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第六章1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第六章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协同运营概述
一、供应链的“需求变异放大”效应
(二)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绩效的影响 供应链牛鞭效应增加了需求的波动性,损害了供应链利润。主 要供应链的绩效产生了如下影响: 5.发货和收货的劳动力成本 牛鞭效应增加了供应链中发货和收货的劳动力成本。6.产品可 得性水平 牛鞭效应降低了供应链中的产品可得性水平,并导致更多的缺 货情况。7.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绩效都有负面影响,从而损害 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023/2/25
第六章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协同运营概述
三、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二)供应链协调运营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是供应链运营管理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 式,已经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供应链协同运营管 理主要涉及到以下7个方面: 5.分配协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成功实施必须以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 的制订为基础,因此分配协同问题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中是一个 非常关键的问题。供应链通过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在优化整体 利益的基础上,可为企业带来高收益;但是各个节点企业之间 客观地存在着种种利益冲突,这既有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又 有风险分担的问题。
2023/2/25
第六章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协同运营概述
一、供应链的“需求变异放大”效应
10000
供应商
8000
6000
顾客 4000
配送中心
工厂
2000
0
2023/2/25Fra bibliotek供应链流程
第六章 供应链协同运营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协同运营概述
一、供应链的“需求变异放大”效应
第六章快递运营管理讲课讲稿
❖ 从信函快递向拓展更多的包裹速递转变,已经成为很多民 营快递公司的共识,而拓展的捷径则是电子商务递送市场
❖ 新法之下,大多数民营快递经营困难,面临倒闭 ❖ 小红马高调宣布正式退出快递市场 ❖ 迫于压力,海航集团与天天快递进行联姻
EMS作为国内快递行 业龙头,占据了国内大 量快递市场,客户资源 丰富。
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企不分、责权 失衡、体制不顺
管理制度和管 理手段落后
缺少市场观念, 服务意识淡薄
企业负担沉重
EMS缺乏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的运行体制。
中国的民营快递发展概况
1993 揭竿 而起
1993
❖詹际盛和詹际伟创立天天快递
❖ 开创了一种经典的狼性扩张模式 只要向总部缴纳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开设网点
。寄件网点独占快件的收入,并负担运费,而收 件网点义务的无偿的派送快件。
进入门槛低,利润丰厚,极大地调动了开拓业 务的积极性,一时间,华东民营快递群雄并起, 一群群敢打敢拼的桐庐人,淳安人虎狼般闯进了 一个个陌生的城市
流的范围包含了快递,快递可以说是物流的一个
分支。
运输管理
二、快递的历史
(一)国外快递历史 马拉松的故事 (二)国内快递历史 秦——中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沿着丝绸之路,发展国际快递 隋唐——交通网非常发达 宋——出现急递铺 元——邮驿改为驿站 清——驿站开始使用“勘合”和“火牌”为凭证
运输管理
三、快递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2009年9月7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速递 服务公司(EMS)和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 物流)正在进行整合,成立中邮速递
商业运营管理制度条例
商业运营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运营管理行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经营实体,包括商业企业、合作社、个体经营者等。
第三条:商业运营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商业运营管理制度应遵循合法合规、科学高效、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商业运营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制度内容并严格执行。
第二章经营策略第六条:经营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条:经营者应做好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合理确定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
第八条:经营者要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九条:经营者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拓展新市场,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
第十条:经营者应精心设计营销策略,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一条:经营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和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第十二条: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防范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稳定和有效。
第十三条:经营者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第十四条:经营者应做好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好资金预算和监控,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稳健。
第十五条:经营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系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章用户服务第十六条:经营者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
第十七条: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客户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和投诉,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口碑。
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第五章审计监督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加强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第六章 实验动物设施及运行管理
1
2
第一节 实验动物设施概述
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的概念
(一)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 (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是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 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二)动物实验设施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是指以研究、试验、 教学、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 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57
