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血液循环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062d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5.png)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ffdd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2.png)
血液
血液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成分在维持 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功能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如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携带并清除代谢废物、抵御病原体等。
血型与输血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输血时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调节血浆和
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淋巴循环的特点是流量小、无脉搏、无血压。
淋巴循环是指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的过程, 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循环的路径包括: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 右心房。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动脉或静脉中,可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缺血、 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表现为动脉血管内壁积聚脂肪和钙质,导 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详细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可引起心脑血 管事件、肾功能不全和下肢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 脂、吸烟、糖尿病等。
血液还承担着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任 务,这些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 作用。
温度调节
维持体温稳定
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从身体 内部带到皮肤表面,并通过出汗 、辐射和对流等方式散热,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调节体温反应
血液中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感知体 温变化,并通过调节皮肤血管的 舒缩、汗腺分泌等生理反应来维 持体温稳定。
血液循环PPT课件
![血液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fd34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6.png)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维 持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 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 血管阻力来调节血压,保 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分配至关重要。通过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血液的分布
血液在血管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组织器官的需要, 血液会优先供应给重要器官和组织,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血液的回收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回收血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淋巴管将组织间隙中 的液体回收到血液循环中。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贫血
贫血可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血液循环, 引发缺氧症状。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高血压与血液循环
1 2
高血压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加,使血管壁变硬、 变厚,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01
02
03
心脏
负责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 液泵出。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到全 身各组织。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成分,负责运输营 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
组成部分
01
02
03
心脏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6e63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6.png)
静脉曲张
定义
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
病因
久坐久站、静脉反流、静脉回流障碍等是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
治疗
药物治疗、弹力袜、手术治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血液循环过程详 解
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 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
动脉血通过各级动脉分支,将血 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在组织器官内,动脉血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被细胞摄取,同时细 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 物进入血液。
经过组织器官代谢后的血液,通 过各级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 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腔结构与特点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和房室瓣分为四个 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和右心室。
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由室间隔分开, 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右心 室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由房间隔分开, 左心房接收肺静脉的血液,右心房接 收上下腔静脉的血液。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目录
• 血液循环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类型与特点 • 血液成分及功能 • 血液循环过程详解 •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及疾病
01 血液循环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 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 器官,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血浆成分及作用
水分
血浆中含有大量水分,为血液提 供液态环境,有利于各种成分的
运输和代谢。
蛋白质
《血液循环》ppt课件
![《血液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7389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0.png)
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内环境稳定。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作用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 张,驱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心 房钠尿肽等,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和心血管活动。
血管类型与特点
01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管壁较 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脉管壁结构
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各层 厚度和组成成分因动脉类型而异。
静脉系统结构和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容量大,可容纳大量血液, 有助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静脉瓣
静脉管壁结构
较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故收 缩力和弹性较小。
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微循环特点及作用
微循环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物质交换场所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 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调节组织血流量
通过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舒缩活动 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血管舒缩调节机制
01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
02 03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升压素等体液因素可引 起血管收缩;一氧化氮、前列环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体液因素可引 起血管舒张。
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
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诊断
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等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ac4d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缓解压力
02
瑜伽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健
康。
提高柔韧性
03
瑜伽可以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系统
的功能。
提肛运动
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提肛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盆腔血 液循环,促进盆腔器官的血液流 动,有助于改善整体血液循环系 统的健康。
预防痔疮
温度调节
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带到 皮肤表面,帮助调节体温 。
免疫功能
通过白细胞和免疫系统, 帮助身体抵御和清除病原 体。
02
CHAPTER
血液循环系统的运动方式
拉伸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拉伸运动,可以拉伸肌肉和 血管,增加血液循环的流动速度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压力 拉伸运动可以放松身体和心情,缓 解压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系统 的健康。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降低 患病风险。
降低血压和血脂
降低血压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调节血脂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 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4
CHAPTER
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预防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提肛运动可以锻炼肛门周围的肌 肉,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 痔疮等肛肠疾病。
03
CHAPTER
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影响
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保持血管通畅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清除血管内的 垃圾和毒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 险,保持血管通畅。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心脏病 、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保护心脏和大脑健康。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幻灯片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8687477fd5360cba1adb5b.png)
或内向移位,这就是内向整流(inwand
rectification)现象,故Ik1通道被称为内向整流 钾通道,而IK1 钾流又称为内向整流钾流。
IK1不仅参与RP的形成,而且在快反应AP的3期 复极化形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15
16
2.心室肌 细胞的动 作电位
18
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
19
⑴ 去极化过程(0期):有效刺激→心肌细胞 →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去极化→ 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1~2ms)
快
快Na+通道:-70mV激活,0mV左右失活,持续约1ms,
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 。
3
本章的主要内容
心脏生理(生物电、泵血功能)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4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P8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5
心脏----动力器官
心脏----动力器官? 心肌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推动血液 循环
1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
去极化过程(0期—持续时间1~2ms ) 膜去极化,Ap上升支( -90mv~+30mv)
复极过程(持续时间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
静息期(4期)---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
心肌收缩和舒张? 象骨骼肌一样,也是先产生兴奋,再通 过兴奋-收缩耦联引发的。
《血液循环系统》PPT课件
![《血液循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8d14c103d8ce2f006623c2.png)
小老鼠有1 分鐘心跳60 0下喔!
