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01
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拿来主义案例,引导学生关 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增强法律 意识。
02
讨论科技创新与道 德伦理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与道德伦 理的关系,明确科技发展的道德 底线。
03
关注社会公德问题
通过拿来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公德问题,提高公共道德 素质。
06
评价反馈及优化建议
02
探讨科技领域中拿来主义的现象,如技术创新、专利保护、开
源文化等方面的实践与争议。
商业领域的拿来主义
03
分析商业领域中拿来主义的表现,如品牌借鉴、营销策略、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模仿与创新。
课程目标与预期效果
知识与理解
使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 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理解其 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与判断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以 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整 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拿 来主义的实际应用存在困惑。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改进措施
增加拿来主义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设置更 多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
与机遇。
不同文化背景下拿来主义表现差异比较
东方拿来主义特点
阐述东方国家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态度、方式和实践,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 新等。
西方拿来主义特点
分析西方国家在借鉴东方文化时的表现,如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文化的热衷、现代西方对 东方哲学的关注等。
东西方拿来主义差异比较
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东西方拿来主义的异同点,分析其原因和影 响。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目录•知识拓展与应用•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01课程介绍与背景《拿来主义》概述《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旨在批判当时中国文化界的“闭关自守”和“盲目排外”思想,主张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以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

文章通过深入剖析“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对比,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主张。

公开课背景本次公开课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设计的一堂示范课。

课程围绕《拿来主义》这一经典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拓展思维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从批判“送去主义”入手,进而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逻辑清晰,层层深入。

逻辑严密讽刺辛辣举例生动运用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对“送去主义”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通过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如“送古董”、“送古画”等,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了说服力。

030201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这句话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即把活人当作古董一样送去,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践踏。

同时,“进步”一词加引号,表示反语,实际上是对这种行为的讽刺和批判。

要点一要点二“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强调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2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杂文,教材将其与《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等文章编入一个单元,共同形成一个关于“学习"的文化主题,同时,在写法上,单元提示明确要求:准确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到单元学习任务群和课后学习提示中提到的“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和关于“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的表述,以及“议论要有针对性”的学习要求。

在重难点的把握上,要立足鲁迅文章的艺术特色及其思想价值,探寻其时代内涵,以此来确定本课的教学框架。

学情分析:分析《拿来主义》最大的难点是时代的隔阂,学生对其写作背景虽有一定了解,但信息不充分,不容易充分理解整个比喻体系中各部分喻体所指。

另外,本课是理论性较强的杂文,说理性强,需要精心设计语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增强获得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目标1.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批判力量。

2.读写结合,学习运用“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作驳论文。

3.体会拿来主义现实意义,挖掘拿来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先驳后立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结合所学,从比喻论证的角度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3.思维拓展,体会拿来主义深刻的思想以及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鲁迅“拿来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思考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展示预习反馈,呈现教学目标2.情境设置: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明的碰撞、文化的交流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针对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大家是如何看待的?班级微型辩论赛学生辩论:正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反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弊大于利教师简要总结并评价,导入本课。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公开课一 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先破后立的驳论典范,比喻论证的经典传奇 一一《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内容,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分析手法,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 .赏析语言,体会鲁迅讽刺犀利的语言。 教学重点: 梳理内容,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体会鲁迅讽刺犀利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代背景,导入文本。 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一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 根据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运用反语,“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原是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是对民族利益的背叛和出卖。这表达 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强烈的嘲讽之情。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明确】“国粹”是反语,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烟灯烟枪”比喻的是文化糟粕,是不可能在“国粹”之列的,作 者这样写,批判、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明确】送“古画新画”,“几位”“几张”“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讽刺少的可怜,还一路招摇卖好之丑态,“捧”“ 发扬国光”,“捧”指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更顺道到欧洲传道。
【明确】送“梅兰芳博士”,“催进”“传道”“顺便”,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之新伎俩;“算得”“一点”“进步”,“进步” ,反语,实则是退步、堕落。“算得”“一点”指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不齿。
鸦片一一有利有害一一送药房(用在正途上,用得其所)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一份针对拿来主义的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案例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并帮助他们培养拿来主义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特点和原则;2. 了解和分析拿来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 培养学生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4.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拿来主义概念:通过举例解释拿来主义的含义,即从他人或外部资源中获取灵感、经验和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

2. 引发思考: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案例,讨论为什么拿来主义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

二、讲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实践(15分钟)1. 解析拿来主义的原则:即灵感汲取、参照和改进。

2. 分析拿来主义的实践过程:从找到合适的案例、汲取经验和知识,到进行创造和改进。

三、案例分享(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域(例如科技、艺术、商业),找到一则拿来主义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分享,其他小组进行听评和提问。

