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件
2024年度《核舟记》完整版课件
2024/3/23
苏轼
01
文中通过描写苏轼的衣着、神态和动作,展现了他豁达开朗、
才情横溢的形象。
佛印
02
佛印是苏轼的好友,文中通过描写他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他
慈祥、宽厚的长者形象。
鲁直
03
鲁直是苏轼的弟子,文中通过描写他的学识和为人,塑造了一
个勤奋好学、正直不阿的士人形象。
16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2024/3/23
有重要意义。
2024/3/23
艺术审美的提升
核舟作为一种艺术品,其精巧 细致的设计和制作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
文化自信的增强
通过对核舟这一传统工艺品的 了解和欣赏,可以增强人们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 认同感。
和谐社会的构建
核舟所传递出的对和谐、美好 生活的向往,对于当今社会构 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启示作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2024/3/23
5
《核舟记》创作背景
01
02
03
时代背景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和 文学氛围,以及作者所处 的具体环境。
2024/3/23
创作动机
作者创作《核舟记》的初 衷和目的,以及想要表达 的主题和情感。
相关历史事件
《核舟记》所描述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 件和人物对作者创作的影 响。
6
02
点。
明代文学的代表性体裁:小说、 戏曲等,及其代表作品和作家。
明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的 关系:文学如何反映和影响当时
的社会现实。
2024/3/23
4
魏学洢生平及成就
魏学洢的生平事迹
《核舟记》课件完美版
文化价值
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 力,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发 展。
核舟记的局限性
描述为主,缺乏深入分析
《核舟记》主要侧重于对核舟的描述,对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缺乏 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时代局限性
要点二
跨界合作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如与设 计、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拓展 核舟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要点三
国际交流与传播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核舟 记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 欣赏核舟记的艺术魅力。同时,加强 核舟记的传播力度,利用现代媒体和 社交平台等渠道,提高核舟记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
02
艺术手法
《核舟记》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抽象的思考具体化,使
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作品语言简练明快,结构紧凑严谨,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03
历史地位
《核舟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魏学洢个人
的文学成就,更是明末清初社会的一面镜子。作品的影响深远,被后人
广泛传颂和学习。
02
学术研究与资料整理
开展核舟记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推动核舟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探索。同时,整理核舟记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和档案,为核舟记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有力 支持。
核舟记的未来发展
要点一
创新发展
在保持核舟记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鼓 励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 艺手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
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文章对于核雕技艺的解读和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 性,可能影响读者对核雕艺术的全面认识。
八年级语文下《核舟记》课件PPT
④微侧:略微倾转(身子)。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 ⑤其两膝相他比们者的:互相靠
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近的两膝。比,靠近。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
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 ⑥各隐卷底衣各褶自中隐:藏在
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
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
的衣褶里。
思是从衣褶中可以看出
相并的两膝。
若听茶声然。
④衡: 同“横”。
[译文]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 ⑤若啸呼状:好像大声呼叫
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
的样子。
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 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 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
⑥视端容眼寂神:正视着(茶 炉),神色平静。
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 ⑦若听茶好声像然在:听茶水烧
③了了:清清明白。
[译文]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 ④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
⑤用:这里指“刻”。
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 ⑥篆章:篆字图章。
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
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
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
它的颜色是红的。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 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 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 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 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质疑讨论: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 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讨论(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 什么不同?