冠狀動脈是環繞在心
臟上的血管,提供心臟 所需的氧氣及營養。
如 運果動冠後狀,血動沒流脈錯和硬!氧化就氣是,供心血不臟管應病變求窄…,?
心臟重要嗎?
• 心跳? 其實是心搏
• 心搏是指心臟的收縮和舒張 • 血液流動的原動力? • 排排看!血液怎麼流?(討論題)
※ 圖片來源:南一版 自然與生活科技 七下 p56. 圖3-10
肺微血管
肺動脈
右心房 右心室
體循環與肺循環
左心室
動脈
全身微 血管
體循環
靜脈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靜脈
肺循環
肺微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肺循環
是肺和心臟之間的血液循 環,在肺進行氣體交換。
途徑:
右心室→肺動脈→肺部微血管 →肺靜脈 →左心房
本圖來源:/
體循環
滴是依什麼路徑到達腦膜?
(1) 動脈
手臂微血管
左心房、室 肺靜脈
絨毛微 血管
肺微血管
靜脈 肺動脈
右心房 右心室
(2) 左心室
左心房
動脈 肺靜脈
腦膜微血管 肺微血管
上臂 靜脈
肺動脈
右心房 右心室
細胞與微血管間的交換
挑戰
• 下圖A、B何者為肺部?為什麼?
A
B
細胞
細胞
細胞與微血管間的交換
微血管 養分 廢物氧氣 二氧化碳
複習問題
• 請問所有的靜脈血液都是減氧血嗎?所有的動脈血液都是充氧血嗎?
皆不一定,如肺靜脈是為充氧血;而肺動脈則為減氧血来自複習問題• •
瓣你膜認為的功人能體的為何循環?系統中哪裡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b28678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2.png)
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概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录•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控制•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01血液循环概述定义功能组成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
路径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发,维持体温恒定。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通过血液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保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生命活动调节体温防御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0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脏的位置与形态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分别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开。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的功能与工作原理03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030201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血管的结构特点01020304内皮细胞基膜中膜外膜物质交换维持血压调节血流量血液运输血管的功能与调节04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等,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血液总量的40%-45%,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呈现红色、双凹圆盘状。
占血液总量的1%-2%,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呈现无色、球形或不规则形状。
血液循环演示稿课件
![血液循环演示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0c0d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8.png)
血管健康
血管弹性
血管弹性下降会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影响血液循环。
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引发缺血、缺氧等症状。
其他健康问题
肥胖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增加血液 循环阻力,影响血液循环。
高血 压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压力增加,可能 引发血管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
06
血液循环与健康的关系
红细胞
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以及回收代谢 废物,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能 够与氧气结合并运输到全身各处。
白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免疫功能,能 够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
血液的特性
颜色
正常血液呈红色,这是由于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 血红蛋白,能够吸收光线并反射出红色光谱。
血液的功能
物质运输
血液能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
激素和代谢废物等,维持人体正
常的生理功能。
01
免疫功能
02 白细胞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 并通过免疫反应清除体内的细菌、 病毒和其他异物。
止血功能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有助 于止血和伤口愈合。 03
调节体温
04 血液能够调节体温,通过血液循 环将体内多余的热量带到皮肤表 面散发出去,维持体温的稳定。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重要成分, 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部 和消化系统输送到身体各个组
织和器官。
