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
本文通过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提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的借鉴意义。
7、合理的师资队伍。国外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一些共同特点:兼职的多,来自生产一线的多。在国外,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除少部分来自大学外,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当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而且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及时地带进学校,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在办学规模和教学计划调整时,可及时调整外聘教师,不致于造成学校教师的过剩或不足,从而提高办学效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受益。学校依靠兼职教师获取大量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加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兼职教师以此为第二职业,增加了收入,并将所积累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学生所学即将来所需,提高了学习效益,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各国政府在财政方面,都给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一定的资金支持。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社区学院有资格从"院校发展"资金中获得22%的份额,用于推进与商业和雇主的合作活动。1976年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英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与普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并列、由政府拨款的职业教育基金会。学校每年的经费约有75%是政府通过职教基金会拨给的。
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成为当前发展的紧迫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为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揭示其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推动路径探索的建议,为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创新等方面。
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加实践性的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使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这种融合可以促进科研创新,搭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促进科研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深入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总结国际经验并借鉴,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为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与企业的合作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尝试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尝试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所在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进了校企间的关系,并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作教学、面向社会服务、产学结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有力地说明了产学研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1 产学研合作,为专业建设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校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从05年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教学中就实行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5+0.5”的教学模式。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在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工程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顶岗实训期间,企业严格按照校企双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顶岗实习任务书,细化实习过程与实习内容。
由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亲任指导教师,甚至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去完成生产任务或其它工程实践。
因此,学生所得到的锻炼是学校常规教学难以实现的内容,使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2 产学研合作,发挥了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积极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适应自治区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要求,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06年以来,曾多次邀请来自企业的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来自国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积极吸纳企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反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市场经济的需求贴近度更好。
例如,对0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曾根据企业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过6次大的修订(即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上做文章),科学地将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反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上。
与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在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校受益匪浅。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内容。
在引言部分对该教育模式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此教育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了合作教育模式和特点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教育模式的优势和效果。
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探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该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学生和社会的重要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背景、意义、模式、特点、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总结。
1. 引言1.1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概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固有局限,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是对这一教育模式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种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和优势,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本篇文章将就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从背景和意义、模式和特点、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推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背景和意义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的一种密切合作关系,旨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产学研合作中的 难点之一,涉及到技术转让、专利申 请等方面的纠纷。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产学研合作 各方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 度,明确各方权益,同时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意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人才流动问题
总结词
人才流动问题是产学研合作中不可避 免的问题之一,涉及到人才流失、人 才引进等方面。
案例二:华为与高校的合作
华为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产 学研项目,旨在推动技术创新 和人才培养。
华为为高校提供先进的研发设 备和实验室,支持高校开展科 研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合作,华为与高校共同培 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产业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三:腾讯与高校的合作
01
腾讯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旨在推动技术创新 和人才培养。
05
产学研合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资金问题
总结词
资金问题是产学研合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缺乏资金支持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详细描述
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经费不足、企业投入有限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 取政府资助、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筹集资
金。
知识产权问题
详细描述
特斯拉与斯坦福大学在电动汽车技术、能源存储等领域展开合作。斯坦福大学为特斯拉提供科研支持,将最新的 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通过这一合作,特斯拉得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04
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策略
产学研合作模式
80%
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产学研合作未来发展方向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
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总结1. 引言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总结相关经验。
2.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实现知识转化和产业升级。
