝对漂流性鱼卵的孵化的影响较为巨大。
4.水流落差导致水体气流过多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1.人工建立过鱼设施
人工过鱼设施是指人工制造鱼类洄游或迁徙的工程措施,在对保护鱼类产卵有
着积极的影响。
这种仿自然建立的过鱼设施,已经被广泛的建立和认可,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立
起步比较晚,但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过鱼设施分为上行过鱼设施和下行过鱼设施。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治理对策(精)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治理对策(精)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治理对策一、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目前,对黄河下游防洪具有关键作用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建成,并于2001年投入运用。

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又加大了对黄河下游治理的投入力度,完成堤防加高551km,堤防加固384km,处理委编险点52处,险工加高改建1456道坝垛完成河道整治新续建控导工程628道坝垛,加高改建653道坝垛,使黄河下游防洪形势明显改观。

具体表现为:一是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故县、陆浑等水库联合调度,调蓄洪水,显著削减了黄河下游稀遇洪水,使花园口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9200m3/s削减到15700m3/s,千年一遇洪峰流量由42100m3/s削减到22600m3/s接近花园口设防流量22000m3/s。

二是利用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库容可减轻下游河道淤积76亿t相当于20年左右的淤积量。

三是堤防已经满足2000年水平设计水位的高度要求抗洪能力得到加强同时高村以下河势也得到初步控制。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的无工程控制区2.7万km2内产生的洪水仍不能控制,对黄河下游防洪将构成严重威胁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按照防御花园口22000m3/s、孙口17500m3/s、艾山以下10000m3/s的洪水标准进行加高的,花园口断面设防标准为近千年一遇,而艾山以下河段设防标准仅为20年一遇至30年一遇,故遇上述量级的洪水,必将超过艾山以下堤防的设防标准,仍须使用东平湖滞洪区分洪。

二是20世纪60年代,黄河下游漫滩流量为6000m3/s左右,90年代以后,由于黄河来水偏枯,主槽淤积严重,漫滩流量已减少到了3000~4000m3/s。

由此看出,当发生上述洪水时,滩区将全部受淹,滩内179万人的生命财产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滩区安全建设对黄河来讲尤为重要。

三是无工程控制区间产生的暴雨洪水上涨速度快,预见期短(只有8小时),对下游防洪威胁大。

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

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

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首先,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水源供应。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小浪底水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通过大坝控制和调度水库的出水量,为周边地区提供可靠的饮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

特别是在旱季和干旱地区,水库的水源供应作用更加显著,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发展。

其次,小浪底水库还具有防洪调节的重要作用。

水库蓄水,可以调节河道的水位、流量和水质,降低下游的洪峰流量,减轻沿岸地区的洪涝灾害。

在雨季,水库可以蓄水降低河道水位,保护堤防和沿岸地区安全;在旱季,水库可以释放水量,增加河道的水量,以保持下游水位不过低,提供足够的农田灌溉水源,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小浪底水库的防洪调节能力已经在过去的大型洪水中得到了验证,有效地遏制了洪水的扩散和影响。

此外,小浪底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库的蓄水量和流量调节,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稳定的水源,使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保证了农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水库的水电开发利用也能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电力需求,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外,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还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意义。

水库的修建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植被,使得植被破坏和生物栖息地的减少。

然而,在水库建设的同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减少环境的破坏。

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小浪底水库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主要作用包括水源供应、防洪调节、灌溉和发电等方面。

小浪底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为周边地区及整个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了洪涝灾害的风险,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同时,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也应重视生态保护措施,以减少环境破坏,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及对策介子林朱文锦(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450044)摘要:调查了调水调沙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水质、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水环境、水生态、渔业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具有叠加性和持续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渔业资源;生态环境2008年农业部下达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

在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委员会组织协调下,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了该项目,2008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较全面的对黄河下游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重点调查了“调水调沙”后期黄河“流鱼”情况,较全面的掌握了“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为修复、维持黄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1.调查范围从黄河小浪底水库坝下至黄河入海口。

