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与出路:旅游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村寨在我国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1. 文化保护问题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地域,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侵蚀,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难得以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民族文化的虚伪和商业化现象也开始出现。
2. 景区建设问题一些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时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导致景区环境破坏严重,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面临着严重破坏和改造。
3. 人才短缺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短缺。
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服务水平常常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缺乏特色产品和活动少数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常常缺乏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产品和活动,缺乏创新,无法形成独特的旅游IP。
1.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工作中。
2. 积极引导景区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民族村寨景区的建设,制定相关规划,遏制过度商业化开发行为,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3. 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引进外部人才和技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水平。
5. 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保护、提高景区建设质量、推动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向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贵州卡拉村为例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贵州卡拉村为例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逐渐崛起,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何实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以贵州卡拉村为例,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及一些思考。
一、发掘和保护民族村寨的独特文化民族村寨作为旅游景点,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发掘和保护民族村寨的独特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民族村寨的历史遗迹、民间传统、民族习俗等进行准确的记录和研究,建设信息化数据库,便于游客了解和学习。
另外,要加强对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严禁破坏和妄改民族文化,确保其原汁原味。
二、提升民族村寨旅游功能民族村寨作为旅游景点,除了展示民族文化以外,还应该具备其他吸引力和功能。
例如,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田园生活;还可以探索民俗体验旅游,让游客亲身参与民族节日和民间活动;同时,可以通过民族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打造特色商品,吸引游客进一步了解和购买。
三、培养民族村寨旅游从业人员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从业人员。
因此,应该加强对民族村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一方面,要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四、构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形成良好机制。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族村寨居民应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企业要加强与民族村寨的合作,共同推广和开发旅游产品。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组织各方资源,帮助民族村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五、加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与推广宣传与推广是提升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靳峡①【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目的。
本文阐述了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指出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且结构单一,地方色彩不突出;二是在对外宣传促销上不足,导致其产品对客源市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无法促成游客到达黔西南州旅游的动机。
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对策探讨在多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乡村旅游的称谓多样,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乡村风光游、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民俗旅游、农事旅游、农家乐等。
很多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济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民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活动。
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吸引旅游者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所以,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挖掘独特的地方特色、形成真实的乡村氛围,也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开发时间短,尚未形成自己的规模和品牌体系,加上乡村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了黔西南州乡村旅游资源被外界知之甚少,甚至无人知晓,这使得黔西南州潜在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与地区优势。
同时,也显得黔西南州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很不成熟。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引言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
贵州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风景资源,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以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内容,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贵州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一、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资源概况1.1 自然资源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丰富的山川地貌、瀑布、溶洞、森林等自然景观。
茅台镇的赤水河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荔波小七孔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2 民族文化资源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侗族、苗族、布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和节庆活动,这些文化元素对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1.3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目前,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民族村寨和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开发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开发不够多样化、服务水平需要提升等。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2.1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当在保护民族文化、改善游客体验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在各民族村寨开辟民俗文化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还可以发展农家乐、采摘游等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2.2 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包括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
