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与实践
( eln j n nvri fS i c & e hoo y H i nj n abn 1 0 2 ) H i gt g U i s y o ce e T c n lg eI gi g H ri 0 7 o a e t n o a 5
A b ta t F o t e u r n r a iy, t e ” i t — Li e — f c — b d , ’ t r e d me s o a t a h n me h d a d t i e o f se ” s r c : r m h c r e t e l t h Po n n ae o y ’ h e - i n in l e c i g t o s n s r v t o t r 3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仅 需 要 学 生 掌 握 理 论 基 重 于 拓 宽 学 生 视 野 , 助 学 生 从 整 体 上 把 不 帮 础 内 容 , 需 要 提 高 实践 能 力…。 课 程 学 握 所 学 知 识体 系 , 建 整体 知识 结 构 , 绝 还 该 构 杜 习难 度 大 , 后 续 课 程 的 学 习 有 重大 影 响 , “ 见树 木 ” “ 见森 林 ” 象 , 出 同一 门 对 只 ,不 现 突 因 此 , 们 应 重 视 该 课 程 的 建 设 与 教 学 方 课 程 各 章 节 之 间 、 同 课 程 之 间联 系 , 我 不 树立 法 的 改革 与 探 索 , 力提 高 教 学 质 量 _。 努 2 电 “ 工 程 ” “ 系统 ” 念 。 如在 模 拟 电子 】 大 、大 概 例 以 子技 术 课 程 的 改 革 的 目的是 培 养具 有 较 高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中 , 三 极 管 为 中心 将
El t o i Cu rc l m a hi g Re o m s a c Ex o a i n a d ec r n c r i u u Te c n f r Re e r h pl r t o n Pr c ie a tc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构成 的 同步 时序逻 辑 电路 。对于 目前 大多 数教材 中详
细 介绍 的逻辑 化简 内容 ,因实 际设计 中采 用 的开发 系 统 中多 包含 自动化 简程 序 , 不必 手工运 算 , 因此 对逻辑 化简 和 卡若 图化简 只 需介绍 一些 基本 知识 ,不必作 大
量训 练 。
(L 发 展 。大规模 集 成 电路 在 电子 信息 技 术领域 的 VS) 1
m 育 坛 I0 教 论 9 1
理论 与实践 、 术 与应 用 的有机 融合 。 技
模 拟 电路 内容繁 杂 , 教学 难度 大 , 应将 该部 分 内
容处 理 成 : 以集成 运放 的基 本原 理和 应用 为 主线 , 立 分
元件 电路为 集成 电路 服务 ,尽 量压 缩分 立 元器件 和 电 路 的 内容 ; 讲解 元器件 知 识时 注重 外特性 及 其应 用 ; 以
引 言
高等职 业教 育是 以培 养应 用型 、技 能型 的高素 质 人 才为 目标 。 程建设 与 改革是提 高教 学质量 的核 心 , 课 也 是教 学改 革的重点 。 因此 , 对传 统 的技术基础 课 的
分 立 元件 电路入 门 ,重点讲 授 分立 与集成 相 结合 的 电
路。
数 字 电路部 分 内容不仅 仅 是减 少关 于 门 电路 内部 工 作原理 的分析 , 是应从 整体 上作调 整 。 而 例如 关于 电
教 学 内容 、 学方法 与手 段 的改革势在 必行 。电子技 术 教
课 程 是 电气 类 、 算机 类 、 计 电子 信息 类最 重要 的技 术 基 础 课 程 之一 , 们 对该 课 程 改 革 的基 本 思路 是“ 化 、 我 优 整 合课 程 内容 ,更新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突 出实践 能 力 培养 。 ” 下面 就该 门课程 的教 学改革方 面进 行探 讨 。
浅谈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探索
浅谈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探索摘要:电子技术是技工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目前存在学生基础差,学校实习器材不足等现状。
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对电子技术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分析,以不断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完善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冲击。
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市场,实行灵活的办学方针。
要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立足于提高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技工教育的专业、学制、课时等设置。
要紧扣市场需求,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
对于我们技工学校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一、让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
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而《电子技术基础》内容杂,知识点多,抽象难理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很多学生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和动画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来显示电子的流向和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理解放大原理的实质是电子的控制过程。
在三极管工作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显示输入和输出的波形关系。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而 进 行 的 教 学 活 动 。 一 个 项 目就 是有 计 划 的 、有 固 定 开 始 学 习 兴 趣 和 学 习 能 力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提 供 一 定 的 制 作 项 目 时 间和 结 束 时 间 的 工 作 。原 则 上 项 目结 束 后 应 有 一 件 可 以 供 学 生 选 择 ,并 通 过 自由组 合 建 立 项 目小 组 , 培 养 学 生 的 组 织 协 调 、 团 队合 作 等 各个 方 面 的能 力 。 看 到 的 产 品 。 因此 , 它具 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其他 学校 交流互 动 ,从而提 高学 生 的技 能 水平 。
二 、项 目教 学法 的特 点
项 目教 学 法 是 师 生 通 过 共 同 实施 一 个 完 整 的项 目工 作
3 . 构 建 项 目小组 学 习 ,培 养 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在 实 际 教 学 过 程 中 ,笔 者 建 议 ,教 师 可 以 根 据 学 生 在
