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5长亭送别(1)(1)
《长亭送别》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课件)
《长亭送别》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由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 上传者:yzy620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侧重于情感体验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及诗词化用等)的赏析,图文兼美. 上传者:sqzhang 「下载次数:290」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长亭送别》教学过程完整有序,重点突出,双边活动多方。
体现实效性强。
. 上传者:wsf298 「下载次数:408」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长亭送别课件图片精美,上课很实用,效果较好,通过意象的精心选用、情景的密切交融、诗词的巧妙化用、修辞的广泛使用、典故的适当运用五方面尽显“花间美人”娇羞之美。
. 上传者:fushufang 「下载次数:397」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上传者:yulin831211 邮箱:*****************「下载次数:476」课件简介:转发课件,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出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上传者:8895567 邮箱:*****************.cn「下载次数:403」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我的是自己的公开课件.欢迎大家指正《雨霖铃》说课稿说明:此文获得洛阳市第三届农村中小学教学技能大赛市级一等奖。
有删减。
「下载次数:399」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引入自然,讲解精炼,以学生按教师所教方法自己赏析戏剧语言,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 上传者:wuhuaqiang 邮箱:***************************「下载次数:379」上传者:kongmuxyf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课件以精美的页面制作,加与文章相合的视频剪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专题1长亭送别》课件
10 【一煞】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崔莺莺的心情?【收 尾】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句写耳闻,进一步表现了莺莺的惆怅和眷恋。 “无声”和“有声”两两映衬,更加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 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境。
• 1.本文节选部分刻画了几个场面,请用最简练的语 言对其内容予以概括,并找出文中体现人物言行的句 子,概括他们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向南 (2)名词作状语 向 东,向西 (3)动词使动用法 使……消减 (4)形容词使动用 法 使……松动
5.古今异义 (1)却告了相思回.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让开,躲开 (2)奈时.间.怎不悲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具体的分、小时、天或年
(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挣扎
(4)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帮助,支撑照料
【答案】 (1)停止,结束 (2)眼下,眼前 (3)争取,博取 (4)留意
8 画线的句子体现莺莺怎样的感情? 提示:“晚来闷把西楼倚”构成一幅图画;而倚楼远眺 所见“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又是一幅图画。两幅图画构成 的意境,则是倚楼远眺望人归,只见夕阳古道不见人。 9 加点的“怕”字,表现出莺莺怎样的心情? 提示:【二煞】中“怕”字描绘了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 动:怕“停妻再娶妻”,怕“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的担 心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2021-2022年高中语文专题二长亭送别(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必修5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从曲词意象的分析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读1课时,互动课堂1课时
学习过程
要求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
2、资料链接
厮守( )禾黍( )绣衾(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挣揣信状元回来
阁泪汪汪不敢垂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嗞味
暖融融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一春鱼雁无消息
3、填空
(1)王实甫,中国(朝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只有代表作与《丽春堂》传世。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子。
3、[滚绣球]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意象:
情感:
手法:
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
“淋漓襟袖啼红,分组要有层次性
(三)人物形象
1、本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原文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原文《长亭送别》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
其故事取材于中唐诗人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王实甫《西厢记》是在继承和吸收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的杰出作品。
《长亭送别》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原文如下:(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课件 苏教版必修5
ppt课件
长亭送别
分别用一个包含“别”字的四字短语概括 故事的四个场景:
送别途中——长亭饯别——私下话别——目送惜别
痛 —— 恨 —— 怕 —— 恋
ppt课件
背诵第一首曲词[端正好],然后考虑以下 两个问题: 1.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情和景是如何交融的?
