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中药化学第六单元萜类和挥发油一、A11、以下属于挥发油的是A、单萜、倍半萜B、双萜、环烯醚萜C、茴香脑、茴香酮D、双萜、倍半萜E、单萜、双环双萜2、下列哪项化合物属于倍半萜A、薄荷醇B、斑蝥素C、青蒿素D、穿心莲内酯E、芍药苷3、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A、鞣质B、环烯醚萜C、皂苷D、香豆素E、花色素4、环烯醚萜类难溶于A、水B、甲醇C、乙醚D、乙醇E、正丁醇5、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A、甲戊二羟酸B、异戊二烯C、苯丙素D、色原酮E、甾核6、哪一项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性质A、苷元不易被酸水解B、苷元遇氨基酸加热产生颜色反应C、较易得到结晶性苷元D、苷元稳定E、不易溶于水和甲醇7、以下哪项不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A、二萜及其含氧衍生物B、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D、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E、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8、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A、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B、有特异性嗅味C、有溶解性D、有折光性E、有挥发性9、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A、提取效率高B、无有机溶剂残留C、可防止挥发油氧化分解D、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E、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10、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是A、薄荷醇B、薄荷酮C、薄荷醛D、异薄荷醇E、新薄荷醇二、B1、A.细辛醚B.柠檬烯C.薄荷酮D.薄荷醇E.鱼腥草素<1> 、可用于判断薄荷油质量优劣的是A B C D E<2> 、可用作芳香、调味、祛风药的是A B C D E2、A.樟脑B.梓醇C.青蒿素D.莪术醇E.穿心莲内酯<1> 、具有抗疟活性的是A B C D E<2>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是A B C D E3、A.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C.吸收法D.压榨法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1> 、提取效率高,且可防止挥发油氧化热解的方法的是A B C D E<2> 、从含挥发油较多的鲜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简便方法是A B C D E4、A.20B.25C.35D.10E.15<1> 、单萜的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是A B C D E<2> 、二萜的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是A B C D E5、A.甜菊苷B.芍药苷C.天麻苷D.栀子苷E.龙胆苦苷<1> 、上述化合物属于裂环环烯醚萜的是A B C D E<2> 、上述化合物属于二萜的是A B C D E6、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环烯醚萜类E.三萜<1> 、含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2> 、含三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7、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环烯醚萜类E.三萜<1> 、含六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2> 、具半缩醛结构的是A B C D E。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答案)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答案)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栀子苷的结构类型是A.皂苷B.黄酮苷C.二萜苷D.环烯醚萜苷E.强心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栀子苷属于环烯醚萜苷。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区别挥发油与油脂的方法利用的挥发油的性质是A.溶解性B.比重C.酸性D.挥发性E.折光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挥发油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上不留痕迹,而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可与脂肪油区别。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具过氧桥结构,属倍半帖内酯类的化合物是A.龙脑B.栀子苷C.薄荷醇D.小檗碱E.青蒿素『正确答案』E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穿心莲内酯属于薄荷醇属于『正确答案』C、A『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薄荷醇属于单萜类化合物。
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薄荷脑D.桉油精E.梓醇具有抗炎作用的是具有抗疟作用的是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是『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青蒿素属于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疟作用,梓醇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中药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A.单萜B.倍半萜C.二倍半萜D.三萜E.四萜『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萜类包含单萜和倍半萜。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A.薄荷醇B.甜菊苷C.青蒿素D.穿心莲内酯E.银杏内酯『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薄荷醇属于单萜化合物,甜菊苷属于二萜化合物,青蒿素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化合物,银杏内酯属于二萜化合物,所以本题目选择BDE。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属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化合物有A.黄芪甲苷B.栀子苷C.苦杏仁苷D.甜菊苷E.京尼平苷『正确答案』BE『答案解析』黄芪甲苷属于皂苷类化合物,苦杏仁苷属于氰苷类化合物、甜菊苷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其余的属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一、名词解释:1.挥发油2.析脑、脑、脱脑油3.皂化值4.吉拉德(girard)试剂二、填空题:1.挥发油由()、()、()及()四类成分组成,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挥发油与脂肪油在物理性状上的相同之处为,室温下都是()体,与水均(),不同之处为,挥发油具(),可与()共蒸馏。
2.挥发油低温冷藏析出的结晶称为(),滤除析出结晶的挥发油称()。
3.常温下挥发油多为()色或()色的(),具较强的()气味。
4.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等。
三、单选题:1.从中药中提取二萜类内酯可用的方法是()A.水提醇沉B.酸水加热提取加碱沉淀法C.碱水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D.升华法2.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这是因为()A.环烯醚萜类B.愈创木酚C.卓酚酮类D.穿心莲内酯3.奥类可溶于()A.强碱B. 60%—65%硫酸C.水D.弱酸4.环烯醚萜类多以那种形式存在()A.酯B.游离C.苷D.萜源功能基5.气相色谱通常用于分离分析()A.皂苷元B.多糖C.脂肪油D.挥发油6.挥发油TLC常用的显色剂是()A.香草醛—浓H2SO4B.AICIC.变色酸D.磷钼酸四、多选题1.属于萜类性质的是()A、多具手性碳 B.易溶于水 C.溶于醇D.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E.具挥发性2.一般可供评价挥发油品质的理化指标有()A.折光率B.酸值C.比重D.皂化值E.酯值3.保存挥发油时的一般方法是()A.低温保存B.与AgNO3络合C.密闭D.置棕色瓶中E.用胶塞封口五、简答题:1. 环烯醚萜类有何结构特点?分为几类?2. 挥发油常用提取方法有那些?答案:一、名词解释:1.挥发油(volatile oil)也称精油(essential oil),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2. 析脑: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可析出结晶,称“析脑”,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天然药物化学-第6章萜类与挥发油-20101026完美修正版
第六章萜类与挥发油【单项选择题】1.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A )A.10个 B.15个 C.5个 D.20个 E.25个2.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C )A.二萜类 B.二倍半萜类 C.单萜和倍半萜类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E.挥发性生物碱3.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 )A.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B.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皂苷类化合物 E.单糖类化合物4.可(或易)溶于水及乙醇,难(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C )A.游离的单萜类化合物 B.游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游离的二萜类化合物 E.大分子脂肪族化合物5.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B)A.单萜 B.二萜 C.倍半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6.即能溶解游离的萜类化合物,又能溶解萜苷类化合物的溶剂是(A)A.乙醇 B.水 C.氯仿 D.苯 E.石油醚7.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B )A.(C8H5)n B.(C5H8)n C.(5C8H)n D.(C5H5)n E.(C8H8)n 8.二萜类化合物具有(C )A.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B.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D.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E.六个异戊二烯单元9.下列分子属于(B)CH3H3CH3A.开链单萜B.单环单萜C.双环单萜D.双环倍半萜CE.异戊二烯10.