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合集下载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朱光潜及其著作《西方美学史》简介二、读后感概述三、对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的美学发展的认识四、对中世纪的美学观点的探讨五、对现代美学发展的展望正文:朱光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著作《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美学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研究西方美学的第一人”。

读完《西方美学史》,我深感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细阐述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思想的萌芽诞生于哲学和文艺批评之中。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们关于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的探讨为后世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学开始从哲学和文艺批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美的学科。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论。

中世纪的美学观点主要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美的本质和意义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将美学与神学相结合,为西方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进入现代,西方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康德的先验美学,到黑格尔的历史美学,再到尼采的意志美学,现代美学流派层出不穷,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西方美学史》是一部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美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主流意识形态对黑格尔《美学》翻译的操纵——朱光潜译介黑格尔《美学》个案研究

主流意识形态对黑格尔《美学》翻译的操纵——朱光潜译介黑格尔《美学》个案研究

14 99年后 , 在朱光 潜 生活 的 时代 , 国大 陆 的 中 意 识形 态与 上层 建 筑高 度 统 一 。意 识 形态 直 接 为
门、 出版商和大众传媒机构等组织或其 中的个人 , 他们的影响从译本的选 择开始 , 贯穿译 本形成 的 整个过程。14 99年后 , 中国大陆主流意识形态对

权 , 向马 克 思 是 他 唯 一 的 现 实 选 择 。在 年 过 半 走 百之 际 , 光潜 的译 介 对 象却 从 赖 以成 名 的 康德 、 朱 克 罗齐 式 唯 心 主 义 迅 速 地 转 向 陌生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这个过 程 是 自觉 的 , 时也 是 艰 巨 的 , 同 如果 没
译 者与 译本 的 操 纵 主要 通 过 其 赞 助 人 来 实 施 , 通
上层建筑服务 , 为政治斗争服务。整个社会 , 包括 私人领域 , 都处 于 国家政权 与意识 形态 掌控 下。 作为给文学艺 术提供 理论支持 的一 门学科 , 美学
是 主 流意识 形态 的一 块 外 围阵地 。西方 美 学 的 翻 译 作为 翻译 引进苏 联 东 欧 马克 思 主 义 文艺 理 论 的 补 充 , 执政 党 建 设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的一 种 文 化 政 是 治 行为 。“ 革 ” 间及 其 前 后 几 年 , 识 形 态 借 文 期 意
影响。
助政治权力对 翻译 的操纵具 有典型性 , 生于这 发

极端历史时期的黑格尔《 美学》 翻译 活动, 为我
们今 天 观 察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与 翻 译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提供 了一个 绝佳 的视 角 。

( ) 者 一 译
译者 在其 翻译 的 过程 中不 可 能脱 离 自身 所 处 的社会历 史 环 境 , 翻 译 对 象 的筛 选 和 评 价 都 会 对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

《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 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2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2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美学概论》试题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美学概论》试题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美学概论》试题考试说明: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

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7日18:00。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题,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每题25分。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1956年的“百花齐放”推进了美学讨论,这或许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原本是进行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的清理,却可以说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批评最具有学理内涵的一次碰撞。

虽然关于“唯心”和“唯物”的分歧严重阻碍了学术问题的深入,但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的理论家们在这两道栅栏之间的艰难行走。

这一场美学大讨论几乎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最为活跃的一次学术运动,学术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并且获得学术的成果,这也是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所具有的特殊现象。

去审视那种带有政治态度和政治目的的学术争论,去看待那种学理是如何在政治边界展开特殊的逻辑,这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和美学历史的一个必要的视角。

本文并非清理美学讨论的各种观点的内在逻辑,而是看争论所给予的——从而也是创造出来的学术逻辑,并且与政治纠结在一起的学术逻辑又是如何获得权威性和真理性的。

一以朱光潜美学思想建构起来的批判性语境美学问题引发讨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朱光潜的那篇检讨性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载《文艺报》1956年6月第12期),有研究者马驰认为,“朱光潜这篇文章的重心还不在于对自己旧思想的清算,而在于他重新提出的‘美究竟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美学界的一场持续的大讨论”[1]。