③者: ……的人。
第11课《核舟记》课件
就着
有
泛舟 句末语气词
曾经 我
表推测,原来是、 大概是
思考1: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文 的意思。 思考2:泛舟赤壁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第一段:介绍王叔远的手艺精巧、交代核舟由来
翻一翻: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
的木块,雕刻出宫殿,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 不是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大概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 形。
核舟记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学习一 1.掌握微雕相关知识; 学习二 2、掌握“箬篷”“糁”“髯”“诎”“椎 髻”“趾””等字音; 学习三 3、学习文章用空间顺序描写核舟的写法 学习四 4、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段。
特点展现
微雕
精巧
细微
生动
知识拓展,帮助理解
微 雕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 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 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 上读华章”之妙趣。
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理解文意
高高的帽子 胡子 是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
表并列
画卷的右端
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看
拿着
轻轻地按
画卷的左端兴)人。其一生短Fra bibliotek,未曾做官,但好
学善文。
故事导入
心中有佛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
(完整)11《核舟记》ppt课件
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
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
才算躲过一劫。
▪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
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
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
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
魏学洢
大苏泛赤壁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
只有4厘米哟!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
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 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 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 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 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 “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 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 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 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 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可是
竟然 满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盖 简 桃核 修 狭者为之。
挑选
长窄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嘻!技 亦 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
结构: 总——分——总
一:(1) 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述上的卓越成就,
以及核舟的由来和主题。
二: (2-5)介绍核舟的结构、人物和题名 体积、船舱 正面(2-4) 船头 游览者三人 外貌、神态、 背面(5)题船名尾、篆舟章子、二着人色 姿势
明 有 奇 巧 人曰 王叔远,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用
雕刻
树木
第23课《核舟记》(共72张)PPT课件
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 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 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 ,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 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 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 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 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 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 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 。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 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 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 初衷。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 右舟子各一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章思路:
全文共6段。 第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介核舟雕 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并道出 核舟的主题。 第2~5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核 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是文章的 主体部分。 第6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总计核舟的 人、物、文字数目,以对雕刻者技术的赞 叹收束全文。
找出表示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 、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 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 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 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 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八下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优质教育课件PPT
八下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优质教育课件PPT11 核舟记仙居初语网课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授课:仙居安洲中学吴松水第二课时翻译下列四个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他)平放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又竖起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翻译下列四个句子。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这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引出核舟由来及(总)整体总结核舟容量,再叹技艺高超(总)详写核舟(分)局部船舱船头船尾船顶讨论:本文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点?雕刻者的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奇巧”奇之一:内容丰富奇之二:人物逼真奇之三:笔法工细奇之四:构思巧妙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主——次如何介绍对象的?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本文的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奇巧人”简练概括地告诉读者,王叔远有着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他能在“径寸之木”上,随意雕刻出不同形状的艺术品。
然而更绝的是,他能利用木头天然图纹、形状,表现各自形态。
“罔不因势象形”,强调了“形似”;“各具情态”,则突出了“神似”。
这样,也就突出了王叔远是个“奇巧人”。
语言简洁而严密。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本文的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以具体的“八分”“二黍”等数字具体说明核舟体积之小,“约”“有奇”等语词恰好其分,却又十分精练,使读者一看就清晰明白。
第11课《核舟记》课件
学习任务二 初观核舟,感受核舟之奇巧----奇物
活动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
奇巧
“奇巧”是文章的文眼,总括全文,不仅突出核舟之巧,还 表现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妙高超。
活动2 请你依据下面的例子,完成“我来说‘奇巧’”交流活动的发言
例1 核舟上最奇巧的是雕刻的物品。如"珠可历历数也"这个细节,你瞧,桃核做成了船,船上有人, 人的手上还有念珠,珠子颗颗分明,船人、珠子,细中有细,美中有美。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 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 讲究的是方寸之间显江湖,方寸之间藏着士子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核雕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中,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明代达到艺术巅 峰。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 判断句
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则题名(于) 其上”。
中轩敞者为舱 “为”表判断。
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其相比两膝者”。
( 物品精美)
例2 人物神态和动作才叫奇巧。你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来,右手 指,如有所语"。这么小的一个核桃上竟然能雕刻出"执"抚"指"这些各具特点的动作,使人物栩栩如 生。(情态逼真)
例3 核舟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最能体现"奇巧"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我发现船头的三个人和船 尾的两个舟子并不是孤立的两个画面,他们通过"烹茶"这个细节紧紧联系在一起。
(完整版)《核舟记》优秀课件
人物形象
核舟内还雕刻有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或坐或立, 形态各异,表情生动。
14
核舟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精湛工艺
核舟的雕刻技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的精神。
2024/1/26
深厚文化底蕴
核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审美情趣。
寓意象征
核舟寓意着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勇往直 前、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
2024/1/26
28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雕刻艺术?
