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观书有感5篇
观书有感5篇观书有感1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
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观书有感5篇观书有感2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它是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未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牢牢记住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未有源头活水来”。
让我一生都要按这两句去做:要一生勤于学习,就有“活水”源源不断。
回到家,我就问妈妈这首诗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妈妈说,方塘半亩空间皆有限,但天光云影却空阔辽远无边。
你看天空有多高多远,多么深邃辽阔啊!我小时候学过这首诗,那时的我,不太懂妈妈的那番话。
观书(节选)
日积月累
▪ 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都把书籍比做朋友, 比作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读一本 好书,好像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背一背
在古代的诗歌典籍中,有许多劝解人们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格言 警句,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背诵下面的名句,细心体会它们的 含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汉
杨雄《扬子法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 韩愈《进学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观书(节选)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解析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遇见一个好朋友,从 早到晚,无论忧伤还是高兴,都离不开它。 一行行,一页页的字从眼前掠过,如饥似 渴的阅读,让你全然忘却了凡尘俗事。诗 人不但描写出读书的愉悦,更写出通过读 书达到的忘我境界。
《观书》三年级古诗词学习
《观书》三年级古诗词学习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持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篇二】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自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持续有活水注入,持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观观观书理念
观观观书理念观书,为读书、看书之意。
而“观”书,给“观”字加个引号后,就像加了一个空架子,虚张声势,“读书、看书”便显得徒劳无功了。
古来观书典例颇多,宋朝理学家朱熹修学观书;清朝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失败被幽禁,慈禧皇后说是要静养,好好“观书”;现代中国张学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囚禁,蒋介石美其名曰“观书”。
他们观书分为主动观书与被动观书。
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主动观书与被动观书的结合体”,“主动观书”即自己还是喜欢读书的。
“被动观书”即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得不多读书。
“结合体”则为我既写不出类似朱熹《观书有感》的深刻感悟,而且对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也并不能感同身受。
我之前也一直坚信,这原因所在就是读书太少。
于是,为了多读书,读好书,我本着读一切“有缘书”的态度,开始借阅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
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魔幻的,现实的;长篇的,短篇的……之所以称之为“有缘书”,是因为这些书大多数是在课堂上老师要求阅读的,还有一部分是听讲座时经有学之士推荐或在图书馆时瞬间吸引我的书籍。
不管它是否获过诺贝尔奖,还是鲜为人知;不管它是多么晦涩难懂,还是多么通俗易懂,只要是优秀作品,我就坚持看完在我手上的每一本书。
一段时间过后,便自以为“胸有点墨”“阅书无数”,有了洋洋自得的感觉。
其实,这种感觉是虚假的、飘渺的、自欺欺人的。
读完之后,可谓“茫茫然不知所以然”,对书中的人物、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都糊里糊涂,讲不出一个“所以然”。
尽管对于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
对于晦涩难懂的,我也会经常反复的阅读。
可不用过多长时间,刚刚知道的那点东西在不再翻阅后,就如烟雾般消散了。
有可能连这本书具体写的哪些事情、哪些人物,都记不清了。
每当此时,便想再读一遍,可是当由最后一页再翻回第一页时,瞧着那么厚厚的一本,读书的耐心、兴趣就消失了。
观书便真的是“观”书了,不思考、不探索。
观书有感
7、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8、朱熹的名言:①活到老,学到饥饿的人 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0、关于读书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杜甫 11、富含哲理的诗句: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 句
观书有感
1、《观书有感》是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 读书体会的。 2、《观书有感》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 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 (jí )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3、《观书有感》全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观书有感》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说理诗。 5、“活”与“清”是因果关系,塘水之所以清是因为 源头有活水。 6、半亩方塘比喻人的心智。 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观书:读书。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2、鉴:镜子。 3、开:打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过渡句)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
关于读书的诗:
劝学()
说理诗:
题西林壁()
朱熹的诗:
春日(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
4、一鉴开:古代的铜 镜有镜袱(fú)盖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 用时打开。 5、徘徊:来回移动。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6、渠:它,这里指 方塘。 7、清如许:这样的 清澈。 8、如许:如此。 9、为:因为。
《观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5. 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A(A项,“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
)15. 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宋代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 书 有 感(通用15篇)
观书有感(通用15篇)观书有感篇1一、简介,老师指导同学看解释①。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引导同学理解诗中比方的含义和诗歌寓含的哲理,争论下列问题。
"半亩方塘'一鉴开'分别比方什么?这一句涛该如何理解?明确:"半亩方塘'比方书,田为书足长方形的。
"鉴开'。
以镜子比,形象方塘极其清亮。
意思是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2."天光'"云影'又比方什么?明确:比方书中的内容。
这一句诗写清亮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妙景致。
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3. 结尾两句是谈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明确:结尾借水清亮,是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仔细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经常用来比方不断学习新学问,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久活跃,以开明宽敞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学问,广泛包涵.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四、小结: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前2句写景,后2句谈论。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亮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景。
这种情景,1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
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熟悉时的情景颇为相像。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淌、思路明畅、精神清爽活泼而得意拘束的境界,正是作为一位高校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
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五、朗读、背诵全诗.体会诗作的寓之哲理。
观书有感篇2一、背景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之二《观书有感》2、文本解读:《观书有感》这首诗的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
《观书》鉴赏
《观书》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观书》鉴赏《观书》写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朱熹观书有感的道理
朱熹观书有感的道理【引言】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有一天,他在翻阅一本书时,突然感悟到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朱熹观书感悟的核心思想】朱熹观书感悟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书籍是智慧的源泉。
朱熹认为,书籍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书籍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我们探索世界、认识人生的得力助手。
2.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朱熹强调,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书籍的价值。
3.读书与修身养性的关系。
朱熹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我们的心灵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
【朱熹观书感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朱熹观书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个人素质。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
阅读成为了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阅读,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2.丰富内心世界。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感到内心空虚、孤独。
阅读能让我们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精神寄托。
阅读既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又能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滋养。
3.为人处世的原则。
朱熹观书感悟告诉我们,学以致用是关键。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修身养性,以高尚的品德、谦逊的态度为人处世,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结论】朱熹观书感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珍惜书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注重个人修养,丰富内心世界。
观书有感的注释和译文
观书有感的注释和译文
《观书有感》是南宋朱熹的诗作。
全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如下: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问渠:问它。
渠:它,指方塘。
那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样。
3、为有:因为。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如下: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该诗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
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古诗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古诗
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是一组描绘他“观书”感受的诗歌。
《观书有感·其一》中,朱熹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诗中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正是朱熹读书时的内心体验。
《观书有感·其二》中,朱熹再次以生动的比喻说明心境和源流的关系。
借助巨舰无人推动却能自在航行,表达了才思枯竭、灵感不生时即使努力推动也无法前进的感受。
