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精做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1.(2019年北京卷•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3.(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自然是指没有受到人类的干扰或改变的自然界,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自然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其重要性。

一、自然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包括空气、水源、地表覆盖、土壤等,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就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2. 人们和大自然的结合。

人们需要经常接触大自然,以维持身心健康,包括户外活动、娱乐健身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增强免疫力,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3. 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受到广大人群的接受,因为它的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如草药、采晒、森林浴等,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健康,缓解各种疾病。

二、自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的影响1. 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平衡系统,每个元素都起着相互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平衡系统。

2. 自然资源保护。

在当今世界上,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只有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这些资源可持续发展。

否则,将会出现许多短缺、滥用和浪费的问题。

3. 种类多样性。

自然界拥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整个生命系统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态环境和生命的重要手段。

总之,自然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需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自然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地和生物等要素的组合。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还对人类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水平。

例如,水资源的充足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粮食产量。

河水灌溉农田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压力。

此外,空气质量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污染严重的空气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其次,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美丽景色是人类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基础。

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表达作家和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

例如,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出壮丽的山水,这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反映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崇敬。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和威胁,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化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例如,地震、洪水和风暴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总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在人类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有限和脆弱,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它。

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4.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案例素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作业布置2. 设计一份环保活动方案,如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考察当地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

但仍需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滋养和支持。

自然环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条件,还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灵感的激发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创造力和社会互动四个方面论述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身心健康方面,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大自然中的富氧空气和负离子不仅能增加血氧含量,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同时,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和花草香气也能有效减轻压力、缓解疲劳,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复。

这就是为什么走进森林、靠近湖泊、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感觉良好的原因。

情绪调节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与自然环境接触能够促进释放愉悦激素,如内啡肽和多巴胺,从而提升人的情绪状态。

在郊外徜徉、欣赏美丽的风景、观赏鸟儿的飞翔,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宁静和快乐,消除烦恼和烦躁情绪。

自然环境的广袤和宁静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烦闷的生活,恢复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创造力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是我们的灵感之源。

无论是诗人、画家、音乐家还是作家,都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大自然中蕴含的规律、对称美以及丰富的色彩和形状,都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自然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安静和专注的空间,使我们能够充分投入到创造性思考和创作过程中。

社会互动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社交互动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休闲活动的场所,如公园、海滩、山脉等。

不同的人们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

例如,在户外运动中,人们可以互相激励,共同挑战自我,并在互助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增进幸福感,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效率。

总结起来,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情绪调节有力、创造力激发有效,还对社交互动起到推动作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和,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地理环境不仅给予了人类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灾害。

本教案中,将分别从地貌、气候和土壤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的影响: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起伏、变化等特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山地: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山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峻岭纵横、地势陡峭,山地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山区人们的粮食生产困难重重。

其次,山地多雨,地势高,导致山区的交通困难,交通不便影响着山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2. 平原:平原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诸多便利。

首先,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种植,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其次,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流通和人员交流,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便利。

3. 河流:河流地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河流带来的水资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也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河流的水力资源也为水力发电、工业生产等提供了动力。

二、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条件下,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

温带气候还有利于发展工业,尤其是冷却设备需求较少的轻工业。

2.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条件下,高温多雨,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经济作物。

同时,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资源。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条件下,气温较低,对农业生产不利。

但是,寒带气候中存在大量的森林资源,用于木材生产和林业经济。

三、土壤的影响: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界面,对植物生长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黄土地:黄土地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这种土壤肥沃、透水性好、蓄水能力强,适宜种植作物和发展农业。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长江洪灾为例)
(1)自然原因。
①水系、地形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 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 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利4.用和平优时势发期,与加中屈人强国调之石煤配兵油多。工的,作战煤略变储油备技术
5.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某些大耗能产 业的发展
6.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7.提高国民素养,节能减排要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9.(2013·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
C 是得能用2AC.否;不于..有都都同用是生关是是时于从产上可 来满生自生题再 自中足产然活生 太物资 阳以和界,质源 辐下生中故和射能两活直其的量能点。接都的源:例获不说从如得属法B.,自汽,于都正然油闪 自D是确.界、电然不的都可是中棉资目是再(直花源前物生质接、。不资)资源获电能源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最为集中: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盐碱化
为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原 因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 淤积在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2013·济宁模拟)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 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 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