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和提升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的出行舒适度,确保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
民族旅游村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神圣空间的生产
民族旅游村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神圣空间的生产作者:郭文杨桂华来源:《旅游学刊》2018年第05期[摘要]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对翁丁佤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神圣空间生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翁丁佤寨传统仪式实践的神圣空间形态具有多维一体的属性结构,村民的自然生态观体现在生态亲和中的自然敬畏并形成仪式惯习,政治生活观体现在以老人集团为符号的村寨仪式治理形态中,日常生活体现了人神对话的仪式化交往,在人观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共融共存的哲学理念。
(2)旅游介入后,传统仪式实践和现代性进行了协商,不可化约的神圣性逐步趋向世俗化,传统政治治理形式遭到消解,并出现结构性张力,资本带动日常空间更迭,并使地方空间发生转向,因失去价值而走下神坛的传统仪式实践被村民当作赚钱和娱乐的工具被大肆利用,带来了社区同共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分化与隔离。
(3)消费主义时代资本正以自身的逻辑重构着地方,相比于传统人神系统中的心态平和,村民宁静的心态被旅游发展打破,昭示着村民思维方式、心理内在感知以及多元地方感的空间生产。
研究呼吁国家在引领地方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必要对象征民族风俗习惯的各类仪式加以引导,并选择性地吸纳在以旅游扶贫为意义符号的仪轨和村寨自身文化自觉建构过程中,寻求传统与现代文化生态的结构性平衡。
[关键词]仪式实践;民族村寨旅游;神圣空间生产;翁丁佤寨引言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翁丁佤寨,日常生活基于仪式的社会实践及其象征意义建构着村民对外界的感知与体验。
基于满足村民深层次社会生活及其心理活动的现实诉求,有意识的仪式活动常常在时空上借助角色转换、结构反转,甚至在对村寨正常社会规章制度颠覆的戏剧化表演中形成不可化约的“神圣空间”。
作为日常世俗的对立面,传统仪式的神圣性造就了与之更高的价值关联,村民在仪式行为中通过“结构一反结构一再结构”的过渡过程超越自我和摆脱惯常束缚,达到主我或客我邂逅、相知和融合,在较长时间内集中反映着地方族群对自我世界及其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表达。
西南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西南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毕业论文题目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22年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22年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浅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试述对文化旅游的认识及其实现途径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浅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古镇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我国饭店员工培训策略试论我国导游管理制度的革新对策试述导游风格的塑造及培养对策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酒店差异化营销研究试论导游回扣问题及其改革对策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及建议风景名胜区的休闲旅游功能研究关于我国会展旅游的初步探讨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饭店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西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对我国导游薪酬体制创新的探讨关于我国热点景区门票价格的思考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类型及其管理对策试论品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新形势下提升国内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饭店员工流动原因及对策分析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浅论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浅论休闲旅游的发展试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改革对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试论酒店内部营销策略略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论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问题浅谈中国酒店网络系统建设论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和管理古镇古村落遗产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分时度假在中国的发展对策研究试述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改革对策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饭店大学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塑造旅游社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人本管理——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策略试析现行导游薪金制度弊端及其改革对策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改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应对策略我国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及应对措施探析中小旅行社员工流失原因与管理对策研究略论都市旅游发展的模式与对策试论酒店服务营销我国会展旅游市场营销初探饭店员工激励研究浅析我国平民旅游及其营销策略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探析试论我国旅行社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途径浅析我国家庭自助旅游酒店品牌经营旅行社员工的激励研究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国酒店文化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员工对我国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对饭店员工流失的思考浅论影视旅游的开发我国酒店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试述我国旅行社服务质量问题及其改善对策打造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策略探讨浅析旅游产品定价策略我国饭店管理中的人本策略我国饭店业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申请科研成果奖励公示
