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雨霖铃》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关于雨霖铃说课稿4篇
2021年关于雨霖铃说课稿4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霖铃》是安排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单元。
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说学情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
情景交融的题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这一课又涉及到了虚实结合,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⑴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⑵赏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诗词鉴赏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确立为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拓展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讨论和做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离别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吟咏,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代郑古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吗?"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后,我将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而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词人"黯然销魂"离情(这一下就进入我们下面的环节"美读全词,整体感知")。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本单元教学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所以我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词作的意境、思想感情,并深刻体会词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合和作者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词,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熟读背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优秀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优秀《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优秀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4说课稿精编版 2.4.2《雨霖铃》
34.《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
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雨霖铃说课稿 (精选10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10篇)雨霖铃说课稿 (精选10篇) 由xx会员“言学汇”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1:雨霖铃说课稿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资料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本事:感知《雨霖铃》作品资料,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进取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以往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境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雨霖铃》,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雨霖铃》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共八首词。
《雨霖铃》是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离别想思题材的经典之作。
二、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诗词鉴赏的知识,而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下在短时间内感受词作的意境,进一步提高他们鉴赏诗词的能力,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才以弥补他们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及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柳永词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鉴赏本词的意象、语言、思想情感艺术及手法,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革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如何让学生理解品味词作的语言、竟境、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即是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夸美纽期的直观教学原理,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从《雨霖铃》的MTV中初步感受词作的内容,师生诵读让学生体会词作的情感,描写画面让学生进入词作意境,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张先的《江南柳》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此类诗文的能力。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雨霖铃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一)大纲的要求与高考的考点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高考考点1、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2、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3、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辩识与理解4、对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6、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高考考点是对大纲要求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致的。
(二)教材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总的目标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意境、用典。
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为以下三个目标:2、学习鉴赏名句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雨霖铃》说课稿(二)二、教法与学法设计【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课型自读、讨论、鉴赏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
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信息加工理论2、诗歌鉴赏理论3、诗歌教学理论教法1、多媒体演示法2、诵读法3、想象意境法4、名句鉴赏法5、结合诗论赏析法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学法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雨霖铃》说课稿(三)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步骤【内容设计】【课堂调控】【设计依据】第一步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雨霖铃》说课稿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其中主要的就是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雨霖铃》呢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同时呢反映了作者柳永仕途不顺的郁闷心情,当然了这也是是柳永的代表作。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呢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理解虚实结合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手法B、教学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C教学难点:理解虚实结合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逐句讲解—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词义渗透法、拓展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离别时的情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经常描写的场面,李白面对离别这样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孟郊笔下的离别则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朋友离别时的呆望,可以想象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名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解读他的不朽名作《雨霖铃》。
2、讲述词牌名的由来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4雨霖铃 Word版.doc
《雨霖铃》说课稿峨山一中吴忠蔚一、单元特色必修四第二单元选取的是宋词的几位大家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
通过学习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因为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本词位置处于第二单元第一课,赏析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本词是宋代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是古典文学中非常有名的离别诗,词以凄凉的秋景为衬托,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描写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融情于景,景中见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其中出现了很多经典名句,如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教学目标和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教学目标为: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
学习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方法:通过词中意象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反复诵读,把握感情基调;(2)交流讨论,掌握主要内容;(3)联系旧知,了解关键意象;(4)细致鉴赏,领会诗词意境;(5)归纳总结,学会鉴赏方法;(6)拓展延伸,理解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由于我没把握好教学时间,致使这节课有很多缺憾和不足:1、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由于时间有限,临时删除了几处处诵读体会部分,没能舒展自如。
2、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中,稍显生硬。
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让他们有更大的思考空间。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三阶段是“延伸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安排在课外,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读写的结合,这是课内外的结合,这是课文学习的迁移、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写作时重在借鉴,要摒弃写作的随意性,要注意调动情感和想象,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精神和韵致;不仅要状其形还要绘其神。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2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其他学生解答,有难度的教师适时点拨、启发,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这样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
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
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
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
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
让学生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赏析这首诗的情景交融)七、说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上阙:冷清秋之景离情别绪归期渺茫下阙:伤离别之情前途黯淡命运难测八、课后作业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00字左右。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