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
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视角下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
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视角下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面子在人类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自己形象的维护和展现,更是一种社会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在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视角下,维护积极面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礼貌手段来实现。
本文将从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出发,探讨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交场合中的面子问题。
一、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是由社会学家戴维·圣文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面子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并且每个维度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这些维度包括面子的自我感觉(自尊)、当众形象(社会面子)和私下自我(私人面子)。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面子,以确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维护面子的基本礼貌手段。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情感和身份,不轻易挑衅或批评他人,尊重他人的面子,也是在维护自己面子的给予他人尊严和尊重。
在与他人对话时要注意言辞和态度,不要伤害对方的感情和面子。
2. 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礼貌用语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面子,同时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可以让人感到尊重和友好,从而维护积极面子。
3. 尊重个体差异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尊重个体差异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喜好和习惯,不要强行让对方违背自己的本意。
尊重个体差异可以让人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维护积极面子。
4. 主动关心他人主动关心他人是维护面子的积极手段。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主动关心他人的情绪、经历和感受,表达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为他人的面子和尊严着想。
通过主动关心他人,可以拉近人际关系,增强自己的社会面子,同时也为他人维护了积极面子。
5. 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维视角评价,教师自评
多维视角评价,教师自评1.引言1.1 概述概述多维视角评价是一种评价教师表现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多个视角和维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在传统的教师评价中,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评价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但这种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
相比之下,多维视角评价以教师自身为中心,通过引入多个评价维度和视角,包括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等,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更有效地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支持。
教师自评是多维视角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主动参与评价过程的体现。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
同时,教师自评也有助于建立教师和评价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与评价者的共同成长。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维视角评价的概念和教师自评的重要性。
通过多维视角评价,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教师的工作表现,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教师自评作为评价的参与者,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视和责任感,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多维视角评价的概念和教师自评的实践意义,以进一步认识和推广这种评价方法的重要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多维视角评价的概念,以展示其在教师自评中的重要性。
然后,将探讨教师自评的实践意义,以进一步强调多维视角评价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的价值。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多维视角评价的价值,并强调教师自评的实践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多维视角评价和教师自评的全面理解。
文章1.3 目的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多维视角评价和教师自评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多维视角评价的概念和教师自评的实践,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两个主题,并认识到它们对于教师个人和教育系统的价值和作用。
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视角下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
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视角下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面子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形象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常常会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在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中,面子被认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自我面子、社会面子和文化面子等多个方面。
维护积极面子需要有一定的礼貌手段,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提高人际交往的效果。
下面从后现代多维面子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一些维护积极面子的礼貌手段。
一、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在社交场合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交流中,人们往往会对他人的态度和观点给予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或厌倦的态度,而这种反应会伤害他人的面子。