马驰此一观点可能有所偏颇。

朱光潜这篇文章还是很诚恳全面地清理了自己过去的思想渊源的,这篇文章如果真的是引起美学讨论的话,那也是《文艺报》编辑部组织的结果,并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自发地引起了讨论,而这篇文章只是引起讨论的计划的一个引导材料。

翻译与美学跨学科研究的新尝试——《朱光潜西方美学翻译思想》评介

翻译与美学跨学科研究的新尝试——《朱光潜西方美学翻译思想》评介
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难 能可 贵 的尝 试 。从 事这 方 面 的研 究 , 仅 不
需 要合理 的知识 结构 , 需要 扎实 的外 语功 底 , 目 还 到 前 为止还 没有人 在这 方 面从 事系 统 、 实 的研究 , 扎 从
上研 究 的专 门学 问 , 加 上 中西 方 各有 自己的一 套 再
收 稿时 间 :0 90 . 2 0 .83 0
与抽象 概念的迷宫 。以往 的美 学研 究 中出现 的教条 主义 、 形式 主义 、 公式 化 与 概 念化 的现 象 , 中 国美 与 学界 翻译 与研究 的脱节 不无关 系 。本书作 者认 为朱
光潜 翻译 与研究 相结合 的具 体实 现形式 就是 “ 变译”
( . 东建 筑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东 济 南 200 ; . 东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济 南 2 0 1) 1山 山 5 11 2 山 山 5 04
摘要 : 书作者 对 朱光潜 西方 美学翻译 思 想进行 了专题 研 究 , 出朱光潜 美学研 究与翻 译的 独特之 本 提 处在 于他是 以“ 变译 ” 的形式把 译 、 研 紧密 结合在 了一起 。这 种 学术路 径使 朱 光潜 不但 建构 完成 学、

作者简介 : 李瑞(92一) 女 , 17 , 汉族 , 山东曹县人 , 师, 讲 硕士 , 剑桥 大学访 问学者 。研究方向 : 翻译学 。 应用语言学。
李强 , , 男 汉族 , 东 昌乐 人 。 师 , 士 。研 究 方 向 : 语 教 学 与 翻 译 。 山 讲 硕 外
1 02
开拓 价值 。
1 0主 要 内 容 .
本 书共分 四章 , 别研 究 了朱光 潜 的生平 、 光 分 朱

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

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

为中国美学 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程 , 后转 到 伦敦 大学 继续 深造 。12 年 , 然 9 7 他 来到 巴黎 。 12 年 , 又进 入 德 国拉斯 堡 大 98 他

从 国学 到西 学的 转型
2 纪 前 半 世 纪 , 界 战 争 频 仍 、 势 学学 习 。到 13 年 , 光 潜先 生顺 利拿 到 博 O世 世 局 93 朱 动 荡 , 中 国更 是 惨 遭侵 略 、 受凌 辱 , 风 士学 位 ,学 成 归 国 ,他 已经 在欧 陆 留 学 了 8 而 饱 腥 血 雨 、 聊生 。 光潜 先生 就生 长 在这 样 的 年 ,朱光 潜先 生 的两 学造 诣 已经 可 以和他 的 民不 朱
新划分, 且著作的句法结构也进行 集》 重点参考 了 15 中, 94年朱牛豪先牛翻译
口 萧 乾 西 文学作 品翻译 的探 索 与成就
生 致 力 于 中 外 文 化交 流及 西方 文学 的 翻 的翻译 中, 萧乾就针对著作 中段落较长 , 难翻 目, 人 物上 都采 用 还是
王法 宁
策 略 。 全译 就 是 指 翻译 的义 学作 的时候 , 都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些晦涩难懂 的 品在 内容上 没有 增减 , 时在语 言 语,划分开米 , 同 u J 尽量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 与
帮 螂
形 式 上 也 没有 变 动 。意 译 就 是 在 符合读者的口味。 0世纪 5 年代 ,l 2 0 r 罔的两 t
优 秀 的文学 作 品 , 撰 写 了 30多万 字 的散 图本 的方 式对 原 著 的句 法 与 结 构 进 行 了相 生 异 化 的情 况下 , 乾 持 直 译 与 意 译相 结 并 0 萧
文、 特写及翻译作品等。 萧乾在对两方文学作 应的更改与重新划分 , 并将其中的人物对话 合 , 能 够始 终 保持 归 化 的西 方 文学 作 品的 并 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 , 通过 小 的段 落 来 展现 , 就 让 读者 阅读 起来 翻译 策 略 , 也 彰显 了其作 为一 个 白南知 识 这 这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散文英译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散文英译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散文英译散文翻译是一种美学实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都应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力图再现原文的美感,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引言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

