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十章_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共 11 道)1 .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D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2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3 .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A .互助合作制度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 .产业化经营制度D .机械化耕作制度4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 . 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A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6 .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8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 .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献是()A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 .中共十五大报告D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中共十六大报告1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 11 道)1 . 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E .坚持改革开放2 .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3 .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 海南E .厦门4 .中共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 .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 .到 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E .到 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 .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它们是()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6 .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9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 .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11.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乡镇居民委员会C .城市居民委员会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简答题。
近代史第十章练习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参考题、单项选择题1.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A. 改革开放B. 快速发展C.以人为本D. 与时俱进2. 1980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 )A. 经济技术开发区B. 经济特区C .改革开放试验区 D. 高新技术开发区3. 2001 年 12 月 11 日,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 )A. 世界银行B.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人权组织5. 中共十三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C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 2005 年初至 2006 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A. 整党运动B. 整风运动C. 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D.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7.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 A. 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8.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 解放生产力 B. 推进工业化C .建设现代化国家 D.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0. 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1.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 1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13. 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A. 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C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四个坚持C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1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全面协调发展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生产发展B. 生活宽裕C. 乡风文明D. 管理民主16.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命题是( )A.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 .决定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C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D.坚持“两个凡是”17. 下列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 坚持改革开放B. 坚持党的领导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8.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在( )取得突破性进展 A. 农村 C.特区 B. 城市D. 沿海地区19.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
第1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早期的企业制度而 言的一种企业制度形式,是与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相 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制度主要 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企业资产所有权与资产控制权相分离即企业出 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企业出资者并不直 接经营管理企业,也不直接控制企业资产,而是仅仅 以出资为限,为企业承担有限的财产责任。 第二,企业作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和财产能力的法人 实体,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出资 者投资形成的全部企业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 其后果承担财产责任。
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主 要特点264
改革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坚持从实 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据中国国情,积极发 挥中央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具有群众性特点。 改革从农村开始,并逐步走向城市。 改革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实现双轨过渡、增量改革。 改革是试点先行,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 改革是将国有经济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 改革是将改革与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作 为改革的首要目标。
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我国传 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限制 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 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 主权、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条块分割 的经济管理模式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忽视价 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外经济闭关自守, 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因此,必须对僵化 的经济体制和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改革,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第十章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粉碎“四人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的错误方针是()。
A、反击右倾翻案风B、“两个凡是”C、“阶级斗争为纲”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2、1977年8月召开的,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又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A、中共十大B、中共十一大C、中共二十大D、中共十三大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的题目是()。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4、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予以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彭德怀B、邓小平C、薄一波D、刘少奇6、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改革、稳定、充实、完善”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改革、发展、创新、提高”7、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9、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资源及其设置一、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2.怎么生产。
3.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方式的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
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
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
三、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1.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
2.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的过程较长。
3.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他不能对有益外部性进行鼓励、刺激,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进行自动抑制和调节。
四、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1.传递信息的功能。
2.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3.提供生产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
4.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五、市场经济的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
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六、现代市场经济一般四大特征分析:1.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现代公司组织形式。
3.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积极秩序。
4.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七、产权的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
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综合。
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5.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八、产权制度的功能: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九、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①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2. 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实行市场调节价格,鼓励竞争,促进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3. 宏观调控体系: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各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5.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6.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
以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的主要内容,这些制度安排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一、“九五”发展成就二、“十五”发展环境三、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第二章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三、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四、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五、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第三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一、形成功能协调的城市布局二、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网络三、全面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第四章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一、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第五章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三、拓展信息增值服务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强市一、健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二、完善多元、开放的科技投入机制三、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四、建设教育强市第七章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一、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比较富裕的小康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三、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产业化,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四、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八章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完善人口增长调控管理机制二、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三、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第九章构筑现代都市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第十章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健全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五、健全高效规范的政府运作机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时期,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地区的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物价稳定: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
充分就业: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政策手段: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行政管制手段: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二、简述题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