3.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科技研发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 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合作方式划分为产学合作、学研合作和产研合作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并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 成功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其中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例如某高校与某企业的合作项目,探讨其背后的合作机制和实施策略。
6. 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与挑战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7.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的策略为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政策,并鼓励多方共同参与。
8.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支撑,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9.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通过与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10. 总结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然而,在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提高。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1. 产学研合作基地模式产学研合作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
该模式主要通过建立合作机构或基地,实现教学、科研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2. 企业实习就业联合模式企业实习就业联合模式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常见模式之一。
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取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3. 产业项目研究模式产业项目研究模式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特定的研究项目,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双方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实现互利共赢。
二、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1.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是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合作规则。
同时,建立和优化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双方信息的沟通和协作。
此外,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产学研合作意识和能力。
2. 鼓励创新技术研发高职院校应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以满足产学研合作的需求。
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技术研发水平。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利用科研资金和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
3. 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氛围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保持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问题。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具体阐述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举措,提出了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一、引言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这一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和基本途径。
然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还停留在中级阶段,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还有距离。
如何完善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其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养,技术服务质量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效扩展和合作,专业建设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合作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或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深合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时必须利用生产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可能在单一的校园环境里完成,必须有企业的配合和支持。
从目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主动参与不够在目前已形成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中,大多数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则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训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上,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积极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学术研究的合作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同时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进一步推进该合作模式的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实用性强: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更加聚焦实际工作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2. 创新性强:产学研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3. 双赢效应: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高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提升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二、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施案例1.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高职院校合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例如,某高职院校与一家工程公司合作,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
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研究设备,企业提供实际项目和资金支持,双方共同研究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2. 学生实习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还包括学生实习与企业合作。
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某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在IT公司进行实习,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推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下是几点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高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信息和经验,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培养资源。
2. 完善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项目评估、管理和成果分享等方面。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展开研究,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案例、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在总结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价值、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与前景,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模式分析、实践案例、创新、学生就业、发展趋势、价值、挑战、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融合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和科研创新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机遇。
开展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其发展模式、实践案例、创新模式、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专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展开深入研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调整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可以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资金支持,加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
浅谈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摘要】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围绕产学研结合的定义、国内外实践经验、探索必要性、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通过分析现有成果,探讨产学研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探索, 定义, 实践经验, 必要性, 应用, 研究方法, 步骤, 促进作用, 发展方向, 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产业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教育的使命也在逐渐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产学研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国内外的产学研结合实践经验表明,该模式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和可行性,以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研究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产学研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产学研结合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探讨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中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高职院校制定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途径研究
口文 /雷 达 1 肖显惠 。 , 2
提要