2024/1/26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雕刻 艺术展开讨论,探讨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和提 出的建议。
班级交流
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 法,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微型雕刻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
的表现。
23
06
CATALOGUE
课文延伸:现代微型雕刻艺术 欣赏
2024/1/26
24
现代微型雕刻艺术概述
1 2 3
起源与发展
现代微型雕刻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 的艺术形式。
2024/1/26
17
雕刻技法运用
线条处理
运用各种线条表现形体的轮廓、质感和动态,如 直线、曲线、虚线等。
层次处理
通过雕刻的深浅、宽窄、疏密等表现形体的空间 和立体感。
细节处理
精细雕刻局部细节,如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物的 纹理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核舟记》PPT课件【精美版】
技艺精湛 构思巧妙
写作背景
1995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 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的“明”字标志, “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 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的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 王叔远晚年作品。
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再读课文
第2课时
王叔远是“奇巧人”,他雕刻的核舟是奇巧之物, 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发现了核舟的“奇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 其长曾不盈寸”。根据课下注释可知一个黍粒的长度 为一分,一百粒黍的长度为一尺,由此得出核舟的长 度约为2.6厘米,高度约为0.67厘米。大概只有小拇 指前段那么大,可见雕刻舟的果核之小巧。
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 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代散文家。其少 时才德超出众人,工古文,著有《茅檐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 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 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 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再读课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雕刻了53样东西,可见 所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旁开小窗……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么小的核舟上还能做八扇可开的小窗与对衬的雕栏, 还能在窗上刻如此多的字,可见其雕刻技艺精巧。
再读课文
小结:作者先设定“背景尺寸”,然后 按照空间顺序一一写来,文末又与开头相互 呼应。作者准确抓住读者的认知心理,运用 多种说明顺序,巧妙为我们再现了这枚精美 绝伦的核舟,真可谓核舟奇,文更奇。
《核舟记》 课件1(共33张)
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 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
为 舱,篛
篷
覆
之。旁
开 小 窗,
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
左 右 各 四,共 八 扇。启 窗 而 观,雕
栏
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盖大苏泛赤壁云。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
文章如何具体说明“奇 巧”:
结构图
船舱
(2—5段) 详写核舟
正面 船头
船尾
主 要 次 要
背面
空 间 顺 序
石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在 这块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 刻有5400个字。
微雕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 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 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 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 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 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 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 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 术热。
微雕作品展示
小品 熊猫图
0.10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0.16cm X 0.20 cm的象牙 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 后,
邓小平肖像 0.46 cm X 0.24 cm的象牙 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范曾画-小品 0.18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苏教版八年级下《核舟记》教学课件(63张PPT)
的《虞初新志》。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器皿
shǔ
罔不因势象形
ruò rán
贻
八分有奇
sǎn
二黍许
shǔ
篛篷
qū zhuī jì
髯
jí
石青糁之
zhuàn
不属
诎
椎
髻
舟楫
篆
诎右臂之船: 通“屈”,弯曲
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
右手攀右趾: 通“扳”,bān,往里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零数之间计算数目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 在白色的沙粒上。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 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石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在这块 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刻有5400 个字。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
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核舟 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
引自《赤壁赋》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山 高 月 小 , 水 落 石 出
引自《后赤壁赋》
微雕作品展示
熊猫图
小品 0.10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0.16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邓小平肖像 0.46 cm X 0.24 cm的象牙上。
范曾画-小品 0.18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雕刻
返回
①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 “隐 ”后省略“于”。 “则题名其上”,“名” 后省略“于”。
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核舟记》
奇巧。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第一段最能反映王叔远构思精巧 的是哪句话?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核舟核舟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翻译
①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 头,雕刻宫室、器具、人物,以至 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 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 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 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问题探究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3、船头仨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哪 些描写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 世俗礼法的束缚,显得拘谨,严肃; 后者是僧人,不拘礼节,放浪形骸。
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 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 明。
小结: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 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动 作、神情。
问题探究
1、船头三人的位置及各自的特 点是什么?
