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竖笛教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七年级音乐教案详解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七年级音乐教案详解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作品,是一首抒发对草原广袤辽阔、风景壮美的赞美之歌。

这首音乐旋律优美,表现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阔的生态景观。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作为教学素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欣赏与文化认知。

本篇文章将从七年级音乐教案的设计角度入手,详细探讨如何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学融入到中学音乐教育当中。

一.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来历、风格和表现方式;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演唱歌曲;3.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进行艺术性表达;4.针对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教学。

二. 教学内容1.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背景介绍和音乐风格分析。

2. 学生跟唱歌曲,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对歌曲进行理解和深入思考。

3. 制作歌曲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视觉艺术、戏剧表演、舞蹈等,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4. 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表达对大地的情感,感受神州大地的深刻内涵。

三.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探讨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

2.视听训练法:在学生跟唱歌曲的时候,可以通过视听训练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不看歌词、只听歌曲的情况下,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关键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素养。

3.合作学习法:在学生制作歌曲表现形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 课时安排本教案建议采用课时分解的形式,安排在至少两个课时内完成。

以下是课时安排的建议:第一课:1.老师介绍《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来历和音乐特点,让学生对歌曲又个初步认识。

音乐教师课程说课稿

音乐教师课程说课稿

音乐教师课程说课稿说教材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教学目标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课件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说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说教学过程一、导课首先播放短片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E、成吉思汗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二、新课(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播放乐曲]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二)学唱歌曲《牧歌》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2、学唱歌曲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播放乐曲]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四、创作与探索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五、结束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省心声明: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全部来自互联网、百度和由网友提供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共交流参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一直坚信“教材是课堂的核心,教案是备课重点”,而《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便是一份优秀的七年级音乐教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份教案的优点。

一、教案设计《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教案设计紧贴教材,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整个教案包括三大部分:基础知识、情感体验和综合实践。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述了草原的形成、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让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情感体验部分则通过音乐来体现草原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草原的壮美。

而综合实践部分则配合课本,让学生在唱歌和合唱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草原文化,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效果通过施教实践,我发现《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份教案具有许多得心应手的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兴趣:教案内容涵盖了音乐、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听、唱、体验等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愿意探索更多关于草原的知识。

2、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重中之重。

教案中的音乐欣赏环节使学生在低龄阶段就开始形成民族音乐的选择审美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优化学生发声技巧及团队精神:教案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发声技巧的培养,不同学生根据各自的年级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唱法,唱出了各种不同的情感色彩,同时这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亮点1、情景模拟法:在本教案中,设计了许多场景形象逼真的音乐教学模拟情境,例如以草原为主题垫底的门头沟初中的场景模拟与情景对话,在极大程度上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对草原文化、音乐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获取文化信息:本教学案例对语文、历史、音乐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并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与深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学习、了解和积极体验草原文化。