实行课堂 机 制 方 面 , 以学 校 为龙 头 , 部 为 主 导 , 系 专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 用学校和企业共 同的教育资源 ,
明确 机 构 、 员 、 责 、 理 、 人 职 管 评 仿 合教育的 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从校 内创造 教 学与 仿 真 实 训 、 真 的 企 业 环 境 以 及参 业 为 主 体 , 估 等 事项 ,确 保 产 学 研 结合 顺 利 实施 ; 在 产 学研 结合 教 育 的 良好 环境 和 校 外 建 立 与 企 业 生 产 科 技 开 发 等 多方 面 有 机 结 合
精神动力。
一
在激 烈 竞 争 中 的胜 负 存 亡 。 因此 , 把人 会 财 富 的同 时 , 为企 业 赢 得 良好 的 信 誉 , 要
要 以 民主 管 理 促 进和 谐 推 动 。 民主 员 素质 提 升作 为企 业 发展 的基 础 性 工 程 , 争 取 更 多 的 消 费者 。
管 理 是 一 个 关 系 到 职 工 民 主 权 利 是 否 能 完善 员 工 素质 提 升 战 略规 划 , 视和 关 注 重
四要 以廉政建设促进和谐推动 。“ 廉
够 真 正落 实 , 至 企 业 在 竞 争 中 能 否 生存 每 一 个 个 体 , 提 供 必 要 的培 训和 发 展 机 生 明, 生 威 ” 廉洁 是 公 平 的 基 础 。加 强 乃 公 ,
养 学生 的综 合 职 业 能力 和 素 质 为 核 心 , 利
二、 高职 产 学 研 结 合教 育的 特 征
专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 , 使课程 体
( ) 企 双方 广 泛合 作 。 建 立 合 作 系 体现 最 新 岗位 知识 和 技 能 , 一 校 在 以使 课程 贴
建设类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实证研究
1 0 0.0%
0 O % 0
定 ,认 为企业 有参与教育 的义 务 ;
3 . % 的企 业 表 示 虽 然 不 太 清 楚 45 5 相 关 规定 , 知道 企 业 应该 这 样做 ; 但 没有 一 家 企 业认 为 教育 只是 学 校 的 事情 ,企 业 没有 必 要参 与 。由此 可
尽管学生对产学研结合教育普 遍认可 ,但参与产学研结合项 目时 仍处于被动状态 ,对学习 内容 、 形
25 0 % 0
不 同地 区的 1所 学校 的学 生发 放 2 2 0 问卷 , 回有效 问卷2 2 调 4份 收 3 份。 查对 象 中 ,男 生 占6 %,女 生 占 8 3 %;0 4 占3 ,0 5 占3 , 2 20 级 % 20 级 % 2 0 级 占2 %,07 占5 %, 0 06 0 20 级 3 2 8 0 级 占2 %。 1 参与调查学生集 中分布在建筑 工程技术 、 建筑装饰与设计 、 工业与 民用建筑 、市政工程施24 1 个专业 , 2
取 致 点 臂 技
20 年第3 期 09 5
建设 类高职 院校产学研结合 的实证研究
口姚 延 芹
摘
要 : 过 对 建设 类 高 职 的 学 生 、 通 教
其他建设类专业也有部分 涉及 , 详 式 、 目的、 具体安排等的认识并不明
见 图 1 。
师和建设行业企业进行产 学研 结合 实
6 % 0 00 5 % 0 00 4 % 0 00 3 % 0 00 2 0% 0O
发放6 份问卷 , 0 回收有效问卷5 份 , 5 有效 回收率9 . 1 %。这些企 业 中拥 7 有一级 、 二级资质 的占 ̄ 7 %, 1 1 还有 部分事业单 位 、 私营企业 。6 . % 54 5 的企业 很清楚 校 企合 作 的有关 规
教育论文: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研究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针对性,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是服务,导向是就业,在教学方面也是以应用为基础的。
许多的理论实践都证明产学研结合教育有着很多优点,它在职业院校中起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它也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之一,还在社会经济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职业院校保持其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所以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研究非常必要。
一、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培养特点分析(1)首先是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培养人才的目标。
职业院校的本质使得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与普通的院校是不一样的。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零距离接触。
职业院校从人才目标培养方面来进行分析的话。
职业院校是以生产实践的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它是针对不同的岗位来进行相应的岗位培养,所以这就造成和其他普通院校有不同的办学模式,也使职业院校具有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征。
在如今的社会,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通过探索找到了一些适合职业院校进行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他们的成功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创新,更能帮助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院校科研实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椭?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
(2)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双方实现“共赢”。
职业院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和企业都是它的主体,但是企业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而校外的实践教育就主要体现在企业上,所以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结合中主要是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而企业在其过程中主要是对生产和经济效益最为关注的。
但是双方都能够通过产学研结合来进行合作,实现学校在优化教学以及生产过程中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和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了各行各业趋之若鹜的利器。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方合作,对未来职场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和支持,提高新一代职场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和国内高校开展新生代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予以关注和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模式探索。
国外的研究则更加关注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解决教育模式中的问题和难点。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研究框架与方法本文主要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通过系统性分析与综合评述的方法,来探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具体研究框架如下:1.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分析3.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和问题分析4.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5.结论与展望研究内容与成果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方面,我们从产学研三方面的角度,论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具体特点。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分析方面,我们从高职院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高职院校企业合作的发展现状和高职教育改革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和问题分析方面,我们重点分析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和完善模式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我们首先预测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然后我们根据趋势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149008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其改革重点为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生产企业的联系,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必由之路,以便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其目的是将学校、企业、科研场所差异化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利用起来,有机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和?W生工作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一)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笔者以本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态度调查。
问卷分为14个题目,分别从学生的性别、院系、年级等角度调查学生对产学研教育的态度、认知和需求。
来自205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女生积极参与调查,只有20%的男生参与了调查,其中65.58%是大一的学生。
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重视产学研教育的开展,大一的学生对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支持度较高。
从对学生的专业特征统计结果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对产学研的关注度最高。
(二)我院学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我院较为重视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实践,59.51%的学生支持学院开展产学研教育,近90%学生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自己的就业(见下图)。
这说明产学研教育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深化开展,这不仅是受学生认可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是给予学生“就业希望”的一种教育模式。
(三)我院学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求通过问卷了解到,目前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产学研教育形式是“校外兼职”,而受学生支持最多的教育形式是建立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和提供实习指导教师(见图2)。
认为在课程教学和实训中应引入产学研教育的,共占比例54.64%,这说明学生最需要在课堂中和实训中参与产学研的教学,80.98%的学生认为应该建立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董 艳[文章摘要]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文分析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研结合 借鉴一、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论认识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一)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仅依赖学校的条件,学校的教育教学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紧密结合,依靠企业的参与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
