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文化,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2. 学会用苗族的歌舞步伐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2. 教学难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多声部合唱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苗岭的早晨》曲谱、教学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带上自己的音乐课本,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1.2 教师展示苗族图片,介绍苗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0分钟)2.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注意教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实践舞蹈(5分钟)3.1 教师教授苗族歌舞步伐,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舞蹈,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4. 分组练习(10分钟)4.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4.2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歌曲和舞蹈。

5. 展示环节(5分钟)5.1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和舞蹈的展示。

5.2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苗族音乐文化。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加强三拍子的节奏感。

2. 观察身边的苗族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到了苗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学生可通过复习歌曲和观察身边的苗族文化,进一步了解苗族音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苗族的音乐风格,感受《苗岭的早晨》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歌词及旋律。

2. 苗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

2. 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音准、节奏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乐器(如吉他、电子琴等)。

3. 合唱用具(如乐谱、耳机等)。

4. 苗族文化相关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如旋律、节奏等。

二、新歌教学:1. 教师讲解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

3. 分组练习,加强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伴奏练习歌曲,教师及时指导。

2. 针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四、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拓展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苗族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学习。

2.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3. 组织苗族音乐实践活动,如苗族歌曲演唱比赛、苗族舞蹈表演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下周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苗岭的早晨》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苗岭的早晨》,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

3. 苗族音乐文化介绍:教师讲解苗族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精品).doc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四课聆听《苗岭的早晨》教师:张娜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第二课时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1、认识主奏乐器口笛,能分辨口笛的音色,能辨别乐曲的情绪变化,能随着乐曲旋律舞蹈、律动;2、在聆听、律动中熟悉音乐,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具体的情景画面,通过多次聆听熟悉口笛的音色;在思考、讨论中划分乐段、分析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在模仿、舞蹈中体验各乐段的速度、情绪的变化和表现音乐作品。

3、通过课堂上对乐曲情绪、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聆听习惯和兴趣,以及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初步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

它既能吹奏悠扬的乐曲,也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

《苗岭的早晨》就是一首由俞逊发老师创作的口笛独奏乐曲,70年代我国的音乐家就曾怀揣着一支口笛带着这曲《苗岭的早晨》飘扬过海。

而后又被改编成了小提琴独奏的乐曲。

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乐曲一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

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乐曲主题选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乐曲接着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

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学情分析:本年级孩子性格开朗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二年级增长了一些。

他们的审美态度处在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初步的雏形: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旋律感,对音乐所具有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增强。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九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优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九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优秀课教案

课题:《苗岭的早晨》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苗岭的早晨》是一首根据苗族飞歌创作的乐曲,本课以这首作品作为载体,通过赏析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飞歌,大致掌握其旋律基本特点,在本次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能听辨出飞歌,达到音乐学习的迁移和运用。

因此本课从开始至结束,飞歌的旋律成为贯穿整节课教与学的主线。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对飞歌产生一定兴趣,愿意关注了解它,并扩散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关注。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倾听固然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但也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弘扬民族音乐,音乐课应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音乐与社会生活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欣赏,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珍视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

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学习效果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本课本着鼓励性原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氛围,在对学生音乐成就的评价结果的描述多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用语,激发和培养对音乐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今后的欣赏作品时遇到的问题。

《苗岭的早晨》教案(必备10篇)

《苗岭的早晨》教案(必备10篇)

《苗岭的早晨》教案(必备10篇)《苗岭的早晨》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

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

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

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

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2、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板书)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1、完整的欣赏音乐。

苗岭的早晨 音乐教案

苗岭的早晨 音乐教案

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苗岭的早晨的自然景观和氛围
2. 启发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苗岭的早晨的自然景观,包括清晨的静谧、鸟鸣声、山间的云雾等
2. 聆听苗岭的早晨自然声音录音或音乐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学习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表达自然美
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苗岭的早晨自然声音录音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苗岭的早晨的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苗
岭的早晨的自然景观
3. 聆听音乐作品:播放与苗岭的早晨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中表达的自然美
4. 学习音乐元素:介绍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让学生了解如何
运用这些元素表达自然美
5. 创作音乐:让学生尝试用乐器或声音模仿苗岭的早晨的自然声音,或者创作
自己的苗岭早晨音乐作品
6. 表演与分享:让学生表演他们的音乐作品,并分享彼此的创作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于苗岭的早晨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自然美,激发更多的音乐创作灵感
2. 邀请音乐家或音乐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指导,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材,主要教授歌曲的演唱、乐理知识、音乐欣赏等内容。

