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这节课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容量大,效率高,有实验,有方法归纳,有拓展,有实验创新。
对于学生来讲能掌握基础的实验规律,又能进行深度学习,启发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亮点非常多,这一套复习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实验复习上,下面就我的理解和感受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手机自制一个投影仪,问同学们还需要什么器材?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思考,手机怎么变投影仪,一方面使同学们思维聚焦,这节课的复习主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一举两得。
还给学生留下悬念,进行下面的学习才能知道答案。
而且这一环节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层层递进,促使深度学习第一步,巩固基础,通过再现实验,归纳实验规律,由于规律较多易混淆,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四种方法来理解记忆规律,然后通过一道较为基础的中考题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提出一个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可以怎么出?又出了一道中考题,显然,仅仅掌握规律是解决不了这道题的,因此提出复习建议二,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还应该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知其所以然,知道实验所体现的本质和规律。
这样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
通过两道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步,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然后与原实验进行对比有哪些好处。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原实验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并提出了复习建议三进一步掌握实验方法,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目的就是知其所往然。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总结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整个过程,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
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深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学实验专题复习之一教学反思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在历年中考中较少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因此本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重温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并以此总结出电学探究实验的解题规律,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此一开始以多媒体课的形式小结科学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及在中考题中的出现形式,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使学生切实重温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一些基础的缺失也得到充分的曝露,如教师在巡查辅导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接线时没有把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问其原因,竟是不知道如何调节。
后经教师的辅导,才从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入手,最终掌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方法,并掌握了判断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可以看出,实验教学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主要是通过动手实验,把学生平时认为比较简单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得到充分的曝露,并引起其足够的重视,才能促使其彻底解决。
最后通过相应的练习题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由于使用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故学生认为难度比较大,主要是“转换法”的认识比较模糊。
为此,本课时主要是通过课件模拟实验,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并重点强化并总结“转换法”的应用规律,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重新经历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并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练习以及教师的点评,彻底解决一些学生平时认为简单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学生再一次巩固了科学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及解题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目的”(即探究的问题)是探究实验题的核心,从而能在以下的几个环节中能主动围绕“探究目的”进行思考,从而能较轻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但由于容量较大,时间较仓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师生互动的时间也较少,如果能把“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另外安排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则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复习有关“转换法”的相关解题规律,另外也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及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报告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报告很荣幸,今天上午我观摩学习了**老师2020年2月12日的一节电视直播公开课,这节课主要围绕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专题,向我们展示了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深度学习的一节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示范课。
通过观看聆听这节课,我能感受到老师在实验专题复习课前,老师对课程目标把握理解很准确很到位,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很明确,课前对此专题的中考题进行了归类,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实验过程视频的录制,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对学生的思维也有很好的启发和拓展作用。
回顾这节课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图片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思考手机可以变成幻灯机吗?二、进行新课:1、展示福建省关于探究凸透镜规律的中考真题,并分析题目2、给出第一个复习建议:认真看书,观看实验视频并动手实验,知道实验探究的目的、原理、上演过程和结论。
3、播放了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探究了静态的凸透镜规律,给学生展示。
4、课件总结了静态的凸透镜规律,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并进行了归纳。
5、继续播放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探究了动态的凸透镜规律,给学生展示。
6、提出问题:规律很多如何记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并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
7、再次回到中考真题,介绍如何应用原理分析法。
8、再提出问题:凸透镜规律实验还会怎么考?再现中考真题2。
9、给出第二个复习建议: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设计思路、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知道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本质和规律。
并强调了关键点。
10、凸透镜规律实验还会怎么考?再现中考真题3、4。
教师解析说明其创新性。
11、给出第三个复习建议:知其所往然,知道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对实验进行创新应用。
三、课堂小结12、总结中考实验复习的三重境界。
13、互动提问环节,教师解答问题。