2008年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

本次调查的时间选择在调水调沙前14天至调水调沙后14天。

根据生态学理论,不同生境条件决定不同的生态环境状况。

为全面反映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以黄河下游水文站位置为本项目监测点,监测点共7个,分别为孟津、花园口、夹河滩、艾山、洛口、高村、利津。

调查的影响因子包括河道水质、河滩地、黄河口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渔业资源等。

定点比较调查调水调沙前、后渔业资源变化情况。

2.对渔业资源影响2.1 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比较分析调水调沙过程前、后河道的水质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为: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并通过水量一定的波动在下游形成洪峰;二是采取技术措施产生异重流,促使沉积泥沙的泛起和随水转运。

调水调沙过程中,一些水质指标如温度、溶解氧、浊度等在短期内剧烈改变;一些指标如总磷、氨氮等在短期内急剧增加。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郑晓团(济源市蟒河口水库管理处)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格局。

因此在各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项目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不仅可以实现防洪的目的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而且还可以为周边的居民提供灌溉、供水、供电等服务,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水库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但是水库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极少关注其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水库的建设使得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对于水库周边、库区等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

关键词:水库建设;生态;影响1 中国目前水库建设总体情况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除此之外,在历史上有许多修建水库的例子,由于战争、朝代的更替使得许多水库已经弃之不用。

中国近代的水库建设主要是集中在建国后,中国近代的水库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 解放前水库建设由于受到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在解放前较长时间处于战争阶段,所以对于水库的建设没有投入太多的注意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解放前几乎没有投入水库建设的资金,解放前全国总的水库数量为23座。

此时水库数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极少有关于水库建设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战争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在战争期间遭遇了毁灭的危机,这使得解放前中国整体的水库数量偏低。

1.220 世纪50-70年代建国后,中国百废待兴,农业生产离不开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连续的自然灾害使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修建水库的必要性,因此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水库建设的高峰期。

国家领导人这一时期对于水库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建国后组织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摆在当时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中国的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

地理小浪底知识点总结

地理小浪底知识点总结

地理小浪底知识点总结地理小浪底是一种地形地貌,在地理学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小浪底分布广泛,形式各异,是地球上常见的地质现象之一。

了解小浪底的知识对于地理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将从小浪底的定义、形成机制、地理分布和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定义小浪底是指在河流、溪流、河口等水域中,由于水流冲击和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形地貌。

小浪底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起伏曲折的形态,陆地地形的一种突出形式,许多小浪底都呈现出阶地状或台地状的特征。

小浪底通常可以分为上游的浅石卵床,中游的陡壁顶,下游的浅滩逶迤三部分。

小浪底是由于水流的流速、河床材料和水体流量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是水流侵蚀作用的产物。

二、形成机制1. 河流侵蚀小浪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侵蚀作用所引起的。

当一条河流流经一定的地形地貌时,水流会受到地形地貌的阻碍,流速会增大,水流会对河床和河岸进行侵蚀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侵蚀会导致河床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小浪底。

2. 泥沙淤积小浪底的形成也与泥沙的淤积有关。

在水流侵蚀的同时,水流还会携带大量的泥沙颗粒,这些泥沙颗粒会在水流减速的地方沉淀下来,形成沉积物,这也是小浪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泥沙的淤积也会使得河床地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小浪底。

3. 水体流量水体流量是影响小浪底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流量大的情况下,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侵蚀作用会更加显著,这也会促进小浪底的形成。

水体流量还会影响泥沙的淤积情况,从而进一步影响小浪底的形态。

三、地理分布小浪底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河流、溪流和河口等水域中,是地球上常见的地形地貌之一。

小浪底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台地状,有的呈现出阶地状,有的呈现出浅滩逶迤,形态十分复杂。