3、音乐仿真法:教案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要素,让学生在感性认识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其对音乐特征的辨识,尤其是琴箫瑟鼓、呼麦、扎西拉姆、马头琴等民族乐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乐器之间的和谐互补。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草原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音乐、舞蹈及其乐器的基本特点2.初步懂得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掌握藏族、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2.辨认冬不拉的音色教材分析1.《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节奏舒展、自由旋律起伏、欢畅具有藏族牧歌的特点五声商调式从结构上看第一句具有引子作用同时兼起陈述作用音区较高节奏既有自由延长的长音也有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藏族民歌切分的特点也比较突出后三句的音乐材料几乎完全一致仅在结尾处作了少许变化从歌词上看前三句突出描绘性和叙事性最后一句突出抒情性情景交融抒发了藏族同胞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的真挚情感2.《我们的新毡房》为大、小调体系的歌曲与本单元中蒙古族、藏族五声性调式体系的歌曲(乐曲)不同哈萨克族民歌常有的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在这首歌曲中也有所体现采用变换拍子(四二拍加四三拍)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此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这首民歌的歌词显然与新社会党对牧民的关切与爱护有关联说明了民歌的即兴性特点3.《金色的阿勒泰》是一首冬不拉弹唱歌曲歌曲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歌曲为四二拍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旋律上有降七级音为混合利底亚调式带有欧洲调式体系的音乐特征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的影响较大4.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藏族民歌特色鲜明节奏舒展自由切分特点突出旋律起伏较大具有典型的高原风格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5.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节奏自由常有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音乐情绪活泼奔放歌词即兴性强等另外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影响较大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1.导入播放视频《青藏高原》显示西藏高原风光简介西藏2.欣赏(1)师:播放《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让学生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生:雪山、水、草、牛羊、鲜花……师:你认为旋律音调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弹琴生:学生随琴哼唱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回答音韵连贯:第1至3小节;跨小节连线第4、5小节第6、7小节第10、11小节第14、15小节节奏自由:教师演唱1至7小节音乐风格:高亢嘹亮装饰音多(如谱例中第2小节的前倚音)音区:跨度比较大展现出草原辽阔和牧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师:弹奏曲谱生:再次随琴演唱感受以上特点师:再次播放:《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你能说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生:由于地理环境及地方宗教语言文化的差异草地山歌的音域宽广、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冲出闸门一泻千里师:举例说明你还听过些藏族风格的歌曲(《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回到拉萨》等)师生共同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音韵连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高亢嘹亮装饰音多音区跨度比较大等等(2)全班集体表演学生跟老师集体舞表演(边唱边跳)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师:播放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音频生:学习藏族舞蹈中“甩袖”的动作结合学习的“甩袖”与“三步一靠”舞步自由地随音乐跳舞师: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台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西藏确实是“歌舞的海洋”可以说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全班集体表演教师做好协调工作(3)欣赏《金色的阿勒泰》师:播放歌曲《金色的阿勒泰》音频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生:歌曲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师:伴奏乐器生:冬不拉是一种二弦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弹奏性强音色优美余音短促有力简单易学携带方便几乎家家都有是哈萨克民族弹唱音乐的象征师:播放《金色的阿勒泰》音频生:学生聆听并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呈延绵起伏的山峦状师:演唱形式如何生:由歌唱者自弹自唱师:千百年来哈萨克族人民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民歌便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曲调如何生:普遍具有呼唤性的音调(歌曲第6、7、8小节)呼唤声进入民歌旋律使其具有宽广豪迈的性格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篇幅较大师:节奏如何生:节奏比较复杂音乐结构不很规整师:歌词特点生:弹唱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师:学生分组讨论哈萨克族少年边弹边唱赞美家乡的歌对我们有什么触动你们想去那儿旅游你们会有些收获结合感受总结哈萨克族音乐的特征再次播放《金色的阿勒泰》音频生:感受并与教师共同总结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歌曲无固定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有很强的牧歌特点曲调中普遍具有呼唤性的音调音乐结构不很规整节奏比较复杂常使用八三拍为主的混合拍曲调的语言性、叙述性较强(4)欣赏《我们的新毡房》播放歌曲《我们的新毡房》音频师:歌词描述了些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新疆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世界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按季节转移的生活住着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乐器是冬不拉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生:聆听歌曲《我们的新毡房》音频师:结合乐谱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说出与传统的哈萨克民歌有何不同歌曲旋律、节奏、音乐情绪有何特点生: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师: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的音乐受欧洲调式体系的影响较大请学生说出是个民族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蒙古人》《遥远的克鲁伦河》《珠穆朗玛》《回到拉萨》《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洗衣歌》等3.课堂小结(1)这三个草原民族在民族风情、音乐文化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①共同点:这三个草原民族都是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有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的民歌热情奔放都展现出草原辽阔和牧民粗犷豪放的性格②不同点: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服饰和生活习俗民歌的风格不同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他们的民歌各有各的特色(2)少数民族人民用最朴实的歌声抒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应以我国如此优秀的民族音乐为自豪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七年级音乐教案设计:如何教授《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一、教学目标1、学习《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了解其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2、掌握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3、培养学生的唱歌兴趣和声乐表现能力;4、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草原的风光和气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介绍和欣赏;2、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学习;3、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练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原版录音,让学生一起欣赏。

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宽广,蓝天的辽阔和牛羊的欢快。

请学生和我一起看一下视频,感受一下内蒙古的草原风光。

2、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中包含了哪些音乐元素,例如:旋律、节奏、姿态、声音等等。

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具有哪些民族音乐特点,例如:抑扬顿挫、口技变化、音响效果等等。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听课件中的民族乐器演奏,一起感受这些音乐元素和民族特点。

3、人声演唱的技巧和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练习在讲解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人声演唱的技巧练习。

要明确的是,良好的唱歌技巧对于音乐表现和合唱演出都是非常重要的。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嗓音,均衡发声,放松唱腔,让音乐更加动听。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练唱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调和节奏,提高合唱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教授一些合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例如:手掌齐波、脚尖一起跳等等。

