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第二章作业-土壤与土壤耕作

合集下载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1. 本门课程的一般信息1.1.课程名称及代码:蔬菜栽培学(代码)1.2.开设学期和学时:总学时为126,其中实验36学时。

第四学期周学时为4,总72学时;第五学期周学时为3,总学时为54。

1.3.所选教材和参考资料:本科专业选用教材为浙江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山东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各论》;专科专业选用主编的21世纪参考书有:李庆典主编的《蔬菜栽培》,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

2. 课程的基本情况2.1.课程的性质:为园艺专业专业课;果树专业选修课。

2.2.主要内容: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蔬菜的栽培制度与立体种植、白菜类栽培技术、甘蓝类栽培、根菜类栽培技术、葱蒜类栽培技术、绿叶菜类栽培技术、茄果类栽培技术、瓜类栽培技术、豆类栽培技术、薯芋类栽培技术、多年生蔬菜栽培技术、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选做12~15个,有以下实验项目可供在教学中选择,蔬菜植物的分类、蔬菜生长周期与食用器官的形成、温度及光照对蔬菜生长与发育的影响、蔬菜种子形态的识别、蔬菜种子生活力测定、蔬菜种子品质的测定、苗床结构与设置和性能、蔬菜的营养诊断、蔬菜植株调整、蔬菜间作套种类型与光能利用白菜类的分类、根菜类肉质的形态和结构、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的形成、菠菜的性别、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黄花菜植株形态及分蘖习性观察、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2.2.3.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主要内容都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2.2.4.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芫荽、小茴香、茼蒿、小白菜、冬瓜、南瓜、生姜、特种蔬菜、山野菜栽培。

2.2.5.实践与练习内容:菜田土壤准备、蔬菜嫁接育苗、蔬菜定植、蔬菜植株调整、蔬菜田间管理技术。

2.2.6.其他教学活动的内容:2.3. 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果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讲述蔬菜生产栽培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培养即能从事生产、又能进行蔬菜科学技术研究,使蔬菜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局部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方案开垦一局部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开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参加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绪论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可利用局部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第一章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局部。

植株的各个局部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根底。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一.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二.茎是植物地上部的枝条、主杆。

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

茎的顶端有顶芽,节上有腋芽。

禾本科植物的茎呈圆柱形,节间中空或有髓,称为秆。

1.茎的类型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才能直立起来。

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

攀援茎:茎依靠卷须等特殊的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才能直立生长。

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

块茎:茎短缩、膨大成块状,顶端有顶芽,四周螺旋排列有许多“芽眼”。

三.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于叶的光合作用。

1.【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叶片上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脉纹称为叶脉。

叶片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

中脉的分枝称侧脉。

从叶的构造上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叶片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

牧草饲料栽培总结

名词解释种子:在生产实践上可供生殖用的植物器官或植物体的某一局部,既包括植物学上的种子,也包括植物学中的果实,乃至块茎、块根等。

饲草:指作为家畜饲料而栽培的植物。

广义上讲包括青饲料和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的种子产生,要经受一系列形态构造和生理上的简单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间作:在同一地块内成行〔条带〕相互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在同一地块内,当一种作物长到肯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复种: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依次替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播:在同一块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参加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展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整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供给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饲料缓冲度:中和100g 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 降低到 4.2 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分蘖:禾本科牧草出苗后,当长出3-4片叶时,自母株的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侧枝,这种现象称为分蘖。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全都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种子休眠:有一些种子,虽然在形态学上已到达成熟,且具有生活力量,但在赐予适宜的发芽条件后,它们并不萌发,视种类品种不同往往要经过数日、数月乃至假设干年以后才具有萌发的可能性,这种现象称为种子休眠。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实质上是苜蓿生长习性的差异,即秋季光照削减和气温降低后,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力量发生的变化。

轮作:在作物栽培过程中,有意识的将打算种植的各类作物,科学的依据它们的特性及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结合它们的栽培体制,以维持地力为目的的从时空上排成肯定次序,分别种植在相应地块中,保证每块地都依据这个次序周而复始的轮换种植的方式。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一、概念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

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牧草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牧草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2007《牧草栽培学》试题A及答案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共5道大题,共1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B )1、我国最早讲授《牧草学》的是 A 贾慎修 B 王栋 C 蒋彦士 D 孙醒东。

( B )2、草木樨为牧草。

A 一年生 B 越年生 C多年生 D 都不是( A )3、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直根系。

A直根系 B 须根系( A )4、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生根与向上发芽抽枝的茎称为。