在中国境内,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河道中都可以看到小浪底的存在,小浪底在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四、地质意义小浪底在地质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 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 淤 沙 库 容 75.5 亿 m3 , 调 水调 沙 库 容 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 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 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 水 位 230m , 汛 期 防 洪 限 制 水 位 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防洪最 大 泄 量 17000m3/s , 正 常 死 水 位 泄 量 略大于8000m3/s。小浪底水库正常蓄 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 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 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 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 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0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01
02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 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 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 69.4 万 平 方 公 里 , 占 黄 河 流 域 面 积 的 92.3%。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 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03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 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坝顶高程281米,水库 正常蓄水位275米,库水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水库呈 东西带状,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秒,输沙 量16亿吨,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
4.2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全心全意,造福社会
作为一名工程师,从事社会工程实 践活动,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工程活动直 接或者间接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 全人类营造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造福全人类。因此要求我们在从 事工程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工程 活动对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的可能性,如果有可能造成危害,要认 真考虑和评估危害程度,并想出相应的 对策来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减弱这种危害 到人类可接受的范围内。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工程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能矛盾问题,同时增加电力供给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贫瘠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水能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水电资源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长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地区经常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决定在小浪底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建设过程小浪底枢纽工程从1986年开始设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调查,工程于1994年全面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施工难度大、环保问题等等。

但是,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枢纽工程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在水电站装置上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用了大型钢闸门和世界最大的钢丝绳吊装设备等。

同时,在涵洞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机施工技术,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工程特点小浪底枢纽工程包含了水电站、矿用复合泵站、导流隧洞、导流闸、涵洞等多个建筑物和设施。

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包含了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

其主要特点如下:•规模宏大:小浪底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方当前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154.2亿元人民币;•水电联产:小浪底枢纽工程既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同时也是一座高效的矿用复合泵站,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和机械能,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和工业化发展需求;•实现绿色发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问题,每一步都切实保护环境,让安全、环保与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鱼类的栖息、生长、繁殖和迁徙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鳞片动物会因为水电站的建设而失去生存的环境。

其次,水库的蓄水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情况和流速,这会扰乱鱼类的生态环境。

此外,水电站的引流和排污会破坏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对鱼类栖息地的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必须对鱼类所处的栖息环境进行评估和保护,避免对鱼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尽量保留其生态环境。

其次,对水电站的管理和监管。

加强对水电站的管理和监管,通过研究和分析水资源利用方式,设计合理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减少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汛期和低水位期间,应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和水位,减少对鱼类的影响。

最后,对鱼类的人工保护。

对于鱼类种群存在重要价值和罕见特色的物种,可以对其进行人工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在河流下游或与出水口相邻的区域,设立人工鱼道,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自然繁殖能力。

同时,通过鱼类放流、鱼苗培育等方式来进行保护和增殖。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缓其对鱼类生物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此保护和维护鱼类的生存环境。

这不仅是保护鱼类的需要,更是对未来人类的责任和担当。

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鱼类种群数量的监测与评估
种群数量调查
定期对水库中的鱼类种群数量进行调 查,了解种群动态和变化趋势,为制 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种间关系分析
分析水库中不同鱼类种群之间的相互 关系,了解食物链和竞争关系,为制 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
通过分析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了解种 群遗传结构的变化,为保护和恢复鱼 类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04
大坝建设对鱼类影响的案例分 析
某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鱼类栖息地破坏
大坝建设导致河流的急流 、缓流和深潭等栖息地发 生变化,影响鱼类的生存 和繁殖。
鱼类洄游阻断
大坝的建设阻断了鱼类的 洄游通道,影响鱼类繁殖 和生存,导致种群数量下 降。
水质污染
大坝建设可能引发水质污 染,如水库富营养化、重 金属超标等,对鱼类产生 毒害作用。
某大坝建设的补偿措施分析
建设过鱼设施
在大坝建设时,应考虑建设过鱼设施,如鱼道、 升鱼机等,以恢复鱼类洄游通道。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技术等方式,对 受损的鱼类资源进行补偿。
监测与评估
对大坝建设后鱼类的生存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某大坝建设后鱼类的恢复与管理分析
监测水质变化
定期对水库水质进行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氮磷含量等指标 ,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宜鱼类生存。
监测水温变化
大坝建设后,水库水温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监 测水库水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监测水生生物群落
定期调查水库中的水生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以 评估鱼类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鱼闸
鱼闸是一种大型的闸门,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打开,让鱼类通过。鱼闸的设计需 要考虑鱼类的特点,如水流速度、通道大小等,以确保鱼类能够安全通过。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其调水调沙功能在长江流域水资
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是指通过水利工程手段,调节长江水流的水量和泥沙含量,以实现防洪、供水、航道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目的。