相反,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可以显示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增加积极面子的维护。
二、适度的自我表达在社交中,适度的自我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面子维护手段。
适度的自我表达可以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适度的自我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面子,还可以促进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互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表达必须适度,避免过度张扬和自我膨胀,从而伤害他人的面子。
三、避免直接批评与否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避免直接批评和否定他人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直接批评和否定他人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从而损害自己的积极面子。
相反,可以采取更加委婉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给别人造成负面影响,维护自己的积极面子。
四、合理控制情绪和言行举止在社交场合中,合理控制情绪和言行举止也是维护面子的重要手段。
在与他人交流时,过分情绪化和言行失控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自己的积极面子。
需要合理控制情绪和言行举止,保持沉稳和冷静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维护自己的面子。
五、灵活调整自我形象在社会交往中,灵活调整自我形象也是维护面子的一种方式。
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和对象,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形象和态度,以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增加自己的面子。
《榆树下的欲望》的多维视角批评
文学与影视66NG NG 5榆树下的欲望6的多维视角批评刘利华一、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剧中的女主角艾比奥尼尔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敢于离经叛道,反抗旧传统,追求自我,实际上反映了奥尼尔否定传统、蔑视一切现存的道德准则的思想。
舞台剧5榆树下的欲望6之所以被冠为经典之作在于,作品体现出人类真实性情的力量与力度,情欲会让人执迷、疯狂、失去理性,与那些传统的唯美主义悲剧不同的是:传统悲剧的主人公是通过自我毁灭来证实自己的真情,这部现代主义悲剧的主人公Abbe y (艾比)选择的是通过毁灭他人来证实自己的至情,这是戏剧大师奥尼尔戏剧作品的深刻之处,也是带给观众思考回味之处。
舞台剧5榆树下的欲望6更像一场用/性爱0解读日常生活、颠覆传统话剧的革命。
爱情是由上半身挑逗开始,然后是下半身勾引,分手却是上半身的失望,,男人要走,有的女人天真地用身体去挽留他,有的女人傻得用自己的生命去留住他,结果,两种女人都失败了。
当然,在5榆树下的欲望6中,两种女人都是继母艾比自己。
性和爱是故事的根源,物欲和情欲共同将剧情推向高潮,在悲剧中戛然而止)))这也是弗洛伊德大师的味道。
二、从象征主义角度审视舞台剧5榆树下的欲望6中象征手法的使用,展现奥尼尔一家)))父亲、母亲、小儿子埃本)))在充满象征的环境中的生活场景,来展现奥尼尔心中一生的痛)))家庭的悲剧,以及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弥漫于美国社会的冷酷的现实的物质主义。
小儿子恨父亲夺走了母亲的财产,诱使两个哥哥偷盗了父亲的藏款后离家出走。
为了再生一个继承人,老卡伯特娶来一个叫艾比的年轻女人,而艾比对埃本多方挑逗,意在借种生子谋夺家产。
艾比生子后,老卡伯特宣布婴儿将是田庄的主人,此时埃本痛诋艾比的阴谋,而艾比已爱上埃本,为表真心竟将婴儿杀死。
象征表现出家庭悲剧,家庭悲剧折射出物质主义的毒害,从而揭示出该剧的主题。
剧中运用大量的象征和其他舞台技巧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环境及内心活动,在阿里斯托芬及索福克勒斯等人的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
多维分析视角下的“国土安全”概念:内涵与外延
多维分析视角下的“国土安全”概念:内涵与外延目录一、内容概览 (1)二、国土安全概念的内涵 (1)三、国土安全概念的外延 (2)3.1 国土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4)3.1.1 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5)3.1.2 国土安全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6)3.2 国土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的联系 (7)3.2.1 地缘政治对国土安全的影响 (8)3.2.2 国土安全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9)四、多维分析视角下的国土安全解读 (10)4.1 时间维度下的国土安全动态变化 (12)4.1.1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土安全特点 (13)4.1.2 国土安全的时间动态分析 (14)4.2 空间维度下的国土安全地域差异 (15)五、国土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7)一、内容概览本文将从多维分析视角探讨“国土安全”包括其内涵与外延。
文章首先概述国土安全的基本定义,阐述其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
将深入探讨国土安全的内涵,涉及领土完整、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方面。
外延部分将拓展到与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交流等外部因素相关的国土安全问题。
还将分析不同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关系,以及它们对国土安全综合评估的影响。
文章旨在通过多维分析,为国土安全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二、国土安全概念的内涵领土完整与主权安全:这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保持独立和完整,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和分割。
这包括了对我国领土、领海、领空的主权维护,以及对于边境地区的有效管理。
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稳定受到保护,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破坏。
这包括了对国家政权的维护,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安全保障,以及对国家政治组织的保护。
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受外部经济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能够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这包括了对国家经济体系的保护,对国家战略性资源的保护,以及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保护。
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
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在深入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一复杂而多维的议题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课题,它伴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化与教育理论的演进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理解。
教学过程的本质,作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不仅关乎教育目的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教育评价的实施。