通过熟练练习这些动作和节奏,可以让合唱团更加协调,使演出效果更加生动。

4、总结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2)这首歌曲中包含了哪些音乐元素?(3)这首歌曲具有哪些民族特点?(4)合唱演唱需要具备哪些技巧?(5)合唱演唱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有哪些?四、教学亮点1、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将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特点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祖国大地上的草原风情和民族文化
2.认识《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并能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

3.通过学习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表达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听课、分组合唱、集体演唱
五、教学内容
1.引入
学生们坐成半圆形,教师将电脑接入音箱,播放《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在欣赏了音乐之后,老师提问:你们认为这首音乐是描绘什么场景的?如何表达的?
2.学习音乐歌词
老师给学生们分发歌词,并让大家一起跟着听CD唱歌。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
点拨学生在发音和情感表达上的错误。

3.分组合唱
根据人数,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练习1-2句歌词,并进行分组练习。

在小组练习完毕后,进行集体合唱。

4.集体演唱
针对每个小组的练习情况进行综合排练。

在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之后,进行集体演唱。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掌握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2.是否能够正确地表达歌词中所表达的意思
3.是否能够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七、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祖国大地上的草原风情和民族文化,更能够学会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的演唱,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第1课时【教师寄语】让我们共同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情!【学习内容】1、歌曲:《牧歌》(民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

【重、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和认识歌曲和乐曲,扩大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学习目标】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学习过程】一、1、请同学们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同学们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温馨提示:第1、2小节与那几个小节在节奏上相同?3、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首歌曲?(根据自己的学唱习惯选择学唱方式:跟随录音哼唱、听老师范唱、跟钢琴演唱等多种形式。

)4、演唱歌曲。

(选择你喜欢的演唱方式进行歌曲的演唱,如:齐唱、小组唱、上句接下句、男女生比赛演唱等方式)5、跟随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一、(一)、《牧歌》1、《牧歌》:已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这部作品的结构为:思考: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何不同?2、无伴奏合唱的相关常识(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小组展示)3、结合教材中的图画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二)、《万马奔腾》1、展示马头琴的相关资料(以小组的形式)。

2、欣赏音乐参照一下两幅图,用语言描绘出听这首音乐时的感受。

3、对比《牧歌》、《辽阔的草原》。

4、根据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自由表现音乐。

一、音乐表现1、画出《蒙古小夜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由练习,看谁先学会,看谁吹的好。

4、小组展示。

5、创作:自己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精品教学案例分享:七年级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让人们可以用旋律、和声、节奏等手段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它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抚慰,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息,更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爱自己的祖国。

在这个全民培养和发展文化体育的时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之一,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就成为了我们重点推荐的教材之一。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是一首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歌曲,以半步的民谣旋律,加以歌词中大量描写和歌唱草原、蒙古族风情的形象,表达着对中国祖国辽阔山川的歌咏之情。

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爱国爱民族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全面推进音乐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文化的内涵。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在授课前,我们为学生精心策划了一个温馨愉悦的课堂环境,布置着祖国草原的风景图案,准备了一些鲜艳的花卉和植物的摆设,使学生们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图片。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学生们畅游在祖国草原的奇妙风景中,了解草原上翻滚的金色草波、草原上奔跑的草原牛羊和优美的草原舞蹈等等,以此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知,收集金色草海上的绝妙奇景,深刻感受草原的博大和神秘。

选择适当的音乐表达方式。

本课选择了蒙古大嗓音家族,让学生能够听到如同千里马奔腾般磅礴有力的嗓音,感受到草原美的气息和韵律之美,创设了一种丰富的情境和氛围来表达草原的美丽和激励情感的内涵。

学生进行多次演唱练习。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重复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于《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的理解,更好的领悟这首歌曲的感情和内涵,提高学生对草原风情的了解和欣赏能力,为以后对该类题材的音乐和文艺作品形成更加敏锐的感知和体验加强基础。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案──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

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一)学唱歌曲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

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一)学唱歌曲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地图、图片、实物样本等。

2. 教学材料:PPT课件、教学设计手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中国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境内的草原分布情况,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和兴趣。

2. 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草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中国草原的辽阔和重要性。

3. 观察(20分钟)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草原,根据实地观察的结果填写观察表,记录草原的植被类型、动物种类、地貌特征等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自考察到的特点和发现。

4. 分享(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给其他小组成员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对草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草原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把保护草原的责任和义务传递给学生。

