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笔法讲解

合集下载

隶书笔法解析

隶书笔法解析

隶书笔法解析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

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

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4.横撇这是一种基本无弧度的撇,在隶书中常用于字头呈外展状。

只是起笔处稍向心上抬。

一般逆锋起笔,转向左行,至尾处向上回锋收笔。

5.短撇逆锋起笔,由右上方向左下运行,回锋收笔。

【精品】:隶书笔法

【精品】:隶书笔法

【精品】:隶书笔法隶书笔法-------本文摘自《隶书技法》,一,点法隶书的点变化较多~不同位置上的点写法都有所不同。

平点:其写法与横的相同~可参考横的写法。

直点:可视为很短的竖画~应注意藏锋。

弯点:其转弯的方向不同~处在不同的位置~其形状变化较大。

挑点:其方向不同则写法有区别。

当它处在一些偏旁中时可写成短横,左点处在上下位时也有明显区别~左上点有时写成弯点,右点处在上下位时写法也不同,当点在一个字中较多时~各点的形态变化较大~各不相同。

,二,横法隶书的横比较平~不应向右上倾斜。

写横时应注意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波磔收笔时不回锋,。

要特别注意中锋行笔~印使笔垂直于纸面~笔锋在运行时自然处于所写笔画的中部~不得使笔锋偏向一侧。

平横:它在起笔后向水平方右行~不宜弯曲~粗细变化很小。

弯横:它有上弯和下弯之分~但弯度变化都不可变化大大。

粗头横:它起笔藏锋回转较大~形成粗头~然后按平横残弯横右行笔收锋。

波磔:它是隶书中特有的一笔横画~它常常是主笔~应着意写好。

波磔的起笔与收笔处分别称为蚕头和雁尾~蚕头的大小、方田和雁尾的宽窄、长短有不同。

可分为平波、细腰波和短波等。

波碟在每个字中只能出现一个~如一个字中已有撩或波钩~则所有的横不可再写成波磔。

(三)竖法写竖应严格按照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的原则。

直竖:一般处在宇的中间~一般都要写得既正又直~不宜曲斜~粗细变化较小。

粗头竖:它的上头较粗~藏锋起笔时须有横向行笔~其下部应较细井均匀。

粗头竖的头部一般没有其它笔画。

细腰竖:它一般中部略细~往往在其中部左右有其它笔画相配合或相临有几个竖笔。

书写细腰竖~在运笔过程中应先提后按笔管。

斜竖:它一般为左右对称出现~两竖斜的方向相反~写法同前。

弯竖:它一般也是左右对称出现~弯的方向也互相对应。

弯尾竖:它来源于隶书的习惯写法~即把一部分宇中无钩的竖加一弯尾,同样将有钩的竖省略其钩,它仅在一些特定的竖中出现~不可随意将竖加弯尾。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隶书作为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隶书的写作技巧。

一、刚劲有力,端正自然隶书的笔画刚劲有力,特别注重形态的稳定和力度的饱满。

运笔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和稳定,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僵硬或过于轻柔,让字形呈现出端正自然的特点。

二、悠然自得,舒展灵动隶书的笔画要具有悠然自得的气韵,给人以舒展灵动之感。

在运笔时要注意避免过于僵硬和生硬,要有适当的曲线和变化,增加字形的流畅感和活泼感。

三、旁探顾盼,气息凝聚隶书的笔画常常会有旁探顾盼的特点,即笔划的开始和结束时会有适度的拖延和停顿。

这样能够使字体更加丰富多变,给人以气息凝聚的感觉。

四、横平竖直,左右对称隶书的笔画要求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注重字形的整齐和稳定。

在运笔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长度和宽度,保持笔画的平稳和匀称。

五、勾、提、顿、折,点线相结隶书中常常会运用勾、提、顿、折等笔画技巧,这些技巧能够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在运笔时要注意运用这些技巧,并且注意点与线的结合,使字形更加完整和有活力。

六、雅俗共赏,自由驾驭隶书在传统中注重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要符合书法的规范和要求,又要有一定的个性和自由。