教材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演奏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歌曲中的特殊音阶、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 重点:歌曲的演唱、乐理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乐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听一首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歌曲讲解:讲解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背景、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

3. 演唱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乐理知识讲解: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苗岭的早晨》歌词。

2. 歌曲旋律、节奏示意图。

3. 特殊音阶、节奏符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作品的主题、风格、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苗岭的早晨》的特殊音阶、节奏和旋律的把握:《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它包含了特殊的音阶、节奏和旋律。

这些特殊元素是学生掌握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1. 特殊音阶:歌曲中运用了苗族特有的音阶,教师可以利用乐器演奏这些特殊音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图示或音频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音阶的构成和特点。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人教版小学音乐 苗岭的早晨 教学设计 (3)

人教版小学音乐 苗岭的早晨 教学设计 (3)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感受《苗岭的早晨》优美、欢快的情绪,并引起对苗岭早晨的特定联想。

2、知道苗族音乐的特点,并初步能分辨苗族音乐。

3、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苗岭的早晨》第一部分主题,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聆听、视唱、律动、探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感受苗族音乐特色。

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第二乐段音乐情绪和结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演唱并记忆主题音乐。

理解每个乐段音乐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

师:1234│5-│生:i5│i5│5432│1-‖(二)图片导入1、师:出示图片(苗族舞蹈、服装、风俗、乐器、唱歌)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生:观察思考。

(想到这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生活幸福)2、教师简单介绍苗族。

苗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也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他们能歌善舞,有“歌舞的民族”之美称,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我国作曲家陈钢老师创作具有苗族风格特点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板书:《苗岭的早晨》。

活动2【讲授】欣赏《苗岭的早晨》(一)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乐段师:播放乐曲第一部分。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到了什么?你能从音乐中联想到怎样的画面?生:回答(速度慢,情绪很优美;听到鸟叫声,想到苗岭晨曦初露,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

【小学】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2

【小学】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2

【关键字】小学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很多,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

人教新课标音乐三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案

人教新课标音乐三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案
教学重点
《苗岭的早晨》音乐特点,风格特点,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苗族飞歌的独特音调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介绍苗族的风俗和文化。
2.播放视频。
3.带领学生模唱飞歌音调
1.欣赏视频音乐。
2.感受苗族的生活风景和苗族的歌舞。
3.思考视频中飞歌的演唱特点
4.模唱飞歌的音调
1.了解苗族文化和生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二部分音乐
1.分别播放第二部分的a、b小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用律动参与欣赏。
1.欣赏a、b小段的音乐特点及感受音乐的表现情景。
2.用律动参与欣赏。
1.通过了表格对比欣赏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音乐的特点和变化。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律动的方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
结尾部分
1.提问:音乐的结尾部分再现了那个部分的音乐?
引子部分
1.分析引子部分音乐的特点。
2.模唱引子部分主题音乐。
3.对比苗岭飞歌及引子主题,引导学生认识乐曲的主题既是飞歌的音调。
1.根据表格有目的的对引子部分音乐进行欣赏,总结引子部分的音乐特点。
2.聍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及特色音,体会音乐描述的意境。
教学方案《苗岭的早晨》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感受苗族音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特色音乐的兴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通过反复聍听、模唱、对比等手法,体验《苗岭的早晨》乐曲的情绪变化,分辨乐曲的结构,每部分的音乐要素特点,感受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我国民族乐器的口笛的认识,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苗岭的早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3、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视频和音频,让学生为视频选择背景音乐。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师:大家刚刚选的这首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3、教师简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视频)三、初步欣赏1、师:我们先欣赏这首乐曲,回答2个问题这首歌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介绍小提琴)2、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成几段?3、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

四、分段欣赏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这段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百鸟在尽情地欢唱。

观察谱例,请同学们找出具有苗族特色的音?(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

2.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师:与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音乐速度快了,情绪欢快、旋律跳跃与前面形成对比。

师:使你联想到什么?生: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主题聆听第二乐段的第二主题,引导同学们自由创编动作。

3.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三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哪段音乐的再现?生:第一段师:音乐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师引领学生逐段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高等)的变化及在音乐中表现力。