以下是对该议题更为详尽且深入的剖析,特别是针对凯洛夫的认识过程说进行扩展与补充。
一、教学过程本质的多维视角1. 认识和发展过程说这一观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双重性:既是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它认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在智力、体力、世界观、道德品质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强调了教育目标的多维性。
2. 实践说实践说则进一步拓宽了教学过程的视野,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强调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教科书等媒介,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认识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互动性和社会性,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多本质说多本质说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复杂结构。
它反对将教学过程简单归结为单一的本质属性,而是主张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这一观点体现了对教学过程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理论指导。
4. 交往说交往说则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之间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它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与自由交往,认为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与理解,更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
这一观点突出了教学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价值,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凯洛夫的认识过程说及其深化在上述诸多观点中,凯洛夫的认识过程说因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与广泛的实践影响而备受关注。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开窗观世:多维视角下的生活哲学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开窗观世:多维视角下的生活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幅画面,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解读。
这种现象,就如同我们透过一扇窗,看到的不仅仅是窗外的风景,更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
开窗看问题,不仅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以多维的视角去理解和接纳这个多元的世界。
首先,开窗看问题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当我们透过“窗”去看世界时,如果只看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雅”和“静”,而忽视了“俗”和“闹”,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窄,无法全面地理解世界。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打开窗户,接纳不同的风景,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其次,开窗看问题是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如果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而当我们愿意打开窗户,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时,我们就能发现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这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多元共融。
再者,开窗看问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总是紧闭窗户,拒绝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就无法解决问题,也无法成长。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打开窗户,正视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从挑战中获得成长。
这种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也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最后,开窗看问题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当我们能够打开窗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时,我们就能够看到问题的全貌,也能够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
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一、本文概述“文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复杂概念,它涵盖了文化、地理、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空间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从多维视角对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推动文化空间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内涵与外延,然后分别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对文化空间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共性与差异,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文化空间研究视角,为推动文化空间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国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空间的研究早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尤其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维度的深入探索。
国外学者对文化空间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地理分布和物质形态,更重视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心理等多维度因素。
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空间是社会互动和集体记忆的场所。
例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就将文化空间视为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所,各种社会力量在其中争夺话语权。
人类学视角:人类学家则倾向于将文化空间视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系统。
他们通过对特定文化空间中的仪式、习俗、信仰等的研究,揭示出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观念。
地理学视角:地理学家则更关注文化空间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