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合物是(A)11.A.具有双键、羰基的化合物 B.具有醇羟基的化合物C.具有醚键的化合物 D.具有酯键的化合物 E.具有酚羟基的化合物11.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属于( A )A.苯丙素衍生物 B.桂皮酸类化合物 C.水杨酸类化合物 D.色原酮类化合物 E.丁香酚12.挥发油如果具有颜色,往往是由于油中存在( B )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B.薁类化合物或色素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D.苯丙素类化合物E.双环单萜类化合物13.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C)A.脂肪族化合物B.芳香族化合物C.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D.某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14.组成挥发油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A)A.6C—3C的基本碳架B.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C.内酯结构D.色原酮的基本母核E.6C—3C—6C的基本碳架16.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B )A.升华试验B.挥发性试验(油斑实验)C.泡沫试验D.溶血试验E.沉淀反应17.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不同而增大的顺序应为(A )A.醚<酮<醛<醇<羧酸 B.酮<醚<醛<醇<羧酸 C.醛<醚<酮<醇<羧酸D.羧酸<醚<酮<醛<醇 E.醇<羧酸<醚<醛<酮18.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B )A.乙醇B.石油醚C.醋酸乙酯D.酸性水溶液E.碱性水溶液19.如果挥发油中既含有萜烯类,又含有萜的含氧衍生物,在用薄层色谱展开时,常常采用(D)A.上行展开B.下行展开C.径向展开D.单向二次展开E.单向多次展开20.水蒸汽蒸馏法不能用于哪项提取(E )A.挥发油B.挥发性生物碱C.小分子游离香豆素D.小分子游离苯醌类E.生物碱的盐21.利用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分离挥发油中羰基类化合物,要求的反应条件是(B )A.低温长时间振摇B.低温短时间振摇C.高温短时间振摇D.低温下振摇,与时间无关E.短时间振摇,与温度无关22.在硝酸银薄层色谱中,影响化合物与银离子形成л-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不包括(E )A.双键的数目B.双键的位置C.双键的顺反异构D.双键的有无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23.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有(D )A.特殊气味B. 挥发性C. 几乎不溶于水D. 稳定性E. 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24.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A. 亚硫酸氢钠试剂B. 三氯化铁试剂C. 2%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5.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合物较好地展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选择的展开方式为( E )A. 径向展开B. 上行展开C. 下行展开D. 双向二次展开E. 单向二次展开26.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B )A. 三氯化铁试剂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 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27.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D )A. 紫杉醇B. 穿心莲内酯C. 龙胆苦苷D. 薄荷醇E. 银杏内酯28.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 D )A.强心苷B.三萜皂苷C.甾体皂苷D. 环稀醚萜苷E. 蒽醌苷29.卓酚酮不具有的性质是( C )A.酸性强于酚类B.酸性弱于羧酸类C.溶于60~70%硫酸D.与铜离子生成绿色结晶E.多具抗菌活性,但有毒性30.薁类所不具有的性质是(A )A.与FeCl3呈色B.能溶于60%硫酸C.与5%溴/CHCl3呈色D.呈现蓝色、紫色或绿色E.能溶于石油醚31.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D )A.莪术醇B.莪术二酮C.马桑毒素D.青蒿素E.紫杉醇32.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C )A.提取效率高B.没有污染C.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设备简便D.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E.缩短提取流程33.环烯醚萜类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原因是(A)A. 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B. 结构中具有环状半缩醛羟基C. 结构中具有缩醛羟基D. 结构中具有环状缩醛羟基E. 结构中具有烯醚键羟基34.某一化合物能使溴水褪色,能与顺丁烯二酸酐生成结晶形加成物,该化合物具有(B)A.羰基B.共轭双键C.环外双键D. 环内双键35.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这是因为其中含有:BA.鞣质酯苷B.环烯醚萜苷C.羟基香豆素苷D.黄酮醇苷36.具有芳香化的性质,具有酚的通性和酸性,其羰基的性质类似羧酸中的羰基,而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CA.环烯醚萜B.愈创木薁C.卓酚酮类D.穿心莲内酯37.分离单萜类的醛和酮最好的方法是:DA.Girard试剂法B.3.5 二硝基苯肼法C.亚硫酸氢钠法D.分馏法38.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做吸附剂,苯:无水乙醇(5:1)做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A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OCH3H3CO3H CH3HOCH3H3CO3CH3HHOCH3H3COOCH3CH2CH CH2①②③39.环烯醚萜类多以哪种形式存在:CA.酯B.游离C. 苷D.萜源功能基40.用溶剂提取环烯醚萜苷时,常在植物材料粗粉中伴入碳酸钙或氢氧化钡,目的是:AA.抑制酶活性B.增大溶解度C.中和植物酸D.A 和C41.卓酚酮类具有酸性,其酸性:CA.比一般酚类弱B.比一般羧酸强C.介于二者之间42.薁类可溶于:DA.强酸B.水C.弱碱D.强酸43.请选择下列反应的条件:BA.KMnO 4B.NaBH 4C.NaIO 4D.H 2/Pd-CaCO 3 OOO OO O O O44.环烯醚萜苷具有下列何种性质:CA.挥发性B.脂溶性C.对酸不稳定D.甜味45.临床应用的穿心莲内酯水溶性衍生物有:BA.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双酯衍生物B.穿心莲内酯磺酸钠衍生物C.穿心莲内酯乙酰化衍生物D.穿心莲内酯甲醚衍生物46.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选择哪种物质为超临界流体物质:EA.氯化亚氮B.乙烷C.乙烯D.甲苯E.二氧化碳13.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可用:BA.5%NaHCO 3和2%NaOHB.1%HCl 或H 2SO 4C.邻苯二甲酸酐D.Girard 试剂T 或PE.2%NaHSO 347.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酚酸性成分可用:AA.5%NaHCO 3和2%NaOHB.1%HCl 或H 2SO 4C.邻苯二甲酸酐D.Girard 试剂T 或PE.2%NaHSO 348.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含羰基类成分可用:DA.5%NaHCO 3和2%NaOHB.1%HCl 或H 2SO 4C.邻苯二甲酸酐D.Girard 试剂T 或PE.2%NaHSO 349.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可用:CA.5%NaHCO3和2%NaOHB.1%HCl或H2SO4C.邻苯二甲酸酐D.Girard试剂T或PE.2%NaHSO350.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CA.青蒿素B.青蒿琥珀酸酯钠C.二氢青蒿素甲醚D.穿心莲内酯磺酸钠E.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51.挥发油中的芳香化合物多为(D )的衍生物。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一)单选题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A.(C n H n)nB.(C4H8)nC.(C3H6)nD.(C5H8)nE.(C6H8)n2.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A. 羰基B. 过氧基C. 醚键D. 内脂环E. C10位H的构型3.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A. 折光率B. 酸值C. 比重D. 皂化值E. 旋光度4.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5.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A. 三氯化铁试剂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 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6. 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A. 95%乙醇B. 氯仿C. 石油醚(30~60℃)D. 石油醚(60~90℃)E. 四氯化碳7.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 B.吸收法 C.压榨法D.浸取法 E.共水蒸馏法8.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为A. 芳香族化合物B. 脂肪族化合物C. 含氧化合物类D. 含S、N的化合物E. 薁类9. 分离挥发油中碳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A. 回流提取B. 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C. 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加热煮沸10.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A. B. C. D. E.O COOH OCOCHOH311.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亚硫酸氢钠试剂B. 三氯化铁试剂C. 2%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12. 挥发油显绿色、兰色或紫色可能含有A. 芳香醛类B. 脂肪族类C. 薁类D. 含氮化合物E. 含硫化合物13.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A. 皂苷B. 黄酮C. 青蒿素D. 强心苷E. 蒽醌14.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有机酸类C. 黄酮类D. 木脂素类E. 萜类15. 