西南民族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申请科研成果奖励公示http://222.210.17.171/mzyjy/show_news.asp?lm2=38&newsid=1229学院专业姓名论文题目论文刊物民研院(博士)民族学韩玉斌藏族牧民定居后的文化调适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参与土地开发决策是少数民族应有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报少数民族狩猎文化保护区的制度设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宗塔定居牧民的财产观念前沿万么项杰论《五卷书》与《萨迦格言》的关系西藏研究《如何搞好校长与教师的关系》西藏教育《五卷书》与藏族文学中国藏学《奥义书》评析西藏大学学报民研院(硕士)民俗学马伊斌伊斯兰文明的仁爱观民族学刊甘肃的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大观周刊临夏八坊回族社区的风俗习惯变迁研究剑南文学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旅游纵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杨强雷波县马湖风景区旅游扶贫现状调查研究民族学刊攀西阳光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建设青春岁月论雷波县旅游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旅游纵览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金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大观周刊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凉山州为例时代报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青春岁月关于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大观周刊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村寨的策略研究西江月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魅力中国对彝英双语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民族学刊唐崇月金融支持在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民族学刊王晓龙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调查研究——以四川省甘洛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甘洛县农村金融需求抑制问题调查研究民族学刊郭琼云南省楚雄禄丰苗族聚居区硝洞箐贫困状况调查报告民族学刊区域政策浅析金田期刊许雪焕叠溪松坪沟景区发展目的地游的调研报告民族学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学刊曹志敏继承与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西藏青藏铁路物流发展影响的调查西藏发展论坛构建“三角形”黄金物流旅游战略促进青藏铁路沿线中小城镇发展商品与质量天路促物流,经济促发展——拉萨物流市场与运输能力关系的市场调查民族学刊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文化消费——以贵州省三都水族马尾绣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藏族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以西藏拉萨市八廓街为例商业时代杨绪霜施洞镇旅游业发展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魅力中国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民族学刊杨婧经济转型期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民族学刊丽江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调查分析民族学刊对少数民族世界遗产的认识旅游纵览卡本才让影响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民族学刊循化县旅游业SHOT分析与发展对策民族学刊郭明静西部旅游开发热中的冷思考大观周刊北川新老县城旅游现状调研报告民族学刊黄志文那坡县大石山区黑衣族群干栏民居保护研究民族学刊关于四川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以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为例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商情金融产业聚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河南科技城市规划设计与区域规划空间理论应用模式研究城市建设冯健超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民族工艺馆商品销售调研报告民族学刊朝鲜对外开放新政背景下中国赴朝自驾游客源分析研究大观周刊禹慧强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存状况调查——以泾源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增强竞争力金田陈刚防灾救灾工程对西部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初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皖东土特产“管坝牛肉”发展制约因素调研报告民族学刊关赟开封回族清真饮食特色开发研究民族学刊王欣桐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开发的内涵民族学刊“5·12”灾后经济恢复与发展调研报告——以汶川县绵镇高电子村为例民族学刊鲍翔龙新疆克拉玛依“戈壁玉”开发前景调查与思考民族学刊杨光祥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世界商华经济年鉴丹寨县农村信用社“摇钱树”系列贷款产品实施号情况民族学刊苏志杰浅析产业政策引导下的宁蒗县西川乡花椒产业民族学刊经济转型期云南省宁蒗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新西部赵吉发农民外出务工背景下的土地荒废调研——以吉林省通化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个案安徽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发展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为例金田新农村建设的阻碍因素及出路分析——以吉林省集安市为例大观周刊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个案民族学刊罗莎汶川县绵虒镇高店村旅游业调研报告民族学刊你不知道的中国——羌族民族学刊宗教学原军超肯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及其对佛教的阐述法音藏传佛教对荣格心理分析的影响民族学刊。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特色旅游资源之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营销和推广不足、人才培养和管理不足是较为突出的挑战。
为此,建议加强文化保护,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游客体验和旅游环境;加强营销策略,提升村寨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对策、文化保护、商业化、基础设施、营销、推广、人才培养、管理、建议、加强、提升、策略。
1. 引言1.1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旅游方式。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营销和推广不足、人才培养和管理不足等问题,以期为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民族村寨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民族村寨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味道,变成了商业化景区,使游客难以感受到真实的民俗文化。
一些民族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道路狭窄、厕所脏乱、餐饮住宿条件差,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民族村寨的营销和推广工作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渠道,导致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有限。
民族村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存在问题,缺乏专业化管理团队,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民族村寨旅游存在问题包括文化保护与商业化的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营销和推广不足、人才培养和管理不足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村寨管理者共同努力,加强文化保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营销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才能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现状及对策
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传统悠久。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十八洞村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贫困困境。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文化旅游成为了扶贫的重要途径。
湘西十八洞村拥有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和保护、特色旅游产品缺乏等。