他们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文化空间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文化空间的形成和演变机制。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则倾向于研究文化空间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影响。
他们认为,文化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心理场,能够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教育:为何?何为?——多维视角的教育本质透析
(uh tb) ?本文认 为二者 皆为教育本质诉求的个中之义。从此立场出发 , 人 的形 象” ogto e ” 以“ 为讨 论的基 点 , 从哲学 、 社会学和文
化学等多学科 的视角审视教育 , 教育本质表现为 : 教育是促使人 “ 人性化” 社会化” “ ‘ 、文化化 ” 的活动。 关键词 教育 教育本质 多维视角
理 论前 沿
L L N QAN Y N lU I A
籀
— —
为 何 ? 何 为? ‘
多维视 角的教育本质透析
孙龙存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曲阜师范大学教 师
摘
要 教育本质是 亘古至今见仁见智的问题 , 但又是教 育学 中不可回避的话 题。教 育本质到底探讨“ ( ” 是 ) 抑或“ 应该是
一
属性 , 它不是多质的综合 , 而是单一的。教育之所以 称‘ 教育 ’而不是其他事物 , 的规 定属性就是它 , 它
的本 质 。 然 而 , ” 即使 把 教育 本 质 明确界 定 为研 究
“ 教育是什么的” 的观点 , 最终也会出现“ 逻辑 的不
自恰 ” 。
而后面一种观点更倾向于认为教育本质是个价 值关涉的问题 , 本质是多而不是一。因为教育 的本
而不是多。“ 一事物的规定性 , 只能是它 的本质
问题 , 也就是教育是什么 的问题。 另一种观点是 ” 教育本质不仅要探讨“ 教育是什么” 的问题 , 还要探
讨“ 教育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例如 : 实际上是教 “ 育‘ 是什么’ 和教育 ‘ 应当是什么 ’ 都是 ‘ 教育本质 ’ 问题 中的应有之义。 J ” ‘ “教育是什么 ’ ‘ 、教育应 当 是什 么 ’ 应 当归人教 育本质 的研 究范 围, 中, 都 其 ‘ 教育是什么 ’ 的研究是前提和基础 , 教育应 当是 ‘ 什么 ’ 的研究是重点和目的。 【 ”4 J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呢?这主要基 于他们对“ 本质” 一词的不 同理解。“ 本质 ” 一词本 来是哲学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 然而 即便哲学家对这 术语 也未 能达成共 识。英 国哲学 家 罗素认 为:
校园霸凌干预的多维视角研究
校园霸凌干预的多维视角研究
校园霸凌是一个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的社
会问题,其干预工作需要综合多种视角进行研究和实践。
从情感教育角度看,校园霸凌是一种情感失控的表现,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管理能力。
同时,心理健康视角下,校园霸凌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干预,帮助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调整情绪状态,减少人际冲突。
青少年社会化视角下,校园霸凌受到同龄人的认同和支持,需要加强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互助支持,构建正向的同侪文化和关系网络,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
在学校管理视角下,校园霸凌的干预需要学校建立规范的
反霸凌机制和制度,明确干预责任部门和程序,加强师生合作,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外,媒体宣传视角下,媒体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对校园霸凌的干预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媒体积极报道校园霸凌事件,引导公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促进社会各界的协力干预。
最后,政府社会管理视角下,校园霸凌干预需要政府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监督和支持,推动校园霸凌干预工作走向规范、科学和持续。
综上所述,校园霸凌的干预工作需要综合多种视角进行研
究和实践,包括情感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社会化、学校管理、媒体宣传和政府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多维度视角,构建校园霸凌干预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跨学科性措施,才能有效遏制校园霸凌现象,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运用视角变换展现多维角度
运用视角变换展现多维角度视角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不同的视角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角度。
通过运用视角变换,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看待问题更全面。
本文将以多维度的视角变换为主线,探讨不同角度带来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人视角个人视角是最为直接和独特的视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生经历,这使得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与众不同。
以人际关系为例,当我们面对一段破裂的友谊,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我在这段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哪些行为会对友谊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并改进个人行为。
二、社会视角社会视角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关注整个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社会视角出发,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
这种视角使我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三、文化视角文化视角通过考察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会赋予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亚洲文化为例,传统强调孝道、尊老爱幼,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
通过文化视角,我们可以超越自身的偏见和成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
四、科学视角科学视角是一种基于实证和研究的角度。
通过科学方法,我们可以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过程。
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科学视角都使我们能够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例如,在探讨健康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科学视角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从而提出合理的健康建议。
五、跨学科视角跨学科视角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全面理解问题。