个 难 题 。笔 者 作 为 该校 电工 组 教师 ,经 过 多年 的外 出调研 和 学 习, 及 时总 结 经 验 ,采 用 项 目教学 法 来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和 专 业技 能 。经 过 一年 多实 施 ,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和 专 业 技
能都 有 了较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果十 分 明 显 。
在教 学过程 中,学 生保有 自主 的决 策机会 。学生 能够 自主 、 自
由地进 行学 习 ,从而有 效地促 进学 生创造 能力 的发展 。
3 . 发 展 性
四 、 项 目教 学 法 实 施 过 程 中 的 问题 总 结
1 . 教 师 面 临 的 问题 对 专 业 教 师 而 言 , 面 临 的 问 题 主 要 有 : 知 识 水 平 问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尝试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尝试[摘要]为了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适应社会新形势,必须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一些改革与探索,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改革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79-02作为财经类院校中的工科专业,适应新形势,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课程设置的旧模式,适应专业新需求新发展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旧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是第四学期开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第五学期开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专业知识涉及太少,不足以开展专业实践动手环节,更不能参加全国和省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失去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比过去提前一学年,先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第四学期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课程。
这样调整后,学生大二结束后就掌握了研究与开发小型智能电子系统的相关知识,并且在经过第四学期最后一周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的训练后,就可以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了。
二、探索教材改革,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一)理论教材选用改革由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提前,过去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讲授的知识,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就要在数字电子技术中讲授。
为此,我们进行了教材选用的改革。
过去每一门课程都有一本教材,改革后则没有统一的教材,仅指定主要参考书,一般是2~3本。
在这些书中,包括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全部知识。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我们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分析设计思维,加强知识更新”是内容改革的出发点。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探析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探析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技术人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1.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即老师讲解,学生听课。
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并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缺乏实践性在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
学生们只是在纸面上理解电子技术的知识,而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与经验。
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滞后,使得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当前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需要。
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未来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加深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经验。
2. 探索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行业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未来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学会主动探索、研究和创新,适应未来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
3. 跨学科融合未来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对多学科的融合,将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的壁垒,提供更加全面的学科知识,使学生们在不同领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2. 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让教师们更加熟悉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学习。
4. 搭建实践平台学校应该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增强实践能力与经验。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三、 课程设计与问墨法教学相融合 。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教育理论 中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 心理学认为 ,
参考文献 :
【 邓泽民, 1 】 赵沛. 职业教 育教 学设计【 . M] 北京: 中国铁道 出版社 ,
【 陈永 芳. 业技 术教 育专业教 学论 【 . 2 】 职 M] 北京 : 清华 大学 出版
社 ,0 7 20 .
