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暑假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同学在闲聊。
这些话语引人关注: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②老家很漂亮,又有新政策支持,我想回乡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③我哥在美国,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⑤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身处大发展的新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读了上面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话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愿景。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此心安处是故乡我深知此行艰险,但我实在放不下那里的孩子,我想,我可能还会回来吧。
你们在这边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担心我。
——留下这封短信,开始启程。
我将厚重的行李紧靠在身。
细细搜寻着一个无人的座位,车厢里充斥着一种陈旧的霉味,我真心认为这是几年前被人弃置的车厢。
空气中还夹杂了一股小孩子的尿骚味,中年男子抽的劣质香烟味。
种种的一切,都跟上个月去西藏的情况像极了。
走了约摸二十分钟的样子,才找到角落里一处安闲之地。
对面的男子已疲惫得不像样,头倒在桌子上。
然后,我打开窗户,想让新鲜的空气涌进来。
这时,我看到外面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
我知道,快到了,从四川自贡搭火车去边坝,不过短短五个小时而已。
然而我一个月的思念在孩子的眼里大概像一年那么长。
那些因大骨节病而无法翻山越岭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还很小,有的已满了二十岁了,上个月,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支教一个月的行动而来到了这个贫穷落后却又充满笑容的特殊学校。
他们长高了没有?该是娜拉又长胖了一点点吗?我按照惯常的思路思考,却发现我错了。
因为缺维生素而患有严重的大骨节病的孩子是永远长不高,长不胖的,只是患病的时期不同才会形成高矮差异。
想到这里,觉得喉咙里有东西,我开始哽咽起来,才发现边坝到了。
那群孩子在晒太阳,发现一个人影走来,他们齐刷刷地盯着,会是谁呢?他们绝没有想到是我,这从我走到他们面前时他们惊诧的笑容可以看出。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说“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例、度、量、衡制度所必须的基础纪数字”。
“主要是用作”说明还有其他的用途。
)2.B(“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甲骨卜辞中”错,应是“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
)3.B(A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C项不准确,原文提到依类象形对于抽象事物无以为计。
D项从最后一段“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表音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
”可知形声字的构成只有两条途径,选项中的后两种是形声字的类型。
)4. C(C项“老人让他到拉萨投案自首”文中无据)5.(1)营造一种人獒急剧对立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老人的出现做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2)为下文藏族老人教育、感化“他”,突出老人的善良、阅历丰富等优秀品质做铺垫。
藏族老人在关键时候打破对峙局面的方法,表明老人善良、阅历丰富,善于运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解决问题。
(3)为“他”的转变、醒悟做铺垫。
藏獒“通人性”“你要是不接近它保护的那块地,它是绝不会跟你过不去的”等语句暗示人与藏獒应和谐共处,使“他眨巴着眼若有所思”,这是“他”醒悟的思想基础。
(4)为下文凸显主题作铺垫。
既然人与凶狠的藏獒也能化解矛盾,和平相处,那人与人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平相处。
【评分标准】共6分,上述4点说及3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6.(1)为一时冲动导致犯罪的悔恨而哭;(2)为自己多年逃亡生活的辛酸苦楚,如今即将结束而哭;(3)为感激藏族老人的关怀、挽救自己的苦心和救命之恩而哭。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7.C(“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文无据)8.B(“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这一推断于原文而言,依据不足)9.①新媒体营销,回报率高:校园新媒体广告投放回报率不低于预期的接近80%;②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而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③新媒体有优势: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2019.04一、基础知识与语言字运用 (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年,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传统化,资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扬州,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但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A.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或许,;,。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②只有雪野的空旷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⑥只有雪天的凄冷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近年,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取义的伎俩,写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B. 丰子恺早期的散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出的是一种宁静纯真的美。
.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一起欣赏、探寻。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
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
4.以下诗句中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B.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D.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5.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亭送别》选自明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红娘、老妇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
2018-2019高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半期语文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
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
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
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11
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0分钟分值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平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中,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在现代社会,女红织绣技艺已纳入艺术与审美的范畴,具有手工技艺的造物之美,其审美品格与文人士大夫的文房器物 。
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 ,琳琅满目。