在运笔时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灵活驾驭隶书的笔法,使字体更具个性魅力。

总结起来,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包括刚劲有力、悠然自得、旁探顾盼、横平竖直、勾提顿折、雅俗共赏等要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隶书,体验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笔能力,写出更加优美精湛的隶书作品。

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平横:隶书的平横一般呈水平状态,且起笔和收笔的痕迹都比较明显,有
些笔画看起来有突出的尾部。

2.波横:隶书的波横相对于平横稍微向上斜一些,且尾部有一个向下的挑势,
整个笔画呈现出波状。

3.竖:隶书的竖画一般呈垂直状,起笔和收笔的痕迹也比较明显,有时在尾
部有向下或向上挑之势。

4.撇:隶书的撇画比较细长,其尾部呈弯曲向下之势,看起来有点像“弯
刀”。

5.捺:隶书的捺画一般呈向右下方伸展的形状,其尾部有明显的向右挑之势。

6.点:隶书的点有多种形态,如圆点、方点、向内上双点、向外上双点、下
双点、左右双点、竖三点、下四点、左右四点等。

7.转折:隶书的转折处一般呈圆润的形态,没有像楷书那样的棱角分明。

8.钩:隶书的钩一般不像楷书那样有明显的钩状,而是在笔画末尾处略微有
一个向右下方勾画的趋势。

隶书入门(基本笔法)

隶书入门(基本笔法)

隶书入门(基本笔法)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体,它源于篆书,经过简化、变化、美化而成。

隶书的特点是横平竖直,藏头护尾,波磔挑法,摆布分背,雁不双飞,蚕不双设,圆转方折,笔不作结。

隶书的笔法主要有三种:波势、横笔、竖笔。

波势是隶书的精髓,是指横画、撇画、捺画等带有蚕头燕尾的笔划。

横笔是指横画呈水平状,有平横和波横两种。

竖笔是指竖画呈垂直状,有中竖、弧竖、竖撇等形式。

一、隶书的历史发展二、隶书的基本知识三、隶书的基本技法四、隶书的经典碑帖五、隶书的临摹方法六、隶书的创作实例一、隶书的历史发展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得到广泛运用。

在当时,隶书属于一种草体,即民间的手写体。

因为篆书书写速度太慢,为了对付大量公文,便产生了这种书写简单快速的书体。

后经过官方整理、正字、推行,也成为了官方正体。

关于隶书名称的来源有三种说法:1.隶,指徒隶,徒隶就是犯人、服罪的人。

小篆好看,但是书写速度不快,当时文件太多,所以命令徒隶帮忙书写。

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就产生了隶书。

2.隶书,指程邈创造的书体。

程邈,秦朝人,本是监狱的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秦始皇,关在云阳监狱中。

好在程邈擅长大篆,在监狱中创造了隶书,上书秦始皇,受到秦始皇嘉奖,被封为御史。

3.隶,指隶属于篆书。

隶,本义是附着。

所以,隶书是附属于小篆的一种书体,除了徒隶誊写,其他地方不用。

所谓隶定和隶变:隶定: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惟独线条产生变化。

隶变: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产生了变化。

隶定和隶变都是为了适应手写体的需要而进行的简化和美化。

隶定例字:《乙瑛碑》¹ 中的“乙”字,《曹全碑》²中的“曹”字。

![乙](^4^) ![曹](^5^)乙字和曹字都保持了小篆的结构特点,在线条上进行了变化。

隶变例字:《乙瑛碑》¹ 中的“瑛”字,《曹全碑》²中的“全”字。

![瑛] ![全]瑛字和全字都改变了小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合并、分离、变形等处理。

隶书的笔法基本总则

隶书的笔法基本总则

隶书的笔法基本总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逆锋起笔:隶书在起笔时通常采用逆锋,即笔锋从相反方向切入,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笔画的力度和厚度。