【 范唯 , 3 】 马树 超பைடு நூலகம் 实解决提 升 高职教 育教 学质量的 关键 问题 切
问题 , 让学生结合平时的学习寻找解决 问题 的方法 , 随着课程 内容 卟 中国高等教育 ,0 6 (4 :3 3 . 2 0 ,2 )3 — 5 ( 作者单位 : 江苏靖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
( 辑 王砀) 编
相应增加。 例如 , 在上课伊始 , 以声光控 电路设计为 目标 , 提出问题 ,
3 0
堇
20 ( . 0 6 7)
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 、 解决某个 问题开始的。在电
子技术基础课程 的学习过程 中, 学生总是抱怨学到 的知识与工程应 用有差距。如果给学生确立某个设计 目标 , 围绕这个 目标不断提出 的深入, 学生不断找到问题 的解决方法 , 体验到成就感, 习兴趣也 学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一
统设计这 门课将在大二或大三讲 完《 拟电子技 术》 程后 模 课 讲授 。学 习者在第二学期 结束就 有能力 进入实 验室完成 自
主性设计开发 、 各种课外 科技 活动 、 大学生 电子设 计竞赛 培 训 、 挑战杯” “ 竞赛准备 , 以及 各类 电子设 计竞赛 等活动。
关键词 : 电子 技 术 ;设 计 性 实验 ;教 学改 革
中图 分 类 号 :N 1 T 70 文献标识码 : A
O 引言
“ 电子技术” 课程 是电气工 程及其 自动 化等 电类 专业 的 基础课… 。该课程 的特点 是教学 内容多 、 课时较 少 、 内容更 新快 。如何在有 限的学时 内获得最好 的教学效果 , 使学生在 有 限的课堂时间中较好地 掌握课程 内容 , 最大限度地培养 并
例说明的方法, 从调整授课 内容及 时段 、 理论联 系工程 实际
的 教学 方 法 、 践环 节 的 改革 三个 方 面对 该 课 程 的教 学 改 革 实 进 行 了探 索 。
例如 : 我们在讲完差动放大电路后 , 给出以下设计题 目: 集成温度传感器 A 50的测温范围是: 5 D9 一 5℃ ~10℃, 5 在 这 个 温 度 区 间 内, 度 每 变 化 1℃ , 输 出 电流 变 化 温 其 1 。在 2 5℃ 时 , 电流 为 2 8 A。试 设 计一 个 测 温 电 其 9 路 , 度 在 0℃ 一 0 温 10℃ 变 化 时 , 出 电 压 为 0— J 输 5V 3。 针对上述测温 电路的设计 ,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 在遇到陌 生 问题时 , 通过查 阅文献来 了解 元器件的技术参数 。即在给 出该设计题 目后 , 让学生去 网上查找集成 温度 传感 器 A 50 D9 的文献资料 , 了解 A 5 0的 引脚 、 D9 电气 特征 、 型 的电路 连 典 接图 , 高学生 自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其次 , 提 选择 放大电路 ,
《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充 分 体现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 理 念 。
.
二、 开发具体项 目 在《 电 子技 术 基 础 》 课程教学 中 , 要 使 学 生 成 为 相 关 职 业 中 等应 用 型人 才 。 就必须把掌握的电子基本元件 、 电子 基 本 电 路、 典型应用电路等 , 以及 相 关 知 识 、 仪器仪表使用 , 元 件 与 电 路测 试 、 简单电路设计 、 电 路 的制 作 和 电 路 调 试 等 技 能 . 作 为 确立 课 程 内容 的总 要 求 , 以适 应 未 来 电子 类 行 业 及 普 通 企 业 的用 工需 求 。 在 以项 目为 导 向教 学 中 , 把整个《 电子 技 术 基 础 》 教 学 内容 分 成 两 个 部 分 : 一 是 必 修 项 目: 制 作 可 调 输 出 的 三 端 稳压电源 、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装和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 组 装 调试 音频 功放 电路 、 三人表决器的制作 、 四人 抢 答 器 的制 作 或5 5 5 时 基 电 路 的应 用 。二 是 选修 项 目: 制作高温报警器 、 制
一
、
作 家用 调 光 台灯 、 D / A、 A / D 转 换 器 的 应 用 。 必 修项 目是 机 电专 业 必须 学 习 的基 础 内容 。选 修 项 目可 以根 据 学 生 特 点 及 专 业 要 求进 行 取 舍 选 学 。 三、 项 目化 课 程 实施 项 目化 课 程 实 施 是 整个 教学 的核 心 关 键 。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老 师 对 学 生进 行 有 效 的组 织 和 必 要 的 引导 。项 目实 施前 : 要 有 针 对 性 地 进行 项 目实 施 动 员 。一 是 : 让 学 生 了解 该 项 目活 动 的 教学意义 。 项 目应 完 成 的 任 务 。 二 是 : 知 道 该 项 目活 动 需 要 哪 些知识 、 技术 , 可 以通 过 什 么 方 法 获得 。三 是 : 让 学 生知 道 该 项 目 的实 施 流 程 及 考 核 办 法 等 。 四是 : 拿 出该 项 目 的成 果 展 示 。 通 过 实 施 动 员让 学 生 从 整 体 上 了 解 整 个 项 目的 各 个 阶 段 . 做 到 对 项 目的 实施 心 中有 数 。 增 强 实 施 项 目的 自信 心 , 从 而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使 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参 与 到 项 目教 学 中 。 项 目实 施 中: 项 目教 学 强 调 项 目的现 场 性 、 知 识 的 综 合 性 和 学 生 全 面 能力 的培 养 。首先 , 尽 可 能地 把纯 专 业 知 识 与 项 目 课 程 相 融合 , 做到“ 做 中学 ” 、 “ 学 中做 ” 、 “ 学做一体” 。 在 项 目教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当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围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滞后或者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
1.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对于电路分析、电子器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内容,应该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础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引入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案例已经成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该引入一些前沿的技术知识和实际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结合产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方式,引入一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来说,更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设置多样化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针对“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综合性实验室、更新实验教材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入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培训、改进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并促进了学生有效就业。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能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是电子通信类、电气类、自控类等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
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应对教学计划及教学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和改革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了由“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实验”、“dsp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等多个实验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1]。