五、完整欣赏乐曲:播放《苗岭的早晨》。

拓展: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原型《歌唱美丽的家乡》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思考回答问题
小提琴视频《苗岭的早晨》
提问:小提琴运用了什么技巧来表现苗岭的早晨鸟叫一样的音调?
欣赏视频回答问题
1.完整的欣赏全曲
2.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作曲家的简介
出示作曲家的图片和和作曲家的小提琴代表作品
了解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
了解曲作家
口笛
1.介绍口笛
2.口笛音色什么特点?
1.认识口笛
2.欣赏口笛的音乐特点
2.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特点
完整欣赏《苗岭的早晨》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是怎么变化的?
听音乐让你联想到一副怎么样的图画?
2.请几位同学把联想的画面画到黑板上。
1.根据问题对音乐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2.在黑板完成想象的图画
1.对乐曲进行初步的欣赏和了解。
2.发挥想象力用图画的方式把音乐联想表现出来。
引子部分
1.分析引子部分音乐的特点。
2.模唱引子部分主题音乐。
3.对比苗岭飞歌及引子主题,引导学生认识乐曲的主题既是飞歌的音调。
1.根据表格有目的的对引子部分音乐进行欣赏,总结引子部分的音乐特点。
2.聍听模唱主题音调,了解飞歌音调的特色性。
1.感受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及特色音,体会音乐描述的意境。
第二部分音乐
1.分别播放第二部分的a、b小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用律动参与欣赏。
1.欣赏a、b小段的音乐特点及感受音乐的表现情景。
2.用律动参与欣赏。
1.通过了表格对比欣赏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音乐的特点和变化。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律动的方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
结尾部分
1.提问:音乐的结尾部分再现了那个部分的音乐?

《苗岭的早晨》的教案

《苗岭的早晨》的教案

《苗岭的早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文化和传统,通过学习《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学会《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了解苗族的音乐文化。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苗族特有的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苗岭的早晨》乐谱、教学PPT、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水杯、穿着民族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苗族的音乐文化和《苗岭的早晨》的背景。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苗岭的早晨》,重点讲解苗族特有的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苗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苗岭的早晨》,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

2. 家长协助学生,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3.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利用视听法,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七、教学内容:1. 歌曲《苗岭的早晨》的乐理知识,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

2. 苗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如五声音阶、民间曲调等。

3. 苗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苗族的音乐器具,如芦笙、唢呐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苗岭的早晨》,掌握苗族音乐的演唱技巧。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教材信息•教材名称: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分册:第一册•教材编号:ISBN 978-7-107-15586-1教学目标•理解《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节奏;•认识和掌握曲目表现的乐器:钢琴和小号;•学会模仿吹响小号和钢琴的演奏声音;•学习和掌握简单乐理知识:音高、音长、音值等;•锻炼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学录音带或音频文件;•钢琴或键盘乐器、小号或乐器模型;•绘本或图片:《苗岭的早晨》;•班级音乐器材:手鼓、铃鼓等。

教学环节1. 音乐鉴赏1.首先展示《苗岭的早晨》的绘本或图片,在学生中间引起兴趣和好奇心;2.播放《苗岭的早晨》音频,让学生听一遍,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3.再次播放音频,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节奏用手打拍子,对于节奏感觉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带着手鼓或铃鼓辅助打拍子;4.针对乐器模仿,播放小号或钢琴的演奏声音,要求学生模仿吹响小号和键盘乐器的演奏声音;2. 学习曲目乐器1.针对乐器表现,教师给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或真实乐器,让学生掌握钢琴和小号的外形和演奏方法;2.引导学生发声模仿小号的声音,学生可以用手模仿或者口型模仿等方式;3.通过介绍二次元魔女小规模善可小号,让同学们更生动地理解小号的神韵和表现力3. 学习乐理知识1.介绍乐理知识,比如音高、音长、音值等知识点,以及它们在这首曲子当中的运用;2.利用绘本或图片,较生动地讲解曲子中出现的乐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音乐导读的理解水平。

教学反馈1.结合音乐鉴赏、乐器学习和乐理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学生学习情况分析;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和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交流。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完成对这首曲子旋律的创作,或是编写一段类似的简单曲子;2.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自己眼中的《苗岭的早晨》图画,或是利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他们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师:张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第二课时聆听《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主奏乐器口笛,能分辨口笛的音色,能辨别乐曲的情绪变化,能随着乐曲旋律舞蹈、律动;
2、在聆听、律动中熟悉音乐,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具体的情景画面,通过多次聆听熟悉口笛的音色;在思考、讨论中划分乐段、分析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在模仿、舞蹈中体验各乐段的速度、情绪的变化和表现音乐作品。