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多个方面体现,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环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提高空气质量:环保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城市环保越来越受重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 减少水污染:环保可以通过减少废水排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质量和水体健康,人们饮用的水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3. 增强食品安全:环保可以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肥力,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二、环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推动新能源的开发:环保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环保可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强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鼓励人们购买环保产品,增强市场的环保意识。

3. 建立环保产业链:环保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节能、环保、选材和清洁技术等,形成完整的环保产业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保对社会公益的影响1.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环保活动可以促进公众环保教育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保护自己的家园。

2.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环保推动了社会协调发展,从政府到公众,从企业到社会组织,各方合作共同参与社会环保事业。

3. 保护生态环境:环保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当今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备考指南】 复习本讲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不同的地表形态→
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高原、山区、平原等 → 。②重点掌握水 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
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③复习全球气 候变化,重点在于对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掌握,主要从气候变暖 的原因和对策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④ 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特 点、 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当前的热点问题, 如长江流域的干旱、洪涝灾害、日本地震等。
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选B,排除②与⑤。 答案 B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自然灾害
(2013· 天津文综,11)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 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 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
回答第7题。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7.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C.修筑沿海堤坝 解析 B.围海造田 D.建防护林
(
)。
本题考查抵御风暴潮的措施。修筑沿海堤坝,能
阻止风暴潮发生时的海水入侵,C项正确。
答案
C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

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

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

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

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低地湿热,高原凉爽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条件制约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它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条件,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聚居地1.地理位置的选择-地理位置对人类聚居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土地资源以及交通便利性。

例如,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往往吸引人们定居。

2.气候与聚居-气候对人类的聚居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

人们会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聚居地,如寒冷地区建设暖屋、炎热地区开展农作活动。

3.水资源对聚居地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活动至关重要。

城市通常建立在河流或湖泊附近,以获得水源供给和交通便利。

此外,水还能够提供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4.环境的保护与聚居区规划-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规划对人类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1.土地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坡度等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适宜性。

农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并采取相应的耕作方法,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对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节约用水。

因此,灌溉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3.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寒冷的气候可能更适合种植,而对另一些作物来说,炎热的气候更合适。

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

五、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对城市经济的支撑-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城市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空气质量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的空气质量对居民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分析与指导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分析与指导

标准一样 .关 注地形对人类活动 中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地形对 聚落 的影响 ,重点分析地 形对城市 区位的影 响 。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密度的影响以及地
形对 聚落空间形态 的影 响。见下表
地 表 形 态 平 原 对 聚 落 的 影 响 聚 落 人 口较 沿 交 通 干 线 团 聚 型 多 规 模 较 或河湖沿岸 盘式 大 .密度大
越突出,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 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 ,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 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 ,越 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 的重要 因素 :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 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 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 富有生机和活力 的重要保证 .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 实践 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 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科技属于文化范畴 ,因此 ,我 国 必须大力提倡科技创新 。②进行科技创新 ,要立足 于
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着 力提高低 收入者的收入 .扩 大 中等收人 者的 比重 ,调节过 高收入 ,取缔非法 收入 。 并通过强化税收调节 .整顿分配秩序 ,把收入差距控
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防止 出现严重 的两极分化 ,实现 社会公平分配。④ 要不 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确
保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 )①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 2

“ 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 的影 响” 考点分析 与指 导
一张仕 平
自然 环境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 的场所 ,资源问题 、 自然灾 害和气候变 化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考 考查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 的演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符
合新课程学 习 “ 生活 中有用 的地理 ”的理念 。与现实 结合 紧密 ,因此这部分 内容是高考 的常考点 。本部分 内容 的主要考点有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 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 自然资源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 的意义 : 自然灾害发生 的原 因及主要危 害。下面分别就几个考点作分析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⑯_地__形___、气候、⑰水__文____等; 社会经济因素:⑱_人__口___、资源、⑲_城__镇__分__布__、 工农业生产水平、⑳_科__学__技__术____等。
探究
3.山区公路的修建必须沿等高线修建吗?
答案: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山区地形 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多数情况下,为减少难 度,降低成本,公路都是沿等高线修建
探究
1.为何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 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 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 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
探究
2.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云贵高原地区 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 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 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区的 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 也比较多。
教材图4-1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教材图4-2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据 图分析:
为什么半坡原始村落的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 上?
答案: 村落遗址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里 既接近水源又可避免洪水的侵袭,充分说明 了地形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教材图4-15 成昆铁路盘山路段
教材图4-16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据图 分析:
的。但公路的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 状况等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 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 取最优方案。
探究
4.地形是决定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吗?
答案: 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 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 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 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 术。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和季节气候是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决定了该地区适宜进行何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业、林业等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而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热带水果、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比较适宜生长。