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将身体产生的废物和二氧 化碳从组织带到肺部和肾脏, 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一、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液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成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3
血管内膜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4
五、血型与输血 (一)血量
14
Rh(+) 血液
第一次
Rh(-)
Rh(+) 血液
第二次
产生 抗Rh抗体
Rh(-)
输血 反应
15
Rh(-)母亲 第一次怀孕Rh(+)胎儿
胎儿血进入母体 母亲血液中产生抗Rh抗体 若母亲第二次怀孕Rh(+)胎儿 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Rh抗原 抗Rh抗体 第一次怀孕 产生抗Rh抗体
第二次怀孕
37
左主干局限性病变
治疗前
治疗后
38
39
提问与回答
用思想传递正能量
40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此处结束语
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41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抗体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
O
(-)
抗A和抗B
7
8
(3)ABO血型系统的血型鉴定
•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会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
A (A抗原)
A
B
AB
O
(抗B抗体) (抗A抗体) (无抗体)(抗A、抗B抗体)
—
+
—
+
B (B抗原)
+
—
—
+
AB (A、B抗原)
(-)可以产生抗体
12
13
(3)特点及临床意义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Rh抗原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
阴性者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通过体液免疫才会产 生抗Rh抗体
抗Rh抗体:后天获得。IgG,能通过胎盘 ①Rh阴性的人初次可以输Rh阳性血,但不能重复 输血 ②Rh阴性的母亲再次怀孕Rh阳性胎儿,可造成胎 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
心脏—动力器官—泵血 血管—管道—输送血液、分配血液、物质交换的场所 •前提:血液不断的循环流动
24
25
26
心脏瓣膜在心动周期中的作用
27
病理-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类型
28
二尖瓣狭窄
29
30
31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右缘支 后室间支 房室结支
32
前面观
从前面看
右心房 右冠状动脉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冠状动脉 心大静脉 左心室
33
后面观
从后面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冠状静脉窦 左心室
主动脉弓 上腔静脉
肺静脉 下腔静脉
右冠状动脉 右心室
34
左回旋支 (LCx)
供应血液至: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侧壁 • 后壁 • 下壁 (左室优势型)
35
SVG—OM
36
分叉病变
+
+
—
+
O
(无抗原)
—
—
—
—
9
10
11
2.Rh血型系统
(2)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
①抗原:C、c、D、E、e5 ②分型: Rh阳性:红细胞膜上含有Rh抗原,血清中不含抗体 Rh阴性:红细胞膜上不含有Rh抗原,血清中不含抗体,
但可产生抗体
血型
Rh抗原
抗Rh抗体
Rh阳性 (+)
(-)
Rh阴性 (-)
②避免ABO血型系统亚型和其他血型不合引起 的输血反应
20
(供血者)红细胞
次侧 (供血者)血 清
红细胞(受血者)
主侧 血 清(受血者)
主侧不凝,次侧不凝:配血相合,大量输血 主侧不凝,次侧凝:基本相合,少量输血 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禁止输血
21
22
23
第二节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的方向,周而 复始地循环流动
讲师:XXXX
日期:20XX.X月
42
16
17
(三)输血 1.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1)同型输血 (2)异型输血(紧急情况下) O型血输给其它血型人 AB型人可接受其它三种血型 *注意事项:少量(少于300ml)、慢,输血过程密 切观察
18
A
A
O
O
B
B
AB
AB
19
2.输血原则 (1)鉴定血型 (2)交叉配血试验 •定义: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 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 •意义:①可以防止血型鉴定差错造成的输血反应
1.概念:人体内血液总量 循环血量:全身血液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 环流动 贮存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脾、肺、腹腔静 脉及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 ﹤10%,不用输血
2.失血 ﹥20%,输血 ﹥30%,紧急输血
5
(二)血型
•血型的概念: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RBC) 1.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A抗原
抗原—红细胞膜的外表面
B抗原
抗A抗体
抗体—血清 (IgM)
抗B抗体
不能通过胎盘
当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相遇,会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彼此 就会聚集成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红细胞凝集反应
6
Hale Waihona Puke (2)ABO血型的分型依据与分型 1)分型依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种类 •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者—A型血 含有B抗原者—B型血 含有A、B抗原者—AB型血 无A、B抗原者—O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