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2017
手术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手术室用药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管理1.手术室药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药品检查、清点,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数量。
2.手术室药品应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高危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3.手术室药品应定期检查有效期,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对于过期药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手术室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1.手术室用药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得擅自更改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
2.手术室护士在执行用药操作前,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用药医嘱和药品信息,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3.手术室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四、用药记录1.手术室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患者反应等,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2.用药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不得伪造、涂改或删除。
3.用药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询和审计。
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手术室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手术室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用药安全意识。
3.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手术室用药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用药操作技能。
六、法律责任1.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故的,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医院应建立健全用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用药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执行。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模版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用药管理流程,保护患者的权益。
适用范围包括医疗机构的所有药品使用环节。
二、定义1. 用药:指患者按照医嘱或者药师建议,使用药品进行医疗治疗。
2. 临床用药:指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历,开具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由药师核对和配药后,进行的实际用药。
3. 药品管理:指医疗机构对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核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
三、安全用药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事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安全用药管理工作。
2.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药品使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用药过程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3. 药剂科药师应当认真履行配药、发药和用药指导的职责,及时解答患者有关用药的疑问。
4.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用药管理培训,提高用药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
5.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及时汇报和处理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四、用药前管理1. 患者用药前应当详细告知医师有关过敏史、用药史和其他相关情况,医师应当在开具处方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作出合理的开方决策。
2. 医生开具处方时应当明确患者用药的原因、剂量、频率、用法和用药期限等,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的药物风险。
3. 医生开具处方后,药师应当按照规定对处方进行审核、核对,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五、用药中管理1. 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和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品的配药和发药应当由专业药师进行,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核对。
3.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应当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师建议的剂量、频率和用法使用药物。
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时,应当确保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
4. 医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记录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5.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和药品不良事件报告机制,确保药品的追溯性和安全性。
手术药品管理制度
手术药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手术药品的管理,确保手术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的提升,制定本手术药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室及相关药品库房的药品管理。
三、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手术药品管理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为第一考量。
2. 严格按规程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手术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任意更改用药途径、剂量等。
3. 责任明确手术药品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划分清晰,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四、手术药品的采购管理1. 采购程序医院应根据患者手术量、种类等实际情况进行手术药品的采购,确保药品供应的稳定性。
2. 采购标准手术药品采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合法的药品采购手续。
3. 采购渠道医院应选择正规合法的药品供应商进行手术药品的选购,不得使用非法渠道。
4. 质量控制医院要求手术药品采购必须具备药品质量检验报告等必要资料,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
五、手术药品的存储管理1. 存储条件手术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存储,确保药品的质量。
2. 分类存储手术药品应按照药理分类、药品用途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3. 防火防盗手术药品的存储房间必须具备防火、防盗等设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4. 定期检查手术药品的存储房间要定期检查,确保药品没有过期、变质等情况。
六、手术药品的配制管理1. 配制标准医院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药典等标准进行手术药品的配制,确保药品有效、安全。
2. 配制人员进行手术药品的配制必须具备相应的药品配制资质和经验,确保配制的准确性。
3. 配制记录医院要求对每一批次的手术药品配制过程进行记录,确保配制过程可追溯。
七、手术药品的使用管理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手术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用药途径、剂量等。
2. 草药使用医院备有标准的草药使用程序,医务人员在使用草药前必须经过专业的草药师审核。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精心整理XX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达到医院等级评审指标要求,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外科手术部位感操作。
的全身性感染。
第六条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及名称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包括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内眼手术和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以及心脏、颅脑、膝髋关节、肾脏手术。