A 根茎B 根颈 C根蘖 D 根系( C )5、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这样的花序为。

A穗状花序 B肉穗花序C 总状花序D 圆锥花序( C )6、白三叶具有A 穗状花序 B肉穗花序C 总状花序D 头状花序( B )7、紫云英具有。

A 穗状花序 B伞形花序 C 总状花序D 头状花序( C )8、由小花构成禾本科牧草花序的二级单位是。

A 小花B 花穗 C小穗 D 花序( D )9、成熟时果皮易裂成两片而脱落,留在中间的为假隔膜,两侧着生多数种子为。

A颖果 B荚果 C 瓠果 D角果( C )10、被称为牧草皇后。

A 银合欢 B胡枝子 C红豆草D锦鸡儿( C )11、可以又称为苜蓿。

A 草木樨 B 红豆草 C 柱花草 D银合欢( A )12、生长是。

A 不可逆 B 可逆 C 不清楚。

( A )13、多年生黑麦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中日性植物D日中性植物( B )14、一般地C4植物的CO2补偿点C3植物的。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 A )15、具有生物固氮作用。

A 豆科 B 禾本科 C 其它科( D )16、是微量元素。

A: S B: Ca C: Mg D: Na( B )17、又称为五叶草。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1. 生长周期:短周期的牧草适合于草场换作制度,长周期的适合于可持续养殖;2. 适应性:选择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的品种;3. 利用价值:根据畜禽的喜好、饲用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选择;4. 耐病性:选择对各种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

二、土壤准备1. 土壤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2. 土壤改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矿质肥和改良剂;3. 耕作:深翻耕作,保持土壤疏松通气;4. 土壤消毒:对于存在病虫害的土壤,进行合理的消毒处理。

三、播种1. 选时: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2. 地面准备:将土壤表层平整并去除碎石、杂草等;3. 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育苗后移植、压路机压播等方式;4. 密度控制: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特点,控制合理的播种密度。

四、施肥1. 基肥: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施肥方案;2. 追肥:在牧草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追肥,使牧草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3. 肥料选择:根据牧草对养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4. 肥料施用方式:包括撒施、灌溉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

五、灌溉1. 合理浇水:根据牧草生长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进行合理的浇水;2. 浇水频率:根据天气条件和土壤状况控制浇水的频率;3. 水质预处理:对于含盐量高的地区,需对水质进行预处理;4. 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

六、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农作物害虫;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环保;4. 预防措施: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七、采收1. 采收时机:根据牧草的生长周期和品质特点选择适宜的采收时机;2. 采收方式:包括机械采收、手工采收等多种方式;3. 采收技术:控制切割高度、干燥温度、储存条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4. 保鲜处理:及时采取保鲜措施,减少牧草质量损失。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 : 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 :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 的概念:中药材 GAP 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 : 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 GAP 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

中药区划的概念 :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 : 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 : 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 : 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牧草栽培技术经验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经验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经验要点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1、土壤耕作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

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

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完整版)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完整版)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


植物栽培学
第二章 植物栽培基本技术—— 土壤耕作

1. 翻耕(plowing)又叫耕地或犁地。即用 有臂犁进行全耕层翻土。其作用最全、效果 最好,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耕作措施。 (1)耕地时间:翻耕是对土壤的全面作业, 只有在植物收获之后,下茬植物播种之前的 阶段内于宜耕期内及时进行。按照耕地时间 一般分为春耕、伏耕和秋(冬)耕。

植物栽培学
第二章 植物栽培基本技术—— 土壤耕作
(5)压紧土壤:在土壤过于疏松的情况下或 播种后,往往需要通过镇压将耕层土壤压实, 以适应植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总之,土壤耕作的意义可概括为:通过机械 力可以改良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使 土壤肥力因素更加协调,为植物生长创造适 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增产。它不 必向土壤中增加任何物质,就可达到增产之 目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农业措施。 土壤耕作措施很多,但可总体分为基本耕作 和表土耕作。

植物栽培学
第二章 植物栽培基本技术—— 土壤耕作
4.
中耕:是植物生育期间进行的一种表 土作业。有的植物中耕又称为划锄。

作用:疏松表层土壤、破除板结、消灭杂草、 增加地温、保墒、散墒、增强土壤通气性等, 可调节土壤肥力因素,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 工具:主要有机引中耕机、畜引耘锄、人工 用的板锄、手锄、板镢、搂钩等。
2. 耱地( dragging )也称耢地,是用于耙地 后或翻耕后和播种后的一种表土作业措施。 深度一般在3cm。 作用:可进一步平地、碎土、沉实土壤、保 墒等,进一步提高整地质量。 工具:耢是用荆条穿在木框上的一种专用农 具,又成为耱,为北方常用。