2. 波磔分明:隶书的笔画界限分明,尤其是波磔笔画,要避免模糊不清。

在书写时,应确保笔锋清晰地运行,并保持适当的速度和压力。

3. 提按有度:隶书的笔画讲究提按,即通过适当的力度变化表现出笔画的粗细和节奏感。

在书写时,应掌握好提按的力度和时机,以形成自然流畅的笔画。

4. 中锋为主:隶书在运笔时以中锋为主,即笔锋保持在笔画中心位置。

中锋可以保证笔画的光滑和立体感,同时也有助于表现出笔画的变化。

5. 纵横交错:隶书的结构讲究纵横交错,即通过笔画之间的交叉和穿插来构成字形。

在书写时,应注意调整笔画的方向和角度,以形成平衡和谐的结构。

6. 结构严谨:隶书的结构要求严谨,每个字都要符合规范。

在书写时,应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笔画之间的比例和空间分布,以确保字形端正、美观。

7. 气韵生动:隶书的神韵表现在整个作品的气韵上。

在书写时,应注意把握整体气息和节奏感,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这些是隶书的基本笔法总则,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后,可以更好地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提高隶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隶书基本笔画48种 图解

隶书基本笔画48种 图解

隶书基本笔画48种图解可以说隶书开创并奠定了汉字的书写形式。

而隶书的美时而古朴遒劲,时而秀美温润,实在是令人神往。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文章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转发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

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

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竖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隶书基础笔法——“波磔”详解

隶书基础笔法——“波磔”详解

隶书基础笔法——“波磔”详解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变化出来的。

篆书的形体是不规则的,是一种纵势的圆转的造型,隶书的形体则演变为扁方。

这种造型的变化,带来用笔的多样化,点、画、撇、捺的笔势都不同,方笔圆笔,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起笔收笔,用笔均有变化。

学习隶书,必须研究这些笔法和技巧,认真临摹传统的技法。

自然,隶书的笔法是和隶书的结体分不开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斜曲,笔画的穿插、呼应、疏密,都是和字的自然结体不可分的。

隶书结体中还有笔画的省繁移位等的异体写法,如果不掌握这些技法,也不能写好隶书。

就作品整篇来讲,随着内容需要,文字排列,大小变化,错落有致,要按文字的自然结体,随时调整。

笔画少的要写出大的气势,笔画多的,要适当收缩。

根据章法需要,自然结体横势的字,要写成纵势;结体纵势的字,要写成横势。

一般讲,隶书的章法,竖行的字间距离短,行与行之间距离稍远;也有的字间距离大,行间距离小;有的摩崖刻石也有横不成行的茂密布局,如《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那样。

丰富的章法、布局的变化,完全是根据风格需要和实际环境而艺术加工的结果。

这些都是我们学隶书需要掌握的技法。

下面主要以《张迁碑》为例,对隶书的笔法做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和介绍。

波磔笔——隶书的主要笔法波磔即波笔,也称三折笔,即“一波三折”,横波笔的典型用笔,俗称“蚕头燕尾”。

隶书体势偏扁而平整,采取分势,凡字有数笔横画而无撇、捺、走之旁者,必有一波磔笔,成为此字突出的笔画。

其用笔是逆入、下蹲后转笔往上右行,徐徐提笔到笔画中间后,又徐徐下按,至收笔向下按顿,然后转笔往上挑出,如同燕尾,至出锋后收笔或回笔收锋。

(见图1)这些波磔笔处于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起收笔都不完全相同。

如起笔的“蚕头”,有的是下顿后成方笔,如“有”字的横画起笔;有的是圆笔,如“兴”字横波笔的起笔;有的是方中带圆,如“祖”字下面横波笔的起笔;有的是方笔带圆出锋,如“幕”字的中间横波笔的起笔上面出锋。

收笔的“燕尾”的用笔不同,所表现出的形态也不完全一致,如“雅”、“兴”、“有”、“祖”、“幕”、“上”诸字的收笔均不相同,造型各异。

隶书礼器碑书写技法

隶书礼器碑书写技法

隶书礼器碑书写技法
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其书写技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书写姿势:隶书的书写一般采用站立姿势,身体保持直立,手臂伸直。