首先,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基于长江水文特点和水资源管理需求。

长江是我
国第一大河,水情复杂多变,流域面积广阔,季节性洪水和枯水交替明显。

因此,通过小浪底水利工程,可以对长江水流进行调控,保障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和供水需求。

其次,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还涉及长江泥沙含量的调节。

长江是世界上泥沙
输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泥沙含量对航道维护、水土保持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小浪底水利工程,可以对长江泥沙进行拦截和调整,保障下游航道的通畅和河床的稳定。

此外,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还包括对长江水质的改善。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
的农业生产区和工业基地,水质保护和改善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小浪底水利工程,可以对长江水质进行监测和调节,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清洁。

总的来说,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是以满足长江流域防洪、供水、航道维护等多
种需求为目标,通过水利工程手段对长江水流、泥沙和水质进行调控和管理,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这一原理的实施,对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经验。

小浪底水库渔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小浪底水库渔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1 . 网箱养 鱼初 具规 模
量 ,至2 0 0 5 年底 ,浪底库 区有 1 5 0 0 吨银鱼资源 ,总产值达
小 浪底水 库建 成后 ,在 济 源市 库区沿 线形 成 了众 多 1 . 5 亿元 ,至2 0 1 1 年 ,浪底 库 区约有2 9 0 0 吨银 鱼资源 ,总 的库湾 、库岔 ,蓄水后 的小浪底水 库深度大 ,水面宽 ,水 产值达 3 亿元 。 流缓 ,水色清 ,库区 的原有植被 和建筑物被水淹没后 ,营 养元素在 水 中逐步释放 ,水 中肥力 逐渐 上升 ,便于浮游生 物 的生 长繁 殖 ,为鱼类的生 长提供 了 良好的环境 ,同时 由
导 ,为 网箱养鱼 的推广提供 了有力技术支撑 。四是政 策驱 了很多水生生物 的栖息场 所 ,也阻断了大量洄游鱼类 的通
动。济源市政府不仅组 织协调 银信部 门为渔农 发放贷 款 , 道 ,导致洄游性鱼类无法 洄游 生长 ,数量明显下降 ,甚至 2 0 0 4 年还 出台了财政 贴息贷款扶持政策 ,进一 步推动网箱 绝迹 。据调查 ,与上 世纪8 0 年代相 比,淡水洄游鱼类减少 养 鱼的产业化发展 ,同时在政 府的鼓励支持 下,库区乡镇 了4 9 %,最为典型 的洄游鱼类如北方鱼 ,曾作为贡 品名 闻 修通了道路 ,修建 了码 头和冷库。 目前 ,库 区网箱养 鱼 已 于世 ,是我 国传统 的名优 鱼类 ,自2 0 0 2 年最后一次人们见 发展 到6 0 0 0 箱 ,其 中不投饵 网箱4 5 0 0 箱 ,投饵 网箱 1 5 0 0 到 ,已近1 0 年不见其踪迹 ,被 专家列入 灭绝物种 目录 。
= .小浪底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 )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导 致 部 分 鱼 类 种 群 灭 绝
大坝的建设破坏 了黄河原有水生生物 的产卵、索饵和 于济源市地 处北岸 ,背风 向阳,发展 网箱养鱼 自然条件更 部分鱼 类的洄游通道 ,破坏 了水生生物 的生态环境 ,造成 为优越 。但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 响和地理 、资金 、技术等条 生 物物 种多样性严重丧失 ,以北方鱼为代表 的珍稀 鱼类 已 件 的制 约 ,群众 一开始对发展 网箱养鱼认 识不足 ,思想上 经灭绝 或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为此 ,尽快建立黄 河小 浪 有顾虑 ,济 源市从四个环节人手 ,调动 农民发展网箱养鱼 底鱼类 资源保 护和补偿机制 ,迅速遏制水生生物 资源严 重 的积极性 。一是宣传发动 。济源市 充分 发挥 报纸、广播 、 衰退 、水域 生态 环境持续恶化的危险局面 ,维 系黄 河流域 电视等新 闻媒体 的作用 ,通过开设专题栏 目,举办技术讲 脆弱 的生态 平衡 和生物多样性 ,实现小浪底生物资源保 护 座 ,推广生产典 型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努力营造发展 网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共 同面临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箱养鱼 的浓厚氛 围。二是示范带动 。济 源市 水产局通过创 近十几 年 来 ,有 关部 门对 黄河 小浪底 库 区鱼 类资 源 办示范服务基地 和扶 持专业村 、专业户 。不投饵花 白链 网 进行跟踪调查 ,在 1 9 8 6 年黄河水系渔业 自然资源调查 中 , 箱单箱纯利润在 1 5 0 0 元以上 ,鲤鱼 网箱单箱 纯利润在3 0 0 0 河南省 黄河鱼类 共记录有 1 5 目、3 2 科 、1 9 1 种 ( 亚种 )。 元 以上 ,名特优 品种 黑鱼 、鲟鳇鱼利润则更 高。可观的经 随着黄河生态环境 的不断恶化 ,2 0 0 8 年 ,中国科学 院水 生 济效 益 ,让群 众实 实在 在看 到 了网箱养 鱼 的实 惠 ,从 根 生物研 究所调查 ,现有黄河 鱼类7 目、1 3 科 、5 4 种 ,种 类