四. 屏障设施动物的管理
(一)实验动物进屏障设施净化
1.在动物进入洁净区前,应将动物在层流超净台上装入密封式容器, 并严格将容器密封好。 2.洁净区内接纳人员应将饲养室内的笼架准备齐,确认洁净区内温度、 湿度、压差正常。准备好无菌铺垫物、饲料和饮用水。 3.将动物密封容器的外表面彻底清扫干净后,用2%过氧乙酸再擦拭干 净。 4.将动物密封容器浸入盛有2%过氧乙酸溶液的灭菌渡槽内,传入无菌 洁净准备区。也可将动物密封容器通过传递窗传入无菌洁净准备区。 动物传出洁净区按反方向进行。 5.洁净准备区内接纳人员将密封容器擦干后迅速移入饲养观察区,并 打开密封的容器,将动物按无菌操作分笼饲养。 6.动物放入笼盒前应将灭菌好的垫料垫在笼盒底部。垫料的量以盖满 笼盒底为准。
56
6.换垫料时把经灭菌消毒的鼠盒放在操作车上,然后把要换 的鼠盒也放在车上,工作人员可直接把鼠放入新盒里,用 原来的网罩盖上,换下的脏盒用运输车运出饲育间。 7.加水加料时按清洁动物的要求一律添加灭菌的水和饲料。 掉在地上的饲料一律丢弃。 8.分窝一般在换垫料的同时进行。断奶的仔鼠按雌雄分别放 在灭菌的育成盒里育成,待实验用。 9.工作人员每次进入饲育间都要进行工作记录和卡片记录, 卡片记录须按卡上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也要对饲育间环 境设施状况作记录,特别是对异常问题发现及处理的情况, 要认真记录。 10.在工作中或其他情况下逃离的动物一律淘汰,不得再放 回笼内。
运营管理 第6章 设施布置
6.3 服务业的作业计划
顾客不参与(后台)
顾客参与并不意味着时刻都对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显 著的正向影响,有时它也会产生不利的负面影响。
已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顾客参与会给服务业的生产 及服务过程带来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形下,难以规范 顾客的行为与价值观,同时也难以对顾客采取适当的 激励或处罚措施,从而增加了管理顾客的难度。
《运营管理》
第6章 选址布置
第6章 设施布置
学习目标与逻辑框架 引导案例 设施布置概述 制造业设施布置 服务业的作业计划
第6章 设施布置
学习目标与逻辑框架 引导案例 设施布置概述 制造业设施布置 服务业的作业计划
学习目标与逻辑框架
章节学习目标
了解设施布置的概念及重要性 熟悉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掌握制造业设施布置的影响因素 熟悉制造业设施布置的原则及策略 掌握服务业设施布置的影响因素以及顾客参与
工艺专业化
——是指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将完成相同 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
固定式布置
——是指由于产品体积或重量庞大,不便于移动, 而将产品固定在一个位置,并将生产设备移动到产 品所在位置的布置形式。
成组技术
——是指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 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 便提高效益的技术。
工艺专业化布置的优缺点
——工艺专业化布置的优点主要有三个:适应能力强,能快速适应产 品品种的变化;工艺及设备便于管理;生产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其 缺点则主要有四个:在制品数量多,生产周期长;协调任务重且协作 关系复杂;生产效率低;工件的运输次数多且运输路线长。
活动关系图法
——活动关系图法是由穆德提出的,它是通过图解的方式描述 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进 行布置,最终得到较优的布置方案的一种方法。
生产与运营管理OM课件6
订货点的计算: H。= T订×Q日+ H安 式中: H。—订货点量 T订—订货提前期 Q日—平均日消耗量 H安—安全库存量
N。
Ho H安 T订 T订周 T订 T订周
T订
图6——2 定量订货库存控制示意图
㈢库存控制中的物料特性
⒈独立需求物料 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所决定的,不受 企业自身控制。 例如:客户订货、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一般只能通过预测来得到。
⒉相关需求物料 对某种物料的需求与其他物料需求有内在相关性,往往 由独立需求导出的需求 例如:构成最终产品的半成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等。 ㈣MRP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 奥里奇)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其实质是基于“库存补充”的原则。目的是 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供应而将库存留有一定的储备。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处理独立需求库存的一种方法,用于处理相关需 求是造成企业库存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需要的物料未到,不需 要的物料先到,各种所需物料不配套等问题。对于相关需求物料来 说,最好是用已有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作为主要信息来源,而不 是根据过去的统计平均值来制定出库存计划,而MRP正是基于这样 一种思路的相关需求物料的生产与库存计划方法。 二.MRP的基本原理
M B、E C D、2、4 1、11、12
⑶库存状态信息(已经有了什么?) ①当前库存量H —指仓库中实际存放的可用库存量 ②安全库存量H安 —为了预防需求或供应方面不可预测的 波动,应保持的最低库存数量。 ③计划入库量(在途量)St—指根据正在执行中的采购订 单或生产订单,在未来某个时间周期 将要入库的量。 ⑷其它基础信息(按什么要求做?) ①提前期Lt—执行某项任务由开始到完成所需消耗的时间。 可指生产提前期或订购提前期。 ②订货(生产)批量N —指某个时间周期向供应商订购(或 要求生产部门生产)某项目的数量。
第六章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多选题】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主 要目的表现在( )。 A.寻找优化资产结构的途径和方法,制定优 化资产结构的决策,达到优化资产结构的目的 B.寻找加速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方法,制定加 速资金周转的决策,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目的 C. C.判断投入资本的保值情况 D.判断资本增值的情况 E.判断资产流动性,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单选】某企业年初应收款项为3700万元,年末 应收款项为4100万元,全年销售收入净额为 58520万元,已知其赊销收入额占其销售收入的 80%,则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为( )。 A.30天 B.4天 C.23天 D.25天
答案:A 解析:赊销收入净额=58520×80%=46816(万元)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700+4100)÷2=3900(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900*360/46816=29.99≈30(天)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 应收账款周转一次指从应收账款发生到收回的全过程。
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注意: ①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赊销退回-赊销折让-赊销 折扣 ②分母中的应收账款是指包括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账 款”“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应收账款,而且是扣坏账准 备后的净额。 ③分母中的应收账款是全年占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的 平均数额,简化方法是用期初应收账款与期末应收账款之 和除以2。(在企业经营存在明显季节性时,可以考虑计算 每月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再将每个月的平均余额加总除 以12,得到全年的平均余额。)
二、存货周转情况分析 大纲要求: 识记:存货周转率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应用:存货周转率的运用与分析评价 存货周转天数的运用与分析评价
运营管理制度总则
运营管理制度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运营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