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a)、β-细辛醚(b)、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和最后洗脱的分别是A. b与aB. c与aC. b与cD. c与bE. a与c(二)配伍题A. 植物醇B. 维生素AC. 龙胆苦苷D. 樟脑E. 穿心莲内酯1. 叶绿素水解可得到的成分是2. 能升华的成分是3. 属于双环二萜的化合物是4. 属于环烯醚萜的化合物是5.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鱼肝中含量丰富的成分是A. 三氯化铁试剂B. 2%高锰酸钾溶液C. 异羟肟酸铁试剂D. 2,4-二硝基苯肼试剂E. 硝酸铈铵试剂6.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常选用7.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羰基成分常选用8.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酚羟基成分常选用9.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酯或内酯成分常选用10.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醇类成分常选用11. 挥发油中含酸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12 挥发油中含醛类成分应在何部得到13. 挥发油中含酚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14. 挥发油中其他中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15. 挥发油中含碱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C水层或沉淀乙醚液D E(三)多选题1. 挥发油具备的性质A. 难溶于水B. 具挥发性C. 升华性D. 易溶于有机溶剂E. 能水蒸气蒸馏2. 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A. 水蒸气蒸馏法B. 压榨法C. 吸收法D. 溶剂提取法E. 升华法3. 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表现为A. 相对密度增加B. 颜色加深C. 失去香气D. 聚合成树脂样物质E. 不能随水蒸气蒸馏4. 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萜类内酯A. 穿心莲内酯B. 青篙素C. 冬凌草素D. 冰片E. 植物醇5. 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是A. 甘草酸B. 雷公藤内酯C. 紫杉醇D. 丹参酮E. 薄荷醇6.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A. 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二倍半萜E. 三萜7. 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A. 雷公藤甲素B. 银杏内酯C. 穿心莲内酯D. 植物醇E. 薄荷醇(四)填空题1.环烯醚萜为( )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 )键,属( )衍生物。
FreeKaoYan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一、名词解释1.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2.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3. 挥发油4. 萜类化合物5. 酸值、酯值、皂化值6. 奥类化合物二、填空题1.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 衍变而来。
2.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凡是由 _______ 衍生而来的成分统称为 _______ 萜类。
3. ________________ 环烯醚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键,属衍生物。
4. 根据结构,可将环烯醚萜类成分分为二大类,即________ 和______ ,分布较广的是_______ 类,例如,玄参中的_____ 苷,栀子中的_______ 苷。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 _______ 和 ______ 法。
7. ______________ 龙脑又称____ ,俗名 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左旋体主要得自;其又旋体存在于挥发油中。
合成品为_______ 体。
8. ____________________挥发油应密闭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瓶中温保存,以避免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9. 穿心莲含有多种 _____萜内酯,其中主要有 _______ 、______ 、 _____ 。
冬凌草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 该成分属于______ 环萜。
10. 薄荷油来自____ 科植物,用作________ 药和 ___ 药。
三、选择题1 •罗勒烯经氧化后,可得到2分子HCHO 2分子CH3C0CH及1分子一羰基戊二醛,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应是A. KMnO4B. H2O2C. SeO2D. O32. 某一化学成分能使溴水褪色,能和顺丁烯二酸酐生成晶形加成物,该化合物中具有A. 羰基B. 共轭双键C. 环外双键D. 环内双键3. 在挥发油的高沸点馏份,含有一类可溶于强酸并能和三硝基苯生成兀络合物沉淀的化学成分,该成分可能是:A. 草酚酮类B. 奠类C. 环烯醚萜类D. 强心苷类4. 某一类化合物,甙键易被水解,能和Shear 试剂产生特殊颜色反应,水解过程常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该类化合物可能是:A. 强心甙B. 鞣酸甙C. 黄酮甙D. 环烯醚萜甙5.采用分馏法分离下列挥发性成分,各成分馏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①异戊醇B. ②一③一④一①②柠檬烯C. ④一②一③一①③薄荷醇D. ③一④一①一②④杜松烯6. 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作吸附剂,苯:无水乙醚(5 :1)做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B. ②一③一①C. ③一②一①D. ②一①一③7. 白豆蔻挥发油含有下列成分,用9%OV—17 做固定相,程序升温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各成分的保留时间顺序( 小大)应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B. ②一④一③一①C. ①一②一④一③D. ①一③一②一④8上题中各成分用硅胶G薄层层析,用己烷做展开剂,各成分Rf值顺序应为:A. ② >@,④ >®B. ① >®,④>@C. ① >@,③ >®D. ④ >@,② >®9. 从艾叶油中分得一新的平喘有效成分IR(cm-1) :3350,2970,2920,1640,1375,890,810。
2019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练习-中药化学 第六单元 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第六单元萜类和挥发油一、A11、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是A、薄荷醇B、薄荷酮C、薄荷醛D、异薄荷醇E、新薄荷醇2、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A、提取效率高B、无有机溶剂残留C、可防止挥发油氧化分解D、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E、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3、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是A、有受热不消失的油斑B、有特异性嗅味C、有溶解性D、有折光性E、有挥发性4、以下哪项不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A、二萜及其含氧衍生物B、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C、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D、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E、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5、以下属于挥发油的是A、单萜、倍半萜B、双萜、环烯醚萜C、茴香脑、茴香酮D、双萜、倍半萜E、单萜、双环双萜6、哪一项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性质A、苷元不易被酸水解B、苷元遇氨基酸加热产生颜色反应C、较易得到结晶性苷元D、苷元稳定E、不易溶于水和甲醇7、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A、甲戊二羟酸B、异戊二烯C、苯丙素D、色原酮E、甾核8、环烯醚萜类难溶于A、水B、甲醇C、乙醚D、乙醇E、正丁醇9、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A、鞣质B、环烯醚萜C、皂苷D、香豆素E、花色素10、下列哪项化合物属于倍半萜A、薄荷醇B、斑蝥素C、青蒿素D、穿心莲内酯E、芍药苷二、B1、A.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C.吸收法D.压榨法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1> 、提取效率高,且可防止挥发油氧化热解的方法的是A B C D E<2> 、从含挥发油较多的鲜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简便方法是A B C D E2、A.樟脑B.梓醇C.青蒿素D.莪术醇E.穿心莲内酯<1> 、具有抗疟活性的是A B C D E<2>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是A B C D E3、A.细辛醚B.柠檬烯C.薄荷酮D.薄荷醇E.鱼腥草素<1> 、可用于判断薄荷油质量优劣的是A B C D E<2> 、可用作芳香、调味、祛风药的是A B C D E4、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环烯醚萜类E.三萜<1> 、含六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2> 、具半缩醛结构的是A B C D E5、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环烯醚萜类E.三萜<1> 、含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2> 、含三个异戊二烯单元的是A B C D E6、A.甜菊苷B.芍药苷C.天麻苷D.栀子苷E.龙胆苦苷<1> 、上述化合物属于裂环环烯醚萜的是A B C D E<2> 、上述化合物属于二萜的是A B C D E7、A.20B.25C.35D.10E.15<1> 、单萜的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是A B C D E<2> 、二萜的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薄荷醇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状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液体石蜡等,是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一般含量占50%以上,最高可达85%。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萜类和挥发油练习题