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

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鲁迅曾说:“五四运动之后散文的成就远远高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成就”(鲁迅,1904)。

优美的散文语言准确、简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散文翻译时不可忽视美学的因素,对译文美学的追求不可小觑。

波拉德(1999:83)说:“许多国外译者和学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散文,并做了关于散文英译的研究,然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散文英译中的美学再现。

”国外对于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将散文译文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手段,如波拉德的《汉语散文》(1999);二是重在研究某个特定的散文家或作家,进而分析汉语散文的特点,如崔西·雪佛兰的《散文百科全书》(1997)。

而在中国,散文翻译的着作有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2006)、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999,2003,2007),杨宪益夫妇翻译的《中国文学现代散文卷》(1998)。

刘士聪指出散文翻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如何保持原文的韵味或风味,目前,散文翻译的研究成果多数是描述性或评论性的文章,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美学视角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不难发现,散文翻译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译文美学的挖掘更是不足。

本文意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散文翻译的美学元素。

二、翻译美学理论述介朱光潜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目的是揭示美学对翻译的特殊意义,想借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谈美》是朱光潜在1932年于留学期间写成的一本书,在这部篇幅并不巨大的书中,他并没有用一种严肃的学术语气,而是用一种更像朋友间畅谈的口吻,力求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去解释他所坚持的思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讨《谈美》中的,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谈美》可以看成是朱光潜庞杂文艺美学思想的一部概括与缩略的简明指导,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能够让广大受众以一种明白晓畅的途径进入他的文艺理论体系。

尽管作品在形态上稍给人些许散漫的印象,但是其中生动幽默的例子和精心筛选的经验之谈还是能看出朱先生也是费了番苦心才写成此书。

本书由 15 个小章节组成,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前三章为对美感产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审美时态度、与被欣赏事物的距离以及移情作用;第四、五、六章是讲解几种与美感相似的心理感受,分别带有实用主义意味的快感、联想,以及欣赏与批评考证的关系;第七、八章为美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以及自然美和美的区别和联系;第九章在简单讨论欣赏与创造的关系后,进行比较总结发现艺术与游戏的相似性;第十到十四章为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第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艺术化。

这是在结构上对全书进行归纳,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全书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是如何理解人的主观感情对在审美过程中、对美这样一种感觉的影响和作用。

《谈美》一书完整表述出对于“美”这一概念在人的主观情感中产生的完整过程以及如何去追求美感和追求美感的最终结果。

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指导意见去评述周遭的事物如何用美学的观点深入理解文艺作品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发现美的方法美本是虚无与缥缈的,如何去理解美的内涵,朱先生给我们举出了一个相当生动的例子,对于古松的看法,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

在前两种态度中,人与物发生了实际效用的联系,既是探求物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古松即成木料和显花植物,它的存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需求之外,这样就无法欣赏到古松的美感。