Ⅰ类切口手术名称如下:(一)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术、甲状腺改良根治术;(二)乳腺手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乳房次全切除术、乳房改良根治术、乳房根治性切除术、乳房扩大根治性切除术、乳头切除术、乳腺腺叶切除术;(三)腹股沟疝手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流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十一)肾脏手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脓肿除外)、肾根治性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肾固定术、肾修补术、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十二)妇科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出术、子宫肌瘤剥出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十三)口腔手术:面颈部未涉及口鼻腔和唾液腺的脂肪瘤切除术、未发生感染的鳃裂囊肿摘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十四)其它手术:包括骨肿瘤、关节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体表肿瘤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额面部体表肿块手术,腮腺肿瘤手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睾丸固定术、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赘生指切除术。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具体名称及编码的目录由医务科会同质控科、院感科、3h、主要预防用药;(二)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仅限于开颅、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他手术不宜使用;(三)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磷霉素(无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选用该药视为不合理);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但又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在符合特殊使用级药物的管理规定下,可酌情选用氨曲南;(四)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时,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仅限用于泌尿系手术;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不主张预防用药;大环内酯类属抑菌药;糖肽类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MRSA发生率高的科室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4h。
医院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对药品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医院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章药品采购管理第五条医院药品采购应遵循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从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采购药品。
第六条药品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药品专业知识,熟悉药品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药品采购程序。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药品采购的审批流程、采购方式、采购价格、采购合同等内容。
第三章药品储存管理第八条医院应根据药品的储存条件要求,设置相应的药品储存场所,确保药品质量。
第九条药品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盗等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药品入库、出库、养护、盘点、报废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药品调配管理制度,明确药品调配的审批流程、调配方式、调配数量等内容。
第十二条药品调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药品专业知识,熟悉药品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药品调配程序。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药品调配记录制度,详细记录药品的调配日期、患者信息、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
第五章药品使用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药品使用的审批流程、使用方式、使用剂量等内容。
第十五条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药品,遵守药品使用规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六条护士应按照医嘱,正确执行药品给药,遵守药品使用规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七条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医诊疗规范
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医诊疗规范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医诊疗规范》:一、核心理念1、大力发展中医诊疗,支持实践应用:以“对症下药、循证治疗”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医诊疗,注重技术改革、全程护理和实践应用,发挥好中医的系统优势和创新作用。
2、科学运用中西医结合:结合具体病情,科学运用中西医结合术,努力满足患者精神和生理上的需求,实施科学、全面、合理、和谐的治疗。
二、临床应用1、用药管理:坚持中药安全用药,严格控制处方量,做到“药到病除”。
2、制订诊疗计划:根据病情客观情况和病患需求,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并配合实施。
3、安全封闭管理:切实加强“安全封闭管理”,提高诊疗质量,确保安全有效封闭配药。
三、现代化服务1、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诊疗服务体系,把握“协调发展、质量创新、加强管理”的总画,坚持人文、科技、科学合作,加强护理体系、质控体系、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服务的智能分工与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诊疗服务现代化。
2、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深入普及中医优秀文化,以良性的抗病精神激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活力,提升治疗宣教服务水平,弘扬优质的中医文化。
四、创新机制1、加快诊疗信息化:加快中医诊疗信息化建设,开发符合中医诊疗特点的诊疗系统,改善及时准确性,提高中医诊疗质量和效率。
2、加强非药物治疗:加大对中医非药物治疗的科研投入,研究中医按摩、拔罐,以及针刺等联合治疗及其他内科学治疗的技术先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中医诊疗服务。
五、研究开发1、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从现代药物技术的视角提升中药的质量,推动中药安全可靠、有效高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探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医药行业及产品标准化,有效地提升中药材质量,完善药品标准,以及药品认证体系,探索落实中医药改革可行性,完善中药质量保证体系。
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而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则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规范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特制定本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二、手术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1. 手术抗菌药物的选择手术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类型及患者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2)选择具有良好抗菌谱、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抗菌药物。
(3)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确保药物在手术部位的浓度达到有效浓度。
(4)考虑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耐受性和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2. 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1)术前预防性使用:在手术前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通常在手术前1小时内给予首次剂量,术后根据手术时间及患者情况,必要时给予追加剂量。
(2)术后治疗性使用: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并按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要求,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三、手术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1. 监测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情况。
2. 定期评估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控制效果等,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建立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档案,记录手术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患者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对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追踪和评估。
四、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的组织与责任1. 成立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手术抗菌药物的选药、使用、监测和评估等工作。
2. 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临床医师、药师、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手术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3. 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制定和修订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机构内的药品使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减少药品的滥用和误用。