第三章第四节苯丙素类、第五节黄酮类、第六节萜类和挥发油一、最佳选择题1、香豆素之所以有荧光是因为结构中含有A、苯环B、酚羟基C、烷基D、甲氧基E、羧基2、与碱作用发生开环的化合物是A、厚朴酚B、麻黄素C、大黄素D、紫草素E、紫花前胡素3、《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含量不得少于A、0.70%B、0.60%C、0.65%D、0.50%E、0.80%4、《中国药典》规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的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GCB、TLCSC、HPLCD、IRE、UV5、《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秦皮中的含量成分为A、秦皮甲素B、秦皮乙素C、总香豆素D、总多糖E、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6、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中长时间放置A、不发生变化B、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C、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D、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E、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B、小分子香豆素有挥发性C、香豆素苷具有升华性D、游离的香豆素易溶于有机溶剂E、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8、以下属于异香豆素的是A、茵芋苷B、补骨脂内酯C、邪蒿内酯D、仙鹤草内酯E、茴芹内酯9、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的是A、麻黄碱B、甘草酸C、大豆皂苷D、七叶内酯E、大黄素10、香豆素可溶于热稀碱中是由于A、甲氧基B、醇羟基C、酮基D、糖链E、内酯环11、Gibb反应的阳性结果是A、红色B、蓝色C、黑色D、黄色E、砖红色12、《中国药典》中,前胡的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A、香豆素类B、黄酮类C、蒽醌D、木脂素类E、二萜类13、补骨脂的成分是A、简单木脂素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简单香豆素14、白花前胡的成分是A、简单木脂素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简单香豆素E、吡喃香豆素15、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其显示的颜色是A、蓝绿色B、橙黄色C、黄绿色D、墨绿色E、紫红色16、以下可以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的化合物是A、香豆素类B、木脂素类C、查耳酮类D、羟基蒽醌E、生物碱类17、木脂素的基本骨架是A、C6-C6B、C6-C3C、C6-C3-C6D、C3-C6E、C6-C518、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是A、花椒内酯B、邪蒿内酯C、厚朴酚D、欧前胡内酯E、仙鹤草内酯19、在黄酮类化合物中,二氢黄酮醇相对于黄酮的变化是A、三碳链的2,3位上有双键,但3位没有羟基B、三碳链的2,3位上有双键,且3位有羟基C、三碳链的2,3位上没有双键,且3位没有羟基D、三碳链的2,3位上没有双键,但3位有羟基E、三碳链的1,2位处开裂,2,3,4位构成了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20、与四氢硼钠试剂反应呈阳性的是A、查尔酮B、花色素E、多糖21、黄酮类化合物显酸性是因为结构中含有A、苯甲酰系统B、酚羟基C、γ吡喃酮上的醚氧原子D、苯环(B环)E、桂皮酰系统2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是否有A、交叉共轭体系B、酚羟基C、色原酮D、酮基E、苯环23、溶于石油醚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槲皮素B、黄芩苷C、芹菜素D、葛根素E、5,6,7,8,3’,4’-六甲氧基黄酮24、本身无色但在碱液中显橙色至黄色的是A、异黄酮B、黄酮C、花色素D、查耳酮E、二氢黄酮25、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弱的是A、2’-羟基黄酮B、7-羟基黄酮C、7,4′-二羟基黄酮D、8-羟基黄酮E、5-羟基黄酮26、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A、2',4'位B、6,7位C、5,8位D、7,4'位E、5位27、与硼酸反应显亮黄色的是C、3’-OH黄酮D、7-OH黄酮E、3-OH黄酮28、以下具有旋光性的是A、黄酮醇B、查耳酮C、黄烷D、黄酮E、异黄酮29、以下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显色的原因是A、具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B、具有黄烷醇和助色团C、有色原酮D、有2-苯基色原酮E、有色原酮和助色团30、最易溶于NaHCO3碱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7,4’-二羟基黄酮B、5-羟基黄酮C、3’-羟基黄酮D、7-羟基黄酮E、4’-羟基黄酮31、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的黄酮是A、黄酮B、查耳酮C、黄酮醇D、二氢黄酮E、橙酮32、与盐酸-镁粉呈红色至紫红色反应的是A、橙酮B、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C、香豆素D、查耳酮E、异黄酮33、可以区别5-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的显色反应是A、三氯化铁反应B、异羟肟酸铁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醋酸镁反应34、以下不显色的化合物是A、黄酮醇B、查耳酮C、二氢黄酮D、异黄酮E、黄酮35、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是A、碘-碘化钾反应B、甲基化反应C、酶解反应D、乙酰化反应E、盐酸-镁粉反应36、含不同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A、7,4'-二羟基>7-羟基>5-羟基>一般酚羟基B、7,4'-二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7-羟基C、7,4'-二羟基>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D、7,4'-二羟基>5-羟基>7-羟基>一般酚羟基E、一般酚羟基>7-羟基>5-羟基>7,4’-二羟基37、以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旋光性但不显颜色的是A、黄酮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38、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酮B、黄酮醇C、查耳酮D、二氢黄酮E、花青素39、可用于区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的显色反应有A、醋酸镁反应B、四氢硼钠(钾)反应C、碱性试剂显色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E、锆-枸橼酸反应40、满山红的质量控制成分是A、槲皮素B、麻黄碱D、杜鹃素E、橙皮苷41、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的是A、黄芩苷B、木樨草素C、大豆素D、杜鹃素E、金丝桃苷42、在碱液中γ-吡喃酮环开裂,加酸后又环合析出沉淀的化合物是A、芹菜素B、槲皮素C、橙皮苷D、葛根素E、儿茶素43、槲皮素属于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二氢黄酮醇E、查耳酮44、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主要成分是A、葛根素B、芦丁C、黄芩苷D、黄芩素E、橙皮苷45、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解后生成黄芩素,易被氧化为醌类而显绿色,有效成分被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是一种非苯环芳烃化合物,但分子结构中具有高度的共轭体系,奥类化合物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溶于强酸,预试挥发油中的奥类成分时多用Sabety 反应,即取挥发油1滴溶于l ml氯仿中,加入5%溴的氯仿溶液,若产生蓝紫色或绿色时,表明有奥类化合物存在。
4.挥发油的性质和提取方法①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②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浸取法和冷压法。
5.挥发油的分离方法①化学分离法:根据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结构或特有功能基团的不同,可用化学法逐一加以处理,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的目的;②色谱分离法:一般将分馏的馏份溶于石油醚或己烷等极性小的溶剂,使其通过硅胶或氧化铝吸附柱,依次用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③硝酸银色谱:除采用一般色谱法之外,还可采用硝酸银柱色谱或硝酸银TLC进行分离。
这是根据挥发油成分中双键的多少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的差别,而得到色谱分离。
【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3.Girard试剂4.挥发油5.萜类化合物6.酸值、酯值、皂化值7.脱脑油8.奥类化合物9.环烯醚萜10.硝酸银络合色谱1 1.脑二、填空题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衍变而来的。
2.环烯醚萜为_________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_________键,属_________衍生物。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___成分。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多见。
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____提取的。
(整理)萜类和挥发油
C.环境影响报告书3、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
(二)性质
(1)性状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浓烈的香味,少数有颜色,奥类多显蓝色。“脑”——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物。滤去析出物的油为脱脑油
贴类和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开链萜烯分子式具有(C5H8)n通式。穿心莲、青蒿、龙胆、紫杉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
类别
碳原子数
异戊二烯单位数
存在形式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植物醇
二倍半萜
苷易被酸水解,生成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易进一步氧化或聚合而显深色;甚至随水解条件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中药地黄、玄参等经过干燥或受潮可变黑色,皆因苷类水解的产物氧化聚合所致。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都能变色。与皮肤接触可使之变蓝.苷元于冰醋酸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也能产生蓝色沉淀.
(3)羰基化合物:
A:亚硫酸氢钠:30%亚硫酸氢钠低温短时间振摇提取,有加成物析出,分离,加酸或碱分解,以乙醚提取即可.