右手握笔,以中指和食指夹持笔尖,节制用力,保持笔法稳定。

2. 笔画结构:隶书的笔画结构一般比较复杂,笔画之间有明确的转折和交叉。

要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可以通过加按、减按、结按来控制。

3. 横笔:隶书的横笔主要为弯曲形式,不同字形要有差异,需要在书写时掌握好横笔的弧度和角度。

4. 提升与收尾:隶书的提升和收尾要有力度感,包括提影、提顶等要注意力度和角度。

5. 临摹与模板:学习隶书可以通过临摹名家碑书或使用模板来提高书写技法。

临摹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变化,并且慢慢掌握书写的节奏和力度。

6. 空白处理:隶书的字间和字内的空白要合理处理,不应过于拥挤或散乱。

总的来说,隶书的书写技法主要强调笔画的结构和力度感,要求有一定的笔法控制和造型美感。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临摹,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2021/5/27
22
3、言字、弓字、金字、立刀 言字旁笔画为横画,均匀分布。 弓字旁上紧下松,竖弯钩向左伸展,有环抱之
势。 金字旁有篆法痕迹,撇伸捺缩。 立刀旁短竖作调横状,收笔可出锋或回锋。
2021/5/27
23
4、见字、易字、老字头 见字旁上窄下宽,竖折钩向右开放。 易字旁上收下放明显,多撇斜向平行分布 看左耳。 老字头:典型隶书形态,撇分为两部分写。 宝盖头:两垂竖点与横断开,宝盖距字中2021/5/27 Nhomakorabea29
5、增减替换 有约定俗成地增加或减少点画的现象,多为
增减横画与竖画,此外由于隶书继篆书而来,某 些笔画也常保留篆书笔意。
2021/5/27
30
三、结构类型 1、独体结构
要求重心勿倒、主笔突出,有些点画可适当粗 壮些。中正者造型基本对称,多有竖画居中。偏 正者应多把握主笔的斜度和弧度。框廓者字形避 免写大写呆板。
通篇章法清丽婉畅, 与《礼器》前后辉映 汉碑至宝。
且保存完好,字口清 晰,易于学习。
2021/5/27
48
2021/5/27
31
2、上下结构 要注意横向之间要适当压缩距离,以避免字形过
长。天覆者要盖住下方,地载者下部要承载住上方。 上下均衡者适当穿插, 上中下结构者,可写得稍修长一些,但横画要写
细,不然字型易偏大。
2021/5/27
32
3、左右结构 注意勿使字写得过宽,左右部分要有穿插、呼应
关系。一般上部齐平,位置错落不可过度。 左中右结构者,横画短缩些,以避免字型过扁,
注意:笔画两端在一条水平线上 (最基本笔画) 要用在主笔,遵守 “雁不双飞” 的规矩。

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

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

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要想在写隶书时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笔势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运笔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隶书运笔的技巧,帮助读者在练习隶书时更加得心应手。

一、持笔技巧首先,正确的持笔姿势对于书写隶书至关重要。

持笔时,握笔要稳,以保证笔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建议将笔握在中间位置,既不要太靠近笔头,也不要太靠近笔杆。

同时,要注意控制握笔的力度,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和美感。

二、笔法练习在练习隶书时,要重点练习基本的笔法,如勾、折、横、竖等。

这些基本笔法是隶书的基础,熟练掌握后才能写出工整、美观的隶书字体。

在练习时,可以逐渐加大练习难度,尝试书写不同长度和复杂度的字体,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节奏感和力度掌握隶书的特点之一是节奏感强,要想写出有韵律感的隶书字体,需要掌握节奏和力度的变化。

在书写时,要根据字体的结构和字形的变化调整节奏和力度,以使整体字体显得生动、有力度。

在练习时,可以多加练习写一些有节奏感的短句,以提升自己的节奏感和力度掌握能力。

四、整体布局与结构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整体布局和结构的设计。

隶书虽然注重笔画的纵横交错,但整体布局也至关重要。

要想写出端庄大气的隶书作品,需要在书写前先做好结构布局的设计,掌握好字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关系。

同时,要注重字形的连贯性和整体清晰度,避免出现断断续续、松散无力的情况。

五、不断练习和反思最后,要想在隶书书法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就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技巧。

在练习时,要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调整,并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加以改进,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隶书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磨练的过程。

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和钻研,加之天赋和热情,才能在隶书书法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成就和进步。