适用范围为本机构内所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二、责任与义务1. 负责人:本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制度,全面负责药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药品管理员:由本机构指定专门负责药品管理和使用的人员,负责药品的购买、储存、配发、使用和报废等工作。
3. 医务人员:医师和护士等医务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合理用药,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4. 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用药工作,不得私自更改或停止药物的使用。
三、药品购买与储存1. 药品购买:本机构应当通过合法渠道购买药品,药品的采购要具备合法的药品购进凭证,并由药学人员对药品的有效期、批号等信息进行检查。
2. 药品储存:药品的储存应当符合药品的特性和要求,保持药品的保存环境整洁、干燥、通风,并根据药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储存。
四、药品配发与使用1. 药品配发:药品管理员按照医生的医嘱和病患的需要进行药品的配发工作,并填写相关配发记录,确保药品的准确配发和使用。
2. 药品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不得滥用药品或更改用药剂量。
五、药品监控与报废1. 药品监控:药品管理员应当定期盘点库存药品,对需要报废的药品进行处理,并记录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药品。
2. 药品报废:药品管理员根据药品的有效期和病患使用情况定期清理过期或损坏的药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六、安全用药教育与培训1. 安全用药教育:本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用药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药品安全意识。
2. 用药培训:针对医务人员,本机构应当组织用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药品管理能力和用药水平。
安全用药制度
安全用药制度标题:安全用药制度引言概述:安全用药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科学的用药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用药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一、建立用药管理体系1.1 制定用药管理制度:明确用药流程、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确保每一道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1.2 建立用药档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归档,便于医务人员随时查阅和核对。
1.3 定期开展用药培训: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规范用药流程2.1 严格执行医嘱:医务人员要按照医生的开药处方进行用药,杜绝擅自更改或增减药物剂量。
2.2 严格控制药品配送:药房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药品的配送和发放,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3 加强用药监测: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加强用药安全监督3.1 建立用药安全委员会:设立专门的用药安全委员会,定期对用药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3.2 强化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医务人员要及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对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3.3 加强用药信息共享: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用药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患者的用药信息,避免重复用药或用药冲突。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4.1 严格药品采购管理:医疗机构要选择正规的药品供应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2 加强药品储存管理:药房要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药品的储存和保管,避免药品受潮、变质。
4.3 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定期对药房的药品进行清点和清理,及时处理过期药品,避免误用或滥用。
五、建立用药安全宣教5.1 开展用药安全宣传活动: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用药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
5.2 提供用药指导手册: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手册,详细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
5.3 建立用药安全热线:设立用药安全热线,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咨询用药问题,及时解决疑虑。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安全用药是医疗机构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建立一套健全的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的范本,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和药品管理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用药管理制度。
2.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和依据(1)目的:确保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药物引起的医疗事故和不良反应。
(2)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标准。
3. 安全用药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1)设立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2)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安全用药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相关科室和人员执行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4. 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1)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和相关标准,制订严格的药品采购程序。
(2)与合法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药品采购部门在进行药品采购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审核和验收,拒绝不合格的药品。
5. 药品储存和配送管理(1)建立药品储存和配送管理制度,并确保合理的药品储存条件和环境。
(2)确保药品储存和配送过程的记录和审查,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3)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并处理储存和配送过程中的问题。
6. 药品使用管理(1)建立患者用药档案,记录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用药情况。
(2)开展药师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监测,并及时记录患者的药物反应。
(3)对于高风险药物的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7. 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处理(1)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2)对于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处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权益,并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8.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的督导和评估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外科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外科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外科手术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外科用药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外科用药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用药事故和错误,本制度编制,旨在规范外科用药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外科手术室的用药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用药管理。
三、用药人员1.外科用药管理应由具有专业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人员需经过系统的用药安全培训。
2.医生负责开具用药处方,护士负责配药和给药,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监测。
3.药品管理人员负责对药品的采购、入库、配药和废弃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药品使用合理有效。
四、用药流程1.手术前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医生将开具用药处方并予以签字确认。
护士按照处方内容进行配药,核对药名、规格和剂量,确保用药无误。
2.手术中用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按照手术需要实施用药。
护士负责给药,核对患者身份和用药内容,保证用药安全。
3.手术后用药:手术结束后,医生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恢复需求开具用药处方。
护士给药并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不良反应。
