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五:从宇宙看地球(新课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中看地球(第5课时)教案 (2)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二是黄赤交角的意义;三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认识本节内容考查的难易程度,对症下药,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复习重点:结合案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两者产生的周年变化及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和纬度差异,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
2、复习难点:结合太阳光照图和实际案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本单元乃至本模块的难点问题,学习的主要方向在于一是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二是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昼夜长短以及季节的判断。
三是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探究活动1:读图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规律,完成表1。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表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表(以北半球为例)师生共同小结: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中地理_《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已经学习完,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加上学习内容的难度较大,所以我设计了这节习题课。
针对本单元重点内容,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8个实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检验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
本节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1、学生对组检查前置作业2、学生谈生活中与本单元知识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3、学生讨论并展示学案第二部分的8个具体的生活案例4、知识结构展示5、能力提升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爱生活,善发现谈谈:生活中有哪些与本单元联系密切的具体事例?二、读生活,找热点1.假设今天晚上21点整用天文望远镜在某个位置发现了织女星。
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明天晚上要在同一位置再看到织女星,应该是什么时间?2.有一对双胞胎,一前一后生下,但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岁。
这种情况可能吗?3.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哪半球(南、北)?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4.正午的时候,我们的树影朝哪?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哪一天最短?5.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哪一天面板的倾角最大?6.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
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7.在野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断口的年轮来判别方向,树木年轮与方向有什么关系?8.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正房大门通常都是朝向什么方向的?为什么?三、爱总结,爱学习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学习障碍:(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而不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加之间隔时间又比较长,因此,学生的基础极为薄弱。
(2)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而该部分内容对空间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考纲解读】(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图二图一图三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1.1 从宇宙看地球 - 教案
房山高级中学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地理第1周01 总编号:01 主备人:桑浩凯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1.1 从宇宙看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2.从空间上把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3.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建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示分析、精讲点拨四、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设计: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组成:(2)光年:计量天体间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亿~亿光年。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 、、、、、、。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性、性、性三、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四、太阳辐射1.能量的来源:反应2.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等和、太阳能等常规能源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2)天气状况。
(3)海拔高低。
(4)日照时间长短。
4.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活动:1、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层、层和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①黑子:发生在层中,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年。
②耀斑:发生在层中,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对地球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对地球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吸收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对地球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成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太阳光照稳定外部条件运行轨道安全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A B C D EF G H I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的水五、问题解决情况检测:1. 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A .牛郎星B .太阳C .月球D .水星2.若下图中S 表示太阳,则图示表示的天体系统有 ( )A .地月系与太阳系B .太阳系与银河系C .地月系与银河系D .太阳系与河外星系3.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 .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C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D .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4 、下列现象的诱因最有可能是太阳活动的是: ( )A .江西九江一带发生地震,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B .新加坡上空电闪雷鸣,倾盆大雨D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指南针胡乱摆动5.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8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8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层级结构。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五带气候特点等。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2.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实例。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识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炎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似乎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根本的天体〔附:练习稳固对天体特征学问的理解和熟悉〕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自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宇宙的组成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宇宙、地球模型,地球仪,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地球仪,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展示宇宙、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中的地球。
(2)提问: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2.学习宇宙的组成(1)讲解宇宙的概念。
(2)介绍宇宙中的主要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3)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3.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4.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讲解地球的形状:椭圆体。
(2)介绍地球的大小:半径、表面积、体积等。
(3)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课时1.学习地球的运动(1)讲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
(2)讲解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轨道等。
(3)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2)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物钟、农业布局等。
(2)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列举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3.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模型、图片、地球仪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名称: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3、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4、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2、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高中版;2、地球仪、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地理图片、地球运动模拟图等教学材料;4、复习资料和题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照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我们所处的地球地理特征有哪些?- 地球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2:概念解释和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白板,讲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并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 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地壳、地幔、地核、大洋和陆地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 地球的运动规律:自转、公转和倾斜等;- 地理经纬度的概念:赤道、南北极、经度和纬度等。