水利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作为人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不可避免地对渔业资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水利工程对渔业资源的积极影响1、提供稳定的水域环境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大坝等设施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水域,为鱼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与自然河流相比,水库的水位和水流变化较小,减少了鱼类因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水文条件而面临的生存威胁。

2、促进渔业养殖一些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配套建设渔业养殖设施,为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

3、改善水质水利工程中的一些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和水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域的水质。

良好的水质条件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4、增加鱼类资源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一些鱼类的栖息地范围扩大,从而增加鱼类的种群数量。

此外,水利工程形成的水域也可能吸引新的鱼类物种迁入,丰富当地的鱼类资源。

二、水利工程对渔业资源的消极影响1、改变河流生态系统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条件,如阻断河流、改变水流速度和流量等。

这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大坝的建设会阻止鱼类的洄游通道,使得一些洄游鱼类无法完成繁殖过程,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2、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水利工程造成的水位变化、水温变化和水流速度变化等,可能会打乱鱼类的繁殖周期和生长节律。

例如,水库蓄水可能会导致水温分层,底层水温较低,不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此外,水流速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和活动能力。

3、破坏鱼类栖息地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淹没大片土地,破坏鱼类的天然栖息地。

例如,水库的建设会淹没河流两岸的湿地、浅滩等重要的鱼类栖息地,导致鱼类失去觅食、产卵和躲避天敌的场所。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工程形式,包括水库建设、水电站建设、灌溉系统建设等。

虽然这些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对鱼类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以及减缓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各类工程建设对鱼类栖息地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开挖、淤积、堆石等工程活动,这会破坏原有的鱼类栖息地,导致鱼类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2. 水库建设对河流鱼类的阻隔: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水库建设,水库的形成会阻隔河流的水流,鱼类难以迁徙或者回游。

这对部分需要迁徙或者回游的鱼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容易导致种群的减少和衰退。

3. 水电站建设对鱼类的伤亡:水电站的建设通常伴随着闸门的开启和关闭,鱼类在水流中会被闸门夹死或者水流中的压力将其压碎,导致大量鱼类的死亡。

1.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设计:在规划和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时,应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的保护,避开或者减小对鳞冠类栖息地的破坏。

可以人工恢复或者建设鱼类繁殖场,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2. 设立鱼类通道:针对水库建设对鱼类迁徙造成的阻隔,应建设鱼类通道,以提供鱼类的通行通道,让鱼类能够迁徙或者回游。