其间具有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 ,( ),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
进入这一具有东方造物精神的手工艺世界,仿佛望见绣娘们专心致志、充溢人间情爱的劳作,在机械生产艺术复制品 的当下颇有启示意义。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期而遇 不一而足 栩栩如生 蔚然成风 B . 殊途同归 铺天盖地 美轮美奂 大行其道 C . 不期而遇 铺天盖地 美轮美奂 蔚然成风 D . 殊途同归 不一而足 栩栩如生 大行其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B . 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C . 在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日常生活。
D . 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女红织绣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B . 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被寄托在传统图案上C . 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D . 这些祈福、纳祥的纹样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高二-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
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2017级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
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
“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
“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
“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
“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
“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
“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
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
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
”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
南充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及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沿线国家语言景观中使用汉语的场所增多,汉语出现频次更高,汉语放置顺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彰显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在当地影响力的提升。语言景观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沿线各国的语言景观共同构成“一带一路”语言景观的全貌,也成为各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纽带和重要标志。
C项,“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说法绝对.外国的歌剧、话剧并未从中国的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记者:祝教授您好,我们应该如何界定语言景观这一概念?语言景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祝晓宏:语言景观是由语言形成的、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实物性景观.Landry最先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景观有了更新的语言介质,也包括涂鸦、电子广告牌、移动广告牌、网络视频广告等。
材料二:
近年来,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语言标牌可以为当地居民或来访者提供诸如位置、方向、店铺的经营业务等最基本的信息,并反映某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及该地区的语言生态。此外,语言标牌上某种语言使用的普遍性、语言呈现的先后顺序、双语或多语的使用等都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公共空间话语建构背后的权势关系、意识形态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进程。
2018-2019学年(下)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1)
2018-2019学年下期中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1.(3分)A【详解】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故选A。
2.(3分)C 【详解】C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
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故选C。
3.(3分)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C项,“否定”不正确,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
故选B。
4.(3分)D【解析】“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5.(6分)寓意:“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2分)“大海”是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象征梦想;(2分)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2分)6.(5分)(1)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2)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3)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4)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2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四川省阆中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
四川省阆中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6高一上·长沙期中)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戊戌(xū)戎马生涯(róng)左顾右盼笔而记之B . 覆盖(fù)步履维艰(lǔ)文彩斐然博闻强记C . 差别(chà)涕泗交流(sì)剑拔驽张酣畅淋漓D . 激亢(kàng)引吭高歌(káng)流言蜚语泪下沾巾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 . 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C . 他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D . 南京中央广商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3.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 .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 .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 . 小人之过也必文4. (2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地走出了屋子。