五、用药安全控制1.提高医护人员用药安全意识,加强用药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规范用药操作流程,减少用药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用药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用药责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和用药标准,确保用药质量和安全。
3.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采购、配药、储存和废弃流程,做好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杜绝药品浪费和滥用现象。
4.建立用药记录和跟踪制度,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信息和反应情况,做好用药信息的传递和保存,保证用药流程的完整和严密。
六、用药责任1.医生负责对患者的用药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护士负责对患者的用药进行配药和给药,确保用药无误和安全。
3.药品管理人员负责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旨在规范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系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整形外科等。
三、管理原则1. 遵循“预防为主,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3. 遵循“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审批。
2.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的能力。
4.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和反馈抗菌药物使用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1. 外科系统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临床实践的进展,及时调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手术安全用药制度
手术安全用药制度一、目的确保手术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用药错误和医疗纠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用药的管理。
三、组织机构成立手术安全用药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手术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协调解决手术安全用药相关问题。
四、制度内容1. 用药管理(1)手术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2)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用药方案,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目的、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3)护士在执行用药操作前,应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4)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手术过程中,医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用药记录(1)医生在手术记录中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2)护士在给药记录中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3)用药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3. 用药培训与教育(1)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应定期组织手术安全用药培训,提高医生、护士的用药知识水平。
(2)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应定期组织手术安全用药演练,提高医生、护士的用药操作技能。
(3)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应定期组织手术安全用药考核,确保医生、护士掌握用药知识及操作技能。
4. 用药监督与评估(1)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应定期对手术安全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应定期收集患者对用药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用药服务。
五、责任与处罚1. 医生、护士在手术安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安全用药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安全用药相关的管理制度。
一、患者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医生在决定用药时提供重要参考。
医疗机构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对患者信息进行保密和备份,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生用药决策制度医生在为患者开药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用药史、过敏史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用药决策制度,确保医生按照临床指南和相关规定进行用药决策,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药物。
三、药物采购和供应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药物采购和供应管理制度,确保所采购的药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采购人员应当与合法药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药品质量追溯机制,确保药物来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药品入库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入库管理制度,对所购买的药物进行严格的验收和入库登记,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数量与采购合同一致。
医疗机构应当将药品储存于适当的环境中,确保药品的保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
五、药品配送和发放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配送和发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药品的正确配送和发放。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药物的追溯管理,确保药物的有效期限和保存条件。
六、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医生在用药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用药指南和临床路径进行用药决策,护士和药师应当按照医生的嘱托合理配药和发药。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七、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用药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关于患者安全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制定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强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障患者权益方面的责任。
该目标的发布对于医疗行业的进步及患者就医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并制定明确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这包括建立患者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体系,定期评估医疗服务风险,并实行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二、提升患者安全培训水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举办安全讲座等形式,加强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安全问题的了解和应对能力,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评估,准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四、改善患者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与信任。
医疗机构应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患者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宣扬册、海报、宣扬视频等形式,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五、推动患者安全文化建设医疗机构应乐观营建关注患者安全的工作氛围和文化。
建立患者安全问题的举报和处理机制,鼓舞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并保卫相关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患者满足度调查,倾听患者的声音,不息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六、加强医疗设施和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加强医疗设备选购管理,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药品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药品的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管理。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品购进、储存、配药和使用流程,严防用药错误和药物的滥用。
2017版医疗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制度篇1第一章医疗工作制度第一节关于修订与废除医疗规章制度的制度医疗规章制度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而成,是保证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前提,是全院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准则.医疗规章制度一经颁布实行,应当保持其较强的稳定性.但任何制度的执行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赖以生存的前提发生变化时,制度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包括现行制度的修订、废除和新制度的制定。