3、通过课堂上对乐曲情绪、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聆听习惯和兴趣,以及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初步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
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

它既能吹奏悠扬的乐曲,也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

《苗岭的早晨》就是一首由俞逊发老师创作的口笛独奏乐曲,70年代我国的音乐家就曾怀揣着一支口笛带着这曲《苗岭的早晨》飘扬过海。

而后又被改编成了小提琴独奏的乐曲。

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乐曲一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
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

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乐曲主题选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乐曲接着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

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孩子性格开朗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二年级增长了一些。

他们的审美态度处在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初步的雏形: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旋律感,对音乐所具有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增强。

教学重难点: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能给乐曲分段,能想象各个乐段表现的画面,能模仿演奏、舞蹈律动表现音乐。

教学设想:
《苗岭的早晨》欣赏课的设计上,我遵循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尊重原著,在“苗族”的文化背景下实施教学设计。

(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请看下面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常规问好;
2、复习《摇船调》
(阶段目标: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尽快地平静下来。


二、导入:
1、教师出示有关“苗族”的图片一组。

问:(1)这些图片让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关于苗族的哪些信息?
2、教师介绍苗族的人口、位置、苗族人民的生活等等。

(阶段目标:从“苗族”导入新课,出示作品的文化背景。

这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一)欣赏全曲,把握作品的完整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苗家山寨去感受苗族音乐的魅力。

1、播放全曲,学生聆听。

(1)提出聆听的要求:静静地听,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你所听到的速度、情绪等等。

(2)说一说:乐曲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抽生自由回答。

(早晨、我听到了鸟儿的叫声等等)
(3)说一说作品的速度和情绪如何。

(4)教师揭示、板书课题。

2、复听全曲。

(1)这个作品可以分成几段?你是按什么分的?
(2)这个作品中有一门乐器贯穿始终,是什么?
A.出示口笛图片,认识口笛,听一听口笛的音色。

B.模仿口笛的演奏姿势,了解口笛的演奏方法。

(二)分段欣赏,细细品味。

1、聆听引子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
(1)引子部分所描绘的画面。

(2)引子部分的速度、情绪如何,并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起伏舒展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

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

2、聆听主题部分。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速度、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怎样,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出来。

(2)主题部分所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或教学生用二个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部分。

(4)合着主题音乐完整地跳一跳。

教师总结:乐曲的主题部分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的心情。

3、聆听尾声。

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1)这个部分和乐曲的哪个部分相似,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2)这个尾声部分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模仿口笛演奏此乐段。

教师总结:乐曲再现了开始时的旋律,重现了苗寨的锦绣山川和悦耳的鸟鸣。

乐声越来越轻,仿佛鸟儿越来越高,越来越远,依依不舍地向勤劳的人们告别而去。

(三)复听全曲。

1、静静地听,感受苗家山寨的那份宁静美。

同时,学生在引子和尾声部分模仿口笛演奏,主体部分舞蹈表演。

2、教师小节:乐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的稍慢的速度,起伏舒展的旋律使得音乐优美而抒情。

主体部分的速度稍快,显得欢快、活泼、热烈。

(四)欣赏口笛独奏视频。

(阶段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地感受、体验、表现乐曲《苗岭的早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

同时,在聆听中贯穿演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获得对乐曲的直接经验,使审美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堂实实在在地被落实。


四、拓展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1、认识小提琴。

2、抽生自由说一说:小提琴演奏的与口笛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给人怎样不同的感受?
之后,教师简单小节:口笛音色明亮、高亢,近似哨音,穿透力强。

特别适宜表现优美的旋律及活泼热烈的欢快曲调,并能生动形象地模仿百鸟争鸣和人声。

小提琴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

被誉为“乐器皇后”。

(阶段目标:遵循中国民族音乐《苗岭的早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在同名的口笛独奏曲的基础上予以改编的。

同时认识小提琴,对比小提琴和口笛音色,以加深学生对口笛音色的掌握,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苗岭的早晨
(口笛独奏曲)小提琴
引子主题尾声。

起伏舒展欢快活泼起伏舒展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