四、布置作业通过观摩这节课,老师的课堂利用三个类型的中考真题及实验探究视频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利用阶梯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1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1有幸今天听了一节**老师的一节网络直播视频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整体感觉就是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中考题型为主线,采用学生熟悉的手机、放大镜如何自制一个投影仪,为学生复习中考类型留下思考问题,再让学生经历观看视频体验科学探究、分析思考过程,培养分析、概括、比较、科学论述等科学思维,形成了物理观念的基本认识。
再有一道中考题,逐层加大或转换问题导向,使一道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多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同时达到中考复习对此类实验问题进行了概况,在讲述引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会答题,答对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对中考复习的思维方向,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基本理念,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热爱自然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对钱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亮点,让我受益很多。
现进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说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不足、不当或者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我认为这节课,可以用这样三个词来形容,就是兴趣、参与,生成。
老师从课程的理念出发,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切合教材要求的教学活动,比如以用手机和放大镜,如何制作一部投影仪呢,可以说是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探究小实验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因为之前接触过、操作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也就有了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兴趣,学生学习中,有了兴趣他才会广泛的、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积极投入的完成科学探究任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思维碰撞的火花,将生成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虽然这节课是网络直播课,看不到学生的思考或者操作实验,但是这样引入一个课题,会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好胜心,达到复习的目标。
教学设计有层次。
钱老师,将本节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进行了三层分类复习设计,给出题目,配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在重塑实验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所提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重新整理,让学生知其然。
复习课评课稿
复习课评课稿复习课评课稿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习课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复习课评课稿1临近中考,如何高效组织课堂复习是所有初三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以题讲题,无限制拨高复习的要求,重复机械的题海式训练在新课改的今天已经不可取了。
如何进行中考针对性复习,如何采用一种教师与学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课?这次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以往复习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来上课,在课堂上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炒冷饭”现象严重,学生被动的接受,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过程,复习效果不理想。
这次两位老师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知识的系统复习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梳理复习内容;还将复习的内容编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执教者对于这部分练习的选取,题目相对简单,但覆盖面比较广,并且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相比很多教师练习是自己成为主角,强调再强调,细枝末节不厌其烦,惟恐学生再错,教师唇干舌燥,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各科讲评较多,老重复同一模式,学生厌烦、困顿,效果甚微。
从课堂的反应来看,执教者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效果更好。
2、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特别是曾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练习,还注重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课堂气氛活跃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整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4、注意与中考的联系两位老师都注意了与中考真题练习起来,形成“中考练兵场”,提前让学生接触中考题型,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中考的一些类型和难度,还能消除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中考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中物理评课稿(精选13篇)
初中物理评课稿初中物理评课稿(精选13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初中物理的评课稿,以供参考。
初中物理评课稿篇1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积极和谐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所授知识是否准确且延展性强,常常是评价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先决条件。
其次,例如教师形体语言、口头表达是否得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调控力和应变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必须“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课堂必须遵循让师生双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的原则,在设计上要完整、在结构上要紧凑、在逻辑上要严密,从而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导入新课,让物理生活化。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模拟到商店为家里的电器买电线。
并由此展开热烈讨论。
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乐趣。
2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教法多样化。
本节课无论是在结构设计还是实际操作中都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思考和踊跃探索的活动中。
例如:为学生设计独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组竞赛等学习环节,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事,也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就是这堂课里学生最大的收获。
3大胆创新,使教学资源更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自己比较铁丝和铜丝的异同;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
这些新颖的设计效果十分明显,体验了教师别出心裁的创新意识,同事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河不可及的。
初四中考物理电学实验评估复习精讲教案设计与反思一
授课人备课时间 6.3 上课时间 6.11 执教班级课题《电学实验一》专题复习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习题、实验等)复习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所完成的电学实验练习题,巩固电学实验考查的各方面的知识。
2、让学生掌握电学常规方面的考查,以及平常不练习的方面,如电学实验的实验步骤,表格设计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
难点:实验的评估,实验的表格设计。
媒体运用班班通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一、学生自己修正答案,提出有疑问的习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二、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