加大实验课时比重,合理设计实践内容,保证内容的连续性、渐进性,避免重复。
2.建立综合性实验室和开放式实验教学基地两级平台设备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室是进行项目式实践教学的必要硬件支持。
采用独立模块的结构设计,便于拆装、调试和维修。
积极跟踪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更新设备,完善实验设备的功能,满足高端设计需求。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场地、仪器仪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并安排教师进行专门指导。
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以及实验内容,使学生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电子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跟踪电子技术的最新动态。
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改革研究电子技术是近代电子科学发展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现状目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常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然而,在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学到零散的知识,而对于电子技术的整体框架和应用范围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由于传统的课程设计缺乏实践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于电子技术的兴趣会逐渐降低。
因此,需要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
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方法:2.1 强调实践性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实践性的环节。
学生可以参与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加强对电子技术的认知和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智能汽车的设计和制作,了解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此外,还可以组织比赛和演示活动,让学生在线下体验和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
2.2 推崇探究性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本质的理解。
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开发性实验和自主研究,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电子技术的理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了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本质和应用,开发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应用程序。
2.3 建立创造性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明。
通过启发性的实验和创意性的项目,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探索电子技术的新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开发智能家居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将家居变成一个智能的物联网系统。
3. 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学习成果,我们需要设计全新的考核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探索[摘要] 电子技术是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通过在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实践和体会,总结了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
着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整合和优化以及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并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电子技术建设与改革教学内容一、引言电子技术是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覆盖面广,每届接近1500名学生。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应用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鉴于此,该课程被我校列为重点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其它院校同类专业在本课程中的先进经验,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手段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
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知识更新快,教学学时少。
为了适应这方面的变化,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知识体系,适时把一些新内容、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实例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把握基础与应用、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处理。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院教师提出研制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授课,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我院全体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讲授效果。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对于大多数课程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制作优秀的电子课件费时费力,目前许多学校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佳作不多,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计性实验完全是教师提 出实验任 务和要求 , 必要 时做一点 提示 , 有依托 , 没 迫使 学生 自己查 找资 料、 讨论方案、 论证计算参数等 , 激发学 习的主动
性 和积 极性 2。
由于学生层次 、 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 实验教学 不搞一刀切 , 确认 只要从基础 出发就能够完成 实
验 的主要 内容 , 得 基 本 的收 获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获
流并联四种反馈类型。然后根据瞬时极性判断反 馈信号与输入信 号的关系 , 若使净输人信 号减小 为负反馈 , 反之为正反馈。通过两个实例 , 让学生
根据这 种 方法进 行分 析 , 难点 就迎 刃而 解 了。
中,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部分地改变要求 , 而相应地 改变实验 的类型 , 变换实验的难度。对那些学有 余力 的同学, 在实验取 得结 果的基础 上, 趁热打 铁, 积极运用好实验结果 , 并借 助实验手段 , 反复 灵活运用 , 加深学生 的印象 , 发好奇心, 激 培养学 生的求知欲 , 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 用实验 一 讨论 一 实验 的方 法, 出问题 , 提 分析讨论 , 用实验 来解决 问题 , 总结 规律 , 大大激 发想象力 和创 造
着实用够用的原则 ,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11 老师 精讲 与学 生 自学 相结 合 .