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的观点融合,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例如,在探讨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结合地理、气象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才能全面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运用视角变换可以帮助我们展现多维度的角度,获得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不同的视角相互照应,形成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世界观。
举例说明用多维视角综合眼光考察某个地理事物
举例说明用多维视角综合眼光考察某个地理事物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的可不是哪个明星八卦,而是一条大河——长江。
你知道吗,这条河可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淌了几千年,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啊!咱们就用多维的视角,看看这条大河到底有啥特别之处。
2. 长江的地理视角2.1 河流的起源首先,从地理的角度来看,长江的起源非常有意思。
它源于青藏高原,那个地方可谓是“天上来水”。
想象一下,冰雪融化,水滴滴答答,经过蜿蜒的山谷,最终形成了这条壮丽的大河。
就像一位历经千辛万苦的旅行者,长江从高原一路向东,流经多个省份,最后汇入大海,真的是一段传奇旅程!2.2 生态的多样性而且,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吗?这里有壮观的峡谷,有迷人的湿地,还有那神秘的湖泊,简直就是自然的宝库!就算是水里的鱼,都有不同的种类,有的像小精灵一样灵活,有的则像大个子一样威猛。
在这条河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简直就像一场生态的盛宴,让人看了都心生向往。
3. 历史与文化视角3.1 历史的长河再往下看,从历史的角度,长江可是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地方。
古代的诗人们在河边吟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句。
比如,李白的“庐山谣”,描绘的就是长江的壮丽景色。
这条河不仅是运输的要道,也是文化的纽带,连接着南北、贯穿古今。
可以说,长江见证了无数兴衰荣辱,真的是“岁月如歌”。
3.2 人民的生活说到长江,咱们不能忽视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沿江而居的人们,靠着这条大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河里的鱼虾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丰饶的土地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可以说,长江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而且,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城市拔地而起,经济蒸蒸日上。
4. 经济与发展视角4.1 交通的枢纽再来说说经济层面,长江可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哦!古时候,商人们靠着船只在河上穿行,交易货物,真是热闹非凡。
如今,长江沿岸的港口更是成为了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展的引擎。
儿童多维视角教学设计
儿童多维视角教学设计儿童多维视角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多种视角和角度,以全面地引导儿童理解和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多维视角教学设计的例子: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验能力,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拍摄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植物是如何长大的?它们需要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开展小组讨论。
2. 观察实验(15分钟):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豆子、土壤和小花盆,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学生可以把豆子种在盆中,并每天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豆子在几天内发芽、生长的高度以及叶子的数量等。
3. 绘画活动(2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纸和颜料绘制一幅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绘制豆子的发芽、根系的生长、茎的延伸以及花朵的开放等。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对各自绘画作品的理解。
4. 观察植物配图(15分钟):为了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插图和照片,展示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学生可以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差异。
5. 制作展板(2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制作一个关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展板。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植物,收集有关该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文字和实物,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制作展板。
最后,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所选择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以上的多维视角教学设计,儿童不仅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通过绘画、观察配图和制作展板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和理解这个主题。
学会以多维的视角看世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_人生感悟
学会以多维的视角看世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_人生感悟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说的是,有三种鱼很令人感动。
一种是大马哈鱼,说此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大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第二种是微山湖的乌鳢,说此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觅食,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嘴里供其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大多为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第三种就不说了。
这前两种,前者被评为母爱之鱼,后者被评为孝子之鱼,赢得掌声一片。
这段子的真实性存疑,姑且认为真有那么回事儿吧。
乍一听挺动人,转念一想呢,又好像哪里不对。
你说大马哈鱼伟大,但那小鱼为了自己存活去撕咬母亲的肉,吃得母亲只剩一堆骸骨,简直令人发指。
乌鳢也一样,生了孩子却把它们绝大部分都吃掉,也是无情中的无情。
歌颂这样的鱼,简直是助纣为虐。
但换个角度再想,母大马哈鱼可以逃命却不逃,心甘情愿以身饲子,说明它有它的图求——也许对它来说,将基因流传下去,绵延万代,比自己活着更重要。
而小鱼遵循母亲的选择,帮它实现了愿望,就算吃了母亲的肉,也不算罪大恶极。
再换个角度,乌鳢幼鱼自发游到母亲嘴里,我们可以主观认为那是天生的灵性,但客观点想,这更应该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不管是为了饲养母亲,还是本想觅食却误入母腹,都完全是受本能驱使,不太可能怀有那种“母亲生我不易,我虽幼小,也要以命报答”的高尚情操。
所以伟大还是残忍,选择还是本能,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解读。
世间事大抵如此吧。