《咬文嚼字》——远远望去的印象——《朱光潜书话》编后记

《咬文嚼字》——远远望去的印象——《朱光潜书话》编后记

《咬文嚼字》——远远望去的印象——《朱光潜书
话》编后记
 前言后语
 天津高恒文兄要我编一本《朱光潜书话》,安徽教育出版社已有《朱光潜全集》,挑出“书话”类文章略事编排,实在算不得什幺劳动,很快完工。

但恒文兄又打来电话,限期交篇“编后记”,却让我犯难了。

朱先生文章俱在,何必我来妄加嗤点?实在无话可说,只好讲讲自己读朱先生书的经过,和远远望去的印象,凑成一篇书话的书话。

 朱先生一生文字,无非文学与美学。

大致说来,建国以前是亦文学,亦美学,建国以后则纯以美学为主。

像他那样的大才,自限于谈文论艺之区,走专家学者之路,未知出于自愿否,但也绝非偶然。

不求兼通诸艺,只期精于一门,这是许多“五四”以后第二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共同所趋,不同的是光潜先生选择了当时属于冷门谁也不曾想到后来竟会一热再热的美学为主业,孜孜筞筞,卓然成为众矢所集的“权威”,从而以一种学问,折射出几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

 “美学”在现代中国,往往既乏哲学根基和思想的突击之力,也不像文学批评那样贴近创作。

它介乎哲学和批评之间,厚实(有“学问”)却不厚重,灵活(允许一定的“形象思维”)却并非灵性的充分发挥。

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实际上是颇为“闲适”的。

五十、八十年代两次“美学热”,都不是因为民丰物阜,可以悠然谈美,而美学居然一度成为全民热点,不可思议也。

九十年代,“小康”的呼声越来越响亮,美学据说却是沉寂了。

看来这门古怪的学科确乎蕴涵着一种民族性,即仓廪实而未必知礼节,饿得发慌或风声甚紧,精神文明(审。

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作者:纪焕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纪焕蓉(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朱光潜先生的美学造诣在国内外可谓首屈一指,但其美学光芒往往掩盖其作为翻译家的成就。

朱氏译论精华可归结为“翻译艺术论”,其翻译观的其中一方面可归结为“从心所欲,不逾矩”。

探讨朱光潜先生的“翻译艺术论”思想观,对重新审视当今西方“科学化”的译论,重视中国传统翻译学中的“艺术性”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朱光潜;翻译艺术论;经验科学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8-0213-03纵观中国翻译理论史,中国传统翻译观,从以支谦、支谶为代表的“文质说”到钱钟书先生提出“化境说”,罗新璋将中国传统译论的演变归纳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4个以概念为主线的理论系统,大致以“翻译艺术论”为主。

而西方古代翻译理论,从西塞罗开始,也是与中国翻译理论相似,重视其艺术性。

“西塞罗的翻译观注重对原作思想和风格的全面再现,强调艺术性的创造,与中国译论后起的‘神似’说无异,明显地是一种文艺美学观。

”[1]但是,在泰特勒后,进入19世纪,语言学开始进入翻译领域。

“西方译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蓬勃发展,逐渐达到了与传统文艺美学观的截然分离,翻译不再是一门艺术或技巧,首先是一门语言科学,它与新兴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也与传统的文艺学、心理学、哲学,尤其是现代语言学的丰硕成果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看到,语言分析的传统终于在现代译论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并走向科学化,翻译独立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科学——翻译学的建立也势在必行。

”[2]由于翻译语言学的空前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论翻译观,走向边缘。

探讨朱光潜先生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艺术论,对重新审视当今西方“科学化”的译论,重视中国传统翻译学中的“艺术性”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朱光潜与黑格尔《美学》的翻译

朱光潜与黑格尔《美学》的翻译

作者: 朱墨
作者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192-19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1期
主题词: 朱光潜 黑格尔 《美学》
摘要: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的《美学》受到家庭环境的、个人求学道路以及自然美的影响。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开始翻译该书,一方面是研究黑格尔美学基本原理、《西方美学史》的需要,同时是建立中国美学学科的需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朱光潜翻译的该书第一卷出版,第二卷书稿在"文革"中抄走,重新找到后,他悄悄的继续翻译,并完成了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译,"文革"结束后,该书三卷出版。