植物栽培学
第二章 植物栽培基本技术—— 土壤耕作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作业-土壤与土壤耕作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作业-土壤与土壤耕作

1.什么叫土壤质地?我国土壤质地的分类及特点。

(土壤肥料学课本P15-16)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即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又称为土壤颗粒组合或者土壤机械组成。

分类:我国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每一类还可以继续细分。

共三大组12种质地。

特点:砂土:通透性能好,保蓄性能差;养分含量低,施肥见效快;温度变化幅度大;宜耕期长;发小苗不发老苗;无有毒物质。

黏土:通透性能差,保蓄性能强;养分含量高,肥效时间长;温度变幅小;耕作性能差;发老苗不发小苗;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

壤土:在性能上兼有沙土和粘土的优点,对一般作物生育来说是较理想的土壤。

在壤土内,因所含砂黏比例不同,他们的性状还有较大差别,砂粒含量高的砂壤土性质接近于砂土,黏粒含量高的重壤土性质接近黏土。

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理想的结构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经历了多极团聚体过程。

原始的单粒团聚成较小的复粒,再进一步团聚成较大的复粒,较大的复粒又进一步团聚成更大的复粒。

经过这样多极团聚形成的团粒结构体,既具有较小的毛管孔隙,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土壤水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通气孔隙,使氧气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这样土壤同时具备嫌气和好气的条件,土壤中养分的释放的速率较适中.具体可以:(1)改善了土壤孔性;(2)协调着土壤水分与空气矛盾(水分包括透水和保水);(3)协调了土壤保肥与供肥的矛盾;(4)稳定了土壤温度,调节了热状况;(5)改善了土壤耕性,有利于幼苗出土和根系下扎;(6)抑制了毛管水的上升,达到了保水和抑制土壤盐渍化;(7)保护土壤免遭水蚀和风蚀。

直径<0.5mm的团聚体,随风飘移可能性大。

3.简述土壤的水分状况及其调节。

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组成土壤的重要成分,是土壤肥力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水能把各种养分溶解并运送到植物根部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还直接营养土壤的通气性和土壤温度状况与微生物的活动。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畜牧业,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学科。

其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综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

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生产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讲课与实验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者扎实地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获得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熟练地掌握饲料作物的丰产、稳产、优质、低投高效的管理技术措施(品种选择、杂草防治、土肥水管理等),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适应专业:草业科学专业4.学时与学分:56学时、3学分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Forages, Volume 1: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6th edition Hardcover)主要参考书目:[1] 饲料生产学,王成章,陈桂荣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8[2] 饲草生产学,董宽虎、沈益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4] 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1998[5] 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学院.农业出版社,1992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量的彩色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使得讲授内容更直观,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

名词解释1、牧草: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

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保护播种是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发芽率:指可萌发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试种子中有生命能力种子的多少。

种用价值=净度*发芽率种用价值:是指播种材料中能够发芽的种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发芽势:指规定时间内已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萌发的集中程度和整齐性,轮作:指同一块田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轮作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概念。

10、连作:连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

豌豆不耐连作,易白粉病12、大田轮作:是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及其他工业原料为主要任务的轮作。

分为水田轮作,水旱轮作,旱地轮作三种类型9、饲料轮作:是指以生产青贮料、干草、青草和放牧型牧草为主要任务的轮作方式。

4、生育时期:指牧草在一年中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也就是说在牧草的全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划分为几个生育阶段,如出苗期等。

5、种植指数:就是一个地区全年播种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能依次替代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有复种的地区种植指数又通称为复种指数生长期;指牧草可能生长的时期或牧草从出苗(返青)到种子成熟(种子生产时)或地上部分枯黄(生产饲草时)所经历的天数。

前者叫气候生长期,后者叫牧草生长期。

间作: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

其播种期相同而收获期不一定相同。

如果在同一地块内或在同一行内混合种植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该方式称为混作。

套种:指在同一块地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土壤质地?我国土壤质地的分类及特点。

(土壤肥料学课本P15-16)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即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又称为土壤颗粒组合或者土壤机械组成。

分类:我国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每一类还可以继续细分。

共三大组12种质地。

特点:砂土:通透性能好,保蓄性能差;养分含量低,施肥见效快;温度变化幅度大;宜耕期长;发小苗不发老苗;无有毒物质。

黏土:通透性能差,保蓄性能强;养分含量高,肥效时间长;温度变幅小;耕作性能差;发老苗不发小苗;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

