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故事
明察秋毫
【成语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成语例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舆薪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洞察力
【成语故事】: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询问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称霸之道,孟子从侧面回答要以德治国。
齐桓公不明白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必须先让百姓生活安定,并说齐宣王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齐宣王不解其意。
孟子说,您宁杀一只羊而不杀一头发抖的牛,此等善心足以统一天下。
虽然百姓不解您的仁爱之心而说您吝啬,您也不必在意。
孟子接着说:“有人说‘我力举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能看清秋天鸟兽新长出来的绒毛,却看不见眼前一车
柴草’您相信吗?”齐宣王说当然不信。
孟子又说:“那么,您的善心为什么利禽兽而无益于民呢?其实,拿不起一根羽毛,是因没用力气;不见一车柴草,是因没用眼去看。
百姓生活不能安定,是因您不愿施以恩惠。
所以,您不以德治国,是您不愿这样,而不是没这能力。
”。
明察秋毫同义成语
明察秋毫同义成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明察秋毫的含义
2.明察秋毫的同义成语
3.明察秋毫的应用场景
正文
明察秋毫,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目光锐利,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明察秋毫,字面意思是连秋天鸟兽的毫毛都能看得清楚,引申义为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
明察秋毫的同义成语有“洞若观火”,“了如指掌”等,都表示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观察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分析能力,或者是形容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第1页共1页。
幼儿成语知识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知识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
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成语繁体:明詧秌毫
成语简拼:MCQH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ㄔㄚˊ ㄑ一ㄡㄏㄠ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察,不能写作查。
毫,不能写作豪。
成语辨析:明察秋毫与洞若观火有别:明察秋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舆薪
成语例子: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明察秋毫典故
明察秋毫典故明察秋毫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
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释义]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
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语出]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辨形] 察;不能写作“查”。
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 洞若观火[反义] 不见薪新[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洞若观火”有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明察秋毫的意思及造句
明察秋毫的意思及造句成语造句应该是大家不太了解的吧,那明察秋毫有哪些造句的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明察秋毫的意思及造句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明察秋毫的意思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秋毫的造句1.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列宁以他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毅然决定,抢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发动起义,出其不意地夺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机会主义者们的阴谋,彻底撕下了他们的”革命领导者”的面纱,暴露了他们背叛人民、背叛革命的真面目。
2. 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3. 我们这里所讲的思维变革,主要是指因受纳米技术的巨大冲击和启迪,在对事物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关系进行考察和研究时,应当要更加细致入微,明察秋毫。
4. 这件案子亏得法官明察秋毫,终于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5. 一位本来明察秋毫的人也会被头脑发热冲晕头脑。
6. 并且头脑发热的复仇可能冲淡那种明察秋毫。
7. 福尔摩斯在办案中十分细心,能够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8. 一个优秀的警察在办案中十分细心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9. 此番举动在法律上的确符合行动守则的规定,但欧盟仍将明察秋毫。
10.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细节检验着一个人是否有见微知著的真功夫,是否有明察秋毫的眼光,是否有于细微处洞彻事理的头脑。
明察秋毫的精彩造句1、据说,巴杜伊人凭借着天神的意旨,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所有进入这些村舍的外来人。
2、老总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样,门都没有!3、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4、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5、可以说明察秋毫,一个人从我眼前一过,我看得出来他什么性格。
6、这件抢案由於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明察秋毫的意思_明察秋毫的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兽身上新⻓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 东⻄。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成语繁体明詧秌毫 成语简拼MCQH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ㄔㄚˊ ㄑ一ㄡ ㄏㄠ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成语辨析明察秋毫与“洞若观火”有别:明察秋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舆薪 成语例子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英语翻译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日语翻译細(こま)かいところまで明察する 俄语翻译острое зрение 其他翻译<德>tief in die Dinge eindringen kǒnnen <scharfsichtig sein><法>percevoir les moindres détail <perspicace> 成语谜语显微镜 成语故事 ⻬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 此他向孟子请教。⻬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徒向来不讲霸 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 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好好一头
成语,明察秋毫中的秋毫
成语,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明察秋毫中的“秋毫”的意思是: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秋毫:解释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
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例子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含“秋毫”的成语: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
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
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同“秋毫无犯”。
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明察秋毫中文解释
明察秋毫中文解释“明察秋毫”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意为能够洞察细微之事。
在中文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从一些微小的细节中发现问题或者真相。
下面将对“明察秋毫”这个词进行详细解释。
“明察秋毫”这个词的含义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看见秋天落下的细毛,更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和敏锐。
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极高智慧和洞察力的人。
他们能够从一些细微的迹象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做出正确判断。
这种能力在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这种“明察秋毫”的能力。
一个拥有“明察秋毫”能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对细节非常敏感。
他们能够从一些细微的迹象中察觉到问题的存在。
第二,他们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他们能够将看似无关的细节联系起来,找到其中的规律或者关联。
第三,他们具有较强的直觉和判断力。
他们能够凭借直觉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能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迅速做出反应。
在工作场所中,拥有“明察秋毫”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们能够发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大。
此外,他们还能够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然而,拥有“明察秋毫”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我们对事物保持敏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明察秋毫”能力。
总结起来,“明察秋毫”这个词形容的是一个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拥有“明察秋毫”能力的人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要想拥有这种能力,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关于认真观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关于认真观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明察秋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洞若观火,明查暗访1.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简拼】:mcqh【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反义词】:不见舆薪【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洞察力2.兢兢业业【拼音】:jīng jīng yè yè【简拼】:jjyy【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示例】: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近义词】:脚踏实地【反义词】:敷衍了事、敷衍塞责【语法】:作宾语、状语;指人处世认真【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荆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赌博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
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将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钉子再造船,对待工作真是兢兢业业。
3.一丝不苟【拼音】:yī sī bù gǒu【简拼】:ysbg【解释】: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近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认真【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朝廷下令禁杀耕牛,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去拜访高要县汤奉知县,席间有老者送来50斤牛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察秋毫
1、明察秋毫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2、等闲视之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3、了如指掌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如指掌了.(闻一多《冬夜评论》)
4、麻木不仁
【出处】: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5、如数家珍
【出处】:《清朝野史大观·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凌庭堪》)
“他说时精神焕发,如数家珍,越说越有劲儿.”(韬奋《萍踪忆语·由塞尔马回到柏明汉》)“我只好告别布总,跟着老工程师来到七二七所成果展览室,他如数家珍,讲得很详细.”——蒋子龙(《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