四、活动设计-拿来主义创意竞赛(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竞赛: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需要选取一个现实问题,并运用拿来主义的思维进行解决方案的创造。

2. 时间限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搜集、参考相关案例,创造并准备展示。

3. 小组展示和评选:每个小组进行创意展示,并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取最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活动设计。

2. 学生反思:学生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拿来主义概念、讲解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并培养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灵活运用拿来主义解决方案的能力。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先破错误 观点,再提 出相对正 确的观点


破 立 先破后立 结 合
拿来主义
小结:论证思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排外 媚外 侵略 所以 因 为
因 果 论 证
拿来主义
因为闭关、送去、 送来都不好,所以 只能拿来。
揣摩鉴赏· 语言艺术

比较下文与原文的差异,推敲哪一种写法更 好。
中国一向是闭关锁国,自己不去,别人也不 许来。自从鸦片战争后,又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 义”了。
符合画的特征;卑下地炫耀;卖力地讨好 捧 自欺欺人,反语讽刺 还有几位“大师”们 ___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挂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___过去,叫作“ _______”。 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 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 激愤的反语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进步 显出一点 了。
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孱头
怕被染污
昏蛋
勃然大怒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
徘徊不敢走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大吸鸦片
不敢面对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产”
比喻
大宅子
孱头 昏蛋
文化遗产
废物
逃避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
投降主义者
反面指出错误做法
比喻论证
喻 体
揣摩鉴赏· 语言艺术

推敲比较,原文好在哪里?
暗含讽刺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闭关锁 化抽象为直观 炮打破了大门(鸦片战争)之后,又碰了一 串钉子(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024(完整版)《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

2024(完整版)《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

•课程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效果展示•教材分析与处理建议•知识拓展与应用举例•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课程背景与目的《拿来主义》作品介绍作者鲁迅发表时间与刊物《中华日报》的副刊上,后收入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主题和主要内容批判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文学手法与特色运用讽刺、比喻等手法,采用贴切、形象的比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

评选机构某权威教育机构参赛作品范围全国各高校、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报送的《拿来主义》相关课程评选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获奖等级与荣誉一等奖代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均达到极高水平优质课程评选背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主要内容、文学手法和作者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拿来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程意义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方法《拿来主义》核心思想解读01批判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强调在借鉴外来文化时,要有选择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2反对盲目排外与全盘西化指出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和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错误倾向,并阐述其危害。

03倡导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新鼓励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新,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知识点梳理对《拿来主义》中的关键概念、主要观点、论证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拓展延伸通过引入相关历史背景、文化现象等,对《拿来主义》中的观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交流与借鉴的问题。

拿来主义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拿来主义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施“送去主义”的危险性;背面5段,论证 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施“拿 来主义”。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发国民党政府
实施“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 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尚有 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 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反语,挖苦不觉得耻,反觉得荣;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能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 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称贫乏。作者挖苦批判的锋芒不 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 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 价地送人或施舍,普通不怀有什么不良 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研读第二部分: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
领略运用形象的比方阐明抽象的深
刻的道理的写作办法。
思考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怎么理解?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
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 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当而幽默 的比方。作者对于如何占有,如何挑选,早已深 思熟虑,胸存成算。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 以小喻大,进一步浅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 到感染。这就是幽默的力量。鲁迅的幽默和幽默, 正如唐弢在《琐忆》中所说:“他揭开了矛盾, 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他的 不凡的观察力。”“显示了一种成熟的思想战士 的特点。”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答案】 A 丰富 B 丰饶 C 丰盛 D 丰厚
第13页
5.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__周__树__人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 代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 和 革 命 家 。 有 小 说 集 __《__呐__喊__》____ 、 __《__彷__徨__》__ 、《__故__事__新__编__》, 散 文 诗 集 __《__野__草__》____ , 散 文 集 __《__朝__花__夕__拾_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中篇小说_《__阿__Q__正__传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答案】 A 吝啬 B 吝惜
第9页
(2)自许 自诩 ①李咏________中国最红男主持,每天都为女儿写日记。 ②因为我永远以你的信徒________,崇拜你寄迹寓踪的一切事 物。 【解析】 自许,自我期许。自诩,自夸。意思区别很大。 【答案】 A 自诩 B 自许
第10页
(3)讨论·议论 A.为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全党进行了一次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________。 B. 小梅最讨厌那种没事儿总在背后________别人的家伙。 【解析】 都是动词,都有表示意见的意思。讨论,侧重指针 对某个问题大家正式发表意见。施动者必须是两个人以上,多为有 组织地进行。议论,侧重指好坏、是非等正式的说法、看法,施动 者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个人,多为自发地进行。 【答案】 A 讨论 B 议论
第25页
7.第一段中举了“送去主义”的“学艺上”的事例。在国外 举办文物展览和画展,送艺术家出国表演和介绍,一定就是“卖 国”吗?
第4页
○11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12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 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13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 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14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 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 识也没有。 ○1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 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6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 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初读文本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6)为什么拿来。 第二部分(7)提出观点——拿来 第三部分(8-10)怎样拿来。
什么是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 解?
•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拿来主义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
《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 阿Q正传》,成功
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尼采 类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论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证
他发疯而死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亡国灭种
作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我 用 们的子孙必沦为乞丐。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 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 机或目的。
思考:什么要拿来?1~6 段讲了哪些主义?这些主 义的现象、实质、危害是什么?
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为何要实行拿来主义,不能实行其他主义吗?
表现
实质
后果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 己 不 去 , 别 人 闭关锁国政策 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画、送 卖国政策 人……
送鸦片、废枪炮、 经济文化侵略 香粉……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本土化改造
将吸收的外来文化或思想 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进行 改造和创新,使其适应本 土环境。
批判性思维
对外来文化或思想保持批 判性思维,不盲目崇拜, 而是理性分析和评价。
拿来主义实践方法
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或思想 的异同,发现其优点和不 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 吸收和借鉴。
历史研究法
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 ,了解外来文化或思想的 发展历程和背景,为拿来 主义提供历史依据。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 奖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与分享 • 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
拿来主义的定义
拿来主义是指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或经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 吸收其精华,同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思想。
社会生活中拿来主义体现
借鉴他山之石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可以学习借 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 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成果,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弘扬传统文化
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注 重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
展。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拿来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应 用,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拿来主义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拿来主义作为一种 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课目的与意义
公开课的目的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普及拿来主义的 理念和实践,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 传承和创新。