壤土:在性能上兼有沙土和粘土的优点,对一般作物生育来说是较理想的土壤。

在壤土内,因所含砂黏比例不同,他们的性状还有较大差别,砂粒含量高的砂壤土性质接近于砂土,黏粒含量高的重壤土性质接近黏土。

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理想的结构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经历了多极团聚体过程。

原始的单粒团聚成较小的复粒,再进一步团聚成较大的复粒,较大的复粒又进一步团聚成更大的复粒。

经过这样多极团聚形成的团粒结构体,既具有较小的毛管孔隙,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土壤水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通气孔隙,使氧气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这样土壤同时具备嫌气和好气的条件,土壤中养分的释放的速率较适中.具体可以:(1)改善了土壤孔性;(2)协调着土壤水分与空气矛盾(水分包括透水和保水);(3)协调了土壤保肥与供肥的矛盾;(4)稳定了土壤温度,调节了热状况;(5)改善了土壤耕性,有利于幼苗出土和根系下扎;(6)抑制了毛管水的上升,达到了保水和抑制土壤盐渍化;(7)保护土壤免遭水蚀和风蚀。

直径<0.5mm的团聚体,随风飘移可能性大。

3.简述土壤的水分状况及其调节。

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组成土壤的重要成分,是土壤肥力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水能把各种养分溶解并运送到植物根部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还直接营养土壤的通气性和土壤温度状况与微生物的活动。

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作物可利用水分的上限,萎蔫系数视为下限。

故土壤有效水的最大量应是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

土壤水分的调节(土壤肥料学课本P51)土壤水分调节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增加作物对降雨、灌溉水及土壤中原有储水的有效利用,优势还包括多余水的排除等。

1)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入,如合理耕翻。

2)中耕松土,增加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合理灌溉4)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中文课本P100)1)充分利用时空,增加光合产物:间作套种后田间生长的植株总密度比一般单作增加,单位土地上叶面积总量大幅度提高,充分利用了田间空隙作为光合作用空间,增加了光合产物的合成总量。

并且间作套种使根系在地下呈分层分布立体配置的特点,扩大了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范围和吸收利用总量,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相互协调互补。

间作套种的株丛,从地下根系中吸收的大量矿质养料源源不断地向地上茎叶组织中输送,充分满足了植物有机体的自我构筑和生长发育之需要,地面由茎叶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器官完成了较单作更多的光合产物的合成。

2)增大边际优势,增加主作产量:间作套种把高低和生长期各不相同的作物种植在一起后,增加了边行,改变了作物群体在地面上的分布层次。

高矮秆作物交错分布,使矮秆作物的上方空间成为高杆作物通风透光的走廊,改善了生长条件。

同时也有利于矮秆作物对漫射光线的吸收和利用,这样就提高了株丛群体的光合效率。

间作套种的边际优势一般主要体现在高杆作物或人为地安排在主要作物一方,矮秆作物或次要作物边际优势不显著。

在套种时,下茬作物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当上茬作物收获后,立即会获得全面改善,在间作套种中一般把矮秆作物安排为次要作物,常选择耐阴性强的种类,尽量降低对生长的不良影响。

3)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作物抗逆力:间作套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养地的功能,可使用地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豆科与禾本科植物间作套种,由于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氮素,不断向土壤中补充氮肥,改善禾本科的氮素营养供给。

间作套种给土壤中残留更多的根系,以补充土壤有机质。

粮食作物与绿肥进行间作套种用地养地效果突出。

套种为后茬作物争得了生长期和积温等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实现用养地结合和增加单位产量两个目标。

在进行作物间作和套种时利用不同作物的抗逆性的特点和适应性特征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搭配,可达到减轻、降低甚至消除各种不良环境对作物产生为害之目的。

实行间作套种利用两种作物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反差,在发生灾害时可实现减少损失和此失彼补的目标。

间作套种后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增加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天然自控能力,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杂草并防止水土流失。

总体上讲,间作套种可以达到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地下水分养分的互补以及对植物的病害、虫害、寄生病的天然控制。

5.土壤各类耕作措施的作用及特点。

(中文课本P82-86)+1.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作用于整个耕层,对土壤中的各种性状起着最大影响的、作业强度高的田间耕作措施根据作业特点可分为犁耕、深松耕和旋耕三种。

1)犁耕作用:疏松耕层、破碎土壤加深耕作层恢复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翻埋肥料、纳蓄降水消灭残茬和病虫草害特点:犁耕是对土壤中的各个性状起着最大影响和作用的田间耕作方式。