希望读者在练习隶书时能够不懈努力,勇敢尝试,终能写出优美的隶书作品。

隶书笔画的写法及运笔技巧

隶书笔画的写法及运笔技巧
隶书笔画的写法及运 笔技巧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隶书笔画基本概述 • 横画写法与运笔技巧 • 竖画写法与运笔技巧 • 撇捺写法与运笔技巧 • 点画写法与运笔技巧 • 折钩写法与运笔技巧 • 隶书笔画实践应用
01 隶书笔画基本概述
隶书起源与发展
隶书的形成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 来,经过长期演变,逐渐成为一 种独特的书体。
捺画运笔
起笔较轻,自左上向右下渐行渐按,力度逐渐加大。收笔时先顿笔再向右平出或 略向上挑,形成波状尾部。
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
01
撇画过直
撇画应有一定的弧度,过直则显得生硬。纠正方法是在运笔过程中适当
增加手腕的转动,使笔画更加流畅自然。
02
捺画过重
捺画过重会显得笨拙,影响整体美感。纠正方法是在运笔过程中逐渐加
04
03
02
01
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
折角生硬
应多练习转角处的提按 和笔锋调整,使折角圆 润自然。
钩部过长
应控制出钩的长度和角 度,避免钩部过于夸张 。
行笔不稳
应加强中锋行笔的练习 ,保持力度均匀,线条 流畅。
笔力不足
可通过悬腕、悬肘等方 式加强手臂力量训练, 提高笔力。
07 隶书笔画实践应用
临摹经典隶书作品
大力度,但避免用力过猛,保持笔画的轻盈和灵动。
03
撇捺不协调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撇捺的搭配和协调,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
的情况。纠正方法是在练习时多观察范字的结构和比例,注意撇捺的长
度、角度和粗细的搭配。
05 点画写法与运笔技巧
点画基本形态分析
点的形态
隶书中的点画形态多变,有圆点、方点、横点、竖点、挑点 、撇点等。每种点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用笔方法。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15讲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15讲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15讲一、介绍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被誉为“书法之帝”。

曹全碑是隶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并将其分为15个讲解,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

二、基本概念在学习曹全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起初用于秦朝的官方文书,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遒劲有力,线条丰满,结构严谨。

2. 曹全碑曹全碑,是隶书中的经典之作,由东汉末年曹全所书,其字体工整漂亮,被誉为楷书之祖。

三、基本笔画1. 横画横画是曹全碑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用于书写字体的横线部分。

横画应该笔直平稳,长度与字体的宽度相等。

2. 竖画竖画用于书写字体的竖线部分,也是非常基础的一种笔画。

竖画应该笔直陡峭,长度与字体的高度相等。

3. 点画点画是指在书写过程中使用点状的笔画。

点画用于书写字体的点部分,大小一般比横画和竖画细小。

4. 撇画撇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向左上方斜线部分,形状像撇一般,但斜度稍微小一些。

撇画要力度适中,不能过于陡峭,也不能过于平缓。

5. 捺画捺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向右上方斜线部分,形状像捺一般,但斜度稍微小一些。

捺画要力度适中,不能过于陡峭,也不能过于平缓。

6. 捺弯画捺弯画是指向右下方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中的弯曲部分。

捺弯画需要掌握一定的弧度和曲线感。

7. 钩画钩画用于书写字体中的钩状部分,可以是向左或向右的弯曲线条,用于书写一些特定的字形。

8. 章画章画是一个闭合的图形,用于书写字体的末尾或者笔画的相交处。

章画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

四、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讲解1. 第一讲:横、竖•横画:力度适中、笔直平稳•竖画:力度适中、笔直陡峭2. 第二讲:点、撇、捺•点画:细小、简洁明快•撇画:力度适中、斜度适当•捺画:力度适中、斜度适当3. 第三讲:捺弯、钩•捺弯画:掌握合适的弧度和曲线感•钩画:向左或向右的弯曲线条4. 第四讲:章•章画:闭合的图形,可以是圆形、方形等…五、进阶学习本文主要介绍了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和入门讲解,为想要学习隶书的初学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建议收藏!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建议收藏!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