同时也指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这两首诗都富有哲理性,借助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意象,表达了朱熹对读书和思考的独到见解。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的意思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的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观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题记来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观书的过程不仅可以带来愉悦和启发,还可以通过题记的方式将所得知识固定下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
一、观书有合意处观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观书带来的是系统的、深入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
观书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二、题其衣裳题其衣裳,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一些标注、笔记的工作,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回顾和记忆所读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题记的习惯可以培养我们的条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我们的学习质量提供更大的保障。
三、以记其事通过题记,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所读书籍中的内容。
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更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点。
每本书籍都是一个宝库,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智慧,而通过题记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留住这些宝贵的财富。
总结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可以让我们从阅读中获益更多。
观书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视野;而题记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读书籍的内容,更好地记忆和回顾所学知识。
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观书并不是简单地让我们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修炼和享受。
在观书的我们更要注重题记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把我们所得知识固定下来,带来更多的益处。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深地认同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的价值。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经常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
我坚信,观书并非仅仅满足于获得知识,更在于对所读书籍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题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记录下所读书籍的精华,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观书有感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目不窥园 …………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观书有感 [宋 ]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中本来是在写道理,可写的 都是景物,这有什么联系?
诗人是想借池塘里的水说明一 个读书的道理,要想知识渊博, 就必须多读书。这是最重要的。
作业: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上 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 写:——————,————————。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 诗中所说:——————,——————。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 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 这正 是 :—————,——————。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 ——朱熹 处而不学。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熹
观 书 有 感 [宋 ]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观书——读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徘徊——来 回移动。
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清澈明净,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问 渠 哪 得 清 如 ?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 本来指从源头源源不断流出的活水 古诗中
实际的意思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知识
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借半亩 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 会,说明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 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 开豁,更加敏锐。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以抒发感情、讽刺时政、描写山水等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他的作品《观书》中,他通过对读书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的热爱。
首先,诗中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形象地表达了书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书卷每日陪伴着诗人,与他相亲相伴,陪伴着他度过每一个晨昏。
这种深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渴望。
其次,诗中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诗人读书的情态。
他一眼能够扫过三千字,胸无一点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读书的痴迷和陶醉。
这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高度赞扬和对于知识的无限追求。
最后,诗中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表达了读书的好处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比如,用“活水源流随处满”来形容读书的无穷益处,用“东风花柳逐时新”来形容读书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于谦的《观书》诗,通过对读书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的热爱。
这首诗歌的艺术价值很高,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高度赞扬和对于知识的无限追求,是一首优秀的读书诗歌。
观书,的意思
观书,的意思观书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既可以指文字观赏,又可以指阅读的过程中的思考与体验。
观书即是以欣赏的心态去阅读,动脑思考。
观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知识获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
本文将从“观书”的定义、观书的重要性、观书的实际应用和观书的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书的定义观书这个词汇源自古代中国文化,常用于形容欣赏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和心境。
观书的定义涵盖了以审美的眼光阅读,享受文字艺术带来的感受,以及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思想启示的过程。
观书的核心概念是借助眼力悠然观赏书籍所呈现的视觉、文学、艺术等多重元素,尽情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二、观书的重要性1. 扩大知识面: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
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还是艺术等领域,观书都可以使我们接触到新鲜的思想和观点,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2. 培养阅读兴趣:观书是一种高度集中和沉浸的活动,能够培养和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书籍中的内容,我们能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去读书和探索知识。
3. 提升思辨能力:观书需要读者去思考、推理,通过与书中的内容进行互动,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观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和优秀的决策。
4. 开拓想象力:阅读好书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脑补新的场景和故事情节,一切都由我们的想象力掌控。
观书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
三、观书的实际应用1. 学习应用文书写:通过欣赏经典的应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类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例如,观察写作大师的句子运用、段落结构和修辞手法,可以获得启发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提高语文能力:观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读各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法和词汇用法,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创作背景: 唐代唐太宗推行科举,是为朝 ,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 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 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 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 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 此热爱则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 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知读书的益 处。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 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 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 臆,批评读书现状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 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 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 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 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 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 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 书斋里别有春景。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 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 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 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 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 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 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 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 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 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 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 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 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 《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 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 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 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 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 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 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 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 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 略的!
未 东 胸 晨 信 风 次 昏 金 活 眼 我 花 全 忧书 鞍 水 前 庐 柳 无 乐卷 玉 源 直 别 逐 一 每多 勒 流 下 有 时 点 相情 寻 随 三 香 新 尘 亲似 芳 处 千 故 。 。 。 。 客 满 字 人 , , ,
观 书
,
于谦(1398年5月13日- 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 号节庵,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 司杭州钱塘县人。天顺元年因 “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