但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若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活动,将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市场失灵、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
既然市场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2、简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
(1)征税权。
以消除由污染引起的外部负效应为例,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的企业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第四篇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九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章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税、金融和分配体制第十一章建立与市场经济下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评价其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优越,其惟一的标准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的高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范围的大小D.能否促进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是一种( )。
A.阶级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C.经济利益关系 D.社会利益关系3.(B)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 )的实现形式。
A.国家所有制 B.个体所有制C.股份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 )。
A.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 D.个体所有制6.一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优越的判断标准是( )。
A.所有制的性质 B.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C.其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情况 D.政治标准7.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要求( )。
A.完全实施混合所有制,扩大公有制规模B.将个体经济纳入公有制范畴C.公有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D.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8.关于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所有制只能实行一种实现形式B.不同所有制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C.公有制只能采取一种实现形式D.不同的实现形式只能用于不同的所有制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集中在( )。
A.微观领域 B.宏观领域C.物质生产领域 D.非物质生产领域10.个人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其必要性在于(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导论(P1~P4)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P1~P2)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P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P4)第二篇利益主体(P4~P11)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4~P7)第五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7~P8)第六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8~P9)第七章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P9~P11)第三篇市场环境(P11~P15)第八章现代市场体系(P11~P12)第九章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P12~P14)第十章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P14~P15)第四篇增长与发展(P15~P2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P15~P17)第十二章推进经济现代化(P17~P18)第十三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9)第十四章经济国际化(P19~P20)第十五章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P20~P21)第十六章繁荣农村经济(P21~P23)第五篇分配与消费(P23~P27)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P23~P24)第十八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24~P25)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P25~P26)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P26~27)第六篇宏观调控(P27~P30)第二十一章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P27~P28)第二十二章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P28~P29)第二十三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P29~P30)第七篇前景(P30~P32)第二十四章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P30~P3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一、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的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从国内看: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经济条件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矿山、铁路、航运、制造、轻工、供电、供水、邮政、金融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形式的产业,初步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物质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的笔记,主要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等内容。
1、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经济恢复的紧迫性:由于帝国主义掠夺、国民党腐败统治和战争破坏,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建立国营经济;统一财政金融,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统一调配;稳定金融物价,开展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2、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建设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结果,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3、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公私合营等方式,实现所有制的变革。
三大改造的意义: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4、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纠正“左”倾错误: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几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
随后,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但期间仍取得一些成就,如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等。
纠正“左”倾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等。
市场社会主义
第十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
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由旅美的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首次系统加以表述。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理论被苏联、东欧的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80年代初,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在探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受苏东正在进行的市场走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也开始关注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力求适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情况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80年代末,苏东国家先后解体,但西方左翼学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却没有因此而中断。
一些左翼学者在深刻反思苏东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市场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唯一可行的方案,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的左翼学者中仍很有影响。
他们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唯一能够感召人民并可以实际操作的、既能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的误解和苏东式“现实社会主义”“失败的阴影”,又能摧毁新右派进攻的理论。
近些年来左翼学者召开的国际会议,如1996年在纽约召开的社会主义学者研讨会、1998年在法国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会议,都把市场社会主义作为大会的一个主要议题。
正如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所言:“市场社会主义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左派争论的一个主题”([美]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者中的争论》,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1.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自市场社会主义概念出现以后,国外学者虽然经常使用这一概念,但在使用中往往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市场社会主义的解释为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格雷戈里和斯图雷特按照所有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四个要素,把市场社会主义定义为以“生产要素的公共所有制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决策采取分权制并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调节,兼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来推动参与者实现这一体制的目标”([美〕格雷戈里等:《比较经济体制学》,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学分: 3 总学时: 48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政教师范、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本课程是政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同学们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构成。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样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只有在分析市场经济一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特征、模式、运行等。
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资源二、稀缺资源和资源配置第二节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资源配置贯穿社会再生产的始终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第三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计划配置与计划经济体制二、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基本方式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本章将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如市场、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市场运作、市场机制、市场价格、市场格局、市场经济的历史演进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等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各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背景。
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与市场经济一、市场、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二、市场运行及其条件三、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大基本问题第二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商品经济及其发展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第三节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一、古典市场经济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二、古典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三、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第四节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作用的条件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存在和运行需要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包括自由企业制度、发达的市场契约信用关系和被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等。
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与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现代产权制度
•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将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凝炼为十六个字,即“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则将建立现代 产权制度也凝炼为十六个字,即“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公有制实现形式
• 十五大报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 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 所有制指的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 式则是指财产及生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 所有制与其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有制 的实质内容与其实现形式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对一‛ 的关系。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仅受着所有制性质的决定 和制约,还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者在进行资 产运营时所处的多方面具体条件的决定和制约。同一种所有 制经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实现形 式,同一种具体形式也可以为多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利用。 在世界历史上,各种所有制关系都曾采取过多种不同的实现 形式。 • 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由国有制转向股份制来自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北京大学14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14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业答案1.社会主义的本质(出自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计划经济(出自第一章)计划经济是一种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政府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出自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4.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出自第二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哪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每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个体经济(出自第二章)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个人或者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私有经济形式。