犁耕对土壤具有切、翻、松、碎和混的多种作用,并能一次综合完成疏松耕层、翻埋残渣、拌混肥料、消灭病、虫、草害等多项任务。

因此,犁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2)深松耕作用:深松耕对土壤进行较深部位只松土而不翻动土层的田间耕作措施。

由于松土部位深(30-50cm),是对土壤整体耕层的触动,影响较大,效果较持久。

特点:分层深松,不乱土层耕种结合,耕管结合间隔深松,虚实并存方法多样,机动灵活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妥善处理田间残茬,杂草和有机肥不能及时翻埋,因此预防病虫草害的能力较差。

3)旋耕作用:旋耕作业碎土能力极强,可使土壤表层保持碎细、松软和平整的状态,对消除杂草,破除土壤板结有良好的效果,这种耕作是其他耕作措施所不具备的。

特点:由于旋耕作业具有多种技术作用,加之耕深较浅,因而旋耕具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双重功能。

由此决定了旋耕作具有广泛的用途。

但是旋耕机耗能大,生产效率低,并且对土壤破碎程度较大,因此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旋耕机并未被广泛使用。

2.表土耕作表土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配合进行的辅助性工作,是土壤耕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表土耕作承担着独特的其他作业不可替代的任务,是仅对土壤表层0~10cm左右范围进行各种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

1)浅耕灭茬作用:主要可以清除田间残茬,为深翻土壤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浅耕灭茬还具有消灭田间杂草、疏松土表、促进蓄水保墒等有重要作用。

特点:一般浅耕灭茬是在作物收获后,耕地前对土壤浅耕5-10cm。

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浅耕灭茬提倡宜早不宜迟,前茬收获后立即进行最为理想。

在盐碱地更要越早越好。

2)耙地作用:耙地是土表耕作的主要措施之一。

耙地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表、平整地面、弄碎坷垃,消灭杂草,混合土肥,并可局部轻微压实土壤。

耙地有利于促进土壤蓄水保墒和牧草饲料作物出苗与生长。

特点:粑地要求在适宜时期内进行,以确保质量和效果。

土壤过湿不易粑地。

粑地保墒不宜过深,播种前粑地不宜超过播深。

粑地次数要适当,不宜过多过频。

3)耱地作用:这是在田间进行的一种辅助性表土作业。

常在耕地后与粑地结合进行的作业。

具有平整地表,耱实土壤,破碎土块,坚实土壤等作用。

耱地作业有利于保墒和播种。

特点:耱地一般在播前进行。

在北方干旱地区,春播前耱地具有很大作用。

在质地疏松、杂草较少的土壤上,优势犁后可用耱地代替粑地,有时在播后镇压的土壤上,还要增加一道耱地作业,以利于土壤保墒。

播种后耱地具有覆土和轻微镇压的双重效果。

潮湿的土壤一般不采用耱地,以免压实土壤后板结。

4)镇压作用:镇压一般是通过用相当自重的镇压器在动力驱动下,对表层土壤进行碾压,使得在耕层上部造成紧密层,以便于保墒和种子吸水萌发。

镇压还具有平土、压土和碾碎土块的作用,可以减少因蒸发造成的土壤水分损失,有利于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进而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发和出苗,并可防止因土壤自陷而对根系造成的伤害。

特点:镇压对土壤的深度可有不同的影响。

另外,镇压还可分为全面镇压和局部镇压。

5)中耕作用:赤地中耕可以破除地表板结和铲除田间杂草。

行间中耕除了有松土保墒、增温除草等作用外,对中耕作物还有培土、壅株、促进根系生长、抗风和防止倒伏等作用。

中耕培土和作陇作业可充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又可促进作物根系生育。

特点:主要是在作物生育期内的一系列表土耕作措施。

必须坚持不伤苗、不埋苗和不损根的原则。

中耕的时间、深度和方法,一般要根据根系生育、杂草长势和土壤水分状况来决定。

随着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推进,中耕深度要遵循深-浅-深的原则。

6)开沟作畦作用:开沟作畦是土壤在耕、耙后进行播前整地的重要表土耕作内容。

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并按不同地区的耕作要求把土地整成一定规格和性状,为灌溉、排水、播种和田间管理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

特点:开沟作畦包括平作、畦作、垄作、低作等方式。

每一种都适应不同的耕地条件。

比如平作适合于在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良好平原地区实行,便于大面积机械化工作;畦作常在灌溉区实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