该书的翻译是研究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需要,对了解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有重要意义。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思想朱先生解放前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和《诗论》。

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

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着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宜于打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

植物学家取科学态度,他看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

朱光潜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

朱光潜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

内容提要本篇论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三大家: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美学关系为研究内容,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早期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变化历程,试图从发生学的角度全面把握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朱光潜美学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属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共同作用的精神产物。

尤其是本世纪初,源于西方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大潮不但诱发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使他走上了美的历程,并且对他美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基础性的作用,成为他美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及基本构架。

/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前驱是十九世纪的叔本华、尼采,他们把“直觉”带入美学中,贬低理性在艺术及认识中的作用,这种反理性主义美学为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开辟了方向。

意大利的克罗齐则是本世纪人本主义第一个重要流派。

他所创立的以“直觉论”为核心内容的表现主义美学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期,及以后至少二十五年中,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

据此本文先后以朱光潜先生与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美学思想关系发展为序,探讨了三位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家对朱光潜美学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之于朱光潜美学与叔本华美学的关系。

我们在没有具体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就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与叔本华的“审美观审说”,及二人对艺术和审美功用、“天才”、“悲剧”等观点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人的思想具有表面性的相似,但一往深层次里去,就有很大的不同。

表面性的相似说明叔本华美学确实对朱光潜早期美学起过影响,引起朱光潜先生对某些美学问题的思考或基本肯定,而深层次的差异则说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真正根基不在叔本华那里,而是在尼采及后来接触的克罗齐那里。

这说明,早先受到叔本华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熏染,对他接近尼采起到了“桥梁”作用,通向这座“桥梁”的指向牌就是尼采的“悲剧观”。

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朱光潜的美学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尼采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朱光潜建立了其美学的最高原则:即“宇宙的人情化”和“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译美学原理

朱光潜译美学原理

朱光潜译美学原理一、美学原理的重要性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等方面。

美学原理的研究能够揭示美的规律和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的探讨还有助于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美学原理的核心概念朱光潜在《美学原理》中介绍了一系列核心概念,如美的本质、美的表现形式、美的标准等。

其中,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的存在,它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和情感。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等,它们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表现手法来传达美的信息。

美的标准是评价美的价值和质量的准则,它基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原理在美的创造和鉴赏中的应用美学原理对美的创造和鉴赏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美的创造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美学原理来创作出更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美学原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帮助艺术家把握创作的方向和表现手法。

同时,美学原理还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规范,促进了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在美的鉴赏中,美学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和运用美学原理,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提高鉴赏的水平和品味。

美学原理还可以引导观众对美的评价和判断,使其能够辨别出优秀的作品和低劣的作品。

四、美学原理的学术意义和研究方法美学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可以推动美学学科的发展,丰富美学理论体系,拓展美学研究的视野和广度。

美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通过对实际的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进行观察和实证,揭示美学原理的实际运作机制。

理论分析则通过对美学原理的逻辑推理和思辨,深入分析和阐述其内涵和意义。

总结起来,朱光潜译《美学原理》是一部对美学研究有着重要贡献的著作。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美的本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推动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

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

Zhu Guangqian: a Celebrated Translator of
Aesthetic Works in China
作者: 刘全福[1]
作者机构: [1]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438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学
页码: 72-77页
主题词: 朱光潜;美学;翻译
摘要:在中国美学翻译史上,朱光潜的名字恐怕是要重重写上一笔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单就<美学>及<新科学>两部巨制的翻译,已足以奠定他在我国美学翻译领域不可替代的开拓地位了.遗憾的是,尽管翻译成就斐然,他的努力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依据史实,拟对作为翻译家的朱光潜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就其在我国美学翻译及翻译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定位.。