B . 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C . 这次他没有像以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对在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D . 周德鸿老师精通计算机,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5. (2分)下列加线字含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 .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奇货可居货真价实B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顾影自怜C .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不厌其烦要言不烦D .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民伐罪形影相吊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8高一上·海南期中) 阅读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高二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阆中中学校2018年秋高2017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 1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渎(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入国学,“认识自己”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灿烂、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或多或少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紧密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需增强。
这就要求人们塌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
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把人类从混沌中超拔出来的巨大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
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
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式唐认为:“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
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
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
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
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B.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C. 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
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C.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 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
B. 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C.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
D.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
【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
本题选出“正确的一项是”,A 项曲解文意。
联系原文“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看,选项说“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把“可能表现”说成“表现”,表意绝对。
B项与原文第二段语意有关,是王阳明对“天下无心外之物”的理解,表述正确。
C项,曲解文意。
看原文第二段,可知具体化为“致良知”的是“知行合一”,其中的“知”,与“良知”相近,选项说,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少了“行”的概念,表述范围失当。
D项强加关系。
联系第一段可知,原文意思是,“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避免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选项说,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不合逻辑。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本题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曲解文意。
企业家“知行合一”要从严格自我要求做起。
说冈田武彦的看法,是为了展现出企业家要有精神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可,不是用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的。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如题干要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曲解文意。
从原文末尾看,企业要“长盛不衰、基业长青”,需要两方面条件,除了“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还有“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
C项说“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是以偏概全,表意绝对。
故选C。
【点睛】做现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题,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和原文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
一个提篮子卖烧饼麻花的,从胡同的东头喊,胡同向西头都听到了。
虽然不买,若走谁家的门口,谁家的人都是把头探出来看看,间或有问一问价钱的,问一问糖麻花和油麻花现在是不是还卖着前些日子的价钱。
间或有人走过去掀开了筐子上盖着的那张布,好像要买似的,拿起一个来摸一摸是否还是热的。
摸完了也就放下了,卖麻花的也绝对地不生气。
于是又提到第二家的门口去。
第二家的老太婆也是在闲着,于是就又伸出手来,打开筐子,摸了一回。
摸完了也是没有买。
等到了第三家,这第三家可要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刚刚睡午觉起来,她的头顶上梳着一个卷,大概头发不怎样整齐,发卷上罩着一个用大黑珠线织的网子,网子土还插了不少的疙瘩针。
可是因为这一睡觉,不但头发乱了,就是那些疙瘩针也都跳出来了,好像这女人的发卷上被射了不少的小箭头。
她一开门就很爽快,把门扇呱哒地往两边一分,她就从门里闪出来了。
随后就跟出来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也都个个爽快,像一个小连队似的,一排就排好了。
第一个是女孩子,十二三岁,伸出手来就拿了一个五吊钱一只的一竹筷子长的大麻花。
她的眼光很迅速,这麻花在这筐子里的确是最大的,而且就只有这一个。
第二个是男孩子,拿了一个两吊钱一只的。
第三个也是拿了个两吊钱一只的。
也是个男孩子。
第四个看了看,没有办法,也只得拿了一个两吊钱的。
也是个男孩子。
轮到第五个了,这个可分不出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头是秃的,一只耳朵上挂着钳子,瘦得好像个干柳条,肚子可特别大。
看样子也不过五岁。
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
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的,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
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
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他就用这手在筐子里边挑选,几乎是每个都让他摸过了,不一会工夫,全个的筐子都让他翻遍了。
弄了他满手是油,把那小黑手染得油亮油亮的,黑亮黑亮的。
而后他说:“我要大的。
”于是就在门口打了起来。
他跑得非常之快,他去追着他的姐姐。
他的第二个哥哥,他的第三个哥哥,也都跑了上去,都比他跑得更快。
再说他的大姐,那个拿着大麻花的女孩,她跑得更快到不能想象了。
已经找到一块墙的缺口的地方,跳了出去,后边的也就跟着一溜烟地跳过去。
等他们刚一追着跳过去,那大孩子又跳回来了,在院子里跑成了一阵旋风。
那个最小的,不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早已追不上了。
落在后边,在号啕大哭。
他们的母亲,虽然是很有威风的样子,但是不动手是招呼不住他们的。
母亲看了这样子也还没有个完了,就进屋去,拿起烧火的铁叉子来,向着她的孩子就奔去了。
不料院子里有一个小泥坑,是猪在里打腻的地方。
她恰好就跌在泥坑那儿了,把叉子跌出去五尺多远。
于是这场戏才算达到了高潮,看热闹的人没有不笑的,没有不称心愉快的。
就连那卖麻花的人也看出神了,差一点没把筐子掉了地下。
他高兴极了,他早已经忘了他手里的筐子了。
至于那几个孩子,则早就不见了。
等母亲起来去把他们追回来的时候,那做母亲的这回可发了威风,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向着太阳跪下,在院子里排起一小队来,把麻花一律地解除。