2.土壤和水资源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城市建设规模。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农产品丰收,并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而贫瘠或盐碱化严重的土壤则限制了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水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水源是否充足、水质是否安全对于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水资源可以支持农业灌溉、发电以及城市供水等活动,而缺乏水源或者受到污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3.地势和地形地势和地形在人类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山脉、河流、海洋以及平原地区都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资源利用机会和挑战。

比如,山脉能够提供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木材等资源;而沿海地区可以开展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并运输海产品进出口;平原地区则非常适合进行农田耕种。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土壤退化与通量增加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大规模工厂和农场涌现出来,过度利用土壤导致了土壤退化问题。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流失,同时大面积控制排放废弃物也引发了污染问题。

此外,城镇扩张导致土壤被覆盖,进而耕地减少。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2.水资源利用与污染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的激增。

大量用于灌溉的水源来源于河流和湖泊,随着取水量不断增加,很多地区出现过度抽取引发的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生活废弃物、农药以及工业废水等也造成了水体污染,并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3.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人类对化石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依赖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读加里曼丹岛地形图,导致该岛东部沿海地区聚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等高线密集,交通不便B.水源不足C.海岸线曲折D.位于信风的迎风一侧,风浪大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且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

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2~3题。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3.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状B.带状C.网状D.棋盘状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垮坝。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A.a、b、c B.b、c、aC.b、a、c D.c、b、a5.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读我国大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有关我国大城市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三级阶梯城市密集、规模较大、人口众多B.第三级阶梯大城市数目多是因为地势低平,利于城市发展和建设C.第二级阶梯城市密度大于第一级阶梯D.第一级阶梯城市数目较多,人口众多7.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空间形态特点主要是()A.较小分散B.较小集中紧凑C.较大集中紧凑D.较大分散2012年7月17日重庆商报报道原定于2014年开通的兰渝铁路改为2015年底实现全线贯通。

该铁路计划工期6年,全长820千米,设计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图1);图2为兰渝铁路经过地区部分路段的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8~11题。

8.该铁路线通车后,旅客沿途可以看到或感受到()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③一道道梁来一道道川④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兰渝铁路主要采用桥梁和隧道的形式,是因为()①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②尽可能减少投资、加快建设速度③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④受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兰渝铁路在经过图2所示区域时,采取了切坡工程,为防止切坡处滑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植树造林B.修建梯田C.种花植草D.砌石护坡11.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北煤南运、川气北运,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②有利于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我国西北和东南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④有利于优化全国铁路网布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北京青年报消息据悉,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将成为川渝地区连接川西北旅游圈和西藏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重要通道。

下图为川藏路规划铁路线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12~14题。

12.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三大难题是()①高原冻土②生态脆弱③地形复杂④高寒缺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影响川藏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经济D.宗教14.在四条进藏铁路线中,起点和终点海拔高差最大的是()A.新藏铁路B.青藏铁路C.川藏铁路D.滇藏铁路1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1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居民点条件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2011年,欧洲的冬天不太冷,冬天已经降临,在动物园里,本该冬眠的狗熊仍然精力旺盛,水鸟和长颈鹿纷纷在露天嬉戏;在一些地方,女孩穿着短裙走上街头,许多滑雪场由于缺少降雪不得不推迟开放时间……材料2:大气温室效应形成示意图。

1.如图所示,导致全球变暖、欧洲冬季气温异常偏高的过程主要是()A.a B.b C.c D.d2.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①气候周期性变化②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③世界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小④许多国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⑤大城市中光化学烟雾的出现⑥沼气的大量使用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读气温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4.该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增多5.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7.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8.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

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A.公元100~300年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10.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下图反映了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

读图完成11~12题。

11.以下有关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12.这10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是()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14.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本世纪全球气候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2:以下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单位:%)。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综合外国媒体2012年3月3日报道,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他在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旅游时拍摄的照片,照片显示一对北极熊母子被困在了一块大浮冰上,当时它们距离最近的岛屿也有近20千米了。

(见上图)。

材料2: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在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上,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科学家们沿长江探寻水资源、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河口城市的脉搏,他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之下,长江流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

据报道,过去50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气温不断升高,上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0.9 ℃,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1)材料1中的图片预示了北极熊正面临生存危机,简述北极熊面临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

(2)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气温上升幅度高于农村,试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