作为老师课堂讲 授是 必须的, 关键是如何讲 授, 让老师教得轻松 , 学生学得愉快 , 采取重点精
讲、 突破一般和学生 自学相结合。例如基本半导 体器件—— 晶体三极管有双极型三极管与场效应
管( 单极型三极管) 之分 , 其中双极型三极管又分 为 P '与 N N两种类型 , N P P 场效应管又有结型与绝 缘栅型之分。我们重点讲透了 N N型晶体管 电路 P 原理 , 静态 、 动态 分析 方 法 , 强 型 场 效应 管 的结 增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从“以能力为本”的角度,介绍了笔者在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要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从而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内容。
它不仅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而且在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楼宇智能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等其他的工科专业中也普遍开设。
由于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在“以能力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依据新的课改思路,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在教学上有其特殊之处,过去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授课对象广,不同类型的强、弱电专业的学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专业基础差距大,因而不论采用“先模拟后数字”,或是“先数字后模拟”的教学进程,学时少与内容多、基本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够等矛盾始终存在。
二是实践教学内容少,以往在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的方法,实践证明,效果不佳。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对于一些典型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作用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并不会付诸实践。
同时,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数量十分有限,难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测量技术。
在课程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新的课程结构改变了传统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针对每一堂课确定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采用“导入实例—分析讲解—实际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学以致用”教学单元的内容编排上,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训练内容。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4 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在 教 学 中 , 针 对 不 同 教 学 内 容 运 用 我 多 种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授 课 , 师 主 讲 基 本 概 教 念 , 本 原 理 及 他 们 的 作 用 、 系 、 习方 基 联 学 法 并 使 学 生 灵 活 运 用 知 识 , 时 进 行 有 指 同 导 的 学 生 自学 , 堂 提 问 , 结 容 易 出错 的 课 总 内容 等 ,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对 抽 象 知 识进 行 利 形 象 化 演 示 , 学 生加 深 理 解 。 一 些 典 型 使 对
ii : - 。 。 i8 。 jI — i 。 。 i— . j
电化 教 育 研 究
电子 技 术课 程 的教 学 改 革 探 索
万 丹 梅 ( 吉林 省松原 电大 吉林松原 1 8 0 ) 0 1 3
摘
要: 了 为 适应 科技 的高速发展和 加快知识 的更新使得培 养的人 才可以适应社 会 的要 求。 经过 多年的教 学实践 。 发现需要从教 学改 我
题 目 , 深 、 透 , 一 题 多解 的 例题 , 出 讲 讲 对 列 各 种 解法 , 过 讲 解 , 出 它 们的 内在 联 系 经 指 及 异 同 。 生 可 学 习老 师的 分 析 方法 , 学 解题
思路 , 出 自己思 维 的 偏 差 , 慢 地 掌握 学 找 慢 习 方 法 , 教 师 教 , 生 学 的 过 程 中 , 对 在 学 针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 整 教 学 方法 , 调 实现 师生 互 动 , 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从
提 出以 下 主 要 结 论 : ( ) 学 教 学 研 究 表 明 , 学 的 教 学 体 1大 大 系现 代 化 的 四个 最 显 著 地 特 点是 : 开放 性 , 灵 活 性 , 整 性 , 测 试 性 。 等 教 育 的 教 完 可 高 学 现 代化 应 反 映 在 目标 , 内容 , 实施 和 评 价 方 面 。 了实 现 现代 化 的 教 学 , 学 应 建 立 为 大 教学 的 机 制 。 学 应 建 立 教学 的机 制 。 大 通过 与“ 已知 ” 以 引导 和 激 励 学生 追 求 “ 知 ” , 未 。 所 以 , 未知 来 赶 超 最新 , 到 教 学 与 时俱 从 达 进 的 目的 。 1 高 校教 学 改革 的必 要 性 () 习 教 学 体 系 优 化 的 系 统 的 研 究 。 2学 由于 对 教 学 内 涵 认 识 的 改 变 , 们 对 实 现 培 养 目的的 关 键 一 点就 是 教 学 体 系 的 我 高 校 教 学 的 理论 研 究 也 随 之 同步 深 入 。 在 科 学化 , 坚持 系统 的 概 念 和 系统 的 方 法 。 应 改 革 开 放 以 前 , 们 对 教 学 的 理 论 比 较 狭 在 教 学结 构 的 改 革 可 分 为表 层结 构 和 深 层 我 隘 , 有从 教学的 真正的 意义 上去理 解 , 结构 , 行分别优化。 没 进 误 以 为 学 校 所 开 设 的 科 目 与 课 程 体 系 就 是 教 学 。 际 上 , 些 科 目和 课 程 ( 学 内 实 这 教 3 教 学 内容 改 革 设 计 容 ) 事 先 确定 的 , 师 只 是 扮 演 了执 行 者 是 教 电子 技 术 课 的 特 点 是 ; 理论 严 密 、 辑 逻 的角色 。 性 和 综 合 性 较 强 , 们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辩 证 它 中 国 的 高 校 在 一 段 长 的 时 间里 , 有 思 维 能 力 , 立 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 科学 观 点 , 没 树 把 握 真 正 的 教 学 研 究 科 学 意 义 。 学 研 究 提 高 综 合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都 很 教 解 只限 于 对 这些 研 究 的 教 学和 研 究 的 视 野 同 重 要 。 