(2024年)《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4

(2024年)《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4
2024/3/26
教学内容与方法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主体地位
反思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 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育科研能力
反思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够独立开展教育科 学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024/3/26
9
授课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介绍相关背景或提出引导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按照逻辑顺序,逐步深入讲解文本内 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024/3/26
巩固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归纳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
2024/3/26
21
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报告 ,展示他们对《拿来主 义》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024/3/26
个人演讲
鼓励学生就《拿来主义 》的某个方面发表个人 见解,锻炼演讲能力。
写作作品
互动问答
将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 汇编成册,进行展示和
评价。
22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环节 ,检验学生对《拿来主
0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的照 片、生平资料和相关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0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鲁迅 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等。
03
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加强师生之 间的交流和讨论,比如可以建 立微信群或QQ群等,方便学 生随时提问和交流。

《拿来主义》赛课一等奖课件

《拿来主义》赛课一等奖课件
《拿来主义》赛课一等奖课件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拿来主义的案例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延伸思考
01课程背景与目标Chaper《拿来主义》背景介绍
鲁迅创作背景
探讨鲁迅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提出“拿来主义”思想。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全 球科技进步。
培养创新人才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05
学生互动环节
Chapter
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运用拿来主义
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领域或兴趣爱 好进行分组,每组4-6人。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鲁迅强调要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既要继承优 秀传统,又要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文本风格与作者其他作品比较
与《狂人日记》的比较
《狂人日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狂人的视角 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拿来主义》则通过 议论的方式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两者都 体现了鲁迅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以及对社会问 题的深刻思考。
创新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 中,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承与发扬传统艺术
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 发展,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科技发展中拿来主义的推动作用
借鉴先进科技成果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本国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在工作方面,可以运用拿来主义的思 想,借鉴行业内外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 率和质量。

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题12《拿来主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理清文章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本文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清文章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 C、蹩进(bié)闭关(bì) 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惩治腐败,打击贪赃枉法,________贪污分子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今天是校庆的日子,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又________在一起。

③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自己孩子一味________,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④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___。

A.揭发汇聚溺爱裁决 B.揭露会聚宠爱裁定C.揭发会聚溺爱裁决 D.揭露汇聚宠爱裁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金黄色,___________。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2024)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2024)
提问与答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通过教师答疑、学生 互助等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024/1/28
14
04
教学效果与评估
Chapter
2024/1/28
15
学生参与度分析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主动发言,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 现积极,能够主动承 担任务,与小组成员 协作良好。
2024/1/28
22
06
总结与致谢
Chapter
2024/1/28
23
课程总结回顾
本次《拿来主义》公开课获得了圆满成功,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充分展现了拿来主义的精髓和魅力。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参与者深入了解了拿来 主义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
2024/1/28
实效性。
我们将积极拓展拿来主义的应 用领域和实践案例,为参与者 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和实
践平台。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其认识 到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 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1/28
5
授课对象及特点
2024/1/28
高中生及以上水平
01
本课程主要面向高中生及以上水平的学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
2024/1/28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对教师的 提问能够迅速作出反 应。
16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出主要信息,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2.掌握鲁迅针砭时弊的议论针对性和“婉而多讽”的杂文特点。