B吉拉德试剂:挥发油的乙醚层,回收乙醚后加入试剂的乙醇液,再加入10%醋酸,加热回流.待反应完成,加水稀释,用乙醚萃取.分取水层加酸酸化,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可。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习题】(一)选择题 [1-100]A型题 [1-30]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A.(C n H n)nB.(C4H8)nC.(C3H6)nD.(C5H8)nE.(C6H8)n2.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A.黄酮类B. 生物碱C. 皂苷D.香豆素E. 环烯醚萜3.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OOHA. 双环单萜B. 单环单萜C. 薁类D. 环烯醚萜E. 倍半萜内酯4.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A. 羰基B. 过氧基C. 醚键D. 内脂环E. C10位H的构型5.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A. 青蒿素B. 青蒿琥珀酯钠C. 二氢青蒿素甲醚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6.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A. 折光率B. 酸值C. 比重D. 皂化值E. 旋光度7.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8. 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下列哪种衍生物。
A. 苯酚B. 苯甲醇C. 苯甲醛D. 苯丙素E. 苯甲酸9. 挥发油折光率一般在A. 1.330~1.430B. 1.440~1.530C. 1.430~1.610D. 1.510~1.610E. 1.330~1.61010. 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合物较好地展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选择的展开方式为A. 径向展开B. 上行展开C. 下行展开D. 双向二次展开E. 单向二次展开11.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A. 三氯化铁试剂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C. 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12.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A. 过氧化合物B. 不饱合化合物C. 饱合烃类化合物D. 酯类化合物E. 薁类化合物13.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A. 不饱合化合物B. 酯类化合物C. 薁类化合物D. 酚性化合物E. 过氧化合物14. 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A. 95%乙醇B. 氯仿C. 石油醚(30~60℃)D. 石油醚(60~90℃)E. 四氯化碳15.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16.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为A. 芳香族化合物B. 脂肪族化合物C. 含氧化合物类D. 含S、N的化合物E. 薁类17. 用吸收法提取挥发油时,选用豚脂与牛脂比例为A. 4﹕3B. 2﹕3C. 3﹕2D. 5﹕4E. 3﹕418. 吉拉德试剂的反应条件为A. 弱碱性条件加热回流B. 弱酸性条件加热回流C. 中性条件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高温、长时间回流19. 分离挥发油中碳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A. 回流提取B. 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C. 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加热煮沸20. 挥发油中的薁类化合物,用硫酸或磷酸提取时,选用酸浓度为A. 65%B. 50%C. 30%D. 80%E. 90%21.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A. B. C. D. E.O COOH OCOCH3OH22. 指出茴香脑的结构是A. B. C. D. E.OCH3CH2CHCH3OCH3CH CHCH3CHOOCH3COOHOCH3OCH3O23. 下列中草药均含环烯醚萜成分,除哪种外A. 玄参B. 桅子C. 地黄D. 龙胆草E. 甘草24. 穿心莲内酯叙述不正确项A. 无色方晶、味苫B. 属于倍半萜内酯化合物C. 具有内酯通性D. 微溶于水、乙醇、丙酮E. 具有活性亚甲基反应25.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 亚硫酸氢钠试剂B. 三氯化铁试剂C. 2%高锰酸钾溶液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26. 挥发油显绿色、兰色或紫色可能含有A. 芳香醛类B. 脂肪族类C. 薁类D. 含氮化合物E. 含硫化合物27.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A. 皂苷B. 黄酮C. 青蒿素D. 强心苷E. 蒽醌28. 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是A. 1B. 2C. 3D. 4E. 529.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A. 糖类B. 有机酸类C. 黄酮类D. 木脂素类E. 萜类30. 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a)、β-细辛醚(b)、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和最后洗脱的分别是A. b与aB. c与aC. b与cD. c与bE. a与cB型题 [31-75][31-35]A. 单萜B. 二萜C. 三萜D.四萜E. 多萜31. 构成苦味素的成分主要是32. 构成皂苷的成分主要是33. 构成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是34. 构成橡胶主要成分是35. 构成挥发油主要成分是[36-40]A. 植物醇B. 维生素AC. 龙胆苦苷D. 樟脑E. 柠檬烯36. 叶绿素水解可得到的成分是37. 能升华的成分是38. 属于单环单萜的化合物是39. 属于环烯醚萜的化合物是40. 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鱼肝中含量丰富的成分是[41-45]A . 三氯化铁试剂B . 2%高锰酸钾溶液C . 异羟肟酸铁试剂D . 2,4-二硝基苯肼试剂E . 硝酸铈铵试剂41.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常选用42.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碳基成分常选用43.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酚羟基成分常选用44.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酯或内酯成分常选用45. 检查挥发油中是否含有醇类成分常选用[46-50]A . 20~35℃B . 35~70℃C . 70~l00℃D . 100~140℃E . 140~200℃46. 单萜烯类在何温度下收集47. 单萜含氧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48. 倍半萜烯类在何温度下收集49. 倍半萜含氧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50. 薁类化合物在何温度下收集[51-55]A . 65%磷酸B . 邻苯二甲酸C . 吉拉德试剂D . 2%氢氧化钠E .冷冻法51. 挥发油中醇类成分的分离可采用52. 挥发油中薁类成分的分离可采用53. 挥发油中羰基成分的分离可用54. 挥发油中“脑”的分离可用55. 挥发油中酸性成分的分离[56-60]A .B .C .D .E . OH O OH OCH 3HC CH CH 3OH OCH 3H 2C CH CH 256. 樟脑是上述哪种结构57. 龙脑(冰片)是上述哪种结构58. 薄荷醇是上述哪种结构59. 茴香脑是上述哪种结构60. 丁香酚是上述哪种结构[61-65]A. B. C. D. E.61. 皆烷是指62. 莰烷是指63. 蒎烷是指64. 异莰烷是指65. 守烷是指[66-70]下列成分进行TLC检识,硅胶G-板,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A. B. C. D. E.OOCOOH66. R f值最小的成分是67.R f值最大的成分是68. R f值处于第三位的成分是69. R f值处于第二位的成分是70. R f值处于第四位的成分是[71-75]71. 挥发油中含酸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2. 挥发油中含醛类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3. 挥发油中含酚性成分应在何部得到74. 挥发油中其他中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75. 挥发油中含碱性成分可在何部得到水层或沉淀乙醚液乙醚萃取乙醚液乙醚液乙醚萃取乙醚液乙醚液A B C D EC 型题 [76-90][76-80]A . 亚硫酸氢钠法B . 吉拉德试剂法C . 二者均可D . 二者均不可76. 分离挥发油中的醛类成分77. 挥发油中醛与非甲基酮的分离78. 挥发油中醇与酸的分离79. 挥发油中甲基酮与醇的分离80. 挥发油中酯与醇的分离[81-85]A . 薁类B . 萜烯类C . 两者均有D . 两者均无81. 可溶于65%磷酸的是82. 可溶于20%乙醇的是83. 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的是84. 可与溴的氯仿溶液发生反应的是85. 可与氨性硝酸银试剂发生反应的是[86-90]A. 青蒿素B. 穿心莲内酯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86.具有内酯特性的化合物是87.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88.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89.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90.属于三萜类化合物的是X型题 [91-100]91. 挥发油主要由下列哪些类型化合物组成A. 环烯醚萜B. 脂肪族C. 芳香族D. 萜类E. 香豆素92. 下列天然药物中,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是A. 大黄B. 甘草C. 地黄D. 玄参E. 桅子93. 挥发油具备的性质A. 难溶于水B. 具挥发性C. 升华性D. 易溶于有机溶剂E. 能水蒸气蒸馏94. 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A. 水蒸气蒸馏法B. 压榨法C. 吸收法D. 溶剂提取法E. 升华法95. 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表现为A. 相对密度增加B. 颜色加深C. 失去香气D. 聚合成树脂样物质E. 不能随水蒸气蒸馏96. 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萜类内酯A. 穿心莲内酯B. 青篙素C. 冬凌草素D. 冰片E. 植物醇97. 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是A. 甘草酸B. 雷公藤内酯C. 紫杉醇D. 丹参酮E. 薄荷醇98. 薁类的性质是A. 可溶于水B. 可溶于乙醚C. 有色D. 具有一定的芳香性E. 可溶于60%~65%的硫酸99. 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A. 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二倍半萜E. 三萜100. 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A. 雷公藤甲素B. 银杏内酯C. 穿心莲内酯D. 植物醇E. 薄荷醇(二)名词解释[1-6]1.挥发油2.萜类3.环烯醚萜4.薁5.脑6.脱脑油(三)填空题[1-34]1.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中进行分类,根据各萜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萜、萜、萜、萜等。