鱼类通道可以是人工设施,也可以是自然或者人工改良的河道。

3. 安装安全设施: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安装安全设施,减少对鱼类的伤亡。

在水电站闸门处安装鱼道设备,使得鱼类可以躲避闸门的开闭,减少死亡风险。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加强对鱼类种群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于发现的鱼类死亡事件,需进行分析和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采取相应的减缓对策,可以减少对鱼类的损害,保护鱼类的生态环境。

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环境影响的认识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

这个庞大的工程对沿江地区的水文和水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中,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三峡库区的水位变化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库区的水位不断变化,给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带来了困扰。

一方面,库区水位的升降对鱼类的产卵地选择和卵的孵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导致了底栖动物和鱼类洄游的场所和路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另一方面,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还使水温、溶解氧和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对鱼类的生长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水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捕鱼活动对库区鱼类资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在三峡库区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库区的安全和航道的畅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活动。

这些捕鱼活动对库区的鱼类种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库区鱼类资源的减少和种类的减少。

此外,三峡水库的水质变化对库区鱼类生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库区的水质发生了变化。

水库的蓄水导致了水体的静止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水温升高,对鱼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还导致了水体的淤积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影响了鱼类的食物供应。

这些水质变化不仅影响了库区鱼类的生活和生长,还可能导致鱼类的疾病和死亡。

针对以上问题,三峡工程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鱼类资源调查和监测,对鱼类的数量、种类和繁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制度,合理调整水位变化幅度和频率,减小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鱼类放流,增加库区的鱼类资源;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减少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总之,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变化、捕鱼活动和水质变化方面。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分析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分析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tour 度假旅游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分析刘喆,刘凯(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摘要:黄河小浪底书利枢纽风景区(以下简称小浪底风景区)。

小浪底景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以北40公里处,以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黄河峡谷湖岛为依托,集黄河历史文化、工程文化、山水自然文化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旅游胜地,资源富集、品位高、组合完美、生态完整,且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水利风景区。

下辖大坝、爱国主义展示厅、地下厂房、坝后生态保护区、移民故居、老神树、文化馆等七个游览区数十个景点等。

关键词:小浪底;旅游资源;分析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7)07-0074-03小浪底风景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河南省境内,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以北40公里处,距济源市30公里。

小浪底水库横跨晋豫两省,西起八里胡同,东至黄河西滩,东西长度达130公里,主要由四个著名风景区组成,分别是:小浪底大坝风景区,黄河三峡风景区,张岭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以及黄河西滩风情景区.四大景区交相辉映、特色突出,由于镶嵌在黄河母亲上的四颗璀璨珍珠,成为令世人向往的著名旅游风景区。

小浪底水库位于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达278平方公里。

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蓄水,造就了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这些都恰与雄伟的小浪底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千岛星布、水光山色,“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

使得小浪底水库即是大型的水利枢纽也具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小浪底风景区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自然风光及旅游观赏价值小浪底旅游区依托水利工程文化和黄河文化,集人文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既有吞吐恢弘、包孕日月的壮美抒怀,又有仪神隽秀、清灵飘逸的细腻景致。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中游鱼类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中游鱼类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中游鱼类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朱国清;赵瑞亮;胡振平;侯晓蕾【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12(33)5【摘要】2002-201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进行了11次调水调沙活动以解决黄河泥沙严重淤积的问题。

2011年6~8月,在黄河小浪底水库第11次调水调沙期间,通过在黄河中游(万家寨水库至三门峡大坝河段)设置鱼类采样和生态敏感区监测断面,对渔获物组成及生态敏感区变化进行了分析、监测和评价。

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导致黄河中游鱼类平均资源量损失均在50%以上,种群多样性指数大幅降低,主要经济鱼类鲤、鲫、鲶占渔获物重量由调水调沙前的87.75%下降到调水调沙后的81.79%,黄河南营段、圣天湖外滩"三场"功能基本丧失,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黄河中游渔业生态敏感区和鱼类种群影响显著,并针对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为黄河中游水生生物养护提供保障。