论朱光潜对约翰·罗斯金美学观的批评

论朱光潜对约翰·罗斯金美学观的批评

论朱光潜对约翰罗斯金美学观的批评刘须明【摘要】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58-162)【关键词】约翰·罗斯金;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作者】刘须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9.5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介绍西方美学最权威的学者,因此他的作品多年来在中国影响广泛,深入人心。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发表的一部美学入门书。

该书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最高深的美学理论,多年来受到国内读者的特别喜爱。

书中《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以下称《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以下称《自然美与自然丑》)以及《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都是《谈美》中最为读者喜爱的文章。

在这三篇文章中,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基本上都是被朱先生作为反面典型介绍出来的。

本文认为,朱先生在这三篇文章中对罗斯金的批评也许只是他为了说明某些美学观所举的一个例子,并非是对罗斯金的全面评价,但是,这样的批评对国内读者对罗斯金美学观的了解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后来学者对罗斯金美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1986年,朱光潜去世后,他的长女朱世嘉曾写过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带着永恒的感念……》。

文章追忆了朱光潜生前走过的艰难岁月,既没有怨恨,也没有责怪,而是怀着深深感念之情记述了当年人们对她父亲的关心和帮助。

其中尤为感人的是,在“文革”期间,马士沂帮助朱光潜“地下”完成黑格尔《美学》的翻译工作。

今天读来,仍不能不让人由衷佩服马士沂当年的勇气和朱光潜的学术坚守毅力。

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美学》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后期。

这时,他完成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成为当时受到充分肯定的思想改造对象。

最为幸运的是,他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没有被划为“右派”,躲过了一劫。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黑格尔《美学》翻译这一宏大工程。

到1958年,第一卷便译完并公开出版。

但在第二卷刚刚
译出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译稿被红卫兵当作“封资修”的东西抄走。

一时间,朱光潜就像丢失了孩子一样痛心不已。

刚刚译出的书稿被抄走后,他也被关进了“牛棚”监督“劳动改造”,后又被派到“联合国文件资料翻译组”继续“劳动改造”。

在搞卫生、扫厕所之余,帮助做些翻译工作。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寻找译稿的下落。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后来在一次打扫卫生中,他竟然从一堆废纸中发现了这部书稿。

但他不敢当即取回,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告了当时的监管人马士沂。

幸运的是,马士沂恰好是个正直的人,内心很敬重朱光潜的学人风范,非常同情他当时的遭遇。

听到朱光潜的报告后,他便从废纸堆中找回这部译稿交给了朱光潜,并对他说:“既然你以前放了毒,现在再把全书好好看看,错在哪里,批判批判也好嘛!”这话在当时要算是说得十分巧妙,无懈可击,但所包含的潜台词两人都心知肚明。

于是,朱光潜便不声不响地开始了書稿的修改整理工作,而马士沂装着全然不知。

为了避免被外人发现,马士沂又特地找到一个套间,自
己坐在外面一间办公,让朱光潜在里面一间从事译稿整理工作。

表面上看是在加强对朱光潜的监督,而实际上却是在为朱光潜提供掩护。

心细如发的马士沂,每每在下班时都要到里面一间房子去看一看,用联合国文件资料将译稿盖好。

就这样,几年下来从没有出过半点闪失,就连军工宣队的人也以为朱光潜每天都在做联合国文件资料翻译工作,还对上级反映说“这个老头还挺努力的”。

尽管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美学》的翻译工作,但朱光潜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全书的翻译中,特别是在第二卷的修改中,他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译稿改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认。

马士沂又私下找到一位中英文兼备的女士,帮助重新誊写。

朱光潜当时只拿生活费过日子,无疑不能给予什么劳务补偿。

这位女士当时并无正式工作,却在分文不取的情况下,帮助将整个修改稿重新誊写清楚,而且还对译稿提出了不少意见。

这样几年下来,朱光潜除修改整理了黑格尔《美学》的第二卷外,还完成了第三卷的翻译工作。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原载《湘声报》】插图/朱光潜/佚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