第二条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适用于企业的所有运营管理活动,包括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采购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的宗旨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合法合规;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资源,实现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第四条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的原则是:统一规范、科学决策、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充分发挥团队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五条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的内容包括: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运营管理流程规范、绩效评估机制规范、风险防控体系规范等。
第六条企业在执行本运营管理制度总则时,应当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二章企业治理结构规范第七条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大会等组成部分。
企业董事会是企业最高决策机构,行使公司的最高管理权;监事会是对董事会的监督机构,行使企业的监督权;高级管理人员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员工代表大会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民主化。
第八条企业治理结构的组成和职责应当符合企业的性质和规模,保证各方面的权益得到合理平衡。
第九条企业治理结构的选举和任职程序应当公开透明,遵循竞争激励的原则,确保能够真正代表各方面利益的人员参与其中。
第十条企业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第三章运营管理流程规范第十一条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十二条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应当充分发挥团队的主体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应当注重创新和改进,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流程,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潘春跃-运营管理(第二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答:见图6-1所示。
2.什么是工作设计?什么是工作测量?答:工作设计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运营管理目标的方法。
工作测量就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3.请举例说明工作设计的内容有哪些?答:见图6-2所示。
4.简述机械型工作设计法的原则。
答:机械型工作设计法的原则如下:·增加工作要求。
应该以增加责任和提高难度的方式改变工作;·赋予工人更多的责任。
在经理保留最终决策权的条件下,应该让员工拥有对工作更多的支配权;·赋予员工工作自主权。
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应该允许员工自主安排他们的工作进度;·反馈。
将有关工作业绩的报告定期地、及时地反馈给员工,而不是反馈给他们的上司;·培训。
应该创造有利环境来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
5.什么是工作扩大化?什么是工作轮换?什么是工作丰富化?简述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答:工作扩大化是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改善原来狭窄的工作范围、频繁重复的情况,以改变员工对常规性的、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提高员工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
工作轮换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它并不改变工作设计本身,只是使员工定期地从一种工作岗位轮换到另一种工作岗位。
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员工更多的责任,以及更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工作扩大化不改变职位和纵向权力;工作轮换是改变工作职位,但不改变纵向权力;工作丰富化是不改变职位,但是改变纵向工作内容和权力。
6.基于工效学的工作设计方法有哪些?答: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和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7.什么是团队?团队工作方式和泰勒工作方式的区别有哪些?答:团队是由一群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不同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工作群体,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高跨度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UOOC优课在线运营管理第六章测验
一、单选题(共50.00分)固定量库存系统的基本模型不包括下述哪项假设?()A.一次订货费或调整准备费是常量B.根据平均库存计算维持库存费C.库存回报是库存的减函数D.提前期为常量E.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照EOQ模型的假设条件。
教师评语:暂无假定无需安全库存,某产品的平均日消耗量为30件,提前期为10天,现有库存量为500件,订货点是多少?()A.200B.300C.400D.500E.600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暂无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物品是指()A.A类物品B.B类物品C.C类物品D.D类物品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暂无下列属于相关需求的是()A.用户订购的产品B.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D.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需求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D正确答案:D教师评语:暂无下面哪一项不是EOQ模型的假设条件?()A.年需求为已知的常量B.提前期已知且固定C.不允许缺货D.有数量折扣E.补充率为无限大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D正确答案:D教师评语:暂无下面哪一项不是维持库存的原因?()A.使生产系统平稳运行B.减少缺货风险C.使生产活动准时进行D.减少订货费E.防止短缺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暂无下述哪项不属于维持库存费?()A.物料费用B.运输费用C.保险费D.被盗损失E.仓储设施折旧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暂无以下哪项费用不属于维持库存费?()A.保险B.利息C.缺货损失费D.仓库照明E.陈旧化损失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暂无在双仓系统中,第二个仓内的存储量为:()A.RLB.EOQC.安全库存量D.安全库存加上最佳订货批量满分:5.00 分得分:5.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为了便于管理,采用双仓系统,第二个仓内的储存量为订货点数量。
集团营运管理制度
集团营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内部运营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保障各个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违反制度规定的,依据《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条集团运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集团内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集团的营运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成员单位应当遵循集团的整体利益,确保集团整体运作顺畅,不得擅自甩手资源、损害集团形象及利益。