电子 技 术 课 知识 , 有 熟练 的 分 析 计 具 时 也 包 括 了大 学 的 教 学过 程 和 教 学 规 律 的 算 能 力和 掌 握 基 本 的 实验 技 能 这 些 传 统 的 研 究 、 学 的 教学 方 法 和 研 究手 段 、 学研 教 学 要 求 , 必 须 要 引导 学 生 学 会 怎 样 学 大 教 还 究 评 价 等 一 些 。 直 到 2 世 纪 9 年 代 中 国 习 , 养 创 新 能 力 。 一 0 0 培 的 高 校教 学 理 论 建 设还 是 从 白纸 一张 到 初 ( ) 保 基 础 知 识 学 习 。 子 技 术 是 电 1确 电 步 探 究的 历 程 。 0 代 末 , 学 理 论研 究 由 子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是 继 续 学 习 其 它 专 业 9年 教 它 于起 步 较 晚 , 间有 限 , 高 校 教 学理 论 研 的基 础 , 以为 学 生 在 对其 学 习 中 , 时 在 我 要掌 握 究方 面 还 存在 以下 这 些 问题 : 一 , 现 在 基 本 概念 , 本 电 路和 基 本 分 析 方法 。 基 第 体 基 以 实践 方 面 , 重 视 微观 而 忽 略 了 宏观 教 学 ; 础 知 识为 重 点 , 发学 生 学 习兴 趣 , 导 学 仅 引 指 对 教 学 条 件 重 视 但 对 教 学 实 质忽 视 ; 教 生 顺 利 入 门 , 样 才 能进 一 步 学 习其 它 知 对 这 学 的 概念 没 有 理 清 造成 在 教 学 实 践 上 的混 识 , 以过 到今 天 电子 技 术发 展 的 高 度 。 乱 。 二 , 理 论 方 面 , 想 很 多 但 教 学 发 第 在 设 () 养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精 神 。 2培 理 展 技 术 涉 及 太 少 , 研 究 的过 程 中 没 有 有 工科 知 识 理 论 性 较 强 , 容 抽 象 、 燥 。 在 内 枯 如 效 的 汲取 其 他 学 科 的 “ 分 ” 研 究 的 方 式 果 我 们 在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时 , 助 学 生 了解 养 , 帮 与方法也落伍 。 当时 在 中 国 的 高校 教 学 理 最 新 科 学 进 展 , 以开 阔 视 野 , 开 思 路 。 打 教 论建 设 存 在 很 多问 题 。 务 十 分 繁 重 。 任 师 可 以 通过 多种 途 径 把 前 沿 的科 学 动 态 引 入 教 学 内容 ,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以 培 2 高校 教 学理 论 研 究 主 要成 果 他们创新能力 。 在 过 去 1 年 , 国的 大学 教 学理 论 的 研 0 我 ( ) 重 知 识 的 重要 性 。 实践 是 检 验 真 3注 “ 究 人 员 已经 进 行 了卓 有 成 效 的 探 索 领 域 ,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 一 切 理 论 都 源 于 实践 , , 而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1. 背景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电工电子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已经开始逐渐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智能家居系统、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2. 课程内容更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设计等课程内容也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设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控制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开设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智能硬件设计与制作、智能系统的搭建与调试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跨学科合作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领域,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合作。
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自动化控制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学习体验。
5. 学生培养目标的更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现状及改革探究教育理论
2024年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现状及改革探究教育理论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现状分析当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内容缺乏更新许多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较为传统,没有及时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实验方法的出现。
一些经典实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新的技术和应用则涉及较少。
这导致学生对新兴技术和应用缺乏了解,难以适应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实验设备陈旧部分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电子技术的实验需求。
设备老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限制了学生开展更为复杂的实验项目。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但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探究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更新实验内容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实验方法,及时更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
引入新的技术和应用,如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电子技术知识。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改善实验条件加大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的投入,更新陈旧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以弥补实物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
2009年第8期上(总第79期)
E-
收稿日期:2009-03-03
作者简介:李新成,工学硕士,讲师。
*本文系青岛农业大学2007年教研教改资助项目,课题号:jyjg07028。
电子技术是面向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理论课,而是更接近工程实际。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以后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理论教学中,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千篇一律的按照相同的步骤做相同的实验。