5.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19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⒆乙实物图连接完整(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2)小李实验时,在a、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 应向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10、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合作.(1)如图所示,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甲、乙两个探究思路,请对这两个探究思路进行评估.(2)请设计一份记录该实验数据的表格.13、如图,甲、乙电路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设计的测量电阻Rx阻值的两个电路图(其中R为电阻箱,也是一种变阻器,它优越于滑动变阻器的地方是:每次调节完毕都可以读出连入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老师看了他们设计的这两个方案,告诉他们两个方案中有一个可行,另一个不可行,不可行方案在原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改进后会变得可行.请你评价甲、乙两个电路的设计方案,要求:(1)对可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对不可行方案说明理由,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使方案可行.(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即可,注意要仍满足“等效替代”的设计思想)14、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X.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R(100Ω2A)和电阻箱R0(0~9999Ω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电路图):(1)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是否都是可行的?--------------------(选填“是”或“不是”);若是,就直接完成第二小题;若不是,请说明不可行方案的缺陷:-------------(2)在可行的方案中,你认为 ----------组的设计方案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16、小红、小明做探究“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R的关系”实验,先后使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四个定值R和其他所需器材进行实验,其中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如图1所示.小明利用这个电路测出另一组数据.但实验操作中有不符合探究I与R关系的做法,结果得到的I-R图象如图2中的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实验操作中不符合要求的做法:---------18、小华同学在探究通过镍镉线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5节新干电池、电键、金属导体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1)小华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U-I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象需改进之处是 -----------(2)小华从改进后的图象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你认为,小华得出结论的依据--------(选填“充分”或“不充分”).请简要说明理由: ------------【作业设计】必做题:电学实验二 20——30选做题:电学实验二 31——40《电学实验一》专题复习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评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是一门介绍基本电路知识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构成、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与电路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电流、电压等重要概念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设定基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的内容要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电路基本知识的能力,包括电路的构成、元件和符号的认识等。
2.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的能力,能够准确读取电路图中的信息。
3.培养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理解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的能力,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实践的能力,增强其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依据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的教材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电路的基本构成: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能够准确读取和理解电路图中的信息。
3.串联和并联电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不同电阻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4.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际应用。
5.实验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操控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3.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方法如下:1.示范法:通过演示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电路的构成和原理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学习效果。
2.探究法:设计一定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自主探索电路的特性和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3篇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3篇(完整文档)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1一、教师素养好,教学气氛和谐、积极。
教师的根本功扎实,讲授学问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楚、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教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试验和学问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力量和应变力量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承受学问。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根底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根本理念,面对全体学生。
这节课彻底转变了学生被动承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构造紧凑、规律严密、前后照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奇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绽开热闹争论。
让学生明白这么简洁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学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开头就让学生处在深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意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深厚的探究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索和探究活动中。
比方:有学生的独立思索、有分组沟通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
设计的分组试验让学生主动参加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终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局部的试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试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全部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对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的反思
对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的反思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215021)闫学利[摘要]初中电学学习是学生首次系统学习电学知识,电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从定量角度认知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关系, 但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有效运用相关知识规律,还需要有效复习。