从正面看或许伟大,转到反面,就发现了残忍,再跑到里面,才知道谈不上伟大或残忍,无非都是本能的选择。
完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人们的争论常常由此产生。
其实世间的事,多半没有绝对的是非曲直,正义里面常见邪恶,善良背后可能暗含自私,卑劣底下或许隐匿着高尚。
脸的多维视角
脸的多维视角在人类的沟通和认知中,“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
它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情感、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载体。
本文将深入探讨“脸”的象征意义、社会影响以及个人认同,并结合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解读。
“脸”是个体与他人交流的第一媒介。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迅速传达喜怒哀乐,成为情感交流的直接通道。
中国古代有“相由心生”的说法,意指人的面部表情和特征能反映其内心世界。
而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具有普遍性,这说明“脸”是一种跨越文化的沟通工具。
在社会互动中,“脸”往往与面子、尊严等概念紧密相连。
在中国社会中,“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考量,它关系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一个人如果“丢脸”,可能意味着他在社会中的形象受损,这对个人的心理和社会交往都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家族的脸面,他的任何失误都可能给家族带来耻辱。
“脸”还是个人身份的标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脸”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
唐代的丰腴之美与现代的瘦身美学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在当代社会,整容手术的普及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脸”的重视程度,他们希望通过改变外貌来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自信。
然而,“脸”的社会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外貌的过分关注可能导致歧视和偏见。
例如,肤色、种族特征等都可能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美国历史上的种族隔离政策就是基于对肤色的刻板印象而制定的,这种以“脸”来判断人的行为是极其不公正的。
在个人认同方面,“脸”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个人的面孔是他独特身份的象征,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当面孔因疾病或事故而改变时,个人可能会经历身份认同的危机。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主人公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貌逐渐年轻化,他的面孔变化象征着他与世界的脱节和对自我认同的迷茫。
理解众生思维模式
理解众生思维模式
什么是多维视角?
除了用自己本能的视角看待问题,还会用360度其他人的视角,对立面的视角,特定方式视角重新看待问题、定义问题。
1、做决策获得更多信息
做决策时,考虑不同角色可能会思考得,在意的,综合评估分析。
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比较常说到的有6顶思考帽(后面会详细说明这个思维武器)。
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创造高效能的解决方案。
2、模拟验证
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测试,去模拟,事后观察这样的视角看待
的事物是否正确合理。
3、整合成为信息流
通过多维视角得到大量信息,将信息整合成为信息流,汇聚成
新的观点,像无数小溪汇聚成了奔腾驶向大海的河流!虽然每
人观点不同,但每个人都被大趋势,大环境所影响,每个人也
会有基于人性的愿力。
无数的小信息会整合出信息流。
4、无聊得时候,猜猜同一个问题,别人怎么想。
5、分析每个人看待事情不同视角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人和人思维差异的本质。
6、用“平行思维“取代批判式思维和垂直思维。
人性的价值
人性价值:多维视角下的探讨人性的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人性的价值的一些理解和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性。
人性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征,以及在特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特有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的需求、欲望、情感、道德观念、社会规则等。
人性的价值是一个主观的话题,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信仰。
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人性的价值。
1.生物学的角度: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其存在和繁衍对于物种本身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例如智力和运动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从而保持了物种的延续。
2.心理学的角度:人类具有各种心理需求和欲望,例如爱、尊重、自我实现等。
这些需求和欲望激发了我们的行为和思考,使得我们能够创造文化和艺术,探索科学和技术,建设社会和家庭。
这些心理需求和欲望也构成了人性的价值。
3.社会的角度: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互动和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社会规则、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都反映了人性的价值。
这些规范和准则不仅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秩序和稳定,还可以促进我们的个体自由和幸福。
例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4.宗教的角度:许多宗教都有关于人性的价值和意义的教义。
例如,基督教认为人类的灵魂是神圣的,每个人都有价值和意义;佛教认为人类的痛苦源于贪嗔痴和不健康的欲望,我们应该追求智慧和解脱等。
综上所述,人性的价值是一个多维的话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但是一般来说,人性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包括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谈法治多维视角三篇
谈法治的多维视角四川南充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魏勇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法治成了当今中国最流行最时髦的词汇之一。
在依法治国大旗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村、依法治税”等口号可谓铺天盖地。
什么是法治?对法治应持什么态度?恩格斯说:“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
”因此,笔者在这里不探求法治的内涵,而是从多个视角对法治进行审视,以期能凸显法治的冰山一角。
----方略观。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意味着国家的治理主要依据法律来进行,社会的整合主要由法律来实现。
法治是与人治对立而言的,对此江泽民主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礼治、德治、党治等多种管理国家的模式,但都是专制制度的产物,与人治是一脉相承的。
只有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在治国方略上,法治是否应与德治相结合呢?笔者认为,既然作为治国模式的一种选择,我们应当持慎重态度,并且只能坚持一个标准,要么是法治,要么是德治。