6.按劳分配(出自第三章)参加劳动是由劳动能力的人获得个人收入的前提,也是分配收入的尺度,依据劳动的性质、条件、数量、质量、效率等因素,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7.资本经营(出自第四章)资本经营是指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营行为,也就是企业本身或者其部分资产作为一种商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买卖的活动。
资本经营主要包括资本存量管理、资本增量管理、资本配置管理和资本收益管理。
8.市场主体(出自第四章)一般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地位和自我组织功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实际从事或参与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的市场攻击者与需求者的集合。
9.供给弹性(出自第五章)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的比值。
10.货币市场(出自第六章)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一般期限在一年之内。
其特点是融资期限短和被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作为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流动资金。
11.寡头垄断市场(出自第六章)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家企业的产量及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市场、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
12.有限责任公司(出自第七章)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由若干人以上、一定人数以下的出资者组成,每个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复习知识点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
其中包括为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
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5、“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笔记总结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第十章: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1976年至今)本章主要涵盖了中国自1976年以来的近代史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第十章的笔记总结:毛泽东逝世与华国锋接班:1976年,毛泽东逝世,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
华国锋接任中国共产党主席,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元素,逐步放松计划经济的控制,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后,中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引入外资和技术,建立了经济特区,并放开了对外贸易。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加强了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中国还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港澳回归与两岸关系: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中国,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一步。
2009年,澳门也回归中国。
中国在处理与台湾的关系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在经济改革中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逐步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资,提高了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专业人才。
社会变革与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
总的来说,第十章展示了中国自1976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经济改革开放、国际地位提升、港澳回归、两岸关系、科技与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与特征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定义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创新1.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之处2.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3.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与挑战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1.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历程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开放1.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历程2. 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挑战与机遇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建设1.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领域3.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1. 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2.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3. 探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措施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1.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探讨全球经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影响3. 学习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态文明建设1.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 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与方法3.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生改善1.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对民生的改善2.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3. 学习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公平与正义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未来展望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3. 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与特征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定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解析:1.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定义,需要理解其与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 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扩 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 调节,取缔非法收入。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使其真正成为 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竞争力的市场 主体。 进一步探索国有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 极采用能够提高国有经济效率的经营方式。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第十章
重点问题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主要内容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 加强财政收支监督 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 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 分配的重要经济条件,而按劳分配又是生产资料社会 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实行按劳 分配的物质条件,同时,按劳分配又是促进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仍仅仅是谋生手段,这是个人 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根据。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五、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而允许和鼓 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 必由之路。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起到示范作用; 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起到帮助作用; 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能起带动作用;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允许 和鼓励那些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地区和人们先富起来, 而绝不允许非法致富。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企业工资完全由市场形成和市场调节 企业完全自主分配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总结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转移支付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利率市场化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其他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个体劳动者经营收入 按资分配 按经营成果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企业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 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而是按照实现了的价值进行分配; 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证书”而是通过商品 和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即劳动者从企业得到货币收入, 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消费品;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主客观条 件不同,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只能在同一个 企业中贯彻,至于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 同所有制之间,以及同一所有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 不可能做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新型的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具体要求:一是实行科学的收入分配体制,合理规范 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建立有利于企 业公平竞争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财税体系;二是健 全国家财政职能,搞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搞好国有资产管理,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有效调 节宏观经济运行;三是适当集中必要的财力,确保中 央财政的主导地位,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分配关系逐步趋 向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财政收支的中长期平衡。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2011Leabharlann 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是矫正市场失灵,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要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任务: 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 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经济计划、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 理。 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作: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收入分配体制。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的作用: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的必要条件;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工作重点: 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 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第二版) 第二版)
An Overview of Socialist Market-oriented Economy Market-
杨干忠 缪代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对行政垄断,除了烟草和食盐供应实行国家专营 和国家定点生产以外,其他的行政垄断,包括地 方封锁、部门市场分割、政府限制贸易等,都要 坚决反对。 对于经济性垄断,特别是各种形式的价格操纵和 串谋、追求暴利的定价等,必须予以揭露和制止。 对于自然垄断,应认真研究和区分自然垄断性业 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积 极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竞争,提高效率。
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及其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必须实行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因为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 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 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资产的任务,确定了有进 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国有经济 必须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四大重要行业和关键领 域,即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 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税收制度,建立新型的税制体系 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 的流转税制度 健全和完善所得税制度 改革和完善其他税种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年 月 日星期四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 竞争的条件 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中上缴给国家的部分采取两 种形式:(1)以缴纳所得税的形式,体现国家作为 社会管理者的职能;(2)以税后缴利或按股分红、 投资分利的形式,体现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 的职能。 取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的调节税、能源交通 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改为上缴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