文章从明确主题、优化结构、把握生成等角度,反思电学实验复 习课教学的得失,旨在引多一线教师探,以便提高复习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电学& ;反[中图分类号]G 633.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11-0044-02电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电学实验更是学生学 的难点。
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为例,电 分布在第13章至第15章,从初识电 ,到欧姆定律,是电功和电功率。
其中考纲 的20个必 生实验中,电学实验就占了五个:(1)用电流表测电流(2) 电压表测电压(3) 的串联电 并联电路;(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5)测小灯泡电功率。
可见,重温电 实验,强化重要物理规律的探过程,对学生系统掌握电学知识,发展物理思是极为重要的。
一#题'学精华本文探讨的电是针对期末言的,并非单个章节或初三一轮 ,所以对 的定位是巩新知识,加深对重点实验步骤以 论的理 忆,升学生的。
来,作为一节复习课,需要提炼一个主题,比如以灯泡为例,熟悉灯泡还可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不必要时间的花费。
比如 说,如果是重要题型,需要全班学生参与思考、练习的, 个就不能省,但如果是一类题型的情况或是重复劳动后再进行归纳的环节,则可分配任务, 分组进行。
如练 答以界磁场的问题时,求两分力在不同角度情况下的,再归纳合力特点的 ,都可以分派,待学生完成后共同展R 。
学生个体以及不同班级都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前。
教师如果生的实际上课,就教脱节,教得难了,学生如听天书,收效甚微, 生、畏学(井得了,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也无心 。
只有针对学生的情况,具 排对应的教,才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才完成教,达到预期的目标。
复习课评课稿(11篇)
复习课评课稿(11篇)复习课评课稿篇一今天,初中全体语文教师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古代诗词五首》。
这节课,王老师带领大家赏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
《武陵春》为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那意味深长,离情正苦的情愫,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学生第一次学习“花间词派”的诗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这一片文学的新天地,在上课伊始,王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加上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王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重视课堂朗读和背诵,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
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两首词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大胆发表看法,学生赏析到位,妙语连珠,堪称精彩。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王老师结合诗词特点,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
抓住两首诗词的情感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营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学实验专题复习精品课程之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然后再让学生回忆起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
根据它们的物理意义,猜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但要探究它们的定性关系比较难。
学生分别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个难点,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点拨,注意顺序渐进。
分析和论证是实验的环节,也是本节的难点,探究结果要得到严格相等的比例关系是不可能的,为了便于分析,实验时电压(或电阻)要成比例增大(或减小),分析实验数据并不是严格成比例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要注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同时借助教师的点拨化解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出现的难点,培养学生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增加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比对初二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并重。
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计算题要强调格式、过程,让学生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晰。
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习,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总之,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和策略;要充分发挥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优势;要充分构建、挖掘和利用好学习情景资源库;要把握好媒体、手段、情景等教学过程中的“物流”要素。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应该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组成:设疑激趣—一讨论探索—一探究发现—一意义建构—一应用创造—一反馈评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学实验专题复习精品课程之三教学反思
电学实验题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实验设计、实验分析、故障判断等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电学实验复习课的教学时,我围绕“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的这个典型电路图做文章,让学生围绕这两个实验,进一步熟悉实验设计、实验分析等过程,并且要熟练掌握遇到故障时能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排除,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就结合课后评课情况谈一些个人体会:一.导入的作用。
电学实验本来就枯燥,又是浓缩的复习课,能把学生调动起来不容易。
上课前设想了几种导入方法。
如通过理论导入觉得可能较沉闷,而用实验导入又担心抓不住重点。
于是调整了一下方案,以问题式兼出具实物,紧紧围绕主题,直抓重点,通过对比两个实验的异同入手,然后再通过适量的练习进行巩固与提升。
二.整体思路的安排由于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具体的物理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讨论得出进一步结论,提出的问题越形象、越具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作用就越好。
先让学生做个小实验,判断哪只电阻大,接着引导学生用伏安法测出它的阻值,正确测量后回顾现象中的灯泡亮度问题,引出电功率概念,让两同学测出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明确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最后学生总结比较电阻和电功率实验的不同,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再以习题巩固。
总的思想就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
课后习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用性,代表性,也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即有做的必要。
三.重难点的突破理论上的重点主要是电路图设计,原理和计算。
实验上的突破在于:两表的使用,正确读数,电路的连接,测量步骤和正确操作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
知识的拓展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如讨论错误原因,后果和改正方法,设计表格,电表读数,计算和分析数据,误差分析和比较等。
四.失误与不足教育机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按照开头设想,因为对象是初三的学生,本次复习是总复习,以为师生能够配合较好,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反映的气氛较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灵活一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学实验专题复习之四教学反思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
“温故”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但温故绝不是将所学内容重讲一遍,有的教师只注意罗列知识,却不知道“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即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本部分的复习内容是焦耳定律实验,它是电学的重要实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当两段电阻串联时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当两电阻并联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有关。
