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级工程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花烟火很美丽,它燃烧自己,瞬间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耀眼光芒;小溪也同样美丽,它蜿蜒恬静,清澈的水静静地流淌,全然不顾路途的艰难,恒久不变地滋润着流域的土地和生物。如果说功绩显赫的英雄是礼花烟火,那么业绩平淡的xxx就是涓涓流淌的小溪。她从事林业技术工作20多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利磨砺出。她经艰辛的努力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市管优秀专家、省人大代表,并获得了中国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奖、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湖北省林业先进工作者、xx市十大女杰等光荣称号。

森林的白衣天使

她长期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常年与病虫害和有毒农药打交道,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乡村林地、板栗园的林间地头度过。寒来署往,年复一年,使她落下了职业病,每到春夏季节,双眼发炎红肿,痛痒难忍,视力急剧下降。尽管如此她并没有退缩,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身为一站之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病虫害防治季节,她在林间地头组织召开防治现场会,送药送器械到实地,指导配药、打药,耐心为林农服务,有求必到,哪里发生,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先后三次主持全县马尾松毛虫的飞防工作,并亲自实地踏勘、精心设计、慎重选药,防治面积5.4万亩,共飞67架次。每次飞防她都亲自到机场协调指挥,有时还上飞机导航,生怕有什么地方被遗漏。为避免化防污染环境、损害天敌和减少松毛虫对使用同一种药物的抗性,延长其再度发生的间隔时间。她对全国所有防治松毛虫的药剂进行反复比较和筛选,在三峡地区首次全部使用仿生物农药开展大面积的马尾松毛虫飞防工作,其虫害死亡率由原飞防的82%提高到97.9%,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保护了生态环境,中国绿色时报报道了防治后的情况。她主持开展了森林病虫害灾前控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紧邻秭归县的恩施自治州发生大面积的松材线虫病,直接威胁着三峡地区秭归县和全xx市31.8042万公顷马尾松林,也直接威胁着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她从2001年开始,主持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试验研究课题,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防治松材线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的最适寄生寄主虫龄的研究和一天内最佳放蜂时间的研究,将最佳放蜂时间与最适寄生寄主虫龄进行了有机组合,在国内首创当年寄生率高达81.3%,第二年仍有53.5%的寄生率。防效及持续防效均为国内最高,首次摸清了湖北三峡库区松褐天牛的生活史和习性以及管氏肿腿蜂野外生物学特性、释放技术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该项目成果在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村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投放管氏肿腿蜂15万余头,防治面积200公顷,其平均寄生率达81.6%。防治后避免了严重危害的48公顷松林的死亡,挽救了1920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控制了已有轻度危害的90公顷松林虫源的扩散、增殖与松林的致死,保住了3600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降低了防区内因中度危害62公顷松林2480立方米活立木蓄积材质的损失。新增产值227.6万元、利税165.1万元。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有效地防治,遏制松褐天牛在秭归5.1542万公顷乃至库区26.66万公顷松林中的扩散,为库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三峡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生长健康的松林为三峡这颗璀璨的明珠披上秀美的绿纱。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她主持秭归县的板栗双象防治工作,开展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技术应用、填补了秭归及三峡地区该学术研究的空白,实现了双象有效防治零的突破。推广人工灭卵、灭蛹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将虫口密度9头/株降到0.2头/株,使成年栗树单株产量23公斤恢复到了1012公斤,防治收到了显着的经济效益,获得了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扶贫的领头雁

她心系三农,科技扶贫。为了提高低半山地区主导产业板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尽早脱贫致富,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半山地区农业产业服务。她一是主持了板栗丰产栽培试验研究项目。在梅家河乡原大石包村、鲁家湾村、两河口镇两面山村及归州镇的彭家坡村选择试验示范点,进行引种、试验和示范。在推广运用一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措施的同时,探讨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方案,将获奖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主持完成了省土肥研究所下达的板栗微肥试验项目,对其果实品质(蛋白质、淀粉、总糖)化验分析,如期提交了试验报告,提出了试验结论和建议;通过引种试验、观察物候期、配置适宜的授粉树(红毛早)克服了浅刺板栗自花授粉率低及大小年明显之弊、叶面喷施以硼、镁为主的果树微肥,根施生物活效肥,降低了空包率,总结找出了最佳的丰产载培技术措施,建成了120亩试验园和880亩示范园。试验园在建园后的第四年最高单株产量达2.5公斤,平均株产0.6公斤,第7年最高单株产量17.3公斤,平均亩产378公斤,超过原部颁标准的7.5倍﹙原部颁七年生栗树亩产为50公斤﹚。亩产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3.86倍,其空包率比面上低11.6%,虫害率低13.5%,林农得到了收益,成果得到了省、市林业局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二是负责全县板栗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把试验示范园丰产载培技术逐步推广到全县板栗基地上。每年春冬季节,她深入到板栗生产集中区的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现场培训达到12600人次,指导嫁接板栗苗196万余株,大树高接4万余株,她将传统的劈接法与自创的独芽短枝腹接法相结合,平均成活率由66%提高到95%,不仅保证了县内需求,同时还满足了省内外部分引种试验的需求。三是主持300亩板栗低产园改造试点工作,将栗产量由改造前亩产32.5公斤至83公斤提高到309.15公斤至364.1公斤。去年在板栗园管理的关键季节,她主动放弃到新疆、九寨沟疗养的机会,到基层一线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目前全县板栗面积已达到6万余亩,有近3万亩挂果,年产量达200万公斤,已成为全县农村继柑桔、茶叶、烟叶之后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全县已有1050户、37100人通过发展板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她被人们誉为科技扶贫的领头雁。获得了科技部振华科技扶贫奖、市政府科技创新一等奖、县政府首届科技贡献奖和省三八绿色奖章、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光荣称号。专项调查的主力军她身体力行,多次主持和参与林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等专项调查,为林业发展和保护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主持全县野生动植物普查工作,编制动植物名录,撰写调查报告,其成果如期提交省站。二是主持三峡库区秭归地段陆生野生植物子系统监测,完成了阶段性的监测任务。三是主持建国以来第一次秭归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普查林业有害生物21种,调查昆虫

8个目38个科162种,采集制作标本113种、拍摄照片500余幅,完成了4.7万字的《秭归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材料汇编》,为国家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制定防控预警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参加了《秦巴山区农村经济开发规划》,独立撰写秭归县《林业综合开发规划》,为县委、政府战略研究和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获省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五是参加新建板栗商品基地总体设计和农村人平一亩高效经济林的调查,撰写板栗专题调查报告、发展经济林三木药材立项报告。六是参与县绿化达标工程调查、实施、验收工作。七是参加中科院对三峡库区陆生昆虫的调查工作,参与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昆虫》300万字的专着,对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昆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八是协助中科院武汉动植物研究所完成了全县动植物调查的阶段性工作,开展植物监测底本调查,采集标本900多号,登记古、大、珍、稀、奇树种100余株。弄清了全县森林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发现了部分珍稀植物和国家级保护药用植物,参与抢救三峡地区特有的即将绝种植物疏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