中为苏东坡,左为黄鲁直,右为 佛印和尚。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佛印:绝 类弥勒。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 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 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 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 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 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 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 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 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
4、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 代汉语有所不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核舟记》
文章结构 总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核 舟 记
分
详述核舟之 精妙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总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字音字形
mǐn 器皿
shǔ 二黍许
zhǔ 不属
wǎnɡ 罔不因势象形
yí
yòu jī
尝贻 八分有 奇
ruò 箬篷
qū 诎
chuí jì 椎髻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
正
15、其船背稍夷
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一( 个 )人 一( 把 )椅 一( 块)抚尺 一( 条)舟 为窗八( 扇 )
谢谢
古代男子的美称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尚,还 满 长而窄
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
中轩敞者为舱
奇异、罕见。 零。 有。
通“又”。 雕刻。 是。
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还有零头。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
课文导入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
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激发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 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 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声然。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 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 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 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 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 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 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佛印绝类弥
勒,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神情 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 支船,而竖其左 膝,左臂挂念珠 倚之,珠可历历 数也。
2016/4/5
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2016/4/5
居右者椎 髻仰面, 左手倚一 衡木,右 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
2016/4/5
引自《赤壁赋》
2016/4/5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山 高 月 小 , 水 落 石 出
引自《后赤壁赋》
2016/4/5
2016/4/5
2016/4/5
2016//5
不属
2016/4/5
诎
椎髻
舟楫
篆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通“屈”,弯曲。 通“横”,横着。
通“扳”,bān,往里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 和
2016/4/5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直径一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根据,依据;模拟。 4、罔不因势象形 赠送。 5、尝贻余核舟一 乘船浮行。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jī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 指胡须。 靠近。 11、其两膝相比者
2016/4/5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 面刻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 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 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 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2016/4/5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极 ;像 . 船桨. 正. 平. 古代男子的美称.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尚,还; 满. 长而窄.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16/4/5
2016/4/5
一、把握文章的结构。
1、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呢? 总---分---总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给我们介绍这个精巧
的核舟的?
空间顺序:
(1)船的正面——船的背面
(2)正面:中——头——尾
2016/4/5
二、划分课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总---分---总”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 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2016/4/5
2016/4/5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 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 伟大成就。篇幅虽短,但是说明顺序 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 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 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 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 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 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 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 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 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 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 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 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016/4/5
2016/4/5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年—1625年),
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 《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
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016/4/5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器皿
shǔ
罔不因势象形
ruò rán
贻
八分有奇
sǎn
二黍许
zhǔ
篛篷
qū
髯
石青糁之
chuí jì
jí
zhuàn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
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 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2016/4/5
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 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 声然。
2016/4/5
本文题目中有“记”字,是不是意味着 是记叙文?说明理由。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这是因为:
(1)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 写的意思。 (2)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 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 神奇的雕刻技巧。
2016/4/5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 不同的表现?
2016/4/5
鲁直居左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016/4/5
佛印居右
苏、黄共阅一 手卷。东坡右手执 卷端,左手抚鲁直 背。鲁直左手执卷 末,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东坡现右 足,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其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2016/4/5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 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 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 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 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 2016/4/5 坐船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 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 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 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 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 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 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2016/4/5
核舟记
魏学洢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 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 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 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 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 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 2016/4/5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016/4/5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 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 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 灵怪矣哉。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 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 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 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 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 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的,不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名词。 高可二黍许:
大约。 可以。
珠可历历数也:
2016/4/5
为宫室:
做,雕刻,动词。 是,动词。 一头,一方,名词。 正,端正,形容词。
中轩敞者为舱: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2016/4/5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 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 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016/4/5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