Step 3:地球运动模拟图(10分钟)通过地球仪或地球运动模拟图,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度,让学生理解地理经纬度的含义。
Step 4: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知识巩固(20分钟)通过提供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解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特点;2. 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的整体认知。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录播课程《宇宙中的地球》;3. 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播放《宇宙中的地球》录播课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讨论与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总结出结论;2.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分析该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撰写小组报告。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案例,如寒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交流答案。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地球运动的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掌握。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转规律;2.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3.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转规律;3.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2.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演示;2.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3.观看相关视频。
五、教学内容5.1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向东自转,每日需24小时,自转轴倾斜23.5度。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绕太阳一周约365天6小时。
5.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转规律1.地球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太阳系第三个行星;2.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引起日地现象,形成昼夜变化,自转轴倾斜引起季节变化;3.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存在引力作用,影响它们在轨道上的运动。
5.3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1.地球和月球的相互关系:月球绕地球公转,影响地球的潮汐现象;2.地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地球公转引起日地距离变化,产生不同的日照时间、温度和气候等;3.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行星互相影响,形成某些天象现象,如流星雨等。
六、教学案例两个地点(位于赤道和北极圈)在同一天上午10点时测得太阳高度角分别为60度和0度,问两地的位置?答案:在上述情况下,位于赤道的地点离太阳较近,太阳直射,阳光垂直入射,高度角为90度;而位于北极圈的地点则处于极昼和极夜的交替中,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高度角为0度。
因此,两地的纬度相差90度。
七、总结通过本次地理复习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转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理解了它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11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工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X月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从宇宙看地球
从宇宙看地球◆考纲要求1.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了解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4.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5.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层次。
3.了解太阳、太阳系的基本概况◆重点难点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
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宇宙1.概念:和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世界。
2.特征(1)物质性: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叫。
常见的自然天体有、、、、等,其中和是最基本的天体。
【问题探究】如何区分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2)运动性:①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②主要级别和层次:其他天体总星系其他天体河外星系(简称星系)3.范围: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目前已达到光年。
【问题探究】总星系就是宇宙,说法对吗?1.太阳系的成员(由近及远):【问题探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有哪些?【典型例题】(2007.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彗星和流星体B.空中飞行的飞机C.河外星系D.海洋中行驶的轮船(注意:物体要成为天体必须穿过大气层,到达宇宙空间。
)【课堂反馈】1、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恒星和行星 B.卫星和彗星C.流星体 D.恒星和星云“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回答2-4题。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大小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可见宇宙⑦宇宙⑧星系A. ①③⑤⑥⑦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⑧D. ①③⑥⑦⑧4、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5、在太阳系中,地球公转轨道位于()A.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B. 水星轨道与金星轨道之间C. 金星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D. 木星轨道与天王星轨道之间【归纳总结】【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2022年 第一中学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梁河一中2021届地理学案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使用课时·5-7课时考纲·见创新设计p16页主备人:王李瑞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前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天体指宇宙中①的存在形式。
2类型:②、星云、③、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④、⑤,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地月系→⑥→⑦→总星系。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⑧、⑨、⑩。
2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宇宙环境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平安的宇宙环境中。
2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使水能存在。
2有适中的,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3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幅度小,有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四、选择题1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观看天空,看到数量最多的天体是。
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2以下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B太阳系共有太阳、行星和卫星三级天体系统C北斗七星组成一个天体系统D太阳系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根本的天体系统3以下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八大行星中温度最高的是火星B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天王星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D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A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类似D从结构特征来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5以下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①A日地距离适中②B地球运动方向C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④D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6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4课时)学案(2)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四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和“黄赤交角的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生生合作,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尽可能从地球公转的一般特征入手,进行一定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学会结合“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学习策略】1.通过与地理自转特征的对比,掌握地理公转运动的主要特征。
2.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进行一定的图文训练,并科学表示地球公转运动的主要特征。
3.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等疑难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
有关地球公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基本方法就是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来学习和讨论,此外,还可以与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对比了解。
探究活动1:读图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主要特征,完成表1。