为此,现制定本制度,以切实体现我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以下情况,需要对我院医疗规章制度重新修订:1、与医院制度规范中有关的国家法令、政策有变化,原制度出现与国家法令、政策不一致的地方,相应的医疗规章制度应当调整;2、医院管理基本决策有大的变化,如医院联合、集团化、产权调整、经营范围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需要制度体系的变更与之相适应;3、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制度本身不合理、不完善时,需要对不合理、不完善的规定作修改和调整.二、以下情况,需要废除医疗规章制度:1、单位解体,制度规范自然消除;2、由于某些基本法令、制度的废除,使医院相关制度、规范失去依据、失去意义;3、制度约束的事项已告结束;24、同一事项有了新的制度规范,原制度自然作废。
三、制度修订与废除的实施1、在新的制度正式推行之前,要继续执行原制度,避免出现无约束现象.2、医疗规章制度的调整不宜太频繁,局部的、小的不合理出现时,不宜轻易修改规章制度,要维护制度规范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3、制度修改的内容与程度取决于具体情况。
修改后不必经过试行阶段,修改审批后即可直接实行。
4、修订的医疗制度、操作常规应及时组织全院医师培训,并贯彻执行。
5、医疗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废除由医务处负责。
第二节医院急诊室工作制度1、急诊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就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二0一七年一月十八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一、总则(一)为规范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达到医院等级评审指标要求,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叶永健江世林黄小华曾广花胡志伟郑清华王亮军袁珍娥二、预防性用药的适应证(一)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及名称:1.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包括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内眼手术和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以及心脏、颅脑、膝髋关节、肾脏手术。
2.Ⅰ类切口手术名称:(1)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斜(8)开颅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膜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引流术、颅内血管成形术、开颅探查术、脑室切开引流术;(9)眼科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状体单纯抽吸囊外摘除术、经颞侧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睑内翻矫正术、睑外翻矫正术、眼睑重物切除术、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10)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瓣膜修补术、瓣成形术、瓣切开扩张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以默认维护。
3.Ⅰ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3h、污染机会多;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3异物植入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4有感染高位因素者,如高龄(>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内仅限用于泌尿系手术;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不主张预防用药;大环内酯类属抑菌药;糖肽类一般不作为手术预防用药,MRSA发生率高的科室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2017)
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2017)左云霞刘斌(执笔人)杜怀清连庆泉吴新民(负责人)张建敏陈煜薄禄龙一、概述全身麻醉药物可使机体保护性的呛咳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食道扩约肌的松弛使得胃内容物极易反流至口咽部。
手术治疗或检查患者在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时,一旦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内,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
局部麻醉的患者在围麻醉期接受静脉镇静镇痛药物后,其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较高。
麻醉相关反流误吸的发生率依次为新生儿﹥儿童﹥成人。
因此,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或检查的患者麻醉前禁食问题应当引起麻醉科医师、相关专科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然而,对于婴幼儿、儿童和部分成人,传统的禁食时间过长(术前晚10时后禁食),可使患者口渴和饥饿等不适感加重,造成患儿不必要的哭闹或烦躁,严重时还可出现低血糖和脱水。
为保证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提高麻醉质量和效率,降低长时间禁食后脱水及低血糖风险,增加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避免延误和取消择期手术,并使围术期吸入性肺炎、呼吸和相关系统疾病并发症最小化,我们结合近三年来临床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相关麻醉学会更新的禁食指南,将2014年版《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指南》进行更新,并增加减少误吸风险药物应用的内容。
二、手术治疗或检查麻醉前禁食目的1.减少胃内容物容量,防止胃酸pH值过低,减少围术期胃内容物反流而导致的误吸等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或降低其严重程度。
2.防止过度脱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防止低血糖。
4.防止过度禁食所致的饥饿、恶心呕吐及烦燥不安等不适感。
三、手术麻醉前禁食时间手术麻醉前禁食时间,是指患者需接受手术及相关操作时,实施麻醉前禁止经口摄入液体或固体食物的规定时间。
日常膳食中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在胃内被排空的时间和消化吸收部位也不同。
患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药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医疗体系中,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建立患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成为迫切需要。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或医疗机构在患者药品管理方面的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全面落实管理责任,优化药品供应链,加强质量控制,规范用药行为,完善统一信息平台等措施,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管理机构与人员1.管理机构:医院药事部门负责制定患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管理人员:医院药事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医护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指导患者的用药行为,及时解答患者用药疑问。
四、患者用药安全措施1.临床合理用药:医院应建立和完善药品治疗指南,规范医生开具处方,确保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2.药师监察:药师在发放药品时应认真核对处方,检查药品完整性和正确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药品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与入库管控制度,确保药品的来源和质量,严格把关药品的存储和分发环节,避免药品被患者滥用或误用。
4.药品信息管理: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将患者用药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医生和药师查阅,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院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监测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五、培训教育1.医护人员的培训:医院应针对医生、药师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药品管理和用药指导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用药指导和药品管理的水平。
2.患者的用药指导:医院应针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用药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的风险和危害。
六、责任制度1.医生责任:医生应遵守医德医风,严格按照药品治疗指南和规范用药原则开具处方,对患者用药进行详细说明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墨市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制度 HLGZ—ZD 即墨市中医医院手术室2017年5月修订
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
1、术中用药时,必须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并严格三查八对。
三查:为取药时查、用药时查、用药后查。
八对:为对药名、方法、剂量、浓度、质量、有效期及时间。
查对方法:二人唱名查对,二人都要看清楚并签字。
2、供应手术台上麻醉药物时,应由器械护士或手术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器械台上应有盛放局麻药的容器并用针头做标记,以免与其他液体混淆。
4、体腔内用药需要稀释浓度的,要按照正确的配制方式、比例、给药方法进行操作。
5、术中给抗生素,必须查对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给药。
6、标签脱落、字迹不清或药液有质量问题(浑浊、絮状物等)严禁使用。
7、用药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清方可执行。
8、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丢弃,以备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