建议收藏!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书法思考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

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

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隶书的笔画与写法

隶书的笔画与写法

隶书的笔画与写法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4)横撇这是一种基本无弧度的撇,在隶书中常用于字头呈外展状。

只是起笔处稍向心上抬。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是中国古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曹全所创。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构成了隶书的基础,对于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掌握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

首先是横,它是由左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竖则是由上向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横和竖是隶书曹全碑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的笔画都是由横和竖组合而成的。

撇是由左上向右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边斜向下的线条。

捺则是由右上向左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左边斜向下的线条。

撇和捺是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经常出现在一起。

点是表示一个小圆点,常用来表示字的结尾或者字的一部分。

折是由上向下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上方的斜线。

提则是由下向上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下方的斜线。

折和提是一对相互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也经常一起使用。

钩是表示一个小曲线,可以是向上弯曲的形状,也可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

钩常常用来结束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表示一些特殊的笔画。

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初学者就可以开始练习隶书的书写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气势和感觉,提高书法水平。

同时,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风格的书法中,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入门基础。

通过掌握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基本笔画,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隶书绞锋笔法

隶书绞锋笔法

隶书绞锋笔法
隶书绞锋笔法是一种流畅、灵动的书法技法,主要用于写隶书。

隶书
绞锋笔法以细如丝线的笔画、穿插交错的点画和蕴含磅礴气韵的整体
排列为主要特点,是隶书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在隶书绞锋笔法中,先用细笔细心地写出每一个笔画,再用宽笔加强
书写,从而形成点画交错、起伏有致的效果。

这种书写方法非常考验
书写者的笔力和笔墨搭配能力。

因为绞锋笔法需要强调笔画间的互动
和整体效果,所以需要非常精准的用笔,同时还需要注重调整笔墨的
浓淡和线条的粗细,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除了注重细节,隶书绞锋笔法还需要书写者准确掌握起伏的节奏和整
体的流畅感。

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处理好每一笔的距离和形状,以免出现拖泥带水或局部僵硬的情况。

此外,在排列书写时,也
需要注意整体的对称和水平感,以达到更好的美感效果。

总的来说,隶书绞锋笔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精美的书法技法,需要书
写者有很高的技巧和专注力。

在书写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准确掌握起伏的节奏和整体的流畅感,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果你想学习和掌握这种书法技法,需要有耐心、毅力和不断精进的精神,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隶书绞锋笔法大师。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起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 锋,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5、下四点、心字底、走之旁、门字框 下四点分布均匀,方向有变化。 心字底捺画势平舒展厚重。 走之旁是典型隶书形态,连续小短撇,排列均
衡,可由里向外或反之。 门字框横画均匀、稍紧密。
隶书间架结构 改篆书的长方为扁方,横画密集、竖画宽松, 横平竖直,主笔突出。 同时保留了篆书字型结构的因素,(尤其是 部首),在避让、穿插、错落方面更为灵活。组 成字形的各个部分既独立存在,互不侵扰,又相 互依存、相互呼应。 注意:由于隶书与篆书有继承关系,就不要 处处坚持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为标准去写隶书。
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 一般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1、横画 (最基本笔画) 隶书横画有平画与波画两种,平画两头要圆、中间要丰实,
要写的平正劲直。不像楷书有斜势,收、起笔处不露顿挫痕迹。
2、 波画:即带蚕头雁尾的横画。“波”有舒展异常的装 饰美感,且往往处在主笔位置。波画重起重收,左右舒展,
注意:笔画两端在一条水平线上 (最基本笔画) 要用在主笔,遵守 “雁不双飞” 的规矩。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一、什么叫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
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隶书基本笔法解析

隶书基本笔法解析

隶书基本笔法解析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有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撇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又可分为斜撇、直撇两大类。

斜撇起笔即向左斜出,体态修长飘逸,成为隶书的典型笔画之一。

直撇的字例,其形态与弯尾竖犬致相同,先直下再左斜。

撇画起笔要藏锋,结笔多回锋。

带钩尾的撇画在收笔时笔锋回转挑出。

撇画为副笔,不作大的发挥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