文词典雅含蓄
ppt课件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课件
离别 杨赟 如往常一样,花瓣、枝条和阳光 在幽静的小径上铺设细碎的想象 清晰而又浅淡 似幽怨又似忧伤
你离我远去 就在这里 紫色的花朵曾在低低细语 可如今,你离我远去 没有什么留恋与追忆
为什么抛弃了 为什么要急急的奔走 泪水彻底湿透了我的衣衫 我在专心等待 注视着远处的山峦
山峦上空升腾起闪亮的黛青 恰如我的心绪在悄悄涌动 没有你,只有风与风在细语 一如你曾经零乱的足迹 穿行于我洁白的记忆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4长亭送别(1)(1)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4长亭送别(1)(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
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
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202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同步练习:第三单元12长亭送别(含答案)
12长亭送别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进攻的号角。
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之后,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美字体赏美文简洁世界上,许多事物之所以美,大都起因于简洁。
一丛兰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有时要比一片茂密的丛林更富情趣。
街头闹市风情万种。
然而,三两位老人,一盘茴香豆,几块豆腐干,浅酌低谈的小影,及饮罢在夕阳下挑着鸟笼各自归去的背影,却比那些热烈亮丽的场面更具诗情。
生活中,幸福的人家很多。
然而,那些拥有一个简朴的家,拥有一个自己能爱又爱自己的妻子,拥有一两个称得起朋友的人,他们的幸福却更显平实久远。
大千世界,愈美的事物愈接近简洁。
真诚是美的,是因为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什么弯子。
粗茶淡饭最养人,是因为它没有大鱼大肉繁琐的烹炸蒸烤。
大丈夫伟岸正直,令人仰慕,也是因为他拿得起、放得下,没有鸡毛蒜皮,没有缠绵悱恻。
简洁的爱情之所以能天长地久,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多余的纠葛和解不开的结。
简洁就是这样,不耀眼,但让人心动。
有人认为,简洁是大浪淘沙后在生活的海岸上留下的一份从容和宁静,是踏破铁鞋后心灵深处觅到的一种悟性和智慧,它们代表着成熟和深度,代表着超凡和大器。
生活简洁的人,才能找到心灵深处那最真实的轻松和自由;也只有生活简洁的人,才最容易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长亭送别》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
《西厢记》主要通过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家的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提倡婚姻自由和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案资料必修5
《长亭送别》教案Yxxf123又名qxlz时间:9月25日、26日、27日〔周二、周三、周四〕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
〔二〕体会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1、听一首《送别》===晚清著名词作家——李叔同2、看几句“别愁〞-----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宋]〔公元九六七年至一O二八年〕字君复,某某钱塘人。
逋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人因谓“梅妻鹤子。
〞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又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X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北宋柳永《雨霖铃》〕3、读一篇[别]曲-----《长亭送别》〔1〕作品简介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长亭送别》高中语文必修五复习课件(共52张PPT)
•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 余则散佚。
•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 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 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 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 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 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谁知 ? 恨
滚绣球
直 抒 胸
1、恨归去得疾
2、恨不倩疏林挂 住斜晖
依
为 伊
恋 惜
消 得 人
臆
别憔
3、此恨谁知
悴
由情及景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 儿,不由人熬煎的气;有甚么 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滴 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 索昏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 儿,都揾做重叠的泪。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法? 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 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 音韵和谐,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 叹”的艺术效果。
【
】中也有环境描
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 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 【 】“昨宵今日,清减 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 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同。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 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 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 交融”的元曲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景生情
赏析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
丝晖。长马玉儿骢迍难恨迍系,的恨行不,倩恨车疏儿林快挂快住的斜随,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 苏教版必修5[1]
“醉”也用的好!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
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泪”字,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 情。只一“泪”字, ,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 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
(借景言情,情景交融)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 苏教版必修 5[1]
13.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6页。
一、整体把握,体会故事之美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 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 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 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张 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 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病 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 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 妻。夫人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 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 莺正式结婚。
一结:担心张生落第。怨功名
二结:担心张生安危。念羁旅
三结:担心张生变心。忧重娶
四结:担心今后的人生。愁别离
夸张,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 、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十一页,共26页。
从以是从以什以看么上 出?他莺们莺对这于个上 人京 物赶 的考 思的 想不 感同 情态和度 性上 格, 特可 征 上
他 们
三、体会四个场面的情境之美
送别途中
[端正好]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所写的环境起到什么作用?
意象: 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
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特征: 作用:
一句一景,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 物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 长亭送别》 课件(PPT)1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苏教 版高中 语文必 修五 《 长亭送别》 课件(PPT)1
4.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 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 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 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 “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 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 情人的情怀。
(三)一词多义 将1.红娘将酒来 2.俺今日将莺莺与你 3.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五六万 4.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5.出郭相扶将 6.将进酒 7.暂 伴月将影
[答案] ①动词,拿 ②介词,把 ③动词,率领 ④副词,将要 ⑤动词,扶持 ⑥表敬动词,请 ⑦ 介词,和、跟
(四)词类活用
(1) 北雁南飞 (
• 爱,在幻想里,
比在现实中更真实;
• 爱,在回忆里,
比在现实中更美好;
• 爱,在舞台上,
泰坦尼克
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被
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 愿望。
西 厢 记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 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 《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答案] (1)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2)微不足道的名声。 (3)微不足道的利益。 (4)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5)比喻人 别离(多用于夫妻)。 (6)指饮宴后桌上凌乱的样子。藉, 践踏,凌辱。 (7)忧伤而惶恐不安。
高中语文必修五《长亭送别》王华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1
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
逆让人无限佩服。 2021/10/28
20
西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 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 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 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 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 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语出苏轼《满庭芳》词。
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 恨态度。
2021/10/28
16
西 厢
记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 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 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 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 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 难舍的心情。
恨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恨倩疏林挂
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 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 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 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
亭,减了玉肌:此恨恨谁知 ?
2021/10/28
8
滚绣球
直
1、恨归去得疾
依
为 伊
抒 胸
2、恨不倩疏林挂住 斜晖
恋 惜
消 得 人
2021/10/28
17
西 厢 记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 万嘱,真情自现。
2021/10/28
18
西
厢 记
[二煞]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
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
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
的心理活动?
“怕” “怕”什么?
为何 “怕”?