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希望通过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措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1.2 问题现状湘西十八洞村是一个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村落,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闻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十八洞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未能得到显著提升。
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地理环境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十八洞村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水平较低。
二是文化传承不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十八洞村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环境和条件,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逐渐淡薄。
三是旅游开发不足。
尽管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推广,十八洞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迟缓,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现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本地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保护,以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全面展示和总结,对未来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全国贫困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西南民族村寨振兴的多元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西南民族村寨振兴的多元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李军;刘洋;李军明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多主体协同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看,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民族村寨是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行动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耦合协同生成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其中党委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体现在统筹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注重项目落地后续效应、着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建立外部帮扶长效机制、发挥涉农补助激励作用等方面;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着接点作用,体现在了解并深度融入乡土社会、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后富群体可行能力、发挥内外联结功能等方面;而民族村寨发挥着内生性作用,体现在支持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发挥村寨精英的带动作用、释放传统文化的经济潜能、激发社区民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
以期加快推进西南民族村寨振兴并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11页(P164-174)
【作者】李军;刘洋;李军明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旅游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民族乡村振兴中特色村寨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优化——以浙西南畲族民族村为例
2.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振兴的实践困境及路径探索
——基于鄂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察3.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特色村寨的价值分析与建设路径——基于鄂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察4.研学旅游促进西南民族村寨振兴机理与路径研究5.研学旅游促进西南民族村寨文化振兴路径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村寨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研究——以攀枝花迤沙拉村为个案
居 民文化 素质 较高 的村 寨。 目前该 村仍 较多地 传 承古驿 道文 化的精 髓 ,具有特殊 的魅 力和价值 。
具 有 较 好 地 理 区位 和 交通 优 势。 距 攀 市 中心 区 6 0公
里 ,距成 都市 8 0公里 ,攀 昆高速 公路 在 此设 有 出 口, 4 1 8国道从 村 口经过 。该 村海 拔 1 0 0 0米 ,年平 均气 温 7 1 o 具 有 “ 无严 寒 、 6C, 冬 夏无酷 暑 、 春干 爽 、 冬 夏秋 多 雨 、
干 湿 分 明 ” 的优 越 气 候 。 别 具 一 格 的 建 筑 文 化
迤 沙拉 村 的几 种 保 护 模 式
倡 导 民 族 村 寨 文 化 传 承 性 变 迁
民族 村 寨 保 护 与经 济 发 展 的关 系 是 复 杂 的 强 弱对
比 的 相 互 影 响 关 系 。 在 一 定 发 展 阶 段 , 似 乎 经 济 的 力
经 久 不 衰 的 村 寨 景 象
迤 沙拉村 由远 古一个 很小的理 泼彝人 部落迁徙 至此 , 并 设立 驿站 ,蜀 汉丞相 诸 葛亮 为平息南 夷之 乱率 兵路 过
单位 。民族村 寨是 民族 地 区保 存 有较 丰富、较独 特 的传 后 经汉 武 帝时唐蒙 、司马相 如开辟 南丝 绸之 路途 经这 里 此 地 ,明朝 洪武 开 滇 后戍 边 留守 的将 兵 与当地 人 通 婚 ,
统 民族文化 。至今 尚能集 中而真 实地展 现 其 民族 文化 的 物质载 体。民族村 寨旅 游即是 以民族 村寨 为旅游 目的地 , 身心 尽情 体验其 异质文化 ,从而满 足游客追 求返璞 归真 、 获取 知识 、乐趣 等心 理动 机 的旅 游 活动。 民族 村 寨旅 游 如开 发得 当,在 促进 新农 村 建设 、解 决 三农 问题 、实 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1562019年10月下半月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索玮聪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区别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本质。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非遗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同时,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赋予乡村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品质。
乡村旅游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有品位、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受损等问题。
非遗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高度契合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风尚,濑江乡村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扎根乡村的无形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有主题、有特色、有优势的乡村旅游之路。
一、濑江乡村旅游区发展状况(一)濑江乡村旅游区基本情况濑江乡村旅游区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东部,处于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景区核心区内,传统的村容村貌保持较好,制作红糖、糖波酒以及唱山歌等传统工艺和习俗一直得到了较好地活态传承。
花山岩画申遗期间,当地政府将濑江乡村旅游区作为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区予以重点打造。
花山成功申遗后,濑江屯乡村旅游业发展兴旺,建成了民俗表演广场、独具民族特色的越人歌古乐馆、非遗体验园(红糖体验馆、羊角钮钟馆、鼓坊、壮锦坊、琴馆等)。
2018年,濑江乡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达27.23万人次。
(二)濑江乡村旅游区的发展模式1.政府夯实发展基础宁明县政府改造濑江屯整村风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对整村进行外立面改造,重新铺设屯间道路,配套建设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餐饮区和住宿区等;修建民俗表演广场和供游客观赏的荷花池;新建花山里别墅式民宿,并与当地村民合作,免费帮助村民将民房改造成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贵州各地的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例如黔东南地区的西江苗寨、千户苗寨,黔南地区的西江千户苗寨、侗寨,以及贵阳市郊的龙宫、青岩等景区,都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贵州还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供给。