第五条本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调整,经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六条集团的总部设在本地,下设多个成员单位,在总部下设管理委员会、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主席兼任主任,成员由各成员单位的总经理兼任,负责决定整体经营方针、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及其他事项。
第八条财务部负责制定集团财务规范和会计制度,监督各成员单位的财务运作,确保全集团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第九条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员工,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员工素质和团队凝聚力。
第十条市场营销部负责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开发新产品、拓展客户资源,提高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十一条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月度经营目标,并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二条重大经营决策需经过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并签署书面文件,始得执行。
第十三条重大投资项目需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向相关政府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防范风险,保障企业财产和信息的安全。
第十五条集团内部应当实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经营稳健。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六条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第十七条员工需严格遵守公司的职业操守,遵守保密规定,保护企业机密信息,不得泄露给外部的任何第三方。
运营管理制度规范
运营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运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发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企业运营管理工作。
第三条运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各项运营活动的过程。
第四条运营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效率、创新的原则。
第五条运营管理应注重对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第六条运营管理应注重对运营绩效进行评估和改善。
第七条运营管理应注重对运营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
第八条运营管理应注重对运营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第九条运营管理应注重对运营人员进行培训和激励。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运营管理组织机构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运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二条运营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职能,明确工作责任。
第十三条运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第十四条运营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属部门和员工的管理和指导,确保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运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营动态。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委员会,加强运营管理决策协调。
第十七条运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运营管理专题研讨和培训。
第十八条运营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督导机制,确保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运营管理流程第十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流程,明确运营管理活动的环节和程序。
第二十条运营管理流程应包括业务接洽、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第二十一条运营管理流程应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十二条运营管理流程应借鉴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效能。
第二十三条运营管理流程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运营管理控制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控制机制,有效监督和控制运营管理活动。
运营管理第六章
第六章生产方案第一节生产能力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技术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最大产量。
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劳开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三要素所组成。
由于劳开工具是生产力开展中最活泼的因素,同时也由于现代工业企业的特征之一,是运用机器设备体系来进行生产,所以,机器设备便成为现代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根底。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能力定义为:一定时期内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或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数量的能力。
这一概念突出了机器设备、厂房、作业面积等固定资产在决定企业生产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把劳动力、劳动对象等其他因素的作用,抽象为“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
这对于简化核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工作是必要的。
但在分析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时,要有全面观点,不能“见物不见人〞。
事实上,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软技术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正在强化。
生产能力一般分为三种:〔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企业根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能力是假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能按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通过配备必要的固定资产而形成的。
因此,企业的设计能力只是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其他要素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显然。
这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2〕核定能力。
这是在企业产品方面、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供给、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
这是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能力,但并不是真正现实的能力。
〔3〕方案能力。
这是指企业在方案其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必须到达的生产能力。
这种能力才是作为生产方案根底的现实的生产能力。