只有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有效利用,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科学而准确地确定自身的角色和功能,转变办学思路和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促使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改革;通过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计划,可以很好地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
(三)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主考官在阅读简历的同时总少不了要问,是否有工作经历。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经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一种单一校园环境的办学模式,主要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中虽然安排有一定时间的实验和实习环节,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和竞争力。
而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恰恰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触实际,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机会。
因此,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对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新认识一般意义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我们所讨论的产学研结合实际上是产学合作教育。
其核心和根本目的不在于生产、科研而是侧重于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
其中,校企合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合作对象为:产学部门(企业);合作内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合作的目的: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当前,对产学研结合的讨论非常热烈。
笔者认为,对产学研结合的讨论应有一个整体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将产学研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讨论,分别是: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教育部长周济在2002年10月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这不是一般性的措施,而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
中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校企合作。
微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内部的产学研结合。
当前,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状看,在宏观层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及经费保障;在中观层面,企业缺乏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跟进乏力;在微观层面,高等职业学校内部,定位不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钩、师资力量薄弱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文通过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一)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形式介绍1、德国“双元制”。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两类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一是专科高等学校,一是职业学院。
两类学校均以“双元制”为基本模式,校企合作贯穿办学的全过程。
所谓“双元制”,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
就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产学合作典范。
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30%左右。
2、美国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
工学交替是美国实施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实施的办法是:大学生自入学起学习半年后,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一定时间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于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计划。
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社区学院。
“合作教育”贯穿于社区学院的办学全过程。
3、英国“工读交替制”。
英国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为多科技术学院,主要采用工读交替制。
工读交替制(“三明治”学制)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长期的工读交替制指在学院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的年限都较长。
有4年制的课程,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在企业工作,第4年又回到学院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即“2+1+1"。
有5年制课程,第1年在企业工作,第二、三、四年在学院学习,第5年又回到企业,即“1+3+1 ”。
短期的工读交替制更为常见,通常为6个月。
(二)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1、政府立法支持,经费保障产学研结合。
为推进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有法律依据,有法律保障。
德国联邦政府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旨在明确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权利和义务的《企业基本法》,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数量上稳定而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双元制”教育的地位,强调规范“双元制”教育模式管理与运行机制。
美国在1962年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方向,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签署了《2000年目标一美国教育法》和《学校一工作多途径法案》,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促使工商企业与大学进行深层次合作。
英国在1944年的《教育法》曾明确提出,用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对18岁以下的离校或在职青年实施职业培训。
所有的这些法律措施,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学研结合的顺利进行。
各国政府在财政方面,都给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一定的资金支持。
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社区学院有资格从“院校发展”资金中获得22%的份额,用于推进与商业和雇主的合作活动。
1976年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
英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与普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并列、由政府拨款的职业教育基金会。
学校每年的经费约有75%是政府通过职教基金会拨给的。
2、社会支持资助,多渠道的经费、设备来源。
1920年成立的美国初级学院协会(AAJC),1939年更名为终结教育委员会。
1939-194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通识教育委员会(GEB)向终结教育委员会赠款十多万美元,用于半专业劳动市场和与雇主的合作。
1970-1975年16家基金会赠款终结教育委员会AAJC,平均每年达到100多万美。
大约一半的资金是用于职业训练项目的。
社区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是社区税收投入,约占50%,社区内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赞助办学,其捐助部分可免交所得税。
社区学院教学实践环节所用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如汽车、机床等即由此而来。
在德国,企业直接投资或无偿捐赠各种仪器、机床和工具,用于学生实训。
3、办学理念上都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国外实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其起因都十分简单而现实,那就是解决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因为校企联合使学生于在校期间便有大量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以学生就业为方向是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4、企业积极投资并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总花费的85%为企业负担,15%由州政府支付。
企业非常愿意承担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部分,有的企业建有培训车间,大型企业则建有培训中心或拥有自己的职业学校(如西门子公司、大众公司等)。
在英国,企业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雇主直接参与学校领导班子;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参与对学校的评估;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场地。
5、设置专业委员会。
许多国家的技术学院都设置了顾问委员会,使学院保证在社会各部门、各工商企业指导下确定课程的实施目标。
如社区学院与当地的企业一般都有协作关系,学校与工商业界广泛实行“合作教育”,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为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训练和做好就业准备提供了条件,又可以把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满足实际需求的专业及课程设置。
各国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社会及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及课程,并且要多方参与,论证共同完成。
如:德国,每个专业都设有专业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构成,负责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也即学校的课程设置、实验安排、实训实习次数及时间的确定、考试的组织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等等,都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决定的,因而所培养的学生很有针对性,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专业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
设置哪些专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
有的专业每年招生,有的专业隔年招生,有的专业隔两年招生。
总之,为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需要服务,针对本地区工、农、商等各行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计划,提供适应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就业,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多科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出发点。
7、合理的师资队伍。
国外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一些共同特点:兼职的多,来自生产一线的多。
在国外,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