在西江苗寨,当地政府通过引进投资,开发了苗岭竹筏、苗寨风情、苗乡山居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尽管贵州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些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理性和有效,存在着“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的现象。
特别是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保护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得一些景区的原始风貌受到了破坏。
乡村旅游的产品供给还不够多样化和丰富化。
虽然贵州引进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但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景区周边,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和亮点。
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一些偏远的民族村寨,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也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经济收益不能够惠及村民,使得一些民族村寨的居民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保持着观望态度。
为了推动贵州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不做过多商业化的改造和开发,保持民族村寨的原始风貌。
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更多的有特色和特点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增加产品的供给,丰富游客的体验。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国家民委关于2016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课题立项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家民委关于2016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课题立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2016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已结束。
根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后,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120项课题,为2016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46项,青年项目28项,自筹经费项目39项。
请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要依照国家民委课题管理规定,认真履行立项通知要求,按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及时完成课题任务。
附件:2016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一览表国家民委2016年5月31日附件:2016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一览表2016-GMB-003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式研究陈立明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2016-GMB-004府际关系中的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基于内蒙古的地方经验于春洋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GMB-005 内蒙古民族问题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研究仁钦内蒙古大学2016-GMB-006 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历史经验研究原思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6-GMB-007历史上边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发展与治理经验研究张英姣北京联合大学2016-GMB-008 沿海地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研究左亭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016-GMB-009 针对特定民族的歧视行为调查分析与法律对策研究周伟四川大学2016-GMB-010 党政干部民族观教育研究陈辉中央民族干部学院2016-GMB-011 民族地区风险事件社会放大的信任机制研究伍麟武汉大学2016-GMB-012大数据背景下民族研究工作数据库检索系统开发与研究王小霞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6-GMB-013大数据在民族舆情管控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沈阳清华大学2016-GMB-014 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境安全治理研究肖斌云南财经大学2016-GMB-015 对口帮扶与东部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研究董世举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GMB-016 民族地区小额信贷金融扶贫瞄准机制研究李秀丽贵州财经大学2016-GMB-017 民族地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共享发展研究王华春北京师范大学2016-GMB-018 基于需求视角的民族地区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研究韩丽娜大连民族大学2016-GMB-019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方式研究侯超惠中央民族大学2016-GMB-020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齐红倩吉林大学2016-GMB-021 少数民族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研究武萍辽宁大学2016-GMB-022 乡规民约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周俊华云南大学2016-GMB-023 西北穆斯林慈善组织现状研究庾荣西安财经学院2016-GMB-024沿海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状况和社会适应研究高向东华东师范大学2016-GMB-025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实证研究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新疆农业大学2016-GMB-026 藏区民间孤儿救助机构发展现状研究王景迁鲁东大学2016-GMB-027 儿童权利保护研究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杨凤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GMB-028 维吾尔族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沙吾提·阿布都哈力克新疆大学2016-GMB-029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之“特色”挖掘与旅游活化利用研究徐永志中央民族大学2016-GMB-030 旅游发展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孙九霞中山大学2016-GMB-03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保护与活化研究王贞华中科技大学2016-GMB-032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崔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GMB-033 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刘娜武汉大学2016-GMB-034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民族文化开发与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卢晓华民族文化宫2016-GMB-035 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生产与传播现状研究胡谱忠首都师范大学2016-GMB-036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巴战龙北京师范大学2016-GMB-037 语言适应和语言发展视阈内的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王锋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6-GMB-038 甘南地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及其问题研究傅千吉西北民族大学2016-GMB-0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高校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研究何芳枣庄学院2016-GMB-040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差异的精准量化研究申菊梅北方民族大学2016-GMB-041 “一带一路”视角下云南边境国门学校建设研究刘江云南民族大学2016-GMB-042 当代世界民族自治问题研究杨勉中国传媒大学2016-GMB-043 欧洲难民危机研究宋全成山东大学来源:/fg/detail2021563.html。