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国主张,但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八议”、“官当”、“上请”等特殊规定使得所谓的“礼”、“德”成为剥削阶段鱼肉老百姓的工具,而且由于在惩罚犯罪上坚持了双重标准,导致了法律适用的混乱。
①虽然人民当家作主的当代中国与古代专制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知道,法律是对人民行为准则的最低限度要求,依靠国家暴力这个外在强制力执行,而道德往往是对人们行为准则的较高要求,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来自发实现。
当今中国,法制意识不高,实现真正的法治都很困难,要实现较高要求的德治谈何容易?再者将国家重大事务寄托在少数人的内心信仰上也是极不可靠的。
况且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德治的作用,就会削弱法治的力量,淡化法治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绝对权威性和至高性,从而最终影响法治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维视角
作者:郑淑霞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3期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涌进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人群走进人们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失亲情教育,导致道德意识浅淡、心理问题剧增、安全问题频出等。
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成因
1.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到亲情的滋润和关爱,导致留守儿童极易在心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
留守儿童享受的关爱大多来自祖父母,由于是隔代监护,老人格外溺爱孩子,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忽视了孩子道德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教育,老一辈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家庭文化教育,并且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这样会逐渐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使他们只知物质享受,缺乏道德意识修养,当家庭方面无法满足他们的享受时,会出现小偷小摸、不服管教、赌博、抢劫等行为,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
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出现率逐年上升,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
2.学校方面
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地方的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严重缺失,教学设备简陋不全,文化普遍相对落后,致使学校教育无法更好地完成。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教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农村教师本来就少,加上“主科”任务重,根本无法兼顾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学生的内心无法得到有效的宣泄,致使学生性格孤僻、冷漠乏信、心胸狭窄产生灰色自闭现象。
性格外向的学生常表现出不服管教、欺负同学、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等不良表现,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出现自信心不强,自闭倾向严重,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脱离同学,形成孤立性格。
3.社会方面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然的结果。
政策性的壁垒成为导致留守儿童人群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且社会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
的有效帮助组织机构太少。
由于城乡隔离的户籍限制,致使农村儿童很难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接受教育。
父母缺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留守儿童身心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途径
1.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父母及祖父母要加强自身的道德行为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并且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享受来自家庭的爱,并学会怎样去关爱他人。
2.健全学校教育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1)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切实重视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视野,使学生乐于在学校享受学习的过程;(2)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教学课堂,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转化学生心理的消极因素,敞开学生心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朋友、教师和学校的关爱,使学生融入班集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视教师提高,培养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修养高的教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身品德修养够深,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同时要求教师要切身地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留守儿童“亲师信道”,乐于接受教师和学校的教育;(4)建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体制,双方要及时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保障。
3.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各级政府要加快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教育的全面发展,逐渐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将人才留在农村,为建设新农村留住力量之源。
逐渐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打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壁垒,确保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发展。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创设更加完善、健全的教育环境,让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洪洪.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信息,2011(20).
[2]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39。
编辑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