3.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掌握“学习之道”,能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及个人的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1.抓出主要信息,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2.掌握鲁迅针砭时弊的议论针对性和“婉而多讽”的杂文特点。

3.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掌握“学习之道”,能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及个人的成长。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鲁迅先生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

清政府实行__,结果落后挨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___;国民党反动政府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和文化上继续实行_____;当时,在我国文化界,如何对待和___,存在两种错误认识,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2.鲁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讲了哪几种主义?其实质是什么?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送去主义——崇洋媚外,卖国求荣送来主义——经济掠夺,文化腐蚀3.拿来主义是什么意思?其实质是什么?有选择,为我所用,不卑不亢。

4.文章通过什么方式提出论点?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第二课时1.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请找出课文中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占有,挑选。

(前提和关键)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小结】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3.第8段是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来说理的举例。

比喻: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阐述抽象难懂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去主义
表现 只是送出去,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 媚外、卖国
后果 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 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
后果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来”、 “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 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 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灯和 烟枪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 销毁大部分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 坚决抛弃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为什么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了大门(鸦片战争)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到现在,成 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揣摩鉴赏·语言艺术恭敬的媚态跃然纸上
符还合有画几的位特“征大;师卑”下们捧地__炫_着耀自几;欺张卖欺古力人画地,和讨反新好语画讽,刺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___过去,叫作发“扬__国__光___”。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 这里不想讨论梅博激士愤演的艺反和语象征主义的关系,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显出一点进步 了。
再次浏览全文,完成以下问题:
1,按照议论文的结构“为什么 ----是什么----怎么样”。找 找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是文中 的哪一句?
2,给文章分段
【拿来主义】
我们要 运用脑髓,
文章的中心 论点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整体把握
回 顾 全 文
第一部分(1--7):揭露批判“送去 主义” ,树立自己的观点(提出“拿 来主义”的观点)。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 2、把握作者思路。 3、领会中心思想。
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 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
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文集: 《华盖 集》、《坟》、《二心集》、《而 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错误态度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破
怎么样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鱼翅
吃掉
正确态度
鸦片
(占有、挑选) 烟枪烟灯
送药房 展览,毁掉

姨太太 走散
问 题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 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鱼翅
吃掉 喻文化精华
鸦片
送药房 喻益害并存
大宅子里的遗产
烟枪烟灯 送,毁掉 喻文化糟粕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
种文艺性政论 特点:
文,主要指 1、敏感性,表现在它必须时刻注视着 “五四”以来,社会,关注着人生。 以鲁迅为代表 2、战斗性,指其借助于短小精悍的形 的那种精辟、 式,对社会上错误的东西给予讽刺打 犀利,带有浓 击。 烈的文艺色彩 3、艺术性,指其以形象来说理,使读 的议论文章。 者在亦庄亦谐,嬉笑怒骂中领会作者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问题二: “拿来主义”是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
呢?作者似乎没有明白讲出。
大宅子
中外文化遗产
问题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 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不敢进 门
放火烧光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拿 来”!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的思想、意图和目的。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 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 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 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 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 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 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姨太太
走散 喻封建文化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是:
小结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对立 拿来主义
先破错误
观点,再提
破 出相对正 确的观点
破 立
先破后立 结


小结:论证思路
闭关主义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因 果


送来主义
侵略

拿来主义
所以
因为闭关、送去、 送来都不好,所以 只能拿来。
揣摩鉴赏·语言艺术
比较下文与原文的差异,推敲哪一种写法更 好。 中国一向是闭关锁国,自己不去,别人也不 许来。自从鸦片战争后,又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 义”了。
揣摩鉴赏·语言艺术
暗含讽刺
推敲比较,原文好在哪里?
中国一向是所谓“化闭抽关象主为义”形(象闭关锁国), 借自用己比不去喻,,别形人象也直不观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
孱头
昏蛋
废物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不敢面对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产”
大宅子
孱头
比喻
昏蛋
文化遗产
废物
逃避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 投降主义者
反面指出错误做法
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应采取的态度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完全吸收
杂文的特点
诙写篇寓生迅 谐法幅理动速 幽灵短深形及 默活小刻象时
自诩(xǔ) 残羹(gēng) 冷炙(zhì) 冠冕(guān miǎn)堂皇 骨髓(suǐ) 吝啬(lìn sè) 蹩(bié) 孱头(càn)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自诩:自我夸耀. 譬如(pì):比如。
, 第二部分(8-- 9):阐明“拿来
整 主义” 的具体内容。

思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
路 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问题一:
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 作者却花将近一半的篇幅扯其 它“主义”,是否偏题了?
闭关主义
表 现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 质 惧外、排外
后 果 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