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摘要: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
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
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德昂族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是这样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
2005年中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文化空间。
在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不断强化的保护和发展双重压力的今天,如何实现二者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趋势。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在旅游开发的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各种盲动、无序、变形的行为和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比较严重,其结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难以修复的危害。
作为中国极少数民族之一,云南德宏芒市三台山乡主要聚居地的德昂族民族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保护与发憎爱分明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形式,它不仅能够让游客领略到不同的民族文化,还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保护不力、商业化倾向、低效益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积极发展。
一、保护不力问题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兴起,一些原本与世隔绝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危险。
例如,游客在游览时乱丢垃圾、损坏古建筑等行为对当地文化产业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强旅游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加强游客教育。
除此之外,加强对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重点建设保护区等专门机构,针对文物保护不力的问题实行问责制度。
二、商业化倾向问题在一些旅游区域中,由于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商业化倾向,导致当地文化逐渐被商业化和娱乐化所包装,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文化内涵。
这不仅让游客看不到真正的民俗风情,更促使贪婪商家规不受约束,进行不良的商业操作。
应对此类问题,需要在景区管理中坚持以文化为核心,加强游客教育,注重保护当地文化特色。
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并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来规范旅游业的经营行为,避免出现追逐利益而破坏文化特色的现象。
三、低效益问题部分民族村寨旅游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较低,直接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沿海各地大量的村寨民俗类景区即为例子。
一些景区原本因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得到游客的青睐,但由于缺少长远规划,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行业的长远发展。
应对低效益的问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注重精细化管理、文化创意及资本运营等方面。
同时,加强底层的服务质量,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专业人士为旅游业提供更全面、专业化的服务。
结论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在维护原有特色的同时发展新兴的旅游产品。
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努力将为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
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研究作者:曾韬张春艳罗鲜荣胡佩珊陈明旸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10期摘要:本文探讨基于民族村寨旅游价值的多元群体类型、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关联。
根据文献与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对千年瑶寨、肇兴侗寨等826份样本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民族村寨旅游价值由功能价值、文化与古建筑景观组成。
基于价值感知划分,旅游者分为浅尝辄止型、文化型、视觉型。
旅游价值、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存在关联,其关联在教育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价值;认同感;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筑已成为新时期党的重大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凭空建构出来的,而是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民族意识凝聚为民族认同并最终升华为民族自豪的结果。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以鲜活文化活动为载体,唤起与强化民族祖先历史记忆,在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仍有部分民族村寨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高质量传承、开发与供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效益提升不明显,弱化了民族认同与自豪凝聚的向心力。
本文研究探讨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关联,为旅游价值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建议。
一、文献回顾(一)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民族村寨也称“少数民族村落”,指依托少数民族自然地域、历史环境形成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及文化创造的有机场所。
[1]旅游价值被定义为旅游产品在特定游览情境中符合对象感知效用程度的总体评估。
[2]学界主要基于以上理论基础评价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当地视角方面,主要讨论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环境、基础设施等利益的感知;[3]也有学者从政府企业等开发者角度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运营等效用感知。
[4]游客视角方面,学者关注旅游者等市场方体验的景观质量、感知效率、服务价值、社会价值与享乐价值等。
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2期(总第158期)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谢镕键【摘要】十余年来,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
这些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八个方面: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开发模式、具体开发对策、资源评价、空间结构、旅游扶贫、社区参与。
此外,随着不同学科门类相互间的交叉研究的增多,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内容也将在未来显得越来越多元化。
【关键词】遗产旅游;非遗旅游;少数民族;综述【作者】谢镕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海南三亚,572022。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21)02-0177-0009一、引言遗产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遗产旅游、自然遗产旅游。