这种教学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 教育目标也从培养“高、精、专”型人才变为培养“宽、厚、广”型创新实践人才。
为此,我们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尝试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开展讨论式教学,学生先预习,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互动关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启发式教学[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获取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自主学习要坚持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并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等教学内容时,在教师指导下,先发给学生本次课讲到元器件,由此引入授课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际生活中电子技术的小应用, 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达到互相启发共解疑惑的目的。
三是要教会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
李新成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9
摘 要: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大学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必须作相应的更新。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96
2009年第8期上(总第79期)
et
习的能力。
二、结合电子技术新发展,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随着新的技术、器件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原来的教学立足于分立元件为基本知识单元,注重半导体器件内部工作原理,对所有电路力求讲透彻每一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这已经不能适应集成电路时代学生学习大量电子新技术、新理论的要求。
而且,由于高校改革的大力推行,电子技术课程的学时也被压缩,学习过程大多由两个学期压缩为一个学期。
为此,必须对课程内容及时整合,原有教学大纲中,模拟电子技术讲授课时所占比重远大于数字电子技术部分,主要是关于半导体器件内部结构原理的推导及参数计算占了一大部分课时,现应适当弱化这部分内容,课程内容安排上尽量压缩分立元件电路中过时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的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安排应当着重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且以分立元件为基础、集成电路为主导,将两者有机结合[2]。
与此同时,对数字电路的内容大幅增加,淡化数字逻辑部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重视其外部逻辑功能分析。
如:逻辑门、触发器的结构原理仅作简要介绍,而突出其外部逻辑功能;对于组合逻辑电路要突出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外特性, 并使学生掌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增加常用新型器件,如G A L,CPL D,F PGA的介绍;增加M u l t i s i m应用举例,进一步了解电路及元器件的特性,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仿真方法;增加数字集成电路手册的内容,使学生学会通过查阅产品手册掌握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三、优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活力,但不能代替教师,教师永远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来合理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达到互补,如将“P N 结的形成”、“三极管电流的形成与流动”等制作成动画,变抽象为形象,加以教师生动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
板书,缩短了教学时间,解决了课时量少的问题。
另外,多媒体教学又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也应考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实现网上教学、答疑等,从而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教学。
四、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突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3]。
一方面要实行实验室开放式教学,在实验单独课的同时开放实验室,这样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弹性。
学生根据课表与教师预约实验时间,自主实验,独立操作,出现问题多为自行解决;在实验内容上,可安排一些内容稍难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定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等内容,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要求。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另外,要开展技能实训课,增设电子创新设计选修课,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搞一些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等,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探索需求。
通过创新设计和技能实训课,让学生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参数计算、线路板绘制、元器件测试、焊接安装、调试、故障排除等多方面的训练,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系统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静.试论“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24-25.
[2]吴丽华.优化课程设计,培养实践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73-74.
[3]严峰.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电子工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