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药材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癌活性A薄荷B丁香C温莪术D八角茴香2、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活性基团是A碳基B过氧基C醚键D内酯环3、下例化合物可以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A折光率B沸点C比重D比旋度5、开链萜烯的分子组合符合下列哪项通式A(C6H8)n B(C4H8)n C(C3H6)n D(C5H8)n6、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A四萜B三萜C二萜类D单萜、半倍萜7、采用薄层色谱检识挥发油,为了能使含氧化合物及不含氧化物较好的展开,且被分离成分排列成一条直线,应该选择的展开方式为A径向展开B上行展开C双向二次展开D单项二次展开8、挥发油经薄层展开后,欲了解挥发油的整体组成情况,常选用的显色剂是A三氧化铁试剂B高锰酸钾溶液C香草醛-浓硫酸试剂D异羟酸铁试剂9、挥发油经薄层展开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A过氧化合物B不饱和化合物C饱和烃类化合物D脂类化合物10、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地试剂是A 95%乙醇B三氯甲烷C石油醚(60~90)D乙醚11、下列化合物应该属于A 双环单萜B单环单萜C奥类D环烯醚萜12、提取某些含油量较高,且是新鲜药材中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B升华法C压榨法D浸取法13、分离挥发油中羰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A回流提取B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C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D低温短时振摇萃取14、薄荷醇的结构是15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A亚硫酸氢钠试剂B三氯化铁试剂 C 2%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酸铁试剂16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A皂苷B黄酮C青蒿素D强心苷17、薄荷醇结构属于A开链单萜B单环单萜C双环单萜D双环倍半萜18、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是A芳香族化合物B脂肪族化合物C奥类化合物D含氮化合物19、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A升华试验B挥发性试验C泡沫试验D溶血试验20、挥发油经薄层展开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A不饱和化合物B脂类化合物C奥类化合物D酚性化合物二、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类型化合物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A鞣质B脂肪族C芳香族D萜类E香豆素2.挥发油具有的性质有A难溶于水B具挥发性C升华性D易溶于有机溶剂E能水蒸气蒸馏3.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A莪术素B青蒿素C环烯醚萜苷D薄荷醇E植物醇4.提取挥发油可采用的方法是A水蒸汽蒸馏法B冷压法C超临界流体萃取法D溶剂提取法E升华法5.挥发油氧化变质后,一般表现为A相对密度增加B颜色加深C失去香味D聚合成树脂样物质E不能随水蒸气蒸馏6.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单贴A樟脑B青蒿素C薄荷醇D冰片E植物醇7.薄荷油含有的成分是A樟脑B乙酸薄荷酯C薄荷酮D植物醇E薄荷醇8.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萜类化合物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9.在硝酸银薄层色谱中,影响化合物与银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包括A双键的位置B双键的数目C双键的有无D双键的顺反异构E含氧官能团的种类10.挥发油易溶的溶剂有A乙醚B苯C水D石油醚E酸水三、问答题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类萜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什么?2、挥发油可由哪些化合物组成?其中哪些成分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3、青蒿素属于哪类化合物?具有何生物活性?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制备了哪些主要衍生物?4、挥发油如何保存?为什么?。
天然药物化学 第6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6章 萜类和挥发油一、选择题1.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A.(C n H n )nB.(C 4H 8)nC.(C 3H 6)nD.(C 5H 8)nE.(C 6H 8)n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OH 3.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A. 脂肪族化合物B. 芳香族化合物C. 二萜类D. 二倍半萜类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3. 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下列哪种衍生物。
A. 苯酚B. 苯甲醇C. 苯甲醛D. 苯丙素E. 苯甲酸4.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 B .吸收法 C .压榨法 D .浸取法 E .共水蒸馏法5. 吉拉德试剂的反应条件为A. 弱碱性条件加热回流B. 弱酸性条件加热回流C. 中性条件加热回流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E. 高温、长时间回流6.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A. 皂苷B. 黄酮C. 青蒿素D. 强心苷E. 蒽醌7. 游离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含物通常具有的性质是 _ 。
A. 挥发性B. 水溶性C. 溶血性D. 无旋光性8. 鉴定萜类化物结构中存在共轭双键,可选用的化学反应是 _ 。
A. 卤化氢加成反应B. 溴加成反应C. 顺丁烯二酸酐加成反应(Die1s-Alder 反应)D. 亚硝酰氯加成反应9. 自挥发油中分离醛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是 _ 。
A. 与NaHSO 3加成反应B. 与亚硝酰氯加成反应C. 与硝基苯肼衍生物的缩合反应D. 与NaHSO 4加成反应10. 色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 B. 酸性氧化铝 C. 碱性氧化铝 D. 葡聚糖凝胶 E. 聚酰胺11. 不能升华也无挥发性的成分是( A )。
A. 黄酮类B.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12. 穿心莲内酯从结构上看属于( )A 、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四环三萜14. 䓬酚酮类化合物是属于( )的一种变形结构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一、填空题1、由()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结构特征,且其基本碳中常有甲基、()、()、()及()类型的取代基。
2、按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即()的多少,可将萜类化合物分成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
室温下,单萜及倍半萜多为()体,一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常为()体,萜苷因连糖故一般为()体。
3、环烯醚萜苷元结构中C3与C4多以()相连,除C1连羟基外,()、()、()也常连有羟基。
4、薁为()芳烃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负离子骈()正离子样结构,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60%~65%的硫酸或磷酸,能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形成π-络合物。
中药中所含薁类化合物多为()。
5、挥发油()、()、()及()四类成分组成,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6、挥发油与脂肪油在物理性上的相同之处为室温下都是()体,与水均();不同之处为挥发油具(),可与()共蒸馏。
挥发油低温冷藏析出的结晶称为(),滤除析出结晶的挥发油称()。
7、常温下挥发油多为()色或()色的(),具有较强的()气味。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需经适当加热,方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萜所具有的基团或结构()A、内酯B、醇羟基C、羧基D、糖基E、酚羟基2、从中药中提取二萜类内酯可用的方法是()A、水提取醇沉淀法B、酸水加热提取加碱沉淀法C、碱水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D、水蒸气蒸馏法E、升华法3、色谱法分离萜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吸附剂是()A、硅胶B、酸性氧化铝C、碱性氧化铝D、葡聚糖凝胶E、聚酰胺(二)多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属于萜类性质的是()A、多具手性碳B、易溶于水C、溶于醇D、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性E、具挥发性2、具有挥发性的是()A、单萜B、倍半萜C、薁类D、卓酚酮类E、二倍半萜3、下列关于挥发油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及浓乙醇B、相对密度多小于1C、涂在纸片上留下永久性油迹D、较强的折光性E、多有旋光性4、从玫瑰花、丁香花及紫苏中提取挥发油,适宜的提取分离方法有()A、水蒸气蒸留法B、70%乙醇回流提取法C、吸收法D、压榨法E、SFE法5、分馏法可用于挥发油的分离,不同结构萜类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规律为()A、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含氧单萜>单萜烯B、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C、单萜烯无环3个双键>单萜烯单环2个双键>单萜烯双环1个双键D、萜酸>萜醇>萜酮>萜醛>萜醚E、萜酸>萜醇>萜醛>>萜醚6、以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分离挥发油,其洗脱剂选择正确的是()A、石油醚分离非含氧萜B、石油己烷分离非含氧萜C、石油醚-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D、己烷-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E、乙醚-甲醇分离非含氧萜7、对双键顺反异构体萜烯类化合物的分离,可选用的吸附剂()A、硅胶B、氧化铝C、硝酸银-硅胶D、硝酸银-氧化铝E、聚酰胺8、可用于挥发油定性检识的方法有()A、UV法B、GC法C、NMR法D、GC-MS法E、TLC法三、名词解释1、萜类-为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和皂苷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和皂苷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萜类化合物形成的真正前体是(B)。
A.异戊二烯B.甲戊二羟酸C.焦磷酸异戊烯酯D.焦磷酸γ,γ -二甲基烯丙酯2.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C)。
A.5个B.6个C.4个D.3个3.樟脑的结构属于(C)。