【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鱼类;生态影响【作者】朱国清;赵瑞亮;胡振平;侯晓蕾【作者单位】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相关文献】1.减缓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鱼类资源影响措施研究 [J], 介子林;胡亚东;张坤;陈杰;李先明2.省水产院积极实施农业部黄渔委项目: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生态损害补偿措施研究 [J],3.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 [J],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张军燕;沈红保;任敬4.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减淤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昆鹏;马怀宝;郜国明;樊文玲5.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分析 [J], 付春兰;李庆银;王庆斌;李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浪底水库运行下花园口河段黄河鲤生态流量研究

小浪底水库运行下花园口河段黄河鲤生态流量研究

小浪底水库运行下花园口河段黄河鲤生态流量研究张尚弘;姜琪;唐彩红;岳子琪【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年(卷),期】2024(55)4【摘要】【目的】大坝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带来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也给所在区域的水生生物栖息繁衍带来了一定影响,诊断关键水生生物的生态流量对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以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为例,探讨了小浪底水库运行下不同流量情景下的黄河鲤栖息地质量情况,并由此推求黄河鲤的生态流量。

基于栖息地模拟法,通过构建耦合栖息地适宜度模型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黄河鲤鱼苗期、亲鱼期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空间分布,分别建立了黄河鲤两个生命阶段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关系曲线。

【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流量的增大,黄河鲤不同生命阶段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空间分布及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呈现先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

【结论】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 15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1 45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3 000 m~3/s,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大流量情景下黄河鲤栖息地质量的认识,对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2页(P151-162)【作者】张尚弘;姜琪;唐彩红;岳子琪【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相关文献】1.黄河水资源状况及小浪底水库以下河段生态用水研究2.基于黄河鲤栖息地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黄河下游生态流量研究3.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段水沙输移规律研究4.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演变研究5.基于River 2D模型的黄河花园口河段生态流量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浪底水库对北方铜鱼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1 建库前铜鱼的生态简况
小浪底水库在黄河洛阳段建成前,北方铜鱼生长栖息在河湾及多沙石,水流较平稳的孟津河段。

冬季多潜伏深水处,或岩石下面。

开春后,当天气转暖时,又开始上溯新安县河段的产卵场所,完成生殖洄游。

大约需要1~2个月时间,期限的长短决定于当的水文、水质、地理等条件。

在每年的4~6月份天气比较稳定,水温达到18~22℃时,上游降雨,水位上涨,流速加大,河水变浑,透明度降为30cm左右时,北方铜鱼进入集群繁殖,产卵亲鱼一般在5月份左右,在新安县境内产卵。

然后到5月下旬至6月初,在孟津河段也能捕获部分性腺发育至Ⅱ~Ⅴ期的亲鱼个体推断为上游退下的鱼类。

建库前的北方铜鱼索饵洄游范围在距产卵场30~50公里以外的孟津至郑州河段。

北方铜鱼的资源量1950~1966年在河南段繁殖期捕捞量愈千斤以上。

到1986~1987年调查,繁殖捕捞近300斤左右,且多为老龄个体。

随着河道周围的不断开发建设,黄河段污染源急剧增加,
1990~2007年在河南段捕捞没有发现北方铜鱼,频临灭绝。

2 建库后对北方铜鱼生态的影响
自1999年小浪底大坝截流后,北方铜鱼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水位增高,产卵场破坏,坝下游的流量变化,每年6月份的调水调沙试验等,均影响了北方铜鱼的生长繁殖。

为此我们在2003~2007年对黄河洛阳段北方铜鱼进行调查,至今未捕获一条北方铜鱼。

建库后生态环境的变化,已严重影响了北方铜鱼的生存条件,生殖洄游通道受到严重破坏。

2.1 水位的影响
大坝建成后,水位上升对铜鱼的影响。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内最高水位275 米,正常水位在225~250米之间。

水位升高后表层水温较原来河道水温下降2~3℃,因此直接影响鱼类的繁殖,饵料生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北方铜鱼是以底栖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所需小昆虫、小鱼虾等饵料生物也随着减少,从而使鱼类生长受到极大限制,摄食范围受到影响。

2.2 银鱼养殖对铜鱼的影响
库区内养殖的银鱼,年产量达到500~800吨,银鱼也是偏食肉食性鱼类,在食性转换前后都与北铜鱼在食谱上有重迭。

对小鱼虾尤其嗜好,对鱼卵危害极大。

自2000~2004年以来,水库共投放银鱼卵百亿粒以上,因此银鱼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着北方铜鱼的繁殖生长。