6. 拓展(10分钟)课堂结束后,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写一篇关于草原保护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图片、视频等)展示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草原的特点与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与其独特的风俗民情、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情深深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秘。

今天,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蒙古族,感受体验来自大草原的异域风情。

 一、说教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辽阔的草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

歌曲《牧歌》总体上可以看作是由词曲同步的两大句组成,旋律起伏不大,第三句有较强的对比性。

这首民歌有许多版本,今天学习的是经过安波整理的版本,由16个小节组成的方整结构。

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二、说教学目标。

神州大地 辽阔的草原

神州大地  辽阔的草原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课题: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一)唱歌1. 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 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 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 欣赏《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稿
《辽阔的草原》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内容: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辽阔的草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牧歌》,能用较强气息控制能力的声音表现辽阔的草原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分组唱、自由组合唱、个人比赛唱、接口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内蒙古美丽的大草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用悠扬而连贯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的美丽情景。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旋律的把握,我将。

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师优良说课稿范文:《神州大地——广阔的草原》说课稿说教材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广阔的草原》我们的故国幅员广阔,各地不合的地形地貌.风土情面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平易近族珍贵的精力财宝.栖身在我国南边草原上的蒙前人平易近,他们的歌声像广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响亮清白,跳舞艺术更是丰硕多彩,表达了蒙前人平易近对草原.对生涯无穷的酷爱.弘扬平易近族文化,造就学生的平易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导者的义务和任务.依据教授教养设计,联合课标“感触感染.鉴赏.创造.摸索”精力,本节课安插了以下内容:①学唱蒙古平易近歌《农歌》.②观赏无伴奏合唱《农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驰》.《赞歌》.教授教养目的1.经由过程唱歌和观赏教授教养,使学生懂得蒙古音乐的作风特点和根本常识;懂得音乐与地理情况之间的关系.2.造就学生酷爱英俊好生涯和酷爱平易近族艺术的情感;造就学生对平易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摸索兴致.教授教养重点和难点经由过程学唱歌曲《农歌》和观赏教授教养使学生懂得蒙古音乐的作风和特点,造就学生对平易近族艺术丰硕的想像力和鉴赏力.教授教养预备钢琴.音响材料.课件.说教法依据本节课的教授教养内容和目的,我重要采取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示引诱法.评价鼓励法.起首,平易近族艺术是从劳动听平易近的生涯劳动中来,反应人们的思惟情感,要懂得一个平易近族的音乐说话,起首要懂得本平易近族的风土情面,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前人平易近生涯场景和精巧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留意力和兴致,又丰硕了学生的人文汗青常识,开辟学生的视野.其次,依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现自我的特点,我采取了设置疑问,启示引诱和评价鼓励的办法,以“先生为主导.进修为主体”,让学活泼静瓜代.热忱活泼的氛围中增加常识,得到美的陶冶.说学法凝听法.小组运动法.起首,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懂得音乐的基本.造就学生居心凝听音乐是造就学生表示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腕.其次,应用小组运动法,让学生在互订交换中摸索新常识,不但造就学生的集团协作精力,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教室氛围.说教授教养进程一.导课起首播放短片播完后上标题: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生涯在我国南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平易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E.成吉思汗设置意图:经由过程不雅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留意力,并经由过程评论辩论,师生交换激发学生联想,丰硕学生有关草原人文汗青方面的常识.在这环节中,先生要做好引诱工作,让学生懂得地理情况与人们的生涯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前人平易近生涯的摇篮,人们酷爱草原就像酷爱本身的性命一样.宽广的草原付与人平易近宽敞的胸襟和豪放热忱的性情.蒙前人平易近的歌声像广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响亮清白,跳舞更是丰硕多彩,有表示生涯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观赏合唱《农歌》.二.新课(一)观赏无伴奏合唱《农歌》观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景致或汗青人物为本身定名,如:“草原豪杰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播放乐曲]听后评论辩论问题,在这个环节,勉励学生畅所欲言,先生恰当引诱激发学生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合的音色组合,不合的力度变更,展现出草原俏丽广阔的气象.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让学生一路朗诵书上《农歌》的歌词,配合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妙回想和联想.并让学生懂得无伴奏合唱的常识.(二)学唱歌曲《农歌》起首,先生有情感地范唱一遍.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宽广.悠久.蜜意,表示大草原的广阔俏丽及人们无穷的酷爱之情.2.学唱歌曲1)跟先生学唱谱子,并找出曲谱中旋律邻近的末节,如许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拍更精确地掌控.2)跟琴唱歌词要肄业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3)学完后,采取小组比赛的情势跟伴奏唱,勉励学生创造不合的演唱情势,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赞同”等,如许既演习了歌曲,造就了学生的表示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填补蒙古歌分长折衷短调常识.三.观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驰》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点的乐器,因琴头上镌刻马头而著称,吹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播放乐曲]找学生简略谈一谈乐曲表示的内容:万马奔驰的壮不雅局势.此环节只作观赏懂得.四.创作与摸索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在这个环节,勉励学生大胆应用各类艺术情势来表示蒙古草原的俏丽广阔与生涯习俗.比方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拟扮演摔跤.跑马等,先生要行当地指点.用小组比赛的情势扮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阁下.五.停止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硕的天然资本是蒙前人平易近赖以生计的基本,人们酷爱草原,像酷爱本身的性命一样,蒙古草原丰硕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前人们对美妙生涯无穷的酷爱之情和积极乐不雅的生涯立场.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文档【三篇】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word教案文档【三篇】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大家准备了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牧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3、音乐知识——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旋律形态教学目标:1、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牧歌》2、了解蒙古民歌的旋律形态,认识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其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过程:(一)唱歌教学《牧歌》(1)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引入问题及导语。