有最先进的设备的现代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也在于管理落后,因此,在研究企业生产能力时,必须充分考虑管理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产计划第一节生产能力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技术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最大产量。
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三要素所组成。
由于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由于现代工业企业的特征之一,是运用机器设备体系来进行生产,所以,机器设备便成为现代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能力定义为:一定时期内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或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数量的能力。
这一概念突出了机器设备、厂房、作业面积等固定资产在决定企业生产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把劳动力、劳动对象等其他因素的作用,抽象为“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
这对于简化核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工作是必要的。
但在分析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时,要有全面观点,不能“见物不见人”。
事实上,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软技术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正在强化。
生产能力一般分为三种:(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能力是假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能按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通过配备必要的固定资产而形成的。
因此,企业的设计能力只是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其他要素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显然。
这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2)核定能力。
这是在企业产品方面、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供应、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
这是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能力,但并不是真正现实的能力。
(3)计划能力。
这是指企业在计划其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必须达到的生产能力。
这种能力才是作为生产计划基础的现实的生产能力。
有最先进的设备的现代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也在于管理落后,因此,在研究企业生产能力时,必须充分考虑管理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上述五种因素中,劳动者和管理这两种因素,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很大,虽不一易测定,但可以通过“定额水平”和“有效工作时间”得到综合的反映。
企业拥有资源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将在综合平衡和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的可能性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三、生产能力的核定1、核定生产能力的意义正确核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企业能否满足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要,如何合理地组织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对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心中有数,否则就根本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核定生产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通过核定企业生产能力,才可能发现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中有哪些薄弱环节和富裕能力,从而就可明确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的方向。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须测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因为通过测定生产能力,可以定量地说明:生产中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各种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生产的能力有多大,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得到什么结果,从而可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具体的措施。
2、核定企业生产能力的步骤(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企业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包括对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和技术预测,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和经营策略。
这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企业内部条件的可能性,并且也要充分考虑通过专业化、协作、改组联合等方法,借用外部力量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可能性。
(2)做好核定生产能力的思想动员、组织准备和资料准备。
由于核定生产能力与工作的生产任务、劳动定额、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密切相关。
因此,核定工作必须取得工人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由于核定生产能力涉及许多专门的生产技术知识,又比较细致和复杂,因此,需要在全厂和各车间组织“三结合”的生产能力测定小组,具体负责生产能力的核定工作。
由于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正式测定前必须详细收集有关产品、设备、生产面积、劳动组织、生产组织、工时定额、资源供应及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历史统计资料、最新的现实资料和计划期内将要发生变化的资料。
(3)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地核定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
先核定设备、生产线、班组的生产能力,再核定车间的生产能力,最后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这样就可以发现生产中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拟定消除薄弱环节,调整富裕环节的组织技术措施,使企业生产能力核定建立在可靠先进的基础之上。
3、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核定生产能力必须采用实物指标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实物指标可以是某一种具体产品,也可以是某种代表产品或假定产品。
当采用代表产品或假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时,其他产品应以劳动定额为基础进行换算。
在多品种生产企业中,可从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的产品中,选出代表产品,具体产品换算为代表产品是通过换算系数进行的。
换算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di i t tK式中:i K ——产品i 的换算系数;∑i t——i 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dt ——代表产品时间定额之和。