本文以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文章选择的数据来源包括当当网、亚马逊网、孔夫子旧书网能查到的专著,以及中国知网收录的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南京大学CSSCI 核心期刊论文、博士论文。
论文方面,首先在中国知网“期刊高级检索”中以“遗产旅游”和“非遗旅游”为主题进行“核心期刊+CSSCI ”检索,并对同名作者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二次检索,减少遗漏。
接着,在中国知网“博硕士”以“遗产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
对检索得到的论文、专著进行阅读后,保留与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有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共查到115项成果。
其中,专著9部,博士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13篇。
结果表明,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开发模式、具体开发对策、资源评价、空间结构、旅游扶贫、社区参与。
此外,其他主题的研究成果有近20篇。
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内容(一)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关系的研究杨桂芳著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究》,以旅游活动为中心,对旅游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商业环境进行调查,力图寻找一条开发与保护并行不悖的共赢之路。
旅游扶贫开发之于乡村空心化机遇还是挑战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川滇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5):96-104.[112]NicholsonT.Culture,tourismandlocalstrategiestowardsdevelopment:casestudiesinthePhilippinesandVietnam[R].ESCOR,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1997.[113]李志勇.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的双重性与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3(2):37-41.[114]SreedharR.Tourismforlocalcommunitydevelopment:areportoncasestudiesinKinnaurdistrictHPandtheBadrinathtouristzone[R].InternationalCentreforIntegratedMountainDevelopment,AcademyofMountainEnvironics,1995.[115]黄 萍.尴尬与出路:旅游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5(1):14-19.[116]董雪旺,徐宁宁,陈 觉,等.基于游客地方感的水乡古镇开发模式———兼论乌镇模式的可复制性[J].经济地理,2018(6):187-192.[117]宋才发,刘廷兰.村寨文化旅游业发展创新的法治问题探讨———以贵州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业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30-34.[118]孙九霞.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J].旅游学刊,2010,25(5):12-13.褚玉杰,王思雨,周 ?.旅游扶贫开发之于乡村空心化:机遇还是挑战?[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3):13-1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23.003旅游扶贫开发之于乡村空心化:机遇还是挑战?褚玉杰,王思雨,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乡村空心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 T o u is r m p o v e  ̄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 ’ wi t h e t h n i c v i l l a g e a s t h e b a s i c u n i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o v e r t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mo d e c r e a t e d i n t h e a n t i - p o v e t r y p r a c t i c e o f s o u t h w e s t n a t i o n a l a r e a . Ho we v e r , i t i s a w o r l d wi d e p r o b l e m t o ma k e u s e o f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t o
遗产发展旅 游业 , 又要 成功保护文化遗产 , 本 身就是世界性难题 。现 实中, 旅 游扶 贫是政治驱动 , 地方政府关注焦点在 经济利益
上, 文化遗产 管理有名无实 , 长期缺位 , 导致 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遭遇“ 漏损 ” 、 “ 过滤” 等尴尬 , 甚或有失忆的危 险。理论上 , 文化旅 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并不冲突, 但 实践上 需要管理机构从 文化遗产价值发掘整理与表达 、 有效信 息传播 、 开发评估 、 利益合作机制 建立 、 法律保 障等方面适时“ 补位” , 才可能助推 文化旅游与文化 遗产管理 建立可持续协 同关 系。
w h i c h h a s ma d e t h e e hn t i c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f a l l i n t o a n e mb a r r a s s s t a t u s o f“ l e a k a g e ”a n d“ i f l t e r ”o r e v e n b e i n g i n d a n g e r o f c u l t u r a l
第2 6卷
VOL. 2 6
第1 期
No . 1
2 0 1 5年 1月
J a n .2 0 1 5
丢 威 族研亥
尴尬与出路 : 旅游扶贫视角下 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 理研究
黄 萍
( 成 都信 息工程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1 0 3 )
摘
要: 以民族村 寨为基本单元的“ 旅 游扶 贫” 是 西南民族地 区在反 贫 困实践 中创 出的重要扶 贫开发模式 。然而 , 既要利用文化
a n d t h e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s f o c u s o n e c o n o mi c i n t e r e s t s o n l y . T h e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ma n a g e me n t i s n o mi n a l a n d l o n g — t e r m a b s e n t ,
d e v e l o p t o u is r m a n d me a n w h i l e t o p r o t e c t t h e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 I n r e a l i t y , t o u r i s m p o v e t r y a l l e v i a t i o n i s d i r v e n b y p o l i t i c s
关键词 : 西南地 区; 民族村寨; 旅游扶 贫 ; 文化旅 游; 遗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 G 9: 1 0 0 5 — 5 6 8 1 ( 2 0 1 5 ) 0 l 一 0 0 1 4 — 0 6
Em ba r r a s s me nt a n d Me t h o d:A Re s e a r c h o n t he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a mn e s i a . I n t h e o r y , c a l t u r a l t o u is r m i s n o t c o n f l i c t wi t h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ma n a g e me n t . B u t i n p r a c t i c e , t h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s h o u l d c o v e r t h e p o s i t i o n p r o p e r l y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v a l u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i n f o r ma t i o n
S o u t h we s t Mi n o r i t y Vi l l a g e Cu l t u r a l He r i t a g e u n d e r t h 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o u r i s m P o v e r t y Al l e v i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