(2)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3)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蒙古草原上的音乐。

古诗有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8页,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4)播放歌曲《牧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想一想,歌词描绘了多少景物?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教师随伴奏范唱《牧歌》,或根据条件播放《牧歌》,学生小声跟唱。

(6)教唱歌曲《牧歌》两遍。

并演唱《牧歌》简谱。

(二)欣赏教学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2)这首《牧歌》与原先播放的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听出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来伴奏的?(3)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可以说是合唱的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声部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小学讲课教案模板

小学讲课教案模板

小学讲课教案模板【课题】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哈萨克民歌《我们的新毡房》冬不拉弹唱《金色的》2、音乐表现——草原赛歌会3、音乐活动——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歌,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

2、通过歌唱各族民歌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蒙、新、藏族民歌的特点。

3、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载歌载舞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打击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学习——第一站内蒙古大草原:(5分钟)(出示幻灯片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草原之旅”的第一站来到的是祖国的北疆---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我们一起领略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风情,一起了解了蒙古人有三宝,哪三宝呢?师生: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欣赏我们还知道了蒙古族民歌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民歌的特点是: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自由舒展,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当然这些特点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二、新课学习——第二站大草原(10分钟)师: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音乐去旅行好不好?生:好!出示本节课课题及教学目标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出示幻灯片2)(出示幻灯片3)师:我们告别悠扬的马头琴,来到祖国的西部,一起走进。

李娜的一曲《青藏高原》,韩红的一首《天路》都让我们对那个神奇的雪域高原无限神往。

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点击地图上按钮—播放视频)(出示幻灯片4)刚才播放的视频中展现了新的许多可喜变化,也看到了祖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显著成绩,有许多的藏族民歌都表达着藏族同胞歌颂党、歌颂解放军的真挚感情。

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师优秀说课稿范文:《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说课稿说教材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1. 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 ,让学生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竖笛教学说课稿
龙泉中学房开妍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一、说教材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牧歌》,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3、与老师、同学合作表演《在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

2、八孔竖笛高音re和mi的指法学习。

3、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二、说教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欣赏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听原民歌《牧歌》——
对比原民歌和无伴奏合唱——随琴学唱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牧歌》。

2、进行竖笛教学时,教师先示范讲授高音re和mi的吹奏方法、指法,让学生自己试奏《蒙古小夜曲》,教师钢琴伴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分组练习《在北京的金山上》,教师指导。

学生学会吹奏后,师生进行竖笛、钢琴、打击乐器的合作表演。

三、说学法
1、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2、在学习竖笛时,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体会指法、气息、力度的协调配合,吹奏好高音。

并在合作表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原民歌《牧歌》。

大家体会一下无伴奏合唱和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新知识的学习: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竖笛教学:
1、老师讲解示范高音re和mi的指法。

2、学习吹奏《蒙古小夜曲》。

3、竖笛吹奏《在北京的金山上》。

4、教师弹不带旋律的伴奏,让学生吹《在北京的金山上》第二、三行简化旋律。

(三)表演:
师生进行钢琴、竖笛、打击乐器的合作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