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XX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XXX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动身。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XXX)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XXX:月光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平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有名乐师,善于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漂泊江南,卖艺为生。
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平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XXX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哀愁。
语文
理解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
惨凄凉的句子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2.由听觉形象地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
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谢谢观看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 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语文
理解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影入平羌江水流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
岑参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
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
出来;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
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语文
二、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岐王宅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寻常见,
赏析: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 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诗人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 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写到“落花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反映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
诗歌赏析
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如同即景书事,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
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 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 这两个词,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 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 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 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诗歌理解
地时的作品。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全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
拨 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歌赏析
诗
歌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
鉴 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秋天。次句中“影”指月影,
赏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青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中考在线
(中考·预测)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练习。 1. “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_比__喻__国__运__衰__微__,__盛__世__不__再__,__人__生__落__魄__。______________ 2. 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对__人__世__沧__桑__、__身__世__飘__零__、__盛__世__不__再__的__深__沉__的__感__慨__。____
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逢:相逢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峨眉山
欣赏图片
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羌(qiāng)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 来吗?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 “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 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 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 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 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 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 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 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花之艳丽战争之 残酷)
岑参
五言绝句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 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 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 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 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 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 称“高岑”。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必背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必背七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必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古典文学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和学习: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 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
北荆州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 (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 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 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岑参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 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 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 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流露诗人无 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诗歌译文:
回乐烽前沙似雪,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 登城时所见的月下边 受降城外月如霜。 塞景色 不知何处吹芦管, 听芦管悲声引发思乡之 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 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无人送酒: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
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
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怜:可怜。
傍:靠近。
诗歌赏析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 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 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 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 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 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 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 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 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词语注释
课件PPT
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 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
灵武西南。 回乐峰: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 “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尽:全。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 不同? 欣喜、荣耀;辛酸、伤感
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
5.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 落花时节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部编版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
诗
“大李杜”。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他
人
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
简 介
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 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
注:
①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背
流泉》《从军北征》《盐州过胡儿
景
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诗 歌。
降:xiáng 烽: fēng 芦管: lú guǎn 征人: zhēng rén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开篇 点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点明 影入平羌江水流。季节
点明 路线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直抒 胸臆
炼字炼句(赏析)
静 峨眉山月半轮秋, 仰视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动 俯视
历来“入”和“流”被人所称道,为什么?
“入”和“流”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 “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秋夜行船之事。
思考:边塞诗的主题
诗 人 简 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中国唐朝 著名的边塞诗人。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 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 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 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 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 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 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 判官。
02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默写背诵-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统编版)
02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默写背诵(一)《峨眉山月歌》(李白)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写月光柔柔,水面波光粼粼,月影轻盈流动的美景的句子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峨眉山月歌》中的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
5.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
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7.《峨眉山月歌》中李白连用三个地名寄托也无法释怀的心绪: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所写的外出远行闯荡,渐离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青山吐月、江映山影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0.《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之妙。
11.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利用山、月、江水等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江南逢李龟年》中寄寓诗人追忆昔日、对开元初年鼎盛眷怀的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强欲登高去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 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 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 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 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 是为何。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 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 (tuí)、 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 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叹。把前后两相 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 摇,使人不堪回首。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 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 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 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知何处吹芦管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 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 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 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 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穿 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可望而不可即,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 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本诗的章法
•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感知诗意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乡长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委曲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委曲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可怜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靠近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精读诗句
无李益大历四年进士及第后,仕途并 不畅达。后来入渭北节度使、朔方节度 使等幕府,在西北边地生活了好多年, 所以他的边塞诗是有生活体验之作。他 的边塞诗,大方悲凉,又带有些许伤感 情绪,逼真感人。
感知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在今宁夏灵武县。
2、斗士的象征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清命,替天行道。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 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心。
文学创作方面,长于七言歌 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诗歌富有 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公元十四载(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 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 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 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 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回乐峰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梳理古诗词 3课外古诗词诵读
3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当时李白即将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在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首诗写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远游时,秋夜行船所看到的夜景,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的憧憬、喜悦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及如今与李龟年在他乡重逢的对比,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和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文学常识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首诗写诗人“强欲登高”而“无人送酒”,又联想到故园的菊花,慨叹故园已成战场,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对国事的忧虑,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文学常识李益(748—约829),字君虞,唐代边塞诗人。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首诗描述了在万籁俱寂的大漠之中,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怀亲之情。
秋词(其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有力地否定了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热情赞美秋天,以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而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乐观、豪壮的情怀。
夜雨寄北文学常识李商隐( 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写作背景本诗是诗人在巴蜀羁旅期间写给家人的。
因为长安在巴蜀的北方,所以题目中用“寄北”。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首诗虚实相生,既有眼前实景,又想象未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时精讲、附教学视频一、作者简介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二、创作背景《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三、理解诗义【注释】1.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2.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3.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4.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5.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四、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笔记 小红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笔记小红书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注释①幽篁:幽深的竹林。
②深林:这里指“幽篁”。
③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二、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
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注释①玉笛:笛子的美称。
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③故园:故乡,家乡。
二、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②凭:请求,烦劳。
③传语:捎口信。
二、译文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两袖被沾湿,热泪依然流淌。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一、注释①杨花榆荚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才思,才气,才情。
②解:懂得。
二、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
就连那没有才气的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包括以下几首:
1.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些古诗词都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内容,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疏通文意
点出时令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诗人夜晚乘船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如此妙景
“入”和“流”两个字的妙处: 不仅写出了月映秋江的美景,同 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 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指李龟年。
诗意: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的时候,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 相逢。
赏析:后两句“抚今”。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 南与好友李龟年重逢,蕴含着对彼此现状的感慨。安史之乱后, 国破家亡,两人在漂泊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为一幅沧桑时代的典型图画。“落花”这一意象, 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是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
思君/不见/下/渝州。
指同在峨眉的 友人
顺流而下
乍离故土,对故乡故人的恋恋
不舍
无限眷恋
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 不到你了(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 你啊!
文本研读
1.这首诗借哪两个景色来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 写作手法?
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自己的眷恋之情, 这样寓情于景,使得情景交融。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怜爱,怜惜。
靠近。
诗意:我在远方怜爱故园长安中的菊花,(它们)应该靠近战 场开放了。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 远。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展示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 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故园菊”代指故园 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 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三单元课古诗词
会背、会写、品味
• • • • •
1抢答。4分 ① 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②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③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
• 2书写。4分 • ①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句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 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 • ②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运用典故抒写 难以言表的惆怅、凄凉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③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写大漠似雪, 月华如霜的边城夜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④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句不仅表达了惜 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 情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