A.二萜B.倍半萜C.单萜D.二倍半萜4.游离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含物通常具有的性质是(A)。
A.挥发性B.水溶性C.溶血性D.无旋光性5.中药地黄经加工炮制后变黑,是因为该药材中含有(A)。
A.环烯醚萜类B.倍半萜类C.黄酮类D.蒽醌类6.鉴定萜类化物结构中存在共轭双键,可选用的化学反应是( C )。
A.卤化氢加成反应B.溴加成反应C.顺丁烯二酸酐加成反应(Die1s-Alder反应)D.亚硝酰氯加成反应7.区别油脂与挥发油可利用下述哪项性质较为可靠( D)。
A.气味B.折光率C.相对密度D.油斑试验8.挥发油中的芳香化合物多为(D)的衍生物。
A.苯酚B.苯甲醇C.苯甲醛D.苯丙素9.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一般称为:(C)。
A.胨B.腙C.脑D.复合物10.挥发油不具有的性质是(D)。
A.挥发性B.旋光性C.折光性D.稳定性11.挥发油中不存在的化学成分类型是(D)。
A.单萜和倍半萜醛类B.单萜和倍半萜醇类C.单萜和倍半萜酯类D.单萜和倍半萜苷类12.挥发油的皂化值是指( A)。
A.皂化1克挥发油所需KOH毫克数B.皂化1克挥发油所需NaOH毫克数C.皂化10克挥发油所需KOH毫克数D.皂化10克挥发油所需NaOH毫克数13.自挥发油中分离醛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是(A)。
A.与NaHSO3加成反应B.与亚硝酰氯加成反应C.与硝基苯肼衍生物的缩合反应D.与NaHSO4加成反应14.冷浸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C)。
A.乙醇B.氯仿C.石油醚D.甲醇15.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C)。
A.加热回流法B.共水煮沸法C.共水蒸馏法D.浸渍法16.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 C )。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了解萜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萜类的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挥发油的组成、通性和检识。
5.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萜类【含义】凡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特点: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生物活性广泛。
【生源途径】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Wallach于1887年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形成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活性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焦磷酸γ,γ-二甲基烯丙酯(DMAPP)生物合成前体:3(R)-甲戊二羟酸(MVA)【分布】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物分布更为普遍。
【生理活性】萜类化合物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生育、杀虫以及作为甜味剂的作用。
【结构特点和分类】★化学结构特点: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其骨架以5个碳为基本单位。
1.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
多是植物挥发油的的组成成分。
(1)链状单萜常见结构如:香叶醇、香茅醇、橙花醇(2)单环单萜常见结构如:桉油精、薄荷醇、胡椒酮(3)双环单萜常见结构如:龙脑、樟脑、芍药苷(4)环烯醚萜类来源: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分布: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结构特点: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半缩醛C1-OH性质不稳定。
分类依据:据其环戊烷环是否开环分为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
常见结构如:栀子苷、梓醇、龙胆苦苷(5)倍半萜生源上的前体均为焦磷酸金合欢酯,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
含氧衍生物多具有香气和生物活性,骨架繁杂,种类较多。
执业药师中药试卷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节萜类和挥发油一、最佳选择题1. 由甲戊二羟酸衍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E)A.糖类B.有机酸类C.黄酮类D.香豆素类E.萜类2.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有关的基团是(C)A.内酯环B. 醚基C.过氧基D. 内酯羰基E. 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其原因是(B)A. 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B. 结构中具有环状半缩醛羟基C. 结构中具有缩醛羟基D 结构中具有环状缩醛羟基E. 结构中具有烯醚键羟基4.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有酸值、酯值和皂化值,实际上只要测定(A)A.酸值、酯值B.酸值、皂化值C.酯值、皂化值D.酸值、酯值、皂化值E.皂化值5、属于二萜类的化合物是(D)A.原白头翁素B.桂皮醛C.青蒿素D.新穿心莲内酯E.α-细辛醚6.属于倍半萜类的化合物是(D)A.龙脑B.梓醇苷C.紫杉醇D.青蒿素E.穿心莲内酯7.区别挥发油与油脂常用的方法是(D)A.相对密度B.溶解性C.皂化值D.油迹实验E.比旋度8.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C)A.蒽醌B.鞣质C.环烯醚萜D.生物碱E.强心苷9.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B)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C.氧原子数不同D.碳环数不同E.氧环数不同10.倍半萜的结构特点是(C)A.由一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B. 由二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C.由三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D. 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E.由五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11.地黄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容易变黑的原因是(C)A.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二醇苷B.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强心苷C.其化学成分中含有环烯醚萜苷D.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三醇苷E.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洋地黄毒苷12.下列不具有挥发性成分的是(B)A.细辛醚B.芍药苷C.丁香酚D.桂皮醛E.姜黄烯13.薄荷挥发油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是(C)A.黄酮类B.有机酸类C.萜类D.甾体类E.有机胺类14.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C)A.穿心莲内酯B.薄荷醇C.莪术醇D.桂皮醛E.桉叶素15.味极苦且结构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的是(C)A.新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龙胆苦苷D.莪术酮E.桂皮醛二、配伍选择题[1~5]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B.二萜类化合物C.单萜类化合物D.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E.倍半萜类化合物1.银杏内脂是(B)2.雷公藤甲素是(B)3.獐牙菜苷是(D)4.栀子苷是(A)5.穿心莲内酯是(B)[6~7]A.酸值B.碱值C.皂化值D.酯值E.极性6.水解1g挥发油中的酯类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D)7.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A)[8~10]A.酸值加皂化值B.皂化值减酸值C.酸值减皂化值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E.酸值与酯值之和8.皂化值是挥发油中的(E)9.酯值是挥发油中的(B)10.酸值是挥发油中的(D)[11-13]A.黄酮类化合物B.香豆素类化合物C.单萜类化合物D.倍半萜类化合物E.木脂素类化合物11.薄荷醇是(C)12.莪术醇是(D)13.五味子醇(E)[14-16]A.原白头翁素B.青蒿素C.桂皮醛D.甘草酸E.厚朴酚14.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B)15.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是(E)16.属于三萜类化合物的是(D) [17~20]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B.二萜类化合物C.二倍半萜类化合物D.三萜类化合物E.倍半萜类化合物17.穿心莲内酯是(B)18.甜菊苷是(B)19.梓醇是(A)20.莪术醇是(E)[21~22]A.知母B.丹参C.熊胆D.黄连E.莪术21.主要有效成分为倍半萜的中药是(E)22.质量控制成分为甾体皂苷的中药是(A)[23~26]A.三萜皂苷B.黄酮苷C.木脂素D.甾体皂苷E.二萜23.《中国药典》中,柴胡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A)24.《中国药典》中,葛根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B)25.《中国药典》中,五味子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C)26.《中国药典》中,穿心莲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E)[27-30]A.穿琥宁注射剂B.青蒿琥酯钠C.莪术油注射剂D.艾叶油E.薄荷油27.作为抗疟药供临床使用的是(B)28.作为抗病毒药供临床使用的是(A)29.作为抗病毒药供临床使用且禁止与头孢类药物配伍使用的是(C)30.可作为芳香药及祛风药使用的是(E)三、多项选择题1.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是(CE)A.甘草酸B.银杏内酯AC.雷公藤内酯D.青蒿素E. 莪术醇2.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萜类化合物是(AB)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 三萜3.具有甜味的萜类化合物是(AC)A. 甘草酸B. 栀子苷C.甜菊苷D.蔗糖E. 银杏内酯A4.薁类的性质(BCD)A.可溶于水B.可溶于乙醚C.具有一定芳香性D.有色E.母核具有旋光性5.挥发油一般具有以下性质(BCD)A.升华B.芳香气味C.与水不相混溶D.可随水蒸汽蒸馏E.碱性6.挥发油一般含有如下成分(CDE)A.生物碱B.强心苷C.单萜类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E.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7.环烯醚萜苷具有的性质有(AC)A.旋光性B.易被酸水解而得到原苷的苷元C.味苦D.对酸稳定E.易溶于乙醚8.组成挥发油的成分主要有(ACD)A.单萜B.三萜C.倍半萜D.含氧倍半萜E.二倍半萜9.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有(ABC)A.单萜的含氧衍生物B.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C.小分子的苯丙素衍生物D.三萜的含氧衍生物E.二萜的含氧衍生物10.青蒿素结构中含有(CD)A.羧基B.羟基C.过氧基团D.内酯E.羟甲基11.环烯醚萜的结构特点有(AB)A.半缩醛结构B.烯醚环戊烷结构C.醌环结构D.蒽酮结构E.蒽酚结构12.结构分类为二萜的化合物有(AB)A.银杏内酯B.穿心莲内酯C.苯甲酸D.苯乙酸E.苯丙酸13.可用于衡量挥发油质量的重要化学常数有(ABE)A.酸值B.酯值C.相对密度D.折光率E.皂化值14.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的中药是(ABCD)A.薄荷B.艾叶C.肉桂D.莪术E.穿心莲15. 下列有关萜类正确的说法是(ABCE)A.可按异戊二烯数目分类B.开链萜烯分子式符合(C5H8)nC.碳原子数一般为5的倍数D.氢原子数一般为8的倍数E.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16.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单萜的是(ABCE)A.薄荷醇B.龙脑C.樟脑D.莪术醇E.斑蝥素。