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老师通过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让学生归纳初中阶段中应用此方法的实验,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师生归纳出初中阶段的几个有关实验。
但因为有很多同学,隔得太远根本就看不清楚,并且,老师由于做实验去了,还照顾不过来所有的同学,所以以后在能够找到器材的情况下,还是要开设分组实验,效果才好。
物理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前一部分知识为后一部分知识引桥铺路,后一部分知识又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深化与完善,打破章节的限制,拓展知识的相互覆盖面,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巩固知识。
“专题”复习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深化了课本内容,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通过对本章结构图复习,让看投影,阅读知识结构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此复习明确本部分的目的。
注重效率、利用好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时,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复习的效率。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并且要坚决执行计划,决不能浪费时间。
当然,还要提高时间利用率,注意劳逸结合,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学习,疲劳作战,会降低效率。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20篇)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20篇)复习课评课稿(精选2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习课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课评课稿篇1整理复习是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的过程,是把学生已获得的“线条”知识,经过整理形成“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及时给予补救。
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包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前安排学生对《图形与变换》进行回忆整理。
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
于是就形成了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
1)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
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
本节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体会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是帮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包老师设计的由三角形旋转、圆平移、得到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清楚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今天复习的几种变换方式组建。
学生更深一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3)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本节课的第三大亮点是包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一题多解的开放性习题,把圆通过平移,组成轴对称图形。
包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展示。
让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时可以把圆平移也可以把直线平移,方法不唯一,只要圆心和线段的中心在一直线上。
练习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训练,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复习评课-参考模板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谭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谭老师这方面做得很到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学会找原因,一下子就调节了课堂气氛。
《电功率复习》评课稿
电功率是中考的一个重难点,而从题目类型看,主要可以分为实验题和计算题两大类,其中计算题更是电学计算题中的难点。星期三在沙田广荣中学有幸听到曾荣华和谭吉成两位老师同题异课的精彩授课。
我们先看看曾老师的课堂。
一、注重小组合作。特别是曾老师的课堂,注重小组之间的协作,学生在做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小老师的作用,解决了老师在课堂上分身乏术的难题,照顾到更多的学困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注重知识的梳理与引导。习过程。谭老师先提问:“小灯泡发光,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若知道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怎样求电阻?”从而引出欧姆定律以及相关的变形公式。“若知道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还可以求电功率。”再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变形。整个课堂,谭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条不紊的进行综合的梳理,知识点条理清晰,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以致用,是新课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活跃课堂气氛。谭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各种信息处于良性的动态交流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本节课是初三物理总复习中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时异悟,选题难度合适,内容适度,使学生学会了电学实验中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节好课。
教学程序为:一、学生阅读,做题探究,全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感受,体验,尝试了如何解决问题,哪个位置不会。
二、让一学生黑板上演板,给学生树立了信心。
三、请这位同学阐述解题的理由。
四、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解决方法。
五、讨论如何写出实验结论。
学生通过先练,后讨论,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很快解决问题。
本节选两个电学实验题供学生探究,第一题,解决电学中实物连线问题,本类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一层云雾。
本题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如何入手,电压表、电流表怎样使用,量程怎样选择,变阻器的连接、作用,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逐一分析、异悟,使学生看得着,摸得着。
第二题,属于电路故障题,有一定的难度。
同样采取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原人学习、认识自然的规律,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老师异悟出电路故障的判断及分析的几种方法:
1、电路断路:当电路某处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
2、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会使电路中电流几乎很小(没有),故电压表应当与用电器并联。
3、电流表、电压表接线错误: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方向偏转。
4、电路短路:若电短路,则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电可能被烧坏;若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几乎为零。
5、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若接上边两个接线柱,则只相当于导线的作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若将下边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相当于定值电阻的作用,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灯泡的亮度也不会变化。
然后,教学进入学生练习阶段,老师布置了荆门资料上八道题让学生完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探究,再进入练习,使学生有再认识、再应用实践的过程,学生学得扎实,收获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