在产品品种数较多,各种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难以用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这时就要采用假定产品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假定产品是以各种产品的劳动量在全部产品劳动量中的比重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一种假想产品。
假定产品的劳动量可按下式计算:∑=⋅=⋅++⋅+⋅+⋅=qA i i i q q C CB B A A a a t a t a t a t a t t Λ式中:a t ——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者;t A 、t B ……——各种步同产品的劳动量定额;a A 、a B ……——各种不同产品的产量在企业计划总产量中的比重;q ——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在有些企业或车间中,也常用某种技术参数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例如电机厂、柴油机厂用功率(千瓦)数,铸造厂、重型机器厂、造纸厂用重量(吨)作计量单位,织布厂用长度(米),纺纱厂用棉纱件数等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4、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应在技术组织条件比较合理,定额水平比较先进的条件下进行。
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条件差异很大,有的主要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其产量基本上取决于各种机器设备、流水线、自动线的生产率;有的以手工操作为主,或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使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如单件小批或大型重型设备的装配、铸件造型、维修、金属物件手工焊接、切割等工作,其产量基本取决于劳动力和作业面积的数量和利用率。
因此,核定生产能力时,就有设备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的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之分。
(1)机器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
计算机器设备生产能力时,首先要将机器设备按其生产技术特征分类,然后按不同的设备组分别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FAP M M t SF ==⋅,或式中:M ——某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F ——计划期单台设备的有效时间(小时)(有效工作时间取决于工作班次、每班工作时间、工作天数、以及机床设备计划修理的停工时间);S ——设备组内的设备数量(台);T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设备的台时数(小时);P ——单台设备每小时加工某种产品的产量定额(台或件)。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时,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atFA M = 式中:M ——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 ——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小时);A ——作业面积数量(平方米);A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平方米/台或件);T ——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小时)。
(3)劳动能力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tFD M = 式中:M ——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 ——计划期每个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小时);D ——作业组的工人数;T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5、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内部各环节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结果。
各环节生产能力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所以,在计算各环节生产能力后,要由下而上地逐级平衡,最后进行全厂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包括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生产能力的平衡,基本生产能力与辅助生产能力的平衡,生产能力与生产准备能力的平衡,生产能力与储运能力的平衡等等。
通过平衡就可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
再根据企业计划期内可以动用的资源条件,所能采取的组织技术措施,克服薄弱环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一、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企业的生产计划,无论是长期生产计划、年(季)度生产计划或月度生产计划,都包括产品品种、产量、产值、生产进度、协作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运用一套指标体系来规定这些计划内容的具体要求。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下列四种:1、产品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指标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名和品种数。
产品品种须按具体产品的用途、型号、规格加以细分。
产品品种指标反映了企业服务的方向。
2、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
生产计划中的产品质量指标通常采用综合性的质量指标,如合格品率、一等品率、优质品率、废品率等。
产品质量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3、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量指标一般以实物单位计量。
当品种数较多时,可以用以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基数换算的折合单位作为计量单位。
例如,拖拉机、柴油机用台/马力、电动机用台/千瓦等。
产品产量指标包括成品和准备出售的半成品数量。
产品产量指标反映了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和企业发展的水平。
4、产值指标产值指标就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它能综合地反映企业生产的总成果。
产值指标按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又分为商品产值、总产值、净产值三种。
见表6-2。
产值指标通常用不变价格和现行价格进行计算。
使用不变价格是为了使不同时期的产值排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
使用现行价格计算产值,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在计划期为社会提供的商品价值和正确地核算企业的盈亏。
三、滚动计划编制方法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已采用了滚动式生产计划形式。
这种计划形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计划自觉地进行主动调节的有效方法。
它既能适应市场要求波动的特点,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动,及时修正计划,增强生产计划的适应能力,而且由于滚动计划的连续性强,便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组织均衡生产,能使企业生产相对稳定,使企业计划工作越做越细。
滚动式生产计划有三种形式:季度滚动、月度滚动旬(周)滚动。
三种滚动形式既有一定联系,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具体滚动方法如图6-2所示。
1、季度滚动以适应突变季度生产计划是在预测、决策基础上制定的,它是指导企业全年生产经营活动的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