【执业药师考试】萜类和挥发油(一)
• 【A】65% • 【B】50% • 【C】30% • 【D】80%
• 【E】90%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9.Girard 试剂法主要用于挥发油中哪类成分的分离
本题思路: 2.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 【A】(CnHn)n • 【B】(C4H8)n • 【C】(C3H6)n • 【D】(C5H8)n • 【E】(C6H8)n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 【A】皂苷 • 【B】黄酮 • 【C】青蒿素 • 【D】强心苷 • 【E】蒽醌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环烯醚萜苷具有的性质是
• 【A】苷键不易被酸水解 • 【B】苷元遇氨基酸产生颜色反应 • 【C】与氨基酸加热不产生反应 • 【D】苷元稳定 • 【E】与葡萄糖产生颜色反应
本题思路: 8.区别挥发油与油脂常用的方法是
• 【A】相对密度 • 【B】溶解性 • 【C】皂化值 • 【D】油迹实验 • 【E】比旋度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9.挥发油不具有的性质是
• 【A】挥发性 • 【B】亲脂性 • 【C】折光性
萜类和挥发油(一) (总分:52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52,score:52 分) 1.冰片的结构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药师题-萜类和挥发油1、典型单萜烯的结构中,应具有的不饱和度数目是A.2B.4C.1D.3E.52、一般在35~70℃(1333.22Pa)被蒸馏出来的是A.单萜烯B.倍半萜烯C.含氧单萜D.含氧倍半萜E.二萜3、组成萜类的基本单位是A.苯丙素B.甲戊二羟酸C.异戊二烯D.2-苯基色原酮E.苯骈α-吡喃酮4、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COB.EtOHC.COD.MeCOE.SO5、为了将挥发油中的羧酸和酚进行分离,应加入A.5%NaHCOB.NaHSOC.2%NaOHD.Girard试剂E.1%HCl6、用分馏法分离单萜烯烃中的①三烯,②二烯和③一烯时,馏出的先后顺序为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E.③①②7、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A.碳原子数不同B.碳环数不同C.氮原子数不同D.氧原子数不同E.氧环数不同8、鉴定挥发油的常用方法是A.冷冻法B.升华法C.水蒸气蒸馏法D.气相色谱法E.分馏法9、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A.氯仿B.石油醚(60~90℃)C.丙酮D.95%乙醇E.石油醚(30~60℃)10、欲将挥发油中的醛和酮类成分进行分离,应加入A.GirardT试剂B.GirardP试剂C.NaOHD.NaHSOE.NaHCO11、可获得常含有较多脂溶性杂质的粗制挥发油的方法是A.压榨法B.溶剂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E.盐析法12、从富含挥发油的新鲜植物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常用方法是A.压榨法B.溶剂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E.盐析法13、能够防止氧化热解,提高挥发油品质而且提取效率高的方法是A.压榨法B.溶剂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CO超临界流体提取法E.盐析法14、评价薄荷油质量的重要指标是A.新薄荷醇B.乙酸薄荷酯C.薄荷酮D.薄荷醇E.胡椒酮15、薄荷醇属于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6、紫杉醇属于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7、龙脑(冰片)属于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8、青蒿素属于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19、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醚基B.内酯羰基C.内酯环D.过氧桥E.与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20、水解1g挥发油中的酯类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A.酸值B.碱值C.皂化值D.酯值E.极性21、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A.酸值B.碱值C.皂化值D.酯值E.极性22、分离龙胆苦苷四乙酰化物和獐芽菜苷四乙酰化物用A.AgNO硅胶柱色谱B.60%~65%HPOC.吉拉尔试剂D.氧化铝柱色谱E.硅胶柱色潜23、分离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用A.AgNO硅胶柱色谱B.60%~65%HPOC.吉拉尔试剂D.氧化铝柱色谱E.硅胶柱色潜24、龙胆苦苷是A.单萜B.二萜C.环烯醚萜醇D.环烯醚萜苷E.裂环环烯醚萜苷25、穿心莲内酯是A.单萜B.二萜C.环烯醚萜醇D.环烯醚萜苷E.裂环环烯醚萜苷26、用于挥发油提取的常用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B.吸附柱色谱法C.水煎煮法D.UV光谱法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7、用于挥发油鉴定的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B.吸附柱色谱法C.水煎煮法D.UV光谱法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8、用于挥发油分离的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B.吸附柱色谱法C.水煎煮法D.UV光谱法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9、最先馏出的是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30、第二个馏出的是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31、第三个馏出的是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倍半萜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化合物时,馏出顺序为32、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最后馏出的是A.单萜烯B.单萜酸C.单萜醇D.单萜醚E.倍半萜33、皂化值是挥发油中的A.酸值加皂化值B.皂化值减酸值C.酸值减皂化值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E.酸值与酯值之和34、酯值是挥发油中的A.酸值加皂化值B.皂化值减酸值C.酸值减皂化值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E.酸值与酯值之和35、酸值是挥发油中的A.酸值加皂化值B.皂化值减酸值C.酸值减皂化值D.羧酸和酚类成分总和E.酸值与酯值之和36、栀子苷属于A.C-取代环烯醚萜B.C-无取代环烯醚萜C.裂环环烯醚萜D.二萜E.三萜37、梓醇苷属于A.C-取代环烯醚萜B.C-无取代环烯醚萜C.裂环环烯醚萜D.二萜E.三萜38、龙胆苦苷属于A.C-取代环烯醚萜B.C-无取代环烯醚萜C.裂环环烯醚萜D.二萜E.三萜39、獐牙菜苦苷属于A.C-取代环烯醚萜B.C-无取代环烯醚萜C.裂环环烯醚萜D.二萜E.三萜40、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A.柠檬烯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丁香酚41、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的是A.柠檬烯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丁香酚42、能与3,5-二硝基苯甲酸碱性醇溶液反应的是A.柠檬烯B.鱼腥草素C.龙胆苦苷D.新穿心莲内酯E.丁香酚43、常用于分析挥发油类成分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树脂法B.大孔吸附树脂法C.分馏法D.气相色谱法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44、常用于分离挥发油中沸点差异较大成分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树脂法B.大孔吸附树脂法C.分馏法D.气相色谱法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45、常用于分离挥发油中双键位置不同成分的方法是A.离子交换树脂法B.大孔吸附树脂法C.分馏法D.气相色谱法E.硝酸银络合色谱法4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酚性成分应使用A.1%硫酸溶液B.5%盐酸溶液C.2%氢氧化钠溶液D.20%硝酸银溶液E.氯化钠水溶液4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酸性成分应使用A.1%硫酸溶液B.5%盐酸溶液C.2%氢氧化钠溶液D.20%硝酸银溶液E.氯化钠水溶液48、银杏内酯是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B.二萜类化合物C.肽类化合物D.有机酸类化台物E.倍半萜类化合物49、龙胆苦苷是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B.二萜类化合物C.肽类化合物D.有机酸类化台物E.倍半萜类化合物50、分离龙胆苦苷四乙酰化物和獐芽菜苷四乙酰化物用A.AgNO硅胶柱色谱B.60%~65%HPOC.吉拉尔试剂D.氧化铝柱色谱E.硅胶柱色谱51、分离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用A.AgNO硅胶柱色谱B.60%~65%HPOC.吉拉尔试剂D.氧化铝柱色谱E.硅胶柱色谱52、穿心莲内酯是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B.倍半萜类化合物C.二萜类化合物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53、甜菊苷是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B.倍半萜类化合物C.二萜类化合物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54、梓醇是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B.倍半萜类化合物C.二萜类化合物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55、莪术醇是A.环烯醚萜类化合物B.倍半萜类化合物C.二萜类化合物D.二倍半萜类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5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酚性成分应使用A.1%硫酸溶液B.5%盐酸溶液C.2%氢氧化钠溶液D.20%硝酸银溶液E.5%碳酸氢钠溶液5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萃取酸性成分应使用A.1%硫酸溶液B.5%盐酸溶液C.2%氢氧化钠溶液D.20%硝酸银溶液E.5%碳酸氢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