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6练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4练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4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经典力学;量子论与相对论。

2.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3.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无锡模考)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A.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伽利略的实证主义2.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

”这部巨著的产生()A.标志着近代天文学开始产生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C.鼓舞了人类运用理性寻找社会运行的法则D.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4.(2017·南通名校调研)“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设的提出()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5.“……写得简直好极了。

目的论过去有一个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

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

”这可能是恩格斯对哪一部著作的评价()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6.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完整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4.【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强化与课时作业(52份,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强化与课时作业(52份,含解析)

全国

207—公 ②设立“中
元 9 年) 朝”;
手工业
③设州以监
纺织技术发达、 丝国、铁业官营 科技 制度
造纸术 产生
察地方; ④察举制
商业
商运活跃、丝绸 文艺
之路
汉赋
①沿用西汉
东汉 (25—22 0 年)
政治制度; ②察举制注
重孝廉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牛挽犁出现
水排
科技
蔡伦改 进造纸
商运活跃

魏晋南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中国半殖民 地化大大加 深
19 世 纪末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20 世 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和 资本输出;民族
《马关条约》的签 资本主义初步
订;三国干涉还 发展;洋务运动
辽;反割台斗争; 破产;实业救国
瓜分狂潮、维新变 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的签
订;义和团运动; 门户开放
阶段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
《南京条约》 19 世纪中后期
的签订;第二
次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解 抵抗派:“师 体;商品输出; 夷长技以制 民用工业;中 夷”; 国民族资本主 洋务派:“师
三元里人民抗 义产生;西式 夷长技以自
英斗争;太平 服装、餐饮、 强”
天国运动
住宅传入
006|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练 .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练 .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练察举制科举制监察制[训练目标] 1.察举制:先秦时期的世官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内容。

2.科举制: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科举制的利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3.监察制:中国古代监察制的演变、历史作用。

小题精练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下列言论反映察举制弊端的是( )A.“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D.“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选官制度是( )A.征召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世禄制3.(2016·昆山三模)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赀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

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设刺史监察D.建“内外朝”制度4.(2016·盐城二模)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 )A.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5.(2017·江苏高考适应性测试)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6.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真题试卷+Word版+解析版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1练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1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生产组织的重大变化、重大社会影响。

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小题精练1.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

东印度公司解散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2.(2016·扬州高三10月调研)19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134天的工资;在法国,相当于311天的工资;在印度则会更多。

材料主要说明() A.采用机器导致失业大增B.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C.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D.落后地区更应该采用机器3.(2016·南京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4.(2016·宿迁高三摸底)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

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5.(2017·江苏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

”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

这一变化反映出()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6.(2016·江苏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近代中国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近代大众传媒、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小题精练1.(2016·苏州八校联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D.中西合璧2.(2017·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D.“文革”时期3.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4.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5.(2016·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

”此言论()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6.(2016·淮安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1练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1练 Word版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2.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3.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比较。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

夫臵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并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2016·江西上饶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5篇材料)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5篇材料)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5篇材料)第一篇: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精校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答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答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问题。

依据题干中“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和“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知民间商人的地位由不合法到合法,故选D项;A、C两项表述程度失当,过于绝对化;B项中的“商业市镇”,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2. 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社会风气。

“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在古代,射中则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这种现象在民间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代人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心理,故选B项;王侯势力在西汉时期已经被解决,故A项错误;C项是对画像石表意的解读;D项表述不合题干主旨。

3. D解析:本题考查尚书省的地位问题。

依据题干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和“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的信息,说明了唐初行政事务的运作,都离不开尚书省,这说明了当时尚书省是行政运行的关键部门,故D项正确;门下省掌审核,题干中未体现出尚书省掌握审核权,故A项错误;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地方事务不能直接奏请君相,不等于皇帝与地方失去联系,故C项错误。

4.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的理解。

黄周星认为元曲是自然情趣的流露,而不是对圣人经典的引用,并且句式短小,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彰显了市民文学的特征,故选A 项;B项中的“寄情山水”,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项是《诗经》的特点;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5. C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农业。

依据题干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的信息,可知明清时期从事桑蚕业的利润大大超过农耕生产,这说明了家庭副业地位上升,故选C项;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背景下出现的,故排除A项;明清是中国农耕技术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地主收租时间的改变,不等于剥削程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单元主线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单元主线 含答案 精品

单元主线主线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总结提升]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

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行省设立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垄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6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6练含答案

[训练目标]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小农的生活生产处境。

小题精练1.(2016·江苏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2017·连云港高三复习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3.(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4.(2016·宿迁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5.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6.(2017·兴化月考)《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小农的生活生产处境。

小题精练
1.(2016·江苏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2.(2017·连云港高三复习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
3.(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
4.(2016·宿迁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5.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
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
6.(2017·兴化月考)《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7.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8.(2016·宿迁高三10月调研)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B.封闭性
C.再生性D.落后性
大题优练
9.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耒、耜、
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答案精析
1.D[材料中强调的是如何尽地力的问题,并没有提及经济政策中的农业与商业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是尽人力助地力,并没有靠天,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强调的是施肥和人的耕作技术,未涉及农时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

]
2.B[本题考查对家猪饲养的认识,根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3.C[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
4.B[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材料中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使大家庭分解,没有体现血缘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商鞅发展小家庭制的措施,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从“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

]
5.C[材料“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反映了小农经济破产的原因,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
6.C[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
7.B[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
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
8.C[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材料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影响,不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故D项错误。

]
9.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