2021/10/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5长亭送别(1)(1)
一.导入课文
1616年,莎士比亚死了。
同一年,汤显祖也去世了。
中西两个伟大的剧作家同时去世,是一个巧合,也许更是一个默契。
和莎士比亚一样,汤显祖代表了明代,甚至是中国古典戏剧创作的最高峰。
在明代乃至后来的剧坛上,没有一个剧作家像他这样获得后人的敬仰和崇拜。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两岸三地共同演出《牡丹亭》,把原来的55折浓缩成了27折,华美的服饰、优雅的唱腔轰动了各地,每到一处,几乎是万人空巷。
去年七艺节间在杭州演出,是一百多个剧团中票卖得最好的。
给大家看几张当时演出时的剧照。
白先勇先生说这个戏是一出关注青春、关注爱情和生命的戏,洋溢着青春之美、生命之美,是浪漫爱情的极至。
先让我们来看看剧情的梗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这真是人鬼情未了的古典演绎。
课文节选的是第七出,是故事的开端部分。
这一出戏还有一个名称,叫“春香闹学”。
现在让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看春香是怎么闹的。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节。
学生阅读其余部分。
三.分析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找出春香闹学的情节来,看看她闹了几次,是怎么闹的。
一闹:
陈最良:“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春香回答:“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
春香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认真吸取老师的教导,从此早早起床读书呢?
显然不是,她这是说反话,表达对塾师的不满。
这让塾师很是尴尬,却也反驳不得。
二闹:
塾师讲解经书,春香却问,“怎样声儿?”老先生不好回答,只好模拟一下,学鸠声了。
“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先生憨态可掬作鸠声,小丫头乐不可支学鸠鸣,好不热闹!老先生一本正经说“听讲”,他期望的可是严肃的课堂,这回却叽叽咕咕闹成一团。
三闹:
春香曲解诗文。
曲解有故意歪曲的意思。
春香在这里是故意歪曲的吗?我觉得用乱解比较恰当。
春香不懂诗文的意思,自作聪明,乱解一气,解出了一个喜剧效果来。
李渔说过:“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
”春香越是流露自然天性,就越是逗人,越叫人忍俊不禁。
四闹:
春香追问君子为什么“好逑”,“为甚好好地求他”。
塾师斥责:“多嘴!”
塾师回避这个问题,不想回答。
为什么不想回答呢?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情相悦,这是人的自然天性,而迂腐的塾师却回避人情人性,强加礼教理学,死板教条,令人生厌。
五闹:
老先生让春香拿文房四宝,春香故意拿错了。
她拿来了画眉细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这些小姑娘喜欢的东西来。
老先生对此一窍不通,呵斥春香换过了。
春香背后骂了一句“标老儿”,就是土老冒的意思。
看来他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六闹:
领出恭牌去游花园,借口逃学。
七闹:
老先生教训春香,春香反驳。
请一个同学用现在的话重复一遍两个人的对白。
老先生教育姑娘们学习古人苦读诗书,春香却不吃那一套迂腐的说教,顽皮懵懂,孩子气地天真地反驳,真叫人哭笑不得。
八闹:
春香听到外面有人叫卖花,就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不仅自己不好好听课,还逗引小姐。
这真惹恼了老塾师,拿起荆条来要打她。
结果是一个要打,一个躲闪,边躲闪还边顽皮,课堂里一片混乱。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这实在是“闹”到了高潮,“闹”到了顶点,从语言冲突闹到了肢体冲突了。
所以小姐要赶紧出面,收拾这个残局,以免惊动老爷夫人。
九闹:
春香在下课后背地里骂塾师:“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
”让老塾师斯文扫地。
四.分析课文(二)
我们再来深入一层地探讨一下。
春香为什么会闹学?她和陈最良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是封建保守的礼教和自由活泼的天性的冲突。
大家知道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以理制情,以理灭情。
而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是要“以情抗理”,关注和尊重人的感情和个性,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幸福。
所以这出戏在四百来年的历史中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同学们可以去看看《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一节林黛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五.分析课文(三)
这样,我们对这个戏剧的理解就深入了一层了。
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来。
春香在闹学的时候,杜丽娘是什么态度?
可以想象,春香闹学的时候,杜丽娘一定在一边偷偷地笑。
其实,杜丽娘对老塾师迂腐枯燥的说教心里是很厌烦的,只是大家闺秀的身份不容她说出来而已。
可以说是她在默许、纵容、支持春香的闹学。
请同学们找出一些细节来说明这一点。
我们来看一个评价:
“《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
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
”(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
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
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
正是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杜丽娘作出了冲破封建牢笼的第一个举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本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在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于是觉醒,于是复苏,于是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一场浪漫至极,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由此拉开序幕。
她由梦而痴,由痴而亡;又由爱而还魂,由爱而复生。
这就是《牡丹亭》以“情抗理”的意义所在。
六.结束
从形式上看,《牡丹亭》是一出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戏。
但我们深入去探讨,会发现许多深层次的内容,许多延续到今天仍然有意义的思想。
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我们可以去关注这些经典的作品,去汲取作品中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
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