表1:地球公转特征表图2图3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图3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考点诠释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从空间想象黄道面和赤道面交角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复习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往返运动,运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①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关系;②充分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方向、位置以及特殊节气所对应的时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学案(2)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图示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等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借助地球光照示意图图,认识并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1.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
2.通过绘制、对比不同太阳光照示意图或天文热点,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规律。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活动建议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2,完成表1。
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图3[典例剖析1] 图3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3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 .低纬度地区B .中纬度地区C .北极附近D .南极附近2.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 .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图2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二、在光照图上判读并运用晨昏线活动建议3:结合图4、图5太阳光照示意图,判读晨昏线,并尝试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与图中各角度的关系。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如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理论上,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为一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和,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2010年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五:从宇宙看地球(新课标)
第三讲从宇宙看地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2.从空间上把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本讲重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3.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本讲难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点拨: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经典例题1] 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卫星C.吉林1号陨石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解析】天体是位于太空中的各种星体、气体和尘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但地球内部的物质则不属于天体。
原来在宇宙空间,后来成为地球上的陨星,则也不属于天体范畴。
【答案】B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组成(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经典例题2]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 D.③⑥ C.④⑥ D.②③⑤【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从宇宙看地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2.从空间上把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本讲重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3.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本讲难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点拨: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经典例题1] 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卫星C.吉林1号陨石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解析】天体是位于太空中的各种星体、气体和尘埃。
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但地球内部的物质则不属于天体。
原来在宇宙空间,后来成为地球上的陨星,则也不属于天体范畴。
【答案】B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组成(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经典例题2]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 D.③⑥ C.④⑥ D.②③⑤【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恒星和星云之间,恒星和恒星之间,行星与行星之间不能构成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系统。
【答案】A[经典例题3] 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B.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解析】光年和天文单位都可以作为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天文单位=4.2光年,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所以不可能为140多亿个天文单位,而是140多亿光年。
【答案】D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分类:类别包括行星距日远近体积质量平均密度表面温度卫星数目光环有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近远小大高低没有很少无巨行星木、土大小多有远日行星天王、海王、介于前两者间介于前两者间较多有无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经典例题4]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卫星数目比土星多C.自身能发光 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知识的理解能力,金星位于水星和地球之间,A项说法错误;八大行星中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B项错误;行星不能自己发光,靠反射大阳光而发亮,C项错误;由于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其表面温度高于地球,D项正确。
【答案】D三、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成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成分:H、He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5.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经典例题5] 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C.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解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大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所以本题答案是C。
【答案】C6.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7.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8.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三、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如图3-3所示)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①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中,是指其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左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②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中,是指某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增亮的班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吸收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经典例题6] 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解析】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在大约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电磁波对人造卫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形成极光,但耀斑爆发几分钟后不一定极光就变得格外绚丽。
【答案】A[能力训练]1.天体的正确定义是()A.宇宙间日月星辰的总称 B.肉眼所见到的所有星体C.天球上的所有星体 D.宇宙间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A.牛郎星 B.太阳 C.月球 D.水星3.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称为总星系C.宇宙由物质组成,任何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D.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应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图示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回答4~5题:4.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5.美国“机遇号”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6.地球和天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相差240多摄氏度,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而天王星没有B.地球上有人类活动,大量的工厂炉灶等多年排放的废热使地球表面增温,而天王星上无人类活动C.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强烈温室效应所致D.地球距离太阳近,天王星距离太阳远,获取的太阳辐射差异大7.下列叙述中与地球上具有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上具有大气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8.若下图中S表示太阳,则图示表示的天体系统有 ( )A.地月系与太阳系B.太阳系与银河系C.地月系与银河系D.太阳系与河外星系读“太阳系示意图”,分析所给材料,回答9-12题。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在它的引力作用下,其他天体绕日运动。
9.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10.天体是指()A.所有恒星 B.所有行星 C.彗星和星云 D.宇宙中任何物质11.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A.太阳中心温度低 B.太阳由中心向外分为三个层次C.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D.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发射光线12.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13.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14.有关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见光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的最外层B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可见光越来越少C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D 太阳活动频繁时,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会增强15.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