另外,库内鳙鱼网箱2.5万只,鳙鱼是浮游动物食性与北方铜鱼食性发生了明显的竞争,从而导致饵料生物的急剧匮乏。

2.3 库内旅游开发的影响
库区内旅游开发,游船、游人等加大了水环境的污染,也直接影响了北方铜鱼的生态条件。

三门峡水库大坝上游,从渭河流入黄河的水质多为污染水。

因此,小浪底库区水质也随之发生了严重污染。

2005年4~7月份在小浪底大坝下游肉眼观察水色多为深褐色,表层有白沫,污染相当严重。

库区内6月中下旬出现严重水质污染事故,死亡银鱼上百吨,整个库面全漂浮银鱼如“泛库”一样。

库内如鲫鱼,鲤鱼也出现死亡。

水质检测,铅、锌含量严重超标,从而使北方铜鱼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4 产卵场所被破坏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原有的繁殖产卵场所受到破坏。

从小浪底大坝,到上游的三门峡水库整个河道内,水位整段升高几十米。

因此原有的新安县境内(峪里,塔底)1~2万平方米的二处产卵场一片汪洋,全部淹没。

不再具备底质为石质河床、主流河道河壁有直角突出、河床底部有凸起的暗石、水流较急、流态复杂、地势险峻的产卵场条件。

形成了河面水流较平稳,水面开阔的河势。

即使上游降雨,水位上涨,随着大坝的泄洪调节,水流显得十分平稳,原有的产卵条件已经彻底破坏。

2.5 过鱼通道被毁的影响
大坝建成后,因为没有设计过鱼通道,因此北方铜鱼不可能逆流而上,通过百米高的大坝。

从而使逆水铜鱼不能达到原定的新安县峪里、塔底二处产卵场。

而下游多为河道宽敞的沙质底河面,因此,近几年内尚未发现形成新的产卵场所。

2004~2007年5~6月份,大坝下游河道试捕多次,均没发现铜鱼亲体,因此怀疑下游尚不具备产卵条件。

库区内即便有产卵亲体、受精卵也被银鱼及滥捕消灭。

不可能顺河而下,孵化繁殖,从而使铜鱼的繁殖受到灭绝性影响。

2.6 调水调沙的影响
每年的6月份,小浪底水库要进行调水调沙试验。

每天水位下降1~2米。

上游水流冲刷下游河道,排泄库内淤沙,在库区内上下翻动数十米的泥沙,及下游浑浊的河水直接影响了6月份下游的个别亲体、部分受精卵和幼苗,影响了它们的直接发育,同时也影响到幼苗饵料生物生长。

2.7 滥捕
自小浪底银鱼产量上升后,整个库区灯光诱捕大小抬网3000只左右,围网、“迷魂阵”、拖网200~300个,滥捕现象十分严重,小至虾苗,小鱼一网打尽。

每年繁殖季节,捕捞船只布满库面,抬网灯光如繁星下凡。

违法渔具的使用,使北方铜鱼及其它鱼类均被捕获。

3 维护生态环境,保护北方铜鱼资源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对北方铜鱼的影响是直接的。

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

因此要使北方铜鱼能保存下来,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首先需组织人力,物力对黄河北方铜鱼进行调查,捕捞。

发现铜鱼后立即进行保护,建立人工繁殖场,仿建黄河生态条件,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养殖推广试验。

同时恢复其野外种群,向库区内及下游河道投放苗种进行人工放流,增加资源量。

3.2 加强库区内及下游河道内渔政管理。

尤其是5~6月份繁殖季节,禁止滥捕。

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3.3 建立黄河北方铜鱼自然生态保护区。

3.4 搞好河道污染治理工作,对沿河两岸的工业污染要加大整治力度。

3.5 每年减少投放库区与北方铜鱼食谱发生重迭的银鱼、鳙鱼数量。

保证其有正常饵料生物来源,使受精卵不被破坏,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